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莹辉先生敦煌学研究述要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三册:11 道士塔(备课资料)

高中语文人教大纲版第三册:11 道士塔(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一、课文析读1.道士王圆箓王圆箓(约1850—1931),祖籍湖北麻城县。

他本人出生在陕西,因家乡连年灾荒,生活所迫,出外谋生,流落于酒泉。

在此期间人道修行,人们称他为王道士。

后云游敦煌,登三危山,发现莫高圣境,感慨万千。

急呼“西方极乐世界,乃在斯乎”。

所以他长期居留于此地,奉献了他的后半生。

当王圆箓用一双枯瘦的手打开宝库的洞门之后,一批批外国探险家、考古家接踵而来,有英国的斯坦因、法国的伯希和、俄国的鄂登堡、日本的桔瑞超等.他们想方设法、挖空心思从王道士的手中拿走了大批文物,分别收藏在英国、法国、日本、俄罗斯等地的博物馆里.从此,莫高窟的珍贵文物流散到国外,其辉煌的艺木也随之介绍到了国外,震动了国内外学术界,吸引了不少学者对莫高窟的遗书和造型艺术进行了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国际显学一一敦煌学。

2.敦煌学及其研究对象敦煌学之名,始于我国。

1930年我国学者陈寅恪首先提出,以后逐渐为国内外学术界所承认,不过当时主要指研究敦煌文书而言。

敦煌学之研究亦始于我国。

1902年,金石学家叶昌炽得到敦煌藏经洞的绢画、文书后开始进行研究,其文章录人《语石》出版。

至于我国对敦碉石窟和敦煌史迹的研究更不待言。

敦煌学之兴起,在20世纪初,至今也有80年了.其内容涵义不断发展充实。

研究领域也不断扩大深入。

敦煌学仍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敦煌学,就是以敦煌文书、敦煌石窟、敦煌史迹为主要研究对象,包括上述研究对象所涉的宗教、艺术、历史、考古、语言、文学、民族、地理,哲学、思想、科技、建筑、古籍校勘、中西交通等多科性的学科。

用以揭示敦煌、河西及至我国古代社会、中亚古代社会和中西交通等历史的本来面貌和规律;探求主要研究对象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以促进现代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

敦煌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有:(1)敦煌遗书。

敦煌遗书是指敦煌石室发现的约4万卷以上的经卷文书,但也包括敦煌莫高窟其他地方发现的文书,如:1944年1月30日,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将改建的一座土地庙作为他们住室的时候,在两尊塑像中,发现了六朝写本残卷61件,这也是敦煌文书。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敦煌学是研究中国古代敦煌遗址和敦煌文化的学科,以其独特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在学术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它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敦煌遗址的发现与保护、敦煌艺术、敦煌文化与文化交流、敦煌文献研究和敦煌考古。

首先,敦煌学主要研究敦煌遗址的发现与保护。

敦煌位于中国西北地区,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是世界文化遗产。

敦煌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敦煌莫高窟、鸣沙山、阳关等。

敦煌学通过对这些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和保护工作,可以还原历史,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宗教、艺术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敦煌学研究的重点之一是敦煌艺术。

敦煌艺术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丰富的内容而闻名于世。

敦煌壁画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丰富的壁画之一,被誉为“东方古代艺术宝库”。

敦煌学通过对敦煌壁画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艺术创作的技法、风格和题材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敦煌学还研究敦煌的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艺术表现形式,为研究中国古代艺术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参考。

第三,敦煌学关注敦煌文化与文化交流。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曾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

敦煌学研究敦煌文化在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敦煌对于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影响。

通过对文化交流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为研究中国和世界文化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第四,敦煌学还重视敦煌文献研究。

敦煌莫高窟等地发现了大量的敦煌文献,包括经史、文学、医药、音乐等方面的文献,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资源。

敦煌学通过对这些文献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最后,敦煌学研究的内容还包括敦煌考古。

敦煌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遗址,其考古工作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情况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学通过对敦煌遗址的考古工作,可以还原历史,了解古代社会的制度、经济、农业等方面的情况,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和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参考。

关于敦煌文化的文献

关于敦煌文化的文献

关于敦煌文化的文献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是中国古代经济、政治、文化、外交等方面的重要表现。

敦煌文化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风格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许多学者对该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相关论文中提到了一些重要的参考文献。

1. 《敦煌文献学概要》该书是对敦煌文化的综合研究,主要包括敦煌文献的发现、保存、研究方法、文献学原理、文献学的理论基础以及相关领域的问题等方面,是了解敦煌文献的必备参考书。

2. 《永乐大典图像研究》该书是敦煌文献研究中的一篇重要著作,作者梁启超通过对敦煌石窟中所发现的图像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出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和刊刻等方面的问题,为敦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3. 《敦煌写本搜微》该书是清代学者沈德潜所撰写的一本关于敦煌文化的著作,涉及到敦煌文献、图片、雕塑、壁画等多个方面。

该书内容详实,考证精准,被誉为是研究敦煌文化的一部经典之作。

4. 《敦煌艺术史》该书是研究敦煌文化的另一本重要素材,主要介绍了敦煌文献所反映的艺术史,包括敦煌艺术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和其他艺术形式的联系等等,全面地展现了敦煌文化的艺术特色。

