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论范畴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向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

课程与教学论

1632年,捷克夸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是教学论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重要里程碑。

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之后的又一里程碑,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基本标志。

1918年,美国学者博比特的《课程》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949年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是现代课程论学科发展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行为目标之父)课程是指“学校教学的内容及其进程的安排”二、与课程相关的概念1.教学内容:指“教什么”的问题,而课程还包括“怎样教”的问题。

两个概念的外延不一样。

教学内容还存在形态的划分问题2.教学进程:是“怎么教”这个问题里的时间组合问题。

教学进程还有计划的进程和动态的临时处置的进程。

3.学科:指教学科目。

从各门科学领域里(文化领域里),以教育的视点选择部分内容(知识或技能),分门别类并以心理学视点系统化组织起来实施的课程,即学科课程。

学科课程是现代学校课程的主体。

4.科目:强调分科的形式,如课程表上的“语文”“体育”“音乐”等。

科目与学科的区别主要是,后者强调了内容。

5.知识:与技能、价值观并列,是学校课程内容的一个主要方面。

6.经验:是学校课程内容和实施的一个主要方面。

7.活动:是学校课程的内容;也是课程实施的途径和方式。

8.计划或方案:有人认为计划即课程;但计划是静止的,课程还有实施的动态意义。

课程与计划有密切相关。

三、当代各种各样的课程形态(课程类型)1、知识本位课程、儿童本位课程和社会本位课程2、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3、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4、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5、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四、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社会、儿童、知识)影响课程发展的内部因素(学制、课程传统、课程理论、课程规律)课程目标: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

五、课程目标的取向1.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1)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反映学科的价值,把人类文化遗产中最具学术性的知识看成课程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学术系统性是课程的基本形式。

高等教育研究项目

高等教育研究项目

高等教育研究项目近年来,全球高等教育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国家以及地区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和建设力度。

高等教育已经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源动力,因此高等教育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本研究将聚焦于高等教育内涵和实践的研究,旨在为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政策参考。

一、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高等教育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进步有着重要作用。

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撑,高等教育传承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培养了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推动了一系列科技、文化和经济的进步。

目前,全球高等教育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国际化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速,高等教育也逐渐趋向国际化,跨国高等教育合作不断加强,人才流动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多元发展趋势不同国家和地区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不尽相同。

在高等教育范畴内,各个领域之间相互交错,多元化的发展也应运而生。

3.信息化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都将面临日益增长的信息化需求,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4.可持续发展趋势现代高等教育应该更注重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5.社会服务发展趋势高等教育还应更加注重社会服务方面的发展,为社会提供自身所具备的优秀资源,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主要聚焦于高等教育内涵和实践的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高等教育内涵的研究高等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其内涵涉及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资源等各个方面。

本研究将围绕高等教育内涵的基本特征、内涵的实现路径、高等教育内涵的可持续发展等几个方向,深入探讨高等教育的内涵。

2.高等教育实践的研究高等教育实践是高等教育内涵的重要体现形式,是高等教育的基本形态之一。

本研究将从高等教育实践的内容、形式、方法、实现机制等四个方面,对高等教育实践进行深入研究。

教育学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教育学教学论知识点总结教育学是研究教育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教学论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

教学论的知识点涉及教学理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教学理论1. 教学理论的概念及分类教学理论是指对教学活动的本质、规律和特点进行研究和阐述的理论。

根据教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可以将其分为教学目标论、教学内容论、教学方法论、教学手段论等。

2. 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教学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启蒙时期、德儒时期、工业化时期、信息化时期等几个阶段。

每个阶段对教学理论的研究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和方法。

3. 教学理论的影响因素教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历史、文化、科技、社会需求等。

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时期对教学理论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4. 教学理论的价值与意义教学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改进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推动教育创新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的概念及要素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定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地组织和安排的活动。

教学设计的要素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

2. 教学设计的原则教学设计应当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可行性、可评价性等。

3. 教学设计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可以将教学设计分为知识性教学设计、能力性教学设计、情感性教学设计等不同类型。

4. 教学设计的步骤教学设计的步骤包括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手段选择、教学评价等。

三、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的概念及分类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具体手段和策略。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教学方法分为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示范法、启发法等多个类型。

2. 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学环境等因素,根据这些因素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

我国教学论的发展及趋势

我国教学论的发展及趋势

我国教学论的发展及趋势摘要:我国教学论的发展除了受到各个时代的社会影响之外,还受到各个时期的教育实践经验发展的影响,以及各门科学自身发展的影响。

为此,回顾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我国教学论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定型发展、成熟衰微、过渡转化、重新构建、综合创建等阶段。

