现代文阅读学案六 --09 小说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任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任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再嫁时,先写祥林嫂哭着喊着不肯到贺家坳去,为了抗婚,一头撞在桌角上。当她发
现贺老六是个和善的好人时,便与他一起过活,后来又有了孩子阿毛。本来可以安
安稳稳地生活下去,没成想,贺老六病死,阿毛被狼吃掉。由悲转喜继而大悲,抑扬交
错,起伏跌宕,形成多次摇摆。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摇摆式结构。小说从
沧州遇旧时林冲的“忍”到买刀寻敌时的“怒”到草堂交接时的“安”到雪夜报仇时的
体会
三层,让儿子知道有些东西不能丢弃;第13至14句为第
四层,告诉儿子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第15至17
句为第五层,让儿子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
二、特定角度梳理概括 例2(2022·新高考Ⅰ卷)[原文《江上》(节选)见学案13“赏析小说的叙事特 色”部分]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 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 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 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 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 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 非常好客。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 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 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

微专题1:现代文阅读Ⅰ第6题 第2课 学案

微专题1:现代文阅读Ⅰ第6题 第2课 学案

二轮复习阅读理解分析概括能力高阶思维训练(现代文阅读Ⅰ+现代文阅读Ⅱ+文言文阅读+古诗鉴赏+语言文字运语段压缩)阅读理解概括能力高阶思维微训练微专题1:现代文阅读Ⅰ第6题第2课(导学案)“情境+问题”三种题型分类讲解第二课:材料型,利用信息类的文本观点,来解读题目情境中的新材料【认识题型1·文外材料→文内观点新高考选择题3】新高考选择题3新题型。

【2022年新高考语文Ⅰ卷第3题解析】(原题上一节课已做)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C)(3分)A.韩愈《答刘正夫书》:“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对曰:宜师古圣贤人。

”B.晚清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C.鲁迅《文化偏至论》:“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

”D.季羡林认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关系是‘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

”【借鉴价值】选项题3还是沿用文本内推断文本外的命题模式。

解答这道题要抓住关键点——材料观点;难点在于对选项内容的理解,选项有时涉及古诗文的阅读理解,读懂选项内容也是解题关键。

有了观点做支撑,再来对比分析选项内容,选取最合适或不合适的一项,也就不难。

【详细解析】材料一观点:第一段总体上说是中华传统文化要继承与创新,第二段是说中华传统文化由民族性走向世界性。

材料一的总体是论述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性继承与新时代创新。

A.韩愈强调“师古”,只有传承的一面,没有发展和创新的一面。

B.洋务派人物冯桂芬提出了立足中国之本,辅以外国富强之术。

虽然也有对本国的继承与创新,也有对外国的学习与借鉴,但洋务派强调更多有是政治体制和科技发展。

与材料中所言的中华传统文化主题不甚相合。

C.鲁迅所论是“文化”,与材料论述主题契合。

“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就是指对内不失传统,对外不失吸收,跟上世界潮流。

D.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由于黄河河床较高,泥沙淤积严重,河道不固定,经常泛滥成灾。

《天嚣》学案-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天嚣》学案-河北省新乐市第一中学高二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

读懂小说学案——《天嚣》一、运用结构连贯法,根据以下段落划分概括梳理文章情节,并根据情节概括人物主要的形象特征1、第一部分(第①段):故事的开端情节第①段是自然环境描写,描写了狂风肆虐的情景,渲染出“天嚣”的恐怖气氛。

人物人物处于困境。

2、第二部分(第②~⑩段):故事的发展情节试验队队员受困挨渴人物[心理描写]第②~④段,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受困试验队员对水的渴望。

[动作描写]第⑤~⑩段,写受困试验队员希望获得救援以及希望渺茫,陷入绝境。

3、第三部分(第⑪~29段):故事的高潮情节受困队员开门救人,却自己得到了救助。

人物科研队员乐于助人,蒙古族同胞善良友爱[语言、动作描写]第⑪~⑭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出受困队员听到敲门声后的反应。

他们判断敲门者并非救援人员,而是需要援救的弱者。

[语言、动作描写]第⑮~⑳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队员调动起所有能量准备开门救助。

[语言、动作描写]第21~23段,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风沙的狂暴以及被困队员齐心协力开门救人,瘫成一堆稀泥。

[人物形象]第24~29段,着重刻画了蒙古族同胞送来的最甜最美的西瓜,大家得到了救助,凸显了人物性格。

4、第四部分(第30段),故事的结局情节以没有谜底的“美好的谜”结尾,耐人寻味。

给人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深化文章主旨。

二、关注人物的核心特征,分析细节,初步把握主题1、狂风肆虐,蒙古同胞与科研队员素不相识,为何还穿越风沙来送西瓜?科研队员正处于饥渴难耐、极其危急的困境,当听到微弱而执着的敲门声时奋力救助敲门者,结果解除了干渴的困境,这是为什么?2、老师引导学生概括主题:小说的人物;我们--科研试验队员陌生人—素不相识的蒙古族同胞感知形象:科研试验队员是怎样的一群人?答:他们不畏环境恶劣,奋战在试验工作岗位上,高度尽职尽责,与少数民族相处融洽;自己身陷绝境,却勇于救助他人。

