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教案
现代文阅读理解小说教(学)案-通用优秀版教案

现代文阅读理解小说教(学)案设计:李召峰审核:张均华使用:元月日一.教学目标①熟悉小说的文体特征及高考设题类型;②通过训练归纳答题技巧并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小说的能力。
二.考点分析、小说作为阅读命题材料,在、高考中已占有一定的比例,纵观年高考试卷,考查小说的有安徽卷.四川卷.福建卷.浙江卷.宁夏卷.辽宁卷共套。
而山东高考对文学作品的考查多年来一直以散文为阅读文本,因此,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的新高考中,小说阅读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小说阅读的取材多以微型小说为主,考查侧重点主要在于概括故事情节、鉴赏人物形象、把握小说的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考生应对其相关内容和作用了如指掌。
·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鼓励考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探讨作品中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三.知识整合小说通过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塑造来表现主题思想、反映社会生活。
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 把握故事情节。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大致包括以下三种题型: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理清小说的结构;②寻找线索;③抓住场面。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揣摩人物形象。
*命题者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具体说来,大致包括三种题型:①指认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②概括指出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包括作者自身对人物的态度和读者对人物的评价)。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教案标题:高考语文小说阅读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培养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2. 难点:小说的深层次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的培养。
教学内容和安排:
1. 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介绍(1课时)
- 介绍小说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认识。
2. 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3课时)
- 选择一部经典小说进行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包括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分析。
3. 小说的文学鉴赏和写作(2课时)
- 引导学生进行小说的文学鉴赏,包括语言风格、意境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的分析,同时指导学生进行小说写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方法和手段:
1. 讲授法:介绍小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理解和分析。
3. 示范法:指导学生进行小说的文学鉴赏和写作。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料进行小说的展示和分析。
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学生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作业表现:学生的小说阅读笔记和小说写作作业。
教学反思和改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现代文阅读指导(小说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案

现代文阅读指导(一)小说阅读——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教学目标通过小说阅读的指导,明确此类文体阅读技巧以提高叙述类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通过适当的训练,以形成此类阅读文章的答题模式教学重点此类阅读文章答题模式的形成教学方法指导法练习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高考相关资料教学时数课时教学步骤第一、二课时教学过程要点:知识传授一,具体操作(一)小说文体常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有三个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
(二)小说阅读三步曲第一步:写什么?1、情节: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2、主题第二步:怎么写?小说的写作技艺:怎样塑造人物?怎样设置情节?怎样描写环境?第三步:写得怎样?阅读要有独特的感受。
(三)鉴赏:题目以主要内容或主要事件拟题。
比较适合内容或事件具体且单一的文章。
如《祝福》以贯穿全文的线索拟题。
比较适合以实物为线索的文章。
如:《药》以有象征意义又暗含中心的的实物为题。
《雁阵》以主要人物为题。