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向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育加快了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教学;教学论;教学论思想;发展经历1我国教学论的发展过程从《学记》问世到至今的二千三百多年中,我国教学论的发展经历了萌芽形成、定型发展、成熟衰微、过渡转化、重新构建、综合创建等阶段。

1.1我国教学论萌芽形成期我国教学论思想是伴随着我国学校教育的产生、发展和人们理性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而逐步产生、形成和发展的。

到春秋战国时期,“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儒墨道法各家纷纷创办私学,为教学论思想的产生提供了教育实践基础;同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和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思潮为教学论思想的产生准备了学术和思维的深厚土壤。

随着教学实践经验不断丰富,对教学问题的理论思考不断深入,便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学论思想并逐步系统化,这就导致了教学论的萌芽和产生。

各家对教学目的、教学作用、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学基本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展开争鸣,共同构建了我国教学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奠定了后世教学论发展的基础。

《学记》是我国传统教学论形成的显著标志。

1.2 我国教学论定型发展期从秦到隋唐的一干多年,是我国传统教学论体系定型发展阶段。

在此期间,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完善和巩固,学校教育制度逐渐发展和日臻完善,儒学逐渐取得了独尊的地位。

在这种背景下,汉唐各朝产生了不同的教育教学思想。

如汉代以淮南王刘安为代表的黄老学派自然主义教学论思想,以董仲舒为代表的经学教学论思想,以王充为代表的儒学异端教学论思想;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以嵇康为代表的玄学教学论思想,以道安、慧远、葛洪为代表的宗教教学论思想,以颜之推为代表的儒道佛初步融合的教学论思想;隋唐时期在重振儒术运动中,出现了王通、韩愈、柳宗元等重振儒道的教学论思想。

教学论

教学论

(一)教学的内涵教学,即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第一,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这是教学概念的基本内涵。

“夫学以学夫所教,而学必非教,教以教人之学,而教必非学。

”“推学者之见而广之,以引之于远大之域者,教者之事也。

引教者之意而思之反求于致此之由者,学者之事也。

”(王夫之)第二,教学是追求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这是教学的基本价值规定性。

人的发展始终是教学的核心价值追求,教学始终是为人的成长服务的。

第三,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

第四,教学的具体形态是变化发展和丰富多样的。

(二)教学论的内涵教学论兼有理论性和应用性两个特点,以理论研究为主,同时又将研究视点指向实践应用,既要探讨本质与有关规律,又要寻求最优化的教学途径与方法。

学习目标:认识教学的概念、教学论的内涵;理解教学论的历史发展;掌握教学活动诸要素的关系主要内容一、教学论的内涵二、教学论的历史发展三、教学活动诸要素的关系对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思想的成熟—体系化的教学理论(一)萌芽期(从教学产生到公元16世纪)(1)远古时期非形式化教育教育没有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没有专设的机构对儿童进行教育,儿童接受的是一种非形式化教育,即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教育。

教育方式主要是口耳相传,教育的方法一是通过观察、游戏或“做中学”,一是通过长辈的叙述、解说来启发、诱导学生。

(2)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古埃及、古印度、中国(孔子)、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时期,才有有关教学思想的著作出现。

在这个时期,学校教育规模比较小,为社会的统治阶层垄断,主要是贵族教育和宗教教育。

人们的研究还普遍是一种哲学行为,教学问题没有成为独立的研究对象,教学理论没有成为独立的学科。

关于教学的组织方法问题、内容问题、目的问题的研究成果,散见于古籍中,尚未形成独立的体系,主要是偏于经验形态的,是经验性的概括。

教学论

教学论

下定义采用“种概念+属差”教学: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并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教育活动。

基本含义: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活动(基本内涵)2教学是追求和促进学生发展的活动(基本价值规定)3教学是教育的基本形式,特殊的教育活动4教学的具体形态是变化发展和丰富多样的。

教学三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教师:1是教学活动的主要负责人(区别于一般学习活动的关键)2是特殊的专业技术人员。

教学内容的特点:1是师生活动的客体2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核心成果3经过了教育化的加工处理4具有教育价值。

形式教育理论:教学是促进人的内在官能显现和成长的过程;主知主义:教学是知识授受和观念运动的过程,是习得间接经验的过程;行为主义:教学是个体亲身探索、操作而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人本主义:教学是人性的表达和自我实现。

有代表性的观点是特殊认识说、认识发展说、实践说、交往说,提供了观察教学本质的基本纬度:过程、功能、关系。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现代教学萌芽的两个端点。

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发表《大教学论》第一次对现代教学进行了理论设计,采用班级教学制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出现了“新教育”运动,美国出现了“进步主义”教育运动;20世纪以来现代教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

