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政治-(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获奖课件pp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 (共31张PPT)
在地方
加 强 对 分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并实行轮换制; 设立通判分割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收 地 方 的 缴地方官司的财财税权。 控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 也造成了地方官 僚臃肿。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 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 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相权大大被削弱)
三、重文轻武政策
材料一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 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 献捷太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 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 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A.赵匡胤
B.李世民
C.刘彻
D.嬴政
4.下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B ( ) A.削弱相权 B.加强中央集权 C.改革科举制度 D.重文轻武的政策
5.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以下对如图所示宋太祖评价正确的有(
)
D
① 发动“陈桥驿兵变” , 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 通过“杯酒释兵权” , 加强了中央集权
赵匡胤与赵普议事图
吾欲息天 下之兵,为国 家长久之计, 其道何如?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同时给出
原因: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建议: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即夺其 权、制钱谷、收精兵。
强化中央集权 措施——军事
上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
控 制 对 军 队 的 调 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
(地方)
②实施三年 一换的制度, 频繁调动州 ③ 县长官
归纳总结
内容 目的 措施 影响
加强了对军队的 控制,但是消弱 了军队的战斗力。
军事方面 消 除 武 ①解除禁军将领 将 专 权 的兵权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的积弊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在中央 削弱宰 相的权 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优质课件(共19张PPT)
消极影响:
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办事效率下降;
互相牵制。但是矫枉过正,官员数量的大大增加,既影响办事效率,
又造成机构重叠、人浮于事的现象,形成了“冗官”的弊端。 养兵、养官所需的巨额费用,加上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及高额赔
款,都给宋政府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形成“冗费 ”。
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北宋的政治•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问题 5:宋太祖是怎样“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 问题 6:这些措施取得了怎样的效果呢? 精兵”的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第29-30页内容和材料四 、五、六,小组讨论,分析归纳。
材料四:军权的集中。由皇帝直接统辖禁军,收回禁军统帅权, 分割兵权;利用更戍法,使“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 使常在一处”,以此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即兵将分离局面; 实行“守内虚外 ”“内外相维”政策,使全国军队屯驻两半,一 半京师,一半各地,以此均衡京城驻军与外地驻军的兵力配置。 材料五:行政权的集中。在中央,主要是削弱和分割了宰相的 权力,实行军政、民政和财政的三权分立,打破宰相“事无不统” 的局面;在地方,主要是派文臣担任知州,以防武人干政,并设通判 与之相互牵制,从而削减地方权力。 材料六:财权的集中。主要是将各路所属州县财赋,“除支度 给用外,凡缗(min)帛之类,悉辇送京师”,以消除地方对抗中央 的物质基础。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教参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科技文化方面: 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材料九: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 赵宋之世。 ——《陈寅恪先生文集》 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材料十: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史》中 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 指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到宋朝,已呈现巅峰状态。” 文治局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31张PPT 含)
精兵,则天下自安 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矣.
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据此,赵普建议怎么做? 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即夺其政治权、经济权、军事权。
原因
唐末五代,藩镇太重, 1 君弱臣2 强(地方权3力大,
中央势弱)
宋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 割据状态,要巩固统治, 结束封建割据,必须加强 中央集权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宰相权力被一分为三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2.“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现象是由于( D )
A.统一文字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重文轻武
3.“国家用人之法,非进士及第者不得美官”,说明宋官员的主
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学习目标
1.知道北宋的建立方式、建立时间、建立者和 都城。 2.掌握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3.了解宋朝实行的重文轻武政策及其影响,了 解科举制在宋朝的发展和作用。 4.通过对北宋强化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及其影 响的学习,培养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 字元朗。军事家,宋朝开国皇帝。赵 匡胤受柴荣(后周世宗)器重,掌管 殿前禁军。周恭帝即位后不久,赵匡 胤发动陈桥兵变。恭帝被迫禅位,赵 匡胤登基,建立“北宋”。
宋太宗
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 朝廷授予的“阵图” 行军布阵。(受抑制)
这两位皇帝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
唐朝受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尚武的风气盛行一时, 唐朝中期以来出现了骄兵悍将飞扬跋扈的局面。
北宋科举制的特点
1.程序严格:州试——省试——殿试; 2.提高进士的地位。 3.方法严密:糊名法,防舞弊; 4.录取名额大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32张PPT)
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 糕的时代。
小结
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 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皇帝
强化 君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 官
削弱相权
中央 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 权
总体方法:分化事 权
具 体 1、设 参知政事 措 若干人,位同副相, 施 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枢 密院 和三司使 分 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政权和财政权。
知政事。
