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指数与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基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女性乳腺癌风险的影响

合集下载

2021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和医学用途范文3

2021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和医学用途范文3

2021谷胱甘肽的生理功能和医学用途范文 摘要: 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是细胞抗氧化防御系统的主要成分,具有维持细胞正常代谢、调节机体免疫应答等重要生理功能。

GSH在调节肺上皮细胞功能和控制炎症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本文对GSH的抗氧化、控制炎症等生理功能,抗细菌感染、抗病毒等临床应用,以及其在肺部炎症和损伤中的潜在作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谷胱甘肽;氧化应激; 肺部炎症; Abstract: Asa major component of the cellular antioxidant defense system, glutathione(GSH) has important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such as maintaining normal cellular metabolism and regulating immune response. GSH plays a key role in regulating lung epithelial cell function andcontrolling inflammatory processes. This review describes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of GSH such as antioxidation and inflammation control,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cluding antimicrobial and antiviral effects, as well as its potential role in lung inflammation and injury. Keyword: glutathione;oxidative stress; lung inflammation; 由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皇家学会会长Hopkins在1921年发现的谷胱甘肽(glutathione),是一种由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组成的三肽,所有器官均可合成。

γ- 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GCL )说明书

γ- 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GCL )说明书

货号:QS1207 规格:50管/48样γ- 谷氨酰半胱氨酸连接酶(glutamate cysteine ligase ,GCL )说明书可见分光光度法注意:正式测定之前选择2-3个预期差异大的样本做预测定。

测定意义:GCL 是 GSH 合成的限速酶,GSH 对 GCL 有反馈抑制作用。

GCL基因表达受多种因素调节,如氧化剂、抗氧化剂、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等。

GCL活性高低对GSH含量和GSH/GSSG比值有重要影响。

测定原理:在ATP和Mg2+存在下,GCL催化谷氨酸和半胱氨酸合成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同时ATP去磷酸化产生无机磷分子,通过测定无机磷增加速率,即可计算出GCL活性。

自备实验用品及仪器:可见分光光度计、冷冻离心机、水浴锅、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浓硫酸和蒸馏水。

试剂组成和配制:试剂一:液体70mL×1瓶,4℃保存。

试剂二:粉剂×1瓶,4℃保存。

临用前加14mL蒸馏水充分震荡溶解。

试剂三:粉剂×1瓶,4℃保存。

临用前加入蒸馏水3.5 mL充分震荡溶解。

试剂四:液体16mL×1瓶,室温保存。

试剂五:粉剂×1瓶,4℃避光保存。

临用前加入30mL蒸馏水,充分震荡溶解后,缓缓加入1.0mL浓硫酸(自备),边加边搅拌。

粗酶液提取:1.组织:按照组织质量(g):试剂一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试剂一)进行冰浴匀浆。

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细菌、真菌:按照细胞数量(104个):试剂一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胞加入1mL试剂一),冰浴超声波破碎细胞(功率300w,超声3秒,间隔7秒,总时间3min);然后8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于冰上待测。

3.血清等液体:直接测定。

GCL测定操作1. 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调节波长到660 nm,蒸馏水调零。

半胱氨酸代谢途径调控与肿瘤治疗新策略

半胱氨酸代谢途径调控与肿瘤治疗新策略

Journal of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2021,52(5):522-528学报半胱氨酸代谢途径调控与肿瘤治疗新策略解放,刘楠*(中国药科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南京211198)摘要肿瘤细胞通过代谢重编程满足其特殊的物质和能量需求。

现有肿瘤代谢重编程研究以糖代谢研究为主,而氨基酸代谢在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肿瘤能量代谢研究的新兴热点。

半胱氨酸是一种生糖氨基酸,其代谢途径涉及多种酶和产物,可调节诸如氧化应激、能量代谢和细胞自噬等生理和病理过程。

本文从肿瘤细胞中半胱氨酸的外源转运和内源性转化途径、半胱氨酸代谢途径对肿瘤发生发展的多种调控机制以及基于半胱氨酸代谢途径的潜在治疗靶点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肿瘤临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代谢重编程;半胱氨酸;胱氨酸转运蛋白;抗肿瘤;氧化应激中图分类号R73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5048(2021)05-0522-07doi:10.11665/j.issn.1000-5048.20210502引用本文解放,刘楠.半胱氨酸代谢途径调控与肿瘤治疗新策略[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2021,52(5):522–528.Cite this article as:XIE Fang,LIU Nan.Regulation of cysteine metabolism and new strategies for cancer treatment[J].J China Pharm Univ,2021,52(5):522–528.Regulation of cysteine metabolism and new strategies for cancer treatment XIE Fang,LIU Nan*School of Life Science&Technology,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Nanjing211198,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sustain prodigious anabolic needs,tumor cells nee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that differs from untransformed somatic cells.Besides glucose metabolism in tumor,amino acid metabolism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and invasion.It is an emerging trend in tumor energy metabolism research.The metabolic pathway of cysteine,a glucose-producing amino acid,involves a variety of enzymes and products,regulating phys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oxidative stress,energy metabolism,and autophagy.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exogenous transport and endogenous conversion pathways of cysteine in tumor cells,the various regulatory mechanisms of cysteine metabolism pathways o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tumors,and the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based on cysteine metabolism pathways,which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clinical use of drugs against tumors.Key words metabolic reprogramming;cysteine;cystine transporters;antitumor;oxidative stress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Ke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Program of China(No.2018YFA0902000)自1920年奥托·瓦伯格发现瓦伯格效应,肿瘤代谢重编程的研究已经超过了一百年。

