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图形相似----第一讲:成比例线段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合集下载

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数学教案-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1. 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方法; 2. 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概念; 3. 能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1.平行线的概念和特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表述和证明;3.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和复习(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对平行线的定义和性质进行复习。

2. 引入新知(10分钟)教师通过示意图引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问题情境,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例如:在平行线AB和CD上,点E、F、G分别是线段AC、BD的中点,这时能否得到AB和CD的比例关系?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3. 学习新知(25分钟)教师给出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定义和表述,并通过示意图进行说明。

让学生观察图形,理解其中的关系。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和证明,理解定理的实质和原因。

4. 练习(3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对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可以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自主解答,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答案和解题思路。

在解答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5. 拓展应用(15分钟)教师设计几个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

例如:已知AB//CD,AD=5,AC=8,求BD的长度。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解题方法,然后与同学讨论和比较不同的解法。

6. 总结归纳(5分钟)教师对本课学习的重点进行总结归纳,并强调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断方法,并掌握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概念和应用方法。

这些知识在解决几何问题时非常有用。

六、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中的习题;2.思考并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应用场景,写一篇小短文。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图形的相似PPT精品课件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图形的相似PPT精品课件

E
2 5;
D
A
F
G
B
C
例题
例1 如图,AD∥BE∥CF,直线l1,l2与这三条平行 线分别交于点A,B,C和点D,E,F,已知AB=1, BC=3,DE=2,则EF的长为( C ) A.4 B.5 C.6 D.8
例题
知识点
例2 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 且EF∥BC. (1)如果AE=7,EB=5,FC=4,那么AF的长是多 少? (2)如果AB=10,AE=6,AF=5,那么FC的长是 多少?
A
∴ CD DF . AE AF
B
D
设菱形的边长为 x cm,则CD E = AD = x cm,DF = (4-x) cm,
CF
∴ x 4 x ,解得 x = 20 . ∴菱形的边长为 20 cm.
54
9
9
成平 比行 例线

线 段
◑基本事实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 线段成比例
B
Eb
C
Fc
l1
l2
讲授新课
一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基本事实)
合作探究 如图①,小方格的边长都是1,直线 a∥b∥c,分别交直线 m,n于A1,A2,A3,
B1,B2,B3.
A1
B1
a
b
A2
B2
A3 m
图①
B3 c n
A1
B1
A2
B2
A3 m
(1) 计算 A1A2 ,B1B2 ,你有什么发现? A2 A3 B2B3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 两边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谢谢大家!
C. AC DF D. AE BD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图形的相似 精品PPT课件2(共28张)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图形的相似 精品PPT课件2(共28张)

F A
B E
例2:计算
已知,如图,a∥ b∥ c,AB=3,DE=2,EF=4, 求:AC的长
m A
n D E a b c
B
C
F
例3:如图,在△ABC中,E,F分别是AB和AC上的点,且EF∥BC。 (1)如果AE=7 ,EB=5,FC=4.那么AF的长是多少? (2)如果AB=10 ,AE=6,AF=5.那么FC的长是多少?
2 4 2
5
A1 A2 2 1 , A2 A3 4 2 4
4 5
B1 B2 5 1 . B2 B3 4 5 4
A1 A2 B1 B2 . A2 A3 B2 B3
A1 A2 B1B2 A1 A3 B1B3
A2 A3 B2 B3 A1 A3 B1B3
(2)将b向下平移到如下图的位置,直线m, n与直线b的交点分别为A₂,B₂ 。你在问题 (1)中发现的结论还成立吗?如果将b平移 基本图形4
L1
L2 L3
L5
√ 基本图形5 L4
L1
L2 L3
L5
√ 基本图形6 L4
L1
L2 L3
小结:
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 段成比例 2、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相交,截
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梦想的力量 当我充满自信地,朝着梦想的方向迈进
(1)∵ AB∥DE
CD ( CE ) AC
C
( BC ) BE ( AD) ∴ = = = AD ( BE ) CD ( CE ) BC ( AC ) D A (2)∵ AD∥EF ∥BC

AG GC

( AE)

数学素材:教材梳理第一讲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数学素材:教材梳理第一讲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庖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1.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用符号语言表示:如图1-2—1所示,a∥b∥c,则EF DE BC AB =.图1—2—13。

定理的证明:若BCAB 是有理数,则将AB 、BC 分成相等的线段,把问题转化为平行线等分线段,达到证明的目的,再推广到整个实数范围,其完整的推广过程等学到高等数学时才会实现。

4。

定理的条件: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相同,它需要a 、b 、c 互相平行,构成一组平行线,m 与n 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但它们必须与已知的平行线a 、b 、c 相交,即被平行线a 、b 、c 所截。

平行线的条数还可以更多.知识拓展对于3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的图形,要注意以下变化(如图121):如果已知是a∥b∥c,那么根据定理就可以得到所有的对应线段都成比例,如FDFE CA CB DF DE AC AB ==,等. 记忆要诀 对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以归纳为右左右左全上全上下上下上===1,,等,便于记忆. 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1.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2.符号语言表示:如图1-2-2所示,a∥b∥c,则BC DE AC AE AB AD ==(1) (2)图1—2—23.推论的证明:直接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应当注意的是一定要将线段对应好。

误区警示实际应用时,通常图形中不会出现三条平行线,此时要注意正确识别图形,如图123.图1—2—3问题·探究问题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与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有何区别与联系?怎样正确使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思路:从两个定理的条件和结论两方面进行对比,可以找到它们的共同点和区别点。

探究:我们学习的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如图1-2-4,若l 1∥l 2∥l 3,AB =BC ,则DE=EF ).图1-2-4 图1-2—5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十七章《相似》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十七章《相似》

