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 电阻教学设计
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教案
九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
亮度。
【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铁丝时灯泡暗。
【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
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
(二)电阻的单位和换算
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Ω”。
常用单位:千欧(kΩ),兆欧(MΩ)
1 kΩ=103Ω;1 MΩ=106Ω
(三)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15min)
【问题】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
请同学们看书P13“几种长1m,横截面积1mm2的金属导线在20℃时的电阻值”比较几种材料导线的电阻值,能得出猜测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吗?
【猜想】电阻的大小可能与长度、横截面积、材料、温度有关。
【设计实验】应该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去研究。
【实验1】材料、横截面积一定时,研究电阻R与长度L的关系;【实验2】材料、长度一定,电阻R与横截面积S的关系;【实验3】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电阻R与材料ρ的关系;【实验4】材料、长度、横截面积一定,电阻R与温度t的关系。
【结论】导线越长,电阻越大;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电阻与材料有关、与温度有关。
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是与其本身的因素有关,不随其两端电压、通过电流的变化而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3.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阻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如家庭电路中灯泡亮度变化的原因。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演示电流通过电阻时的现象,形象直观地展示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4.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灯泡的亮度会随着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电阻的奥秘。
(二)问题导向
1.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电阻的概念和影响因素,如电阻是什么、如何表示电阻、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等。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照明电路中灯泡亮度变化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灯泡亮度变化的情况?那么这种现象与电阻有什么关系呢?”从而引出电阻的概念。
3.简要介绍电阻的概念和作用,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4.引导学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电阻知识的内在动机。
2.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让学生明白科学知识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合作的力量和价值。
4.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环保的意识,让学生知道物理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学生在探究电阻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案)九年级上学期物理教材(人教版)教案:电阻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问题驱动和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电阻,理解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通过设计丰富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
2. 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电阻器、导线、灯泡、电流表、电压表。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表格。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用电器,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
2. 讲解:讲解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的性质,介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电阻器的电流,记录实验数据。
4. 分析: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与电压、电流的关系。
5. 练习:学生进行随堂练习,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1. 活动重点:电阻的概念,电阻的性质,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2. 活动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现代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如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等。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培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设计本节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特别关注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第3节电阻普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习电阻的概念、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有关.二、过程与方法1.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2.学习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一一控制变量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电阻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产生兴趣,让学生积极动手进行实验.2.通过了解半导体及超导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开阔视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教学难点】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具准备】接线板、演示用电流表、干电池组、开关、导线若干、小灯泡、长短粗细相同的银铭合金丝及铜丝各一段、酒精灯、日光灯鸨丝、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课时】1.5课时稔教学设计【巩固复习】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课时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新课引入】教师用电池、灯泡、开关、导线组成一个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灯泡亮度;换一个规格不同的灯泡接入电路,再次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灯泡变暗了 .(以实验导入课题)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师为什么电压一样,这个灯泡却变暗了呢?看来同样是灯丝,有的灯丝容易导电,有的却不容易导电,今天我们就研究导体的这种差异.【进行新课】知识点1电阻及其单位1.电阻的定义提出问题:为什么铜导线与银铭导线的用途不同呢?同是导体为什么它们导电的能力又有不同呢?(下面进行实验探究)演示实验:教师演示教材P63页《演示》中图16.3-1所示实验,把银铭合金丝和铜丝分别接入电路,观察一下灯泡的亮度有什么不同?步骤:①先将银铭合金丝接入电路,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②将银铭合金丝换成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合上开关,观察小灯泡的亮度.现象:接铜丝时灯泡亮,接银铭合金丝时灯泡暗.分析:实验中用的是相同的电池,也就是说电压相同,为什么两条导线中的电流不同呢?原来,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同,说明两条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在物理学中用“电阻”这个物理量来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板书: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一种阻碍作用.2.电阻的单位及其换算板书:(1)电阻的符号:R;电路图中的符号是.(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
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我的口吻写文档: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引出电阻的概念,再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概念,理解电阻的性质。
2. 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性质和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有电阻测量仪,学具有电阻计算练习题。
五、活动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电阻测量仪的示数,引出电阻的概念。
2. 讲解电阻的概念:讲解电阻的定义,电阻的单位,电阻的性质。
3. 讲解电阻的计算方法:讲解电阻的计算公式,电阻的单位换算。
4. 动手实践:让学生使用电阻测量仪测量电阻值,并填写练习题。
5. 讲解练习题:讲解学生填写的练习题,纠正错误,巩固知识。
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让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进行讨论,拓展电阻的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电阻的性质和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电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通过动手实践,培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
