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3 11 优秀人才缘何不愿当教师
有的老师为什么不愿意当班主任
有的老师为什么不愿意当班主任作者:李丽萍来源:《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08年第01期学生管理难度大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说一不二,个性强,而且思维活跃,聪明好动。
你管得严了,他们说你像个警察,你给他们好“脸色”,他们就在教室闹翻了天,你批评他语气重一些他说你骂他,指他一下他就说你打他,给他讲道理,他说都过时了……总之,他们理由多。
教师常被某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弄的身心疲惫,有时候他们觉得花在教育学生上的时间比备课讲课的时间还要多,效果却不太明显,因此有的教师往往认为当班主任费心费力不划算。
学校管理带来的压力班主任除了要和一般教师一样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外,还承担着班级学生的管理和德育工作。
学生打扫卫生,班主任要盯着;早操、课间操,班主任得到场;开展各项活动。
班主任得组织;学生有思想问题,班主任得疏导;学生之间闹矛盾,班主任得调解;而且很多学校对班级实行“数字化管理”,很多包含着班主任热情心血的、充满人情味儿的工作,最终将变为一个个冷冰冰的数字。
即使每个班主任都倾尽一腔心血管理班级,但学校肯定也要排出个一二三来,排在后边的那就要受“鞭策”。
社会家长带来的压力现在大部分家长对子女抱有很高的期望值,同样对班主任的期望也很高。
为了这个期望值的实现,他们从幼儿园起到高中就都在给孩子选班,选班主任,选名气好的人当自己孩子的班主任,结果会使得另一些班主任产生很大的精神压力,尤其是那些不能科学分班的学校和那些分尖子班、重点班、普通班的学校,班主任都会因分不上好学生而失去带班的热情。
安全责任问题带来的压力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安全态势日益复杂,各中小学将安全问题提到学校教育教学的首位。
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容不得班主任出一点差错。
特别是这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安全问题,只要“万”里有个“一”,班主任必定受“牵连”。
姑且不说自然因素:如地震、雷击、暴雨等,光新闻报道的各地因食物中毒、楼梯踩踏拥挤事故、道路交通、绑架以及因心理障碍出走或自杀等意外事故就够班主任紧张的了。
教师为什么不愿当教师
教师为什么不愿当教师作者:徐峰来源:《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8年第04期我们先来看两个案例:张老师当教师已经10年了,最近吃惊地发现,原来特别喜欢和学生一起聊天谈心的自己,总是有意无意地避免与学生们近距离接触。
一想到要重复多年来熟得不能再熟的教案,她就头疼,于是常常安排学生上自习。
她说,自己一进课堂就有倦怠情绪,不愿意与学生沟通,彼此的互动交流也在逐渐减少。
刚刚毕业的小王老师对三尺讲台充满期待,可开学后面对唧唧喳喳的初一新生,小王老师发现自己一点号召力都没有,甚至被学生气得大哭一场。
于是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怀疑职业本身的意义,甚至感到厌倦。
和上面两位老师一样,很多教师反映,他们感觉到自己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多年来在人们眼中一向悠闲安定的教师工作,如今已成为心理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的时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与思考,联系自己所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悟。
我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现不揣浅陋,呈现给同行,请同行批评。
一、超强度的工作让老师疲于奔命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的基础教育比的不是学生学习的能力,而比的是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毅力。
以下是某校老师的工作日程表:早上7点30分到校,8点开始上课,一直到中午12点吃饭,然后休息到13点又开始下午的工作。
下午13点上课到16点半,然后开始课外活动、开班会、批改作业等,晚上18点后回家。
在校时间最少也要10个小时以上,期间琐碎、繁杂事务缠身,个中辛苦又岂是局外人能了解?而在一些农村和升学压力大的地区,教师尤其是毕业班教师要早来很多,而到晚上10点也不一定能走得了。
二、现行评价体制给老师极大压力素质教育已经喊了多年,但应试教育仍顽强地生存着,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教育评价体制没有改变,教育主管部门仍以升学率来评价学校,学校仍以升学率来评价教师。
据我所知,有的地方教育局在新学年开学时,就根据上一学年本地的高考升学率和本学年高考招生的增幅,计算出本地在来年的高考中应考取的学生数额,指标分配给各个学校,各个学校又将本校的指标分到各个班级。
五大理由导致同龄精英不愿当教师
五大理由导致同龄精英不愿当教师五大理由导致同龄精英不愿当教师启良春华佚名做教师的大致有三种人:一类是以农家子弟居多,为了跳“农”门,求得将来稳当的职业;第二类是理想主义者居多,对教育充满幻想,对未来充满信心;还有一类是因种种原因不得已而为之。
现在的优秀高中毕业生选读师范院校的微乎其微,同龄精英对教师职业基本是不屑一顾。
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是愈来愈差,教育质量与先进国家差距日益拉大,国家不幸,子孙后代不幸!几十年来教育没有真正被重视过,教师过着缺乏尊严的不体面生活,教育哪有希望?我认为,尤其是男性,除非万不得已,不要选择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除非脑壳被门夹了,自己确实爱好这个职业,不要选择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
当然,笔者认为,作为女性来讲,选择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也还是可以的。