第二十七章 相似 27.1 图形的相似 第1课时 相似图形01 教学目标1.通过对事物图形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认识相似的图形.2.经历动手操作的活动过程,增强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3.体会图形的相似在现实生活中的存在与应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02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24~25,弄清楚相似图形的概念,能正确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似.并完成下列预习内容. ①把形状相同的图形叫做相似图形.②两个图形相似,其中一个图形可以看作是由另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得到的. ③从放大镜里看到的三角板和原来的三角板相似吗? 相似.④哈哈镜中人的形象与本人相似吗? 不相似.⑤全等三角形相似吗? 相似.⑥生活中哪些地方会见到相似图形? 答案不唯一.【点拨】 研究几何主要是研究几何图形的形状、大小与位置,只要形状相同的两个图形就叫做相似图形.03 名校讲坛例1 下列各图中哪组图形是相似图形(C)A B C D 【点拨】 观察图形,要从本质入手,如C ,将小图的位置稍加旋转就可以发现它们是相似图形. 【跟踪训练1】 下列图形中,不是相似图形的是(C)A BC D【跟踪训练2】 (教材P25练习2)如图,图形(a)~(f)中,哪些与图形(1)或(2)相似?解:(d)与(1)相似,(e)与(2)相似.04巩固训练1.如图所示各组图形中,两个图形形状不相同的是(C)A BC D2.下列图形中:①放大镜下的图片与原来的图片;②幻灯片的底片与投影在屏幕上的图象;③天空中两朵白云的照片;④卫星上拍摄的长城照片与相机拍摄的长城照片.其中相似的组数有(C)A.4组B.3组C.2组D.1组05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2.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有哪些区别和联系?第2课时 相似多边形与比例线段01 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情境了解成比例线段,并能运用比例线段进行计算求值,理解并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以及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2.在探索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精神.02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26~27,理解并掌握“相似多边形”及“相似比”的概念,并完成下列预习内容:①对于四条线段a ,b ,c ,d ,如果其中两条线段的比等于另两条线段的比,如a b =cd (即ad =bc),那么我们就说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②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③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当相似比为1,这两个多边形全等.④用一个放大镜看一个四边形ABCD ,若该四边形的边长放大5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角A 是原来的5倍 B.周长是原来的5倍C.每一个内角都发生了变化D.以上说法都不对03 名校讲坛例1 下列图形中,不一定相似的是(D) A.任意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B.任意两个等边三角形 C.任意两个正方形 D.任意两个菱形【跟踪训练1】 (《名校课堂》27.1习题)下列四组图形中,一定相似的是(D) A.正方形与矩形 B.正方形与菱形C.菱形与菱形D.正五边形与正五边形例2 (教材P26例)如图,四边形ABCD 和EFGH 相似,求角α,β的大小和EH 的长度x.【解答】 因为四边形ABCD 和EFGH 相似,所以它们的对应角相等,由此可得, α=∠C =83°,∠A =∠E =118°. 在四边形ABCD 中,∠β=360°-(78°+83°+118°)=81°. 因为四边形ABCD 和EFGH 相似,所以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由此可得EH AD =EF AB ,即x 21=2418. 解得x =28.【点拨】 相似多边形对应边成比例,关键要理解“对应”二字.【跟踪训练2】 (《名校课堂》27.1习题)(教材P28T5的变式)如图,DE ∥BC ,DE =3,BC =9,AD =1.5,AB =4.5,AE =1.4,AC =4.2. (1)求AD AB ,AE AC ,DEBC 的值;(2)求证:△ADE 与△ABC 相似.解:(1)AD AB =1.54.5=13,AE AC =1.44.2=13, DE BC =39=13. (2)证明:∵DE ∥BC , ∴∠D =∠B ,∠E =∠C.又∵∠DAE =∠BAC ,AD AB =AE AC =DEBC,∴△ADE 与△ABC 相似.例3 已知A ,B 两地的实际距离AB =5 km ,画在地图上的距离CD =2 cm ,则这张地图的比例尺是1∶250__000. 【点拨】 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跟踪训练3】 (教材P27练习1)在比例尺为1∶10 000 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30 cm ,求两地的实际距离.解:设两地的实际距离为x. 30x =110 000 000.解得x =300 000 000. ∵300 000 000 cm =3 000 km. ∴两地的实际距离为3 000 km.04 巩固训练1.下列各组线段中,成比例线段的是(B)A.1,2,3,4B.1,2,2,4C.3,5,9,13D.1,2,2,3 2.下列各组图形中,必定相似的是(D) A.两个等腰三角形 B.各有一个角是4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两条边之比都是2∶3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D.有一个角是100°的两个等腰三角形3.在一张由复印机出来的纸上,一个多边形的一条边由原来的1 cm 变成了4 cm ,那么这次复印的放缩比例为4∶1.4.5.已知三个数,1,2,3,请你再添上一个(只填一个)数,使它们能构成一个比例式,则这个数是6.在两个相似的五边形中,一个边长分别为1,2,3,4,5,另一个最大边为8,则后一个五边形的周长是多少? 解:设1,2,3,4对应边长为a ,b ,c ,d ,根据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相等,则有a 1=b 2=c 3=d 4=85,解得a =85,b =165,c =245,d =325.所以另一个五边形的周长为:a +b +c +d +8=85+165+245+325+8=24.05 课堂小结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2.如何根据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判断多边形相似?27.2 相似三角形 27.2.1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第1课时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01 教学目标1.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概念.2.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及推论.3.掌握判定三角形相似的预备定理.02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29~31,弄懂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和相似三角形判定的预备定理.并完成下面的预习内容.①如果△ABC ∽△A 1B 1C 1,且相似比为k ,那么△A 1B 1C 1∽△ABC 的相似比为1k.②如图,l 1,l 2分别被l 3,l 4,l 5所截,且l 3∥l 4∥l 5,则AB 与DE 对应,BC 与EF 对应,DF 与AC 对应;AB BC =(DE )(EF ),AB (AC )=(DE )DF ,AB DE =(BC )(EF )=(AC )(DF ).③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他两边(或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点拨】 找准对应线段是关键.03 名校讲坛例1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DE ∥BC ,则下面比例式不成立的是(B)A.AD AB =AE ACB.DE BC =EC ACC.AD DB =AE ECD.BC DE =AC AE 【跟踪训练1】 如图所示,已知AB ∥CD ∥EF ,那么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AD DF =BC CEB.BC CE =DF ADC.CD EF =BC BED.CD EF =AD AF例2 (教材补充例题)如图,ED ∥BC ,EC ,BD 相交于点A ,过A 的直线交ED ,BC 分别于点M ,N ,则图中有相似三角形(C)A.1对B.2对C.3对D.4对【跟踪训练2】 (《名校课堂》27.2.1第1课时习题)如图,在△ABC 中,点D 在BC 上,EF ∥BC ,分别交AB ,AC ,AD 于点E ,F ,G ,图中共有几对相似三角形?分别是哪几对?解:共有3对相似三角形,分别是:△AEG ∽△ABD ,△AGF ∽△ADC ,△AEF ∽△ABC.04 巩固训练1.如图所示,若△ABC ∽△DEF ,则∠E 的度数为(C)A.28°B.32°C.42°D.52°2.如图,在▱ABCD 中,点E 在边AD 上,射线CE ,BA 交于点F ,下列等式成立的是(C)A.AE ED =CE EFB.AE ED =CD AFC.AE ED =FA ABD.AE ED =FE FC 3.如图,在△ABC 中,DE ∥BC ,DE =2,BC =6,AD =3,求BD 的长.解:∵DE ∥BC , ∴△ADE ∽△ABC. ∴AD AB =DE BC ,即3AB =26. ∴AB =9.∴BD =AB -AD =9-3=6.05 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当平行线与三角形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吗?第2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1,201 教学目标掌握三边成比例的两个三角形相似和两边成比例且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两个判定三角形相似的定理.02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32~34,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与判定定理2.完成下列预习内容. ①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②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③下列是两位同学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你认为他们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并写出你的解答.判断如图所示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简单说明理由.甲同学: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虽然分别相等,但是它们的边的比不相等,AC IJ ≠AB HJ ≠BCHI ,所以他们不相似.乙同学:这两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相等,对应边之比也相等,所以它们相似.解:甲同学的说法不正确,甲同学所分析的边的比不是对应边的比,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概念,甲同学的说法不正确;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概念,乙同学的说法正确.【点拨】 判断三角形相似要注意对应关系,找对应边和对应角时可类比全等三角形中找对应边和对应角的方法.03 名校讲坛例1 (教材P33例1(1))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 AB =4 cm ,BC =6 cm ,AC =8 cm ,A′B′=12 cm ,B′C′=18 cm ,A′C′=24 cm. 【解答】 ∵AB A′B′=412=13,BC B′C′=618=13, AC A′C′=824=13, ∴AB =BC =AC. ∴△ABC ∽△A′B′C′.【跟踪训练1】 (《名校课堂》27.2.1第2课时习题)如图,在△ABC 中,AB =25,BC =40,AC =20,在△ADE 中,AE =12,AD =15,DE =24,试判断这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解:相似.理由:∵AC AE =2012=53,AB AD =2515=53,BC DE =4024=53,∴AC AE =AB AD =BC DE. ∴△ABC ∽△ADE.例2 (教材P33例1(2))根据下列条件,判断△ABC 与△A′B′C′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A =120°,AB =7 cm ,AC =14 cm , ∠A′=120°,A′B′=3 cm ,A′C′=6 cm. 【解答】 ∵AB A′B′=73,AC A′C′=146=73,∴AB A′B′=ACA′C′. 又∠A =∠A′,∴△ABC ∽△A′B′C′.【跟踪训练2】 如图,四边形ABCD ,CDEF ,EFGH 都是正方形. (1)△ACF 与△ACG 相似吗?说说你的理由; (2)求∠1+∠2的度数.解:(1)相似.理由:设正方形的边长为a ,则AC =a 2+a 2=2a , ∵AC CF =2a a =2,CG AC =2a 2a =2, ∴AC CF =CG AC. 又∵∠ACF =∠GCA , ∴△ACF ∽△GCA. (2)∵△ACF ∽△GCA , ∴∠1=∠CAF.∵∠CAF +∠2=45°, ∴∠1+∠2=45°.04 巩固训练1.在△ABC 和△A′B′C′中,AB =9 cm ,BC =8 cm ,CA =5 cm ,A′B′=4.5 cm ,B′C′=2.5 cm ,C′A′=4 cm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A.△ABC 与△A′B′C′相似B.AB 与B′A′是对应边C.两个三角形的相似比是2∶1D.BC 与B′C′是对应边2.在△ABC 与△A′B′C′中,已知AB·B′C′=BC·A′B′,若使△ABC ∽△A′B′C′,还应增加的条件是(C) A.AC =A′C′ B.∠A =∠A′ C.∠B =∠B′ D.∠C =∠C′3.如图,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相似(填“相似”或“不相似”),理由是这两个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4.右图中的两个三角形是否相似:不相似,说明理由:对应边不成比例.5.如图,DE 与△ABC 的边AB ,AC 分别相交于D ,E 两点,若AE =2 cm ,AC =3 cm ,AD =2.4 cm ,AB =3.6 cm ,DE =43cm ,则BC 的长为多少?解:∵AE =2 cm ,AC =3 cm ,AD =2.4 cm ,AB =3.6 cm , ∴AE AC =AD AB =23. ∵∠A =∠A , ∴△ADE ∽△ABC. ∴DE BC =AE AC. 又∵DE =43 cm ,∴43BC =23. ∴BC =2 cm.【点拨】 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可以进行边的计算.05 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什么借鉴作用?第3课时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01 教学目标1.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3.2.了解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3.深化对相似三角形的三个判定方法的理解,并能够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决相似三角形的有关问题.02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35~36,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3及直角三角形相似的判定方法.完成下列预习内容. ①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②如果两个直角三角形中,有一条直角边和斜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③要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再找除直角外的一组内角对应相等,就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3,判定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④如图所示,已知∠ADE =∠B ,则△AED ∽△ACB.理由是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 ⑤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吗?为什么?解:相似,理由:根据三角形内角和,顶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其底角也对应相等.再根据“两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相似”这个判定定理即可判断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点拨】 要根据已知条件选择适当的方法判定三角形相似.03 名校讲坛例1 (教材P35例2)如图,在Rt △ABC 中,∠C =90°,AB =10,AC =8.E 是AC 上一点,AE =5,ED ⊥AB ,垂足为D.求AD 的长.【解答】 ∵ED ⊥AB , ∴∠EDA =90°. 又∠C =90°,∠A =∠A , ∴△AED ∽△ABC. ∴AD AC =AE AB. ∴AD =AC·AE AB =8×510=4.【跟踪训练1】 如图,∠1=∠3,∠B =∠D ,AB =DE =5,BC =4. (1)△ABC ∽△ADE 吗?说明理由; (2)求AD 的长.解:(1)△ABC ∽△ADE.理由如下:∵∠1=∠3,∴∠1+∠2=∠3+∠2, ∴∠BAC =∠DAE. 又∵∠B =∠D , ∴△ABC ∽△ADE. (2)由(1),知AB AD =BC DE. ∴5AD =45. 解得AD =254.例2 (教材补充例题) 已知:如图,∠ABC =∠CDB =90°,AC =a ,BC =b ,当BD 与a ,b 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解答】 ∵∠ABC =∠CDB =90°, (1)当BC BD =ABCD时,△ABC ∽△CDB , 此时BC BD =AB CD =AC BC ,即a b =b BD .∴BD =b 2a.即当BD =b 2a 时,△ABC ∽△CDB.(2)当AB BD =BCCD 时,△ABC ∽△BDC ,此时AB BD =BC CD =AC BC ,即AB BD =AC BC .∴a 2-b 2BD =a b ,BD =b aa 2-b 2.∴当BD =baa 2-b 2时,△ABC ∽△BDC.综上所述,即当BD =b 2a 或BD =baa 2-b 2时,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点拨】 本题要考虑当两个三角形有一个角相等时,夹这个角的两边的比相等时有两种情况.