如《侯银匠》以特定环境为题,如:《荷花淀》一、人物设题:1、是一个怎样的人(形象)?【答题:他是一个……(形象特点)的XXX(身份定位)】2、这一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3、塑造这一形象有何作用?【答题:(1)衬托主要人物(2)突出主题】4、刻画这一形象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或运用了哪些方法)?【答题:概括介绍(全景式描写)、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对人物形象特征、语言、动作、服饰等细致而富有表现力的细节作特写式的描写。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言行心理评价、衬托(正衬、反衬)】从四个方面揣摩①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②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③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初一语文教案现代小说阅读与解析

初一语文教案现代小说阅读与解析初一语文教案:现代小说阅读与解析引言:现代小说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初中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本教案将以现代小说为主题,通过阅读与解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的文学兴趣。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小说的概念和特点;2.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解析现代小说;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意识;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二部分: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解析现代小说;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意识。
第三部分: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 利用图片或短视频让学生了解现代小说的定义和特点;- 引导学生简单讨论现代小说与古代小说的区别与联系。
2. 知识讲解:- 介绍现代小说的发展历程和代表作品;- 分析现代小说的特点,如现实主义、心理描写、叙事方式等。
3. 实践操作:- 分组让学生选择一本现代小说进行阅读,每组选择一本不同的书籍;-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细读等,记录重要的事件和细节。
4. 讨论分享:- 各组学生轮流分享所选择的小说,从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
5. 文学鉴赏:- 教师选取一篇现代小说的片段,对其中的文学特点和意义进行解析,引导学生学会从多个角度鉴赏文学作品;- 学生分析片段中的语言运用、情节编排和人物形象,进行群体讨论。
6. 写作训练:- 针对所选择的现代小说,让学生写一篇读后感或读书笔记;- 引导学生写作时注重观点、逻辑和文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部分: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现代小说的概念和特点,学会了运用多种阅读策略解析现代小说,培养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现代小说,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意识,培养他们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和理解能力。
集体备课之《现代文阅读--小说情节》教案

是矛盾已解决,人物性格的发展已经完成,事件有了最后的结果,主题思想得到充分展现,这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
2.安排技巧
情节安排的技巧包括照应、悬念、过渡、伏笔、铺垫、点题等。
(1)情节结构的常见模式:
①遵循基本线性结构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为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慑人心魂的魅力。
现场指导:[2012•江西卷]小说开头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有哪些作用?(4分)
教你
审题
审题
要点
①本题属于情节作用类题目,作用应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②题干中“小说开头”说明彭恩打电话的情节位于小说的开头部分,答题范围是开头,答题时要考虑到开头在结构上的作用
分析
思路
彭恩打电话的情节是在文章的开头,分析其作用,首先要考虑小说首段的一般作用,比如交代时间、地点、人物,设置悬念,埋下伏笔等等;其次要考虑情节对于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1.结构上的作用。①开头作用:总领全文;照应题目,呼应下文;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开门见山,直入主题;欲扬先抑;对比衬托;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②中间作用:过渡,承上启下;由……到……(由叙述转向议论,由写景转向抒情,由正面到反面);为下文写……做铺垫(为议论抒情做铺垫);推动情节的发展(小说);照应;总结上文;呼应前文。③结尾作用:卒章显志,点明中心;戛然而止,回味深长(记叙文、小说);点明题目;深化主题;照应全文,结构严谨;升华感情,
二、【答题角度】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小说阅读教案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专题---小说阅读第一课时情节结构教学目标:1、了解小说的特点。
2、鉴赏小说故事情节3、学习并掌握小说阅读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教学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考纲》要求:小说阅读与散文阅读在《考纲》要求上是一样的。