所以,作为男性,最好不要选择中小学教师这个职业。
已经进入这个“围城”的,如果你还年轻,赶紧撤吧!找关系跳槽吧!去考公务员吧!实在没有办法的话,和校长勾兑一下,请个假,去干自己理想的事业吧,事业有基础了,还要不要教师这个工作,还要不要这块“鸡肋”又有好大价值?那么,作为一名教师,笔者为什么会对“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个职业那么不屑一顾呢?一、空间太狭小目前,一个100万人口的县,中小学教师一般在万人左右,大大小小的学校所数一般在一百左右,能当校长的人,也就1%,可谓百里挑一。
何况,这里面不少人是靠关系、靠人情、靠送礼当上校长的,这部分人当中,不少人是溜须拍马、不学无术之士,这些人无思想、无能力、无创新,只知道吃吃喝喝、迎来送往。
所以,你书教得再好,没有关系,又不会来事,要想在校长这个发展空间相对较大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实在是难上加难,“难于上青天”!至于那些进了教育局机关的教师,哪个没有根深蒂固的关系?又有几个是凭真本事?你书教得好,承认你,最多,发几张纸纸(奖状),精神鼓励而已。
混到头,不得了,特级教师,每月有300元津贴。
男教师的话,抽烟的,每天一包,你也只能悄悄抽10元的,在场面上的话,你抽那10元的烟不惹人嗤笑才怪!就目前,出类拔萃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中小学教师,你要想评个高级职称,那简直可以说是异想天开!同样,上了高级职称,每个月也就多个200多块钱。
形容教师的职业赞美成语
形容教师的职业赞美成语1、桃李满天下:比喻优秀人才遍天下。
为到处都有。
亦作“桃李追天下",桃李:亦比喻学生。
2、勤勤恳恳:勤劳而踏实。
3、教无常师:凡有长处者,皆可为师。
4、后继有人: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
5、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7、尽心竭力:用尽心思,使出全力。
8、呕心沥血:比喻穷思苦索、费尽心血。
9、良师益友:能给人以教益和帮助的好老师和好朋友。
10、一字之师:借指能纠正一个错别字或指出某一字在文句中不妥当的老师。
11、兢兢业业:形容做事小心谨慎,勤勤恳恳。
12、默默无闻:不出名,没人知道。
亦作“没没无闻”。
13、诲人不倦:教导人时耐心而不知疲倦。
14、和蔼可亲:谓态度谦温和气,容易接近。
亦作“和蔼近人”15、研桑心计:谓人有理财的本领。
16、良工心苦:泛指优良之制作,都由苦心经营而成。
17、潜移默化:为人的思想或品性受到环境或别人的影响、感化,0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亦作“潜移暗化”。
18、春风化雨:比喻良好教育的普及与深入。
亦用以称颂师长潜移默化的谆谆教诲。
20、循循善诱: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21、桃李争妍:桃花和李花竞相开放。
用以形容春色美丽。
亦作"桃李争辉"。
22、克己奉公: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为公。
23、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系毫不马虎。
24、师道尊严:本谓老师受到尊敬,他所传授的知识、技能或道理才能得到尊重。
后多用以指为师之道的尊贵、庄严。
亦作“师严道尊”。
26、门墙桃李:比喻他人所栽培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
27、废寝忘食:极言对某一件事专心一意,以致睡觉和吃饭都顾不上了。
今多用以形容工作或学习专心努力。
28、尽心尽力:犹“尽心竭力",调费尽心力。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当老师了
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人不愿意当老师了还记得我们小的时候,老师问起我们以后想要做什么的时候,“老师”、“警察”、“宇航员”、“科学家”是最热门的了。
但我们长大了以后,各自都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宇航员”、“科学家”嘛可能离我们比较远,毕竟我们对这两个职业更多的是崇敬,而警察和老师呢,一个可能要求自身素质过硬,有自我牺牲精神,另一个呢耗费的精力确实是无法想象的。
那么是什么让教师这么一个受人追捧的香饽饽,突然就变得冷清的呢?甚至很多地区的老师招聘,基本上都招不齐人,例如前阵子的广州。
很多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宁愿转行也不想去当老师。
而一些非专业的持证人员又没人招?而这到底又是为什么呢?原因无非三点:1.编制难争取及编制取消政策的实行2.薪资水平普遍不高3.工作内容繁琐,与家长沟通太难一、编制难争取,编制取消政策的实行我们以前觉得当老师就是一个“金饭碗”“香饽饽”,不出什么严重的问题,基本上不用考虑失业的问题,而且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也非常的好,就单单寒暑假就让不少人羡慕不已。
但这些往往都是编制内的待遇,再加上疫情这几年,外面就业环境很不友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宇宙的尽头是编制,但是每个学校的编制岗位是非常紧缺的,往往都是一个老师退休了,另一个老师才能顶上。
因此,即使是很多学校都要教师扩招的需求,但普遍采用的都是采用聘用制或代课教师。
更何况现在多地都在实行取消教师编制、清退编外人员的政策,这种情况教师这一职业在福利待遇和工作稳定性上都没有很好的保障,这也无疑增加了人们在教师从业中的顾虑。
也正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职业安全感,所以很多人都不会将教师成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对象,转而去选择更加稳定,收入更高的其他社会职业。
二、薪资水平普遍不高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们,往往经济条件都不会太好,需要更高的工资来维持他们的日常生活开支。
但教师这个职业,一般进入岗位后,薪水水平也不会太高,在职业发展中,又需要几年的积累沉淀。
低于基本工资,许多人无法满足他们的日常需要。
何以要让优秀的人才去做教师?
