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
《离子反应》第二课时教案一、核心素养要求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根据实验现象辨识电解质,能运用化学符号表示电解质中的离子,认识离子反应的本质,能结合实例书写离子方程式,理解物质的组成及其变化。
2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实验探究,辨识物质的形态及变化的宏观现象,学会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其变化的本质;能从物质的微观粒子角度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对溶液导电性的分析,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上将宏观和微观相结合,依据证据建立离子反应的认知模型,根据离子反应的本质和发生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从微观层面认识离子反应,并用符号表示反应过程。
三、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练习]完成H 2SO 4、Ba(OH)2、Na 2SO 4的电离方程式 [预测] 向Ba (OH )2溶液中分别滴加硫酸溶液和硫酸钠溶液会出现什么宏观现象?溶液的导电率有怎样的变化?试画出滴定过程电导率变化图像。
[视频]实验验证学生的预测。
[辨析]宏观现象都产生了沉淀,但从微观粒子角度有很大差别。
溶液中都有哪些离子? 过程中哪些离子大量减少? 实际参与反应的离子是什么? 用符号表达过程: 2H ++SO 42- + Ba 2+ +2OH - ↘ ↙ ↙ BaSO 4 ↓ + 2H 2O 2H ++SO 42- + Ba 2+ +2OH - == BaSO 4 ↓ +2H 2O 2Na + + SO 42- + Ba 2+ +2OH - ↘ ↙ BaSO 4 ↓ SO 42- + Ba 2+ == BaSO 4 ↓ 离子间发生反应,重组生成难溶1口述电离方程式 2预测离子的变化,实验图像变化趋势。
3听讲离子反应的过程,梳理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检测物质的电离,从定性及定量角度深入认识溶液中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建立离子反应的核心概念。
3不拘泥传统的“写拆删查”四步立足实验展示的宏观现象,引导学生从电离深入离子层面分析,实现“宏观、微观、符号”的思维转换。
初中认识化学符号教案
初中认识化学符号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常见的化学元素符号及其含义,并能够正确
书写和使用化学符号。
教学重点:认识化学元素符号,理解化学符号的含义,学会书写和使用化学符号。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不同元素的符号,学会使用符号表示化学元素。
教学准备:幻灯片、白板、化学元素周期表、课堂练习题目。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老师简单介绍化学符号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符号的作用和重要性。
二、学习化学元素符号(15分钟)
1. 展示幻灯片或化学元素周期表,让学生认识几个常见的元素符号,如H(氢)、O (氧)、C(碳)等。
2.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理解化学符号的构成和含义。
三、练习及讲解(20分钟)
1. 让学生自行练习书写化学符号,然后相互核对。
2. 针对常见错题进行讲解,并纠正学生的错误。
四、小结及拓展(10分钟)
1. 老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正确书写和使用化学符号的重要性。
2. 提出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用化学符号表示其他元素或化合物。
五、课堂检测(5分钟)
出几道简单的练习题目,检测学生对化学符号的掌握情况。
六、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复习课堂内容,并尝试用化学符号表示不同的元素或化合物。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符号有了初步的认识,但仍需不断练习和巩固。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更多的实际案例或实验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化学符号的应用。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元素第二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
第二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知识回顾】1、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2、铁是由组成,是由构成。
【学习目标】1、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2、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记住并能书写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学习重点】元素符号的书写及表示意义【学习难点】认识元素周期表【学习过程】1、元素符号的确定:国际上统一采用来表示元素。
若几种元素相同时,就附加一个来区别。
2、元素符号的写法: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如:、等。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第一个字母要,第二个字母要,并写在右下角,即一大二小,如、等。
3、元素符号的意义:宏观:表示元素。
微观:表示该种元素的原子。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还表示。
例如:Fe. 、、。
4、元素符号前面加数字时,只能表示多个原子。
如:2N表示5、熟记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
(P62表3-4)6、元素周期表是:根据元素的和,按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所得的表。
7、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横行(周期):每一横行代表一个周期,共有个横行,即个周期。
纵行(族):共有个纵行,每一个纵行叫做一个族,第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所以共有个族。
每一格:一种元素占据一格,每一格包括的内容是:、、、。
