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标记在猕猴桃性别基因研究中的应用
猕猴桃的遗传转化研究以及SSR分子标记在其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
猕猴桃的遗传转化研究以及SSR分子标记在其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摘要:猕猴桃栽培品种存在一定的缺陷,利用遗传转化技术对猕猴桃品质特性改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对猕猴桃目的基因的分离,猴桃遗传转化的基本方法和研究进展以影响猕猴桃转化效率的因素进行了总结,并对猕猴桃遗传转化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综述了SSR标记技术在猕猴桃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基因连锁图谱的构建、种质资源鉴定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概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猕猴桃育种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猕猴桃;遗传转化;SSR;猕猴桃;遗传多样性猕猴(Actinidia)属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Vc含量高,有一定保健功效,因而倍受关注。
我国猕猴桃栽培面积居世界第一位,产量排第二位。
目前,猕猴桃的栽培品种往往存在某些性状缺陷,如耐贮藏性和抗逆性较差等。
通过常规育种方法改良往往周期长、工作量大、效率较低,很难满足生产发展的需要。
采用遗传转化技术培育新品种,有几个明显的优点:首先,它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优良性状而不需要改变原有的其它特性;其次,它可以突破物种障碍,把许多原来植株中没有的基因引入;另外,它可以在幼苗期对转化植株进行筛选和鉴定,大大缩短了得到稳定遗传的新品种所需要的时间。
因此,遗传转化技术为猕猴桃种质改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其将大大缩短猕猴桃的育种年限,扩展猕猴桃的育种范围,拓宽猕猴桃的基因资源,从而大力推动猕猴桃育种工作的进程。
一直以来,我国乃至世界上的主要栽培品种比较单一,引种区域相对狭小,此外,由于猕猴桃属中普遍存在自发的种间杂交和种内多倍化的现象,因此不同学者对该属植物种的界定及亲缘关系存在不同的看法。
分子标记技术是猕猴桃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物种遗传多样性鉴定、遗传基因连锁图谱构建以及分子标记育种等方面的理想工具。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分析生物个体之间DNA序列差别并用于作图的研究始于1980年。
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的DNA标记技术已有10多种,其中简单重复序列(SSR)或称微卫星DNA、简单串联重复序列(STRP)是高等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种类多、分布广、具有高度的多态性和杂合度的分子标记技术,比RFLP和RAPD分子标记具有更丰富的多态性,呈孟德尔式遗传。
优质特色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成果评价
优质特色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及推广应用成果评价摘要:一、引言二、猕猴桃新品种的选育三、猕猴桃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四、成果评价五、结论正文:一、引言猕猴桃作为我国的特色水果之一,其丰富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
随着科技的进步,猕猴桃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成果不断涌现,为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
本文将对优质特色猕猴桃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成果进行评价,以期为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猕猴桃新品种的选育1.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通过对国内外猕猴桃种质资源的调查与收集,筛选出具有优异性状的品种,为猕猴桃新品种选育奠定基础。
2.杂交育种:利用杂交育种技术,对具有优异性状的猕猴桃品种进行杂交,选育出具有高产、优质、抗病等特性的新品种。
3.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加快猕猴桃新品种的选育进程,提高选育成功率。
三、猕猴桃新品种的推广应用1.区域试验:在适宜猕猴桃生长的地区进行区域试验,验证新品种的生产性能和适应性。
2.示范推广:建立猕猴桃新品种示范基地,通过观摩、培训等形式,向广大果农推广新品种,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
3.产业链延伸:围绕猕猴桃新品种,发展加工、贮藏、销售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提高猕猴桃产业的综合效益。
四、成果评价1.新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与传统品种相比,猕猴桃新品种具有较高的产量和优质的果实品质,符合市场需求。