5. 《敦煌本科技与生物科技》该书是对敦煌文化的一种全新解读,主要探讨了敦煌文献中所描绘的一些技术手段和生物科技的应用,如植物种植、药物配制、疾病治疗等,为敦煌文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6. 《敦煌艺术与文化》该书的重点在于敦煌文化的艺术与文化,对敦煌文献中所描绘的艺术形式、文化背景、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挖掘,旨在全面深入地了解敦煌艺术的思想内涵和特点所在。

7. 《敦煌学论叢》该书是一本由多位学者合辑所写的敦煌文献研究著作,涉及到敦煌的历史、文献、艺术等多个方面,内容繁多且学术性强,是进一步深入研究敦煌文化的好素材。

结束语:综上所述,敦煌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其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各位学者进一步研究和阐释这一文化,为我们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博大精深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敦煌与长安的群体影像——从莫高窟第390窟供养人看隋仁寿年间颁送舍利活动

敦煌与长安的群体影像——从莫高窟第390窟供养人看隋仁寿年间颁送舍利活动

敦煌与长安的群体影像——从莫高窟第390窟供养人看隋仁寿年间颁送舍利活动*焦树峰摘要莫高窟第390窟开凿于隋朝,四壁下部供养人可能是对隋仁寿年间颁送舍利活动的图像反映。

南北两壁的男女两列供养人手捧供器,在琵琶、箜篌、排箫、横笛等梵呗声中迎接舍利,和文献中记载的佛事仪轨相符合。

通过第390窟的南北两壁的男女供养人壁画,我们可以在图像方面为了解仁寿年间长安地区的建灵塔等佛教活动的盛况,这是仁寿年间颁送舍利活动在敦煌和长安地区的群体影像,为我们提供了一铺生动的形象史料。

关键词莫高窟第390窟供养人仁寿年间莫高窟第390窟开凿于隋朝。

樊锦诗、关友惠、刘玉权等先生根据第390窟北壁下部供养人题记“因□□□幽州总管府□□(长史)……供养”研究认为其最大可能开凿于唐初,即武德年间(618-626),或者也有可能开凿于开皇元年(581)至仁寿末年(604)①。

王惠民先生认为其也有可能开凿于隋代晚期,但也不排除开凿于隋初的可能性②。

隋末唐初,河西和敦煌地区政权割据,战乱不断,“第三期洞窟尽管比第二期洞窟有所发展,但并没有因受到中原和外来的强大影响而产生像初唐那样大幅度的和实质性的变化”。

再者,第390窟属于有前后室的大窟,开凿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受第二期的影响较大,甚至很有可能在第二期时间段内就开始动工开凿,在隋末唐初完工。

莫高窟第390窟四壁下方供养人男女呈运动状向西行进,侍者成群,车马护卫,伎乐梵呗,数量庞大,特点鲜明。

隋仁寿年间的建灵塔送舍利活动是隋朝盛况空前的佛事活动,隋文帝亲自挑选高僧护送,往全国一百多州建灵塔送舍利,先后举行了三次。

在此条件下,第390窟四壁下方的场面宏大的供养人图像便使我们想到隋仁寿年间颁送舍利活动的情景。

因此,在图文互证的情景下,以第390窟供养人为例,来为我们了解隋仁寿年间颁送舍利活动提供图像参考。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计划(Supported by the Project111)“长安与丝路文化传播学科创新引智基地”(项目批准号:B1803)。

苏莹辉先生敦煌学

苏莹辉先生敦煌学
成绩。
苏莹辉先生还积极参与学术交流 活动,推动敦煌学研究的国际合 作与交流,为敦煌学的繁荣发展
做出了重要贡献。
02
苏莹辉先生的敦煌学研究
敦煌文献研究
苏莹辉先生对敦煌文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不仅关注文本的校勘和整理,还注重 文献的背景、形成、流变等方面的研究。
他通过对敦煌文献的研究,揭示了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魅力,为人们深入了 解敦煌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苏莹辉先生注重实证研究,对敦 煌遗书的保存状况、流传过程以 及修复保护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
研究和探讨。
研究影响
01
推动敦煌学发展
苏莹辉先生的敦煌学研究成果对敦煌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丰富了敦煌学的研究成果。
02
提升学术地位
苏莹辉先生的研究使敦煌学的学术地位得到了提升,引起了国际学术界
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将敦煌学与历史学、文学 、艺术学等领域相结合, 拓宽研究视野。
研究资料与成果
收集并整理了大量的敦煌遗书 ,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原始资 料。
对敦煌壁画中的人物、事件等 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许多 历史真相。
挖掘出了许多被遗忘的敦煌文 化元素,为传承和发扬敦煌文 化做出了贡献。
取得了卓越的学术成果。
苏莹辉先生的研究为敦煌学的繁 荣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后 来的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
和研究思路。
未来发展
随着苏莹辉先生的离世,敦煌学界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领头人,但他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成果将 继续影响和启迪后来的学者。
未来,敦煌学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学者们继续深入挖掘和研究敦煌文献、文物和历 史,进一步推动敦煌学的发展。

法国敦煌学的新进展——《远东亚洲丛刊》“敦煌学新研”专号评介.doc

法国敦煌学的新进展——《远东亚洲丛刊》“敦煌学新研”专号评介.doc

法国敦煌学的新进展——《远东亚洲丛刊》“敦煌学新研”专号评介法国汉学曾为海外汉学之正宗。

巴黎素有“汉学之都”的美誉。

最早的学院派汉学研究的传统就是法国汉学大师雷慕沙(Abel Remusat)开创的。

深厚的法兰西人文精神、严谨的中国干嘉式考据方法和新颖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交相辉映,使得法国汉学独树一帜,占尽风流。

