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
浅谈珠海古建筑的现状及保护对策
导,要保护好古建筑 ,应从宏观上统筹全局: 1 、整体规划 ,政策 先行 政府在进行城 市改建或旧村落改造时,要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唐绍仪的故居及其2 0 世纪3 O 年代初捐赠给家乡 父老 的共乐园也很有特色 。该 区古村落会 同村
已有2 8 3 年 历 史 。 其 以园 林 式 的 村 落 设 计 、 规 范 整 齐 的 民居 布 局 、 中 西融 汇 的建 筑 群 体 ,展
榫 卯 结构 ,庑 殿 顶 ,石 斗 拱 ,石 阑额 ,石 柱 下 置 角柱 石 、须 弥 座 ,脊 上 立 鸱 吻 、 鳌鱼 和 火 焰 宝 珠 , 雕 刻 花 卉 、瓜 果 、 人 物 、瑞 兽 、 暗 八
仙。西 “ 乐善好施 ”坊高 1 2 米 ,面阔1 2 . 2 米, 深4 . 6 米 ,双庑 ,八柱三 间三牌楼 ;东 “ 急 公 好 义 ”坊 同一 款 式 ; 东 “ 乐 善 好 施 ”坊 高
1 0 . 1 米 ,面 阔9 . 4 米 ,深 4 . 6 米 , 单庑 , 四柱 三 间 三 牌 楼 。 现存 牌 坊 台基 上 原 矗 立 单庑 四柱 三
性 古建 筑 还 具有 较 高 的 艺术 价 值 。
三 、珠海古建筑的保护对策
始 于2 O 世纪9 0 年 代后 期 的珠 海 市香 洲 区城 中村 改 造 已接近 尾 声 , 目前 珠 海 正 建 设 珠江 口
例如南 门村赵 氏祠堂建筑群 ,其总体布局 巧妙,空问开合有序 ,集明、清 、民国三大时
珠海历史文化遗产现状透视.
珠海历史文化遗产现状透视“只用了短短数年时间,珠海从一个偏僻的小渔村发展成为了今天的现代化都市……”回顾珠海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时,也许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了。
然而,在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眼中,珠海绝不是曾经的小渔村。
“早在五千多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便有先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近代这里更是名人辈出之地。
”市文化局文物科科长潘恒动情地告诉记者:“珠海有近300处文物,这些都是先民在这块土地上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也是珠海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见证!”文物资源印证时代变迁对珠海境内文物进行地毯式普查工作始于1957年。
广东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珠海进行考古调查,采集到一批陶器、石器。
1982年,由市文化、规划、建设和民政等11个部门组成的“珠海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文物全面普查工作。
经过3年深入细致的调查、勘察,基本掌握了全市200多处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文物点的分布情况,既摸清家底又收集到一批文物,为我市文物工作奠定了基础。
随后,我市又有重点地进行了数次考古发掘,有人用“遍地是金”来形容那时的情形。
1985年,淇澳岛东澳湾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1989年,淇澳后沙湾遗址联合发掘;1992年,大虎水井口遗址;1997年至2000年,高栏岛宝镜湾遗址进行多次考古发掘,揭露面积500多平方米……一次又一次考古上的重要发现让大家喜出望外。
“每一次发掘的成果都印证着时代的变迁,”潘恒说:“这些成果对探讨这一时期珠三角地区特别是滨海地区和海岛上的古代人类生活面貌有重要意义。
”最关键的工作是保护从新石器时代到先秦时期的高栏岛宝镜湾遗址、淇澳岛东澳湾沙丘遗址、三灶草堂湾沙丘遗址,到距今三千多年的高栏岛宝镜湾摩崖石刻画;从明清时期的南门菉猗堂、北山杨氏大宗祠、梅溪牌坊等古建筑,到卢慕贞、唐绍仪、苏兆征等一批近代历史名人的故居,每一处文物古迹都是珠海社会历史发展进程的见证。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最关键的工作是保护。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情况汇报
古村落保护与开发情况汇报古村落是中国独特的人文景观,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是我国乡村振兴和旅游发展的重要资源。
近年来,针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工作得到了广泛关注和重视,为了全面了解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情况,特进行汇报如下:一、古村落保护情况。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古村落的保护力度,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和法规,加强了对古村落文物、建筑和环境的保护工作。
同时,各地也纷纷成立了古村落保护管理机构,加强对古村落的监管和保护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古村落保护工作的开展,为古村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价值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古村落开发情况。
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古村落的开发工作也得到了积极推动。
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和市场化运作,一大批古村落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
在开发过程中,注重了对古村落历史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充分挖掘了古村落的文化内涵,推动了古村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
三、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在古村落保护与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古村落保护工作仍然存在一定的盲区和薄弱环节,一些古村落的文物和建筑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流失。
二是古村落开发过程中,一些地方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了对古村落历史文化的保护,导致了一些古村落的商业化和文化异化。
四、古村落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工作,我们建议,一是加大对古村落的保护力度,加强对古村落文物和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确保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得到有效传承。
二是在古村落开发过程中,注重平衡经济效益和文化保护,推动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打造有特色的古村落旅游品牌。
五、结语。
古村落是中国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与开发古村落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们期待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让古村落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做出更大的贡献。
珠海旧村改造方案
珠海旧村改造方案1. 引言珠海市是中国南方的沿海城市,以其优美的海岸线和独特的旅游资源而闻名于世。
然而,随着城市的迅速发展,一些旧村落逐渐面临衰败和腾退的困境。
为了保护和发展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制定一个合理的旧村改造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提出一项针对珠海旧村改造的详细规划方案。