在课后,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电阻的应用领域,拓展电阻的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在活动的开始,我让学生观察电阻测量仪的示数,以此引出电阻的概念。
这个环节的重要性在于,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通过直观的观察来理解电阻的基本概念。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电阻的存在,并初步理解电阻的测量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设计了这节电阻教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以及了解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电阻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能够运用电阻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电阻的概念和符号表示。
2. 掌握电阻的计算方法:R=V/I。
3. 了解影响电阻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
4. 能够分析电路中电阻的作用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难点: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电阻模拟器、电路图、电源、导线、灯泡等。
学具: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验,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好奇心。
2. 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和符号表示,解释电阻的计算方法:R=V/I。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材料的电阻值,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
5. 应用:让学生设计一个电路,利用电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电阻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
难点: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和分析。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电阻的基本概念、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并在实际电路中应用电阻知识。
在课后,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电阻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电子设备、建筑等。
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现代科技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在本节课中,我注重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电阻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克服了电阻在电路中的应用和分析的难点。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对电阻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电阻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他们的过程与方法能力,塑造他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电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场景,如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等,让学生了解电阻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
2.通过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如灯泡亮度的调节、电流表指针的偏转等,让学生亲身感受电阻的作用和影响。
3.创设问题情境,如为什么电阻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电路中为什么需要电阻吗?电阻在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阻。
(二)讲授新知
1.利用PPT展示电阻的定义、单位、符号以及计算公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
2.讲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包括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研究,培养科学思维和研究方法。
4.设计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内在动力。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努力掌握知识。
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核心目标,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了丰富的教学活动和互动环节。通过对比实验、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1.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和贴近生活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电阻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4.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电阻的原理和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4.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持续努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电阻实例,如电线、电阻器等,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兴趣。
2.提出问题:“你们知道电阻是什么吗?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激发学生的思考。
3.总结电阻的定义和作用,顺势导入新课《电阻》。
4.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鼓励学生持续努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科学思维的培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阻的基本知识,了解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欧姆定律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2.通过对电阻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协作能力。
4.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电阻的定义、电阻的符号及单位;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等。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分析、讨论,使他们对电阻有更深入的理解。
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教案3
教案3: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2. 详细内容:a.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b.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c. 欧姆定律:电流I与电压U、电阻R之间的关系(I = U/R)d. 电阻的测量工具:电阻表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表示。
2. 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够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学会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欧姆定律的应用,电阻表的使用。
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源、导线、电阻器、电流表、电压表、电阻表。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讲述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电路现象,如照明电路,引导学生思考电流是如何在电路中流动的。
2. 概念讲解:介绍电阻的概念,解释电阻的符号表示,让学生理解电阻的定义。
3. 实验探究:安排学生进行实验,通过改变电阻器的长度、横截面积和材料,观察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4. 欧姆定律讲解:讲解欧姆定律的内容,让学生明白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电阻表的使用:演示如何使用电阻表测量电阻值,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6. 随堂练习:给出几道有关电阻、电流和电压的计算题,让学生现场解答。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欧姆定律:I = U/R电阻表的使用方法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电路中的电流值(已知电压和电阻)。
解答:2. 题目:根据给定的电路图,计算电路中的总电阻。
解答: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在哪些方面还需要加强。
2. 拓展延伸:讲解一些与电阻相关的实际应用,如电阻器在电子设备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电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学设计
-讲解与讨论:讲解电阻的决定因素,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物理知识分析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应用拓展:介绍超导现象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让学生了解电阻在科技发展中的作用。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知识点,并进行课堂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总结讨论要点。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布置以下练习题:
a.计算给定电阻、电流和电压之间的关系;
b.解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举例说明;
c.运用欧姆表和伏安法测量电阻,并记录数据。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总结归纳,500字