主题:小说通过一支科研试验队员身陷戈壁滩绝境却神奇获救的故事叙述,歌颂了蒙古族同胞善良友爱的美好品质,凸显了民族和谐、人性美好的主题,揭示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这一朴素的人生道理。

【备考2023】中考语文一轮 记叙文阅读题型六 学案(含答案)

【备考2023】中考语文一轮 记叙文阅读题型六 学案(含答案)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指导与训练·记叙文阅读记叙文阅读常见题型解题策略及训练题型六分析插叙作用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对这一知识点中考考查的是插叙的作用。

常见题型1.选文xx的内容有什么作用?2.作者插叙xx的事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3.某些段与小说的核心内容看似无关,实则联系紧密,请说明理由。

4 有人说x段应该删去,你觉得呢?说说你的理由。

公式呈现(1)结构:使情节更曲折(或更紧凑)(2)内容:可以更好地展开情节,突出主题(或刻画人物)(3)概括内容+为后文铺垫(引出下文)公式解读总体解读:此公式的几点是兼容的,并且在实际的做题过程中要逐点答出,不能遗漏。

插叙作为一种技巧,都是为中心和主题服务的。

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作者不惜牺牲事件的连贯性而插人一段文字,那就证明这段文字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深思熟虑,要达到某种目的的文字。

具体解读:(1)结构:使情节更曲折(或更紧凑)。

插叙是中断叙事的线索,插人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文字。

这样的文字必然破坏了原有叙事的线索,让整个故事情节更有波澜,从这个角度讲自然就有“使情节更曲折”这个作用。

特别提示:有一些试题.本身这段插叙的内容就是为了“承上启下”“对比”“衬托”等,往往这样的文字在文段中比较明显,那么在实际的答题过程中还是要把这些“对比”“衬托”等相关的内容答上,这样势必会使情节更加紧凑。

(2)内容:可以更好地展开情节,突出主题(或刻画人物)。

在实际的中考阅读中,无论是什么技巧,作者有意识地运用,就一定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这种目的一定是和主题(或中心)相关的。

需要提醒的是,除了要答出“突出主题”这个“套话”外,还应该答出“主题”的具体内容。

而在一些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或是小说(小说的核心是塑造人物)中,这样的插叙文字就会有“刻画人物”的作用。

在一些以叙事为主的文章中,特别是中考常考的记叙文范畴(或小说范畴),插叙就会对情节产生影响,就有了“更好地展开情节”或是“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高考领航2023大一轮复习学案语文答案

高考领航2023大一轮复习学案语文答案

高考领航2023大一轮复习学案语文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

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橘皮、桂圆、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不加入任何有损茶的本味真香的配料,单用开水泡喝。

“清饮”可分四个层次:将茶当成饮料大碗解渴,称为“喝茶”;注重色香味,讲究茶具水质,细细品味,称为“品茶”;讲究环境气氛、冲泡技巧及人际关系,则称为“茶艺”;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参禅悟道,达到精神上的享受和人格上的澡雪,则是中国饮茶的最高境界——茶道。

茶道不但讲究表现形式,而且注重精神内涵。

茶道的精神内涵是什么呢?“武夷山茶痴”林治先生认为“和、静、怡、真”可作为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谛。

“和”是中国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不二法门;“怡”是中国茶道修习实践中的心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

茶道追求“和”,源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意指万物皆要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利万物。

陆羽在《茶经》详细描述他设计的风炉: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上从“土”,炉中烧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茶汤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的过程。

可见五行调和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途径。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平中准,大匠取法焉。

”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论和实践。

“怡”有和悦愉快之意。

中国茶道雅俗共赏,不拘一格。

一方面,突出体现了道家“自恣以适己”的随意性,同时,不同地位、信仰和文化层次的人对茶道有不同的追求。

王公贵族讲茶道,意在炫耀权贵,附庸风雅;文人学士讲茶道,意在托物寄怀,交朋结友;佛家讲茶道,意在参禅悟道,见性成佛;道家讲茶道,意在品茗养生,羽化成仙;普通百姓讲茶道,意在去腥腻,涤烦渴,享受人生。

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复习学案

山东省郓城县实验中学高考语文 小说阅读复习学案

高三小说阅读复习学案现代文阅读备考要求:强化两个意识1、强化文本意识2、强化规范意识:审题规范(认真审题,熟悉考点和题型);答题规范(方向明确,思路清晰,格式正确,语言简练、准确);书写规范。

现代文阅读答题要求严密,评分要求严格,评分办法一般是“要点给分”,而考生在现代文阅读上失分严重的主要原因就是只答一鳞半爪,不全面,所以掌握进行全面解答的一些要领,至关重要。

根据小说的特点,主要考查点有如下:1、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

评价小说主题,探究小说主题的现实意义。

2.分析小说故事情节的阶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概括故事情节;分析情节安排的特点及作用;探究情节安排的作用。