百余年来,名家辈出,佳作纷呈。

其影响曾广被欧美、东瀛,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产生过一定的贡献。

(参见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

)虽然二次大战后,由于日美汉学的迅速崛起,法国汉学逐渐丧失了往日独占鳌头的地位,显得有些衰落,但仍是海外汉学的一个重镇。

尤其是西域研究和敦煌学,他们仍有不可低估的实力。

今年是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又恰逢法国汉学研究主力机构——法国远东学院百年诞辰,双喜临门,法国学者自然不会毫无举动。

于是他们推出了这卷由戴仁主编的《远东亚洲丛刊》第11卷“纪念法国远东学院创立一百周年敦煌学新研”专号(Jean-Pierre Drege edit : Cahiers d'Extreme-Asie, V ol.11 :Nouvelles etudes de Dunhuang Centenaire de L'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 Kyōto : L'ecole francaise d'Extreme-Orient section de Kyōto,2000.),而专号的主体论文,又特别标出了“纪念敦煌藏经洞发现一百周年纪念”(Centenaire de la decouverte de la grotte aux manuscrits de Dunhuang)的字样。

该刊的主体共刊出敦煌学论文八篇,除了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的特约稿之外,其余七篇的作者均为法国第三或第四代敦煌学研究队伍中的中坚人物,堪称当前法国敦煌学界水平的一次集中展示。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敦煌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敦煌学简介敦煌学是中国古代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主要研究敦煌遗址发现的文化遗产,包括壁画、经书、文学作品、音乐等。

敦煌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是一个保存着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佛教艺术遗产的古代城市遗址,也是中国境内出土文物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2 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敦煌文化中的巨大宝藏,有着举世闻名的艺术价值。

敦煌壁画历经1000多年不断推陈出新,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和内容,有的表现了古代政治、社会、文化生活,有的描绘了佛教故事和人物形象,更有些是为了庆贺盛典和祭祀而创建的。

3 敦煌经书敦煌经书是敦煌文化中的又一重要内容,这些经书大多刻在竹简上,保存至今。

这些经书对于研究中国古代佛教思想、发展历程和文化渊源具有重要价值。

敦煌经书种类繁多,包括《华严经》、《法华经》、《大雁经》等。

4 敦煌文学敦煌文学也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敦煌遗址中出土的文学作品,为人们提供了解古代文学有益的参考。

这些文学作品主要包括散文、诗歌和小说。

其中的内容多为描写社会风俗、政治斗争、盛况等。

5 敦煌音乐敦煌音乐是敦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通过敦煌遗址中出土的音乐器件和文献资料,为我们提供了了解古代音乐美的机会。

敦煌音乐的特点是种类多样、形式丰富、乐器类型繁多、旋律优美。

6 敦煌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敦煌文化虽然毁于天灾,但敦煌学家们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使之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敦煌文化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推陈出新,不断地展现出它的魅力和价值。

敦煌学将继续以更深入的研究和更广泛的宣传,推动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国家与地方文物保管的合作与冲突——敦煌土地庙遗书的发现与保管权争议史实探微

国家与地方文物保管的合作与冲突——敦煌土地庙遗书的发现与保管权争议史实探微

国家与地方:文物保管的合作与冲突———敦煌土地庙遗书的发现与保管权争议史实探微田琳(浙江大学历史学系,浙江杭州310058)内容摘要:1944年8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为添建宿舍,在中寺后院的土地庙残塑中发现了一批六朝残经杂文(即土地庙遗书),这批资料自发现以来便备受各界关注。

1944年—1946年间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西北图书馆、甘肃省政府均曾致函教育部希望获得对其保管权,但并未得允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土地庙遗书除一种由故宫博物院收藏外,其余均一直由敦煌研究院保管收藏。

关键词: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敦煌;土地庙遗书中图分类号:K87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4106(2021)01-0118-10The Nation and the Provinces :Conflict and Cooperation in thePreservation of Cultural Relics—A Study on the Discovery and Custody Dispute of the Earth TempleDocuments of DunhuangTIAN Lin(Department of History,Zhejiang University,Hangzhou,Zhejiang 310058)Abstract :In August 1944,the National Dunhuang Art Research Institute discovered a group of fragmental scriptures from the Six Dynasties among the broken statues in the Earth Temple on the grounds of the Middle Temple.These documents from the Earth Temple have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since their discovery.Between 1944and 1946,National Beiping Library,National Northwest Library and the Gansu Provincial Government all sent letters to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hoping to obtain proprietary rights over the documents,but were all rejected.After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 ’s Republic of China,excepting one article on kept display in the Palace Museum in Beijing,all of the Earth Temple documents were collected and held by the Dunhuang A-cademy.Keywords :National Dunhuang Art Research Institute;Dunhuang;Earth Temple documents收稿日期:2020-03-0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敦煌学学术史资料整理与研究”(17ZDA213)作者简介:田琳(1992—),女,河北省唐山市人,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敦煌学学术史研究。