2. 研究目标本文旨在:•保护和修复珠海旧村的历史文化遗产;•促进旧村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旧村的旅游吸引力;•促进当地社区经济的发展;•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3. 可行性研究在制定旧村改造方案之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可行性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珠海旧村改造具有以下优势:•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传统建筑风格;•地理位置优越,便于旅游和交通;•可持续发展潜力巨大;•受到当地居民和游客的关注和支持。
4. 方案设计基于可行性研究的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五个方面的改造方案:4.1 保护与修复历史建筑通过修复和保护珠海旧村中的历史建筑,保持其原有的韵味和风貌。
同时,利用传统材料和技术,保留历史建筑的独特特色。
4.2 优化旅游设施加强旅游设施的建设,包括修建信息中心、旅游路线引导标识、停车场等,以提升游客体验和便利性。
4.3 发展文创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吸引文创企业入驻旧村,通过文创产品和展览等活动,提升旧村的吸引力和知名度。
4.4 建设公共空间在旧村中建设公共空间,如公园、广场和休闲区等,提供居民和游客休憩和交流的场所。
4.5 改善居住条件改善旧村居民的居住条件,投资改造居民房屋,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5. 实施方案为了有效实施上述方案,我们将采取以下几个步骤:1.设立旧村改造专项资金,用于改造和修复历史建筑、建设旅游设施和公共空间等。
2.招募专业的设计团队和工程承包商,根据方案设计和规划进行具体的施工工作。
3.开展宣传和推广活动,吸引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和支持。
4.建立旧村管理机构,负责旧村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
非遗传承困境及对策——以珠海斗门非遗为例
058文化纵横非遗传承困境及对策非遗的现状中国非遗传承中的问题现状,出现了传承人的老龄化、非遗项目濒临失传、非遗项目缺乏创新。
目前非遗文化还是以国家支持为主。
非遗项目较多是在乡村,由于青年受外出打工或创业的影响,传承群体趋向老龄化。
虽已在地方政府的推动下,联动学校和社区重视非遗的教育与传承。
但长期参与群体较少。
非遗流传区域局限化比较严重,主要是在非遗项目起源地传承或者是非遗传承人居住辐射地[1],而产生这种现状的原因则是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其非物态化的特性,因而常以言传身教的传统方式进行承续,在如今现代化的冲击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语境、载体、环境等皆面临着尴尬的处境[2]。
目前我国推动非遗传承的发展是多维的活化非遗传承的途径无外乎将新媒体与非遗相结合、科技与非遗相结合、高校教学与非遗相结合、非遗与旅游相结合、非遗与文创相结合以及非遗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等。
在新媒体时代,非遗传承大多借助科技的力量进行数字化传承与保护。
现今,非遗传承也往往融合了各类元素,“跨界”传承已是常态。
刘 娜 陈倩婷 彭金金 吴舒姗(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珠海 519090)摘 要:珠海斗门,以水上婚嫁为例拥有手工技艺、民间习俗、民间音乐多项,实地调研涵盖国家非遗名录到地方非遗名录共九项非遗。
根据实际调研发现珠海斗门地区的非遗项目缺少创新性,难以吸引年轻人,传承人老龄化,项目濒临失传,文化水平较低等较为严重的困境,并从非遗传承人、社区、乡村(区域)以及政府层面三维度给予了传承问题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非遗的困境;非遗传承;水上婚嫁通讯作者:吴舒姗(1987-)女,汉族,上海人,博士;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学院讲师,项目指导教师。
基金项目:本论文受2020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攀登计划)资助,课题编号:pdjh2020b1210-追溯斗门记忆——水上婚假节事活动对居民文化认同的影响研究。
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得到更好的传承,帮助当代非遗传承人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困境,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与发扬,同时希望可以通过传播非遗文化来增强国人对传统文化认同感,提升文化自信,从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发展。
乡村振兴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
乡村振兴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了国家发展的重要策略之一。
在这一背景下,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村落是中国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保护和开发传统村落既有助于维护乡村的历史记忆,也能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性以及解决方法。
第一部分:传统村落的历史价值传统村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每个传统村落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风格、地域文化和民俗传统。
这些文化瑰宝通过乡村振兴的措施得以得到保护,并传承给后代。
同时,这些传统村落也是历史演进的见证,能让人们更好地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历程。
第二部分:传统村落的生态意义传统村落通常位于山水之间,环境宜人,生态优良。
这些传统村落的景观和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也是各地旅游开发的热点。
保护传统村落,就是在保护美丽的环境和珍贵的生态系统,为后代留下一片洁净的绿色家园。
第三部分:传统村落对乡村经济的带动作用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不仅仅是一项文化事业,更是一个经济工程。
传统村落的开发可以为乡村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发展特色农业、民俗旅游和手工艺等产业,可以为传统村落带来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同时,传统村落的独特魅力也能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推动当地的经济繁荣。
第四部分: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化的矛盾与冲突传统村落保护与现代化进程之间存在着矛盾与冲突。
传统村落的保护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和财力保障,但在现实中,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传统村落面临着被废弃和拆迁的风险。
同时,一些传统村落在保护与开发之间也面临着难以抉择的困境,如何平衡传统与现代、发展与保护等问题需要深入思考。
第五部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开发策略为了保护传统村落,我们需要制定一系列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工作有法可依。