我国现代教学体系的创建和发展:1学习借鉴西方现代教学理论和方法2中国教育传统的沿袭和扬弃3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创新。

教学论:1是一门科学2一门课程3是永无止境的学术研究、耕作不休的思想园地。

教学论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1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的一般规律的学科2教学论研究教育领域的教学活动3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教学问题。

教学论研究的基本问题:1事实问题主要指有关教学的性质、状态、关系、发展过程等客观问题2价值问题主要是指教学的目的的设定、意义判断和各种可行途径之间的意志抉择问题3技术(策略、方法)问题主要是指有关教学的实现形式、活动程序和操作方法问题。

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

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教学论知识点总结

教学论知识点总结1.教学论是研究教学现象、揭示教学规律,帮助教师形成教学思想,以及运用最优化的教学途径和办法实现教学目标的一门学科。

2.教学论进展的学科基础(1)哲学作为办法论而成为教学论的理论基础(2)具体科学为教学研究提供具体指导,是教学活动的直截了当依据3.学习教学论的意义(1)明确教学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对教学工作的尊重(2)提高教学理论修养,为新阶段从事和改进教学工作打好理论基础(3)训练教学技能,养成教学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4)培养教学研究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4.学习教学论的办法(1)办法论上,我们应当坚持历史唯物主义(2)具体学习办法:读书考虑法、观看法、案例分析法、教师角XXX体验 5.教学现象是课堂教学中物质环境、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的直观映像或直截了当呈现。

6.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举行学习的活动。

7.教学本质讨论的意义(1)有助于进一步明确教学目的(2)进一步认识教学规律(3)推动教学理论进展8.教学本质的要紧观点(1)“特别认识讲”(2)“进展讲”(3)“层次类型讲”(4)“学习讲”(5)“实践讲”(6)“交往讲”9.教学的基本性质(1)认识性(2)实践性(3)社会性(4)伦理性10.教学原则是依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关于教学过程的规律性的认识,制定出来以指导教师教学实际工作的基本要求,是指导教学活动的普通原理。

11.确定教学原则的依据(1)教学原则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抽象概况和总结(2)教学规律是制定教学原则的依照(3)教学原则受教育目的的制约12.教学原则体系的历史沿革(1)我国古代就有丰富的教学思想,孔子开创的“启示式”教学思想体系,是古代对教学原则的朴素总结和表述(2)西方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首次提出教学原则的概念,建立了教育史上第一具完整的教学原则体系。

(3)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明确提出了“教育性”的原则,第一次把教学和道德教育统一起来。

教学论复习要点

教学论复习要点

教学论复习资料一、概念1.教学;广义上,教学就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

在狭义上,我们所说的教学就是学校教学,是专指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一起进行的,以特定文化为对象的教与学相统一的活动。

2.教学规律;是教学及其组成成分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学活动内在的东西,是人的感官不能把握的,只有思维才能把握。

3.教学过程;是指教学活动的启动、发展、变化和结束在时间上连续展开的程序结构。

4.教学系统;实质上是由相互作用着的教师、学生、内容与环境等空间结构性要素,和目标、活动与评价等时间进程性要家构成纳持殊复合体。

5.教学要素;是构成教学系统的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基本单元6.教学的“新三中心”;在教学要素结构中,学生是中心;在教育内容的范围上,经验是中心;在教学过程的组织上,活动是中心。

7.教学内容;指“学校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技巧、思想、观点、信念、言语、行为、习惯的总和8.教学组织形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在一定时空环境中,通过一定的媒体,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9.班级授课;是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年龄大致相同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主要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分科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组织形式10.教学活动;是人的一种待殊活动,它实质上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主动用于教学内容的过程及其方式11.教学目标;在泛义上,教学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泛化的视角,涵括面是全层次的,在广义上,教学目标的涵义定位于教育内部教育与学生的关系,是—个比较大的视角.它的涵括面主要指“教育目标”,不包含“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只包含“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目的”、“课程目标”、“科目或学习领域教学目的”、“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在狭义上,教学目标仅仅包含“科目或学习领域教学目的”、“年级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和“课时教学目标”。

教师资格证题库中的教育教学理论解读

教师资格证题库中的教育教学理论解读

教师资格证题库中的教育教学理论解读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师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知识。

掌握好教育教学理论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解读。

一、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教育教学理论是对于教育和教学活动的规律性和本质进行研究和认识的一种理论体系。

它包括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学的目标、教学的过程等方面的内容。

教育教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内涵的理解对于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教育教学理论是随着教育和教学活动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从古代教育的经验总结到现代教育科学的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人类对于教育和教育活动的认识和探索。