【跟踪训练2】 (《名校课堂》27.2.1第3课时习题)在△ABC 和△A 1B 1C 1中,∠A =∠A 1=90°,添加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的是(D) A.∠B =∠B 1 B.AB A 1B 1=ACA 1C 1C.AB A 1B 1=BC B 1C 1D.AB B 1C 1=AC A 1C 104 巩固训练1.下列条件中,一定能判断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的是(C) A.都含有一个40°的内角 B.都含有一个50°的内角C.都含有一个60°的内角D.都含有一个70°的内角2.在△ABC与△A′B′C′中,有下列条件:(1)ABA′B′=BCB′C′;(2)BCB′C′=ACA′C′;(3)∠A=∠A′;(4)∠C=∠C′,如果从中任取两个条件组成一组,那么能判断△ABC∽△A′B′C′的共有(C)A.1组B.2组C.3组D.4组3.如图,在△ABC中,∠C=90°,E是BC上一点,ED⊥AB,垂足为D.求证:△ABC∽△EBD.证明:∵ED⊥AB,∴∠EDB=90°.∵∠C=90°,∴∠EDB=∠C.∵∠B=∠B,∴△ABC∽△EBD.4.如图,AB=AC,∠A=36°,BD是∠ABC的平分线.求证:△ABC∽△BCD.证明:∵AB=AC,∠A=36°,∴∠ABC=∠C=72°.∵BD是∠ABC的平分线,∴∠ABD=∠DBC=36°.∴∠A=∠CBD.又∵∠C=∠ABC,∴△ABC∽△BCD.05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何区别?27.2.2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01 教学目标理解并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02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37~39,理解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并完成下列预习内容.(1)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对应高的比、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2)如图,△ABC ∽△A′B′C′,相似比为k ,AD ⊥BC 于点D ,A′D′⊥B′C′于点D′.①你能发现图中还有其他的相似三角形吗?【解答】 其他的相似三角形还有△ABD ∽△A′B′D′,△ADC ∽△A′D′C′. ②△ABC 与△A′B′C′中,C △ABC C △A′B′C′=k ,S △ABCS △A′B′C′=k 2.【点拨】 在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时,要注意周长的比与面积的比之间的区别,不要混为一谈,另外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反过来相似比等于面积比的算术平方根.03 名校讲坛例 (教材P38例3)如图,在△ABC 和△DEF 中,AB =2DE ,AC =2DF ,∠A =∠D.若△ABC 的边BC 上的高为6,面积为125,求△DEF 的边EF 上的高和面积.【解答】 在△ABC 和△DEF 中, ∵AB =2DE ,AC =2DF , ∴DE AB =DF AC =12. 又∠D =∠A ,∴△DEF ∽△ABC ,△DEF 与△ABC 的相似比为12.∵△ABC 的边BC 上的高为6,面积为125, ∴△DEF 的边EF 上的高为12×6=3,面积为(12)2×125=3 5.【跟踪训练】 如图,在▱ABCD 中,E 是CD 的延长线上一点,BE 与AD 交于点F ,CD =2DE.若△DEF 的面积为10,则▱ABCD 的面积为多少?解:∵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AD ∥BC ,AB ∥CE.∴△DEF ∽△CEB ,△DEF ∽△ABF. ∴S △DEF S △CEB =(DE CE )2=(DE CD +DE)2=(DE 3DE )2=19,S △DEF S △ABF =(DE AB )2=(DE CD )2=(DE 2DE )2=14.∴S △CEB =90,S △ABF =40.∴S ▱ABCD =S △ABF +S 四边形BCDF =S △ABF +S △CEB -S △DEF =40+90-10=120.04 巩固训练1.若两个相似三角形的相似比为1∶2,则它们面积的比为(C)A.2∶1B.1∶ 2C.1∶4D.1∶52.如图,在▱ABCD 中,点E 在边DC 上,DE ∶EC =3∶1,连接AE 交BD 于点F ,则△DEF 的面积与△BAF 的面积之比为(B)A.3∶4B.9∶16C.9∶1D.3∶13.如果△ABC ∽△DEF ,A ,B 分别对应D ,E ,且AB ∶DE =1∶2,那么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D) A.BC ∶DE =1∶2B.△ABC 的面积∶△DEF 的面积=1∶2C.∠A 的度数∶∠D 的度数=1∶2D.△ABC 的周长∶△DEF 的周长=1∶24.如果两个相似三角形的面积的比是4∶9,那么它们对应的角平分线的比是2∶3.5.已知△ABC ∽△A 1B 1C 1,△ABC 的周长与△A 1B 1C 1的周长的比值是32,BE ,B 1E 1分别是它们对应边上的中线,且BE =6,则B 1E 1=4.6.如图所示,Rt △ABC ∽Rt △DFE ,CM ,EN 分别是斜边AB ,DF 上的中线,已知AC =9 cm ,CB =12 cm ,DE =3 cm.(1)求CM 和EN 的长;(2)你发现CMNE的值与相似比有什么关系?得到什么结论?解:(1)在Rt △ABC 中,AB =AC 2+CB 2=92+122=15, ∵CM 是斜边AB 的中线, ∴CM =12AB =7.5.∵Rt △ABC ∽Rt △DFE , ∴DE AC =DF AB ,即39=13=DF 15. ∴DF =5.∵EN 为斜边DF 上的中线, ∴EN =12DF =2.5.(2)∵CM EN =7.52.5=31,相似比为AC DE =93=31,∴相似三角形对应中线的比等于相似比.05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7.2.3 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01 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相似三角形应用举例,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和性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加深对相似三角形的理解与认识.2.在活动过程中使学生积累经验与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与兴趣.02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39~40,进一步体会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并完成下列预习内容. (1)太阳光下,同一时刻,物体的长度与其影长成正比(正比或反比).(2)太阳光下,同一时刻,物体的高度、影子、光线构成的三角形相似吗? 答:相似.03 名校讲坛例1 (教材P40例5)如图,为了估算河的宽度,我们可以在河对岸选定一个目标点P ,在近岸取点Q 和S ,使点P ,Q ,S 共线且直线PS 与河垂直,接着在过点S 且与PS 垂直的直线a 上选择适当的点T ,确定PT 与过点Q 且垂直PS 的直线b 的交点R.已测得QS =45 m ,ST =90 m ,QR =60 m ,请根据这些数据,计算河宽PQ.【解答】 ∵∠PQR =∠PST =90°,∠P =∠P , ∴△PQR ∽△PST. ∴PQ PS =QR ST, 即PQ PQ +QS =QR ST ,PQ PQ +45=6090,PQ ×90=(PQ +45)×60. 解得PQ =90 m.答:河宽大约为90 m.【跟踪训练1】 (《名校课堂》27.2.3习题)(菏泽中考)如图,M ,N 为山两侧的两个村庄,为了两村交通方便,根据国家的惠民政策,政府决定打一直线涵洞,工程人员为计算工程量,必须计算M ,N 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选择测量点A ,B ,C ,点B ,C 分别在AM ,AN 上,现测得AM =1千米,AN =1.8千米,AB =54米,BC =45米,AC =30米,求M ,N 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解:连接MN. ∵AC AM =301 000=3100,AB AN =541 800=3100,∴AC AM =ABAN. 又∵∠BAC =∠NAM , ∴△BAC ∽△NAM. ∴BC MN =3100,即45MN =3100.∴MN =1 500. 答:M ,N 两点之间的直线距离为1 500米.例2 小刚用下面的方法来测量学校大楼AB 的高度.如图,在水平地面上的一面平面镜,镜子与教学大楼的距离EA =21 m ,当他与镜子的距离CE =2.5 m 时,他刚好能从镜子中看到教学大楼的顶端B ,已知他的眼睛距地面高度DC =1.6 m ,请你帮助小刚计算出教学大楼的高度AB 是多少m ?(注意: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解答】 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有∠DEF =∠BEF ,而FE ⊥AC , ∴∠DEC =∠BEA.又∵∠DCE =∠BAE =90°, ∴△DEC ∽△BEA. ∴CD AB =EC EA . 又∵DC =1.6,EC =2.5,EA =21, ∴1.6AB =2.521. ∴AB =13.44.答:建筑物AB 的高度为13.44 m.【点拨】 从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找出相似三角形是解决本类题型的关键.【跟踪训练2】 如图,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直角三角形硬纸板DEF 来测量操场旗杆AB 的高度,他们通过调整测量位置,使斜边DF 与地面保持平行,并使边DE 与旗杆顶点A 在同一直线上.已知DE =0.5米,EF =0.25米,目测点D 到地面的距离DG =1.5米,到旗杆的水平距离DC =20米,求旗杆的高度.解:由题意可得,△DEF ∽△DCA ,则DE DC =EF AC, ∵DE =0.5米,EF =0.25米,DG =1.5米,DC =20米, ∴0.520=0.25AC. 解得AC =10.故AB =AC +BC =AC +DG =10+1.5=11.5(米).答:旗杆的高度为11.5米.04 巩固训练1.如图,小明在打网球时,击球点距球网的水平距离为8 m ,已知网高为0.8 m ,要使球恰好能打过网,而且落在离网4 m 的位置,则球拍击球时的高度h 为2.4m.2.如图,测得BD =120 m ,DC =60 m ,EC =50 m ,求河宽.解:由题意,可得∠B =∠C =90°,∠ADB =∠EDC , ∴△ADB ∽△EDC. ∴AB EC =BD CD, 即AB =BD·EC CD =120×5060=100(m).答:河宽AB 为100 m.【点拨】 证明相似三角形的方法很多,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简单、合适的一种.3.亮亮和颖颖住在同一幢住宅楼,两人用测量影子的方法测算其楼高,但恰逢阴天,于是两人商定改用下面方法:如图,亮亮蹲在地上,颖颖站在亮亮和楼之间,两人适当调整自己的位置,当楼的顶部M ,颖颖的头顶B 及亮亮的眼睛A 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两人分别标定自己的位置C ,D ,然后测出两人之间的距离CD =1.25 m ,颖颖与楼之间的距离DN =30 m(C ,D ,N 在一条直线上),颖颖的身高BD =1.6 m ,亮亮蹲地观测时眼睛到地面的距离AC =0.8 m ,你能根据以上测量数据帮助他们求出住宅楼的高度吗?解:过点A 作CN 的平行线交BD 于点E ,交MN 于点F.由已知可得,FN =ED =AC =0.8 m ,AE =CD =1.25 m ,EF =DN =30 m ,BD =1.6 m , ∠AEB =∠AFM =90°. 又∵∠BAE =∠MAF , ∴△ABE ∽△AMF. ∴BE MF =AE AF, 即1.6-0.8MF = 1.251.25+30. 解得MF =20.∴MN =MF +FN =20+0.8=20.8(m). 答:住宅楼的高度为20.8 m.05 课堂小结利用相似三角形进行测量的一般步骤:(1)因地制宜,构造相似三角形;(2)测量与所求线段对应的边的长以及另外任意一组对应边的长;(3)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进行计算.27.3位似第1课时位似图形的概念及画法01教学目标1.正确理解位似图形等有关概念,能够按照要求利用位似将图形进行放大或缩小以及能够正确地作出位似图形的位似中心.2.在实际操作和探究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会到几何图形之美,提高对数学美的认识层次,陶冶美育情操,激发学习热情.02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47~48,完成下列预习内容.(1)两个多边形不仅相似,而且对应点的连线相交于一点,对应边互相平行,像这样的两个图形叫做位似图形,这个点叫做位似中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A.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全等B.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不一定相似C.两个图形如果是相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位似D.两个图形如果是位似图形,那么这两个图形一定相似(3)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位置可能在(D)A.原图形的外部B.原图形的内部C.原图形的边上D.任意位置【点拨】位似的三要素即是判定位似的依据,也是位似图形的性质.03名校讲坛例1如图,作出一个新图形,使新图形与原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2∶1.【解答】 1.在原图形上取点A,B,C,D,E,F,G,在图形外任取一点P;2.作射线AP,BP,CP,DP,EP,FP,GP;3.在这些射线上依次取A′,B′,C′,D′,E′,F′,G′,使PA′=2PA,PB′=2PB,PC′=2PC,PD′=2PD,PE′=2PE,PF′=2PF,PG′=2PG;4.顺次连接点A′,B′,C′,D′,E′,F′,G′,A′.所得到的图形就是符合要求的图形.【点拨】作位似图形的步骤:(1)按要求作出各点的对应点后,(2)连线.注意:不要连错对应点之间的连线.【跟踪训练1】(《名校课堂》27.3习题)如图,请在8×8的网格中,以点O为位似中心,作出△ABC的一个位似图形△A′B′C′,使△A′B′C′与△ABC的相似比为2∶1.解:如图所示,△A′B′C′为所求的三角形.例2请画出如图所示两个图形的位似中心.图1图2【解答】如图所示的点O1,就是图1的位似中心.如图所示的点O2,就是图2的位似中心.【点拨】正确地作出位似中心,是解位似图形的关键,可以根据位似中心的定义,位似图形的对应点连线的交点就是位似中心.【跟踪训练2】找出下列图形的位似中心.04巩固训练1.在下列图形中,不是位似图形的是(D)A BC D2.如图,以点O为位似中心,将△ABC放大后得到△DEF,已知△ABC与△DEF的面积比为1∶9,则AB∶DE的值为(A)A.1∶3B.1∶2C.1∶ 3D.1∶93.如图,以O为位似中心将四边形ABCD放大后得到四边形A′B′C′D′,若OA=4,OA′=8,则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A′B′C′D′的周长的比为1∶2.4.如图,△DEF 是△ABC 经过位似变换得到的,位似中心是点O ,请确定点O 的位置,如果OC =3.6 cm ,OF =2.4 cm ,求它们的相似比.解:连接AD ,CF 交于点O ,则点O 即为所求.∵OC =3.6 cm ,OF =2.4 cm ,∴OC ∶OF =3∶2.∴△ABC 与△DEF 的相似比为3∶2.5.如图,图中的小方格都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ABC 与△A′B′C′是以点O 为位似中心的位似图形,它们的顶点都是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找出位似中心点O ;(2)△ABC 与△A′B′C′的位似比为2∶1;(3)按(2)中的位似比,以点O 为位似中心画出△ABC 的另一个位似图形△A″B″C″.解:(1)如图所示,点O 即为所求.(2)∵AC A′C′=21, ∴△ABC 与△A′B′C′的位似比为:2∶1.故答案为:2∶1.(3)如图所示,△A″B″C″即为所求.05 课堂小结1.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2.位似图形与一般相似图形相比,有哪些特殊性?3.利用位似作图的步骤有哪些?第2课时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位似01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掌握位似图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的应用,即会根据相似比,求位似图形顶点,以及根据位似图形对应点坐标,求位似图形的相似比和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作出位似图形.2.让学生在应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应用意识,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运用.02 预习反馈阅读教材P48~50,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的两个位似图形对应顶点的坐标规律,并完成下列预习内容.(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A(6,3),B(6,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13,把线段AB 缩小,观察对应点之间坐标的变化,你有什么发现?答:线段缩小后,点A ,B 的坐标与其对应点的坐标的比为13.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位似变换是以原点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k ,那么位似图形对应点坐标的比为k.(3)△ABC 和△A 1B 1C 1关于原点位似且点A(-3,4),它的对应点A 1(6,-8),则△ABC 和△A 1B 1C 1的相似比是12. (4)已知△ABC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1,2),B(1,0),C(3,3),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相似比为2,把△ABC 放大得到其位似图形△A 1B 1C 1,则△A 1B 1C 1各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 1(2,4),B 1(2,0),C 1(6,6).03 名校讲坛例 (教材P49例)如图,△ABO 三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A(-2,4),B(-2,0),O(0,0).以原点O 为位似中心,画出一个三角形,使它与△ABO 的相似比为32.【解答】 如图,利用位似中对应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分别取点A′(-3,6),B′(-3,0),O(0,0).顺次连接点A′,B′,O ,所得△A′B′O 就是要画的一个图形.【点拨】 作位似变换时,要先弄清点的坐标的变化情况,求出变换后对应的坐标.然后在坐标中描出对应点,连线即可.【跟踪训练】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C 的三个顶点坐标分别为A(2,-4),B(3,-2),C(6,-3).(1)画出△ABC 关于x 轴对称的△A 1B 1C 1;(2)以点M 为位似中心,在网格中画出△A 1B 1C 1的位似图形△A 2B 2C 2,使△A 2B 2C 2与△A 1B 1C 1的相似比为2∶1.解:(1)如图所示,△A 1B 1C 1即为所求.(2)如图所示,△A 2B 2C 2即为所求.。