3.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探究人物性格的典型意义,对人物形象的评价。

4.分析小说刻画人物的主要手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能分析直接(正面)描写,间接(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的作用。

5.能分析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6.能结合语境理解和辨析一些关键词语、精彩语句、重点段落的含义、蕴含的思想感情以及结构上的作用。

7、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8、把握小说的线索及其作用。

9、叙事的方式:插叙、倒叙的作用。

基本题型及解题指导(一)要点概括题1、概括小说故事情节⑴、用短语或句子概括情节⑵、概述故事内容(特别注意情节双线发展的内容概括)⑶、局部内容的理解【解题思路】对这种题型,我们要牢记三点:一、对事件的概述,我们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做何事”不能省),万不可粗枝大叶,丢失了本该有的要素;二、由于事件的复杂性,我们在概括时,要避免前后情节的相互交错;三、要注意题干要求涉及的对象,做到前后一脉贯通。

2人物形象分析的题型及答题要点⑴、你认为主要人物是一个怎样的人?⑵、结合内容具体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类题的答题步骤:①指出描写人物的方法(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优秀PPT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阅读优秀PPT课件
在解答小说阅读的形象类、情节类、环境类题目时,往往最终都要归结到 小说的主题上,所以,人们习惯上又把人物、情节、环境和主题称为“四要 素”。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2.主题 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叙述和描写、对艺术形象的塑造 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思想,是小说的灵魂,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之所在,也是作 品的价值意义之所在。因此,阅读小说必须理解小说的主题。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大师(节选) 双雪涛
母亲还在的时候,我就跟着父亲出去下棋,父亲走在前面,我在后面给背 着板凳。母亲常说:儿子,你也不学好,让你妈还活不活?我说:妈,作业也写 完了,去看大人玩,算个什么事儿啊。你好好活着。就背上板凳跟着父亲走。 父亲从不邀我,也不撵我,愿意跟着走就走,不跟着也不等,自己拿起板凳放 在自行车后座,骑上车走。只是看了两年,父亲的棋路还没看懂,大树下,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语文一轮 复习专 题二小 说阅读 课件(P PT)推 荐(最 新版本 )推荐
读文示范 (2020·新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真题文本】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精品学案共3篇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精品学案共3篇

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精品学案共3篇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迷娘(之一)》精品学案1迷娘,是老北京方言中的一个称呼,意思是被鬼魂附身的女人。

在《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的第四单元中,我们将阅读由著名作家邱华栋所写的小说《迷娘(之一)》,通过小说中的情节、人物及语言,带领我们走入一个奇幻的故事世界。

本精品学案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课前预热、阅读策略、深入思考。

通过课前预热让学生充分了解小说背景及阅读情境;通过阅读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小说内容,并加强阅读技能;通过深入思考让学生拓宽阅读思路,培养一定的文学素养。

一、课前预热1、探究小说背景让学生通过网络等方式了解关于“迷娘”这个词汇的来源、意义及文化背景,了解邱华栋写作小说的背景。

2、角色扮演邀请几名学生扮演小说中的主要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并展示故事情节,带领全班进入小说主题。

二、阅读策略1、预判让学生通过小说的标题、封面、目录等途径,预判小说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内容,提高阅读兴趣。

2、精读通过分析小说的结构、语言、文学表现手法等途径,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小说的内容,并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

3、模仿请学生模仿小说中的语言表现手法,并在班上进行分享和展示,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深入思考1、哲学阅读通过了解小说中的哲学思想和哲学内涵,进行哲学阅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考能力。

2、心理剖析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心理剖析,分析角色的思想、感情、行为等方面,提高学生的心理认识和情感表达能力。

3、创意写作让学生自己创作关于“迷娘”的故事,并在班上进行分享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写作技巧。

总之,通过本精品学案的学习,学生将会深入了解邱华栋的小说《迷娘(之一)》,提高阅读水平和文学素养,培养思考和表达能力,更加全面地认识和理解语言和文化通过本精品学案的学习,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邱华栋的小说《迷娘(之一)》背后的文化背景、主题和人物,同时通过阅读策略的实践,提高了我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2024版新教材高考语文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二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任务群二
过多首诗赠他。“安史之乱”后,李白是“世人皆欲杀”的“罪人”,唯 有你说“吾意独怜才”。你常常梦见他:“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 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你一直担忧他在流放途中遇险:“江 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你总是有许多感慨:“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 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我两去宣州, 沿着李白的遗踪,遍访皖南一带,再回味他的诗,到底明白了些这个人的 痛苦辗转,也更懂得了你的赤子情怀——我喜欢你赞美你,并非需要你热 烈回应,隔山唱和。唯有仁爱之人,才能做到这样的无私无求。你几乎一
有一年,去成都,大年初一,赶去浣花溪公园,只为看看你的草堂。 那公园真幽静,大到不及边,雾气缭绕,寒气逼人,冷得人将脖子缩 了又缩。到处溪水潺潺,处处大树繁荫。随便一棵树,怕都有上百岁 了。那年正是你1300周年诞辰。活了58年,写下1500余首诗的你,永 不被时间打败,你的人格以及精神与时代并行。
题后点拨
分析句段作用要注意以下两点: (1)把握句段的三个特点 ①内容特点:看它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甚至表现了怎 样的主旨。 ②位置特点:看它是在文章的开头、中间还是结尾,与上文或下文 有着怎样的关联;如是句子,则要看它在段落中的位置。 ③表达特点:看它在表达上有无特点,如使用了排比、对偶手法等。
题后点拨
梳理行文思路是阅读的基础工作,包含两点: (1)方法:①寻找关键词句。画出各段落中的中心句、首括句、尾结 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 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思路脉络。② 捕捉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 的思路脉络。③逐段归纳要点,把各段要点合并起来思考,不仅能把 握文意,还能找出文章的思路脉络。④依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 (2)规范:①规范表述应包括线索、层次、层意、思路特点。②规范 要求:线索准确,层意概括准确,层次要清晰,表述要有衔接词,不 能遗漏要点。③规范用语:先写……,再写……,后写……。