几经打磨的敦煌学精品著作——读刘进宝《敦煌学通论(增订本)》

几经打磨的敦煌学精品著作——读刘进宝《敦煌学通论(增订本)》

155几经打磨的敦煌学精品著作—-读刘进宝《敦煌学通论(增订本)》赵大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江苏南京210023)刘进宝教授的《敦煌学通论(增订本)》近期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在2002年版《敦煌学通论》(后文简称《通论》)的基础上增订而成,是对敦煌学进行 全面介绍的通论性著作。

作者用近50万字的篇幅,全面概括了百余年来中外敦煌学研 究的主要成果,读来使人受益匪浅。

下面笔者在简要介绍全书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谈谈 学习该书的心得与体会。

一、《敦煌学通论(增订本)》的内容敦煌学的内容博大精深,所涉及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因此,对它进行总体把握和—伟大的文化宝 精准概括并非易事。

早在20世纪50年代,姜亮夫先生出版了《敦煌—藏》,60年代,苏莹辉先生出版了《敦煌学概要》,两书都是较早的敦煌学通论性著作在当时学术信息不畅通的条件下,两位先生从事敦煌学通论性著作的撰写,筚路蓝缕,体现了深厚的学术功力,但由于条件的限制,两书都远非对敦煌学的全面介绍。

随着敦煌学研究的深人,尤其到了 20世纪80年代,敦煌学进人蓬勃发展的黄金时 代,学界迫切需要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敦煌学的专著。

1991年,刘进宝教授出版的 《敦煌学述论》(后文简称《述论》)是当时比较全面系统论述敦煌学的第一部著作,填补了敦煌学研究中的这一空白,得到学界的广泛好评。

台湾洪叶文化事业公司和韩国 Acanet出版社还分别出版了中文繁体本和韩文本,可见其影响之广泛。

2002年,刘进宝收稿日期:2020-06-08作者简介:赵大旺(1989-),男,江苏泗阳人。

历史学博士,讲师,主要从事敦煌学研究。

①刘进宝《敦煌学通论(增订本)》,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19年。

②姜亮夫《敦煌——伟大的文化宝藏》,上海: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苏莹辉《敦煌学概要》,台北:学生书局,1964年。

156敦煌学辑刊2020年第4期教授将《述论》增订后以《敦煌学通论》为名,收人季羡林先生主编的“敦煌学研究 丛书”,由甘肃教育出版社出版,得到了学界颇多好评,成为读者全面了解敦煌学的重 要参考书,也是很多高校教师开设有关敦煌学课程的重要参考书。

一部优秀的通论性作品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一部优秀的通论性作品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一部优秀的通论性作品应该具备哪些要素作者:郝春文来源:《敦煌研究》2019年第02期内容摘要:撰写通论性作品的基本要求是:概括准确、架构合理、条理清晰、语言简明流畅。

刘进宝教授的《敦煌学通论》(修订版)在充分参考、概括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敦煌的历史、敦煌石窟艺术、敦煌文物的流散、敦煌遗书、敦煌学研究五个方面对敦煌学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介绍,是一部优秀的通论性著作。

但和一部经典的通论相比,该书还有很多值得改进之处。

关键词:通论;《敦煌学通论》;经典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9)02-0126-03What Components Should a Good IntroductoryWork Possess—A Preface to the Introduction to Dunhuang Studies (Revised Edition)HAO Chunwen(School of History, Capital Norm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9)Abstract: The basic requirements for writing an introductory work are accurate summarization, reasonable structure, overall coherence, and concise and fluent language. By consulting and summarizing both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results, the text of Introduction to Dunhuang Studies(Revised Edition)written by Professor Liu Jinbao presents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introduction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the field of the Dunhuang Studies: the history of Dunhuang, the art of Dunhuang caves, the dispersion of Dunhuang cultural relics, Dunhuang textual documents, and the history and 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of the Dunhuang Studies. The reviewer considers this revised introductory work to be comprehensive and generally reliable, but finds that in comparison with classic introductory texts, there remain places that could be improved.Keywords: introduction; Introduction to Dunhuang Studies; classic(Translated by WANG Pingxian)有关敦煌学的出版物,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专题性论著、通论性著述和通俗读物,其他学科的情况应该也差不多。

[敦煌学,述要,先生]苏莹辉先生敦煌学研究述要

[敦煌学,述要,先生]苏莹辉先生敦煌学研究述要

苏莹辉先生敦煌学研究述要内容摘要:苏莹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也是敦煌研究院的学术开创者之一。

他毕生从事敦煌学的研究工作,在敦煌史地、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写本文献、敦煌文学、石窟考古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时,先生还十分注重对国际敦煌学研究史的总结和介绍,并且积极撰写有关敦煌学的普及读物,对我国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苏莹辉;敦煌学;研究成就Abstract: Mr. Su Yinghui was a famous Dunhuangologist in China, who have devoted himself to the research of the Dunhuang Studies. And he have made many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various professional fields, such as the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Dunhuang,Dunhuang grotto art,the manuscript documentation of Dunhuang, Dunhuang literature, and archaeology. Meanwhile, he has also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 retrospection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international Dunhuang Studies, and written some popular readings about Dunhuang Studies, thus greatly contributing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unhuang Studies in China.Keywords: Su Yinghui; Dunhuang Studies; achievements一敦煌史地研究苏莹辉先生关于瓜、沙归义军史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归义军人物事迹之考订《张义潮》概述张义潮的家世、生平及收复河陇的事迹。

敦煌学研究

敦煌学研究

敦煌学研究敦煌学,是研究敦煌遗址、敦煌壁画和敦煌文献的学科,它的诞生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