2.表现: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科举制。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 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 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 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
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 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 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
武臣的危害大。”
1.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①重用文官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 粟。
皇皇帝帝权力分散受制约权力分散受制约宰相宰相百官之首权力过大百官之首权力过大节度使节度使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宋太祖强化集权前后的对比示意图宋太祖强化集权前后的对比示意图皇皇帝帝权力集中权力集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中央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 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 才追上宋代的水平。
小结
漕司。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 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
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皇帝
强化 君权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百 官
削弱相权
中央 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 权
总体方法:分化事 权
具 体 1、设 参知政事 措 若干人,位同副相, 施 与宰相共执行政权。
2、由 政事堂、枢 密院 和三司使 分 割宰相的行政权、 军政权和财政权。
知政事。
2.表现: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 科举制。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太祖誓碑
宋初太祖时,取士较严,进士人数最多也没超过31人, 宋太宗即位后,开始突破100大关,有时一科竞达300多 人… …宋代平均每年取士的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 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朝的3.4倍。
二 、重文轻武的政策
材料:宋太祖曾说:“五代时期藩镇强横残暴, 百姓受苦。我现在选派100多名干练的儒臣分别取治 理各个藩镇,即使他们全部贪污舞弊,也比不上一个
武臣的危害大。”
1.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
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 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①重用文官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 粟。
皇皇帝帝权力分散受制约权力分散受制约宰相宰相百官之首权力过大百官之首权力过大节度使节度使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宋太祖强化集权前后的对比示意图宋太祖强化集权前后的对比示意图皇皇帝帝权力集中权力集中削弱相权强化皇权中央
第6课 北宋的统治
关于宋朝GDP的统计: 一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刘光临先生,据他的统计与推算,宋朝的人均国民收入 位于历代最高峰,为7.5两白银,远远高于晚明2.88两,要到十九世纪的晚清, 才追上宋代的水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课件(共28张PPT)
难点解析
▪中央集权消极影响
增设 官僚机构
扩充军队
养兵养官 战争赔款
分散军权
冗官
冗兵
冗费 军队战 斗力弱
时空隧道
如果回到宋朝,你会选择过何种生活?(文人?军人? 还是其他?)结合教材第二个标题,说说你的理由。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表现:
欧阳修
欧阳修,北宋政治家、 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 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 修《新唐书》。
宋英宗时,官至 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兵权
行政权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 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
宋代的预设阵图作战法
材料:宋朝太祖时进士科最多一次是31人, 诸科最多是96人;到太宗时的977年,进士 109人,诸科200人,又赐进士180多人,总 录500多人。真宗时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 录取进士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两宋 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 士最多的朝代。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神童诗》宋 汪洙
如何看待“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点?
客观上推动了文化教育的发展,,但从历史影 响看,它强化了“为当官而读书”的观念 。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 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 荣?
北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削夺武将兵权, 抑制武将地位的措施,武将们不仅平日不受重视,而 且带兵打仗都处处受到掣肘,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 因此发出这样的感慨。社会上,人们看到武将不仅地 位降低,而且打仗败多胜少,因此不再以从军为荣。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9张ppt)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 集权
宋朝把央集权强化到前 影响:
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 加强。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 原因:
扈的弊端重现。 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 表现: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 军权; 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人科举考试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 集权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
权; 军 控制军队调 事 动; 经常调换军队将 领,定期换防。
二、宋太祖强化中央 集权中 采 取 分 化 事 权 的 办
央: 法,削弱相权。 政 派文臣担任各地 治 ; 在各州设置 ; 地 下令取消节度使收 方: 税 的 权 力 , 设 置 ,把地方财赋
杨家将
名 将 杨 业 宰相 赵 宰相 苏轼 寇 欧阳 北宋都城开封汴河两岸沿岸的风光和繁
一、北宋的建立和局部 统一 1.北宋的建立
时 间: 建立 者: 都 主要事 城: 件: 960年 (宋太 赵匡胤 祖 ) 开 “陈桥兵变” 封 “黄袍加身” 宋太祖
赵匡
一、北宋的建立和局部 统一 2.北宋的局部
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 夺皇权。 北宋都城在开封,先南后北 定中原。 将领军队经常换,杯酒释掉 统兵权。 分化事权弱相权,相权分化
史料研 读 太祖问:“天下自唐季以来,
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 生民涂炭,其故何也?”赵普回答: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 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 夺其 权 ,制其 钱 谷,收其精 兵 ,则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 天下自安矣。” 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
人 物: 宋太祖、宋太 统一 宗 方 针: 先南后 北束 了 中 原 和 结 结 果: 南 方 的 分 裂 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共14张PPT)
消极作用:①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
②政治机构重叠,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低下,增加朝 廷的财政支出;形成了“冗官”“冗费”“冗兵”和积贫积弱的局面。
•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 “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 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皇 帝(权力集中)
宋朝 把中 央集 权强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政
中央: 宰 事
1、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相 堂
2.州县长官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