初中数学_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八年级下册——第九章《图形的相似》第二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掌握基本事实“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基本事实“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其推论.2、经历上述探究过程,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思想与方法.3、通过交流合作,体会到其重要性,感悟几何价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二节,是2011版新课标新增内容,按照《标准》规定,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内容作为基本事实,它是证明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基础.在学习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时,教材呈现的顺序是:特殊→一般→特殊.具体来说,教材首先借助方格纸这一工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由特殊到一般地逐步归纳、猜想,进而明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然后把这一基本事实特殊化(应用在三角形中),得到它的一个推论,从而为后面证明相似三角形判定作准备.由于基本事实不需要推理证明,所以本节内容在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探索活动,直观归纳出结论即可,所以重点就是能找出对应线段,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及推论,并能简单应用.学情分析:由于学生通过对相交线、平行线、三角形、四边形(主要是平行四边形)等图形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培养,而通过对前面两课时的学习,对相似图形有了直观的印象,体会到可以用对应线段长度的比来描述两个形状相同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关系,从而认识了线段的比及成比例线段,通过方格纸的直观性,合作探究,了解了合比性质、等比性质,并通过对其进行证明,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推理的能力,为后面相似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正好是建立在成比例线段基础上来学习的.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就是如何理解对应线段成比例及其变式应用.评价设计: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思考及课堂展示环节二三,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环节二、三、四检测目标2的达成。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1成比例线段23.1.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同步练习华东师大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3章图形的相似23.1成比例线段23.1.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同步练习华东师大版