(经典)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学案

(经典)现代文阅读之小说学案

现代文之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设题角度有:①形象的特点。

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②形象的塑造。

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③形象的地位和意义。

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②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③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

(一)(2009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铁凝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概述、人物形象、线索+课件28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之概述、人物形象、线索+课件28张

a、正面描写
1、人物 b、侧面描写

c、细节描写

a、开端:引起矛盾冲突的第一个事件 b、发展:矛盾冲突逐步展开,逐步激化,

2、情节
达到高潮前的这段过程 c、高潮:矛盾冲突尖锐、紧张,决定矛盾

双方命运、事件成败和发展前景
d、结局:高潮之后的结果


a、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
3、环境
节、气候以及景物 b、社会环境: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
小说线索的作用
(1)使结构清晰、完整,跌宕起伏,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集 中、紧凑等; (2)通过线索巧妙安排结构,揭示主题; (3)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突出、更鲜明。
当然,这就像是挂在墙上的葫芦,照着葫芦画瓢当然可以做到形似, 但不能完全画出精髓。如此总结,并不意味着该类题必然有且只有这样的 思路,具体的阅读中,我们还需要结合文本的特征,答出特色来。
“我”是本文的线索人物。
真题演练
《白痴的生活》 1、小说题为“白痴的生活”,而第五自然段写的却是主人公维洛“真实、体面且 非常正常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何好处?(5分)
【答案】:安排的作用:
①就情节角度来说,一方面补充情节,补充介绍了维洛生活中工作及家庭情况。另 一方面为下文他追求“白痴”般的生活,追求质朴而纯真的快乐作铺垫。
1、答题模式一:分点简析式(分总/总分)
……表现了XX……
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个词或几个词对该人物作出 一个定性分析,然后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即:观点(性格特征是什么)+阐述(在原文中找)
2、答题模式二: 概括式
XXX是一位什么样的(一般为形容词或短语)什么样的什 么样的什么样的什么人(表示人物身份),一般用判断句。

六年级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

六年级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六年级语文教案:现代文阅读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和能力;2. 提升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2. 理解并分析现代文中的主题和观点;3. 运用合适的方法和语言表达对现代文的理解。

教学难点:1. 掌握现代文中隐含的信息和意图;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选取适合年级的现代文阅读材料;2. 根据材料设计相关的问题和活动;3. 准备教学展示和辅助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学生交流引入今天的课程内容。

例如:“大家有没有读过一些关于现代生活的文章呢?你们对现代文有什么了解?收集到了哪些信息呢?”二、探究(20分钟)1. 教师介绍现代文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文的表达方式和主题取向。

2. 学生阅读并分析一篇现代文短文,并按照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

3.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如关注细节、推理推断、判断观点等。

三、拓展(25分钟)1. 学生分小组,每组选择一篇现代文短文,并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组员可以就主题取向、情感表达、语言风格等方面展开讨论,最后结合自己的观点做出评价。

2. 学生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并相互交流,教师适时补充和点评。

四、巩固(15分钟)1. 学生个人阅读一篇较长的现代文短文,并尝试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2. 学生交流并互相评价,教师提供指导和建议。

五、总结(5分钟)教师对今天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加关注和思考现代文的阅读。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拓宽自己的阅读广度和深度。

六、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现代文进行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到今天学到的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

高考语文学案:现代文大阅读考点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学案:现代文大阅读考点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学案:现代文大阅读考点知识清单教学园地02-20 1329:高考语文学案:现代文大阅读考点知识清单一、考点解析近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卷,都突出了对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考查。

所选文学作品多为思想内容深邃、表现手法丰富、语言富有特色的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或议论性的散文,而较少选用小说、戏剧等。

《考试大纲》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包含3点内容:1.理解(B):①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 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C):①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④ 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3.鉴赏评价(E):①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二、命题特点现代文大阅读选文的一般特点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