敦煌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敦煌遗址、壁画和文献。

敦煌遗址位于今天的甘肃省酒泉市敦煌市,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代城市。

敦煌壁画是敦煌遗址上保存完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壁画群。

敦煌文献是指从敦煌遗址中出土的各类文书、文献。

敦煌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田野调查、物品考古、文献考证等。

研究者通过在敦煌地区进行田野调查,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历史等相关信息。

同时,他们还在考古发掘中发掘到了许多与敦煌相关的文物,也通过对这些文物进行研究,深入了解敦煌的历史。

此外,研究者还通过对敦煌文献的考证,对敦煌的文化和历史进行解读。

敦煌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敦煌的历史、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

敦煌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是东西方交通的重要节点。

敦煌的宗教信仰主要包括佛教、道教和摩尼教等,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佛教。

敦煌的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佛经、诗歌、小说等。

而敦煌的壁画则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精华之一,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敦煌学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和拓展了我们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了解。

通过对敦煌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古代文化的多元性和开放性等。

敦煌学的研究也为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参考。

总之,敦煌学是一门独具特色的学科,通过对敦煌遗址、壁画和文献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多样性,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敦煌学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和传承中华文明具有重要的意义。

敦煌文献概述

敦煌文献概述

敦煌文献概述一、敦煌石窟、莫高窟、藏经洞几个概念汉河西四郡,(河,特指黄河,一般的叫水)霍去病开的。

武威,旧为凉州,张掖旧叫甘州,酒泉旧叫肃州(甘肃名称就这么来的),安西即瓜州,敦煌沙州。

瓜沙二州离得不远。

安史之乱以后,被西藏吞并,吐蕃。

当时把边关的重要军事力量调回内地平息安史之乱,顾不上边关了,就被吐蕃包围了。

包围了十年之久,敦煌投降了。

所以敦煌里的西藏文物比较多。

晚唐,敦煌大族张议潮起义,把吐蕃赶走了。

派出使者到长安,说归顺唐中央。

行政单位叫归义军。

归义军时期很长,敦煌很多的文物如壁画都是这个阶段的。

很重要的一个阶段。

敦煌石窟:指敦煌地区的多处石窟,如西千佛洞,榆林窟(榆林河峡谷,安西县西南)等。

不光指莫高窟。

旅游的话到不了榆林窟,不开放。

莫高窟也只是开放有限的洞窟。

敦煌城南就是一座山,鸣沙山。

鸣沙山月牙泉,汉朝就有了。

鸣沙山往东有条河,把山冲断,出现了崖壁,朝东。

莫高窟就开在这些崖壁上。

河对岸就是三危山。

(台)苏莹辉《敦煌学概要》莫高窟740多个石窟,时间最早的是前秦,最晚的是,千年之久。

16号窟,有耳洞,编为十七号,藏经洞,长宽高各3米左右。

耳洞地面高一点,要上两三级台阶。

把经卷都搁里边,包袱皮包上,像是有计划似的。

放得满满,把洞口封上,抹平,画上壁画,谁能看出来这还有个洞啊。

就这样,静静的,五百余年后被发现。

研究洞窟里的壁画,塑像,经卷形成了敦煌学。

二、藏经洞的发现光绪二十六年(1900),甲子纪年是“庚子”。

八国联军进北京。

8月,慈禧携光绪逃到西安来了,西狩,来西安打猎来了。

就在这个时候,藏经洞发现了,肯定顾不上了。

道士,不是和尚,王圆禄发现的。

(敦煌是丝路的交汇。

出了敦煌,分两路。

南路到龟兹——于阗,翻过雪山——伊拉克叙利亚,过地中海,到欧洲了。

北路到吐鲁番——喀什——翻过大雪山即,葱岭(帕米尔高原)。

东西文化交汇三岔路口,壁画很有异域特色。

敦煌萧条是因为西夏的占领。

不让你往外运了。

敦煌学百年发展历程简述--以敦煌遗书的归属地为中心

敦煌学百年发展历程简述--以敦煌遗书的归属地为中心
煌 户籍文书的研究和5 O 年代大谷文书 中吐鲁番地 区给 田、退 田


等文书的研究 . 从 而将 均 田制的研究推进到一个全新 的阶段 , 为 最终阐明均田制的性 质和施行奠定 了基础。 日本学者能在敦煌学上取得重大成就 , 主要有三个 因素 : 从 研究条件来说 , 他们能够不 断地到英 国、 法国等地查 阅原件 , 尽可 能多地收集 、 发掘有用 资料 , 编辑 出版 校勘精细 的录文本 ; 从研 究视野和研究方法来说 .重视重 大历史 问题研究 与敦煌文献研 究相结合 : 从 治学态度和学风来说 , 重 视原始资料的整理研究 与 理论问题研究相结合 。 我们必须承认他们的成就 , 承认他们在 一 些重要领域取得 的领先水平 。 这样才能促进我 国的敦煌学研究。
张 大干 的发掘又是盗宝式 的发掘 , 没有科学的记录。
二、 敦 煌学在 日本— — =战后敦 煌学 的大发展 日本敦煌 学的发展 , 从其 起点来说 , 大致与我 国相 同, 都是 在2 0 世纪2 O 年代以后 。在3 O 和4 O 年代 , 两 国学者 的研究 各有所 长, 在某些方面 , 我 国学者还具有优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特别 是5 O 年代 以后 . 日本 的敦煌学有 了较大的发展。其突 出成就是将 敦 煌学的研究领域从经史子集和文学作 品的研究 ,扩大至社会 历 史的研究 , 在经 济史 、 法制史 、 宗教史和少数 民族史方面 , 均取 得举 世瞩 目的成果 . 一 部部 鸿篇巨著相继问世。这些成果 , 对 中 国古代 史 。 特别是对魏 晋隋唐历 史研 究产生了巨大的影 响, 在敦 煌 学各研究领域 中.还没有哪一方面 的研究能与 日本 的成果相 比拟 。以北魏隋唐时期 的均 田制研究 为例 ,当时 日本学术界认 为. 这是 “ 日 本东方史学界在世界上值得 自 豪 的辉煌成 就之一 ” 。 事实 的确如此 . 他 们 的这 项研究成果 , 汇聚了从三 、 四十年代敦