23.1.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知识点 1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1.如图23-1-3,AD ∥BE ∥CF ,直线m ,n 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 ,B ,C 和点D ,E ,F ,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可得AB BC =()() ,若AB =5,BC =10,DE =4,可得()()=()(),解得EF =________.图23-1-32.如图23-1-4,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AD 和BC 上,AB ∥EF ∥DC ,且DE =3,DA =5,CF =4,则FB 的长为( )A.32B.83C .5D .6图23-1-43.如图23-1-5,若AD ∥BE ∥CF ,直线l 1,l 2与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 ,B ,C 和点D ,E ,F .若AB =BC ,则DE 与EF 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图23-1-54.如图23-1-6,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E 是AB 上一点,EF ∥BC 交CD 于点F .若AE =2,BE =6,CD =7,则FC =________.图23-1-65.如图23-1-7,已知AD ∥BE ∥CF ,它们依次交直线l 1,l 2于点A ,B ,C 和点D ,E ,F .如果AB =6,BC =10,那么DEDF的值是________.图23-1-76.[教材练习第1题变式]如图23-1-8,直线a ∥b ∥c .(1)若AC =6 cm ,EC =4 cm ,BD =8 cm ,则线段DF 的长度是多少厘米? (2)若AE ∶EC =5∶2,DB =5 cm ,则线段DF 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图23-1-8知识点 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推论7.[2016·兰州改编]如图23-1-9,在△ABC 中,因为DE ∥BC ,所以AD BD =( )( ).若AD BD =23,则AD BD =( )( )=________.图23-1-98.如图23-1-10,直线l 1∥l 2∥l 3,直线AC 与l 1,l 2,l 3分别交于点A ,B ,C ,直线DF 与l 1,l 2,l 3分别交于点D ,E ,F ,AC 与DF 相交于点G ,且AG =2,GB =1,BC =5,则DEEF的值为( )A. 12 B .2 C. 25 D. 35图23-1-109.如图23-1-11,在△ABC中,DE∥BC,且分别交AB,AC于点D,E,则下列比例式不正确的是( )A.ABAD=ACAEB.ABAC=ADAEC.ADBD=AEECD.ABDE=ACEC图23-1-1110.如图23-1-12,若AB∥DC,AC,BD相交于点E,且AE=2,EC=3,BD=10,则ED =________.图23-1-1211.如图23-1-13,在△ABC中,DE∥BC,且DB=AE.若AB=5,AC=10,求AE的长.图23-1-1312.如图23-1-14,已知AB∥CD∥EF,AD∶AF=3∶5,BE=10,那么BC的长为________.图23-1-1413.如图23-1-15,练习本中的横格线都平行,且相邻两条横格线间的距离都相等,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A,B,C都在横格线上.若线段AB=4 cm,则线段BC=________cm.图23-1-1514. 如图23-1-16,AD为△ABC的中线,E为AD的中点,连结BE并延长交AC于点F,则CFAF=__________.15.如图23-1-17,在△ABC中,DF∥AC,DE∥BC,AE=4,EC=2,BC=8,求CF的长.图23-1-1716.如图23-1-18,BE平分∠ABC,DE∥BC交AB于点D,AC=8,AB=9,CE=4,求DE的长.图23-1-1817.对于平行线,我们有这样的结论:如图23-1-19①,AB∥CD,AD,BC交于点O,则AODO=BOCO.请你利用该结论解答下列问题:如图②,在△ABC中,点D在线段BC上,∠BAD=75°,∠CAD=30°,AD=2,BD=2DC,求AC的长.图23-1-19教师详答1.DE EF 5 10 4 EF 8 2.B [解析] ∵AB ∥EF ∥DC ,∴DE DA =CF CB .∵DE =3,DA =5,CF =4,∴35=4CB ,∴CB =203,∴FB =CB -CF =203-4=83.故选B.3.相等 [解析] 因为AD ∥BE ∥CF ,所以AB BC =DEEF.因为AB =BC ,所以DE =EF . 4. 214 [解析] 因为AD ∥EF ∥BC ,所以AE EB =DF FC .因为AE =2,BE =6,CD =7,所以26=7-FC FC ,所以FC =214. 5 . 38 [解析] ∵AD ∥BE ∥FC ,∴AB BC =DE EF.又∵AB =6,BC =10,∴DE EF =35,∴DE DF =38.6.解:(1)∵a ∥b ∥c ,∴BD DF =ACEC,即8DF =64,解得DF =163(cm). 故线段DF 的长度是163 cm.(2)∵a ∥b ∥c ,∴BF DF =AE EC =52,即5+DF DF =52,解得DF =103(cm). 故线段DF 的长度是103 cm.7.AE EC AE EC 238.D [解析] ∵AG =2,GB =1,∴AB =AG +GB =3.∵直线l 1∥l 2∥l 3,∴DE EF =AB BC =35.故选D.9.D 10.611.解:∵DE ∥BC ,∴AB DB =ACEC,∴5AE =1010-AE ,∴AE =103. 12. [解析] ∵AB ∥CD ∥EF ,∴BC BE =AD AF ,即BC 10=35,解得BC =6.13. 12 [解析] 如图,过点A 作AE BD 于点D .∵练习本中的横格线都平行,且相邻两条横格线间的距离都相等,∴AB BC =AD DE ,即4BC =26,∴BC =12(cm).14. 2 [解析] 如图,过点D 作∥,交于点G , 则AF FG =AE ED ,FG GC =BDDC.又∵E 为AD 的中点,AD 为△ABC 的中线, ∴AE =ED ,BD =DC , ∴AF FG =AE ED =1,FG GC =BD DC=1, ∴AF =FG ,FG =GC , ∴CF =2AF ,∴CF AF=2. 15.解:∵DE ∥BC ,∴AD AB =AE AC =46=23. ∵DF ∥AC ,∴AD AB =CF BC =23,∴CF 8=23,∴CF =163. 16.解:∵DE ∥BC , ∴AB DB =AC CE, ∴9DB =84,∴DB =92. ∵BE 平分∠ABC ,∴∠ABE =∠CBE . ∵DE ∥BC ,∴∠CBE =∠DEB , ∴∠ABE =∠DEB ,∴DE =DB =92.17.解:过点C 作CE ∥AB 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 则 BD DC =ADDE.又∵BD =2DC ,AD =2, ∴DE =1. ∵CE ∥AB ,∴∠AEC =∠BAD =75°.又∵∠CAD=30°,∴∠ACE=75°,∴AC=AE=AD+DE=3.。

成比例线段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成比例线段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初中数学成比例线段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编稿老师董志臣一校杨雪二校黄楠审核郑建彬一、考点突破1.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成比例线段的定义。

2. 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及其证明。

3. 应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成比例线段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理解。

难点:应用比例性质及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解决问题。

1. 成比例线段:在同一单位下,四条线段长度为a、b、c、d,其关系为a:b=c:d,那么,这四条线段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一般地,如果三个数a,b,c满足比例式a:b=b:c,则b就叫做a,c的比例中项。

【注意顺序问题】A. 当题目给出a、b、c、d为成比例线段时,表示有先后顺序之分:为();B. 当题目问a、b、c、d是否为成比例线段时说明没有先后顺序,只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满足比值相等就行。

2. 常用的比例性质:①基本性质:若则ad=bc,可由ad=bc推出a:b=c:d;a:c=b:d;d:b=c:a和d:c=b:a②合比性质:若则;③反比性质:若则;④等比性质:若=…==k, 则 (b+d+…+n≠0)。

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定理推论:①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对应线段成比例。

②平行于三角形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的三边对应成比例。

例题1(青浦区一模)已知:线段a、b、c,且==。

(1)求的值;(2)如线段a、b、c满足a+b+c=27,求a、b、c的值。

思路分析:(1)根据比例的性质得出=,即可得出的值;(2)首先设===k,则a=2k,b=3k,c=4k,利用a+b+c=27求出k的值即可得出答案。

答案:解:(1)∵=,∴=,∴=;(2)设===k则a=2k,b=3k,c=4k,∵a+b+c=27,∴2k+3k+4k=27,∴k=3,∴a=6,b=9,c=12。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4.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一. 教材分析《2023-2024学年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4.2节“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主要介绍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并能够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具有较高的难度,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性质,对于线段的比例也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将平行线与线段的比例联系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并能够运用该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上有所突破。

四. 教学重难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将平行线与线段的比例联系起来,形成系统性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

同时,结合小组讨论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实例等。

2.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与线段的比例之间的关系。

例如,假设有一块土地,被两条平行线和一条横线分成四个部分,如何求出每个部分的面积比例。

2.呈现(10分钟)通过具体的实例,呈现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

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定理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分析解题思路。