2.抗病性:猕猴桃新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有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果园的生产效益。
3.推广效果:猕猴桃新品种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得到了广大果农的认可,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五、结论综上所述,优质特色猕猴桃新品种的选育及推广应用成果显著,为我国猕猴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育种研究中的应用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分子标记技术的进步,育种学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对于果树育种来说,分子标记技术在育种研究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关键作用:首先,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育种研究中可以用来快速识别特定遗传标记。
这样,育种者就可以更有效地控制植物的遗传表型,从而更好地改良果树品种。
通过对受到支配的染色体片段的检测,育种者可以更加精确地检测果树中的基因。
使用分子标记技术,育种者可以更有效地发现潜在的优良基因组合,从而创造出更优质的果树品种。
其次,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来筛选出特定的果树品种。
对于特殊性状,例如抗逆性,抗病性,耐热等,通过对植物遗传资源的检测,可以更容易地筛选出具备这种特定性状的果树品种。
此外,分子标记技术还可以用来筛选出具有良好果实品质特征的品种,例如口感、水分、质量等。
此外,分子标记技术还可以用来优化育种方法,从而提高果树品种的选择效率。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帮助育种者更快地发现和检测果树中的优良基因组合,这可以大大提高果树品种的选择效率,也可以更有效地改进果树品种质量。
最后,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育种中能够帮助育种者更好地了解植物遗传资源,从而更有效地完成品种育种过程。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帮助育种者快速发现目标基因,提高遗传多态性,增加育种效率,从而最终实现育种目的。
综上所述,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育种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帮助育种者提高果树品种的品质,提高果树育种研究的效率,并且可以帮助育种者更好地理解植物遗传资源,从而更有效地实现育种目的。
因此,运用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果树育种研究是一个有前景的理念,值得深入研究。
猕猴桃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猕猴 ̄( cn i ci ns 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我国是猕猴桃属植物分布的主体 , At i a h es ) id n i 云南 、 广硅 、
湖南、 四川 、 贵州 、 江西 、 浙江 、 东 、 北 和福建 等省 区的分 类 群 最 多 , 西 、 徽 和 河南 次 之 , 广 湖 陕 安 宁夏 、 海 、 青
Ab t a t h d a c si xr ci g n cec a i ,c o i gg n sa d moe u a r e8o t i i h n n i ae r ve d o u sr c :T e a v n e n e t t u li c d a n ln n e e n lc l rma k r f Aci d a c ie s r e iwe ,f c - n s sn n t e a p c f n o e r l td f n t n g n si e a i g s n s e c d i r vn ri u l y swela e a pia in o i g o h p g a o ft e ae u ci e e d ly n e e c n e a mp o ig fu t a i ,a l st p l t f i h o n n q t h c o mo e u a r k n e h i u si d n fi g b e d n n l z g g n t eai n hp. lc rma i g t c n q e n i e ty n r e sa d a ay i e ei r lt s i l i n c o Ke r s Acii i h n n i;n ce c a i xr ci g e e co i g y wo d : t d a c ie s n s u li cd e ta t ;g n l n n ;moe u a rk r n lc l rma e s
一套猕猴桃物种关联特异单核苷酸分子标记及其检测引物组和应用[
专利名称:一套猕猴桃物种关联特异单核苷酸分子标记及其检测引物组和应用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刘义飞,李大卫,黄宏文
申请号:CN201610771831.8
申请日:20160830
公开号:CN106367496A
公开日:
20170201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套猕猴桃物种关联特异单核苷酸分子标记及其检测引物组和应用。