三、教育教学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教学理论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能够应用到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教师需要根据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

四、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师职业发展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

教师需要对教育教学理论进行不断的学习和研究,通过理论的指导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五、教育教学理论的挑战和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教育环境的不断变革,教育教学理论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的机遇。

教师需要关注教育教学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论素养,以适应时代的需求。

总结:教育教学理论是教师备考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于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素养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师需要通过学习和研究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和使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做出积极的贡献。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_,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_,推荐文档

《高等教育学》第1章绪论1、高等教育发展简况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学机构。

(3)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大学开始围绕着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组织其教育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

基于知识分化、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2、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规模化: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2)中心化:逐渐走进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3)综合化: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目标、内容、过程、教育方法)的趋势。

(4)国际化:20世纪50年代后日益明显,即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是把国际的、全球的、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职业准备课程更多开设,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

(6)终身化: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提供教育一体化,注重教育的整体性。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2、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1、个别研究阶段: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研究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20世纪70年代,有组织的研究在西方的高等教育已开始。

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筹备工作会议。

教学论复习要点说明

教学论复习要点说明

教学论复习要点说明教学论复习要点第一章1、教学的基本要素P4三要素说:教师、学生和教学容2、教学论的一般理解P12(一)教学论是一门科学对于教学论作为一门科学的命题,需要全面地理解。

它既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又表现为一种社会建制,更表现为一种独特的精神气质。

(二)教学论是一门课程(1)教学论课程是基于特定教育目标而对教学论学科进行选择、组织和加工的产物;(2)总是反映着教学论学科发展的成就和水平,尤其要反映教学论学科的基本结构;(3)教学论课程是为实现特定的教育目标服务的,同时,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又制约着课程的容选择和组织加工,这就使得教学论课程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

(三)教学论是永无止境的学术探究,是耕作不休的思想园地3、教学论的研究任务P19(一)揭示教学规律(1)把揭示教学规律作为教学论的基本任务甚至是首要任务,这是作为科学的教学论所应有的定位和取向;(2)把揭示教学规律作为教学论的唯一使命曾经是很流行的观点,这种观点重视对教学规律的认识是正确的,但把教学论局限于揭示规律,就等于放弃了价值思考、技术开发等重大任务,无疑窄化了教学论的视野。

(二)确立教学价值观(1)教学论有必要对历史上和现实中流行的教学价值观进行梳理,绘制出教学价值观的分布地图;(2)教学论有必要深入研究价值论争、价值决策的过程和机制,为人们提供价值决策的方法;(3)教学论应确立并坚持合理和先进的教学价值观。

(三)优化教学技术(技艺)(1)优化教学技术体现了教学论强调实用价值的特性;(2)优化教学技术强调的是改造世界的实践精神,这是教学论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式。

第二章1、古代中国丰富的教学思想观及其研究方法特点P24(一)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容的知识观(二)以人性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价值观(三)学思行结合的知行观(四)整体、辩证、直觉体悟的研究方法2、近代教学思想形成的思想文化背景P28三种思潮:(一)人文主义思潮(1)人文主义将目光从至高无上的神转向人,转向人的能力、个性与智慧的多方面发展;(2)文艺复兴促进了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形成,人的发展开始成为教育活动和教育理论研究的主要对象。

试论现代教学论体现了传统教学论发展的趋向

试论现代教学论体现了传统教学论发展的趋向

始 以 一 种 全 新 的 视 野 , 审 视 和 研 究 教 学 论 学 科 的 基 本 问 题 ,取 得 了 可 喜 的 研 究 成 果 ,极 大 地 促 进 了 教 学 论 的 发 展 从 而 使 现 代 教 学 论 的 理 论 范 畴 与 体 系 的 建 构 和 轮 廓 日益 清 晰 、明 显 和 丰 满 。 虽 然 这 些 研 究 和 努 力 ,还 远 不 足 以 清 楚 “ 代 教 学 论 ” 是 什 么 ,但 却 为 我 们 研 究 和 把 现
的 发展 :一是 从 教学 论 内在 的 历 史 演进 来 看 ,现代 教 学
论 是 在 传 统 教 学 论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起 来 的 , 是 教 学 论 历 史 发展 进 程 中 的一 环 ,它 不是 对 传 统 教学 论 的彻 底 否定 ,
而 是 对 它 的 继 承 与 超 越 , 是 教 学 论 研 究 中 的 螺 旋 式 上 升
关 键 词 :现 代 教 学 论 中 图 分 类 号 :G 2 4
传 统教 学论
发 展 趋 向 文 章 编 号 : 10 0 4 ( 0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A
出 现 了 一 些 全 新 的 理 念 ,主 要 包 括 终 身 教 育 观 、学 习 化 社 会 构 想 、 素 质 教 育 观 、 主 体 性 意 识 等 。 从 而 把 现 代 教 教 学 论 的 “ 统 ” 和 “ 代 ” 是 相 对 而 言 的 历 史 范 传 现 畴 ,二 者 在 相 当 一 段 时 间 内 ,犹 如 “ 体 ” 与 “ 儿 ” 母 胎
和特征 提供 了坚挺 的依 据 。
现 代 教 学 论 命意 本 身 ,是 在 与 以往 的 教 学论 形 态相
比较 的 意 义 上 , 呼 唤 一 种 现 代 形 态 的 教 学 理 论 ,它 不 仅 标 志 着 教 学 论 发 展 阶 段 的 时 代 划 分 ,更 预 示 着 具 有 一 种 革 新 意 义 和 崭 新 面 貌 、 视 野 与 内 容 的 教 学 论 学 科 的 崛 起 : 因 此 , 笔 者 立 足 于 以 下 两 方 面 的 立 场 来 看 待 教 学 论