何以要让优秀的人才去做教师?网络上盛传任正非、马云都说要让最优秀的人才去做教师,跟帖也很多。
事实上,“让最优秀的人才去做教师”一直有人在倡导,但是一直没有蔚然成风,所以任正非、马云们有感而发,再次呐喊。
发表在《校长》杂志上的赵宪宇老师的《让优秀的人才去做教师》一文,虽然短小,却十分的精粹。
文章侧重在“优秀的人才”上进行诠释,在“优秀”两字上引导人们思考:是指“学历好的”?是指“才华很高的”?是指“专业对口学业专攻的”?是指“敬业勤业的”?是指“颜值高的”?可谓别开新面,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启迪。
所以我也不揣浅陋,画蛇添足式在这里赘言几句。
首先,“让优秀的人才去做教师”,说明了一个尴尬的现状,即“优秀的人才没有去做教师”。
注意,这个说法不是说我们的“教师队伍”里面“没有”“优秀的人才”,因为这本身不符合事实,事实是“我们”不但有“优秀的人才”来做教师,而且有当初并不算“优秀的人才”在进入了教师队伍以后淬炼成了“优秀教师”。
所以,我的这个说法,仅仅是个概论,基于两个基本事实:我们现在的高考选拔中,“最优秀的人才”一溜烟去了“北大”“清华”“985”“211”……师范学校招生的绝对不是“最优秀的”,多少带有一点“无奈”。
大学读完了,那些“985”“211”出来的“优秀的人才”也没有几个来到“教师队伍”。
其次,“让优秀的人才去做教师”,说明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铁律”,即教师的职业特征,需要教师必须由“最优秀的人才”去担任。
教育是个传承,传承过程中会有创新,但也有遗失,可以套用《易经》里的一句话,叫“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取法乎下,一无所得。
”一个民族,化了12的基础教育,培养出来的最优秀的高中生去了北大、清华、985、211;在最优秀的学校里,这些人才受了四、五年的高等教育以后一溜烟跑到了国外……“让优秀的人才去做教师”,就成了一个民族的梦想。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都需要有“优秀的人才”“去做教师”,这是要给我们的后人提供一个学生“取法乎上”的可能性。
教育行业人才需求与流失原因分析
教育行业人才需求与流失原因分析教育行业的人才需求和流失原因是一个复杂且多方面的问题,以下是对这两个问题的详细分析:一、教育行业人才需求1.教师需求:随着人口增长和教育普及率的提高,教育行业对教师的需求持续增加。
特别是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对优秀教师的需求更为迫切。
2.教育管理人员需求:随着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和规范化,对具备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教育管理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加。
3.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在特殊教育、职业教育和在线教育等领域,对具备特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技术人才有着较高的需求。
二、教育行业人才流失原因1.薪酬待遇问题:相对于其他行业,教育行业的薪酬水平普遍偏低。
这导致一些优秀人才可能因为待遇问题而选择离开教育行业。
2.工作压力过大:教师的工作压力大,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还要面对家长、学生和社会的期望。
这种压力可能导致一些教师选择离开教育行业。
3.职业发展受限:在教育行业内,晋升通道相对狭窄,职业发展空间有限。
这可能导致一些有抱负的人才选择离开教育行业,寻求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4.工作环境不佳:一些学校的工作环境可能不佳,如设施落后、管理混乱等。
这些问题可能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从而导致人才流失。
5.社会认可度低:尽管教育行业对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在一些地区和社会群体中,教师的社会地位和认可度可能相对较低。
这可能影响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导致人才流失。
为了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教育行业需要关注上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例如,提高薪酬待遇、减轻工作压力、拓宽晋升通道、改善工作环境以及提高社会认可度等。
同时,还需要加强行业内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教育行业的发展和进步。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提升面临哪些障碍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提升面临哪些障碍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承担着培养下一代、传承知识和塑造社会未来的重要使命。
然而,尽管教师的工作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提升仍面临着诸多障碍。
首先,经济待遇相对较低是一个突出问题。
尽管近年来教师的工资待遇有所改善,但与其他一些职业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特别是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的收入难以满足其生活需求,这不仅影响了教师的生活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职业的吸引力。
较低的经济待遇使得一些优秀人才在选择职业时对教师行业望而却步,从而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也给教师职业地位的提升带来了阻碍。
在城市和农村、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明显。
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学校,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教师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和困难。
这种不均衡的教育环境,使得在条件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难以获得与付出相匹配的回报和认可,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满意度。
社会对教师的过高期望和过度苛责是另一个重要障碍。
人们往往期望教师是无所不能的教育者,不仅要传授知识,还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品德培养等各个方面。
一旦学生出现问题,教师往往会受到指责和批评。
这种过高的期望和不合理的指责,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让他们在工作中如履薄冰。
应试教育的影响依然存在。
在以考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标准的教育体系中,教师往往被迫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应试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不仅限制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方式,也使得社会对教师的评价过于单一,只看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教师在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方面的努力。
教育政策的不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职业地位的提升。