其次,要加强对传统村落的宣传推广,提高村民和社会的保护意识。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珠海市北山村保护规划(2020-2027)的批复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珠海市北山村保护规划(2020-2027)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0.08.20•【字号】粤府函〔2020〕145号•【施行日期】2020.08.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珠海市北山村保护规划(2020-2027)的批复珠海市人民政府:《珠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审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珠海市北山村历史文化保护规划的请示》(珠府〔2019〕80号)收悉。
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珠海市北山村保护规划(2020-2027)》(以下简称《规划》)。
北山村历史文化保护范围,向南包括北山山体,北至珠海大道,西至南湾大道,东至仙桥路(但不包括北山路与仙桥路之间的居住区),面积约为67.7公顷。
其中,核心保护范围南至北山南街、北至北山北一巷南侧的防洪渠、西至白沙街、东至杨氏大宗祠东侧北山路,面积约为8.9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范围南至北山南一巷、北至珠海大道、西至南湾北路、东至北山路,面积约为16.47公顷。
二、妥善处理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要切实保护北山村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和环境,尤其注重保护北山村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街巷和历史环境要素等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沙田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要合理利用历史文化遗产,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实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三、加强规划实施管理,确保《规划》管制措施落实到位。
在《规划》划定保护范围内,凡涉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实施,避免发生破坏和影响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建设行为。
要加强对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宣传,积极营造全社会高度重视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良好氛围。
20201126《珠海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示稿)
珠海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公示稿)第一部分规划概况1 规划目的为保护和弘扬珠海市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切实有效保护珠海城乡历史文化遗产,推进遗产科学管理与合理利用,增强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质,改善人居环境,适应现代需求,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促进城市文化、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遗产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2 范围与期限规划范围:本规划的范围与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一致。
规划范围为珠海市行政辖区。
总面积约7827平方公里,其中陆域面积约1724 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约6103 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本规划的期限与珠海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相一致。
规划期限至2035 年。
其中,近期规划至2025年。
3 城市历史地位和作用珠海文物古迹遗存久远丰富,城市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概括为:(一)珠海是粤港澳大湾区历史上重要的海洋门户珠海是古代南中国海的传统远洋舶地,历史上华南海防的重要门户,珠江口海岛治理的中心。
(二)珠海是近代中国东西文化交汇的重要起点和通道珠海是中国近代史上东西方文化交流、陆海商贸通道的重要起点。
近代以来珠海名人辈出并深刻影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三)珠海是中国近代以来对外开放的实验首区、具有历史文脉延续性的经济特区珠海从中国近代第一个自主设立的对外开放口岸到当代经济特区的发展,是近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演变的典型代表,集中反映了华南沿海地区近代以来的城市与建筑文化特色。
4 城市历史特色珠海在历史自然地理条件下,在海洋与大陆文化、东方与西方文化、外向与改革文化共同影响下,发展成为独具特色的华南滨海城市。
珠海城市历史特色为以下几方面:(一)作为海洋门户的“山海城田”城市总体格局与风貌;(二)作为粤澳通道的文化线路遗产及网络化的传统聚落空间体系;(三)作为口岸和特区在近代以来持续创新探索,其城市选址、建设和发展理念方面已经成为珠海城市特色的有机组成,显示了珠海城市空间发展的延续性,在城市格局与建筑风貌上形成开放多元的艺术表达。
古村落保护-珠海会同村
二.会同村落的悠久历史
会同村,位于珠海金鼎镇,隐居在凤凰山麓。19世纪30年代,莫、鲍、欧阳3族人约定从不同地方会同一起到该地建村,由此得名“会同”,沿用至今已有170多年历史。走过了170多个春秋,会同如今已是年迈的老者,断壁残垣、杂草丛生间,我们不由满目苍凉,但这一切却丝毫掩饰不了这里曾经的兴盛与光耀。小桥流水、雕楼祠堂、灰瓦青砖——只是基本元素,徜徉在这个古老村落中,不经意间,你会有置身欧陆小镇的错觉,因为这里,岭南碉楼,却悬挂着西式时钟;院墙深深,却能看到斑驳的百叶窗;清代民居,却装饰着西洋壁画。“前面一条塘,二闸围一乡,一间祠堂三塔上,左边文阁真牌坊,右边瓦窑又排长,花儿果子喷鼻香,人人行过都旺相,真话会同村仔好村场。”这是会同村村民世代相传的一首歌谣,它唱的是昔日会同的盛况。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得到最多的答案就是:
“没有人管啊,谁来管啊!”居民普遍反应的问题都是这里没能得到要效的管理,没有人来管,更别提重新建设了。在这里在珠海的一个角落里,会同村就像是被抛弃了一样一个人静静的躺着,时间在这里仿佛停止了,它一个人面对着残破的一切。
(4)未经审批。据了解,在2000年开始的珠海城中旧村改建工作过程中,在文物部门与改建办等部门共同商定上报的古建筑名单中,山场村的历史名人鲍俊故居是比较重要的一处古建筑,但最终还是于2006年在文物部门不知情的情况下变成一堆瓦砾。另外,对审批上报的文物保护单位不能及时公布,2005年上报的至今没有回音。从观念上,没有真正认识到留存的建筑文物的价值:
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家国情怀——记珠海市地方课程《人文珠海》
邮发代号:46-79 定价:10.00元ISSN 1009-3435CN44-1142/G4刊号:传承历史文化,提升家国情怀——记珠海市地方课程《人文珠海》刘洪生 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 林 泽 珠海市紫荆中学《人文珠海》是由珠海市教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珠海地方课程,分为小学版和中学版。
该课程立足珠海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发掘其中的人文元素,不仅有助于增进学生对珠海历史文化的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引导学生由“爱乡”而“爱国”,进而强化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
一、课程构建 点线结合《人文珠海》课程以珠海的重大历史事件、古迹遗址、古村落、历史名人等作为切入点, 以“香山文化”和珠海的历史发展进程作为主线,通过“点”与“线”之间的联系来构建珠海历史发展的“面”,呈现出不同时期的珠海发展的全景式立体结构。