GGT酶法合成γ-谷氨酰半胱氨酸

GGT酶法合成γ-谷氨酰半胱氨酸

GGT酶法合成γ-谷氨酰半胱氨酸韦光绪;唐毅;殷志敏【摘要】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which was cloned from the genome of E.coli K-12,was used as a catalyst to synthesis γ-glutamylcystine,with L-glutamine and cystine as the substrate. After the reduction reaction and γ-glutamylcysteine was synthesized.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ime,initial enzyme concentration,feed mode of L-glutamine on the enzymatic process and find that the maximal production of GGC would be 6.13 g/L and the conver-sion rate of L-glutamine would be 24.5 %,when the initial reaction conditions of 0.1 mol/L of L-glutamine,0.2 mol/L of cystine and 0.024 U/mL of GGT,and the reaction is carried out at pH 10.0 and 40 ℃ for 12 h.%以大肠杆菌K-12基因组中克隆表达的γ-谷氨酰转肽酶作为催化剂,L-谷氨酰胺和胱氨酸为底物合成γ-谷氨酰胱氨酸,经还原生成γ-谷氨酰半胱氨酸.考察反应时间、酶浓度、补料方式等可能对酶促反应过程产生影响的因素,在L-谷氨酰胺0.1 mol/L、胱氨酸0.2 mol/L、酶浓度0.024 U/mL及pH为10.0的条件下,40℃反应12 h,γ-谷氨酰半胱氨酸的最大浓度为6.13 g/L,L-谷氨酰胺的最大转化率为24.5 %.【期刊名称】《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8(041)002【总页数】6页(P78-82,88)【关键词】γ-谷氨酰转肽酶;γ-谷氨酰半胱氨酸;胱氨酸;酶法合成【作者】韦光绪;唐毅;殷志敏【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制品研究所,江苏省分子与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制品研究所,江苏省分子与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化学与生物制品研究所,江苏省分子与医学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555.3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由L-谷氨酸、L-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是最具生物学价值的小分子肽.作为组织中主要的非蛋白巯基化合物,GSH能够清除组织中的氧自由基,稳定含巯基的酶及降低细胞因子的氧化损伤[1].因此,谷胱甘肽的代谢和调节对细胞内的氧化还原极为重要[2].γ-谷氨酰半胱氨酸(GGC)作为体内合成谷胱甘肽(GSH)的中间产物,同时含有γ-谷氨酰基和巯基,其功能与GSH类似.研究表明GSH无法有效地进入细胞,且半胱氨酸在细胞外极易氧化成难溶的、具有毒性的胱氨酸,与直接提供GSH和半胱氨酸前药相比,GGC能够进入细胞利用胞内的谷胱甘肽合成酶直接合成GSH,对于提高细胞内GSH水平更为有效.因此,GGC在医药、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3].近年来GGC的生产方式主要为酵母菌发酵法、化学合成法和CCT催化合成法3种. 酵母发酵法一般以糖类为原料,发酵周期长、产物浓度低、提取困难[4-5];化学合成法以谷氨酸和半胱氨酸为原料经过侧链基团保护、缩合接肽、脱保护进行合成,步骤繁琐,耗能大且安全性低[6];由于GGT具有位点专一性强、不需要辅酶、不消耗ATP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谷氨酰基化产品的生产. 2006年Wallace Bridge 等以谷氨酸乙酯和巯基乙醇还原的半胱氨酸为底物,利用GGT酶催化合成GGC,收率可以达到30 %左右,已基本实现了工业化[7].2008年吴明刚等报道了以谷氨酰胺和S-苄基半胱氨酸为底物,利用GGT酶催化合成S-苄基-γ-谷氨酰半胱氨酸(S-Bzl-GGC),再脱除苄基制备产物GGC,收率可以达到29 %左右[8].本工作利用在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高效表达的GGT酶以L-谷氨酰胺和胱氨酸为底物催化反应,再通过二硫苏糖醇还原,两步反应得到终产物GGC,简化了GGC 合成的工艺流程.1 材料和方法1.1 主要材料大肠杆菌 E.coli K-12和Rosetta(DE3)由本实验室自行筛选和保藏;GGC标品,Sigma;Gln,实验室自制;胱氨酸,色谱纯,上海生工;二硫苏糖醇,上海生工;基因工程试剂盒,Axgeny;γ-GT检测试剂盒,南京建成;乙腈、甲醇等均为国产分析纯.1.2 GGT的重组表达在NCBI中查询大肠杆菌K-12的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序列,根据目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并引入酶切位点:Kpn I 上游引物:GGGGTACCATGATAAAACCGACG;Xho I 下游引物:CCCTCGAGTTAGTACCCCGCCG.从大肠杆菌中克隆获得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ggt,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32a(+)-ggt,并转化到大肠杆菌Rosetta(DE3)中,以1∶100比例接种于1 L的LB培养基中,37 ℃、220 rpm发酵2 h~3 h,在菌体浓度OD 600大约为0.6~0.8左右时加入复配诱导剂,26 ℃、220 r/min发酵8 h诱导蛋白表达,超声破碎细胞得到粗酶液放入-80 ℃保存.1.3 重组GGT酶活力的测定方法GGT催化谷氨酰对硝基苯胺(γ-GpNA)中γ-谷氨酰基转移给N-甘氨酰甘氨酸,生成对硝基苯胺,在405 nm有特征光吸收.1个活力单位(U)定义为每分钟催化γ-GpNA 水解生成1 μmol 对硝基苯胺所需的酶量,因此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405 nm 光吸收增加速率来计算γ-GT酶活性[9].1.4 目的产物GGC浓度检测方法(1)产物的HPLC分析方法色谱柱为Agilent SB-C18,5 μm,4.6×250 mm;流动相为甲醇/水(含0.1%乙酸)=5/95;流速为0.6 mL/min;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检测波长为220 nm;进样量20 μL;柱温25 ℃.(2)待测样品的处理方法使用移液器吸100 μL发酵液置于1.5 mL离心管中,100 ℃加热3 min终止反应,加入300 μL 0.5 mol/L的二硫苏糖醇(DTT)摇匀,室温静置1 h~2 h.待充分还原后使用0.2 μm滤膜过滤,进行HPLC检测.1.5 重组GGT酶学性质的研究1.5.1 GGT最适反应温度配制底物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GGT酶浓度均为0.024 U/mL,分别在30 ℃、35 ℃、40 ℃、45 ℃、50 ℃、55 ℃下反应30 min,通过HPLC检测产物浓度,以测得的最大反应速率为100 %,推算出各温度下的相对酶活.1.5.2 GGT的热稳定性将GGT酶液分别在20 ℃、30 ℃、40 ℃、50 ℃和60 ℃水浴保温,每隔1h取出一组样品,进行酶活测定,以初始酶活为100 %.以相对酶活力为纵坐标,温度为横坐标.1.5.3 GGT最适反应pH值配制底物溶液浓度均为0.1 mol/L,GGT酶浓度均为0.024 U/mL,分别在pH为7.0、8.0、9.0、10.0、11.0下反应30 min,通过HPLC检测产物浓度,以测得的最大反应速率为100 %,推算出各pH下的相对酶活.1.6 GGT催化合成GGC的反应条件优化及表征1.6.1 反应时间对GGT催化合成GGC反应的影响采用100 mL的反应体系,将Gln和Cys-Cys溶解于水中,用氢氧化钠调pH至10.0,Gln浓度为 0.1 mol/L,Cys-Cys浓度为0.2 mol/L,加入GGT酶液使反应体系中酶的终浓度为0.024 U/mL,40 ℃,220 r/min 温控摇床反应,定时取样,通过HPLC 对产物浓度进行分析.1.6.2 GGT酶浓度对GGT催化合成GGC反应的影响采用100 mL的反应体系,将Gln和Cys-Cys溶解于水中,用氢氧化钠调pH 至10.0,Gln浓度为0.1 mol/L,Cys-Cys浓度为0.2 mol/L,加入酶液使反应体系中酶的终浓度分别为0.016 U/mL、0.024 U/mL、0.032 U/mL,40 ℃,220 r/min温控摇床反应,定时取样,通过HPLC对产物浓度进行分析.1.6.3 不同加料方式对GGT催化合成GGC反应的影响采用100 mL的反应体系,将Cys-Cys溶解于水中,用氢氧化钠调pH 至10.0,Cys-Cys浓度固定为 0.2 mol/L,加入酶液使反应体系中酶的终浓度为0.024 U/mL,配制1mol/L的Gln标准溶液,底物Gln的加入分别采用一次性加料、分两次加料、分4次加料、流加4种不同投料方式.2 结果与讨论2.1 GGT的克隆与表达2.1.1 ggt基因的克隆A.M:DNA分子量标准;1:ggt目的片段.B.重组质粒pET32a(+)-ggt图谱图1 ggt基因的克隆Fig.1 Cloning of ggt from E.coli K-12如图1A所示,从大肠杆菌K-12中克隆获得γ-谷氨酰转肽酶基因ggt全长约1 700 bp,引入Kpn I和Xho I酶切位点,以pET32a(+)为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ET32a(+)-ggt(图1-B).根据南京思普金生物公司提供的pET32a(+)的MCS 上下游序列,利用T7 promotor primer 和T7 teminator primer 作为测序引物,进行测序. 经南京思普金生物公司整菌测序结果表明,克隆的目的基因片段全长1 743 bp,与在NCBI 上BLAST 检索的E.coli K-12 ggt 基因编码序列同源性达100 %. 