8.教学反思:针对课堂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的基本概念,并了解了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他们对物理实验充满好奇心,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然而,对于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可能仍感到陌生。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终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电阻知识的掌握程度。
-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节课所学的电流、电压概念,以及串并联电路的基本原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1.学生对电阻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中认识电阻,帮助他们建立电阻的直观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电阻的概念。
2.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和安全意识,及时纠正错误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讨论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组织了多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有趣,我采用了情景创设法,将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入课堂。例如,在讲解电阻的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让学生想象一下,在电路中,如果有一条“瓶颈”,那么电流在这个“瓶颈”处会受到怎样的阻碍?通过这样的情景创设,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电阻的概念,同时也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电阻器在不同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下的电阻值变化,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电阻的变化规律。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电阻的相关知识。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多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探究电阻的奥秘。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九年级物理的教学中,电阻这一概念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以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为依据,设计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电阻的内涵和外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
4.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电阻在节能降耗方面的重要性;
5.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学会运用物理知识为生活服务。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欧姆定律,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新课内容:
(1)电阻的概念、单位及测量工具;
6.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介绍电阻在科技发展、节能环保等方面的应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
-通过物理学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科学知识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两章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探究思考题:
-让学生探讨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通过查阅资料或进行小实验,了解不同材料电阻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研究电阻在电子产品中的节能应用,讨论如何通过优化电阻设计来降低能耗。
4.创新设计题:
-鼓励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阻警报器,当电阻值超过或低于某个设定值时,能够发出警报。
-让学生尝试使用不同材料制作电阻,并比较它们的电阻特性,探讨这些材料在电路中的应用潜力。
-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电流和电压,那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学生回答:“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符合欧姆定律的,即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2.教师引导: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电阻。
3.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电阻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讲授新知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规律。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9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市优质课一等奖教案(含教学反思)
《电阻》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的概念、单位及其换算,会画电阻器在电路中的符号。
2、知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根据电阻的大小影响因素对导体电阻的大小关系进行简单判断。
3、了解常见的电阻值的大小(如:实验室用导线的阻值、手电筒灯泡的阻值等)。
4、初步了解半导体超导体的一些特点,了解它们对人类生活和社会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灯泡的亮度变化或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感受电阻对电流的作用。
2、通过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了解半导体和超导材料以及它们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开阔视野,增强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感悟科学对技术进步、社会发展的作用。
2、让学生建立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的意识。
【教学重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电阻概念的建立;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教具准备】电池组、电流表、灯泡、开关、导线、镍铬合金丝、铜丝、电阻定律演示器、鳄鱼线夹、铅笔芯、酒精灯【教学过程】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问题导入】:导线多是用铜、铝做的,特别重要的电器设备的导线还要用昂贵的银来做。
铁也是导体,既多又便宜,为什么很少用它来做导线呢?(设计意图:从生活走进物理,提出问题引起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板书课题】§16-3 电阻【过渡】那么让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不同导体分别接入同一电路时的电流大小是否变化【演示实验】如图,把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分思考并讨论:可能是它们的导电能力不同[:.]观察实验:现象:接入铜丝比接入镍铬合金丝时灯泡更亮(一)电阻的概念建立别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电路中灯泡的亮度【引导】灯泡亮度变暗,说明电流变弱,表明不同的金属丝导电的同时也对电荷的定向移动有一种什么样的作用呢?(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转换法来体验感知到不同导体的导电能力是有差别的)【总结】相同电压下,通过铜丝电流较大,表明铜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小;通过镍铬合金丝电流较小,则镍铬合金丝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较大。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3节《电阻》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在作业中反思: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实验心得,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五、案例亮点
1.实验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展示电流通过不同材料时的变化实验,以及询问学生在家庭电路中是否遇到过电阻变化的情况,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物理规律,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二、教学目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及符号,理解电阻的本质和作用。
2.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如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实验现象,创设引人入胜的学习情境。如通过观察电流通过不同材料时的变化,引发学生对电阻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设计生活化的物理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询问学生在家庭电路中是否遇到过电阻变化的情况,让学生思考并探讨解决方法。
3.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电阻的微观结构,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电阻的本质。
(四)总结归纳
1.电阻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总结电阻的定义、单位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2.欧姆定律与电阻的关系:强调电阻对电流的影响,引导学生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3.电阻测量方法:归纳伏安法测量电阻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电阻的概念、影响因素和测量方法等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电阻串联和并联电路中,总电阻与各分电阻之间有何关系?
-如何运用串并联规则,快速计算复杂电路中的总电阻?