其内容体系框架如图所示:二、注重实践 提升素养结合《人文珠海》的地方性特征,在课程实施中,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还应充分发动社会人力资源联动参与实施,包括博物馆工作人员、历史事件亲历者等,以挖掘课堂与教材以外的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的各种资源;在内容编写和栏目设置方面,《人文珠海》注重实践,将课堂教学与实地考察、走访调查、资料收集训练等学习方式充分结合,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方式,改革和创新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三、任务引领 合作提升《人文珠海》改变传统地方课程以“教授”为主的弊端,强调以学生的对话和活动为中心,以问题解决为主线,以任务为导向开发课程。
在基于探究合作的任务引领下,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与教师的专业成长都能得到显著的淬炼,同时也拓展了历史学科的教学深度与广度,革新教学模式,带领学生重返历史现场,触摸历史、感知历史,对传承珠海历史文化,提升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大的裨益。
△ 课程活动:三灶侵华日军罪证遗址考察活动△ 课程活动:采访三灶大屠杀幸存者“陈爷爷”△ 课程活动:学生演讲:铭记历史、追思英魂、牢记教诲、砥砺前行△ 课程活动:容闳博物馆考察活动△ 课程活动:学生在珠海博物馆给外国游客讲解珠海历史△ 课程活动:考察三灶“万人坟”,触碰真实历史△ 《人文珠海》初中版△ 《人文珠海》小学版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
论古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古村落是我国独特的文化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古村落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艺术精华、历史遗迹等文化资源,成为国内外游客短期游的景点,同时也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保护和发展古村落呢?一、古村落的保护古建筑是古村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古建筑是保护古村落的基础。
面对日益严重的古建筑破坏现象,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手段来保护古建筑:(一)政策保护。
国家应出台若干政策措施,鼓励和支持古村落的保护工作。
政策措施可以包括财政补助、税收优惠、奖励措施等多种形式,以确保古村落得到长期稳定的保护。
(二)法律保护。
古村落属于国家文化遗产,法律上也应对其进行保护。
强化文物保护法规及其执行力度,防范和惩罚任何破坏古村落、毁坏文物的行为,保障合法权益。
(三)市场保护。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古村落的保护,发展旅游业,这其中既有私人投资者,还有专业的管理团队进行支持,加速其科技创新和整体提升品效。
(四)宣传与教育。
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宣传与教育,增加公众对古村落的认识和重视度。
特别是在社会媒体的发展,有天然的优势。
通过旅游手段,进行演讲、展览等形式的宣传,如此可以更深刻地让公众了解到古村落的价值。
二、古村落的发展古村落既然得到了保护,那么它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古村落的发展不仅会带动当地经济,也有助于提升社会文化素质。
(一)开发旅游业。
古村落有着独到的文化资源,作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不可忽视。
可以在古村落内开发农家乐、酒店旅馆、康养中心、手工艺品、民俗文化等旅游业,这将极大地有利于古村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为游客带来了更好的旅游体验。
(二)发展传统文化。
古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诉说了我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通过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增加文化活动与文艺表演,发挥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优势,进一步群众参与度提高,境内的文化传承也得到了保存和发扬。
(三)现代化建设。
珠海会同村的故事
珠海会同村的故事珠海会同村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村落。
它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珠海市内一处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珠海会同村简介会同村占地面积约2.5平方公里,村内建筑风格古朴、街道宽敞整洁。
村子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环境优美。
居民们热情好客,保留了传统的民俗风情。
二、会同村的历史沿革会同村始建于南宋时期,历经元、明、清等多个朝代的变迁。
在明清时期,会同村发展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商贸重镇,经贸繁荣,文化底蕴深厚。
抗日战争时期,会同村饱受战乱之苦,许多文物和古迹受到了严重破坏。
新中国成立后,会同村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三、会同村的特色文化会同村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其中包括舞龙、舞狮、粤剧等传统表演艺术。
此外,会同村的民间故事、传统手工艺品等也有着很高的文化价值。
村子里保留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如陈家祠堂、何家祠堂等,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欣赏。
四、会同村的旅游资源及推荐路线1.陈家祠堂: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是珠海市内保存最完整的祠堂建筑之一。
2.何家祠堂:建于明朝嘉靖年间,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3.会同村牌坊:建于清朝嘉庆年间,为纪念会同村一位一品官员而建。
4.会同村古道:感受古村落商贸繁华的历史,可欣赏到古街道、商铺、民居等建筑。
推荐游览路线:陈家祠堂→何家祠堂→会同村牌坊→会同村古道→民间艺术表演。
五、会同村的未来发展展望近年来,珠海市政府加大对会同村的保护和开发力度,通过文化旅游、特色产业等方式,推动会同村经济发展。
未来,会同村将成为一个集历史、文化、旅游、居住于一体的综合性村落,成为珠海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综上所述,珠海会同村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古村落。
在这里,游客可以领略古朴的建筑风貌、感受浓厚的民俗风情,体验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美好时光。
《2024年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范文
《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篇一一、引言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村镇风貌是地区宝贵的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设的推进,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与发展问题。
本文旨在分析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1. 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不足珠三角地区的古镇、古村落等历史文化遗产在现代化进程中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一些古建筑、古遗址因年久失修而损毁,部分地区过度商业化开发导致历史风貌的改变。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困难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困境。