一些政策在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可能没有充分考虑到教师的实际工作情况和需求,导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诸多困惑和无奈。
例如,频繁的教育改革可能让教师感到应接不暇,难以适应新的要求。
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
教师职业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有哪些在当今社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核心力量,肩负着培养未来人才的重任。
然而,教师的职业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他们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给教师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设置等方面都在不断更新和变革。
例如,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要求教师迅速调整教学策略,掌握新的教学技能。
这对于一些习惯了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他们需要不断参加培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以适应这些变化。
然而,培训的质量和效果参差不齐,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困惑和迷茫,难以将所学应用到实际教学中。
其次,学生个体差异的增大也给教师的工作增加了难度。
如今的学生成长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他们的家庭背景、学习能力、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班级学生数量较多,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都进行细致的关注和个性化的指导。
而且,面对一些特殊需求的学生,如学习困难、行为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教师往往缺乏专业的支持和资源,使得教育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和棘手。
再者,教学任务的繁重也是教师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
教师不仅要备课、授课、批改作业,还要承担学生的管理、评价和辅导工作。
此外,还有各种考试、竞赛和活动需要组织和参与。
长时间的高强度工作使得教师身心疲惫,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反思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同时,由于教学任务的紧迫性,教师可能会忽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和心理健康,影响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社会对教育的高期望也给教师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家长希望教师能够提供优质的教育,让孩子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综合素养。
社会各界也对学校的教育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期望学校能够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教育时评 高校毕业当老师是退路
教育时评高校毕业当老师是退路教育时评:高校毕业当老师是退路?东方网1月16日消息:前不久,上海市冬季师资招聘专场在上海体育场东亚展览馆举行。
3500多个岗位虚席以待。
这对于今年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无疑是件好事,也确实吸引了许多学子前往。
但在这份红火的背后,实际上,不少学生表示这仅仅是在给自己找退路,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签约去做老师的。
毕业找工作,你会选择做一名中小学教师吗?考研是为了逃避做老师石敏霞25岁研究生大学本科读的是师范学校,可我最不想从事的职业就是做老师,所以拼死拼活地考研,想让自己再积淀三年,提高求职竞争力。
其实,并不是认为教师这个职业有什么不好,而是对于大学毕业后就从事这份职业感到不甘心。
很多人都说“女孩子做老师很不错的,工作稳定轻松还有寒暑假,不要太惬意哦”。
但是这里有很多我不赞同的误解。
首先凭什么女孩子就应该找稳定的工作。
我总觉得只要是年轻人,都会有想出去闯闯的念头,但是老师这个职业并不能给予我所想要的“挑战感和新鲜感”。
我曾在一所中学实习,做语文老师。
当时我担任两个班级的语文老师,我厌倦这种重复性的工作,渐渐地就把新鲜感一一抹杀了。
其次,人们都以为做老师很轻松,就是教教小朋友,其实根本不是这么一回事。
一般做中学主科老师总要带两个班级,一星期有20节课左右,还有课前的备课工作、改作业、出考卷、批考卷、值班等,而现在对老师的考核也越来越严格,在绞尽脑汁怎么考学生的同时,老师也得准备自己的考试。
所以说和学生的负担一样,老师肩上的担子也不轻。
而且现在的小朋友可不是那么好教的。
都是独生子女,家里都宠着护着,在学校里自然也会任性。
我曾亲眼看到一个学生动手打老师,而年轻的女老师被学生弄哭的也不在少数。
压力已经够大了,如果再要受小朋友的气,我可受不了。
在认清了人们对于教师职业的种种误解之后,我很坚决地准备考研。
因为师范学校毕业的学生在求职场上竞争力不是很大,读个研增加一点优势。
我们班上很多人都参加了考研,现在我们如愿以偿考上了别的学校,而一些去做老师的同学开始在校友录上发牢骚,说一天四节课的生活真的很累;学生们顽皮得都管不住;带的'班级考试不理想,挨了教导主任的批评……看到这些牢骚我有点庆幸,还好我早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虽然我现在还不知道未来的方向,但至少防止掉了做老师的种种苦恼。
辅导班的老师很优秀,却无法去公办学校当老师?
辅导班的老师很优秀,却无法去公办学校当老师?辅导班的优秀老师如果到公立学校去工作的话,很可能将无法适应。
百姓茶馆认为这种情况一定存在。
原因有以下几点:1、公立学校的班级人数多,学生思想素质、学习热情、智力水平参差不齐,无论是对学生管理还是教学,都很艰难。
而辅导班的班级学生数往往并不是很多,而且他们都是花较高的学费进来的,绝大部分有强烈的求知欲,学习积极性都很高,管理起来也很轻松。
2、公立学校的教师,事务繁多,要承担多重角色,教学中的导师、解决学生矛盾和纠纷的法官或调解员、各种活动的组织者或导演、心理疏导的心理咨询师、写各种资料的作家或者秘书等等。
而辅导班的老师业务单纯,所以他们能够专心地从事工作,正因为能够专心工作,所以他们才会做得更好,看上去也更加负责任和更加优秀。
3、公立学校的老师受职称所困扰,他们的工资收入主要靠职称来论,教师分成三六九等,具体的实际劳动跟工资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辅导班的老师,地位是平等的,没有身份上的贵贱之分,没有职称的困扰,工资主要靠自己的劳动所得。
在重视劳动本身价值的工作环境下的辅导班老师是很难适应公立学校等级制度下的工作环境的。
公立学校的职称工资制度伤害了很多老师苦干而工资比人家低的老师的尊严。
4、公立学校的人事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由于追名逐利的功利主义思想的蔓延,争名夺利成了常有的事,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的矛盾也明里暗里的、或多或少地存在。
而辅导班老师之间不存在或者极少有争抢名利的事,因为他们不以职称论英雄,各种荣誉对他们来说意义不大。
要考进公立学校也并非容易,需要过五关斩六将,笔试,讲课等环节优胜劣汰,笔者所见的辅导班教师师范专业的有之,但大部分并非师范专业毕业,不符合公立学校招考条件,或者因为年龄越线而失去报考条件只得在辅导班从教。
公立学校的老师都是通过考试招录的,要符合诸多条件,择优录取,尤其是现在,凡进必考,考试制度非常严苛,尤其是一些主要科目,实力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基本的考试资格都不具备,而且专业限制比较大,很多优秀老师并不都是师范专业出身,是在半路选择教师这个行业,在编制考试中,这些老师并不具备优势,被淘汰的机会很大,于是他们就只能放弃这一条路,选择从辅导机构做起。