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

所选文本的篇幅大部分在1000~1500字,以一千二三百字为最多。

语言上,语法典范,有陶冶与引领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实用性、有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能提升考生的人生境界,促进考生的发展。

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有利于课程文化的建设。

2. 现代文大阅读设题的特点设题遵循了考纲对现代文大阅读的能力要求,新课程卷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能力层级进行考查。

纵观历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形式,我们能发现在设题和答题上也同样有一些规律可寻:①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②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③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④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⑤保持题型的相对稳定、整齐。

⑥开放与限制结合,体现了探究性阅读的特点。

这些设题特点,可以说是对近几年来现代文阅读规律的概括,也同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尺,教师把握了这些特点,可在应试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遵循这些规律正确作答,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

2022版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学案新人教版

2022版新教材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专题1小说阅读学案新人教版

专题一小说阅读“阅读和鉴赏中外小说作品”是高考语文的主要考查方向之一。

这一部分主要涉及以下考点:(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2)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4)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5)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7)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8)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一、小说的常见类型按篇幅分微型小说,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长篇小说等按题材分武侠小说,推理小说,历史小说,科幻小说,讽刺小说,神怪小说,笔记小说等按风格分古典主义小说,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表现主义小说,存在主义小说,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等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节、人物、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反映社会生活是小说的主题。

1.情节(1)情节构成情节是小说所描写的生活实践发展演变的全过程,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

有的小说前面还有序幕,后面还有尾声,前者多为对故事背景的交代,用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后者多为对故事或人物的后续交代。

(2)情节作用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

(3)情节结构安排在情节具体安排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一些技巧处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这样前后情节才能有机结合。

情节结构安排除了基本模式外,还有以下几种较为常见的方式:①欧·亨利式结局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这是欧·亨利式情节结构的主要特征和构思要求。

这种结构形式是将生活的矛盾凝结成集中、尖锐、强烈的冲突,然后又把笔力凝聚在剧变的关键上,以合乎逻辑的陡变实现矛盾转化的戏剧性效果。

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写小公务员的妻子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串钻石项链,不料项链在回家途中不慎丢失,她借钱买了新项链送给朋友,为了偿还债务,她节衣缩食,凡事亲力亲为,整整辛勤劳作了十年,十年后与朋友再次相遇,却得知当年丢失的是假钻石项链。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新学案
一、课文阅读
本学案共有课文阅读篇目十篇,包括现代文和文言文。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语言特点,掌握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二、语文基础知识
本学案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音、字形、词语辨析、成语运用、标点符号等。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三、阅读理解
本学案设计了多篇阅读材料,涵盖了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不同文体。

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旨、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写作训练
本学案的写作训练包括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学生需要通过训练,掌握写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五、口语交际
本学案设计了多种口语交际练习,如复述故事、口头作文等。

学生需要通过练习,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综合性学习
本学案的综合性学习包括语文实践活动和跨学科学习。

学生需要通过参与活动,提高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七、古文阅读与鉴赏
本学案选取了若干篇经典古文,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古文的基本意思和语言特点,提高古文阅读与鉴赏能力。

八、课后作业与练习
本学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课后作业与练习,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等。

学生需要通过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题01小说阅读鉴赏各考点总论解析(学案)2024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

专题01小说阅读鉴赏各考点总论解析(学案)2024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
6.从记叙形式上,有对话式、讲述式等;还有意识流式、内心独白式、荒诞魔幻式、横截面式、穿越式等。
7.从结构形式上有:①全文情节一波三折(摇摆、延迟);②全文有线索贯穿(尤其注意双线索);③开头方式∶悬念式/倒叙式/写景式/故事式/以……话题引入等;④结尾方式∶欧亨利式、悲剧式、喜剧式、戛然而止式、写景式、首尾呼应式等;⑤中间有∶悬念、伏笔、铺垫、照应、暗示、误会、突转、对比、抑扬等。)
赵襄子显然是哭了。豫让听到了一阵唏嘘声,他没有抬头寻找赵襄子高大的身形,坚毅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地上那件衣袍。
豫让拾起衣裳,以剑尖撑地,慢慢地,慢慢地站直了。风儿似乎知晓他的心意,适时地赶来,在他奋力一掷的时候,将这件漂亮的衣袍吹到了空中。衣袍吸饱了风,在空中舒展开来,仿佛一个人在凌空翱翔。
8.特殊的方式,如:诗化语言、散文笔调等。
9.“交织”的特殊叙事形式。如历史与现实交织(打破时空的限定)《赵一曼女士》,回忆与现实交织《半张纸》,叙事与写景交织(描写和记叙的结合)《安东洛夫卡苹果》《边城》等,虚幻性、真实性与现实性等。
【课堂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文本一:
豫让
温燕霞
【答案】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开头写戏班子如约而至,接下来又写到“省里向上调兵开拔的事”,令人感觉到一种寻常岁月隐约生变的气氛。
B.传统白话小说常以描摹衣饰来刻画人物,本文写社戏之日长顺走动拜客,就使用了这种笔法来表现长顺的郑重守礼。
C.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
⑩最末一出杂戏多是短打,三个穿红裤子的小花脸,在台上不住翻跟斗,说浑话。