因此,可以确定ggt基因已经成功克隆到pET32a(+)载体中,且方向正确.2.1.2 GGT的诱导表达将重组菌以1%的接种量接入1 L的LB培养基中,设置摇床转速220 rpm,温度37 ℃,根据重组工程菌生长曲线(图2A)可以看出,4 h~10 h期间重组菌进入对数生长期,菌体进行快速繁殖,10 h后重组菌生长进入平台期,菌体量基本保持不变,因此在之后培养重组菌的时间控制在10 h 左右较为合适.菌株复配诱导8 h 后,收集超声波破壁,通过SDS-PAGE检测(图2B),重组GGT的分子量约为59 kDa,大亚基由3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39 kDa,小亚基由19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子量约为20 kDa. 利用全自动化学发光图像分析系统对条带灰度扫描分析,GGT蛋白表达量大约在37 %左右. 过γ-GT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重组GGT粗酶液酶活大约为0.8 U/mL,约是出发菌种E.coli K-12自身GGT酶活的14倍.A.重组工程菌生长曲线.B.M:蛋白分子量标准;1,2:空载E.coli/pET32a(+)全菌蛋白;3,4:诱导后E.coli/pET32a(+)-ggt全菌蛋白;5,6:诱导后的E.coli/pET32a(+)-ggt上清蛋白图2 GGT的诱导表达Fig.2 Inducing expression of GGT2.2 重组GGT酶学性质的研究2.2.1 GGT最适反应pH将重组GGT在不同pH条件下与底物反应后,测定各条件下的活力. 不同pH对重组GGT酶活力的影响如图3所示,重组GGT最适pH在10.0左右.2.2.2 GGT最适反应温度将重组GGT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与底物反应后,测定各条件下的活力.从图4可知,在实验范围内,GGT酶催化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变化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最适反应温度为45 ℃左右.图3 pH对GGT酶活力的影响Fig.3 Effect of pH on recombinant GGT activity 图4 温度对GGT酶活力的影响Fig.4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recombinant GGT activity图5 重组GGT的热稳定性Fig.5 Thermal stability of recombinant GGT2.2.3 GGT热稳定性分析如图5所示,通过对重组GGT酶的热稳定性分析发现,当温度达到45 ℃以上时酶活下降迅速,而40 ℃时酶活相对稳定.因此,在之后的转肽实验中选择40 ℃作为反应温度.2.3 GGT催化合成GGC反应条件优化及产物表征2.3.1 反应时间的影响由图6可以看出,随着反应的进行产物浓度逐渐增加,当反应进行到12 h左右时,GGC浓度达到最大,约为6.13 g左右,底物转化率为24.5 %.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产物浓度逐渐降低,这是由于反应体系中除了底物Gln外,产物谷氨酰胱氨酸也能作为谷氨酰供体,与GGT酶形成复合物.随后在酶的脱酰基化过程中,受体(Cys-Cys)分子的亲核攻击可释放酶分子,生成产物谷氨酰胱氨酸(转肽反应);同时水分子亦可以作为亲核试剂参与反应,生成谷氨酸,而谷氨酸不能作为谷氨酰基化反应的供体,因此该过程是不可逆的(水解反应)[10-11].在反应前期,Gln的浓度较大,GGT更倾向利用Gln作为供体,转肽反应占优势;随着反应的继续进行,Gln消耗以及产物的积累,GGT开始利用谷氨酰胱氨酸作为供体,产物水解速率不断上升.当转肽速率和水解速率相等时,产物积累速率为零,此时体系中产物浓度达到最大值,随着反应的进行,水解反应占据优势,产物浓度不断降低.图6 反应时间对GGT催化合成GGC反应的影响Fig.6 Effect of reaction time on GGC synthesis图7 酶浓度对GGT催化合成GGC反应的影响Fig.7 Effect of GGT concentration on GGC synthesis2.3.2 酶浓度的影响酶浓度对GGC合成的影响如图7所示,尽管3种体系中酶浓度不同,但产物最大浓度基本一致,均在6 g/L左右,只是产物积累速率不同.因此可以认为酶浓度变化可以改变产物积累速率,在酶浓度高的体系中转肽速率和水解速率同时也高,但两者反应的平衡点并未改变.但是酶浓度低的体系中反应平衡期较长,反应易于控制.A.一次性投料;B.分两次投料;C.分4次投料;D.流加式投料图8 投料方式对GGT催化合成GGC反应的影响Fig.8 Effect of Gln replenishment on GGC synthesis 2.3.3 投料方式的影响由图7可以看出,分批投料可以有效提高目标产物积累浓度,分两次投料(B)和分4次投料(C)的产物最大浓度比一次性投料(A)分别提高了0.52 g/L和1.21 g/L,效果比较明显.分析认为多次分批投料可以保证Gln浓度处于适当的水平,不仅可以保证谷氨酰基的供给有效降低水解速率,而且可以降低供体自转肽强度,有利于产物的积累.一次性投料(A)反应前期体系中Gln浓度过高,Gln会作为亲和试剂参与反应,生成Glu聚合物(自转肽反应),不利于产物积累.而采用流加式投料(D)并没有显著效果,可能是因为在反应前期酶活性较好,而Gln供给不足不利于产物积累.因此,可以得知想要实现产物的高收率必须要保持适当的Gln浓度,即同时降低自转反应肽速率和水解反应速率.2.3.4 产物GGC的HPLC-MS分析取0.1 mL反应液,99 ℃加热3 min中止反应,降低pH除去多余的胱氨酸,再加入0.2 mL二硫苏糖醇(0.5 mol/L),37 ℃水浴还原. 0.2 μm滤膜过滤,利用HPLC-MS 对发酵所得产物进行了鉴定,图9为GGC粗分离的色谱图,保留时间在4.9 min左右,纯度为67 %,与购自Sigma公司的GGC标准品对比可以初步认为产物为GGC. 图10为产物的质谱图,GG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50,从图中可以看到m/s 251.0为GGC的准分离子[M+H]+. 因此,可以确证所得产品是GGC.图9 产物GGC的HPLC分析Fig.9 HPLC analysis of GGC product图10 产物GGC的MS分析Fig.10 MS analysis of GGC product3 结论本实验以E·coli K-12克隆得到的ggt基因构建工程菌,诱导表达得到γ-谷氨酰转肽酶(GGT),利用L-谷氨酰胺和胱氨酸为底物,通过酶促转肽反应合成谷氨酰胱氨酸,并进一步通过二硫苏糖醇还原得到目的产物γ-谷氨酰半胱氨酸(GGC),最大转化率为24.5 %,简化了GGC合成工艺,对GGC的工业化生产具有推动作用.并且在对GGT酶学性质的研究中发现大肠杆菌来源的GGT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40 ℃左右,最适pH在10.0左右,对于谷氨酰基化反应的工业化应用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相关文献】[1] PENNINCKX M J,ELSKENS M T. Metabolism and functions of glutathione in micro-organisms[J]. Advanced microbiology and physiology,1993,34(34):239-301.[2] YIN L,WEI G Y,CHEN J. Glutathione:a review on biotechnological production[J]. Applied microbiology and biotechnology,2004,66(3):233-242.[3] 宋希文,周治,姚忠,等. 固定化γ-谷氨酰转肽酶催化合成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J].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2009,25(5):420-425.[4] NISHIUCHI H,SUEHIRO M,NISHIMURA Y. Method for producing gamma-glutamylcysteine:日本,JP2004113155[P]. 2004-11-31.[5] NISHIUCHI H,SUGIMOTO R. Gamma-glutamylcysteine producing yeast:中国台湾,TW264466B[P]. 2006-10-21.[6] 焦庆才,钱绍松,王先斌,等. 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的合成方法:中国,CN1810769A[P]. 2006-01.[7] BRIDGE W J,ZARKA M H. P rocess for the production of γ-Glutamylcysteine:澳大利亚,AU2006228996B[P]. 2006.[8] 吴明刚,姚忠,李松,等. 化学酶法合成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J]. 现代化工,2008,28(2):338-341.[9] CLUDIO J,SUZUKI H,TOCHIKURA T. Excretion and rapid purification of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from Escherichia coli K-12[J]. Journal of fermentation and bioengineering,1991,72(2):125-127.[10] KEILLOR J W,CASTONGUAY R,LHERBET C. 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 substrate specificity and catalytic mechanism[J]. Methods Enzymol,2005,401(8):449-467.[11] OKADA T,SUZUKI H,WADA K,et al. Crystal structures of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from Escherichia coli,a key enzyme in glutathione metabolism,and its reaction intermediate[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sciences,2006,103(17):6471-6476.。