散文与小说的区别: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均有;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二、小说的基本知识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被称为小说三要素。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
小说的人物形象多为虚构,往往是杂取种种人,合成一个。
小说的人物具有典型性,因为从生活中许多同类原型中撷取典型因素创造出来的角色,必然比生活中的人更鲜明突出。
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段多种多样,外貌、心理、行动、语言描写是作者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
小说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
作者往往根据人物性格的发展,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冲突,来选择或虚构事件,组成作品完整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通常包括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几个部分,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
小说中的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重点是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的感情等。
人物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一定的人物总是和一定的环境联系着,离开了环境,人物就没有活动的天地,人物的思想性格就失去了社会根源。
因此,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
三、故事情节小说的主题思想需要在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展现出来,有的小说甚至有多条线索多种矛盾相互交错,要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题,必须理清作品的线索和情节。
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为提炼主题思想做准备。
现代文阅读之小说阅读指导 课件

——《龙虎斗》
标志:“解答前文疑问” 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推动情节发展
突出人物性格、文章主旨
(四)小说结构——主旨理解
常考题型 1.请结合原文以及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文章结尾/最后“某一句”的理解,以 及你从中获得的感悟。 2.你怎样理解标题的含义?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于文章的思考和感悟。 3.请概括文中xxx的形象。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全文谈谈你的启示。
2.插叙——插入回忆、故事
然而先前所见所闻的她的半生事迹的断片,至此也联成一片了。 她不是鲁镇人。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
——鲁迅《祝福》
标志:通过回忆 “听人说”、“据说”、“有人说”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推动情节发展 突出人物性格 突出文章主旨
(四)小说结构——情节安排
3.补叙——补充、交代前文
麦琪的礼物讲述了一对夫妇之间互相买礼物的小故事,结尾出人意料地写到双方 的礼物都已经没有用了,因为妻子剪掉了长发,丈夫卖掉了手表,荒谬,却又让人 感到回味无穷。
内容:情节陡起波澜,出人意料,令人回味 结构:照应前文,情理之中
深化主题
(三)小说结构——结尾
2.悲剧式结尾
体面的,好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 少回殡;不知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 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探究本文主旨:
血的故事 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大家被彭先 生的故事迷住了。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张医师最近常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大家 都没有动过大手术 ,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这位彭先生说,作为一个现代文明国家的国民,血型不可不 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也说不定呢! 这时钱太太开腔了: “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 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该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 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钱太太听了竟“咯”的一声笑了,:“还管 他丈母娘的血型呢!” 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 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中学语文教案现代小说的阅读与欣赏

中学语文教案现代小说的阅读与欣赏教案主题:中学语文教案-现代小说的阅读与欣赏一、引子现代小说是中国文学中重要的一支,通过对现代小说的阅读与欣赏,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文风貌以及个人情感。