小说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小说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小说阅读专题教学案教学目标: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教学难重点: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教学设计:5-8课时第一课时一.考点要求说明1.理解B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2.分析综合C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3.鉴赏评价E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要求从文学作品本身出发,作具体分析。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具体步骤:一、要求全面理解,综合分析。

小说(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总括全文,点明题旨,或者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

文末:卒章显其志,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总结全文,或兼而有之。

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二、抓语词、定重点①所找内容在文章的哪个位置,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还是结尾,还是中间的某个位置;处在这个位置上的文字往往有什么作用。

位置特点或作用文章或段落开头―――引起下文,文章中心,突出强调,为后文作铺垫。

文章或段落中问―――承上启下,转换话题,线索,过渡。

文章或段落结尾-――总结上文,文章中心,照应开头,主题升华。

②所找到的内容用了哪种表达方法,是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还是议论;语言是平实还是空灵;这样有什么作用。

记叙―――散文中,为表达主旨作铺垫。

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

在开头起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升华。

描写(细描,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散文中,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更好地表达主旨。

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说明―――作解释,有利于把人、事、物展示给读者。

学案9 文意理解简答

学案9 文意理解简答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大王垂拱而两有之,是臣之所以为大王愿也。 (2)令天下之将相,相与会于洹水之上,通质刑白马以盟之。 解析 采分关键点:(1)垂拱:形容不费气力。“是……也”,判断句。愿: 希望。(2)“会于洹水之上”,状语后置句,在洹水之上集会。通质:互派人 质,交换人质。刑:割,杀。 答案 (1)如今大王不费气力就可以拥有这两个好处,这是我希望大王得到的 东西。 (2)让天下的文武大臣,一齐在洹水之上集会,交换人质杀白马来缔结盟约。
(10)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约:____________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答案 (1)诚:果真,如果 (2)致:送达,献纳 (3)禽:同“擒”,捕捉,捉 住 (4)与:结交 (5)效:献,呈献 (6)熟:仔细,周详 (7)劫:威逼,胁迫 (8)畔:同“叛”,违背,背叛 (9)军:驻扎 (10)约:订约,约定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解析 “诸侯有先背约者五国共伐之”句中,“先背约者”是动词“有”的宾 语,动词“伐”的逻辑主语是“五国”,应在“五国”前断开,排除A、C两项。 “秦必不敢出兵于函谷关以害山东矣”句中“于函谷关”是“出兵”的后置状 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30分) 上韩丞相书 苏洵

江西省上饶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上饶市第四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尚书》被称为中华治政元典,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早期历史记忆。

历代学者对它的形成、训释、流传等学术难题进行了持续不断的研究,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研治《尚书》的专经学问——《尚书》学。

自20世纪初以来,大量出土文献被发现,并与传世文献相结合,极大地推动了《尚书》学研究。

近年来,在国家社科基金等项目的支撑下,从比较学、文化传播学、思想史变迁、分期断代等角度开展的《尚书》学研究成果,更是层出不穷。

出土文献为研究提供新契机文献构成了《尚书》学研究的基础。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书》学研究”首席专家、曲阜师范大学孔子文化研究院教授马士远告诉记者,《尚书》学文献包括两大类,即《尚书》文本文献和传承《尚书》过程中衍生出来的文献,两类文献的系统整理都需要从《尚书》文本文献的真伪考辨着手。

经典文献在千百年传承与传播过程中呈现出复杂性,而对经典的辨伪阐发往往成为学术谱系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中国孔子研究院特聘教授刘光胜介绍,秦汉以降,《尚书》的流传过程十分复杂,涉及伏生今文、孔壁古文、张霸“百篇”、杜林漆书、梅赜古文等不同版本,对《古文尚书》的考辨一直绵延不绝。

缺乏可信的早期版本作为参照,是《古文尚书》真伪问题研究难以取得实质性突破的关键。

2008年发现的“清华简”,作为秦代焚书以前的写本,为解决这一桩千年学术公案提供了新的契机。

刘光胜表示,“清华简”包含有20余篇《尚书》类文献,有的见于今文《尚书》篇目,有的见于孔壁古文或百篇《书序》,还有一些今古文中都没有。

结合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既可以开展《古文尚书》真伪研究,还可以对《古文尚书》成书过程进行再考察,也可以拓展对早期古书成书规律的认知。

除《尚书》文本文献考辨外,在《尚书》传承过程中派生出的《尚书》学史文献也非常重要。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陈良中认为,以时间为线索,在《尚书》传播过程所涉师徒关系、学术流派、人际交游、社会关系、文化思潮、历史事件等大背景下,可以勾勒出一部丰满、完整、充满质感的《尚书》学案,使经学著作、经学事件成为洞察时代精神的窗口,做到逻辑与历史的统一。