老年女性人群血清谷氨酰转肽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女性人群血清谷氨酰转肽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老年女性人群血清谷氨酰转肽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孙文霞;李辉【期刊名称】《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3(044)002【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7-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 and metabolism syndrome( MS) in elderly female popu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474 female subjects who visited for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included. The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BMI,lipid profiles,fasting glucose,blood pressure were analyzed. All subjec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MS group or non-MS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efinition of Chinese Diabetes Society. And the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γ-GT and MS was analyzed. Results ①Compared with non-MS group, BMI,SBP,DBP,TG,γ-GT, ALT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MS group(P <0.01) .while HDL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MS group(P <0.01). ②With the increase of serum γ-GT,BMI,SBP,DBP,TG,TC,γ-GT,ALT and FBG were increased accordingly (P <0.05 or <0.01). ③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quartile of serum γ-GT levels,the incidence of MS and number of components of M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01). Conclusion In elderly female population, serum γ-GT isrn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incidence of MS.%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人群血清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水平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MS)的关系. 方法收集常规体检的474例老年女性人群的体检资料,包括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制定的MS标准,将所有人群分为MS组和非MS组,分析γ-GT与MS的相关性. 结果①与非MS组相比,MS 组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谷氨酰转肽酶、谷丙转氨酶等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l);高密度脂蛋白显著减低(P<0.01).②随着γ-GT的递增,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等均随之升高,四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P<0.05或0.01);③随着γ-GT四分位数的递增,MS发生率及构成MS的组分个数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趋势P<0.01). 结论老年女性人群血清γ-GT水平与MS 的发生密切相关.【总页数】3页(P139-141)【作者】孙文霞;李辉【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福利医院内科,北京10008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9【相关文献】1.不同性别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 俞匀;卞茸文;顾刘宝;莫永珍2.老年人群血清谷氨酰转移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J], 刘存飞;陈星霖;刘承云3.男性代谢综合征人群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与高尿酸血症的相关性 [J], 顾静莉;曹勤;黄融;顾伟威;马嘉骅;范竹萍4.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组分与血清谷氨酰转肽酶的相关性研究 [J], 张甜;李明珍;孙丽荣;耿思思;郭亚楠5.中老年女性人群血清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贫血的相关性研究 [J], 杨瑞霞;宋为娟;崔婷;唐未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乳腺癌知识试题及答案