情况调查——高师毕业生不愿当中学教师
作者: 蔡泽民[1];鸠益年[2]
作者机构: [1]江苏省盐城市人事局;[2]江苏省盐城市人事局
出版物刊名: 上海教育科研
页码: 46-47页
主题词: 中学教师 中学教育 师范院校 计划分配 高等师范学校 青年教师 高师教育 师范教育 师范专业 教学工作
摘要: 高等师范院校的毕业生有相当一部分要流向中学教育战线,这本来是由高等师范学校的性质和中学教育的实际需要决定的。
但是在我们最近对一些高等师范学校的应届毕业生及有关方面的调查中,强烈地感受到高师毕业生择业趋向严重扭曲,不愿去当中学教师已经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某市两所最主要的高等院校为例。
这两所学校每年招生3300人,毕业生约2100人。
根据该市基础教育状况和有关部门的计划安排,两所学校每年分别有80%和45%的毕业生要被分配到中学任教。
但据了解,这两年分配到中学任教的毕业生中大多数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不愿当中学教师的情况。
从对这两所院校的有关部门、初年级在校生、应届毕业。
都说尊师重教,为什么很少人想要当老师-原因很现实
都说尊师重教,为什么很少人想要当老师?原因很现实一提到老师,我们都能想起很多赞美的词,而且还有教师节。
尊师重教在我国有很久的历史,在传统观念中,老师的地位非常高,甚至不亚于父母。
根据英国国家经济社会研究学会和瓦基基金会组织的一项国际调查,世界上教师受尊重排行中,中国排名第一。
由此可见,社会对老师的尊重程度是非常高的,老师在我国有非常特殊的地位。
确实,老师享有很多特殊待遇,这让很多人都感到羡慕嫉妒恨。
也正是因为如此,师范专业曾经是非常热门的专业,很多人都想要成为老师。
但是近年来,师范专业的热度有所下降,而且很多师范专业的毕业生都不选择当老师。
这是为什么呢?既然老师在社会上有非常高的地位,为什么大家都不想当老师呢?这里给大家做一下简单分析,原因很现实。
1、老师的工资非常低很多人之所以不当老师,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工资低。
根据相关统计,中国教师工资在全世界排名倒数第三,人均工资只有7_美元。
大部分人上大学的目的是找到好工作,从而获得更好的未来发展,而工资就业是他们填报志愿的一个参考因素。
不仅如此,社会对老师的要求非常高,老师都不能有副业,只能靠工资生活,而老师的工资却又是非常低的。
因此,如果不是有想要当老师的强烈愿望,很多人都愿意找其他高薪工作,从而获得更好的未来发展和更高的生活水平。
2、孩子越来越难管所有的父母都是非常爱孩子的,孩子的事情就是最大的事情,难免会溺爱孩子,从而导致孩子出现各种坏毛病。
而老师面对的并不只是一个孩子,而是几十个孩子,总会有照顾不周的时候。
但家长对此并不“买单”,反而会指责老师,将所有责任都推卸到老师身上。
因此,家校矛盾愈演愈烈,而老师作为学校和家长的对接人,往往最容易成为“靶子”。
也正是这个原因,很多人不愿意当老师,就是不想和部分难缠的家长打交道。
3、部分老师影响整体形象近年来,很多地区都出现老师有违师德的报道,这严重影响了老师的社会形象。
大部分老师都是好老师,他们勤恳工作,悉心教学,为孩子的教育默默奉献。
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
为什么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越来越低教育孩子是一门学问,是一门值得所有家长“活到老,学到老”的学问。
对于中学生孩子的家长而言,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两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教师越来越难当的原因分析,供大家学习和参阅。
教师岗位不受欢迎的原因:有些教师在离开生活所在地时,与人交谈很少直言自己是做教师的,当别人问到职业时,一般含糊其辞,或谎称其他职业。
为了生存,做了自己不喜欢的职业,是一种无以言表的痛苦,做了自己没有荣誉感的职业,更是一种心理煎熬。
工资待遇低。
20多年教龄的老师收入也只勉强养家糊口。
还不能家里人生病或有其它意外。
刚毕业的老师2000多,让年轻的怎么离婚买房?何来职业的底气?事多责任大。
很多人只认为老师有寒暑假,其实老师的工作量是超累人的。
备课,上课,辅导,改作业,家访,谈话,各种评比检查,继续教育等等。
学生更加不能出事。
随时接受家长投诉,很多高压线不能碰,分分钟丢饭碗。
教师不受孩子喜欢的原因:如果排除掉家庭教育和社会影响的因素(其实是根本排除不了的。
一个问题孩子的背后一般都有一个问题家长),做做简单分析:因为这样的学习学生不感兴趣,因为这样的培养目标对他们没有吸引力。
中国中学教育的出口几乎是相同的。
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目标也大致相同。
但明眼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学生素质生而不同,智力倾向也大相径庭。
学生应当有追求优秀的权力,也应当有不追求优秀的权力。
社会应该有健全的支持系统成全所有生命的成长。
但是,没有。
孩子们被圈养在几乎完全相同的校园里,用栽种大棚植物的方式强行灌溉——不这样又能怎么样呢?师资、物力、财力决定了只能这样。
如此培养目标和培养路径会很快让相当部分学生失去尊严失去快乐,然后以最快的速度产生厌学的学生和厌教的教师。
一旦“厌学”了,孩子们必然捣乱。
但又能怎样呢?教育是慢的艺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道理谁都懂,可是一碰到现实的墙壁上谁都不敢等。
学生要升学,家长要排名,社会要质量?只有三年的时间啊,哪怕进口是废铜烂铁,你也得出真金白银。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在农村当老师 我愿意啊
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在农村当老师我愿意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员的高度流动,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这种情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普通农民即使没有受过教育,也能找到一份高收入的好工作。
他们的生活水平远高于教师,对教师这个职业没有这样的尊重。
而老师,这个在农民看来很轻松的工作,压力却很大。
他们的收入远低于外出打工的农民,有一份让农民羡慕的工作。
时至今日,他们的心理失衡让他们想逃离农村支教岗位。
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有的人对工作态度敷衍,有的人则专注于赚外快,让农民反感。
收入低,不被农民尊重,是很多教师想离开农村的原因;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越来越高。
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然而,农村地区的低水平教育使这一现象陷入了恶性循环。
什么时候教师能安心乡村教育,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思维习惯达到更高的水平,农村的现状才能得到改变;农村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农村经济基础薄弱,教师财政支出低。
2000多块真的什么都做不了。
除非你是双职工,不让老婆在家工作,那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农村劳动力难以就地转移。
只要夫妻一方在当地没有工作机会,经济压力就会很大。
职称评定也很难。
农村的教师职称评定和城市一样难,但是每年给的名额很少,会让很多教师失去动力和信心。
有些老师在平台上坚持了30年还评不上高级职称,这是让很多老师觉得很委屈的事情。
虽然教师在普通岗位上实际上并不直接创造经济价值,但要坚守平台,扎根农村几十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职称评审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同时,农村经济环境差,很多年轻人受不了枯燥的生活,有的老师娶不到老婆,这些都让年轻老师望而却步。
学校管理有时候不科学,缺乏制度,很多都是校长说了算,让很多年轻老师觉得看不到希望和公平。
教育方面也缺乏统一合理的安排,随意的教学让年轻教师觉得自己成长不起来。
总的来说,是待遇和工作环境让青年教师不愿意下乡。
要积极倡导宁夏的做法,给乡村教师更多的福利和补贴,在职称评定上给予优惠政策,不断改善工作环境。
上世纪90年代,老师们为什么想改行?师范生为什么不想当老师?
