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人教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一、总体概述这一主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为标志,表明新中国在建国后继续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基本任务,巩固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人民民主政权。
这一时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新民主主义在全国范围胜利的重要时期。
这一主题主要内容有:1949年10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共同努力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
新中国诞生后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新政权的内政和外交。
西藏和平解放,全国大陆基本上得到了解放。
进行了土地改革和稳定物价不仅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放了生产力还扭转了新中国的经济状况;对外取得了抗美援朝并成功出席了亚非会议,不仅巩固了政权还大大提高了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声望。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揭开了中国现代史的新篇章。
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主要内容。
(2)讲述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和盛况,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
(3)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大致经过(一面向西藏进军,一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等史实。
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并认识和平解放是最终目的,同时理解到民族问题的复杂性。
(4)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5)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及抗美援朝的简单经过,会分析抗美援朝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情感价值目标(1)认识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是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开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中国革命的历程,感受“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所包含的英勇不屈、刚健自强、追求独立自由的民族精神。
(2)通过对西藏和平解放的学习,了解西藏的和平解放对祖国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意义,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复习学案
课程标准
●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认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正义性;了解土地改革运动。
●了解“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知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
●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认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意
义。
●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了解这一时期以王进喜、雷锋、
邓稼先、焦裕禄等为代表的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
●了解“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危害及主要教训。
考点归纳
考点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筹备会:第一届中国人民会议:
1、时间,地点:年9月,在北平召开。
2、主要内容:
①会议通过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②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③大会决定以为国旗,以《》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纪年。
④大会还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
(二)时间、标志: 1949年10月1日,。
(三)历史意义和影响:
A、孔繁森
B、焦裕禄
C、雷锋
D、王进喜。
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人教版第一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背景。
2. 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
3. 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背景。
2. 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过程。
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背景和过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背景。
3. 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
4. 讲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过程。
5. 讲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的意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 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背景。
2. 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内容。
3. 理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背景。
2.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难点:1.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
2.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
四、教学方法:1. 讲述法:讲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背景和过程。
2.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背景。
3. 讲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主要内容。
4. 讲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
5. 讲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意义。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第三章: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教学目标:1. 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3. 理解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设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设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人不光是靠他生来就拥有一切,而是靠他从学习中所得到的一切来造就自己。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人教版高一历史教案设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通史概要:本专题主要叙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5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的基本历程。
专题内容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行改革开放和建设有-的新时期。
前一时期的内容,包括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以及"-"的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其中前7年是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后20年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集体领导下开始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20年既取得过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
后一时期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和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代、第三代领导人,根据"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实行了改革开放,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终于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健康、稳定发展,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并明确了新的奋斗目标。
一、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标要求: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制订及实施背景、内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内容、特点、实质、意义及问题;列举社会主义曲折发展十年的正确和失误的决策,分析其经验教训;了解"十年-"时期的经济发展的状况,总结其历史教训。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现象的想法与观点,以及解释一般社会现象和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课前采访调查和课堂上运用教材中及教师所引用的图文资料中的有效信息,判断和评价十年探索中的成就与失误,并在此基础上对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经验教训进行分析和总结,以此培养学生正确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_25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1.知道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3.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收集整理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图片资料,认识掌握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自学归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会议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归纳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读图学史的能力;观看新中国成立的视频史料,培养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通过让分析历史文字材料,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我们伟大祖国的历史有进一步的了解,认识到新中国建立的不易,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学习的理想。