乳腺癌知识试题及答案

乳腺癌知识试题及答案1. 根据GLOBOCAN 2018流调数据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女性乳腺癌新发和死亡例数分别为_____万例和_____万例。

[单选题] *155.12和43190.12和53208.12和63(正确答案)250.12和732. 根据GLOBOCAN 2018流调数据显示,中国女性乳腺癌新发和死亡例数分别为_____万例和_____万例。

[单选题] *20.12和1.2136.79和9.79(正确答案)42.22和3.5652.32和5.523. 以下哪些激素与乳腺癌的发病直接相关? *雌酮(正确答案)雌二醇(正确答案)孕激素泌乳素4. 以下哪些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病直接相关? *月经初龄年纪早(正确答案)绝经年龄晚(正确答案)不孕(正确答案)初次足月产的年龄大(正确答案)5. 以下哪些因素可加强或延长雌激素对乳腺上皮细胞的刺激,从而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机会? *营养过剩(正确答案)营养不良肥胖(正确答案)脂肪饮食(正确答案)6. 乳腺癌患者可出现以下哪些临床表现? *肿块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边界不清,不易被推动(正确答案)乳头内陷(正确答案)"酒窝征"(正确答案)“橘皮样外观”(正确答案)7. 根据 DNA 微阵列分析的基因表达谱, 乳腺癌可出现以下哪些分子分型? * Luminal A型(正确答案)Luminal B型(HER2阴性)(正确答案)HER2阳性(HR阴性)(正确答案)HER2阳性(HR阳性)(正确答案)三阴性(正确答案)8. 三阴性乳腺癌是指? *HER-2阴性(正确答案)ER阴性(正确答案)PR阴性(正确答案)Ki-67任何(正确答案)9. 关于Luminal A型乳腺癌,应满足下面哪些指标? *HER-2阴性(正确答案)ER阳性(正确答案)PR阳性且高表达(正确答案)Ki-67低表达(正确答案)10. 关于Luminal B(HER2阴性)型乳腺癌,应满足下面哪些指标? * HER-2阴性(正确答案)ER阳性(正确答案)PR低表达或阴性(正确答案)Ki-67高表达(正确答案)11. 乳腺癌的常见转移部位有:_____ *脑(正确答案)骨(正确答案)肺(正确答案)肝(正确答案)12. 乳腺癌的常见辅助检查手段有哪些? *乳腺钼靶X线摄片(正确答案)乳腺超声(正确答案)核磁共振成像(正确答案)PET-CT13. 乳腺癌的TNM分期系统由哪三个要素组成:____________。

2.生物医学分析-质谱代谢组学分析(大型仪器)

2.生物医学分析-质谱代谢组学分析(大型仪器)

代谢组学——脂肪酸代谢
三脂酰甘油的结构
三脂酰甘油 (三酰甘油) (甘油三酯)
1-软脂酰-2,3-二油酰甘油
当3个脂肪酸都是同一种脂肪酸时,称为简 单三脂酰甘油,当3个脂肪酸至少有一个不同时, 称为混合三脂酰甘油。
代谢组学——脂肪酸代谢
脂肪酸的活化
脂肪酸分解发生于原核生物的细胞溶胶及真核生 物的线粒体基质中。脂肪酸在进入线粒体前,必须先 与CoA形成脂酰CoA,这个反应是由脂酰CoA合成酶 (acyl-CoA synthetase)催化的。
1、超滤法
2、沉淀法
8
代谢组学研究对象
糖代谢 能量代谢 氨基酸代谢 脂肪酸代谢
9
代谢组学——三大物质+能量代谢
生物 体的 新陈 代谢
合成代谢 生物小分子合成生物大分子
分解代谢
一般需要能量 一般释放能量
能量代谢
生物大分子分解为生物小分子
物质 代谢
二者相辅相成,研究物质代谢就是研究能量代谢
代谢组学——能量代谢
外|
|
-谷氨酰 氨基酸
-谷氨酸
环化酶
氨基酸
|
|
|
氨| 基| 酸|
|
|
|
|
-谷|| 半胱氨酰甘氨酸 氨酰| 基转|
移酶|
|
谷| 胱 甘| 肽
甘氨酸
肽酶
半胱氨酸
-谷氨酰 半胱氨酸
5-氧脯 氨酸
5-氧脯 氨酸酶
谷氨酸
合成酶
谷胱甘肽
-谷氨酰
合成酶
半胱氨酸
代谢组学——氨基酸代谢
食物蛋白质
组织蛋白质
代谢组学
南京医科大学分析测试中心
概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酶催化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酶催化法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3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0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2009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科研热词 酶降解 酶的再利用 酶催化合成 酶催化 酶促合成 蛋白激酶类 葡萄糖基聚合物 脂质体 脂肪族聚酯 缓释制剂 细胞,培养的 线性单链dna环化 端粒,末端转移酶 石英 微球 彗星试验 反向pcr 分子探针 np完全问题 dna长度逐步减短法 dna损伤 dna修复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亚油酸 γ -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rna,小分子干扰 meq基因 mdv htert ht29细胞 hela 细胞 chtr基因 chtert基因 apobec3g a549细胞 16hbe细胞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含硫氨基酸包括哪些

含硫氨基酸包括哪些

含硫氨基酸共有蛋氨酸(又名甲硫氨酸)、半胱氨酸和胱氨酸三种,蛋氨酸可转变为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相互转化,但它们在灵长类以及豚鼠等动物的体内都不能转化为蛋氨酸,其他大多数动物都可以自己合成甲硫氨酸。

所以蛋氨酸是必需氨基酸,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则是非必需氨基酸。

胱氨酸是半胱氨酸的加氢衍生物。

此外还有高半胱氨酸,但这种氨基酸不是合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是甲硫氨酸合成的中间产物。

含硫氨基酸简介含硫氨基酸的代谢含硫氨基酸共有蛋氨酸、半胱氨酸和胱氨酸三种,蛋氨酸可转变为半胱氨酸和胱氨酸,后两者也可以互变,但后者不能变成蛋氨酸,所以蛋氨酸是必需氨基酸。

含硫氨基酸(一)蛋氨酸代谢1.转甲基作用与蛋氨酸循环蛋氨酸中含有S甲基,可参与多种转甲基的反应生成多种含甲基的生理活性物质。

在腺苷转移酶催化下与ATP反应生成S-腺苷蛋氨酸(S-adenosglmethiomine,SAM)。

SAM中的甲基是高度活化的,称活性甲基,SAM称为活性蛋氨酸含硫氨基酸SAM可在不同甲基转移酶(methyltransferase)的催化下,将甲基转移给各种甲接受体而形成许多甲基化合物,如肾上腺素、胆碱、甜菜碱、肉毒碱、肌酸等都是从SAM中获得甲基的。