上世纪90年代,老师们为什么想改行?师范生为什么不想当老师?教育人聊教育事儿。
多年以前,师范生们不愿意当老师,尤其不愿意去当乡村教师,什么原因呢?今天简要说一说。
21世纪的今天,提到当教师,许多大学生会觉得是可以接受的职业。
但是,二三十年前,却不是这样。
上世纪80-90年代,老师们一方面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名誉高大上,一方面却在干着累活儿的同时却挣着低工资,地位待遇非常低下。
低到什么程度?以排名为例: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1978年全国教师的平均工资,在12个行业中排倒数第一;1988年稍好了一点,排名上升,是倒数第三(《光明日报》1992年12 月23日)。
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是教师低工资的主要原因。
而当时如火如荼的商品经济,正在发展中。
教师的生活虽然封闭,即使整天关在校园中,也感受到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
付出和收入的巨大反差,往往会打破内心的宁静。
然后转化为跳槽的想法和行动。
日常交流会发现,周围总有已经退休多年的老干部老技术员等,当年曾经当过中小学老师。
当时亲历者的回忆,或者我们今天的经验,都让我们觉得:那些年代,中小学老师改行或跳槽,决不是一个小数目。
确实不是小数目,这在当年,都是有统计数据的。
如:1988年,福建广德地区就有不少于850名教师,甚至造成了148所中小学学校被迫临时放假。
1991年,广东省全年普教系统调出教师的统计数字,是4600人,而且其中大多为30~40岁的中青年骨干教师。
1993年,四川省的南充地区仅一年就“非正常”流失了500多名教师。
(以上数据,来自于19 9 2 年 1 2 月 5 日的《人民日报》)这是已经跳槽转行数据的统计,除了成功实现跳槽转行的,还有相当一大部分教师,在等待观望,准备选择时机离开教师岗位。
那些跳槽转岗的人,有的很成功。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转行的老师熬成了官员。
那些官做的稍微大些的,一直是原先工作学校历届领导念念不忘的,也成为老师当中的传说。
【议论文】真的,我不想做教师子女_1000字
【议论文】真的,我不想做教师子女_1000字作为教师的子女,我们常常被别人期望过高。
每一次考试、每一次成绩公布,都会有人将目光投向我们,期待我们能够成为另一位出色的学生。
这确实给了我们动力,但同时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
没有人愿意成为别人的标杆,而教师子女却经常不得不面对这种压力,因为我们始终被认为应该比别的学生更加优秀。
这种期望给了我们巨大的压力和负担,让我们感到无法呼吸。
作为教师的子女,我们经常遭受着同学和外界的误解和排斥。
他们认为我们家里有特殊待遇,以为我们无需用功就能取得好成绩。
我们在学校之中常常会受到同学们的排挤和嘲讽,这给了我们巨大的心理压力。
被误解是很痛苦的,为了争取别人的认可,我们也常常不得不放弃许多自己喜欢的事情,去迎合他人的期望。
这不仅让我们感到痛苦,也让我们的性格变得扭曲。
作为教师的子女,我们也常常被家人的期望束缚。
他们认为我们应该继承父母的事业,成为一名出色的教师。
而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他们把我们往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上推,对我们未来的生涯做出规划,这种束缚让我们感到压抑。
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但在家人的期望下,我们却常常无法跟随自己的内心,这让我们感到沮丧和迷茫。
作为教师的子女,我们也会因为家庭条件而受到别人的嘲笑和排斥。
有很多人会认为我们生活得很好,但实际上,很多教师的收入并不高,我们的生活也并不像外界所想的那样优越。
这些误解和嘲讽给了我们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不能真实地表达自己,也不得不扮演好家庭条件比较好的角色。
我真的不想做教师的子女。
虽然拥有了许多别人所没有的机会和资源,我们却也背负了许多别人所没有的压力和负担。
教师的子女并不是别人眼中的幸福,我们也需要被理解和尊重。
我们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我们也需要被关注和支持。
希望社会能够重新认识教师的子女,给予我们更多的理解和关爱,不要把我们看做是别的学生的标杆,也不要对我们抱着误解和嘲讽的态度。
希望家长能够给予我们更多的自由,不要把自己的期望强加于我们。
教师的尊严在哪里
教师的尊严在哪里?近些年来,教师的负面新闻持续上升,从体罚到猥亵,从乱收费到学生打老师,从报纸到网络,伤害教师尊严的消息持续出现,虽然在1500多万教师群体里面,这些事情仅仅小概率事件,但在一个二元思维颇具历史传承的国度,却具有很大杀伤力,它足以伤害到整个教师群体的尊严。
在这样的情况下,谈如何重新寻找教师的尊严?我觉得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有多少教师是从小立志当老师的?首先,是观点市场的价值选择。
我们要问:有多少教师是从小就有当教师的理想,志愿成为教师,成为文化道统的传承者?如果不是自愿的选择,而是在生存问题没法解决的前提下,等而下之成了一名教师,在当前这种应试教育体制下,往往会被同化,教师职业对他们来说不过就是一个饭碗,而在学校里,分数就是硬道理,可当一个教师把分数当作自己唯一的尊严砝码,既没有对生命的敬畏,也没有对自身生命意义的寻找,那么,这样的尊严有多少含金量?为什么很多学生在选择职业的时候不愿意当教师?按照卡西尔的观点,人是符号动物,身份符号是人的社会标签,如果一个社会,依然活在“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阴影里,人们只对权力起敬而不是对每个人分享同等的尊重,指望教师职业能够获得真正的尊严似乎有些强人所难。
我认为,要从各个层面改造我们的历史价值观,必须从改革制度做起。
中国问题,制度是关键,人心是根基。
没有好的待遇和经济基础,教师的地位没法获得充分尊重为什么民国的知识分子牛气冲天,而我们现在的教师战战兢兢不敢越雷池半步?我想,除了自由的缺失,很重要的就是教师待遇偏低,教师作为知识使者和文化使者的地位没有获得充分尊重。