教学论范畴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向

教学论范畴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向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eaching Theory Category
作者: 李森[1,2];李宁宁[2];刘梅珍[3]
作者机构: [1]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研究基地/初等教育学院,海南海口
571158;[2]西南大学教育学部,重庆市400715;[3]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出版物刊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1-77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3期
主题词: 教学论;范畴;学科范畴;范畴体系
摘要:教学论范畴是对教学活动这一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及其特性、关系、本质等进行抽象性和概括性反映的基本概念,具有主观性、客观性、整体性、稳定性和发展性等基本特征。

其发
展趋向主要表现为:由注重“理论思辨”转向重视“教学实践”;由崇尚“他域化”转向强调“本
土性”;由侧重“生硬移植”转向强化“学科特性”;由关注“表层关联”转向重视“体系逻辑”。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体现的特点规律及对其评价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体现的特点规律及对其评价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体现的特点规律及对其评价第一篇: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体现的特点规律及对其评价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发展过程体现的特点规律及对其评价:A)体现的特点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包括:“教授法”阶段,“教学法”阶段,“教材教法”阶段,“教学法”和“教材教法”并存阶段,“教学论”阶段,“教育学”阶段,“课程与教学论”阶段。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在其发展的每一个过程中都有其各自显著的特点。

“教授法”阶段重在对“学”的重视,中国的师范教育开始与19世纪90年代,其标志是1897年4月8日南洋公学师范院正式开学上课。

在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施分科教学,各科教授法应运而生。

根据《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和《奏定优级师范学堂章程》,师范分“初级”和“优级”两级。

初级师范学堂规定学习5年,每年都设有“教育课程”,包括教育史、教育原理、教授法、实施授业等内容。

优级师范学堂规定教育学在第二、三年开设,包括教育理论、教育史、教授法、教授实事练习等内容。

可见,“教授法”最初是作为“教育学”的组成部分在师范类院校开设的。

在这个阶段有不少语文学教授法的著作,其意义在于使语文教学研究逐步从教育学中脱胎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

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在1919年由陶行知提出来,以便把研究教师的教,拓展为同时研究学生的学。

他主张“教学合一”,理由是”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采用“教学法”的名称扩大了学科研究的范围,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进入了教育研究的视野。

陶行知的这一新的提法很快为教育界所采纳。

1922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发的《学校系统改革令》,正式将“教授法”改名为“教学法”。

在五四以后,以“教学法”命名的著作很多,这些著作的出版标志着语文教学研究有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教材教法阶段”,对教材的重视是其显著特点。

世界课程与教学论发展趋势

世界课程与教学论发展趋势

世界课程与教学论发展趋势作者:黄丹来源:《新教育(中旬)》 2020年第12期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黄丹【摘要】目前,各国都在推进教育改革,其中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尤为突出,是课程与教学论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明晰世界课程与教学论学科的基本价值取向,了解世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后现代转向,以及探究世界课程与教学论发展新的生长点。

【关键词】课程与教学论;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发展趋势一、课程与教学论学科价值取向的回归与超越1. 追求教育民主化与教育公平的理念20世纪中叶以来,扩大受教育者范围的“大众教育”逐渐普及,使得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但这只是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并非真正实现教育公平。

体现教育民主化的“全民教育”理念的基本内涵是:让所有的公民平等地享受高质量的基础教育。

这意味着“平等”与“高质量”要兼顾,否则就会陷入无高质量的“平庸化的教育”,以及无平等的“精英主义”的窠臼。

目前各个国家的教育民主化都在深入地推进,从单一的教育机会均等,向区域、学校资源的均等和教育实效的均等进行转变,推行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民主化;同时关注边际群体,为有特殊需要的人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由此可见,推进教育民主化是未来世界教育改革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2. 回归生活课程教学观工业革命以来,尤其是20世纪以来,出现教育被工具理性所控制,而忽视教育的价值理性的问题。