本节课将以阅读与欣赏为主线,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现代小说的特点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二、开发思维1.师生互动:对于学生来说,你们对现代小说有什么了解?以及你何时何地开始接触现代小说的?2.学生回答:由学生回答自己对现代小说的认识以及初次接触现代小说的情况。
三、导入通过教师的说明,激发学生对现代小说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建立对现代小说的初步了解及认识。
四、重点篇章导读1.选取一部经典的现代小说作为教材内容,比如鲁迅的《狂人日记》或者钱钟书的《围城》等。
2.教师简要介绍该篇章的背景及作者,引起学生对该作品的兴趣。
3.展示该篇章的片段或者摘录,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和思考。
五、相关概念解释1.解读相关概念:如主题、情节、人物等,让学生对这些概念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2.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解答。
六、文本解读与欣赏1.教师带领学生共同解读文本细节及逐字逐句的理解。
2.学生通过讨论和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七、情景再现1.教师以情景化的方式,让学生体验文本中的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分组表演或者小组合作完成相关场景的创作,提高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八、文学作品与社会关系1.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与社会现实的关系。
2.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加深学生对现代小说与现实关系的理解。
九、写作与创作1.学生通过对于教材的阅读和分析,选择其中一个场景或者人物进行创作写作。
2.教师指导学生写作过程,并进行相关的写作展示和评价。
十、总结与反思1.通过教师的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
2.鼓励学生对本次课进行反思,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十一、课后延伸要求学生阅读更多的现代小说,通过写读后感、读书笔记等方式记录自己对于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之小说阅读一、小说阅读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文体特征:塑造人物形象、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是小说的基本特征,称为小说三要素。
3.阅读要领:(1)分析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设题角度有:①形象的特点。
文章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有何个性特点和典型性。
②形象的塑造。
作品的形象使用什么样的手法塑造的。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③形象的地位和意义。
形象具有什么样的典型意义或社会意义。
(2)理清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在阅读小说时,要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
(3)分析小说典型环境描写小说的典型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
(4)把握、透析小说的主题小说的主题就是小说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艺术形象的塑造所表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分析小说的主题时:①从小说的人物、情节入手,进行认真的考察;②联系小说典型环境描写;③结合作家写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
(5)了解小说的叙事手法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习题。
(一) (2009宁夏海南卷)孕妇和牛铁凝孕妇牵着牛从集上回来,在通向村子的土路上走着。
午后的太阳照耀着平坦的原野,干净又暖和。
孕妇信手撒开缰绳,好让牛自在。
当它拐进麦地歪起脖子肯麦苗时,孕妇唤一声:“黑,出来。
”黑是牛的名字。
黑迟迟不肯离开麦地,孕妇就恼了:“黑!”她喝道。
孕妇爱赶集,只为了什么都看看,婆婆总是牵出黑来让孕妇骑,怕孕妇累着身子。
黑也怀了孕啊,孕妇想。
但她接过了缰绳,她愿意在空荡的路上有黑作伴。
她和它好像有点同病相怜,又有点儿共同的自豪感,于是一块儿腆着骄傲的肚子上了路。
回来时,孕妇也没骑黑,走快走慢由着黑的性儿,当她走得实在沉闷,才冷不丁叫一声:“黑——呀!”她夸张地拖长声,把黑弄得挺惊愕,拿无比温顺的大眼瞪着孕妇。
孕妇乐了,平原顿时热闹起来。
远处,依稀出现了三三两两的黑点,是那些刚放学归来的孩子。
孕妇累了,在路边一个巨大的石碑上坐下来,黑又信步去了麦地闲逛。
这石碑属于一个王爷,后来让一些城里来的粗暴的年轻人给推倒了。
石碑躺在路边成了过路人歇脚的坐物。
碑上刻着一些文字,个个如同海碗大小。
孕妇不识字,他曾经问过丈夫那是些什么字。
丈夫也不知道。
丈夫说:“知道了有什么用?一个老辈子的东西。
”孕妇坐在石碑上,又看见了这些字,她的屁股压住了其中一个。
这次她挪开了,小心地坐在碑的边沿。
她弄不明白为什么她要这样,从前她歇脚,总是一屁股就坐上去。
那么,原因还是胸膛下面这个肚子吧。
孕妇对这肚子充满着希冀,这希冀又因为远处那些越来越清楚的小黑点而变得更加具体。
孕妇相信,她的孩子将来无疑要加入这上学、放学的队伍。
若是孩子也问起这碑上的字,她不能够说不知道,她不愿意对不起孩子。
可她实在不认识这碑上的字啊。
放学的孩子们走近了,她叫住一个本家侄子,向他要了一张白纸和一杆铅笔。
孕妇一手握着铅笔,一手拿着白纸,等待着孩子们远去。
她仿佛要背着众人去做一件鬼祟的事。
孕妇将白纸平铺在石碑上。
当她打算落笔,才发现这劳作于她是多么不易,她的手很巧,却支配不了手中这杆笔。
她努力端详着那陌生的大字,然后胆怯而又坚决地落下了第一笔。