8、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编号)= =9、元素周期律:(开始)稀有气体元素(结束)(1)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2)同一族中,从上到下:探究一、元素符号课本P611、图3-19.说明了什么?2、如何确定元素符号?3、如何书写元素符号?一、元素符号的确定:二、元素符号的书写: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最外层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周期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电子层数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主族数)由一个字母表示的:要大写。
如:O、H、C、S、K 由两个字母表示的:要一大二小。
如:Ca、Hg、Cl4、分析图3-20,说出元素符号表示什么意义?三、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铝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 ALB. alC. aLD. Al探究二、元素周期表课本P62-63,分析元素周期表1、什么叫做元素周期表?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是怎样的?3、什么叫做原子序数?4、元素周期表提供哪些信息?5、分析元素周期表,说出元素之间存在着怎样的规律性联系?1、元素周期表的概念: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横行(周期):共有 个横行,即 个周期。
高中化学 2.2 第2课时 离子反应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鲁科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第2课时离子反应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
2.认识并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3.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学会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
4.初步掌握离子共存的判断方法。
1.变化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
2.证据推理: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
3.科学探究: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离子反应1.探究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实验装置实验现象随着H2SO4溶液的滴入:(1)电导率:先□1________后□2________;(2)溶液:出现□3________,溶液颜色□4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稀硫酸与Ba(OH)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溶液中的□5____________结合生成难电离的水、□6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生成硫酸钡沉淀,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的□7________(1)概念:在溶液中□8________的化学反应。
(2)实质:溶液中某种离子的浓度发生了改变。
(3)发生的条件(1)难溶的物质指20 ℃溶解度小于0.01 g的物质。
(2)难电离的物质即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3)挥发性的物质指气体,如CO2、SO2、NH3等。
自我校对:□1变小□2变大□3白色沉淀□4由红色变浅至无色□5H+与OH-□6Ba2+与SO2-4□7降低□8有离子参加□9难电离1.下列物质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和氯化铁溶液B.碳酸钠溶液和稀硫酸C.硫酸钠溶液和氯化镁溶液D.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解析:选C。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或挥发性物质生成。
A项生成氢氧化铁沉淀,B项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项不反应,D项生成氢氧化铜和硫酸钡沉淀。
2.下列有关反应中不属于离子反应的是( )A.碳酸钠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应B.氢氧化铜与稀硫酸的反应C.锌与氯化铜溶液的反应D.二氧化碳与生石灰的反应解析:选D。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第三节 课时2 科学探究与化学符号 课时精讲(含答案)
课时2 科学探究与化学符号【知识点1】科学探究1.下列对于科学探究的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实验是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C.科学探究是独立完成的过程,不需要合作D.科学探究始于问题2.在实验过程中多次重复实验是为了( )A.得到较多的数据B.避免偶然现象,使结果更真实C.实验失败后重新做实验D.得出不同的结论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做实验探究蜡烛火焰哪部分温度最高。
有同学提出“我们可以在蜡烛火焰中平放一根火柴,1s后取下”。
就“在蜡烛火焰中平放一根火柴,1s后取下”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假设B.实验C.观察D.得出结论4.实验过程中要记录的内容较多,如反应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反应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反应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等。
下列物质的颜色、状态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氧化镁:白色粉末B.“铜绿”:绿色粉末C.稀盐酸:白色液体D.镁条:银白色固体【知识点2】探究镁的性质5.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中,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酒精灯B.石棉网C.试管夹D.坩埚钳6.下列物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并在军事上用于制作照明弹的是( )A.镁粉B.木炭C.红磷D.铁丝7.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镁条变少了C.燃烧后生成了白色粉末状固体氧化镁D.放出大量的热8.小军向镁条中加入白醋,未见产生气泡。