随着老一辈传承人的离世,许多传统技艺逐渐失传,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愿减弱。
3. 规划与管理不到位部分地区在城镇规划、古村落保护等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导致资源浪费和保护措施的失效。
同时,一些地方保护政策执行不力,存在政策落地难的问题。
4. 资金与人才短缺历史文化村镇的保护与开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专业技术人才支持。
然而,许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人才引进困难,难以满足保护工作的需求。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1)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法规体系,明确保护责任和措施。
(2)加大对古建筑、古遗址的修缮和维护力度,确保历史文化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严格控制商业化开发程度,保持古镇、古村落的历史风貌。
2. 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1)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培养计划,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
(2)举办文化活动,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认同感。
(3)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3. 科学规划与管理(1)制定科学的城镇规划和古村落保护规划,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2)加强政策执行力度,确保保护措施的有效实施。
《2024年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范文
《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与对策》篇一一、引言珠三角地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村镇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与历史记忆。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这些具有历史、文化和经济价值的村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保护与发展挑战。
本文旨在分析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该地区的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现实困境1. 城市化进程中的文化冲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村落文化正遭受现代文化的冲击。
一些传统的建筑风格、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逐渐被遗忘或改变,导致文化传承的断裂。
2.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在经济发展与文化保护的双重压力下,许多村镇面临着“保护与发展”的矛盾。
一方面,保护传统建筑和文化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另一方面,发展经济和改善居民生活又需要新的投资和资源。
如何在保护与发展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了一个难题。
3. 居民参与度不足许多村镇的居民对文化保护的意识不强,缺乏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居民在文化保护中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 资金和政策支持不足文化保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政策支持。
然而,目前珠三角地区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投入仍然不足,政策支持也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许多村镇的文化保护工作难以持续开展。
三、对策与建议1. 加强文化传承与教育通过开展文化传承教育、举办文化活动等方式,增强居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参与文化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加强对外宣传和推广,提高珠三角历史文化村镇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 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根据各村镇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重点和措施。
在规划中要注重保护与发展的平衡,兼顾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3. 完善资金和政策支持体系加大政府对历史文化村镇保护的投入力度,建立多元化的资金筹措机制。
XX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文本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文本CONSERVATION PLANNING OF HISTORIC TOWN,TANGJIAWAN,CHINA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文本01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珠海市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规划文本第一章通则第一条 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唐家湾位于广东省珠江口西岸,珠海市北门户的交通枢纽高新区内。
唐家湾镇是一个历史悠久,名扬海内外的著名文化古镇,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资源十分丰富,曾作为民国时期“中山模范县”的治所。
唐家湾镇在历史上孕育了一批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唐绍仪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另外有唐廷枢、唐国安、梁如浩、周长龄、唐宝锷、梁定慧、唐翘卿、唐雄、唐悦良、唐雪卿、唐涤生、苏兆征、古元等等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留下的故居或墓葬使唐家湾镇成为重要的文化纪念地。
在唐家湾镇域范围内,还有会同古村和淇澳白石街两个保存十分完整的聚落,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第二条 为加强唐家湾镇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正确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特制定本保护规划文本。
文本与《珠海市唐家湾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图集》一起使用。
第三条 在本规划范围内进行涉及文物古迹及其它历史文化遗产的各项建设活动的一切单位和个人,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本规划。
第四条 本规划作为珠海市唐家湾地区分区规划调整的保护性规划专项。
本规划的结论将作为唐家湾镇相关地区详细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涉及本地区的规划必须符合本规划强制性内容的要求。