SAM是体内最主要的甲基供体。

SAM转出甲基后形成S腺苷同型半胱氨酸S adenosylhomocystine,SAH),SAH水解释出腺苷变为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ine,hCys)。

同型半胱氨酸可以接受N5桟H3桯F4提供的甲基再生成蛋氨酸,形成一个循环过程,称为蛋氨酸循环(methioninecycle)。

此循环的生理意义在于蛋氨酸分子中甲基可间接通过N5桟H3桭H4由其它非必需氨基酸提供,以防蛋氨酸的大量消耗。

N5-CH3FH4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的辅酶是甲基B12。

维生素B12缺乏会引起蛋氨酸循环受阻。

临床上可以见到维生素B12缺乏引起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Keap1-Nrf2通路在防御药物毒性中的防御机制

Keap1-Nrf2通路在防御药物毒性中的防御机制

Keap1-Nrf2通路在防御药物毒性中的防御机制Keap1-Nrf2通路在防御药物毒性中的调控机制摘要药物副作⽤是公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在⼀些情况下,药物代谢过程中能通过⽣物活化将母体分⼦转化为化学活性中间体⽽产⽣毒性。

为了维持⽣物活化和解毒之间的良好平衡,哺乳动物细胞演化出可以被诱导的细胞防御系统即抗氧化反应通路。

转录因⼦Nrf2主要通过调控⼤量II型解毒和抗氧化代谢酶来激活细胞保护通路。

然⽽,Nrf2的活性被细胞质中富含半胱氨酸的Nrf2阻抑蛋⽩Keap1调控,使得Keap1成为化学/氧化压⼒的感应器。

本⽂总结了我们现阶段对调控Keap1-Nrf2通路的分⼦机制,强调Nrf2在防御药物毒性中的重要作⽤。

关键词:Nrf2,Keap1,抗氧化反应元件,细胞防御The Keap1-Nrf2 Cellular Defense Pathway:Mechanisms of Regulation and Role in Protection Against Drug-Induced Toxicity AbstractAdverse drug reactions pose a signific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 In some cases, the process of drug metabolism can contribute to the onset of toxicity through the bioactivation of a parent molecule to a chemically reactive intermediate. In order to maintain a favorable balance between bioactiv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mammalian cells have evolved an inducible cell defense system known as the antioxidant response pathway. The activity of this cytoprotective pathway is largely regulated by the transcription factor Nrf2, which governs the expression of many phase II detoxification and antioxidant enzymes. In turn, the activity of Nrf2 is regulated by the cysteine-rich cytosolic inhibitor Keap1, which acts as a “sensor”forchemical/oxidative stress .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our curr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that regulate the function of the Keap1-Nrf2 pathway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Nrf2 in the protection against drug-induced toxicity. Keywords:Nrf2, Keap1, Antioxidant response element, Cell defense前⾔药物副作⽤成为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1],在英国药物副作⽤是1974到1994年4%药物被撤销的原因[2]。

Slc7a11基因在黑色素沉积中的研究进展

Slc7a11基因在黑色素沉积中的研究进展

Slc7a11基因在黑色素沉积中的研究进展白少成,靳荣帅,张琛,姚凡,陈阳,吴信生*(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扬州 225000)摘 要:胱氨酸/谷氨酸转运蛋白(Solute carrier family7 member11,Slc7a11)基因是新发现决定黑色素沉积的关键基因之一,该基因可调控黑色素在动物体内的转换来决定色素沉积的比例,对动物毛色形成有重要影响。

目前,已知Slc7a11基因的编码序列较为保守,主要对棕色毛发的形成具有调控作用。

本文综述了Slc7a11基因的来源、功能和结构,以及其在哺乳动物毛色形成中的作用机制,为哺乳动物毛色生成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Slc7a11;毛色;黑色素;结构;功能中图分类号:S813.1 文献标识码:A DOI编号:10.19556/j.0258-7033.20200516-03黑色素分为真黑色素和褐黑色素,这两种色素的比例影响着动物的体表和毛发颜色。

一般来说,动物毛色表现出的黑色是通过真黑色素控制,而红色或黄色是缺乏褐黑色素导致的[1]。

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7 member11,Slc7a11)位于细胞膜上,该基因编码胱氨酸/谷氨酸xCT转运载体,其主要作用是将细胞外的胱氨酸转运到细胞内,使胱氨酸在细胞内被还原为半胱氨酸[2]。

褐黑色素是由多巴向半胱氨酸合成的多巴途径产生的,而Slc7a11基因通过影响胱氨酸的转运使细胞内不能摄取足够的胱氨酸还原为半胱氨酸来满足褐黑色素的合成,从而造成动物毛色的改变[3]。

目前,多方学者探讨了Slc7a11与动物黑色素沉积之间的关联以及潜在机制,如何军敏等[4]绵羊和羊驼中发现该基因在深色皮肤中的表达量较高;穆琳[5]在研究獭兔皮毛黑色素的沉积中证实了Slc7a11的相对功能;Wang等[6]发现Slc7a11通过黑色素的生成途径在红罗非鱼的肤色形成和分化起到重要作用。

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

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

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具有重要的抗氧化功能。

它能够被还原为谷氨酰半胱氨酸,从而捕捉自由基,减少损伤。

谷胱甘肽反应有一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其研究意义非常重要。

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由谷胱甘肽合成酶催化合成,它是一个由3种氨基酸组成的小分子,包括谷氨酸、半胱氨酸和甘氨酸。

谷胱甘肽合成酶是由两个亚基组成的酶,其中一个亚基促进谷胱甘肽的合成,另一个亚基促进谷氨酰半胱氨酸的合成。

因为谷胱甘肽还原型是酶特异性反应的一个产物,因此它在许多生物体内都很重要,是很常见的一种抗氧化剂。

谷胱甘肽还原型的功能是捕捉自由基和其他活性物质,从而减少与自由基相关的损害。

自由基是由许多过程产生的,包括新陈代谢、环境污染和氧气代谢。

自由基可以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并造成失控的自由基产生,在细胞和组织损伤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谷胱甘肽还原型能够捕捉这些自由基,从而减少它们对细胞的损害,提高身体的抗氧化能力。

除了谷胱甘肽还原型抗氧化外,还有许多其他的抗氧化剂,例如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和茶多酚。