本发明是利用猕猴桃基因组数据库存在的不同猕猴桃物种的测序序列,通过序列比对参考基因组的方式寻找高多样性的单核苷酸变异区域并形成单核苷酸分子标记初选集,在此基础上利用新型质谱仪基因分型平台对单核苷酸变异位点进行实验验证和基因型获取,通过与物种的关联分析筛选物种关联特异的单核苷酸标记,最终得到一套用于猕猴桃杂交资源亲本物种来源鉴定的分子标记,形成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猕猴桃杂交资源亲本的鉴定可促进对杂交资源性状和生物特性形成的理解,加速杂交资源的遗传评价和开发利用,有着重要的理论学术意义和较高的经济应用价值。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地址:510650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兴科路723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刘明星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育种研究中的应用首先,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于果树种质资源的评价和鉴定。
传统的种质资源鉴定方法通常需要长时间的生长观察和形态性状的评定,而且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分子标记技术可以通过分析果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快速准确地鉴定不同个体之间的遗传关系。
例如,利用SSR(简单序列重复)标记技术,可以对果树种质资源进行指纹图谱的构建和遗传多样性的评估,从而为优良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其次,分子标记技术可以用于果树杂交育种的辅助选择。
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需要通过连续的大量种植观测和人工筛选,耗时耗力。
而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针对目标性状进行快速筛选,从而节省大量的育种时间和成本。
例如,利用QTL(数量性状位点)标记技术可以在早期育种阶段对性状进行预测和选择,加速杂交种的选育进程。
还可以通过MAS(分子辅助选择)技术,选择或排除特定的基因类型,从而提高目标品质的传递效率。
此外,分子标记技术还可以用于果树抗病虫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
传统的抗病虫害育种方法往往需要通过大量的人工筛选和杂交组配来获得抗性品种,但进展缓慢且效果有限。
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在果树基因组中定位到与抗病虫害相关的基因序列,从而有效提高抗性品种的选育效率。
例如,利用SNP(单核苷酸多态性)标记技术可以在苹果中定位到与抗白膜病相关的基因QTL,从而指导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基因克隆的进程。
总体而言,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育种研究中的应用有助于加快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改善果树品质。
然而,尽管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实际应用存在一些挑战,如技术成本高、操作复杂等问题。
因此,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技术手段,降低成本,并与传统育种方法相结合,不断推动分子标记技术在果树育种中的应用和发展。
探索猕猴桃基因表达的稳定之锚 寻找最佳的参照基因
探索猕猴桃基因表达的稳定之锚寻找最佳的参照基因探索猕猴桃基因表达的稳定之锚:寻找最佳的参照基因在生物学研究的海洋中,基因表达分析是探索生命奥秘的一盏明灯。
而在这众多的分析技术中,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qRT-PCR)以其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良好的重复性而备受青睐。
然而,如同航海需要指南针,qRT-PCR 数据的准确性也需要一个稳定的参照点——这就是参照基因的作用。
基因表达的稳定之锚参照基因,作为校正qRT-PCR数据的关键,其稳定性至关重要。
在猕猴桃这一富含营养的水果研究中,寻找最优参照基因显得尤为迫切。
猕猴桃的基因表达研究,不仅关系到品种改良,更涉及对果实成熟、抗逆性等关键生理过程的深入理解。
因此,选择一个或几个在特定条件下表现稳定的参照基因,是实现准确数据分析的前提。
传统参照基因的挑战传统上,ACT1、ACT2、GAPDH等基因常被用作参照基因。
然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这些传统基因的表达并非在所有条件下都保持恒定。
例如,在猕猴桃不同品种、不同组织、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激素处理下,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
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审视和筛选,以确定在特定条件下最为稳定的参照基因。
猕猴桃参照基因的新篇章在最近的研究中,通过对猕猴桃中七个传统参照基因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科学家们发现了新的稳定参照基因组合。
研究发现,GAPDH、ACT1和ACT2在不同猕猴桃品种中的表达最为稳定。
此外,GAPDH和UBQ的组合在猕猴桃的根、茎、叶、花和果实中的表达也显示出极高的稳定性。
这些发现为猕猴桃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新的参照基因选择。