使得学校课程内容无法触及学习者的心灵,教学也出现与现实生活相脱离的倾向。

如何使课程、教学与生活世界相统整?是课程与教学改革中不能回避的问题。

这要求我们的课程目标设置要体现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和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要求,回归生活世界的课程教学观实质是丰富课程与教学的来源,以实现自然、社会和人在课程体系中的有机统一。

只有将教学世界与现实的生活世界高度结合,才能彰显和体现那些已经遗失的人文精神和人文价值,教学世界才能多一些生活情趣。

教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结合,还意味着二者要保持一定的张力,教学世界通过加强和提升实践的水平,创造人文精神生长的土壤和空间,以此来改变和避免科技理性主宰和奴役的局面。

教学论(本科)(第一章)

教学论(本科)(第一章)






3.教学论学科形成期的总体特征 ①教学论要成为揭示教学的全部艺术、规律的 学科; 夸美纽斯,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大教学论, 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全部艺术。 真正维系我们这个世界的结构以至它的细微末 节的原则不是别的,只是秩序而已。 所以,秩序是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们的教学 艺术的主导原则。




3.教学论发展表现为逐步中国化的过程 这是从中国教学论发展的过程来说的。中国教 学论的发展有一个向西方教学论学习,从移植 到寻求独立的过程。 教学论的中国化,指中国教学论工作寻求教学 论理论独创性的过程。 教学论中国化过程中关注的问题,怎样使西方 教学论适应中国的国情,满足中国教学实践的 需要?怎样形成中国的教学论流派?
第一节 教学论学科发展的线索



一、对教学论学科发展线索的理解 教学论作为科学知识的发展受到了哪些 因素的影响?是一个什么过程? 教学论发展受到了来自教学论内部自身 研究传统和外部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对教学论学科发展的归因不同,导致对 教学论学科发展线索的不同理解。


二、教学论学科发展线索的几种观点 1.教学论的发展表现为逐步科学化的过程 这是从教学论发展的内因来说的。从教学论发 展的内因来看。教学论作为一门科学,有一个 从经验到科学的逐步科学化的过程。 教学论的科学化,指教学论不断追求揭示教学 的真正本性和规律的过程。 教学论在科学化的过程中关心的问题,怎样使 教学论成为一门科学?教学论是不是一门科学? 教学论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



4.贡献与局限 贡献: 初步确立教学论学科及其研究领域,从关注教 学法转向研究研究教学的全部艺术; 主张教学实践摆脱经验,建立在普遍规律秩序 基础上。 局限:教学理论来自先验的思辨,导致教学论 依赖其他学科,难以独立。

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论的产生与发展

(3)教师要精神焕发、精力充沛地进行教学

第斯多惠要求教师具有坚定、严整、 刚毅的志向与力量,成为一个坚决的、精 力充沛的、有坚定的性格、知道自己想要 什么、为什么想要和用什么手段来实现自 己的意志的人。这样学生才能在教师的潜 移默化、耳濡目染、启发激励和言传身教 中养成认真学习的精神,保持旺盛的精力 和集中的注意,并能促使学生有道德、守 纪律、勤思考,提高学习效率。
一、 教学论的萌芽期
(一)特征 教学论正式产生以前,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萌芽 期。这一时期主要特征: 1、混同性。当时人们尚未将教学作为独立的对 象加以研究,教学论未形成独立的学科。 2、经验性。古代教育家对教学思想的总结,留 下了宝贵的教育遗产。 3、诞生了专门论述教学理论的著作。其中最为 著名的是古代中国《学记》,古罗马昆体良《 论演说家的教育》。

直接体悟,主要是采用观察法以及 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思维方式对教学活 动进行研究并形成结论。是从观察事实 材料出发加以概括总结,从而得出结论。 其表达方式是以描述性的记述为主,较 分散零碎,没有形成严谨的理论系统。
二、教学论的独立期
在经历了长期的积累之后,教学 论在欧洲正式建立起来了,其标志是 1632年捷克民主主义教育家夸美纽斯 《大教学论》的出版,但教学论从理 论体系结构到教学内容的逐渐完善经 历了17—19世纪持续300多年的时间。
(二)我国古代教学思想与研究方法
我国古代丰富的教学思想及研究方法特 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观 2、以人性问题为核心的教学价值观 3、学思行结合为过程的知行观 4、整体、辩证、直觉体悟为思维推理方式的 方法观
(1)强调整体综合以及朴素的系统观。 (2)强调辩证发展以及“过犹不及”的 执中方法论。 (3)强调直觉休悟的内在观。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课程与教学论》重点整理