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知识点3】化学符号9.10.用元素符号填空:氢元素碳元素氧元素磷元素镁元素氮元素【精选作业】1.下列叙述的是镁条的化学性质的是( )A.银白色固体B.易弯曲易折断C.能与白醋反应D.能导电2.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为青少年连续开展了多次报告。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填空(细致到每一课)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重点知识填空(细致到每一课)考前必会 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一、三角转化型 图形一:1.碳三角①2C +O 2=====点燃2CO C +CO 2=====高温2CO ②C +O 2=====点燃CO 2 C +2CuO=====高温2Cu +CO 2↑ ③2CO +O 2=====点燃2CO 2 CO +CuO=====△Cu +CO 2 ④C +CO 2=====高温2CO 2.氧三角①2H 2O 2=====MnO 22H 2O +O 2↑ ②2H 2O 2=====MnO 22H 2O +O 2↑ ③2H 2O=====通电2H 2↑+O 2↑ ④2H 2+O 2=====点燃2H 2OCH 4+2O 2=====CO 2+2H 2O 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图形二:1.①Ca(OH)2+CO 2===CaCO 3↓+H 2O②2H 2O=====通电2H 2↑+O 2↑ ③C +O 2=====点燃CO 2 2CO +O 2=====点燃2CO 2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2.钙三角①CaCO 3=====高温CaO +CO 2↑ ②CaO +H 2O===Ca(OH)2③Ca(OH)2+CO 2===CaCO 3↓+H 2O 图形三:①CaCO 3=====高温CaO +CO 2↑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②Ca(OH)2+CO 2===CaCO 3↓+H 2O ③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二、一字型①2H 2+O 2=====2H 2O CuO +H 2=====△Cu +H 2O ②2H 2O=====通电2H 2↑+O 2↑ ③2H 2O=====通电2H 2↑+O 2↑ ④2H 2+O 2=====点燃2H 2O CH 4+2O 2=====点燃CO 2+2H 2O 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三、发散型1.①C +2CuO=====高温2Cu +CO 2↑ ②CO +CuO=====△Cu +CO 2 ③CuO +H 2=====△Cu +H 2O2.①C +CO 2=====高温2CO②Ca(OH)2+CO 2===CaCO 3↓+H 2O ③CO 2+H 2O===H 2CO 3四、网络转化型 1.氧气知识网络①2KMnO 4=====△K 2MnO 4+MnO 2+O 2↑ ②2H 2O 2=====MnO 22H 2O +O 2↑ ③2H 2O=====通电2H 2↑+O 2↑ ④3Fe +2O 2=====点燃Fe 3O 4 ⑤2Mg +O 2=====点燃2MgO ⑥C +O 2=====点燃CO 2 2C +O 2=====点燃2CO ⑦S +O 2=====点燃SO 2 ⑧4P +5O 2=====点燃2P 2O 5 ⑨2H 2+O 2=====点燃2H 2O ⑩2CO +O 2=====点燃2CO 2 ⑪CH 4+2O 2=====点燃CO 2+2H 2O ⑫C 2H 5OH +3O 2=====点燃2CO 2+3H 2O 2.二氧化碳知识网络①C +2CuO=====高温2Cu +CO 2↑ ②CO +CuO=====△Cu +CO 2 ③2C +O 2=====点燃2CO C +CO 2=====高温2CO ④C +O 2=====点燃CO 2 C +2CuO=====高温2Cu +CO 2↑⑤2CO +O 2=====点燃2CO 2 CO +CuO=====△Cu + CO 2 ⑥C +CO 2=====高温2CO ⑦CaCO 3=====高温CaO + CO 2↑ CaCO 3+2HCl===CaCl 2+H 2O +CO 2↑ ⑧Ca(OH)2+CO 2===CaCO 3↓+H 2O ⑨CO 2+H 2O===H 2CO 3 ⑩H 2CO 3===H 2O +CO 2↑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1.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结构、________、转化及应用的一门基础学科,其特征是从______层次认识物质,通过____________创造物质。
3.3.2 元素符号 元素周期表(2) 学案
课题3 元素第2课时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学习目标】1.理解元素的概念,统一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
2.知道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3.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其他信息。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59—P60,完成下列各题:1.元素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称。
2.在地壳中含量相对较多的元素由高到低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___________,其次是________________而生物体内(包括人体)排在前三位的元1素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 。
4.元素符号由1—2个字母组成。
它们的大小写方式是_____________ 。
5.元素符号都能表示两个意义。
以元素符号Fe 为例⑴(宏观)表示 ________ ⑵(微观)表示 __________。
某些符号还能表示第三个意义(金属元素或稀有气体或固态非金属),表示该元素的单质。
如Fe 还能表示⑶ ______________ 。
6.元素周期表最初由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创立,是化学史上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在元素周期表中,横排叫做________ ,竖列叫做_________ 。