1994年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

1994年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

1994年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
么振華;董大學
【期刊名称】《敦煌学国际联络委员会通讯》
【年(卷),期】2012(000)001
【摘要】1994年中國大陸地區共出版敦煌學專著21部,公開發表論文370餘篇。

現將本年度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編製如下,其編排次序爲:一、專著部分;二、論文部分,論文分爲概説、歷史地理、社會、宗教、語言文字、文學、藝術、考古與文物
保護、少數民族歷史語言、古籍、科技、學術動態與紀念文、其他等十三個專題。

【总页数】16页(P161-176)
【作者】么振華;董大學
【作者单位】蘭州大學;首都師範大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0.6-63
【相关文献】
1.2017年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 [J], 宋雪春; 楊敬蘭
2.2014—2018年臺灣地區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 [J], 張家豪
3.2018年日本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 [J], 林生海
4.2018年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 [J], 楊敬蘭
5.2019年日本敦煌學研究論著目録 [J], 林生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敦煌的书 -回复

关于敦煌的书 -回复

关于敦煌的书-回复
以下是一些关于敦煌的书籍推荐:
1.《敦煌:众人受到召唤》:作者是英国学者奥雷尔·斯坦因,这是他关于敦煌探险经历的记录,书中详细描述了他在敦煌的发现和研究成果。

2.《敦煌艺术》:作者是常书鸿,是中国敦煌学的奠基人之一。

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敦煌壁画和雕塑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3.《敦煌研究》:这是一本由中国敦煌研究院主编的学术期刊,专门发表敦煌学的研究成果和最新发现。

4.《敦煌遗书》:这是由陈寅恪、王重民等人编纂的一部敦煌文献汇编,收录了大量的敦煌写本和文献资料。

5.《敦煌:沙漠中的璀璨明珠》:作者是日本学者森安孝夫,这本书从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角度全面介绍了敦煌的历史和现状。

6.《敦煌石窟全集》:这是一套大型图录,由敦煌研究院编纂,共分十卷,详细记录了敦煌石窟的所有壁画和雕塑。

以上书籍都是关于敦煌的知名作品,可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敦煌的历史、
艺术和文化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容摘要:苏莹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敦煌学家,也是敦煌研究院的学术开创者之一。

他毕生从事敦煌学的研究工作,在敦煌史地、敦煌石窟艺术、敦煌写本文献、敦煌文学、石窟考古等领域都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时,先生还十分注重对国际敦煌学研究史的总结和介绍,并且积极撰写有关敦煌学的普及读物,对我国敦煌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关键词:苏莹辉;敦煌学;研究成就中图分类号:k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16)01-0135-0620世纪50到70年代,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内地的敦煌学研究成果较少,尤其是“文革”10年,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而此时的台港地区,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贡献最大者为潘重规、苏莹辉、饶宗颐等先生。

苏莹辉(1915―2011),字景坡,1915年出生于江苏镇江;1940年无锡国学专修学校毕业,同年入云南大理民族文化书院经子学系;1942年任职重庆中央图书馆;1943年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研究员;1945年抗战胜利后,任南京中央图书馆编纂;1949年到台湾,任职“中央”博物馆、图书馆编纂和中国文化学院、国立台湾艺专、国立政治大学教授;1966年至1979年任马来亚大学高级讲师、副教授;1980年赴香港,任香港珠海书院教授、香港大学名誉研究员;1983年返台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高级研究员、顾问;1990年退休。

其后,先生又任华梵佛学院兼任教授、华梵大学专任教授,1996年荣休。

苏莹辉先生是敦煌研究院的第一代研究人员,他虽然在前敦煌艺术研究所只工作了两年多,但从此敦煌学成为他终身研究的课题。

据统计,苏先生有关敦煌学的著作计13种,各类文章220余篇{1}。

在敦煌学的很多领域,他都作出了突出贡献{2}。

一敦煌史地研究在港台地区的敦煌学界,苏莹辉先生的敦煌史地研究享有盛誉。

“说到敦煌史地的研究,成果最大最丰者莫过于苏莹辉先生”[1]。

尤其是其中关于瓜、沙归义军史的研究,有论者指出“台港地区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其中卓有建树的首推苏莹辉”[2]。

苏莹辉先生关于瓜、沙归义军史的研究,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归义军人物事迹之考订《张义潮》概述张义潮的家世、生平及收复河陇的事迹。