3、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节 4.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地力方,: 度 知 5.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使 州
化到
枢 三 前所
密 院
司 使
未有 的程
转 度, 通 运 皇权大 判 使 大加强
(1)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2)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代科技发达、 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材积料极一作用赵宋:王朝是被一而再,再而三的外族入侵势力所颠覆,从王朝内部来说,横亘 两扭宋转三了百五多代年始十终国没时有期一尚股武政治轻势文力的膨风胀气到,足杜以威绝胁了赵武宋将皇跋位扈的稳和固兵。变转移的情况 发生, 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浅析宋代文官制度的得失》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 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 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北宋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武将地位和待遇降
低,受到多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牵制。
···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件(32张PPT)
宋太宗亲手绘制的《平戎万全阵》
···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六男
经儿
苏轼
勤 若 苏辙
向遂
窗平
前生
读志
曾巩
程颢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影响(作用):
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积极: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③
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兵变 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领域 措施
内容
目的
募役法
征收役钱,用来雇人到官府服役; 原先不服役的官僚等,也要交纳役钱
限制官僚等的特权, 增加政府收入
经济 均方影①税田积响法极:核 平:实均变土征法地税收,到按一土些地的成多效少,、增好加坏了政府使 隐 增的加官 瞒财国僚 土家和 地政赋大 ,收税地 逃入主 避收。不 赋入能 税 水②最农利后消田法以极鼓失:励败触垦告犯荒终了和。大兴官修僚水利大地主的利益,遭促到进强农业烈发反展对,
镇太盛,加君强弱臣中强。 爱卿可有良策?央集权
宋太祖
臣认为惟收其精兵, 稍夺其权,制其钱 谷,,天下自安。
宰相赵普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军事
(收其兵)
1、解除 禁军将领 的兵权( 杯酒释 兵权 ); 2、控制对军队
的 调动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3、经常调换 军队 将领,定期 换防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
中央
分化 ,削弱相权: 1、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
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
(夺其权1) 2、设立多重
,分割宰相的军政、 大权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件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8张PPT)
课后习题
• 1.“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 的皇帝,其中建立北宋的“宋祖”是( D ) • A.刘备 B.苻坚 C.李世民 D.赵匡胤
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的是( D ) A. 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通判监督 B. 将地方财政权收归中央 C. 用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D. 在地方上设节度使,掌握经济和军事大权
课后习题
• 3.唐朝时期,大将李靖、侯君集等,遇有战事, 就统兵出征,军事行动结束,就回朝任宰相、尚 书等高级文职。两宋时期,在掌管军政事务的官 员中具文官资历的人数占91%。这反映了宋代的 治国方略是( C ) • A.强干弱枝 B.分散军权 • C.重文轻武 D.守内虚外
•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 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苍生涂地,其故何也?” 普曰:“陛下之言及此,天地人神之福也。唐季以来,战 方镇太重 斗不息,国家不安者,其故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 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 强而已矣。今所以治之,无他奇巧也,唯稍夺其权,制 精兵 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 赵普认为五代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宋太祖具体怎么做的?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 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二、重文轻武
(一)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 的弊端。 (二)表现: 1、重文臣,抑武将
(1)宋太祖: 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宋太宗: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文臣统兵格局逐渐形成 (3)、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阵图”行军布阵 2、重文教: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发展了科
举制
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科举制
宋 人 科 举 考 试 图
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 (共36张PPT)
• 武举每3年一次,每次最多30人。后来逐渐增额,以至于 3取1。1110年规定限额,每次考试只能取10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誊录、糊名
《励学篇》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9.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 是哪位皇帝( )C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 10.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 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 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 D ) A.唐 B.明 C.汉 D.宋
15.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 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三:宋朝科举考试图:
(1)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重文轻武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 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 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11.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 ) A A.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利 B.废除丞相,权归三司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废除丞相,设中书省
12.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 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 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 朝( B )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传统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誊录、糊名
《励学篇》 ——宋真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9.清朝学者赵翼写诗说:“千秋疑案陈桥驿,一著黄袍便罢兵。”该诗讲的 是哪位皇帝( )C A.秦始皇 B.汉高祖 C.宋太祖 D.元世祖 10.中国文化中包含着众多的历史元素,《百家姓》是中国人熟知的一部关 于姓氏的著作,开篇即为“赵钱孙李、周吴郑王”。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 部著作最早可能出现在( D ) A.唐 B.明 C.汉 D.宋