49年以后,运动一个接一个,前30年的反右和文革让教师在政治权力面前颜面尽失,后30年大搞市场经济,又使知识分子在市场消费面前威信扫地。
这种对知识人格的双重羞辱对整个社会职业选择的杀伤力极大,加上教师本身就是一个不风光的职业,如果再加上待遇偏低,优秀人才自然会敬而远之。
按照托夫勒的观点,知识权力是大于经济权力和政治权力的,但因为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加上国人缺乏科学启蒙,社会又是权钱崇拜,虽然嘴上喊“知识就是力量”,但理念世界和经验世界的分裂并不是我们一厢情愿就能解决问题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截止到目前,上海共设立维权联络点8277个,构建起一张多层次的基层消费维权大网,今年,联络点将借助新媒体———给消费维权“隐秘力量”添双翅膀联络点频现“小巷总理”住在桃浦镇莲花公寓居民区的居民,一碰到难解决的问题,第一个就会去找梁慧丽。
她是莲花公寓居民区的党总支书记,另一个身份,则是莲花公寓维权联络点负责人,从2003年开始,她担任这个古道心肠的“维权大侠”已有14年了。
莲花公寓小区地处普陀、宝山、嘉定三区交界处,人员比较混杂。
有一次,志愿者贡献了一条线索,说小区附近有三个外地小青年以免费测量血压为幌子,兜售不知名的药品和保健品,价格不菲。
小区里的几位老阿姨接受了检查后,被告知“有重病隐患”,“如不尽早服用他们的药品,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他们的忽悠下,有居民要重金购买他们的所谓“仙丹妙药”。
收到举报线索后,梁慧丽并没有选择立刻“打草惊蛇”,而是机智地兵分两路行动,一面派人阻止老阿姨被骗,另一面组织力量进行暗访,发现这三人于一周前租借了小区内128号的一套房子。
掌握了“一网打尽”的线索后,梁慧丽立刻联系了桃浦工商所,执法人员在随后的取缔行动中,发现房间里堆满了一箱箱各种“三无”保健品和所谓的“仙丹妙药”。
事后,小区内的老阿姨们非要亲自登门感谢梁慧丽,“若非及时发现这个‘窝点’,我们的退休金可能就要流进他们的口袋了。
”莲花公寓紧靠真北农贸批发市场,由于外来经营户租房较多,情况复杂而多变。
为了防微杜渐,梁慧丽还设了“前哨岗”,专门组织了一支“维权打假”志愿者队伍,将各种角落里的、不易察觉的违法行为及时报告工商部门。
在8000多个维权联络点中,像梁慧丽这样的“小巷总理”频现。
闸北临汾路街道第四街区的黄美娟从2005年成为维权联络点的联络员后,就给自己定了一个“死规矩”———24小时工作制,手机24小时开机,24小时提供服务。
2012年6月,汾西路88弄居民陈先生怒气冲天前往联络点投诉。
原来,装潢公司在未签订合同的情况下,仅用手机发了几张设计图片之后,就开始草率施工,但用料、颜色、款式、风格全都与陈先生想要的设计相左,装潢公司却恃着“生米已煮成熟饭”不肯改工,双方因此争执不下。
这事难不倒工程师出身的黄美娟。
她首先向熟悉装潢的朋友请教,又上网检索类似问题,还向律师朋友进行了咨询,在一次次组织调解后,双方最终达成谅解,签订了正式的合同,并重新进行了设计施工。
景凤路199号加工鸭脖、鸡爪出售,接报后第一时间联系执法单位给予取缔;阳曲路570弄3号租赁给外来人员无证经营牙医,接报后,联合执法、快速取缔……担任社区维权工作至今,黄美娟成功调解了400余起消费纠纷,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30万余元。
构建全方位消费维权网络遍布街道社区里的维权联络点,大都处理的是一些鸡毛蒜皮的纠纷小事。
比如电瓶车停车每月多付5元钱的矛盾、超市熟食特价标签与原价相同、婚庆酒店违反口头承诺、门口无证小贩兜售劣质燃气灶等等。
看似杂乱无章的小事,在工商部门做了梳理与规整之后发现了规律,许多小事的矛盾源头都在企业、超市、商圈,如果居民碰到了纠纷,折返回居委会投诉,不仅浪费力气,而且由于“术业有专攻”,还需花费基层联络点大量的人力精力。
为此,工商部门在以拥有最广泛群众基础的居委会的基础上,延伸了维权“触角”,逐步将基层消费维权工作延伸到全市各企业、市场、景区、学校、园区、商圈等各个消费领域,推进消费维权关口前移,促进消费矛盾的源头化解。
消费领域基层维权点的出现,给消费维权带来了新的活力,许多维权点自我创新,展开了特色服务,主动做出更有利于消费者的承诺,简化退赔门槛,比以往更快速地解决消费纠纷。
消费者尤先生去年初在闸北友谊羊毛衫服饰市场买了一件毛衫,一直放在柜子里未拆封,等到10个月后拿出来一试,才发现尺码偏小了。
按理说,在毛衫没有质量问题的前提下,新《消法》并不支持这种情况下还能退货。
可当尤先生去市场内的维权联络点“试试运气”后,发现市场启用了一项“小额先行赔付金”制度,这解决了尤先生的退货诉求。
“小额先行赔付金”并不只是友谊羊毛衫服饰市场的一家独有,而已经成为了大量商圈、市场联络点的承诺。
在大润发奉贤店,服务台上同样标有“小额消费纠纷快速解决受理点”,承诺售出商品在不影响二次消费的原则下,“无理由”、“无障碍”为消费者办理退换货,尤其是200元以下的消费纠纷,不需要店长审批,当场就能解决。
据悉,服务点试行至今,已为消费者办理退换货600余件,涉及金额近10万元。
与此同时,大润发奉贤店的12315投诉量同比下降了两成,反映至工商部门的投诉举报件降至零。
数据显示,目前全市共设立维权联络点8277个,其中“示范联络点”398个,构建起了覆盖面广、类型丰富、点面结合的基层消费维权网络。
每年,全市联络点共接受咨询、培训人数30万人次,分发各类宣传材料20余万份,处理投诉2万余件,涉及金额500余万元,提供违法线索1500余条,在维权宣传、消费引导、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密密交织的维权联络点形成一张网之后,如何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为其赋能,发挥联络点的最大作用,又成为上海工商部门思考的方向。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2014年新修订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中实现了这一诉求,《条例》第四十一条第三款明确将维权联络点建设纳入地方性法规,在全国首开先河。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在商场、市场、旅游景区、社区、学校等生活消费集中区域建立消费维权联络点(站),开展消费法律法规和消费知识的宣传和引导,接受消费者咨询、投诉,推动经营者诚信自律。