第五条 本规划未涉及的控制指标和管理规定,应遵循国家、广东省及珠海市的相关法规规范的规定。
第六条 本规划的强制性内容为历史文化保护核心保护范围的位置、界线、保护准则;文物保护单位和一般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
强制性内容原则上不得调整,确需调整的必须组织专题论证,就调整的必要性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审查后方可进行调整,调整后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城乡规划法》的法定程序要求重新审批。
珠海会同村的故事
珠海会同村的故事摘要:一、珠海会同村简介二、会同村的历史背景三、会同村的特色文化四、会同村的发展现状与规划五、游览会同村的建议正文:珠海会同村位于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村落。
村子面积不大,但却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下面,我们将一同探访珠海会同村的故事。
一、珠海会同村简介珠海会同村始建于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村子原有居民以陈、梁、林三姓为主,历经变迁,如今已成为一个融合了历史、文化、旅游的美丽乡村。
会同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村内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二、会同村的历史背景会同村在南宋时期已形成聚落,明代逐渐发展为一个小村庄。
清朝时期,会同村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渔业基地。
民国时期,村子开始发展现代化农业,并逐渐成为了一个具有现代化设施的村庄。
新中国成立后,会同村不断发展壮大,现如今已成为一个闻名遐迩的美丽乡村。
三、会同村的特色文化会同村有着丰富的民间文化,其中包括舞狮、舞龙、飘色、粤剧等传统表演艺术。
此外,村子还有自己的庙宇、宗祠等宗教建筑。
会同村的人们十分重视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村子里都会举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
四、会同村的发展现状与规划近年来,珠海市政府对会同村进行了全面规划,将其打造成了一个集历史文化、乡村旅游、现代农业于一体的特色村落。
村子里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提升了村子的整体形象。
未来,会同村将继续挖掘自身文化底蕴,发挥地理优势,推动乡村振兴。
五、游览会同村的建议游览会同村,您可以欣赏到古朴的民居、宗祠、庙宇等建筑,感受会同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此外,还可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如海鲜、乡村菜肴等。
在村子周边,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如海滩、湿地公园等,可以一并游览。
总之,珠海会同村是一个充满魅力和活力的美丽乡村,无论是历史爱好者,还是喜欢自然风光的游客,都能在这里找到心仪的风景。
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
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与设计研究古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和生态价值。
然而,在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许多古村落正面临着被破坏、消失的风险。
因此,对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和设计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首先,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需要重视对其历史、文化底蕴的理解。
古村落的文化景观不仅仅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更包含了人们的历史记忆、社会生活、宗教信仰和生态环境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在保护和设计中,应该充分理解并尊重这些文化底蕴,避免将其简单地当作一种风景或景观来处理。
其次,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
古村落的文化景观要想得以保护和重建,需要专业化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比如要了解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态,需要历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支持;要重建古建筑和文化景观,需要建筑学、景观设计、城乡规划等学科的支持;要从生态、环保的角度来看待古村落的保护,需要生态学、环境科学等学科的支持。
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的知识和技术,才能在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设计中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需要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可持续的文化景观。
现代科技手段可以为古村落文化景观保护和重建带来很大的帮助。
比如,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文化景观的高精度测绘、数字化重建和虚拟仿真,为古村落的保护提供高效、可视化的工具和手段;通过智能化、可持续技术,可以为古村落的生态环境和节能减排等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古村落文化景观的保护与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问题,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重视古村落的历史、文化底蕴,在保护和设计中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技术,并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可持续的文化景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遗产。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乡村旅游开发探究——以珠海金湾区为例
加强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完善交通设施:提高道路质量,增加公共交通工具 提升住宿条件:建设高品质酒店、民宿,提高住宿舒适度 改善餐饮设施:提高餐饮质量,增加特色餐饮 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旅游服务中心、停车场等,提高旅游便利性
推进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整合资源:充分 利用当地特色资 源,如自然风光、 民俗文化等
05
珠海金湾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 径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保护生态环境:注重生态保护, 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推广绿色农业:发展绿色农业, 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发展生态旅游:推广生态旅游, 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加强环保教育:加强环保教育, 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强化资源环境保护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新农村建设过 程中,乡村旅 游开发具有重