她描画着它们,心中揣测它们是什么意思,又不由得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夕阳西下,孕妇伏在石碑上已经很久了。
她的脸红彤彤的,茁壮的手腕不时地发着抖。
可她不能停笔,她的心不叫她停笔。
她长到这么大,还从来没干过这么累人、又这么不愿停手的活儿。
不知何时,黑已从麦地返回,卧在孕妇的身边。
它静静的凝视着孕妇,脸上满是驯顺,像是守候,像是鼓励。
孕妇终于完成了她的劳作。
在朦胧的暮色中她认真地数,那碑上的大字是十七个,她的白纸上那个也落着十七个。
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贤亲王神道碑纸上的字歪扭而又奇特,像盘错的长虫,像混乱的麻绳。
可它们毕竟是字。
有了它们,她似乎才获得一种资格,似乎才敢与她未来的婴儿谋面。
孩子终归要离开孕妇的肚子,而那块写字的碑却永远立在了孕妇的心中。
每个人的心中,多少都立着点什么吧。
孕妇将她劳作的果实揣进袄兜,捶着酸麻的腰,呼唤身边的黑启程。
黑却执意不肯起身,它换了跪的姿势,要主人骑上去。
“黑——呀!”孕妇怜悯的叫着,强令黑站起来。
孕妇和黑走在平原上,像两个相依为命的女人。
黑身上释放出的气息使孕妇觉得温暖而可靠,她不住地抚摸它,它拿脸蹭着她的手。
一股热乎乎的东西涌现在孕妇的心房。
她很想对人形容心中这突然的发热。
她永远也形容不出,心中这种情绪就叫做感动。
“黑——呀!”孕妇在黑暗中小声嘟囔,声音有点颤,宛若幸福的呓语。
(有删节)(1)小说中的孕妇具有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概述。
(6分)【答案】(6分) ①具有善良、温婉等传统的女性美;②有责任心,做事认真;③对人生抱有美好的向往和期待。
【思路分析】人物形象的答题格式是:性格+身份(2)牛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6分)①通过怀孕的牛与孕妇形象的并置,凸显孕育新生命的幸福与喜悦;②通过牛与孕妇之间的亲昵行为,表现人与动物之间的温馨和谐;③通过牛的形像描述,反衬孕妇作为人具有的能动性和理性的追求。
【考点】考查小说的构思【解析】文中写了和牛有关的三个场面:怀孕的牛,牛与孕妇的亲昵,牛的形象描绘。
这三个场景都有孕妇在场。
考生可从二者的关系中发现牛对表现孕妇性格的作用。
【思路分析】考生可以从作者笔下的牛的形象的角度入手分析,它与主人公的关系的角度入手分析。
(3)孕妇并不认识石碑上的字,也不会写字,却十分努力的描画着它们,后来还感叹:“字是一种多么好的东西啊!”小说这样来写孕妇,有人认为让人感动,也有人认为有些做作。
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答案】(8分)观点一:这样写让人感动。
①突出了孕妇对文化知识的朦胧追求,虽然她不识字,但这不影响她对文化的尊重;②揭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农村女人在将为人母时的责任感,在她看来,学会认这几个字,将来就不担心孩子的提问了;③表现了孕妇认识到文化知识对孩子未来成长的重要性,也表明在她在尽可能地弥补自己没有文化知识的不足。
观点二:这样写有些做作。
①触动她描画字的原因主要应该是日常生活的需要,而不只是路边一块废旧的石碑;②孕妇自己不会写字,想临摹石碑上的字,可以请放学的孩子帮忙,不必那么费劲,非要自己描画;③作为未来的母亲,孕妇识不识字,其实都不影响她对孩子的责任与爱。
【考点】考查对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评价。
【解析】考生根据文章和题目的提示,可以任选一种情况。
答题时一定要紧扣原文。
(二)(2009辽宁)遗璞贾平凹离公路很远的地方,有条山沟。
再往深里走,有座古庙,庙前的河滩里,有一块石头:四间房那么高,像一只实心碗儿放着。
上边凿了四个大字:孕璜遗璞。
住在这孕璜遗璞周围的人家,就是遗璞村。
县志上说“这石头,是当年女娲补天的时候多了一块,就遗弃在这里再没有用。
人们都在传说,这石头孕了玉璜,是仙灵之物,于是时常有人前来观赏,遗璞村的人便祖祖辈辈自豪。
收罢秋,天气转凉了。
沟脑上边要修一道水渠,把水引到山坡下的地里,男人们都去辛苦,丁丁当当在远处破石头。
夜里回来,便坐在碾盘上吃饭,然后就熬了山上自采的夜茶。
这茶很苦,一天三顿都要喝,不喝脑壳就疼。
一喝着,身上来了精神,他们就笑话山外来观赏遗璞的那些人:“城里人没采,一喝这茶就吐了。
”“城里人胃嫩。
”“鸡鸭都克得过,这茶水儿却受不了?!”他们说过,就乐了,接着就看起河滩里的那块遗璞来。
“这么个仙物儿,遗在这里真委屈了。
”“多亏就遗弃了它!”“多亏?”“它要不在这儿,谁会到咱这儿?省城在天尽头,咱能去吗?但咱坐在家门口,倒见着省城大人物了。
”省城老贾是七年前在这里呆过的。
那时候,村里人发现从县里来了个胖胖的老头,白日里也上山劳动,夜里就在石头前闷头儿坐一阵。
他们都不知道这是谁,后来才风闻是犯了错误,从省城来的人,姓贾。
就叫起他省城老贾。
一年后,省城老贾就在县里当了书记,他们才知道那是个当官的人物,遗璞村老少都很骄傲。
省城老贾也没忘了这遗璞和遗璞村的人,过一些日子,就来看看石头,又给这个村拨了好多救济粮、救济款。
有一年每家得到十二元,一半买了粮食,一半给孩子们买了塑料凉鞋。
到山外去的时候,孩子们就穿上塑料凉鞋,式样挺漂亮的,只是穿长了脚发烧,走一走得用凉水浇。
去年秋初,省城老贾突然回省城去了,临走他照了好多遗璞的照片,还说回去后,要为这石头写写文章哩。
不久,他就在省城当了一个很大的官。
遗璞村的人愈是十分地骄傲了。
“那文章不知写了没有?”男人们在碾盘上说话,婆娘家觉得热闹,也走了过来。
女人在石头上坐了,一直不开口,这会儿说:“蛮儿说,他在报上看到省城老贾的文章了。
”“写咱遗璞村了吗?”“写了,说‘四人帮’迫害他,把他‘流放’,‘流放’是什么意思?”“就是下放吧。
”“‘流放’到一个山区小县,而且还在一个山沟沟劳改了一年。
”“你胡说了,他住在咱这儿,没有背枪的看守他,苦是苦些,和咱们一样,咱又处处照顾了他,你说他劳改了一年,咱们不是长年在劳改吗?”“蛮儿说报上就这么写的。
”“蛮儿一定是看错了。
你们婆娘家这臭嘴!”婆娘家便不再言语了,低声骂了一句怀里用牙咬奶的孩子。
男人们喝过一杯黑糊糊的茶水,又说开了:“咱这块遗璞,真是好石头呢!想想,招来了多少人了?不算一般的,大人物就有十多个了吧?”他们扳指头数数,果然十多个了。
“以后还能来吗?”“只要有咱这块石头,就有人来吧,说不定以后还会来比省城老贾更大的人呢。
”“啊,那最好,娃们又要有凉鞋穿了!”“但愿他们能来。
”“但愿不要是犯了什么错误。
”“但愿……”茶已经喝完,就卷着喇叭纸烟抽起来,黑影里,火光一明一灭的。
末了打着哈欠,还在说:“真是好石头呢。
”但是,就在这一夜的黎明时分,河滩里响了一声爆炸声,人们都惊醒了。
早晨起来,才发现是蛮儿一帮年轻人用炸药把遗璞炸开了,又用铁钎大锤在黑水汗流地砸着,破着,就把石头一块块抬着到水渠工地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