第一章绪论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撰写了西方第一本专门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学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学论学科的诞生。

《大教学论》的内容:1.在教育目的和课程内容上提倡泛智教育,主张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而大教学论就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2.较系统地探讨了教学原则问题;3.强调教学必须遵循万物的严谨秩序,力求教得彻底、迅速和愉快,并就此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4.在理论上首次论证了班级教学制的优越性,主张采用集体教学的新形式;5.讨论了各级学校的管理和不同学科的具体教学方法问题。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普通教育学》,是继《大教学论》后教学论学科形成的另一里程碑,是教学论学科成熟的标志。

《普通教育学》的内容:1.系统地阐述了教育性教学原理,认为教学是教育的基本手段;2.该书依据观念心理学原理分析教学的机制,认为教学是统觉的运动,即新旧观念产生联系和统整的过程;3.探讨了教学阶段理论,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和学生的注意力状况,把教学分为明了、联系、系统和方法四个主要阶段,分析了不同阶段教学的类型和方法;4.依据多方面兴趣理论,设计了课程的类型和目标。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三大教育哲学命题。

提倡实用主义三大教育哲学命题:1.主张以儿童的需要为基础设计课程,倡导活动课程;2.倡导“做中学”的教学方法,主张通过制作、社交、艺术、探究等动手操作活动来进行教学。

杜威现代教学论三中心: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赫尔巴特传统教学论三中心:教师中心、书本中心、课堂中心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各种流派分为两个阵营:“科学主义”教学论和“人本主义”教学论。

“科学主义”教学论基本特点:把教学主要理解为一个认知、理性和逻辑的过程,注意探寻教学的普遍规律和通用模式,在教学目的方面强调科学知识、技能和智慧的习得,在教学过程方面强调教学的精确性、控制性、计划性,在课程内容方面注意吸收科技发展的最新成果,教学手段方面重视新技术工具的使用。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知识点归纳-

《高等教育学》第一章绪论一、高等教育发展简况1、成长中的高等教育(1)高等教育的萌芽阶段:高等教育机构性质不明确,教育职能不确定,专业教育性质模糊,学生年龄参差不齐,教学形式以非正式的方式进行。

(2)高等教育的雏形阶段(欧洲中世纪大学):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目的、教育计划、教育内容、教育组织形式和教育管理体制,开始走向成型,成为一个专门的、独立的学术与教学机构。

(3)高等教育的成型阶段(文艺复兴末期和资产阶级革命初期):大学开始围绕着各个专业、各个学科、各门课程,组织其教育形式和内容,才有了今天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即建立在普通教育基础上的专业教育。

(4)高等教育的完善阶段:高等学校产生新职能——为社会服务。

基于知识分化、科学进步和社会需要,多种类型的专业学院大量涌现。

2、扩张中的高等教育(1)规模化:二战后从精英走向大众(2)中心化:逐渐走进社会的中心,成为社会的核心机构。

(3)综合化:出现学科整体化和人才素质综合化(目标、内容、过程、教育方法)的趋势。

(4)国际化:20世纪50年代后日益明显,即一国高等教育面向国际或全球发展的过程和总趋势,是把国际的、全球的、跨文化的观念融合到本国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服务社会诸项职能中的过程。