初中数学专题训练--图形的初步认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初中数学专题训练--图形的初步认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典型例题一例01.已知:如图,321////l l l ,3=AB ,5=BC ,12=DF ,求DE 和EF 的长解答 321////l l l ,∴BC AB ABAC AB DF DE +== 即 53312+=DE ∴29=DE∴ 2152912=-=-=DE DF EF说明 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线段定理的应用,易错点是弄错对应线段,解题关键是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比例式求解典型例题二例02.如图,已知:BC DE //,AC DF //,cm 3=AD ,cm 6=BD ,cm 4=DE 求:线段BF 的长分析 由BC DE //,AC DF //,可找到有关BD 、BF 、DA 、FC 之间的比例关系,则由这些关系式不难求出BF 的长解答 BC DE //,AC DF //, ∴四边形DFCE 是平行四边形 ∴4==DE FC AC DF //,∴DABDFC BF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cm 8346=⨯=⋅=DA FC BD BF 说明 由平行线推出成比例线段的比例式时,要注意它们的相互位置关系,不要写倒了,注意把对应的线段写在对应的位置上典型例题三例03.如图,已知,在MAP ∆中,点N 在PM 上,B 、C 在AP 上,且BN AM //,NC MB //求证:PB 是PA 和PC 的比例中项 分析 要证PB 是PA 和PC 的比例中项,就是要证PCPBPB PA = 证明BN AM // ∴PNPMPB PA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同理,PN PMPC PB = ∴PCPBPB PA = ∴PB 是PA 和PC 的比例中项说明 结合题中的条件和图形的特征,把求证比例式通过恒等变形,变换成与其等价的形式,再找寻“中间比”作为过渡的桥梁,这是证明比例线段常用的方法,而如何寻找恰当的“中间比”,则是此类问题证明的难点和关键.典型例题四例04.如图,已知:BC DE //,AB AF AD ⋅=2求证:DC EF //分析由已知条件AB AF AD ⋅=2得ABADAD AF =,由此联想到要证DC EF //,只需证AC AE AD AF =.那么,要证AC AE AD AF =需证ACAEAB AD =,由已知条件BC DE //,这个比例式可证 证明BC DE //, ∴ACAEAB AD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又 AB AF AD ⋅=2,∴AD AFAB AD = ∴ACAEAD AF = ∴CD EF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说明 在证明过程中,要分清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由平行得出比例式用的性质定理,由比例式得出平行用的是判定定理,另外,本题的证明过程中,也使用了“中间比” ABAD 作为过渡典型例题五例05.已知:如图,AD 是ABC ∆的内角平分线 求证:CDBDAC AB =分析 AB 、AC 不在同一直线上,而BD 和CD 在同一直线上. 在同一直线上的两条线段的比往往和平行线有关,所以我们考虑不妨作一条平行线.证明 过点C 作AD CE //,交BA 的延长线于点E EC AD //,∴CDBDAE AB = 又 BAD E ∠=∠,ACE CAD ∠=∠ 而CAD BAD ∠=∠,∴ACE E ∠=∠ ∴AE AC =∴CDBDAC AB = 说明此题是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定理,即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成两条线.............................段与..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典型例题六例06.如图,梯形ABCD 中,CD AB //,M 为AB 的中点,分别连结AC ,BD ,MD ,MC ,且AC 与MD 交于E ,DB 与MC 交于F ,求证:CD EF //证明: CD AB //,∴EM DE AM CD =,FM CFMB CD = BM AM =,∴FM CFEM DE = ∴CD EF //说明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一边平行线的判定,易错点是企图利用角的关系证明平行,解题关键是用中间比代换证出FMCFEM DE =典型例题七例07.如图,BC EF AD ////,cm 12=AD ,cm 18=BC ,3:2:=EB AE ,则EF =_________解法1 如图,延长BA ,CD 相交于O 点,BC EF AD ////, ∴32812===BC AD OB OA∴12=AB OA 设k AE 2=,k BE 3=, ∴k OA 10=又OE OAEF AD =, ∴65121012==k k EF ∴4.14572==EF 解法2 如图,过D 作AB DN //交EF 于M ,交BC 于NBC EF AD ////,∴NC MFDN DM AB AE == ∴6121852MFMF =-=∴512=MF∴4.1457251212==+=EF 解法3 如图,过E 作CD EM //交BC 于N ,交DA 的延长线于MBC EF AD ////,∴32==EB AE BN MA 设k MA 2=,k BN 3= BC MD //,CD MN //,∴EF NC MD ==,即BN BC AD MA -=+ ∴k k 318122-=+,∴56=k∴4.1412512122=+=+=k MD ,即4.14=EF说明 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推论的应用,解题关键是作出恰当的辅助线,将梯形的问题转化三角形问题.典型例题八例08.如图,ABC ∆中,D 为BC 边的中点,延长AD 至E ,延长AB 交CE 于P . 若DE AD 2=,求证:AB AP 3=分析:本题有多种证明方法,现提供几种辅助线的作法供选用①过B 作PC BK //,交AE 于K ;②过D 作PC DG //交BP 于G ;③过CP 的中点M ,连结DM ;④延长DE 至F ,使DE EF =,连结CF .证法1 过B 作PC BK //,交AE 于K , ∴AB AP AK AE ::= 由已知DC BD =,∴DE DK =又 DE AD 2=, ∴3:=AK AE ∴3:=AB AP ,即AB AP 3=证法2 过D 作PC DG //交AP 于G 在BPC ∆中, DC BD =, ∴GP BG = 在APE ∆中, DE AD 2=,∴GP AG 2= ∴BG AG 2=, ∴GP BG AB == ∴AB AP 3=证法3 作CP 的中点M ,连结DM D 是BC 的中点,∴AP DM //且DM PB 2= 在AEP ∆中, AP DM //,∴DEAEDM AP = 又 DE AD 2=, ∴3=DEAE, 即DM AP 3=DM PB AP AB =-=, ∴AB AP 3=证法4 延长DE 至F ,使DE EF =,连结CF ,则AD DE DF ==2 又CD BD =,EDC ADB ∠=∠, FDC ADB ∆≅∆∴∴FC AB =,F BAD ∠=∠, 从而FC AP //,∴AEP ∆∽FEC ∆ ∴3==EFAEFC AP ∴FC AP 3= ∴AB AP 3=典型例题九例09.AD 是ABC ∆的高,E 是BC 的中点,BC EF ⊥交AC 于F ,若15=BD ,27=DC ,45=AC ,求AF错解 如图422715=+=+=DC BD BC ,∴ 21==EC BE ∴ 61521=-=-=BD BE DEBC FE ⊥,BC AD ⊥,∴AD FE //∴ EC DE FC AF = 即21645=-AF AF ∴10=AF 正解 ①︒<∠90B 的解法同上 ②︒>∠90B 时,如图121527=-=-=BD DC BC ,∴621===BC EC BE∴21615=+=+=BE DB DE BC AD ⊥,BC FE ⊥, ∴FE AD // ∴EC DEFC AF = 即62145=-AF AF ∴35=AF说明 错解中因为题目没有指明ABC ∆的形状,所以错误解答习惯地把ABC ∆画成了锐角三角形,事实上,若ABC ∆是︒>∠90B 的钝角三角形,高AD 在三角形外,也符合题意典型例题十例10.如图,ABCD 的对角线交于O 点,E 是AB 延长线上一点,OE 交BC 于F ,若a AB =,b BC =,c BE =,求BF 的长解答:过O 作CB 的平行线交AB 于GO 是ABCD 对角线的交点, ∴OC OA =,GB AG =∴a AB BG 2121==,b BC OG 2121==,c b EG +=21GO BF //, ∴EG BEOG BF = ∴c a cb BF +=2121∴ca bcBF 2+=说明 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过平行四边形对角线的交点作边的平行线典型例题十一例11.如图,已知梯形ABCD 中,BC AD //,3==DC AB ,P 是BC 上一点,AB PE //交AC 于E ,CD PF //交BD 于F . 设PE ,PF 的长分别为m ,n ,n m x +=,那么当P 点在BC 上移动时,x 值是否变化?若变化,求出x 值的取值范围;若不变,求出x 值,并说明理由解答:x 的值不变 AB PE //,∴BC PCAB PE = CD PF //, ∴BCBPCD PF = CD AB =,1==+=+BCBCBC BP PC AB PF PE∴AB PF PE =+ ∴3=+=n m x说明 本题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推论的应用,是一道开放性试题,解题关键是先探索出题目的结论典型例题十二例12.已知,如左图,BD AB ⊥,BD CD ⊥,垂足分别为B ,D ,AD 和BD 相交于点E ,BD EF ⊥,垂足为F ,我们可以证明EFCD AB 111=+成立(不要求证明)若将图左中的垂直改为斜交,如右图,CD AB //,AD 、BC 相交于点E ,过E 作AB EF //,交BD 于点F ,则:(1)EFCD AB 111=+还成立吗?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请找出ABD S ∆,BED S ∆和BDC S ∆间的关系式,并给出证明 解 成立 证明 (1) EF AB //,∴DB DFAB EF = EF CD //, ∴DBBFCD EF = ∴1==+=+DB DBDB BF DB DF CD EF AB EF ∴EFCD AB 111=+ (2)关系式为:BEDBCDABDS S S ∆∆∆=+111分别过A 作BD AM ⊥于M ,过E 作BD EN ⊥于N ,过C 作BD CK ⊥交BD 的延长线于K由题设可得:EN CK AM 111=+ ∴EN BD CK BD AM BD ⋅=⋅+⋅222 ABD S AM BD ∆=⋅21, BCD S CK BD ∆=⋅21, BED S EN BD ∆=⋅21BEDBCDABDS S S ∆∆∆=+∴111说明 本题有两点值得回味:一是通过阅读可发现,题中蕴含着类比猜想的思想方法,因而易猜想关系式仍成立;二是有一处伏笔“不要求考生证明”,具有一定的迷惑性,因为论证猜想是否成立,还须“同样的方法”,不证而证矣选择题1.如图,已知CF BE AD ////,下列比例式成立的是()A .BE AD DE AB = B .BC DE EF AB = C .BC DF EF AC = D .DFEFAC BC = 2.如图,H 为ABCD 中AD 边上一点,且DH AH 21=,AC 和BH 交于点K ,则=KC AK :( )A .2:1B .1:1C .3:1D .3:2 3.(曲靖市,2001)已知:如图,在ABC ∆中,DC ED AE ==,BC MD FE ////,FD 的延长线交BC 的延长线于N ,则BNEF的值是( )A .21 B .31 C .41 D .51 4.(宁夏,2002)在AB C ∆中,BC DE //,DE 交AB 于D ,交AC 于E . 如果3=AE ,6=EC ,4=DE ,那么BC 等于( )A .6B .8C .10D .12 5.(上海市,2002)如图,CD AB //,AD 与BC 相交于O ,那么在下列比例式中,正确的是( )A .AD OA CD AB = B .BC OBOD OA = C .OC OB CD AB = D .ODOBAD BC = 6.(邵阳市,2002)下列命题错误的是( )A .矩形是平行四边形B .相似三角形一定是全等三角形C .等腰梯形的对角线相等D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7.(北京市西城区,2002)如图,ABC ∆中,BC DE //,如果1=AD ,2=DB ,那么BCDE的值为( )A .32 B .41 C .31 D .21参考答案:1.D 2.C 3.C 4.D 5.C 6.B 7.C填空题1.(天津市,2001)如图,BC DE //,且AE DB =,若10,5==AC AB ,则AE 的长为_______.2.如图,梯形ABCD ,BC AD //,延长两腰交于点E ,若4,6,2===AB BC AD ,则=ECED _______,=DC DE_________.3.如图,梯形ABCD 中,5.3,2,//==AB DC AB DE ,且AB PQ MN ////,PA MP DM ==,则=MN _______,=PQ ________.4.(重庆市,2002)雨后初晴,一学生在运动场上玩耍,从他前面m 2远一块小积水处,他看到了旗杆顶端的倒影. 如果旗杆底端到积水处的距离为m 40,该生的眼部高度是m 5.1,那么旗杆的高度是_______m.5.(盐城市,2002)如图,测量队为了测量某地区山顶P 的海拔高度,选择M 点作为观测点,从M 点测得山顶P 的仰角为︒30. 在比例尺为50000:1的该地区等高线地形图上,量得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cm 3,则山顶P 的海拔高度为_____cm . (取732.13=)6.(黑龙江省,2002)在相同时刻的物高与影长成比例,如果一古塔在地面上的影长为50米,同时高为5.1米的测竿的影长为5.2米,那么古塔的高为_____米.7.(南京市,2002)如图,测量小玻璃管口径的量具ABC 上,AB 的长为10毫米,AC 被分为60等份. 如果小管口DE 正好对着量具上30份处(AB DE //),那么小管口径DE 的长是_____毫米.8.(北京市东城区,2002)在坡度为2:1的山坡上种树,要求株距(相邻两树间的水平距离)是6米,斜坡上相邻两树间的坡面距离是______米.9.(上海市,2002)在A B 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BC DE //. 如果8=AD ,6=DB ,0=EC ,那么=AE _______.参考答案:1.310 2.31,213.5.2,3 4.m 305.1116 6.307.5 8.53 9.12解答题1.如图,已知菱形BEDF 内接于ABC ∆,点E ,D ,F 分别在AB ,AC 和BC 上,若15=AB ,12=BC ,求菱形边长.2.如图,已知ABC ∆中,AE BD AC AD BC DE ===,6,8,//,求BD 的长.3.如图,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AC DE //交AB 于E ,已知12=AB ,8=AC , 求DE .4.如图,D ,E 分别是ABC ∆两边AB ,AC 上的点,哪些线段成比例推出BC DE //.5.如图,G 是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任一点,AD EG //,DC FG //. 求证:AC EF //.6.如图,FD EB FC EF //,//. 求证:CD AB //7.如图,ABC ∆中,BC DE //,AD 是AF ,AB 的比例中项, 求证:DC FE //.8.如图,P 是ABCD 的对角线AC 上的任一点,EF ,MN 是过点P 的两直线与ABCD的边分别交于E ,F ,M ,N .求证:FN ME //.9.如图,直线FD 和ABC ∆的边BC 交于D ,交AC 于E ,与BA 的延长线交于F ,且DC BD =,求证:FA EC FB AE ⋅=⋅.10.如图,D 在BC 上,且1:2:=DC BD ,E 是A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F , 求EF BF :.参考答案:1.320 2.4=BD3.524=DE4.EC AE DB AD =或AC AE AB AD =或AC ECAB DB = 5.证OC OAOD OB = 6.证OC OAOD OB = 7.证AC AFAD AF = 8.证PFPEPN PM = 9.解法1:作BC AG //交DF 于G ;解法2:作FD AG //交BC 于G 10.1:6:=EF BE解答题1.(广西,2001)如图,DH CG BF AE //////,CD BC AB ==21,12=AE ,16=DH ,AH 交BF 于M .求BM 与CG .2.如图,M 是ABC ∆中BC 边的中点,P 是BC 边上任一点,过P 作AM PR //交BA 的延长线于Q ,交CA 于R .求证:BMBCAM PR AM PQ =+.3.如图,AD 是ABC ∆中BC 边上中线,从C 引射线交AD 于E ,AB 于F . 求证:DE AF FB AE ⋅=⋅2.4.过ABCD 的顶点A 作任一直线与BD ,BC 及DC 延长线于E ,F ,G ,求证:EG EF AE ⋅=2.5.如图,梯形ABCD 中,BC AD //,E ,F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a AD =,b BC =(a b >) ,求GH 的值.6.如图,CD BC MB ==,FG EF ME ==. 求NFDN的值.7.如图,在ABCD 中,cm AB 5=,cm AE 3=,cm AD 8=,F 为AB 中点,EF 交AC 于G . 交CB 的延长线于K .求FK GF EG ::的值.8.(盐城市,2001)如图,已知:BC ED //,DF AB //.(1)求证:OF OE OB ⋅=2;(2)连结OD ,若ODC OBC ∠=∠,求证:四边形ABCD 为菱形. 9.(南京市,2001)以长为2的定线段AB 为边作正方形ABCD ,取AB 的中点P ,连结PD ,在BA 的延长线上取点F ,使PD PF =. 以AF 为边作正方形AMEF ,点M 在AD 上. 如图所示.(1)求AM 、DM 的长. (2)求证:DM AD AM ⋅=2参考答案:1.15,4==CG BM2.∵AM PQ //, ∴CM PC AM PR =,BMPBAM PQ =. ∵BM CM =, ∴BMBCBM PC PB AM PQ AM PR =+=+ 3.过D 作CF DP //交AB 于P . ∴ED AE FP AF =. 又DB CD =,∴FB PB FP 21==.∴ED AEFB AF =21. ∴ED AF FB AE ⋅=⋅2 4.AB DC //得ED BE EG AE =,BC AD //得AE EF ED BE =. ∴AEEFEG AE = ∴EG EF AE ⋅=25.ba abGH += 6.31 7.7:4:38.(1)略;(2)证BD AC ⊥9.(1)15-=AM ,53-=MD ;(2)526-=⋅DM AD解答题1.如图,ABC ∆中,AF 平分BAC ∠,AF CE ⊥于E ,AF BD ⊥交其延长线于D ,BE 的延长线交DC 的延长线于G.求证:AG EC //.2.(温州市,2001)如图,在正方形ABCD 中,8=AD ,点E 是边CD 上(不包括端点)的动点,AE 的中垂线FG 分别交AD 、AE 、BC 于点F 、H 、K ,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 .(1)设m DE =,m DE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t ; (2)当31=t 时,求BG 的长. 3.(山西省,2001)(1)阅读下列材料,补全证明过程:已知:如图,矩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BC OE ⊥于E ,连结DE 交OC 于点F ,作BC FG ⊥于G .求证:点G 是线段BC 的一个三等分点. 证明:在矩形ABCD 中,BC DC BC OE ⊥⊥,,∴DC OE // ∵21=DC OE , ∴21==DC OE ED EF ∴31=ED EF . (2)请你仿照上面的画法,在原图上画出BC 的一个四等分点. (要求: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及证明过程).4.在ABC ∆中,D 为BC 上的一点,E 为AD 上的一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F .(1)如4:1:,2:1:==AD AE BC BD ,求AC AF :的值;(2)如n AD AE m BC BD :1:,:1:==(n m ,为不小于2的自然数). 求AC AF :的值;(3)对于满足1-≠n m 且均大于2的自然数n m ,,是否总存在自然数q p ,(其中m p ≠,n q ≠)使当p BC BD :1:=,q AD AE :1:=时,AC AF :的值与当m BC BD :1:=,n AD AE :1:=时,AC AF :的值相同?如果存在,写出这时q p ,与nm ,之间应满足的关系.5.如图一个矩形ABCD (BC AB <)中,618.0215≈-=BC AB ,那么这个矩形称为黄金矩形,黄金矩形给人以美感,备受人们欢迎,在黄金矩形ABCD 内作正方形CDEF ,得到一个小矩形ABFE (如图). 请问矩形ABFE 是否是黄金矩形?证明你的结论.6.(河北省,2001)在ABC ∆中,D 为BC 边的中点,E 为AC 边上任意一点,BE 交AD 于点O ,某学生在研究这一问题时,发现了如下的事实:(1)当11121+==AC AE 时,有12232+==AD AO (如图)(2)当21131+==AC AE 时,有22242+==AD AO (如图)(3)当31141+==AC AE 时,有32252+==AD AO (如图)在下图中,当n AC AE +=11时,参照上述研究结论,请你猜想用n 表示ADAO的一般结论,并给出证明(其中n 是正整数).7.(黄冈市,1999)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DA 上的一点,且k HDAH GC DG FC BF EB AE ====(0>k ). 阅读下段材料,然后回答后面问题.如图,连接BD .∵HD AHEB AE =, ∴BD EH // ∵GC DGFC BF =,∴BD FG //, ∴EH FG //.(1)连结AC ,则EF 与GH 是否一定平行,答:_______. (2)当k 值为______时,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3)在(2)的情形下,对角线AC 与BD 只须满足_______条件时,EFGH 为矩形. (4)在(2)的情形下,对角线AC 与BD 只须满足_______条件时,EFGH 为菱形. 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DC AB =,E 、F 各为BC 、AD 的中点,延长BA 、EF 、CD 相交成α∠、β∠,求证:βα∠=∠.证明:连结DE ,延长DE 到G ,使EG DE =,连结BG 、AG . ∵CED BEG EG DE CE BE ∠=∠==,,, ∴AB CD CD BG BGE CDE ==∆≅∆,,, ∴BG AB =.∴BGA BAG ∠=∠.∵EF 是ADG ∆的边AD 、DG 的中位线, ∴AG EF //, 即KE AG //∴BAG ∠=∠α,FED AGE ∠=∠.又∵FED CDE AGE AGE BGA BGE ∠+∠=∠=∠+∠=∠+∠=∠βα, ∴βα∠=∠从上述命题证明过程中可以知道,通过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将一条线段从一个三角形中移至另一个三角形中,从而使总是获得巧妙解决.(1)这是一种通过将一个三角形绕旋转中心旋转︒180,构成______图形的方法. 请用此方法完成下列命题的证明:(2)如图,已知ABD ∆中,F 为中线AC 上一点,DF 的延长线交AB 于点E . 求证:AE FD AB EF ⋅=⋅.9.一条笔直的公路l 穿过草原,公路边有一陌生站A ,距离公路30千米的地方有一居民点B ,A 、B 的直线距离是90千米(如图). 有一天,某司机驾车从陌生站送一批急救药品到居民点B ,汽车在公路上的最快速度是60千米/时,而在草地上的最快速度是30千米/时. 问该司机应以怎样的路线行驶,所用的行车时间最短?最短时间是多少?参考答案1.延长AC ,BD 交于H . 可证AHD ABD ∆≅∆,得HD BD =. DH CE //,∴DH CE AD AE =,BD CE GD GC =. ∴GDGCAD AE =. ∴AG EC // 2.(1)过H 作CD MN //,mmt -=16;(2)过H 作AB HT ⊥于T ,268=-=-=TB TG BG3.(1)补充证明方法一:∵BC FG ⊥,BC DC ⊥,∴DC FG //. ∴31==ED EF DC FG . ∵DC AB =,∴31=AB FG . 又∵AB FG //,∴31==AB FG BC OG 方法二:∵BC DC BC FG ⊥⊥,,∴DC FG //.∴31==ED EF EC EG ,∴32=EC GC . ∵E 是BC 中点,∴31622===EC GC BC GC ∴点G 是BC 的一个三等分点. (2)如图4.(1)7:1:=AC AF (2))1(:1:+-=m mn AC AF ;(3)存在. )1()1(-=-n m q p 5.ABFE 也是黄金矩形. 证略 6.)2(:2:n AD AO +=,证略.7.(1)不一定;(2)1;(3)BD AC ⊥;(4)BD AC = 8.(1)全等;(2)延长AC 到G ,使AC CG =,连结DG . 先证GDC ABC ∆≅∆,再证DG AB //可得9.过A 作︒=∠30CAE ,过B 作射线AE 的垂线段BE 交AC 于D ,D 点就是应离开公路的地点. 因此,所行路线为DB AD +.。