原子序数=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元素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建构】活动一:问题探究:什么是元素?不同的元素通过什么来区别?1.观察、比较下表中两种碳原子和三种氢原子在结构上有何共同点?几种原子的构成22.你能试着说说什么叫元素吗?(同桌交流)3.阅读课本,进一步理解元素的概念。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 课时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时2 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目录
01 课程要求 02 课前预习 03 知识点精讲 04 课堂检测
课程要求
1. 学习集气瓶的使用,会用排水取气法收集气体。能归纳说 出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不同。 2. 初步学会书写探究活动报告或实验报告的方法。
返回目录
3. 下列气体中,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D )
A. 氧气
B. 空气
C. 氮气
D. 二氧化碳
返回目录
思路点拨 可以通过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区别鉴定两者:氧气具有助燃 性而二氧化碳没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氧气不能 ,空气中尽管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但是在短时间内是无法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1)实验1能证明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低的现象是 ____在__呼__出__气__体__集__气__瓶__中__的__蜡__烛__先__熄___灭_________________。
返回目录
(2)实验2能证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空气中高。 步骤Ⅰ:从导管口____a____(填“a”或“b”)连续吹气10 s ,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步骤Ⅱ:另取相同装置和药品,从导管口b___连__续__吸__气__1_0__s____ (补全实验操作),未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返回目录
课堂检测 1.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成分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变少的是 (A ) A.氧气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返回目录
2.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入如图1-2-2所示的三个集气瓶中,出 现的现象是( B ) A.a中熄灭、b中变旺、c中不变 B.a中变旺、b中熄灭、c中不变 C.a中变旺、b中变旺、c中熄灭 D.a中变旺、b中熄灭、c中熄灭
2022秋沪教九年级化学上册 名师点拨 第1章
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1节化学给我们带来什么一、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1. 化学帮助我们生活得更文明、更健康(1)经常使用铁锅对人体起到补铁的作用。
(2)香烟中含有一氧化碳(CO)、尼古丁和烟焦油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2. 化学帮助我们认识物质性质加热碳酸氢铵:(1)实验现象:固体粉末逐渐减少,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实验结论: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碳酸氢铵受热分解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
(3)碳酸氢铵的保存:密封放置于阴凉处。
【易错提示】误认为天然物质不是化学物质。
二、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 合理利用氮气资源氮气的性质氮气的用途空气中的氮气很稳定,在常温下很难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用作粮食、瓜果的保护气用作灯泡的填充气在一定条件下,氮气和氢气反应可制得氨气用于制取氮肥在一个大气压下,温度低于-196 ℃就会形成液氮,液氮汽化吸收热量液氮可用于医疗手术2. 铁锈蚀的探究实验(水中滴有红墨水)(1)现象:铁丝生锈,导管内红色液柱上升。
(2)解释:铁丝生锈消耗锥形瓶中的氧气,使瓶中压强减小,食盐水能加快铁的锈蚀。
三、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1. 化学促进了材料的更新换代,在材料制造和使用的过程中,化学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 化学科学促进保健和医疗事业的发展,在合成药物、消灭传染病、治疗疾病和延长寿命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2节化学研究些什么第1课时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一、物质的变化1. 活动与探究:蜡烛及其燃烧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取一段蜡烛,观察外观特征白色、固体,多呈圆柱状点燃蜡烛,按如图方式将木条放在火焰中,2秒后取出石蜡慢慢熔化,火焰分三层,外层最明亮,内层最暗(火焰温度由高至低是:外焰>内焰>焰心)烧杯内壁有水雾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的烧杯,观察烧杯内壁的变化迅速将烧杯翻转,倒入少量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清石灰水,振荡玻璃管口有白烟产生取一小段粗玻璃管,按如图方式置于火焰中2. 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变化物理变化:像石蜡遇热熔化,冷却后又凝固,只发生了状态或形状的改变,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这种变化,是物理变化。
2.3 第2课时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 课件(共26张PPT)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小结:实验可以重复多次,说明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没变,将 实验后的二氧化锰洗涤、干燥后、称量,发现其质量也没变。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思考】MnO2 好像永远也用不完,MnO2 在这个反应中扮演 了一个什么角色呢?