《补唐书张淮深传》在对史实的详密考订的基础上,以简洁古雅的文笔,为张淮深补写列传。

《张淮深于光启三年求授旌节辨》《唐僖宗光启三年求授旌节者为索勋论――瓜沙史事丛考之一》两文,讨论英藏s.1156号写卷中光启三年求授旌节者的身份,否定了唐长孺认为是张淮深的说法,考证其人当为索勋。

《朱梁时曹仁贵继张氏为瓜沙归义军节度使说》《继张氏为归义军节度使者为曹仁贵论》《三论继张氏后节度沙州归义军者为曹仁贵》《张承奉称帝称王与曹仁贵节度沙州归义军颠末考》诸文,都认为在张承奉之后节度归义军者为曹仁贵,而非曹议金。

《曹元德、元深、元忠事迹考略》《曹元忠卒年考》《曹元忠仕履与卒年新考》,考订曹议金三子元德、元深、元忠先后任归义军节度使的事迹,并就曹元忠的卒年提出新的看法。

《论晚唐统治瓜、沙二州的张、索、李三姓政争始末》推测张淮深兄弟可能为索勋所害,李氏诛索勋立张承奉,不过是索李二氏之互争。

《敦煌翟凤达其人其事》,考订了五代敦煌学者翟凤达的生平、事迹与著述情况。

(二)河陇陷蕃及光复时代《论唐时敦煌陷蕃的年代》《再论唐时敦煌陷蕃的年代》《跋饶宗颐先生论敦煌陷于吐蕃之年代》《略论唐代河西五州之陷蕃及其光复时期》等文,指出河陇诸州乃至沙州之寿昌、敦煌二县,并非同时陷落,并最终将敦煌陷蕃的年代考定为德宗贞元三年(787)。

《论敦煌县在河西诸州中陷蕃最晚的原因》,从吐蕃的进军方向、地理形势以及敦煌民心三方面分析敦煌最晚陷落的原因。

《论张议潮收复河陇州郡之年代》《唐宣宗收复河湟地区与三州七关的年代略论》《试论张议潮收复河陇后遣使献表长安之年代》等论文,考证出河陇诸州亦并非同时由一人收复,而收复后遣使长安,亦非一人一次,所取不止一途,使者到长安后所献上的表、图情况也不相同。

(三)曹氏之联姻及外交关系《从莫高、榆林二窟供养者像看瓜、沙曹氏的联姻外族》《瓜沙曹氏之联姻外族与兼事宋辽略论》,通过敦煌石窟供养人像及题名,考订曹氏与甘州回鹘、于阗等的联姻关系。

《瓜沙曹氏兼事宋、辽颠末》《论五代宋初归义军节度使的多边外交》《赵宋敦煌曹氏之睦邻政策与多边外交》,主要考述曹氏对宋、辽同时遣使朝贡的史实。

(四)张承奉及曹氏之称王、称帝事迹《张承奉称帝与曹议金节度使继承人问题略论》《张承奉称帝称王与曹仁贵节度沙州归义军颠末考》《从几种敦煌资料论张承奉、曹议金之称“帝”称“王”》,对张承奉之建立“西汉金山国”及称帝时间、名号与事迹进行了考订。

《瓜沙曹氏僭称“敦煌王”及受封“敦煌郡王”考》《瓜沙曹氏称“王”者新考》,从各种资料中爬梳出曹氏几代人称王及受封的事迹,考订较为精审详密。

(五)归义军领州数《晚唐时归义军节度使暨凉州、瓜州两节度领州数述异》一文,指出张义潮收复河陇虽达11州之多,但以瓜沙为主,其余诸州“不免旋得旋失”。

《咸通中凉州节度使统管凉、洮、鄯、河、临五州说――跋李明振碑末张淮深兄弟名衔二则》,述凉州节度使之领州数。

《略论沙州归义军节度使领州沿革》《五代迄宋初沙州归义军节度使领州沿革考略》二文,分别考述前后各时期沙州归义军所统辖之州数,较为详尽系统。

此外,《瓜沙史事系年》以五万字的篇幅,编年移录并考订瓜、沙史地之大事可记者,及其与中原政权的朝封事迹,起于唐建中二年(781),讫于宋皇?v四年(1052),共270年间之史事,实为一详尽的归义军编年史。

《瓜沙史事述要》和《瓜沙史事论丛》为论述归义军史的综合性文章,对上述各个专题,都有所论述和考订,实为苏氏治瓜沙史事之总结性论文。

苏莹辉先生关于瓜、沙史事的研究,创见极多,“虽然他的不少推测都为后来的研究所否定,但这些推测往往能引起其他学者的进一步研究,因而在客观上推动了有关问题的研究”[3]。

与此相关,苏先生还对这一时期的僧人有较为深入的考证。

《从敦煌吴僧统碑和三卷敦煌写本论吴法成并非绪芝之子亦非洪辩和尚》《晚唐河西地区的三位都僧统――论吴僧统、洪辩、吴和尚并非一人》以及《论敦煌资料中的三位河西都僧统》诸文,考订敦煌地区的三位僧人吴僧统、吴和尚及洪辩并非同一人,文章列举证据,对三者事迹一一作了考辨,最后得出结论:三人都担任过僧官“都僧统”,但其时代先后及经历并不相同,否定了日本学者竺沙雅章的观点。