专题--图形的相似----第一讲:成比例线段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专题--图形的相似----第一讲:成比例线段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专题 图形的相似第一讲:成比例线段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一、成比例线段知识点1、 相似的图形一般而言,形状相同,大小、位置不一定相同的图形就是相似图形,但是全等图形也是相似图形。

注意: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对应线段的条数相同,对应线段长的比值相等,因此可以看做的把其中一个图形放大或者缩小一点的倍数得到另外一个。

知识点2、两条线段的比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之比,即AB:CD=m:n,或写成nmCD AB =,其中,线段AB ,CD 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

如果把n m 表示成比值k ,那么k CDAB=,或者AB=k ·CD 。

注意:1、求两条线段的比的时候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统一,当长度单位不统一时,要先化成同一单位长度;2、两条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实数,与所选线段的单位无关,只要选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即可。

★知识点3、成比例线段对于四条线段a,b,c,d ,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dcb a =,那么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1、如果cbb a =,那么b 叫做a 和c 的比例中项; 2、在比例式a:b=c:d 中,d 叫做a ,b ,c 的第四比例项;3、成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即a,b,c,d 是成比例线段,则是a:b=c:d 知识点4、比例的性质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dcb a =,那么ad=bc ; 如果ad=bc (a ,b ,c ,d 都不等于0),那么dc b a = 2、等比性质:如果)0...(...≠+++===n d b nmd c b a ,那么b a n d b mc a =++++++...... 3、合比性质:如果d c b a =,那么ddc b b a +=+4、分比性质:如果d c b a =,那么ddc b b a -=- 【例题解析】例1、观察下列图形,指出 是相似图形.例2、线段AB 被点M 分成32=BM AM ,则=MB AB ,=AM MB 例3、如果的值。

专题05 图形的相似重难点题型专训(6大题型)(解析版)

专题05 图形的相似重难点题型专训(6大题型)(解析版)

专题05图形的相似重难点题型专训(6大题型)【题型目录】题型一比例的性质题型二线段的比题型三成比例线段题型四由平行判断成比例的线段题型五由平行截线求相关线段的长或比值题型六黄金分割【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线段的比与成比例线段线段的比两条线段长度的比叫做两条线段的比.注意:求两条线段的比时必须统一单位).成比例线段四条线段a、b、c、d中,如果dcba,那么这四条线段a、b、c、d叫做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知识点二、比例的性质知识点三、黄金分割黄金分割若线段AB上一点C把线段AB分成两条线段AC与BC(AC>BC),如果ACBCABAC,这时称点C是AB的黄金分割点,这个比值称为黄金比,它的值为618.0215.知识点四、相似图形相似图形在数学上,我们把形状相同的图形称为相似图形(similar figures).要点诠释:(1)相似图形就是指形状相同,但大小不一定相同的图形;(2)“全等”是“相似”的一种特殊情况,即当“形状相同”且“大小相同”时,两个图形是全等;相似多边形如果两个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我们就说它们是相似多边形.要点诠释:(1)相似多边形的定义既是判定方法,又是它的性质.(2)相似多边形对应边的比称为相似比.知识点五、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经典例题一比例的性质】约分即可求解.【经典例题二线段的比】第二次裁剪所得矩形的长为第三次裁剪所得矩形的长为第四次裁剪所得矩形的长为第五次裁剪所得剩下的图形恰好是正方形,AC【答案】34/0.75为线段我们可以这样作图找到已知线段的黄金分割点:如图且12EF OE ,连接OF ;以F 为圆心,EF 交OE 于点P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作图,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________(2)求OP 的长;(3)求证:点P 是线段OE 的黄金分割点.【答案】(1)EF FH ,OH OP (2)51OP (3)见解析【分析】(1)由题意知,EF FH ,OH (2)由勾股定理得225OF OE EF (3)由51OP ,可得2251OP235625OE PE ,则2OP OE 【详解】(1)解:由题意知,EF FH ,OH 故答案为:EF FH ,OH OP ;(2)解:∵EF OE ,∴90OEF ∵2OE ,【经典例题三成比例线段】是线段【经典例题四由平行判断成比例的线段】九年级四川省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校考阶段练习)如图,直线A.103B.152【答案】D【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比例式,求出【详解】解:∵a b c∥∥,∴AB DEAC DF,A.BH AGBC ADB.EG AGCD AD【答案】D【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中点定义及相似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逐项判断即可得到答案.【答案】54【分析】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出比例式,解答即可.【详解】解:∵直线123l l l ∥∥45AD BC DF CE ,5CE【答案】6【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后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可得【详解】解:∵AD平分,∴EAD CAD(1)求证:AG CG ;(2)求证:2CGE BDN (3)若4BD DG ,GP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3AG a【分析】(1)证明ABG (2)先证明DAF GPD NDC DCP BDN BDC NDC (3)证明PM PC ,得出【经典例题五由平行截线求相关线段的长或比值】A.14B【答案】A【分析】根据a b∥可得BGA.3 20【答案】A【分析】过点F作FG∥由FG BN∥,得BF NG【答案】5:3:2【分析】首先过点M作MK点,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求得【详解】解:过点M作MK∵M是AC的中点,∴MN NK AN AMEC EF AE AC∵E、F为BC的三等分点,,∴BE EF FC【答案】16【分析】过点D 作DG ::BD CD EG CG 的值.∵:1:3AF FD ,BD ∴::AF FD AE EG ∴3EG AE ,EG ∴3EC EG CG(1)如果4AB ,8BC ,(2)如果:2:3DE EF ,AB 【答案】(1)6(2)15【分析】(1)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2)由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得到392BC AB ,即可得到【详解】(1)解:如图,∵123l l l ∥∥,∴AB DE BC EF,∵4AB ,8BC ,EF【经典例题六黄金分割】【点睛】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点的意义,正确理解黄金分割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上找一点51 51【答案】8516【分析】设AC m ,BD n ,根据【答案】1555【分析】根据黄金分割的定义,得2PA BP AB ,构建方程计算求解.【详解】解:根据题意,2PA BP AB ;∴2(10)10BP BP【点睛】本题考查黄金分割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掌握黄金分割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5.(2023秋·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课上,老师让同学们以(1)【操作判断】根据以上操作,直接写出图3中AGGB的值:______;(2)【问题解决】请判断图3中四边形BG MG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应用】我们知道:将一条线段AB分割成长、短两条线段AP 割点.在以上探究过程中,已知矩形纸片ABCD的宽AB为【重难点训练】A .5B 【答案】D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根据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列出比例式,计算即可.【详解】解:∵a b ∥∥A. 454【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黄金分割比求线段长,熟记黄金分割比答案,熟记黄金分割比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详解】解:由黄金分割比,根据题意可得AB∵,8cm5AP AB故选:A.3.(2022上·山西运城形蕴藏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画出黄金矩形;作正方形接EF,以FD为半径画弧,A.1个B.2个BG A .259B .27【答案】A【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正方形的性质,掌握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是解题的关键.作FH BC ∥交CD 于H ,则DH HC 根据勾股定理得25AE ,所以【详解】解:如图,作FH ∥则45DH DF HC FG ,E ∵为CD 边中点,19HE ED ,FH AD ∵∥,19FE HE AE DE ,224225AE ∵,259FE .故选:A .5.(2023上·浙江·九年级周测)如图,点D ,与BC 的垂线CE 相交于点A .3:2B .5:3【答案】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4FC BC BF ,再根据DF ∥【详解】∵BE 平分ABC ,∴ABD FBD ,∵DF BC ,90A ,∴90DFB 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和性质、坐标与图形性质等知识点,根据三角形的重心的概念8.(2023上·浙江金华,,上,连结AB BC CACF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判定及性质的综合应用,∵点B 和点F 关于直线DE ∴BD DF BF DE ,,∵AD DF ,∴AD BD DF ,∴,DBF DFB DAF 又DBF DFB DAF ∴ 2180DFB DFA ∴90,DFB DFA 即∴DE AC ∥,∴BD BE AD CE,∵AD BD ,∴BE CE ,∴132BE BC ,在Rt ABF 与Rt CBF △,由勾股定理可得:2222BF AB AF FB CB ,∴2222AB AF CB CF ∵56AB AC BC ,,【答案】3【分析】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设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D ∥【详解】解:设FD x ,由2AF FD ,则2AF x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B CD ∥,2233AE AF x EC BC x ,23BE AE EG EC ,∵2BE ,223EG ,3EG ,故答案为:3.10.(2023上·安徽合肥·九年级校考期中)如图,矩形形ABNM 和矩形CDMN .(1)若矩形CDMN 与矩形的长是,如图所示.请你借助这张纸片,设法折出一个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在Rt BCF 中,BF 则2QF BF BQ 设AP PQ x ,则PD 在Rt QPF 和Rt DGF 有222FQ PQ DF 解得512x ,即点P 是AD 的黄金分割点(2)方法如图所示:第一步:对折矩形纸片第二步:再一次折叠纸片,使点14.(2023上·四川内江·九年级统考期中)巴台农神庙的设计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上的最高水平,它的平面图可看作宽与长的比是黄金矩形ABCD 的宽1AB (1)黄金矩形ABCD 的长BC ;(2)如图②,将图①中的黄金矩形裁剪掉一个以AB 为边的正方形ABEF ,得到新的矩形DCEF 是否为黄金矩形,并证明你的结论;(3)在图②中,连接AE ,求点D 到线段AE 的距离.【答案】(1)512(2)矩形DCEF 为黄金矩形,理由见解析(3)点D 到线段AE 的距离为1024【分析】本题考查了黄金分割,理解题目所给“黄金矩形”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根据512AB BC ,AB ,即可求解;(2)先求出512FD EC AD ,再求出DF EF 的值,即可得出结论;(3)连接AE ,DE ,过D DG AE 于点G ,根据1AB EF ,512AD,得出再根据12AED G S AD EF AE D ,即可求解.∵1AB EF ,AD∴22112AE ,在AED △中,12AED S 即AD EF AE DG ,则51122DG ,解得1024DG ,∴点D 到线段AE 的距离为15.(2022上·山西运城·九年级统考期中)阅读与思考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下面是小宇同学运用面积的思想对进行了证明.证明:如图,分别连接EB DC ,.设点E 到AB 的距离为1h ,点D 到AC 的距离为2h ,ADE BDE S S 111212AD h BD h AD BD ,ADE DEC S S …任务:(1)请补全以上证明过程.(2)应用以上结论解答问题:如图,在ABC 中,DG EC ∥,【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证明与应用:(1)根据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可得(2)直接利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即可证明.【详解】(1)证明:如图,分别连接设点E 到AB 的距离为1h 则111212ADE BDE AD h S AD S DB BD h 221212ADE DEC AE h S AE S EC EC h ,设点B 到直线DE 的距离为∵DE BC ∥,点C 到直线DE 的距离与点∴12BDE DEC S S DE m ∴ADE BDE S S ADE DECS S ,∴ADDB AE EC.(2)证明:∵DG EC ∥∴AD AG DE GC,。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图形的相似PPT课件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图形的相似PPT课件

,

.
AB AC AC BC
又AD=2BD,
CF 1

.
BF 2
(2)∵DE//BC,EF//AB,
∴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DE=BF.
AD BF
AD DE
由(1)知

,

.
AB BC
AB BC
E
D
B
F
C
强化训练
1.如图,已知l1∥l2∥l3,下列比例式中错误的是( D )
AC BD
二等分点和BC的三等分点,再过它们作AD
A
D
的平行线.
P
Q
B
E
M
N
H
G
由平行线等分线段可知:
DQ QE EN NG GF ,
AP PB BM MH HC,
DQ QE
2
AP PB

,
BM MH HC EN NG GF 3
AB DE


.
BC EF
EC 3
4
4
BD
则 BD
.
_______
, _______
3
7
BC
DC
D
C
目标测试
3.如图,AB=AC,AD⊥BC于点D,点M是AD边上的中点,CM交
AB于点P,DN ∥CP.若AB=6 cm,求AP的长.
解:∵AB=AC,AD⊥BC于点D,
点M是AD边上的中点,
∴DB=DC,AM=MD.
九年级数学北师版·上册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 .
新课引入
下图是一架梯子的示意图,由生活常识可以知