5.家长参与作业:请同学们与家长一起,查找生活中应用电阻的实例,分享学习心得,增进亲子互动。
作业要求:
1.书写工整,表述清晰,确保作业质量。
5.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巩固所学知识。
6.设计课后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展示一个简单的电路,通过调节电阻丝的长度、粗细等,让学生观察电流表的变化,引出电阻的概念。
2.知识讲解: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影响因素等,结合实验现象,让学生理解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第2题:已知一段电阻丝的电阻值,求其长度、横截面积的变化对电阻值的影响。
-第3题:分析一个具有两个电阻串联的电路,计算总电阻及各电阻的电流、电压。
2.完成课后实验报告,记录测量不同长度、横截面积的电阻丝的电阻值,并分析实验数据,总结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
3.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阻在电器设备中的应用,举例说明电阻对电流、电压的影响,并撰写一篇短文,不少于300字。
2.认真对待实验报告,如实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现象。
3.思考题和短文要结合生活实际,充分发挥想象力,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
4.预习作业要做好笔记,提前了解新知识,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5.家长参与作业,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
7.课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查找生活中的电阻应用实例,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电阻》教案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16.3 《电阻》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电阻的测量工具——电阻表;4. 欧姆定律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电阻的概念,掌握电阻的符号表示;2. 掌握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并能运用这些因素解释实际问题;3. 学会使用电阻表进行电阻的测量;4. 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及其综合应用;2. 教学重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电阻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电阻表、导线、灯泡、电源等;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实验室中的灯泡,引导学生思考灯泡的亮度与什么有关。
2. 知识点讲解:(1) 电阻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电阻的定义,解释电阻的符号表示。
(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讲解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并通过实验现象进行验证。
(3) 电阻的测量:教授电阻表的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3. 例题讲解: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灯泡的额定电压和额定功率,求灯泡的电阻。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已知灯泡的电阻和电压,求灯泡的功率。
六、板书设计1. 电阻的概念及其符号表示;2.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3. 电阻的测量方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已知一个灯泡的电阻为10Ω,电压为6V,求灯泡的功率。
答案:灯泡的功率为36W。
2. 作业题目:根据实验数据,分析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之间的关系。
答案:电阻大小与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具体关系需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对电阻的概念、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以及电阻的测量方法是否掌握到位。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5.写一篇关于电阻的小论文,主题为:“电阻在生活中的应用与节能”。要求论述清晰,不少于500字。
6.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电阻器的作用、种类及其在电路中的应用。
作业要求:
1.认真完成作业,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本章节教学设计将围绕以上三个部分展开,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电阻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在学习本章节前,已经掌握了电流、电压、欧姆定律等基础电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电阻的深入理解和应用仍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在分析问题时,可能难以把握控制变量法的运用,需要教师引导和指导。
2.课后练习题要独立思考,尽量不依赖他人。
3.小组合作任务要积极参与,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4.提交作业时,请附上实验报告、小论文等材料。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电阻的定义及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特别是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2.掌握欧姆定律在含有电阻电路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3.正确使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值,并能准合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导入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电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阻的影响因素?
2.各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问题。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九年级物理示范教学设计:第十六章第三节电阻
(2)拓展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电路,观察电阻变化对电路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基础薄弱的学生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得共同提高。引入新课,如:“为什么在冬天,我们的电动车骑行时会感觉动力不足?这和电阻有什么关系呢?”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电阻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教师简要回顾电流、电压等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知识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电阻的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并通过实验演示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电阻的概念。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电阻的?”
2.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实验观察结果和认识。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让学生进行独立练习。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结合生活实际,思考电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家庭电路、电子产品等方面。写一篇短文,分享你的观察和思考。
4.预习下一节课内容,了解电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作业要求:
1.完成作业时,请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字迹清晰。
2.认真对待实验设计,确保实验过程安全、合理。
3.短文应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表达清晰,不少于300字。
4.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1.培养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技素养。
4.培养学生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学生认识到科技发展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本教学设计围绕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的内容,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培养,旨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以下为具体教学过程设计:
b.如何用实验方法探究这些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c.超导现象是什么?超导体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应用?