MnO2 改变了 H2O2 溶液生成氧气的 反应速率 ,反应前后, MnO2 的 质量 和 化学性质 不变。
反应原理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环保)
文字表达式: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符号表达式:
H2O2
MnO
2
H2O
+
O2↑
无色 液体
黑色 固体
发生装置的选择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的选择 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收集装置
制取装置 过氧化氢分解制取氧气常用制取装置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思考】通过完成 P 45 探究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反应中,
有什么共同的特征?与化合反应有什么不同? 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多种 “一变多”
分解反应 1. 概念 由一种反应物生成 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 的反应。 2. 特点 (“ 一变多 ”或“一生多”)
形式: X →A + B + … 3. 注意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4. 实例 KMnO4
K2MnO4 + MnO2 + O2↑
催化剂和催化作用
【思考1】 过氧化氢分解可用什么代替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分解可用硫酸铜溶液、氧化铁、红砖粉末和鲜土 豆等作催化剂
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
明确探究目的→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 →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形成结论
分解反应 请写出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 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 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 水 + 氧气
郎溪县二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章开启化学之门第3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课时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课件沪教
【现象分析] (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
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不支持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2)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先鼓后瘪(其他合理描述也可) 。
(3)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止水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①注射器中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 们休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 对身体不好哦~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第2节 糖类 油脂
地区
②沙坪 ①高家花
坝区小 园大桥
龙坎
首要污染 可吸入颗 可吸入
物
粒物
颗粒物
空气质量
Ⅲ
Ⅱ
级别
③长寿 化工工 业园 二氧化 硫
Ⅳ
④渝北 区中央 公园
Ⅰ
第3课时 空气的污染和保护
(1)空气质量最好的地区为 ____④____(填序号)。 (2)长寿化工工业园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__二__氧_化__硫_;该地区容易引 起的环境问题是_____酸__雨______。 (3)高家花园大桥附近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它的来源可能 是____A_C ___(填字母)。 A.汽车尾气的排放 B.人呼出的气体 C.居民焚烧生活垃圾 D.植物的光合作用
【例题] 人们通过米、面等食物摄入淀粉等营养物质,淀粉在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水 作用逐渐分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经缓慢氧化转化为CO2和H2O,释放出能量。 以下有关葡萄糖的说法不准确的选项是哪一项:( ) A.葡萄糖是一种有甜味的白色物质 B.低血糖病人出现乏力,疲惫等症状时,需要尽快补充葡萄糖 C.绿色植物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能将CO2和H2O合成葡萄糖 D.患糖尿病的人由于葡萄糖在体内代谢不正常,葡萄糖被排出体外,因此要多吃淀 粉补充 解析:葡萄糖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状固体,是直接的供能物质,绿色植物光合作 用的直接产物,糖尿病人应该少吃含糖类的物质。 答案:D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
《制取氧气》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及方法。
2.学会连接组装仪器的基本方法。
3.认识分解反应。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欲。
通过情境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教育。
【教学重点】1.用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原理及实验装置。
2.分解反应。
【实验准备】:大试管、铁架台、脱脂棉、酒精灯、火柴、橡皮塞、导气管、集气瓶、玻璃片、水槽、高锰酸钾等。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符号表达式?2.初中阶段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一般有哪几种?3.实验室制取气体选择发生装置要考虑什么?选择收集装置要考虑什么?4.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该选用什么样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引入新课】【生活情境1】:高锰酸钾是种药品,但它在特种部队的眼中可是个宝。
为什么呢?把一份砂糖和两份高锰酸钾混合,夹在两片干木材中研磨,如果天气干燥,木块摩擦三十秒就能燃起来。
或者舀上一小勺高锰酸钾晶体倒在报纸上,加上几滴防冻液,把报纸揉成一团,30秒内就会着火。
这种生火方法简单方便,很适合在野外执行秘密任务的特种部队。
在这里为什么要用到高锰酸钾呢?因为高锰酸钾在加热时能分解生成氧气。
一.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1.反应原理。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KMnO4△ K2MnO4+ MnO2+ O2暗紫色绿色黑色无色无味固体固体固体气体2.实验装置:【提问】:(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该选取什么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呢?为什么?(2)让学生指出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中的实验仪器名称。
【探究活动】:老师引导学生观察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实验装置特点及实验注意事项。