这些抗氧化剂可以捕捉自由基,从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谷胱甘肽还原型也可以与这些抗氧化剂相互作用,进一步增强身体的抗氧化能力。

由于其重要的保护作用,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在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都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这些疾病包括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等。

例如,研究表明,抗氧化剂还原型可以减缓癌症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提高癌症治疗的效果。

然而,谷胱甘肽还原型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

尽管有许多研究表明其抗氧化功能的重要性,但研究结果也存在一些争议。

例如,一些研究显示,在某些情况下,谷胱甘肽还原型的抗氧化作用可能不如预期。

此外,还需要对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的调控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并进一步探索其与其他抗氧化剂的相互作用。

总之,抗氧化剂还原型谷胱甘肽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分子,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具有重要的作用。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宫颈癌、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宫颈癌、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宫颈癌、乳腺癌的相关性研究朱槿宏;张慧慧;张秀;张宇;曹晓晓;刘攀龙【期刊名称】《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16(037)017【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 cy )水平与宫颈癌、乳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91例宫颈癌患者和93例乳腺癌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血清Hcy水平,同时检测181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 Hcy的水平,并对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91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血清中 Hcy 水平为(18.8332±7.3031)μmol/L ,显著高于治疗后的(13.1404±5.4399)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93例乳腺癌患者治疗前血清 Hcy 水平为(15.8640±7.9516)μmol/L ,显著高于治疗后的(13.7994±6.1437)μmol/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血清 Hcy水平高于对照组的(9.5138±2.6679)μmol/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 Hcy水平与宫颈癌、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是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作为患者病情辅助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一个参考指标。

【总页数】3页(P2452-2453,2454)【作者】朱槿宏;张慧慧;张秀;张宇;曹晓晓;刘攀龙【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检验科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730000;兰州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730000;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730000;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730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育龄女性MTHFR、MTRR基因多态性分布以及与血清叶酸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 王鑫;冯星;吴娟;胡季芳;王颖星;鲁衍强2.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中青年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性研究 [J], 林磊3.高血压并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 罗星星;郑雪莲;张瑞娴;李炜煊4.帕金森病与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 王台;胡正威;许予明;史长河;毛澄源;张书语;范丽媛;范雨;郑惠敏;杨靖;张槊5.帕金森病与血清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J], 王台;胡正威;许予明;史长河;毛澄源;张书语;范丽媛;范雨;郑惠敏;杨靖;张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CAR3诱导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及与癌细胞迁移_侵袭的关系

BCAR3诱导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及与癌细胞迁移_侵袭的关系

第31卷第4期2010年7月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Medical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Vol.31No.4J ul ,2010作者简介:张育军,女,19732,医学博士,主要从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耐药的分子机制的研究陈海珍,女,19762,主治医师,医学硕士,主要从事乳腺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机制研究(张育军与陈海珍为共同第一作者)BCAR3诱导乳腺癌上皮间质转化及与癌细胞迁移、侵袭的关系张育军1 陈海珍2 赵春丽3 周 波41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分子生物学研究所,4乳腺外科 北京 1000442上海瑞金医院普外科 上海 2000253大庆油田总医院集团脑血管医院 黑龙江 大庆 163451摘要 目的:观察他莫昔芬耐药乳腺癌细胞BCAR3的表达与上皮间质转化(EM T )现象和乳腺癌的迁移侵袭的关系。

探讨他莫昔芬耐药和乳腺癌细胞EM T 现象的相关性。

方法:以实时定量PCR 和Western blot 检测乳腺癌上皮样和间质样细胞系中BCAR3的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乳腺癌MCF 27、MCF 2BCAR3和B T 2549中介导EM T 发生的转录因子Twist 、上皮性标记基因E 2钙黏素(E 2cadherin )和间质性标记基因N 2钙黏素(N 2cadherin )表达的改变情况。

Transwell 侵袭实验检测乳腺癌MCF 27、MCF 2BCAR3和B T 2549侵袭转移能力。

结果:BCAR3在乳腺癌上皮样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低于间质样细胞系;E 2cadherin 蛋白在MCF 27细胞中的表达为阳性,Twist 和N 2cadherin 表达为阴性;他莫昔芬耐药的细胞MCF 2BCAR3E 2cadherin 蛋白表达缺失,而Twist 和N 2cadherin 表达阳性。

BCAR3过度表达导致乳腺癌细胞MCF 27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强。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1作用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1作用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1作用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1作用该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文档下载说明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 1作用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diff 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1(γglutamylcysteine synthetase 1, GCS1)是一种重要的酶,它在细胞内合成γ谷氨酰半胱氨酸(γGluCys),这是一种对于细胞内抗氧化应激和清除自由基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