三、教学内容分析:本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属于政治史内容,在教材中处于重要的联系及作用。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现代史中的第一课,更适合不同的形式向学生进行展现,本课联系上册书中的解放战争的胜利,新中国的成立使现代史的开端,对于世界格局的变化也有重要影响。
四、学情分析:初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因此采取了历史图片、视频、材料等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史料,增强对知识点的识记能力。
再者利用情景模拟方式,激起学生学热情和对历史的兴趣。
五、重点与难点:重点:开国大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万方乐奏有于阗)图片说史二、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方法:1、结合图片资料和课本知识,介绍第一届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盛况。
2、利用PPT展示总结归纳:第一届政协的基本史实,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召开政协的主要目的和历史意义。
(五亿人民庆新生)三、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视频:方法:1、观看视频,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激动人心的时刻和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的状态。
2、借轴探史:回首近代中国追求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的抗争探索史,面对新中国的成立,你有何感想?小组合作:选出代表发言(敢叫日月换新天)四、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方法:注意角度1、国内意义:①国家民族:结束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饱受外来侵略和奴役的局面,实现了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教案新人教版
(1)开展家庭调查:要求学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家庭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生活经历,采访家人或亲友,了解他们对于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和感受。
(2)进行社会调研: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研,了解社会主义建设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人们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和评价。
(3)开展课题研究: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社会主义建设相关课题进行研究,如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科技发展、文化繁荣等。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等任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进行的探索和实践。
(2)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要决策和实践:例如,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等。
(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问题探究:针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如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以及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挑战和机遇。
(3)小组讨论:与同学一起讨论社会主义建设的话题,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观点,提高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解和认识。
(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对我国发展的意义: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和社会进步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学生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和任务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
(3)影视作品:《开国大典》、《创业史》等反映社会主义建设历程的影视作品,以形象地理解教学内容。
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 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下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案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2)掌握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历史事件;(3)认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要性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2)运用史料对比分析法,解读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2)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艰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3)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2)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历史事件;(3)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意义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2)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各项政策的制定与实施;(3)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曲折性与成果的取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2)提问: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是如何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2)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过程及特点;(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史料对比分析:(1)让学生阅读相关史料,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发展;(2)对比分析不同阶段的政策措施,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艰辛,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课后练习;五、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2. 反思教学过程,是否存在教学方法不当或课堂管理问题;3.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复习教案2 新人教版
情
境
引
入
1、播放歌曲《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祖国》。设问:今年新中国将迎来第多少个生日?
2、看第一单元目录,想一想,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方案一:欣赏歌曲,回答问题,由教师小结学生回答导入。
方案二:引导学生看单元目录并思考回答问题,由教师小结学生回答直接导入。
自
主
温
故
指导学生做学案自主温故部分,并且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教
后
反
思
1、教师出示复习提纲,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教材,思考并解答问题。对本单元整体感知。
2、教师巡视指导,检查反馈并及时解决学生自主温故中所遇到的疑难。
合
作
交
流
展
示
提
高
【问题1:图说历史】
下面三幅图是1949年10月1日新闻记者从开国大典现场发回的新闻图片。请你根据这三幅图片,写一则短文,向你的家人或同学介绍开国大典的盛况。并谈谈感想。
(4)“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试分析这场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问题3】
材料一下边两幅图
材料二土地改革法草案第一条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刘少奇《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农村展开的标志是什么?通过土地改革运动谁成为土地的主人?
历史图片是历史场景的形象呈现,是历史过程的真实记录,每一幅图片都生动叙说着一段历史。请以下面三幅图片呈现的历史信息为核心,简要说明20世纪四十年代末五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发生的巨变。(友情提示:观察三幅图所记录的历史事件,然后从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中叙述说明)。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1新人教版
第1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2)掌握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事迹,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3)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原因、经验教训的思考,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及正确把握历史发展方向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对比鉴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2)通过阅读课本,地图,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思考历史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2)体会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他们身上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增强学英雄的信念,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历史使命感。
(3)通过讲述二月抗争,使学生认识到,面对大动乱的局势,一些老一辈革命家挺身而出,进行抗争,代表了党和人民的意志,表现了老一辈革命家无私无畏的凛然正气。
【重点难点】重点: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难点:学生可能对1950年土地改革中对富农阶层采取的政策难以理解。
通过创设问题情景,综合多方面材料组织小组讨论、指导综合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主要集中在新解放区,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将过去限制和打击富农经济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孤立地主,减少土改运动的阻力,保护中农和小土地出租者,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早日恢复和发展生产【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创设情景【学习方法】自主合作,共同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事件是,时间是年月日。