15.材料一: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材料二:宋真宗亲撰《励学篇》,宣扬“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 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 材料三:宋朝科举考试图:
(1)前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宋朝统治者实行的什么政策? 重文轻武政策。 (2)宋朝统治者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有何影响? 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 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 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11.针对唐朝中后期宰相“事无不统”的教训,为了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宋太祖采取的创新措施是( ) A A.分化事权,分割宰相权利 B.废除丞相,权归三司 C.实行三省六部制 D.废除丞相,设中书省
12.宋真宗准备让文武双全且长相俊朗的陈尧咨陪辽使射弓(射箭),并允诺 授予他高级武官。陈尧咨请示其母亲后,其母杖责之:“你们父子均以文章 立朝为名臣,你现在竟为了厚禄,使家族蒙受羞辱,忍心吗?”这反映出宋 朝( B ) A.孝亲观念浓厚 B.重文轻武传统 C.颜值备受推崇 D.选官注重才学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24张PPT)
•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职权和作用。
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知州发布的各项官 文需要通判一起署名才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二、加强中央集权 杯酒释兵权 1、解除禁军 将领的兵权, 控制军队;
二、加强中央集权 兵权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3、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 A、宋太宗 B、宋徽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
A
4、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 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B
4.一位学者评论他所处的朝代,认为当时地方
州郡之所以“日就困弱”,是因为朝廷把各州
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而无发兵之权
开机密码
二、加强中央集权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士兵
军队驻 防地3
1、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军队; 2、控制调兵权
军队驻 将 1 防地
军队驻 防地2
北宋时“状元登第,虽将兵数十万,恢复幽蓟,凯歌而还,献捷太 庙,其荣亦不可及矣。” (注:即便是将帅率兵数十万,收复了失地幽蓟十六州这种功劳,也 赶不上一个状元及第时的荣耀。)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中央:_____ 相权 政 枢 三 政治 宰相 宰 事 密 司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中央: (百官之首,权力过大) 上 三年一换 相 地方:
堂 院 实施_________制度;设通判分知州的权力
使 节 转 地方: (行政权、财权、兵权集一身) 度 知 通 运 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由中央掌握; 经济 使 州 判 使 转运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6课 北宋的政治 (共17张PPT)
本人就是通过兵变夺取政权的
,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宋
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
态,要巩固统治,结束封建割
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一 互动探究(一)宋太祖强化 中央集权
宋太祖 强化中央集权
一、解除禁军将领 的兵权,牢牢控制 了军队。 (能领兵不能 调兵)
杯酒释兵权
强化中央集 权 兵权
二、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 军将领(三帅)有握兵之重 而无发兵之权。 枢密院(能调兵不能 领兵) 三、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 A驻 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防地
3.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 宅,一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 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诗句中所描 述的古代帝王是( ) A A.宋太祖 B.汉高祖 C.唐太宗 D.秦始皇
4.“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 现象是由于( A ) A.重文轻武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统一文字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互动探(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宋太祖) 历史事件:陈桥兵变
都城:东京(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 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 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 匡胤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 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 为都城,作为都城,史称 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
一 互动探究(一)宋太祖强化 中央集权 皇 影 响
帝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 百官
强化 君权
中央 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 权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 权大大加强了。
二 互动探究(二)重文轻武 的政策 我们是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一、文官任要职,甚至主持 军务,地位、待遇高于武官。 二、武将受牵制,带兵打仗 要按朝廷预授的“阵图”。
,为防止类似的兵变重演;宋
朝建立时,全国仍处于割据状
态,要巩固统治,结束封建割
据,必须加强中央集权
一 互动探究(一)宋太祖强化 中央集权
宋太祖 强化中央集权
一、解除禁军将领 的兵权,牢牢控制 了军队。 (能领兵不能 调兵)
杯酒释兵权
强化中央集 权 兵权
二、控制军队的调动,使禁 军将领(三帅)有握兵之重 而无发兵之权。 枢密院(能调兵不能 领兵) 三、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 A驻 换防 (兵不识将,将不专兵)防地
3.帝曰:“人生驹过隙尔!不如多积金市田 宅,一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君臣 之间,无所猜嫌,不亦善乎?”诗句中所描 述的古代帝王是( ) A A.宋太祖 B.汉高祖 C.唐太宗 D.秦始皇
4.“自秦以下,文莫盛于宋。”出现这种历史 现象是由于( A ) A.重文轻武 B.独尊儒术 C.创立科举 D.统一文字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互动探(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的建立 建立时间: 960年 建立者: 赵匡胤 (宋太祖) 历史事件:陈桥兵变
都城:东京(开封)
宋太祖赵匡胤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 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他 的部下拥立他当皇帝。赵 匡胤随机回师夺取后周政 权,改国号为宋,以开封 为都城,作为都城,史称 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
一 互动探究(一)宋太祖强化 中央集权 皇 影 响
帝
中央:以 宰相 为首的 百官
强化 君权
中央 集权
地方:行政权、财权、兵 权
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 权大大加强了。
二 互动探究(二)重文轻武 的政策 我们是
抑制武将,提升文官
一、文官任要职,甚至主持 军务,地位、待遇高于武官。 二、武将受牵制,带兵打仗 要按朝廷预授的“阵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六课 北宋的政治ppt(共18张PPT)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二、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 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 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宋太祖是怎样解决的?他用什 么方法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 夺其权(行政权):
1、任用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
在
地
• 制钱谷(财政权):
有意重用文臣 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宋太宗