深入探索:激素处理下的参照基因猕猴桃在面对外界环境挑战时,激素调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者们进一步探索了在不同激素或花粉多糖处理下,猕猴桃参照基因的稳定性。
结果显示,ACT1和UBQ的组合在这些处理下表现最佳,为猕猴桃在逆境下的基因表达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照。
从参照基因到基因表达的桥梁通过将这些稳定的参照基因应用于猕猴桃PSY基因(一个在类胡萝卜素代谢途径中起关键作用的基因)的表达分析,研究者们验证了这些参照基因的可靠性。
猕猴桃性别特异性毛细管荧光分子标记开发
猕猴桃性别特异性毛细管荧光分子标记开发方林川;张鸿;陈志伟;王发明;戢小梅【期刊名称】《中国南方果树》【年(卷),期】2024(53)3【摘要】猕猴桃是起源于我国的雌雄异株果树。
通过开发与猕猴桃性别表型关联的功能标记,可在苗期准确判定杂交后代或种质资源的性别,极大提高猕猴桃早期选择的效率,从而为种质资源创新奠定基础。
基于猕猴桃Y染色体性别决定非重组区中抑雌基因SyGl与促雄基因FrBy的外显子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不同群体材料对其进行有效性验证,从中筛选出高效引物对,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目的片段重测序与荧光毛细管电泳方法比较了不同分子标记的效果,通过引入内参ITS引物,建立了多重PCR体系及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体系,利用389份样品对检测体系的效果进行检验。
结果表明:筛选获得2个性别特异性标记(Ms1及Ms2),可用于猕猴桃性别鉴定。
内参ITS引物的引入,降低了DNA质量造成的实验误差。
开发出的多重(ITS、Ms1及Ms2)PCR体系及荧光毛细管电泳检测体系,对包括中华猕猴桃品种、美味猕猴桃品种、野生资源(对萼猕猴桃、毛花猕猴桃、华南猕猴桃、奶果猕猴桃)和中华猕猴桃杂交后代材料在内的389份样品进行检测,有370份样品的性别被准确鉴定,总体鉴定准确性达到95.11%。
该检测体系,可提高性别标记的检测效率,适用于猕猴桃性别性状的分子辅助与设计育种。
【总页数】9页(P7-15)【作者】方林川;张鸿;陈志伟;王发明;戢小梅【作者单位】武汉市农业科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广西植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66【相关文献】1.软枣猕猴桃性别相关的SRAP分子标记2.性别分子标记在毛花猕猴桃中的通用性验证3.猕猴桃性别分子标记在软枣猕猴桃中的通用性验证4.基于毛花猕猴桃基因组的性别相关SSR分子标记的开发5.产房护理中开展助产士分层管理模式对产房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毛花猕猴桃基因组的性别相关SSR分子标记的开发
基于毛花猕猴桃基因组的性别相关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刘嘉艺;岳俊阳;刘永胜【期刊名称】《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22(45)8【摘要】猕猴桃作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早期性别鉴定对于育种和增加其经济价值有着重要意义。
文章通过开发毛花猕猴桃性别相关的简单重复序列(simple sequence repeat, SSR)分子标记,以期能在早期鉴定出毛花猕猴桃雌雄植株,提高毛花猕猴桃资源利用率。
利用MISA工具从毛花猕猴桃雌雄基因组的29条染色体筛选获得381 250个SSR位点,并对SSR位点的数量与分布特征进行统计分析。
设计合成150对引物,利用毛花猕猴桃基因组DNA作为模板,采用普通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扩增的方法以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离检测方法筛选出具有性别差异扩增片段的SSR引物。
其中序号为Primer000181的引物表现为雄性特异。
在毛花猕猴桃5个雄株、2个雌株样本中进行验证,其表现均与前文一致。
结果表明利用毛花猕猴桃基因组开发性别鉴定相关SSR分子标记具有可行性,并筛选出1对可以鉴定毛花猕猴桃雌雄植株的引物,能够在毛花猕猴桃生长早期可靠、快速地鉴定其性别。
【总页数】5页(P1135-1138)【作者】刘嘉艺;岳俊阳;刘永胜【作者单位】合肥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812【相关文献】1.卵形鲳鲹基因组调研及其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应用2.榧树基因组SSR分子标记开发3.卵形鲳鲹基因组调研及其SSR分子标记的开发应用4.性别分子标记在毛花猕猴桃中的通用性验证5.苦荞全基因组SSR位点鉴定及分子标记开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ISSR标记技术在猕猴桃遗传研究中的运用
ISSR标记技术在猕猴桃遗传研究中的运用
邹游;黄敏;侯若彤;吴成;杨志荣
【期刊名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8(033)001
【摘要】利用ISSR技术对采自四川省猕猴桃科研基地的14个猕猴桃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通过引物筛选,从6个ISSR引物中扩增出103条带,其中84条为多态带,占82.41%.UPGMA聚类分析结果揭示了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ISSR标记说明猕猴桃品种间遗传距离与地理分布有一定关系,地理位置较近的材料能聚在一起.分子标记可用于猕猴桃种质资源的分类、鉴定及良种选育.