25.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 第1课时课件(共13张PPT)

25.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 第1课时课件(共13张PPT)
第二十五章 图形的相似25.2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第1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重难点
重点
难点
1.了解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2.会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解决相关问题.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的应用.
运用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的基本事实解决相关问题.
如图,两条直线AC,DF被三条互相平行的直线l1,l2,l3所截,截得的四条线段分别为AB,BC,DE,EF,平行线l1,l2之间的距离为d1,平行线l2,l3之间的距离为d2. 相等吗?
解:∵l1∥l2∥l3 , ∴ , ∴ , ∵DE=2, ∴EF= .
2.如图,已知 ∥ ∥ .(1)若AB=4,BC=8,EF=12,求DE的长;(2)若DE:EF=2:3,AB=6,求AC的长.
解:(1)∵l1∥l2∥l3,AB=4,BC=8, ∴ , 又∵EF=12,∴DE= EF=6.(2)∵l1∥l2∥l3,DE:EF=2:3, ∴ . 又∵AB=6, ∴BC= AB=9, ∴AC=AB+BC=6+9=15.
随堂练习
1.如图,直线 ∥ ∥ ,直线AC和DF被直线 ,,所截,AB=5,BC=6,EF=4,则DE的长为( )A.2 B.3 C.4 D.2.如图,a∥b∥c,AC:CO:OF=2:1:4,BE=35,则BD=____.
10
D
拓展提升
1.如图,直线 ∥ ∥ ,直线AC依次交 于A,B,C三点,直线DF依次交 ,,于D,E,F三点,若 ,DE=2,求EF的长.
创设情境
1.在下图中,所有已知条件如前所述,结合下列条件回答:线段AB,BC之间具有什么关系?(1)在图(1)中,d1=1,d2=2.(2)在图(2)中,d1=2,d2=3. 2.猜想:在上页图中,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图形的相似PPT课件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图形的相似PPT课件

C. a=2, b= 5, c= 15, d=2 3. D. a=4, b=6, c=5, d=10.
2. : 3.
x = y =求z .
275
2x(1-) y + 3z . y
4.
(2)假设2x+3y-z=40, 求3x-
z+2y=?
五、练习题:
▪ 5. ,如图,在△OCE中,BD∥CE, AD∥BE.
愿知识与您相伴 让我们共同成长 感谢您的阅读与支持
l3
L5
L4
E
D
L1
A
L2
B
C
L3
数学符号语言
DE // BC E D
A
AD AE
AB =AC B
C
L5 L4
L5 L4
A
L1
ED
L1
DE
L2
A
L2
B
C L3 B
C
L3
数学符号语言 ∵ DE∥BC

AD AB
=
AE AC
数学符号语言
∵ DE∥BC

AD AB
=
AE AC
推论:
A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 其他两边相交,截其他两边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图形的相似PPT课件
第四章 图形的相似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思考:两只燕子在飞行过程中形成的线段 之间有什么关系?
在以下图中,小方格的边长均为1,直线l1∥l2∥l3,分 别交直线m , n于格点A1,A2,A3,B1,B2,B3
A1 A2
B1 B2
l1
l2
A3
m
B3
n
l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图形的相似精品ppt课件3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图形的相似精品ppt课件3

你在问题(1)中发现结论还成立吗?如果将 l2平移到其它位置呢?
图3-6
(3)在平面上任意作三条平行线,用它们截两条直线,截得的线段成比 例吗?
归纳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两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思考
如果把图1中l1 , l2两条直线相交,交点A 刚落到l3上,如图2所得的对应线段的比 会相等吗?依据是什么?
如图3-6中,小方格边长都为1,平行线l1 ∥l2∥ l3.分别 交直线m,n A1,A2 , A3, B1, B2 , B3 。
(1)计算
A1 A2 与 B1B2 的值,你有什么发现? A2 A3 B2B3
(2)将l2 向下平移到如图3-7的位置,直线m,n 与 l2 的交点分别为 A2 , B2
94.对一个适度工作的人而言,快乐来自于工作,有如花朵结果前拥有彩色的花瓣。――[约翰·拉斯金] 95.没有比时间更容易浪费的,同时没有比时间更珍贵的了,因为没有时间我们几乎无法做任何事。――[威廉·班] 96.人生真正的欢欣,就是在于你自认正在为一个伟大目标运用自己;而不是源于独自发光.自私渺小的忧烦躯壳,只知抱怨世界无法带给你快乐。――[萧伯纳]
87.当一切毫无希望时,我看着切石工人在他的石头上,敲击了上百次,而不见任何裂痕出现。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时,石头被劈成两半。我体会到,并非那一击,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开。――[贾柯·瑞斯] 88.每个意念都是一场祈祷。――[詹姆士·雷德非]
89.虚荣心很难说是一种恶行,然而一切恶行都围绕虚荣心而生,都不过是满足虚荣心的手段。――[柏格森] 90.习惯正一天天地把我们的生命变成某种定型的化石,我们的心灵正在失去自由,成为平静而没有激情的时间之流的奴隶。――[托尔斯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 图形的相似
第一讲:成比例线段与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一、成比例线段
知识点1、 相似的图形
一般而言,形状相同,大小、位置不一定相同的图形就是相似图形,但是全等图形也是相似图形。

注意:形状相同的图形的对应线段的条数相同,对应线段长的比值相等,因此可以看做的把其中一个图形放大或者缩小一点的倍数得到另外一个。

知识点2、两条线段的比
如果选用同一个长度单位量得两条线段AB,CD 的长度分别是m ,n ,那么这两条线段的比就是它们的长度之比,即AB:CD=m:n,或写成
n
m
CD AB =,其中,线段AB ,CD 分别叫做这个线段比的前项和后项。

如果把
n m 表示成比值k ,那么k CD
AB =,或者AB=k ·CD 。

注意:1、求两条线段的比的时候两条线段的长度单位要统一,当长度单位不统一时,要先化成同一单位长度;
2、两条线段的比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正实数,与所选线段的单位无关,只要选取相同的长度单位即可。

★知识点
3、成比例线段
对于四条线段a,b,c,d ,如果a 与b 的比等于c 与d 的比,即d
c
b a =,那么这四条线段是成比例线段,简称比例线段。

注意:1、如果
c
b
b a =,那么b 叫做a 和
c 的比例中项; 2、在比例式a:b=c:
d 中,d 叫做a ,b ,c 的第四比例项;
3、成比例线段是有顺序的,即a,b,c,d 是成比例线段,则是a:b=c:d 知识点
4、比例的性质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
d
c
b a =,那么ad=b
c ; 如果ad=bc (a ,b ,c ,
d 都不等于0),那么
d
c b a = 2、等比性质:如果
)0...(...≠+++===n d b n
m
d c b a ,那么
b a n d b m
c a =++++++...... 3、合比性质:如果
d c b a =,那么d
d
c b b a +=+
4、分比性质:如果
d c b a =,那么d
d
c b b a -=
- 【例题解析】
例1、观察下列图形,指出 是相似图形.
例2、线段AB 被点M 分成
32=BM AM ,则=MB AB ,=AM
MB
例3、如果
的值。

求x
y
y y x ,54=- 例4、如图所示,EF
BE
AD AB =,且AB=10cm ,AD=2cm ,BC=7.2cm ,E 是BC 的中点, 求
EF,BF 的长。

例5、已知
0,2≠++===f d b f
e
d c b a 且 (1)求
f
d b e
c a ++++的值; (2)若a-2c+3e=5,求b-2d+3f 的值。

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
知识点1、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到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知识点2、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与其它两边相交,截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例题解析】
例1、如图所示,直线l 1∥l 2∥l 3,AB=3,DE=2,EF=4,求BC 的长。

例2、如图所示,在△ABC 中,点D,E 分别在AB,AC 边上,DE ∥BC ,若AD :AB=3:4,AE=6,则AC 等于
例2图 例3图 例3、如图所示,在△ABC 中,AD 平分∠BAC ,求证:AC
AB
DC BD 。

【巩固练习】 基础题
知识点1 线段的比
1.如图,线段AB∶BC=1∶2,则AC∶BC 等于( )
A .1∶3
B .2∶3
C .3∶1
D .3∶2
2. 在△ABC 中,∠B =90°,AB =BC =10 cm ,在△DEF 中,ED =EF =12 cm ,DF =8 cm ,
则AB 与EF 之比= , AC 与DF 之比= . 知识点2 比例线段
3. 已知 a 、b 、c 、d 四条线段依次成比例, 其中 a =3 cm , b =(x -1)cm , c =5 cm ,
d =(x +1)cm.则x 的值= . 知识点3 比例的基本性质
4.已知x 3=y
2
,那么下列式子中一定成立的是( )
A .2x =3y
B .3x =2y
C .x =2y
D .xy =6 5.已知a 2=b 3=c 4≠0,则a -b c 的值为( )
A.14 B .-14 C .2 D.12 6. 已知x 4=y 5=z
7
,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
A.x -y x +y =19
B.x +y +z z =716
C.x +y +z x +y -z =83 D .y +z =3x 知识点5 等比性质的简单应用
7.(兰州中考)如果a b =c d =e f =k(b +d +f≠0),且a +c +e =3(b +d +f),那么k =________.
知识点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8.(乐山中考)如图,l 1∥l 2∥l 3,两条直线与这三条平行线分别交于点A 、B 、C 和D 、E 、F.
已知AB BC =32,则DE
DF 的值为( )
A.32
B.23
C.25
D.3
5
知识点7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的推论
9.(成都中考)如图,在△ABC 中,DE ∥BC ,AD =6,DB =3,AE =4,则EC 的长为( ) A .1 B .2 C .3 D .4
10.已知线段a 、b 、c ,求作线段x 使ax =bc ,下列每个图中的两条虚线都是平行线,则作
法正确的是( )
中档题
11.已知三条线段的长分别为1 cm 、2 cm 、 2 cm ,如果另外一条线段与它们是成比例线段,
试求出另外一条线段的长.
12.若x 2=y 7=z 5,设A =y x +y +z ,B =x +z y ,C =x +y -z x ,则A ,B ,C 的大小顺序为( )
A .A>B>C
B .A<B<
C C .C>A>B
D .A<C<B
13. 已知a +b +c≠0,且a +b c =b +c a =c +a b =p ,则直线y =px +p 不经过(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14. 阅读下列解题过程,然后解题:
题目:已知
x a -b =y b -c =z
c -a (a 、b 、c 互不相等),求x +y +z 的值. 解:设x a -b =y b -c =z
c -a =k ,则
x =k(a -b),y =k(b -c),z =k(c -a), ∴x +y +z =k(a -b +b -c +c -a)=k×0=0. ∴x +y +z =0.
依照上述方法解答下列问题:
a ,
b ,
c 为非零实数,且a +b +c≠0,当
a +
b -
c c =a -b +c b =-a +b +c
a
时,求(a +b )(b +c )(c +a )
abc 的值.
15. 如图,F 是□ABCD 的边CD 上一点,连接BF 并延长交AD 的延长线于点E.求证:DE AE =DF
DC
.
16. 如图,在△ABC 中,DF ∥AC ,DE ∥BC. 求证:AE·CB=AC·CF.
综合题
17.在△ABC 中,AB =12,点E 在AC 上,点D 在AB 上,若AE =6,EC =4,且AD DB =AE
EC .
(1)求AD 的长;
(2)试问DB AB =EC
AC 能成立吗?请说明理由.
18. 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 -c)∶(a+b)∶(c -b)=-2∶7∶1,则△ABC
是(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19. 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是边CB 延长线上的点,且EB =AB ,DE 与AB 相交于点F ,AD
=2,CD =1,求AE 及DF 的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