措施: 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
继续采取抑制武 将,提升文官地 位的政策,使文 臣统兵的格局逐 渐形成。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进 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 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 ▪民族融合 ▪对外开放
隋唐时期的 历史特点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
(北宋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二、强化中央集权
北宋建立初期,宋太祖问宰相赵普,导致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战 乱不息的原因。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矣。今欲治 之,唯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1、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2、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宋太祖是怎样解决的?他用什 么方法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
二、宋太祖的统治措施及影响
• 夺其权(行政权):
1、任用 文官 担任地方长官,三年一换。
2、设 通判 ,牵制知州。P30“材料研读”
在
地
• 制钱谷(财政权):
有意重用文臣 掌握军政大权
宋太祖
宋太宗
措施: 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
继续采取抑制武 将,提升文官地 位的政策,使文 臣统兵的格局逐 渐形成。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文臣统兵的代表: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进 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 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
《劝学诗》
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 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 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 书中车马多如簇。 娶妻莫恨无良媒, 书中自有颜如玉。 男儿若遂平生志, 六经勤向窗前读。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 ▪文化昌盛 ▪民族融合 ▪对外开放
隋唐时期的 历史特点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不流血而创立一个大王朝的奇迹”
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 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等掌握了军权。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6课 北宋的政治 课件(共20张ppt)
据材料一,思考赵普所说的“权”、“钱”、 “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 来改变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局面?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 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 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 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 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 “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 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 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 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 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 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 历。
点。 3.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核对自主预学内容。
五代:
朱温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
一、北宋的建立
1.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2.时间:
960年
3.定都:
开封
一、北宋的建立
方针: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结果:
统一了南方和中 原地区
阅读与探究
材料一 : 太祖问:“天下自 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 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 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 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 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需要经过通判署名 才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目的
军 事 方 面
消除武将 专权的弊 端
措施
1.解除将领的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定期换防。
影响
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但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 中 央
削弱宰相 的权力
宋人科举考试图
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 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 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
杯酒释兵权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 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 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 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 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 “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 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 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 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 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 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 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 历。
点。 3.以小组为单位检查核对自主预学内容。
五代:
朱温 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十国
一、北宋的建立
1.建立者:
赵匡胤(宋太祖)
2.时间:
960年
3.定都:
开封
一、北宋的建立
方针:先南后北
先易后难 结果:
统一了南方和中 原地区
阅读与探究
材料一 : 太祖问:“天下自 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 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 故何也?”赵普回答:“此非他 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 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 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职权:地方一切行政和司法事务,需要经过通判署名 才能生效。 作用:分散知州的权力,并对其进行有效监督。
目的
军 事 方 面
消除武将 专权的弊 端
措施
1.解除将领的兵权; 2.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3.经常调换军队将领, 定期换防。
影响
加强对军队的控制,但 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在 中 央
削弱宰相 的权力
宋人科举考试图
科举制 1、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 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2、隋炀帝:创立进士科,科 举制正式形成 3、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 4、武则天:创立殿试和武举 5、宋朝: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提高进士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