【总页数】5页(P111-115)
【作者】邹游;黄敏;侯若彤;吴成;杨志荣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四川大学,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四川大学,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四川大学,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65;四川大学,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
都,6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81
【相关文献】
1.ISSR分子标记技术在家蚕遗传研究上的应用进展 [J], 吴凡;李德臣;赵春晓;陈登松
2.鱼类遗传研究中AFLP标记技术的应用 [J], 张海艳;陈万光
3.DNA分子标记技术及其在小麦育种及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J], 李娜;焦浈;秦广雍
4.分子标记技术及在水稻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J], 吕瑞玲;吴小凤;刘敏超
5.ISSR标记技术在莲藕遗传研究中的运用 [J], 汪岚;韩延闯;彭欲率;滕彩珠;周明全;胡中立;宋运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7-04-02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2005B60301010);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校基金(G3051312)作者简介:周玲艳(1972-),女,湖南衡阳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植物生物技术研究。
分子标记在猕猴桃性别基因研究中的应用周玲艳1,秦华明2,梁 红1(1.仲恺农业技术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广东广州510225;2.暨南大学理工学院,广东广州510623)摘要:概述了猕猴桃性别分化的研究情况,简单介绍了几种常用的DNA 分子标记技术,并概括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猕猴桃性别基因研究中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分子标记;猕猴桃;性别基因中图分类号:S6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268(2007)08-0010-03 猕猴桃是猕猴桃科猕猴桃属植物的总称,为多年生藤本植物,雌雄异株的重要果树资源。
猕猴桃是20世纪野生果树人工驯化栽培最有成就的四大果种之一。
其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维生素C 含量高,有一定保健功效,因而倍受关注。
我国猕猴桃栽培面积居世界第1位,产量排第2位。
随着猕猴桃产业的发展,猕猴桃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猕猴桃是功能性雌雄异株植物,雌株的花从结构上看虽然是具有雌雄两性器官的完全花,但雄蕊败育不产生有活力的花粉;而雄株的花则是雌蕊败育不形成胚珠,雌株和雄株的形态特征除了花器官之外肉眼无法识别,只能等到开花结果时才能分出雌雄。
而猕猴桃一般从播种至开花结果约需4年以上时间,达到一定产量的盛产期还需要3年左右,而雄株约占群落的50%左右。
用实生苗建园时,在树苗成熟以前就判定其性别,早期排除不需要的雄性植株,可以减少生产上的消耗和浪费;在进行杂种优势利用时,如果能早期鉴定杂种苗的性别,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
因此,猕猴桃的早期性别鉴定研究在其生产和遗传育种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猕猴桃性别多态性的研究情况猕猴桃性别分化是在花芽发育的后期,即由越冬的腋芽分化出两性花的各个部分原基,后期在雄花中花柱及柱头停止发育而子房内无胚珠,在雌花中则雄蕊发育减慢而产生无萌发能力的花粉。
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能结果的雄株以来,对猕猴桃属植物的性别变异和性别表达机理展开了一些研究[1~3]。
现有研究表明,猕猴桃在性别表达上几乎呈现连续的变异,至少有6种不同的性别表现型:完全两性植株,花形似雌花但所有的花药内均具有生活力的花粉;雌株,花药内具无生活力的花粉;不完全雌株,部分花药具有生活力花粉;可结果雄株,同时具有雄花和两性花;雄株,即只具有雄花以及中性株,花形似雄花但无生活力花粉。
而且上述6种表现型内也具有不同变异[3]。
既有不同基因型间的遗传变异,也表现出不同年份间的环境变异。
猕猴桃的染色体多而小,且核型存在多态性,有二倍体、四倍体、六倍体和八倍体等,所以从细胞遗传学上研究其性别的进展不大。
有研究者认为,猕猴桃的性别控制符合XY 染色体决定性别表达的方式,即二倍体XX 为雌性、XY 为雄性;多倍体则为X n 和X n Y ,如六倍体的美味猕猴桃的雌雄应分别为:XXXXXX 和XXXXXY [3]。