脂联素水平、体重指数及脂质代谢紊乱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性

脂联素水平、体重指数及脂质代谢紊乱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性

脂联素水平、体重指数及脂质代谢紊乱与乳腺癌的发生相关性王艳;张淑琴【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of serum adiponectin, body mass index and lipid metabolic disorrnder and breast cance. Methods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82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65 patients with rnbreast benign disease and 60 healthy controls selected from Tianjin Hongqiao Hospital. Serum adiponectin, TG,TC,rnHDL-C, LDL-C, APOA1, APOB level were determined, and body mass index(BMI) measured and calculated, to explore rnits relationship with breast cancer. Results The BMI and the TG concentration in breast cancer group were significantrnly higher,but the serum levels of adiponectin and HDL-C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in the groups of breast benign rndisease and healthy control(P<0.01 ,respectively). The serum levels of adiponectin wa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rn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lymph node metastasis(P<0.01 ).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es observed a statistically signifirn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serum levels of adiponectin、TG、HDL-C and BM1 and breast cancer. Conclusion Greater rnBMI 、the increased TG level may be the risk factors of breast cancer incidence, the increased serum adiponectin and rnHDL C levels mavbe the protective factor of breast cancer%目的研究血清脂联素水平,体重指数及脂质代谢紊乱等与绝经后女性乳腺癌的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测定82例乳腺癌患者、65乳腺良性病变者及 6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脂联素、体重指数(BMI)、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 APOA1)、载脂蛋白B(APOB)水平,探讨其与乳腺癌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BMI、TG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联素、HDL-C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脂联素水平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模型对脂联素水平、BMI、血脂与乳腺癌发生的危险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脂联素、BMI 、HDL-C、TG与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BMI增大、TG水平增高可能是乳腺癌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脂联素及HDL-C水平升高可能对乳腺癌发生是保护因素.【期刊名称】《中国实验诊断学》【年(卷),期】2013(017)005【总页数】4页(P888-891)【关键词】脂联素;体重指数;脂质代谢紊乱;乳腺癌【作者】王艳;张淑琴【作者单位】天津市红桥医院,检验科,天津300131;天津市红桥医院,检验科,天津3001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身体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其发生、发展是基因、环境、饮食、肥胖等多种因素参与的共同结果。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BMI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BMI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与BMI的相关性研究王晶莹;傅晓英【期刊名称】《新医学》【年(卷),期】2014(000)004【摘要】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gamma-glutamyltransferase (GGT)and body mass index (BMI). Methods All subjects of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engaged in light manual labor.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by questionnaire survey,anthropometric measurements and biochemical examination. And then 172 subjects with complete data were enrolled and divided into different sub-groups ac-cording to BMI,gender and GG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serum GGT and BMI was analyzed by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GGT levels in 4 BMI sub-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0.05). In male,from GGT quartile 1 to quartile 4,the differences of BMI,waist circumference,heart rat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lkaline phosphatase were significant,while in female,the difference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lkaline phosphatase,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triglyceride were significant (P<0.05 ).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GGT in male was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BMI,waist circumference,heart rate,the oblique diameter of right lobe of livermeasured by ultrasound,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lkaline phosphatase. In female,GGT was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BMI,waist circumference,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lkaline phosphatase,serum creatinine,triglyceride,but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increased serum GGT level had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with BMI and waist circumference. After adjusting for age,gender,waist circum-ference,heart rate,blood pressure,the oblique diameter of right lobe of liver,blood lipid,fasting glucose lev-el,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lkaline phosphatase and serum creatinine,GGT was independently related with BMI. Conclu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ly independent correlation between serum GGT and BMI.%目的:探讨血清γ-谷氨酰转肽酶(GGT)与BMI水平的关系。

突变体p53相关的复合物在乳腺癌中的作用

突变体p53相关的复合物在乳腺癌中的作用

突变体p53相关的复合物在乳腺癌中的作用章杰;段秀庆【摘要】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通常可以在其最具侵袭性的亚型中检测到p53突变.而最多见的p53突变是错义突变,最终导致突变体p53蛋白在癌细胞中的高表达.突变体p53蛋白不仅丧失野生型p53蛋白的肿瘤抑制活性,还获得了新的致癌能力,它还可以通过影响乳腺癌细胞的胞吞胞吐改变基因表达.而突变体p53最主要的致癌活性是介导与其他转录因子或转录不直接相关的蛋白质形成异常复合物,而这些复合物与突变体p53的作用是目前靶向治疗的关键.【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9(025)012【总页数】6页(P2360-2365)【关键词】乳腺癌;突变体p53;功能获得;转录因子;靶向治疗【作者】章杰;段秀庆【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哈尔滨150001;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乳腺外科,哈尔滨1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9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癌症之一,是女性因癌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据统计,全球女性乳腺癌新诊病例170万例,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25%,死亡52.19万例,占全部女性恶性肿瘤死亡的15%[1]。

在我国,乳腺癌是危害女性生命健康最主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于女性恶性肿瘤首位,且近年来呈上升趋势[2]。

p53基因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突变靶点,其突变与肿瘤恶性程度以及预后相关[3]。

根据癌细胞突变目录,约23%的乳腺癌中存在突变体p53(mutant p53,mutp53),在基底样乳腺癌中高达80%[4]。

p53突变在乳腺癌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已经在遗传性肿瘤易感疾病Li-Fraumeni综合征中证实[5]。

最常见的p53突变是错义突变,导致蛋白中单个氨基酸的取代[3,6]。

大多数错义突变发生在p53的DNA结合域内,其削弱了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相互作用,导致p53转录活性和相关肿瘤抑制功能的丧失。

微生物γ-谷氨酰转肽酶分子改造合成γ-谷氨酰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γ-谷氨酰转肽酶分子改造合成γ-谷氨酰化合物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γ-谷氨酰转肽酶分子改造合成γ-谷氨酰化合物的研究进展杨娟;廖剑洪;郭晶;董浩;曾晓房;白卫东;梁景龙【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22(47)9【摘要】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是一种可用于合成γ-谷氨酰肽的生物酶制剂。

由于GGT的专一性、高效性和独特性,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GGT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体内,其中,以微生物源GGT的研究最为多见。

微生物源GGT由两条亚基组成,其酶活力大小和酶学特性等均随着微生物的不同而存在一定差异。

近年来,GGT已经广泛用于临床疾病诊断、食品工业、催化合成药物等方面。

在食品工业中GGT可以合成谷氨酸、茶氨酸、γ-谷氨酰化合物,如“kokumi”味的γ-谷氨酰二肽、γ-谷氨酰衍生物,免疫调节肽——γ-D-谷氨酰-L-色氨酸等,上述物质在调味品源、发酵品种上有重要呈味作用,增强食品的感官性状。

通过定点突变、定向进化、计算机辅助设计等手段可一定程度提高GGT催化的效率。

因此,文章将对GGT的微生物来源、催化特性、分子改造和生产应用等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工作者提供参考。

【总页数】7页(P214-220)【作者】杨娟;廖剑洪;郭晶;董浩;曾晓房;白卫东;梁景龙【作者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现代农业工程创新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1.3【相关文献】1.γ-谷氨酰转肽酶法合成γ-L-谷氨酰-L-酪氨酸2.谷氨酰转肽酶,硷磷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及其高分子酶测定...3.固定化γ-谷氨酰转肽酶催化合成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4.γ-kokumi肽及其合成酶γ-谷氨酰转肽酶的研究进展5.γ-谷氨酰转肽酶高效表达及其催化合成γ-谷氨酰苯丙氨酸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体重指数与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催化亚基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
女性乳腺癌风险的影响
作者:林威, 唐录英, 岑玉玲, 林颖, 苏逢锡, 贾卫华, 任泽舫, LIN Wei, TANG Lu-ying, CEN Yu-ling, LIN Ying, SU Feng-xi, JIA Wei-hua, REN Ze-fang
作者单位:林威,岑玉玲,任泽舫,LIN Wei,CEN Yu-ling,REN Ze-fang(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 广州,510080), 唐录英,TANG Lu-ying(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病理科), 林颖,LIN Ying(中山大
学第一附属医院乳腺外科), 苏逢锡,SU Feng-xi(中山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乳腺外科), 贾卫华,JIA
Wei-hua(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实验研究部)
刊名: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年,卷(期):2013,34(1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hlxbx201311016.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