论者指出“苏文言之成理,可备一说。

但他的观点多由推论所得,问题的最终圆满解决有待深入的研究”[2]674。

二敦煌艺术研究苏莹辉先生在敦煌艺术的研究方面,同样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他的研究,也多能为学界所肯定,论者指出“在台港的敦煌艺术研究者中,苏莹辉和饶宗颐的成就比较突出”[2]669,“在敦煌绘塑研究中,苏莹辉和饶宗颐可谓佼佼者”[1]111。

在2010年出版的《中国敦煌学论著总目》中,收录苏莹辉先生关于敦煌艺术研究的论文著作近50种,可见苏先生在这个领域的成果之繁富。

关于敦煌画艺研究,通论性的文章有《敦煌壁画石室发现对中国绘画之影响》。

本文详细探讨了敦煌壁画的时代与类别,并讨论了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尤其是披露了张大千对敦煌壁画的一些认识和体会,颇有价值。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敦煌佛教艺术概说》《敦煌的壁画艺术》《树立形象的历史――敦煌壁画在中国绘画史上之地位》等文章,都对敦煌壁画作了概要的介绍和综合的探研。

《敦煌及施奇利亚壁画所用凹凸法渊源于印度略论》《敦煌壁画的题材与技法概述》等论文,对敦煌壁画的技法及其源流作了探讨。

《从一铺敦煌千佛洞的初唐壁画探讨佛教东传问题》《敦煌成陀罗功德窟女供养者像简介》《敦煌壁画回鹘公主陇西李氏等供养像考略》《从“文、史互证”及“艺术表现”――谈敦煌壁画的价值》,从敦煌壁画研讨历史问题,尽管有些立论尚嫌证据不足,但其开创性的探索是极具启发性的。

《别矣猪年:漫谈野猪与〈玄武图〉――出现于敦煌的宗教画》《漫话敦煌莫高窟藻井图案――唐代的美术装饰之一》《大风堂旧藏隋代佛画初探》等具体研究了敦煌壁画及绢画的艺术特色与意义。

敦煌雕塑方面,《敦煌千佛洞的雕塑艺术》《中国彩塑艺术之特征》《分布在河西、陇右的佛教雕塑略论》《敦煌莫高窟雕塑概述》《敦煌彩塑佛像坐姿举隅》等,或概观或具体,对敦煌石窟雕塑艺术作了深入的探讨。

《敦煌艺术与佛教美术教育之回顾及前瞻》从各方面回顾了敦煌艺术与佛教美术的教育状况,并对其发展提出了一些期望,最终的关怀为“庶几研究敦煌学之风气,不让法、日诸邦专美于前,俾免‘礼失求诸野’之羞矣”[4]。

《敦煌艺术研究近貌》以及其他敦煌学回顾性文章中,都有对敦煌艺术研究历程的介绍和评论。

而《张大千先生与敦煌壁画》《罗寄梅与敦煌壁画》则分别评述了张大千、罗寄梅对于敦煌艺术的研究及其贡献。

三敦煌考古研究苏莹辉先生在敦煌石窟考古方面的研究,成就也比较突出,下面就从三个方面对其研究及其成果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关于碑刻的研究《跋敦煌岷州庙经幢残石》从残碑的体制、文字推测其内容及时代,认为可能是元魏时代的“缘生”。

《跋莫高窟造像及功德题名石刻拓本》介绍了莫高窟一个碣形造像及功德题名石刻。

《敦煌新出泰始十一年乐生碑跋》论述了乐生碑的发现及其署名、年月等问题,以及制作时代的风气、石上文字的书法等。

《敦煌翟家碑时代考》考订敦煌翟氏家族碑的相关问题。

《莫高窟c.一三四窟武周李义碑的正名及其相关问题》对此碑的名称、碑主以及碑文数字与p.2551号抄本之异同等问题作了探讨。

(二)关于供养者像及题名的研究《榆林窟壁画供养者题名考略――瓜沙史事丛考之四》对榆林窟供养者题名,按供养人的时代作了考订,尤其对曹氏家族及其臣僚的官履、生平作了考订。

《论莫高、榆林二窟供养人题名之有裨考史》通过对六个供养人题名的实际考订,以证明供养人题名之有裨考史。

而《敦煌壁画供养者举隅――北朝早期人物、服饰史料简介》《敦煌壁画供养者像举隅――隋迄元代服饰史料简介》则通过供养人像中的服饰,考察古代的服饰状况。

(三)关于莫高窟及藏经洞历史的考察《敦煌石室和敦煌千佛洞》指出了“石室”与“千佛洞”的不同。

《敦煌石室封闭年代新论》《重论敦煌石室封闭之年代》《敦煌石室封存经卷之谜》等文章中,对于石室封闭的原因与年代,结合前人的观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论莫高窟七佛药师之堂非由洪辩所开凿》则为专门研究莫高窟七佛药师之堂,考订出此窟乃由吴僧统所开凿,而吴僧统并非洪辩。

四敦煌写本文献研究关于敦煌写本文献的研究,苏莹辉先生同样用力甚勤,作出的成绩也较为显著。

综论方面,尤为著名的是《中外敦煌古写本纂要》,本文意在“就敦煌写本之有裨校勘者,摘要论述于次”[5],对各国所藏写卷分经、史、子、集四部,一一予以介绍和考论,包括卷子的体制、内容、年代及学术史意义以及其流传情况和近人校订整理情况等,提要钩玄,本文“抵得上一篇敦煌写本‘四部书’概观与简史,在收集整理上颇见赅备”[2]6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