要意义
乡村旅游开发 需要注重保护 生态环境,保
持乡村特色
乡村旅游开发 需要加强基础 设施建设,提
高服务质量
乡村旅游开发 需要加强宣传 推广,提高知 名度和吸引力
展望
乡村旅游将成为 新农村建设的重 要支柱
乡村旅游将带动 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村旅游将促进 农村文化的传承 与保护
珠海金湾区乡村旅游开发的挑战
基础设施不完善: 交通、住宿、餐饮 等设施需要进一步 完善
市场竞争激烈:周 边地区乡村旅游开 发竞争激烈,需要 提高自身竞争力
环境保护压力:乡 村旅游开发过程中 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避免对自然环境 造成破坏
文化传承与创新: 在乡村旅游开发过 程中,需要注重传 统文化的传承与创 新,提高旅游产品 的文化内涵。
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游客的旅游体验
珠海传统村落文旅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珠海传统村落文旅产业的创新与发展研究
张玉蓉;王晓晓;冯晶磊;史珺;钱金钰
【期刊名称】《大众标准化》
【年(卷),期】2022()12
【摘要】传统村落文旅产业的发展是推动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文旅产业使传统村落的发展找到了新的支点,促进了传统村落的经济结构优化,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改善了生活条件。
珠海传统村落文旅产业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旅游品牌匮乏、村民与旅游企业利益冲突、邻近村落之间同质化竞争等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珠海传统村落文旅产业的发展,而且影响了珠海乡村振兴和传统村落现代化的进程。
因此,对珠海村落文旅产业创新及发展策略进行思考,研究如何实现其可持续性发展正是当务之急。
【总页数】7页(P137-142)
【作者】张玉蓉;王晓晓;冯晶磊;史珺;钱金钰
【作者单位】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文旅产业融合视角下甘肃省传统村落品牌建设影响因素研究
2.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以黔东茶园山为例
3.文化强省视域下河南文旅
融合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以传统村落振兴为视角4.杭州市传统村落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塘联村为例5.协同治理视角下传统村落文旅融合发展研究——以四川崇州竹艺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珠海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杨帅*【摘要】珠海历史村落星罗棋布,其作为珠海的文化遗产,是珠海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珠海原住民繁衍生息的载体。
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文化传承下的村落保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矛盾。
政府逐渐对文化建设重视起来,例如,文明城市建设、宜居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明显的成绩,但保护村落、保护文化遗产引起了社会与学界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呼吁。
珠海村落保护的问题,尚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制定政策,加大力度。
让众多珠海村落所蕴含的珍贵的传统资源和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开发、弘扬,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时代课题。
【关键词】历史村落文化传承保护与开发珠海一珠海村落保护:历史重托与时代呼唤在珠海大地上,分布着77处沙丘遗址,是距今天6500年到3000年前的古代文明的生动记载。
考古发现,沙丘遗物有房屋、烧灶、陶坊、手工作坊、石器生产工具,等等。
沙丘遗址有着重要意义,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作为海岛群落的珠海地区,已经具备了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先民凭着生存智慧择地而居选择了这里,并进行了艰苦的创造与开发。
渔业经济*本文为基金项目:"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三个层次'人才建设工程”成果。
**杨帅,澳门城市大学博士研究生,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文化理论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
©谢.0•给绘(2019年第2辑,总第24辑)在珠海一带一宜到近现代亘古延伸,至今依然在珠海地区渔民的宗教信仰和风土人情等文化要素中依稀可辨。
唐宋以前,珠海地区基本上由海岛组成。
早在秦朝,这些岛屿属南海郡番禺县。
唐代,《香山县志》中对于唐至德二年(757年)记载,成为研究珠海村落发展比较详尽的资料。
宋朝末年,珠海地区的地理形态特征及经济社会构架已经得到相当完备的描述与记载。
①尤其是南宋时期,大批北方移民迁入,南北方交流日益频繁,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珠海村落在原有的基础上规模进一步扩大。
现存明清时期的民居及村落已经成为珠海古建筑的活化石,成为研究当时社会经济、人文状况的重要参考依据。
典型的有会同村、梅溪村、荔山村、南门村、北山村等历史悠久的文化村落。
这些都成为珠海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对象。
珠海的历史民居和村落在珠海现存的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有一部分的比重。
它们存在于人们日常容易接触的区域,比如摩崖、墓葬、考古发掘遗址等。
这些遗址贴近人们的生活,更易于接受和认知,对于文化的传承更具有直接性。
近代以来,珠海因为广州被开放为通商口岸而成为中国最早与西方文化碰撞交流融合的地区之一。
随着近代经济的发展和西方交流的增加,华侨外出务工增多。
洋务运动后,幼童留学人数增加。
在中西文化的碰撞中,珠海村落作为岭南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村落建筑风格。
部分村落在选址规划、建筑形式、设计理念上都形成了中西合璧的风格。
改革开放以来,珠海进一步敞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成为中国5个经济特区之一。
进入21世纪,珠海对外开放进入新的格局,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文化建设力度加大。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外来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密度和结构急剧变化。
珠海作为一个移民城市,市民的文化背景具有多元性,南北文化在此相汇、东西文化在此碰撞、传统与现代在此交融。
根据《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的战略布局,珠海将成为国际化创新型城市、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战略支点、生态文明新特区。
①参见北宋地理学家乐史《太平寰宇记》。
珠海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珠海在经济文化发展中不断展示出的巨大魅力和无限生机,也在向城中与周边的村落发散辐射,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使一些村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但是,毋庸讳言,对于珠海这座新兴城市、开放城市、移民城市来说,市民的城市隶属感、文化认同感的形成尚有较大空间,对于珠海源远流长、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缺乏真切的了解,以城市为主导的主流文化和城市的核心体验价值并未得到很好的建立。