(5)职业化:职业准备课程更多开设,是经济巨大发展的产物。

(6)终身化: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提供教育一体化,注重教育的整体性。

(7)多元化:高等教育由单一系统向多元系统转变,内部结构越来越复杂。

二、高等教育研究与高等教育学1、个别研究阶段:没有专门的研究队伍,研究的成果也较为零散而缺乏系统性。

2、组织研究阶段——高等教育学产生:20世纪70年代,有组织的研究在西方的高等教育已开始。

1978年5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研究进入了实质性的开展阶段。

3、系统研究阶段——学科体系形成:中国第一个群众性的高等教育研究组织——1979年召开的全国高等教育会筹备工作会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㊀教育文化论坛㊀2018年㊀第4期JiaoYuWen
HuaLunTan
㊀ 文摘之窗
关ꎬ教学经验通过符号系统转变为教学知识ꎬ教学知识经过顿悟系统生成教学智慧ꎬ或者教学经验直接通过优化系统ꎬ借助缄默性知识生成教学智慧ꎮ教学专业情感㊁教学专业知识与教学专业实践是教学智慧生成的重要条件ꎬ在教学情感㊁教学经验㊁教学知识与教学实践的共同作用下ꎬ教学智慧终将显现ꎮ
李晓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期
论课程知识的价值维度及其道德价值逻辑
澄明课程知识的价值属性及价值筛选逻辑是其价值实现的必然前提ꎮ课程知识的价值属性表现在导引社会发展㊁促进个体成长和助推文化进步三个层面ꎬ课程知识的价值筛选实质是基于个体与公共维度㊁外在与内在维度㊁确定与动态维度展开的博弈运作ꎮ进一步分析指出ꎬ道德价值作为课程知识重要的内在价值类型ꎬ教育目标与课程知识的道德价值使命负载㊁课程旨趣与课程知识的道德价值内涵互通和立德树人与课程知识的道德价值实践运作是其道德价值的进阶逻辑ꎮ
张铭凯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期
全科小学教师定向培养研究
免费师范政策执行的创生与改进
中国免费师范政策经过百年的"政策钟摆"ꎬ再次纳入国家的教育政策ꎬ指向"三要"精神内核ꎬ直击当下城乡师资失衡与差距ꎮ杭州师范大学以"三目六维"的定向全科小学教师为突破口创生性执行国家的免费师范政策ꎬ强化定向全科的"需求导向"㊁名师引领的"卓越导向"ꎮ免费师范政策改进的可能与保障是提供全科小学教师的发展平台㊁确定全科小学教师的身份认定㊁赋权全科小学教师的自主选择ꎬ确定国家免费师范政策的卓越导向ꎮ
孙德芳«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期
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理论与实践教师专业能力包括基本能力㊁教学能力㊁教育能力㊁自我发展能力和教学创新能力5种ꎮ这5种能力螺旋上升ꎬ形成完整的层级结构ꎬ并贯穿整个教师职业生涯ꎮ根据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水平ꎬ为其"量身定做"相应的专业能力培养模式ꎮ通过"理论指导+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自主反思+行为反馈"的教师专业能力实训模式ꎬ将教师的"思"与"行"有机结合起来ꎮ通过建设教师专业能力实训平台ꎬ以有效支撑教师的专业学习ꎮ
胡卫平㊀张㊀睆«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
中西舞蹈教育 黄金中道 论"黄金中道"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一种共相ꎬ乃是人类社会伦理道德㊁哲学方法论㊁人格教育与审美范畴的主轴原理ꎬ融贯于中西舞蹈教育乃至舞蹈艺术发展的诸多方面ꎮ从横向上看ꎬ"黄金中道"始终贯穿于中西舞蹈教育两大源头的整个过程ꎬ包括教材选择㊁教育内容㊁教育法则㊁精神实质以及教育宗旨等皆遵循这一总法则ꎻ从纵向上看ꎬ"黄金中道"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代㊁国家和民族的变化而不断发展演变ꎬ在原则性与灵活性㊁普遍性与至高性的统一中ꎬ在同中异与异中同的历史演变中ꎬ共同构筑起中西舞蹈教育的哲学之基ꎮ"黄金中道"对于中西舞蹈的现实意义不仅体现在舞蹈教育领域ꎬ还体现在舞蹈创作㊁舞蹈表演㊁舞蹈审美以及舞蹈艺术发展道路等领域ꎮ
王晓茹«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期
教学论范畴的基本特征与发展趋向教学论范畴是对教学活动这一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及其特性㊁关系㊁本质等进行抽象性和概括性反映的基本概念ꎬ具有主观性㊁客观性㊁整体性㊁稳定性和发展性等基本特征ꎮ其发展趋向主要表现为:由注重"理论思辨"转向重视"教学实践"ꎻ由崇尚"他域化"转向强调"本土性"ꎻ由侧重"生硬移植"转向强化"学科特性"ꎻ由关注"表层关联"转向重视"体系逻辑"ꎮ
李㊀森㊀李宁宁㊀刘梅珍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3期
我国基础教育质量的国际排名㊁问题与改进
2015年PISA结果及其对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启示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是一项影响力非常大的特大型学生能力国际评估计划ꎮ我国对"国际学生评估项目"一直有一种非常复杂的纠结ꎮ2015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的结果显示我国基础教育存在质量与公平两大方面非常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ꎮ根据这一最新结果ꎬ结合我国基础教育和舆论的客观实际ꎬ通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权威国际比较ꎬ"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最新结果能给深化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六大方面的重要启示ꎮ
胡乐乐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02期
乡村振兴战略:农村教育究竟能做些什么?
从古代至现代的发展历程显示出ꎬ乡村社会正在不断走向凋敝ꎮ这一现象的产生ꎬ既有城镇化进程和产业比较劣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