猕猴桃在性别表达上所呈现连续的变异大大增加了雌雄鉴别的难度。
植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性别的差异和分化上的变化,但并不像动物那样具有明显的第二性征。
植物性别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花器官上,因而在性成熟前和非花果期,雌雄植株间无明显的形态差异,很难分辨雌雄。
关于猕猴桃雌雄株的早期鉴别,从20世纪80年代起人们开始进行雌雄性别鉴别方法的研究,根据其外部形态、生长速度和物候期等特征进行分辨,但这些方法既无明确的鉴定标准,又受树龄、地区等方面变化的影响,难以应用,至今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如Olah 等[4]发现美味猕猴桃雌雄株的叶片和叶柄之间的形态差异,但叶片的大小和厚度均属数量性状,容易受营养和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徐东生等[5]试图从形态特征区分猕猴桃的雌雄,但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性别和形态・01・2007年第8期关系不大。
赵林森等[6]根据叶片中酚类物质与不同化学试剂反应所产生的稳定颜色变化鉴别猕猴桃雌雄株,但仅限于成年植株。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分子标记技术,其具有独特的优点而应用于生物学的各个方面。
在传统方法研究植物性别分化受到一定限制时,研究者试图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来打开植物性别分化决定的缺口。
2 分子标记在猕猴桃性别基因研究中的研究进展2.1 特异蛋白质标记特异蛋白质分子标记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胶印迹转移电泳,聚丙烯酰胺凝胶双向电泳对蛋白质的分离效率相当高,已经在植物性别研究中有所应用,但在猕猴桃研究中起步较晚。
2006年,Khunaishvili等[7]采用SDS-PA GE电泳技术分析了中华猕猴桃和花叶狗枣猕猴桃叶的蛋白质组成,发现了猕猴桃性别相关的特定蛋白。
2.2 同工酶标记同工酶标记的本质是具有同一底物专一性的不同分子形式同工酶有组织、发育及物种的特异性,反映了编码这些酶的等位基因间的差异。
已有的结果表明,猕猴桃在同工酶水平上具高度的遗传多样性。
Hirsch等[8]首次报道了2个花芽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为雄株特有。
接着晃无疾等[9]报道了叶片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谱带B是雄株特有的“性酶带”。
沈德绪[10]则认为,中华猕猴桃中雌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带数比雄株多。
丁土林等[11]采用海沃德雌雄株幼叶、功能叶和1年生枝皮为材料,发现其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数目和位置都没有差异,未发现与性别相关的“性酶带”。
但是,雄株的酶带染色要比雌株相应酶带深,显色时间要大大缩短,并认为根据酶带显色时间可鉴定猕猴桃雌雄株。
王妹清等[12]对猕猴桃雌雄植株叶片中过氧化物同工酶进行电泳分析测定发现,雌雄株之间同工酶的酶谱存在着明显差异,酶谱的变化与叶片生长量、植株的生育期、不同种类有关。
Hirsh等[13~15]对猕猴桃雌雄株POD同工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证明,猕猴桃雌雄株POD活性及同工酶图谱存在差异,且差异与试验材料种类、取材时期、培养方式等有密切关系。
对已知性别的成年树的研究表明,猕猴桃不同性别间酶谱的谱带数量不同,同工酶的活性也有差异,这些研究结果为猕猴桃雌雄株早期鉴定提供了参考。
同工酶虽广泛存在于植物体内,但对环境因子较为敏感,且同工酶的酶谱和活性又受植物发育阶段的影响,并有组织差异性,如在实生苗和实生幼苗中,过氧化物酶的谱带数目和活性与成树雌雄株均无一致性。
因此,目前还无法直接根据同工酶酶谱或活性作为鉴别猕猴桃雌雄性别的依据。
2.3 DNA分子标记2.3.1 RA PD标记 RA PD标记是在PCR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机扩增的DNA多态性分析,其具有DNA用量少、质量要求低、检测效率高、且引物无种属特异性等优点,在植物性别研究中广泛采用,有些雌雄异株的植物已经得到了性别连锁RA PD 标记,如Khadka等[16,17]用RA PD标记技术在山靛中获得雄性特异性分子标记,并将其转化为SCA R 标记,将其中1个标记O PB01-1562进行序列分析,并从二倍体雌性、六倍体雄性以及雌雄同株植物中分离了同源序列,通过同源序列比较分析以及进一步的DNA和RNA杂交分析雌山靛性别决定的代表性基因M af ex。
Yakubov等[18]在阿月浑子中获得1个905bp的雌性特异性RA PD标记片段。
在猕猴桃性别研究中,Harvey等[19]以12个中华猕猴桃杂交群体为材料,用混和分离分析发现了与猕猴桃性别连锁的2个基因,Sm Y仅出现于雄株混合组,即雄性Y基因;SmX仅出现于雌株混合组,即雌性X基因。