同时,城市化发展速度的加快和文化传承下的村落保护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矛盾。
政府逐渐对文化建设重视起来,例如文明城市建设、宜居城市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均取得明显的成绩。
但保护村落、保护文化遗产引起了社会与学界的高度重视和不断呼吁。
城中村改造早在2000年便已大刀阔斧地展开,政府部门全力支持,集中改造27个城中旧村,成效显著。
但在取得局部成功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尚有较大面积城中村具有居住环境差、违章建筑多、基础设施差的劣势,成为制约珠海发展的阻力。
更重要的是,珠海村落保护的问题,尚需进一步提高认识,制定政策,加大力度。
如何让众多珠海村落所蕴含的珍贵传统资源和文化遗产得到保护、传承、开发、弘扬,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时代课题。
历史传承下的城市文化遗产塑造了其独特的城市形象,历史所遗留下来的村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街道、格局、特色建筑、文化活动等方方面面都彰显独特的城市魅力。
这些是需要我们传承下去的,把文化遗产在村落中的价值开发并利用下去,对现代都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支撑,也是推动城市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村落保护中,基于文化传承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将决定着保护最终的意义,保护不仅仅是简单的修复,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在保护中能够把村落形成的独特的文化遗产更多更完善地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去了解它的历史脉络、纵横变迁。
现在,许多地区都对村落的文化遗产做出了具体的保护规范和保护方法,让更多人知道村落文化的重要作用。
在珠海还有许许多多历史形成的村落没有更新与保护,处于遭受破坏的边缘,有些村落甚至已经遭到人为的拆除,彻底消失在城市更新的进程中。
保护村落的完整性,保护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未来村落保护的重要工作。
©谢.0•给绘(2019年第2辑,总第24辑)二珠海村落保护与开发现状首先,在历史民居和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方面存在滞后性。
从改革开放到今天的飞速发展,珠海作为经济特区,紧随时代进步的历史潮流,不论是在特区的建设上,还是在经济特区的发展上,都可以自豪地说成就不凡。
在文物保护、开发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然而,不是每个部分都能做到尽善尽美,如精神文明建设,搞经济建设的同时对特区的文化建设有所忽视,精神文明相对较弱。
为了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必须在文化遗产的保护上多下功夫,尤其是对特定的建筑遗产的保护。
其次,在保护村落和开发村落的过程中,需要深刻地文化调查与论证,并充分尊重民众意愿。
改造与开发,对历史民居的日常生活及村落文化格局、文化遗产必定带来很大影响,政府行为关系相关法律法规和保护开发规划的制定与实施,需要将人民的利益作为首要考虑的因素,需要充分了解、尊重村落的民俗民风、文化遗产、民众意愿,在调查研究和专家论证的基础上,把握拆迁、改造、开发与民众认同、村落保护的平衡点。
民众的配合和支持也是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
民众应承担起村落保护、文化传承的责任与义务,政府尽力满足民众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规划,才能更好地通过宣传贯彻工作使民众拥护相应政府的政策,配合政府的举措。
最后,在历史民居及村落的保护和开发中存在急于求成、过分追求经济效益的问题。
对于历史民居及村落的重新规划,必须把握循序渐进、有序发展的原则。
更重要的是,规划的制定,一定要建立在兼顾民众利益、环境保护、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系统思维的基点上,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的基点上。
在一些地区,政府部门对于古村落的保护理念理解不深入,单纯地从追求政绩的角度考量,一味追求“名城”“名镇”,实则是出于商业目的的包装作秀,严重破坏古村落的建筑,既不考虑传统风格、传统布局,也不考虑新旧建筑之间的搭配与和谐,更不考虑与山光水色、生态环境之间的相得益彰。
既不尊重历史传统,也不尊重文化内涵;既不尊珠海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开发重专家,也不尊重民众。
一些餐饮、商铺和休闲的建筑与古村落的韵致风貌格格不入,让原本极具特色的古村落“破了相”,变得不伦不类、庸俗不堪。
面对有形的文化遗产,历史民居和村落的不可逆性的特点尤为突出。
从古至今,珠海的民居发展从未间断,从有民居开始,就有了历史文化,在历史民居及村落承载的历史中,生活与生产、创造与建设,无不体现出生动的民间文化。
而历史文化的连续性、沉淀性当中,无不体现出民众的创造性,体现出他们对于生活、自然、环境的理解,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和岭南传统文化中思想文化、审美文化的浸润。
脏乱差的现象不可否认,但治理、改造、开发,只能是“浓妆淡抹总相宜”的和谐装点,而不是“偏改村姑作贵妃”的硬性整容。
传统风格与现代风格的关系、商业元素与文化元素的关系、新建筑与古建筑的关系、建筑与整体布局的关系、村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游客吃住娱乐需求与求知审美需求的关系,等等,均需要辩证思维、系统思维的指导,一切长官意志、急功近利、短期行为、政绩工程,都只能造成消殒天趣、毁坏文化、破坏和谐的败笔。
三从文化传承入手保护珠海历史村落历史告诉我们,珠海最早是从海岛、村落演化而来的。
尽管珠海正在迅速地向新型现代化城市迈进,但传统的历史村落,是城市的文化符号,是族群繁衍生息的载体,是地方发展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记载和传承历史文化、彰显岭南文化、香山文化内涵的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展示厅”。
正是历史村落的保护工作,为魅力四射的一张张文化名片增添了色彩。
因此,文化传承、文化开发、文化整合,是一种动态的保护、发展的保护、有效的保护。
在历史村落保护过程中,必然不可忽略文化传承这一重要的关键一环。
历史村落保护中文化传承可分为以下几个途径。
(―)打造文化品牌保护与开发历史民居和村落的原则,必须是以开发为前提,从根本上再开发。
不仅要保留民居和村落的历史风貌,还应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谢.0•给绘(2019年第2辑,总第24辑)涵,转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出有自身特色的民居及村落品牌。
转换思路,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留大量的余地,不能只发展物质文明,对民众精神上的追求也要跟上,兼顾经济效益,创造物质文明,实现两者的双赢。
对于有较大开发价值和重潜力发展的民居与村落,借由其深厚的文化积淀,可以从更深层去探求其文化的涵养,充分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打造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例如,坐落在珠海市斗门区的南门村,就是典型的代表。
着力挖掘南门村的文化底蕴。
南门村兴起于宋代,是赵氏皇族后裔所建。
赵氏后人恪守宋太祖赵匡胤族训,元朝诗人赵梅男继承宗族深厚的家学风气,在自己的诗文中体现了超然物外、身在乡野、志在家国的气质与价值观。
另外,南门村人才辈出,在历代科举考试中,南门村学风得以彰显,出过多位举人和进士。
近代以来,南门村的家国情怀逐渐升华为勇于担当、敢于进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意识。
更多的南门村儿女投入救亡图存的历史洪流中,特别是抗日战争时期,南门村涌现出多位抗日志士,成为当地抗日力量的重要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