【重点讲解】:(1)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2)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
名师导学——第三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课时)
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第2课时) 学习目标与要求§1.3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学习目标双向细目表 A B C 1.体验到探究实验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2.规范书写常见元素符号及认识一些化学式√3.独立地或与他人合作对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进行记录,并运用图表等形式加以表述和评价√新课准备预习课本第17~20页第三节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新课引入每一门学科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我们该如何来学习和研究化学呢? 活动一: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活动探究课本第17~18页关于“铜缲”的两个实验活动内容活动记录结论解释取少量铜绿于试管中,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然后加入少许水铜绿的化学名称:碱式碳酸铜,化学式:Cu2(OH)2CO3取少量铜绿放入试管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振荡,观察现象另取少量铜绿放入另一试管,用试管夹夹持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交流讨论1.你能归纳铜绿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吗?铜绿的物理性质:;铜绿的化学性质:。
2.通过实验,你学到了哪些实验基本操作,分别应注意些什么?实践应用1.以下不属于铜绿性质的是( )A.热稳定性差B.易溶于水C.容易和稀盐酸反应D.绿色粉末2.下列实验操作不当的是( )A.将有腐蚀性的固体药品放在已知质量的烧杯里用托盘天平称量B.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C.振荡试管时,用手紧握试管,拇指堵住试管口,上下晃动D.滴加液体时,滴瓶滴管的尖端不能触及已加过其他试剂的试管内壁3.将体现下列实验操作目的的正确选项,填在对应的横线上。
A.防止药品污染B.防止试管破裂C.防止实验误差D.防止液体溅出(1)加热试管时,先均匀加热,后集中加热(2)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得超过试管体积的1/3(3)量取液体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在同一水平面内(4)胶头滴管使用后,及时清洗并放在干净的玻璃仪器内活动二: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探究课本第19页图l—37 关于“镁带”的实验活动内容活动记录结论解释用砂纸打磨镁带,观察外观弯折镁带,记录现象在外观、密度、硬度上与铁丝和铜丝进行比较用镁带与干电池、小灯泡连接,看看它能否导电用坩埚钳夹持镁带,在酒精灯外焰上加热,再移到石棉网上,观察现象在试管中加少量白醋,再放人镁带,观察现象交流讨论1.能归纳镁带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镁带的物理性质:;镁带的化学性质:。
新沪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第3节 怎样学习和研究化学 第2课时 科学探究和化学符号教学课件
3.(易错题)下列化学符号与物质名称不对应的是( A.镁带—Mg B.石灰水—H2O C.二氧化碳—CO2
B) D.氧气—O2
4.阅读教材P22~23“活动与探究”相关内容,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1)取小段镁条,用砂纸 打磨观察外观,并试验
导电性
用砂纸打磨后可以看到
镁是具有金属光泽的 __银__白____色固体,通电
【实验结论】铜绿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_能__与__盐__酸__反__应__,__加__热__能__分__解__。
知识点❶ 学习化学需要进行科学探究
1.在进行探究时,我们常要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依据已有的知识、经验 作出与问题有关的_____猜__测_,制订解决问题的________思__路__与__方__案____,进行 化学_______实__验__,查阅资料,收集证据,通过分析、归纳、推理等得出合 理的________结__论___。
11.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通过下列实验,探究镁带的某些变化和性质,如 下图所示: (1)观察镁带的外观呈_____灰__黑_色,这是因为镁的表面有一层氧化膜,用砂 纸打磨后可看到镁带是______银__白___色的。
(2)将打磨的镁带用______坩__埚__钳__夹持,用酒精灯火焰的_____外__焰__部分加热, 当 匀 速 开 始 燃 烧 时 , 移 到 _____石__棉__网__ 上 方 , 可 以 观 察 到 ___镁__带__剧__烈__燃__烧__,__发__出__耀__眼__白__光__、__放__热__、__冒__白__烟_______。 (3)归纳出镁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银__白__色__固__体______。
12.小芳同学在做完“探究铜绿的性质”实验后,请协助她填写如下实验报 告。 【实验目的】探究铜绿的性质 【实验用品】(略) 【实验过程及现象记录】 (1)观察铜绿的颜色和状态等物理性质:铜绿是___绿_色_____粉__末_状固体。 (2)将铜绿粉末用_____药__匙___分别加到两支试管中。
132学习化学需要科学探究--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城西实验学校九年级
活动与探究:
镁是一种重要的金属,在一些烟花照明弹中含有 镁粉 1、你认为金属镁可能有哪些性质?与铁、铜等常 见金属的性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根据已 有经验进行假设。 2、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 1、观察镁的外观,试试看是否容易被折弯、扭 曲。 • 2、用砂纸打磨镁条,它的外观有什么变化? • 3、用打磨好的镁条连接一节干电池和小灯泡, 看看金属镁条是否能导电。 • 4、取一段打磨好的镁条,用坩埚钳夹持,用酒 精灯外焰加热。当镁条开始燃烧时,立即移到石 棉网上方,让它继续燃烧,观察燃烧的现象(注 意保护眼睛)。 • 5、把金属镁防入食醋中,观察现象。
物质
氧气(O2) 金刚石(C) 镁条(Mg) 氨气(NH3)
组成元素
物质
组成元素
氯化氢(HCl)
氧化镁(MgO)
二氧化碳(CO2)
碳酸氢铵 (NH4HCO3)
交流讨论:
以下提供了本章所涉及的几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请分析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的元素,由此总结化学变化的特征
点燃
镁 + 氧气
氧化镁
Mg O2
学习化学需要科学探究
岚山中学:李曼曼
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 2、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2、知道学习化学需要借助化学符号,初步认识化学符号在
化学学习中的重要。
照明弹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化学的方法,科学 探究包括哪些环节呢?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 反思与评价
文字表达式:
例: 镁+ 氧气
点燃
氧化镁
随堂练习:
练习:请写出以下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3.1第2课时分子可以分为原子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互动教学:利用课程平台和信息技术工具,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分子可以分为原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为什么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吗?”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分子分解为原子的奥秘。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分子分解为原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讲解分子与原子的关系时,我发现有些学生仍然难以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此外,在进行实验操作时,部分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不够细致,这影响了他们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针对这些问题,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一些改进。首先,我会在讲解分子与原子的关系时,使用更多的实际例子和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其次,我会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更加细致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从而加深他们对化学变化实质的理解。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试管、烧杯、滴定管等实验器材。
-教学课件:制作的PPT或Keynote演示文稿。
-实验试剂:化学品和实验试剂,如盐酸、硫酸等。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温度计、pH计等。
初中化学教案:认识和使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性质 (2)
初中化学教案:认识和使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性质认识和使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性质引言: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特性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初中化学教育中,学生需要通过认识和使用常见元素的符号和性质来建立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本概念,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教案将介绍如何帮助学生认识常见元素的符号,并了解元素的一些重要性质。
一、认识常见元素的符号1. 指导思想:通过直观明了地展示元素符号,引发学生对于不同元素之间差异与联系的思考。
2. 学习目标:(1) 掌握与常见元素相对应的符号;(2) 理解符号代表不同元素,便于用较简短方式进行记录、书写和交流。
3. 教学过程:步骤1:引入知识,给出几个常见物品并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它们由什么物质构成;步骤2:逐一介绍几个常见元素及其符号(例如:氢——H;氧——O;碳——C),并解释符号的来源和含义;步骤3:组织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学生如何快速记住元素符号,并让他们创造一些有趣的方法;步骤4:通过举例演示,巩固学生对常见元素符号的理解。
二、了解常见元素的性质1. 指导思想: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常见元素的一些重要性质。
2. 学习目标:(1) 理解物质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不同元素具有不同的性质;(2) 掌握几个重要元素的性质及其应用领域。
3. 教学过程:步骤1:设计简单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记录各种物质在燃烧时产生的现象;步骤2:让学生自行分析这些现象所涉及的元素是哪些,并引导他们将实验结果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步骤3:介绍几个重要元素(例如:氧、碳、金),并分别讲解它们的性质及应用领域;步骤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探究,让他们选择一种元素,研究它的性质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拓展练习1. 指导思想:通过拓展练习巩固学生对于常见元素符号和性质的理解,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2. 学习目标:(1)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各种物质是否由特定元素组成;(2) 能够从化学符号出发推测物质属性。
初中科学 符号 教案
初中科学符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符号的基本概念和用法,包括元素符号、化学式、物理符号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符号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科学符号的识读和理解能力,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元素符号:介绍元素符号的定义、书写规则和常见元素符号。
2. 化学式:讲解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读法以及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3. 物理符号:介绍物理符号的定义、书写规则和常见物理符号。
4. 符号的运用:通过实例讲解符号在科学计算、实验报告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元素符号、化学式、物理符号的基本概念和用法。
2. 教学难点:符号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元素符号、化学式、物理符号的定义和书写规则。
2. 运用举例法,展示符号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符号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运用练习法,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科学符号,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符号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2. 讲解元素符号:介绍元素符号的定义、书写规则和常见元素符号。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书写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加深印象。
3. 讲解化学式:讲解化学式的表示方法、化学式的读法以及化学式的书写规则。
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书写化学式。
4. 讲解物理符号:介绍物理符号的定义、书写规则和常见物理符号。
通过实例,让学生了解物理符号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5. 符号的运用:讲解符号在科学计算、实验报告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实例,学会如何正确运用符号。
6.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整理笔记。
2. 完成课后练习题,提高对知识的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