G ill等[20]将RA PD SmX转化成特异引物SCA Rs,在来自同代的雌雄2个DNA池中,用500个随机引物进行筛选,确定了中华猕猴桃中2个性别连锁的SCAR标记。
2.3.2 A FL P标记 A FL P技术是RFL P和RA PD相结合的产物,具多态性丰富,DNA用量少、检测效率高、可靠性好、重复性高等优点,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分子标记,近年来在植物性别基因研究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J amsari等[21]使用雄性开花基因(MM)的单个雄性纯合体建立了一个H i n dⅢBAC文库,发展了基于BAC起源的标记,这些标记有利于雄性植物筛选的诊断。
张潞生等[22]采用A FL P技术对中华猕猴桃雌雄分离群体和Hay2 ward X毛花猕猴桃雌雄分离群体进行了分析,采用E co RⅠ/M seⅠA FL P引物组合和Operon等引物,筛选出与猕猴桃性别基因连锁的A FL P标记。
柯辉鹏等[23]也建立了猕猴桃A FL P分析系统,试图找到与猕猴桃性别相关的A FL P标记。
2.3.3 SSR标记 SSR标记具有多态性丰富、共显性遗传、DNA需要量少、DNA质量要求不高等优点,在植物性别研究中已有应用,如Parasnis等[24]研究发现微卫星标记(GA GA)4在番木瓜雌雄性别中表现出差异。
Danin等[25]报道,微卫星标记CS2 TA050与控制黄瓜全雌性别的F位点连锁距离为・11・河南农业科学7.4cM 。
Khattak 等[26]使用101个A FL P 和9个SSR 标记建立了藜科菠菜的遗传连锁图谱,并将性别基因定位于距离SSR 标记SO 41.9cM 的区域,该区域与性别共分离。
但目前还未见SSR 标记在猕猴桃性别基因研究中的相关报道。
3 展望植物性别分化本质上由遗传物质所决定,性别特异基因的分离以及其表达机理的阐明是最终揭开植物性别分化机理的关键。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标记技术越来越成熟,各种特定分子标记的研究将为猕猴桃性别分化机理的最终阐明提供重要的途径,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对猕猴桃乃至其他植物进行早期性别鉴定展示了光明前景。
但由于植物性别分化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寻找稳定的性别特异的分子标记还是一项不容易的工作,园艺植物性别分化更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现象,目前,与猕猴桃性别相关的DNA 分子标记虽有一定进展,但得到在所有群体中通用稳定的分子标记很少,有关研究工作需进一步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1] Seal A G ,McNeilage M A.Sex and kiwif ruit breeding[J ].Acta Horticulturae ,1989,240:35-38.[2] McNeilage M A.G ender variation in Actini dia deliciosa ,the kiwifruit[J ].Sex Plant Report ,1991,4:267-273.[3] McNeilage M A.Progress in breeding hermaphroditekiwif ruit cultivars and understanding the genetics of sex determination [J ].Acta Horticulturae ,1997,444:73-78.[4] Olah R ,Masarovicova E ,Samj J ,et al .Anatomical andmorphological parameters of leaves and leaf petioles of A ctini dia deliciosa [J ].Biologia Plantarum ,1997,39(2):271-280.[5] 徐东生,华光安,刘殊,等.猕猴桃雌雄识别的多元统计分析[J ].武汉植物学研究,1998,16(3):283-284.[6] 赵林森,徐锡增,崔培毅,等.雌雄异株树种植物性别鉴定的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98,22(1):71-74.[7] Khunaishvili R G ,Dzhokhadze D I.Electrophoreticstudy of the proteins f rom A ctini dia leaves and sex identification[J ].Prikl Biokhim Mikrobiol ,2006,42(1):117-120.[8] Hirsch A M ,Bligny -Fortune D ,Tripathi B K.Bio 2chemical properties of tissue cultures f rom different or 2gans of A ctini dia chinensis [J ].Acta Hortic ,1977,78:75-82.[9] 晃无疾.猕猴桃雌雄株间同工酶差异研究[J ].中国果树,1987(2):42-45.[10] 沈德绪.果树育种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1] 丁土林,朱秀珍,洪泽.