2022年陕西汉中人教版语文绩优学案试卷

2022年陕西汉中人教版语文绩优学案试卷

2022年陕西汉中人教版语文绩优学案试卷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后。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成绩单前,学生务必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学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核对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ED79在答题卡适当边线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答题,答案必须写下在答题卡各题目选定区域内适当边线上;例如须要改动,先加到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代莱答案;不许采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建议答题的答案违宪。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写作(35分后)(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写作下面的文字,顺利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有著浓厚文化传统,构成了富于特色的思想体系,彰显了中国人几千年去累积的科学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辩。

这就是我国的独有优势。

中华文明沿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须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者,也须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必须强化对中华杰出传统文化的发掘与阐释,并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二者协同,把横跨时空、打破国界、富于永恒魅力、具备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出来。

必须促进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变、创新性发展,转化成其生命力,使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缔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更多恰当精神提示。

必须紧紧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遭遇的关键性问题,着力明确提出能彰显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

我们不仅必须使世界晓得“舌尖上的中国”,还要使世界晓得“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使世界晓得“发展中的中国”“对外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学案六 小说04北京春季高考卷《雁阵》,07海南、宁夏卷小说阅读《林冲见差拨》(《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07上海春季高考卷《父爱无价》;08就江苏高考《侯银匠》,高考模拟题中大量的小说阅读,尤其是广东、山东、海南等新高考试验区的模拟试卷中,小说阅读大有超过散文之势。

一、小说考查点小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重在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能力。

具体有以下三点:①从小说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社会环境等角度概括小说的主题并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②突出小说中人物、情节、环境构成的形象世界,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

③强调从人物形象、时代背景、环境氛围、细节描写、语言表达等方面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命题指向及典题示例归纳小说阅读题,命题采点大多一致,命题思路有着明显的雷同化和趋向性:1.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⑴一是“环境”1.环境的作用⑴自然环境的作用有:⑴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⑵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⑶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⑷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⑸深化主旨⑹象征和暗示。

⑵社会环境的作用有:⑴交待时代背景;⑵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⑶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需要注意的是环境对人物性格和小说主题的体现起着强化作用。

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出性格。

而且环境所展示的世态风情不仅仅只为塑造人物服务,还有它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还为主题服务。

2.命题指向:一般为:为什么要作环境描写;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其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

这个采点,学生不怕,但基本上答不全。

3.环境类考题示例: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04北京春季高考21题:“雁阵”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22题:除了“雁阵”,本文还有哪些自然景物描写?这些描写起了怎样的作用?07汕头一模《雪夜》15题: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都描画冬夜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飞落”下来,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07潮州二模《雉诱》15题:文中描写公雉翩翩起舞和勇猛、顽强酣斗的场景有什么作用?07上海春季《父爱无价》:拍卖大厅“死一般的沉寂”“附和声此起彼伏”“越发安静”“人声鼎沸”等场景描写的用意是什么?⑵二是“情节”1.情节的特点:可从完整性、连贯性、曲折性、紧凑性等方面考虑,如悬念,倒叙,双线,伏笔与照应,出人意料,戛然而止,意味深长等等。

细节。

2.情节的一般作用:推动情节:一个情节推动另一个情节刻画人物:人物性格是通过故事情节发展而展示出来的揭示主题:根本是为主题服务无论材料的取舍,手法的运用,还是情节的设计,都是为刻画人物和揭示主题服务着。

3.试题指向:着重情节概括,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注意:“情节类”最容易出探究题。

4.情节类常规考题示例:07广州一模《蚂蚁》:文章结尾的安排很有特色,试作分析。

07宁夏高考题《林冲见差拨》12题: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19题:小说中具体写了与“赤贫魅力测试”相关的哪几件事?请分条概括。

20题:小说最后又设计了“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7汕头一模《雪夜》16题:请举例分析小说的情节有何特点。

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0题:小说最后又设计了“我竟把钥匙忘在了屋里”这一情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07湛江一模《迎宾竹》19题:这篇小小说的结尾写郑副市长在家里发现获奖证书,主要有什么作用?07广东四校联考:有人说,这篇小说的故事本身并不复杂,但情节曲折起伏,可谓环环相扣,一波三折。

请结合小说的情节简要分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7题:小说中的情节如果存在读者意料之外的因素无疑会大大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请从这一角度赏析《教授看门》的艺术魅力。

07佛山一模《快乐时光》16题:这篇小说,为我们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155年,这样构思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17题:作者在结尾处写道:“玛姬幻想着古时候的孩子该会多么喜欢上学,不禁羡慕着他们的快乐时光。

”请结合全文分析这一结尾的作用。

07山东新课改考试模拟题《秘密》21题:该小说在情节上你认为最成功的地方是哪个方面?请简要概述一下。

5.情节类探究考题示例:07粤4校联考《刷鞋人的绝招》:小说结尾有人认为这情节与刷鞋匠没有什么关系,不如删除,你怎样认为的?07佛山二模《海龟》20题:这篇小说用叫线和暗线相交织的方法来安排情节,明线写海龟的故事,暗线写父亲的故事。