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召开,通过的《》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确定以《》为代国歌;首都定在,以为国旗,选举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采用纪年。
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案新人教版
- 新中国成立意义
- 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政策
3. 结构:
- 顺序:背景 → 成立 → 巩固措施
- 关系:因果、并列、递进
4. 艺术性和趣味性:
- 使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内容
- 绘制国旗、国徽图案,增强视觉效果
- 适当使用历史人物或事件的插图,增加趣味性
5. 概括性:
- 每个板块用简短词语或短语概括,如“开国大典”、“土地改革”等
2. 辅助材料:准备开国大典历史影像、新中国国旗、国歌等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措施的图表和案例。
3. 教室布置:提前将教室分为若干讨论区,便于学生分组讨论;设置多媒体展示区,方便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人手一本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材,方便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相关内容。
然而,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还有待提高。他们对新中国的成立及巩固政权措施的意义认识不够充分,可能是因为缺乏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历史背景的介绍,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提出以下改进措施和建议:
1. 加强课堂提问和讨论的引导,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 了解国旗、国歌、首都等象征国家的元素的产生过程,理解其背后的历史意义。
- 通过查阅资料,研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 讨论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面临的历史任务,以及如何成功实现这些任务。
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了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方法上,我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手段,旨在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和巩固政权的措施。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些方法的确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Leabharlann ,提高了课堂参与度。过程:
最新人教版9年级历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参考教案1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和掌握1921年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两个五年计划的成就、苏联农业集体化、1936年苏联宪法和斯大林模式的确立。
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来思考其作用,讨论总结苏联(苏俄)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采取的重大举措,探讨斯大林模式对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历史问题、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向学生引入有关历史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能力对历史事件进行思考、对比和分析,培养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形成自己的科学观点和知识结构,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知识与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介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学生认识到它是苏俄当时具体国情的需要,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通过介绍苏联在短时期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很大的优越性,是被历史证明了的。
③通过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探索过程的了解,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部分中所学习的新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二、教学思路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本课的主题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①本课的第一个重点是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从俄国国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它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指明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向。
它的实施具有重大意义。
可通过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对比分析、提高学生认知的办法解决。
②本课的另一个重点是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
通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宣布在苏联建成了社会主义。
它既保证了苏联国防、工业的强大,也为苏联社会以后的发展埋下了许多隐患。
可由学生搜集原始史料与相关数据,让学生在前后对比中分析思考得出结论,借以解决此重点内容。
③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正确评价斯大林模式。
限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教学中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讨论分析课文内容与教师点拨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联系苏联史实,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对这种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进行彻底改革。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本节课的内容主要包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辛亥革命,知道中华民国的成立,以及在北伐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这为学生在八年级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奠定了基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它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程。从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0年10月全国基本解放,这个过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如何领导人民建立起一个新的国家。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背景、意义和巩固的过程。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新中国成立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板书设计
①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
1. 新中国成立的背景
- 解放战争的胜利
- 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2. 新中国成立的过程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主要介绍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过程。
本节课教材内容丰富,包括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果,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可能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建立起对新知识的认知框架。
同时,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具有探究精神,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果,掌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等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取得的成果。
2.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
2.案例教学法:以典型的人物、事件为例,使学生深入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参与度。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发现新的知识点,建立起对新知识的认知框架。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了解教材内容,熟悉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专题八 新中国的成立、巩固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专题八新中国的成立、巩固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设计
【中考考点】
1、讲述开国大典,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
4、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
5、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6、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及其作用;
7、以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为例,探讨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用20分钟完成课前复习部分,做到温故而知新。
2、认真阅读课文内容,同时在课本上用红笔勾画出重点知识,然后独立完成导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将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组内交流、突破。
3、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展示成果解决合作探究部分。
4、课堂上凝神聚力,全身心的投入学习;积极思考,踊跃发言。