猕猴桃过氧化物同工酶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97,24(4):395-397.[12] 王妹清,赵英琪,刘建朝.猕猴桃雌雄植株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J ].经济林业研究,1989(2):30-33.[13] Hirsh A M ,Fortune D.Peroxidase activity andisoperoxidase composition in cultured stem tissue ,callus and cell suspension of A ctini dia chinensis [J ].Z fir Pflanzenphysiol ,1984,113:129-139.[14] Hirsh A M ,Fortune D ,Xiao X G ,et al .Somaclonalvariations related to kiwif ruit micropropagaton ,study of f ruitf ul male plants and use of peroxidase as an ear 2ly sex marker[J ].Acta Hort ,1992,297:123-132.[15] Hirsh A M ,Fortune D ,Chalak L ,et al .Peroxidasetest :a test for sex screening in kiwif ruit seedlings[J ].Acta Hort ,1997,444(1):89-95.[16] Khadka D K ,Nejidat A ,Tal M ,et al .DNA markersfor sex :molecular evidence for gender dimorphism in dioecious Mercurialis annua L.[J ].Molecular Breed 2ing ,2002,9:251-257.[17] Khadka D K ,Nejidat A ,Tal M ,et al .Molecular char 2acterization of a gender 2linked DNA marker and a re 2lated gene in Mercurialis annua L.[J ].Planta ,2005,7:517-523.[18] Yakubov B ,Barazani O ,G olan -G oldhirsh bi 2nation of SCAR primers and touchdown -PCR for sex identification in Pistacia vera L.[J ].Sci Hort ,2005,103:473-478.[19] Harvey C F ,G ill G P ,Fraser L G.Sex determina 2tion in A ctini dia :sex 2linked markers and progeny sex ratio in dipliod A.chinensis [J ].Sex Plant Re 2port ,1997,10:149-154.[20] G ill G P ,Harvey C F ,G ardner R C.Development ofsex -linked PCR markers for gender identification in A ctini dia [J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 ,1998,97:439-445.[21] J amsari A ,Nitz I ,Reamon -Buttner S M.BAC -de 2rived diagnostic markers for sex determination in as 2paragus[J ].Theor Appl G enet ,2004,108(6):1140-1146.[22] 张潞生,李传友,贾建航,等.猕猴桃雌雄性别的A FL P 标记初报[C ]∥国际猕猴桃研讨会论文集,1998:17-18.[23] 柯辉鹏,李小丹,梁红.猕猴桃叶DNA 的A FL P 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2006(1):65-68.[24] Parasnis A S ,Ramakrishna W ,Chowdari K V ,etal .Microsatellite (GA TA )n reveals sex 2specific differences in papaya[J ].Theor Appl G enet ,1999,99(6):1047-1052.[25] Danin P Y ,Reis N ,Baudracco A S ,et al .Simple se 2quence repeats in Cucumis mapping and map merging [J ].Genome ,2000,43:963-974.[26] Khattak J Z K ,Torp A M ,Andersen S B.A geneticlinkage map of S pinacia oleracea and localization of a sex determination locus[J ].Euphytica ,2006,148:311-318.・21・2007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