区、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消费维权联络点(站)的日常工作予以支持。
”———这一条款明确了联络点(站)工作的基本内容,并要求区、县人民政府应当予以支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经费保障。
据了解,全国人大常委会消保法执法检查组、上海市人大常委会《消保条例》立法调研组都对上海开展基层联络点建设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借助新媒体再次腾飞上海所有居(村)委会全覆盖、上海重要商圈、景区、市场、超市全覆盖、为所有联络点“赋能”……上海的消费维权联络点已是走在全国领先地位,但工商部门说:还不够。
“我脑子里有很多计划,今年联络点还会有更多动作,能大大提高维权效率。
”在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的设计中,第一步便是“捆绑”新媒体,比如在电子地图中展现出所有联络点位置,让消费者在遇到难题时不会“找不到北”,还比如通过“上海工商”微信公众号“打通”联络点。
“今年,上海市工商局将从全市企业消费维权联络点中选取50家,通过上海工商门户网站、上海工商微信公众号、腾讯电子地图、大众点评网等新媒体平台向社会公示。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合作已经谈完,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页面设计与调试,预计3月15日前后就会上线。
记者了解到,未来在大众点评的页面和A pp中,都会出现一列犹如餐厅列表式的菜单,消费者点进去便可看到联络点的具体地址和联系方式;而在“上海工商”这个微信公众号中,则将以H5页面的形式公示这50家联络点。
据悉,首批50家消费维权公示名单全部是消费领域的企业、景区、商圈联络点,包括上海第一八佰伴有限公司消费维权联络点、豫园地区小商品市场消费维权联络点、新天地商圈消费维权联络点、友谊服饰市场联络点、上海奥特莱斯品牌直销广场有限公司消费维权联络点、西沙湿地消费维权联络点等等。
而不久之后,工商部门还将陆续把其他领域的消费维权联络点向社会公示,宣传扩大基层消费维权的社会影响力。
公示并非最终目的,上述负责人介绍说,未来“上海工商”的微信公众号将开启“绿色通道”,直接与企业对接。
这位负责人举了个例子,原来外地旅客到工商来处理,7天内受理,60个工作日内办结,但是外地旅客在上海逗留的时间不长,如果不能现场解决问题,回去再投诉,希望更加渺茫,而如果能通过微信搭起一座桥梁,促进消费纠纷的源头化解,将大大提高效率。
从技术上来说,这个“绿色通道”并不难,而且消费者可以全程跟踪处理情况,满意不满意都能一目了然。
工商局方面透露,这个“绿色通道”不久之后也将“通行”,“光靠行政力量资源肯定是有限的,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投诉更加便捷,下一步我们要搭建与企业对接的平台,大力发展企业联络点,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企业建立企业赔付先行和小额纠纷快速调解机制,更高效率地为消费者服务。
”此外,还了解到,工商部门还将推进联络点分层分类管理制度,会同民政、司法等部门和人民法院,研究和探索消费调解与司法、人民调解相对接的维权机制,通过基层联络点为消费者提供公平、负担得起的维权协助,保障社会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无缝衔接,进一步降低维权成本,促进消费矛盾化解在基层。
(徐晶卉)这是一支消费维权的“隐秘力量”。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些是古道热肠的退休大妈,有些是青春无敌的小学教师,也有些是居委会干部,一碰到消费维权问题,就热心地提供帮助;他们分布在上海的各个角落,商圈里、住宅小区里、企业深处,都能寻到提供维权帮助的联络人……上海的8000余个维权联络点,密密织起了一道基层消费维权网络。
若是要追根溯源,基层维权联络点的创想便起源于上海。
2000年3月,上海在全国首次试点开展消费者权益保护联络点工作;2015年,新修订的《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首次明确了联络点的权利和职能;而从今年开始,申城的维权联络点又将再次“华丽升级”,借助新媒体方式,让消费者第一时间在工商部门的帮助下联系到企业,更高效率地解决维权问题。
杨浦未来将新建4-5所幼儿园本报讯(记者张鹏)昨天,2016杨浦整体教育综合改革推进会暨第三轮上海市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建设启动大会召开。
记者获悉,结合国家放开二孩政策等因素,为了满足持续增长的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未来五年,杨浦区将新建幼儿园4-5所,其中公建配套幼儿园2-3所,优化幼儿园设点布局,有序应对入园高峰。
据统计,未来五年,杨浦区适龄入园儿童数量将新增学位8000个左右。
学前教育新增学位需求持续对幼儿园供给造成较大压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成为杨浦教育发展需要破解的难题。
作为“上海市整体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杨浦区已经实施完成了两轮基础教育创新试验区工作。
“十二五”期间,全区完成3所公建配套幼儿园建设,以“退租还教”、园舍改造等方式实现新增园6所、新增班73个。
杨浦区教育局局长邵志勇表示,根据《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年)》,杨浦区将配套新建3所幼儿园,主要规划新江湾E1-15、F1-02地块和154街坊;扩建增量6所幼儿园,主要规划105街坊、隆昌路幼儿园、许昌路幼儿园、打一小学分部、D1-03地块和原扬州中学扩建高品质幼儿园,配足、优化学前教育。
不仅要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还要满足家长们对于优质教学资源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