2.教师指导: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控制变量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1.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电阻的概念及其在电路中的作用。
2.基本概念:讲Biblioteka 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让学生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3.实践操作:分组进行电阻测量实验,让学生掌握多用电表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4.知识拓展:引导学生研究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方法。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第16章第3节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电阻的定义,掌握电阻的符号和单位,了解电阻的物理意义。
2.学习电阻的测量方法,掌握使用多用电表测量电阻的技能。
3.掌握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横截面积、材料及温度之间的关系,能运用相关知识解释实际现象。
九年级物理十六章第三节电阻教案设计
第三节电阻一、教材分析《电阻》是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电阻是电学中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电流、电压构成初中电学的三大基石。
对电阻的概念和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的初步理解,是更好地学习变阻器、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相关内容的必要基础。
因此,电阻的学习将在物理电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根据本节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水平,参照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单位间的换算,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3)知道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的运用;(4)了解半导体及超导现象。
2、过程和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4、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难点:电阻概念的建立;理解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教学重点:影响导体电阻大小因素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实验导入:用干电池、小灯泡、开关、导线、长短,粗细相同的铜丝和镍铬合金丝组成简单电路,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灯泡的亮度,发现接不同的合金时灯泡的亮度不一样。
新课导入:为什么电压一样,后一个灯泡却变暗了呢?看来同样是导体,电流经过不同导体受到的阻碍是不一样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导体的这种差异。
推进新课一、电阻在上述实验中,接入电流表,观察电流表的示数变化,并继续观察小灯泡的亮度。
提出问题:为什么电压相同时,选用不同导体时,电路中的电流不一样呢?说明:引导学生得出在相同电压下,不同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是不同的,这是导体的一种性质,接着小组得出电阻的概念。
分析总结:导体能导电,但同时对电流又有阻碍作用:相同电压下,导线中电流不相同,说明炼妖导线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电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电阻的概念、知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能画出电阻在电路中的符号,知道电阻的单位及单位换算。
3.能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及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电阻与那些因素有关,积极动手进行实验。
2.通过实验,养成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电学,的兴趣。
2.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和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
3.在同学们共同的探究活动中养成同学之间的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
1.电阻概念的建立。
2.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探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干电池2节(1.5V)、电流表1块、小灯泡(2.5V)1个、开关1个、铅笔芯、铜导线、镍镉合金线。
学生分组:电流表1块、小灯泡一个、金属丝、各种导体、酒精灯、电阻丝、导线、开关。
【教学过程】
大人,此事必有蹊跷!
【提出问题】
在相同的电压下,通过铜丝的电流比镍铬合金丝的大,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呢?
【实验结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由一段剪辑的视频导入,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注意力,同时建立愉悦的课堂气氛。
2.在探究影响电阻的因素时采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所做的实验来体会控制变量,实现物理方法的教学。
3.分组实验时,给学生提供了多种器材,实行开放性的教学。
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实验中要及时对注意事项进行温馨提示,否则会走弯路。
在探究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时,要注意灯丝在温度升高时电阻变大,只代表部分导体的特点,有些半导体会随温度的升高电阻变小。
附件1
附件2
检测题
1.A、B是两根材料相同,长度相同的导体,如果A导体的横截面积是0.5cm2,B导体的横截面积是5mm2,则导体A的电阻导体B的电阻。
2.有三根相同材料制成的导体A、B、C,在相同的温度下,A比B长,粗细相同;C与B长度一样,C粗些.这三根导体的电阻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
3.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导体中有电流,导体才能有电阻
B.导体电阻的大小取决于通过它的电流的大小
C.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与通过的电流无关
D.导体的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导线的电阻一定比铜导线的电阻大
B.两根长度相同的镍铬合金导线,横截面积较小的电阻一定大
C.长度相同的两根导线,细的导线电阻一定大
D.长度相同,材料相同,横截面积也相同的导线,在任何情况下,电阻都一样大5.小芳同学在探究“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做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①: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猜想②: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猜想③:在温度不变时,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被面积有关.供她选择的导体如下表所示:
她画出了实验电路图,并按要求正确地连接了电路。
请完成下列填空(只填序号):
(1)要验证猜想①,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和;
(2)要验证猜想②,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和;
(3)要验证猜想③,小芳同学应选择的两段导体是和;
(4)这种物理研究方法,通常叫做。
参考答案
1.小于
2.R A>R B>R C
3.C
4.B
5.(1)A、C
(2)C、D
(3)B、C
(4)控制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