有人说,这种安排是最佳选择,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请申述你的理由。

也有人说,不如用单线来展开故事情节,例如从写父亲的故事,海龟的故事作为陪衬,如果你同意这种说法,也请申述你的理由。

07佛山一摸《快乐时光》17题:联系当前社会实际对玛姬的“幻想”和“羡慕”进行简要评析。

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8题:王教授最后被提拔为副院长,作品的结局安排是否合理?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07广州一模《蚂蚁》17题:你是否赞同作品的结局安排?为什么?⑶三是“人物”1.命题指向:指出小说对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对塑造人物所起到作用;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分析人物的个性特点;主要人物的辨析(热点);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价;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2.表现人物的手法:塑造典型性格的写作方法包含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小说创作常用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以描写其他人物来衬托、表现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最常见的还是用直接描写方法塑造典型性格,在故事情节发展中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注意:人物也容易出探究题。

3.人物类常规考题示例:07清远二模《教授看门》16题:请简要概括王教授的性格特点。

07湛江一模《迎宾竹》20题:请概括郑副市长这一形象的至少两方面特点。

07潮州二模《雉诱》16题:猎人的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给人印象深刻,请你对这一形象作简要分析。

04北京春季高考《雁阵》20题: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07深圳二模《一步棋》17题:这篇小说揭示了人性的哪些弱点,试结合文本加以简要分析。

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17题:故事的结尾写“壮汉捧着脸蹲下来,忽然放声痛哭”,这一细节表现了壮汉怎样的复杂心情?谈谈你的理解。

4.人物类探究题示例: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2题:作品中写了多个人物形象,你认为哪一个形象最值得赞赏?请简要分析。

07深圳二模《一步棋》16题: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豪还是杰?为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07宁夏《林冲见差拨》14题: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

”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

07广州一模《蚂蚁》16题:一个艺术形象,如果能对生活现象作出概括,并对社会产生积极影响或引起读者的思考,我们就说这形象具有艺术价值。

你认为,作品中“父亲”形象是否具有这样的艺术价值?为什么?07潮州二模《雉诱》17题:雉诱的形象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意义,对它你有什么评价和体会?07广州二模《坚硬的荒原》17题:有人认为老人的行为是残忍的,令人恐惧和憎恶的。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结合文中老人的形象说明你的理由。

探究性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大胆质疑,品味选文的写作方法、语言文字、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等等。

如:这篇文章在写法、语言、形象方面有什么特点?如何评价某个人物?对文中的哪些观点赞成或不赞成,为什么?不同人物、文本对某一问题的不同看法,如何评价?⑷四是“主旨”高考中涉及到的小说往往是微型小说,容量虽小,但并不意味着肤浅单薄。

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却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

它集中反映生活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蕴含着深刻思想意义。

1.命题指向:或为何以此为题目,或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主题、作者的写作意图,或阐释小说的社会意义,或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或小说主旨的合理性探究,或主要是对主题作辨析,或对主题作认识的生活实践拓展。

2.主旨类考题示例:07汕头一模《雪夜》17题:你认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意蕴是什么?07广州二模《坚硬的荒原》15题:文章通过一个神奇荒诞的故事,表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07佛山二模《海龟》19题:这篇小说以“海龟”为题,有什么作用?清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07深圳二模《一步棋》15题:标题“一步棋”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各是什么?07泰安市高三期中《赤贫魅力测试》21题:摘录文中能够揭示主题的语句,然后结合全文加以阐述。

07湛江一模《迎宾竹》21题:这篇小小说意蕴丰富,你认为它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三.答题方法总结。

⑴四级概念解题环 境:往往从对某种特定环境的渲染、情节的铺垫、对人物的烘托、对主题的揭示等四个方面的作用入手。

↓情 节:往往考虑从对情节本身的发展、对突出人物、对深化主题等三方面作用。

↓人 物:往往考虑对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的作用。

(情节,是人物的发展史)↓主 题:往往要考虑从主要人物、人物关系入手,甚至还要考虑到情节的推进、社会环境的设计等。

⑵考题例析:①环境类试题答题思路:例1:07清远一模《午后的故事》:小说题目是“午后的故事”,文中多次写到午后明亮的阳光,作用是什么?答案:⑴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⑵暗示有人在光天化日下行凶;⑶暗示竟无人制止阳光下的罪恶;⑷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

(指向环境)②暗示有人竟在光天化日之下行凶。

(指向情节)③映衬老人见义勇为的高大形象。

(指向人物)④暗示竟无人制止在阳光下的罪恶。

(指向主题)例2:07中山一模《雁阵》:“雁阵”的出现对本文主题的表现和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答案:①突出了环境的美;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了矛盾冲突。

③“雁阵”象征人的价值无比崇高,是表现人性的主题、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④它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主题的表现由隐而显。

①突出了环境的美;(指向环境本身)②推动故事情节转折,化解矛盾冲突; (指向情节)③促使狗娃人性复苏的重要形象;(指向人物)④对主题起画龙点睛作用,使之由隐而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