【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复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目的是让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全部基础知识,同时结合考试说明要求,突出重点,规纳出线索。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通过导学案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知识转为自己积极主动的去求知,有利于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出现的问题,然后根据问题,有的放矢,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初中历史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请同学们利用课堂上8分钟时间,完成当堂检测题,课后交给教师批阅)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况,中国第一
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
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商业
2、新中国成立后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列成就不属于这一时期的是()A、大庆油田建成B、建造武汉长江大桥
C、长春一汽
D、青藏铁路修建成功
3、下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经济成分的比例
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出现于()4、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的一场运动,由于缺乏经验,他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
这场运动是
()5、小明同学收集了邓稼先、王进喜、焦裕
禄等三人的肖像图片,他应该把这些图片
归入专题()
A、建设社会主义的模范
B、国防战线的标兵
C、共和国的忠诚战士
D、科技战线的楷模
6、有些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
下列名字与其出生时的时代特征不相符
的是()
A、出生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4年,取名文革
二列举题: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了探索,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出现过“左”倾错误。
试举例。
(16分)
(1)“左”倾错误分别指什么运动?(3例)(2)这一过程中取得了哪些成就?(3例)。
最新人教版9年级历史《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教学案
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新授课)【理论支持】把教学方法的一般原则和历史知识的具体特点相结合,是探索历史教学规律和研究历史教学方法的出发点。
由此可见,历史专业知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知识,以及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都是一个历史教师要很好地完成任务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抓好历史教学的标准是,使学生对所学的史事不但记得住,而且能从现象看到本质,从观念上升到概念,进而能够分析判断;同时培养学生的品德、意志,使学生牢固地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本着这样的理念,运用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必须要让学生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学生的知识是通过理解得来的,而不是教师灌输得到的,需要利用必要的信息,通过意义的建构而获得新知识的。
基于这样的理论支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教案设计,力争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新经济政策、苏联的成立、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等基础知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客观地叙述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历程,同时实事求是地总结其成就与失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复杂性,它不仅对苏联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
认真总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新经济政策②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
难点: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设计】课前延伸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预习思考题及答案: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查阅搜集有关材料的基础上,讨论苏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分别采取的什么重大举措?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是布尔什维克党在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在经济上采取的重大举措,苏联的成立则是党在政治上采取的重大举措。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教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教案第一学习主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冉冉升起,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揭开了中国现代史崭新的篇章。
短短的三年内,新中国经受了军事、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方面的严峻考验,取得了整顿经济秩序、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重大胜利,极大地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它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世界宣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不仅完全有能力捍卫国家独立,恢复国民经济,而且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为下一步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向社会主义过渡作好了准备。
在国际上,随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以苏联为首的华沙条约组织相继建立,两大政治军事集团相互抗衡,使世界笼罩在“冷战”阴云中。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第一届中国人民协商会议、开国大典、x藏和平解放等知识要点掌握新中国建立的主要标志(施政方针、国家机构、国旗、国歌、首都、公元纪年等)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概括表达毛泽东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所题文字的历史含义和现实意义,开国大典的盛况,祖国大陆统一的实现对比鉴别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首次会议的异同讨论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新中国建立的历史意义、基本经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新中国是在经历了百余年的屈辱、抗争和探索之后,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一定要热爱祖国,把她建设得越来越繁荣富强民族团结新中国在维护民族团结方面做了许艰苦细致的工作,实现了x 藏的和平解放,这个大好局面是必须加以珍惜的教学重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和开国大典教学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开国大典相关多媒体、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知识线索,按“资料·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梳理下列“纲要信号”:┢────────────民主主义革命──────────上溯到1840年30年以来(新民主主义革命)—————3年以来旧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三大战役胜利不久,中国共产党就在河北平山的西柏坡村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为建立新中国做好了思想上、理论上的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下一二单元复习学案
1.(2010·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A.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C.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D.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2.(2010·贵阳)1951年它以和平的方式获得了解放,60年代它经过民主改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今天它已发展成为我国的五大牧区之一。
这里的“它”是指
A.新疆B.西藏C.内蒙古D.青海
3. (2010·重庆江津区)-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
A.抗日战争B.解放战争C.抗美援朝D.镇压反革命
4. (2010·益阳)下列所举,不属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是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
C .保证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
D .实施“863计划” 5. (2010·潍坊)社会主义道路探索时期,中国人民在民主法制建设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A .颁布了《共同纲领》 B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 D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6. (2010·广州) 1956年某日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大跃进”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7.(2010·无锡)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A .遭到建国 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8. (2010·东莞)。
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创作的一幅宣传画,从中可以读出的历史信息有:①创作的时间是1958年——1960年间②反映了我国人民要求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③可知当时存在浮夸风现象④我国掌握了粮食高产技术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9.(2010·十堰)新中国成立后,涌现出大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杰出人物,人民分别给予了他们许多光荣的称号,下面图片中人物与图片下的称号不相逢的是
A.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B.抗洪英雄
C.两弹元勋
D.县委书记的好榜样 10.
(2010·泰州) “文化大革命”中,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惨遭批斗,失去人身自由。
这突出表明文革期间
A .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
B .国民经济发展缓慢
C .教育科学文化事业遭到严重摧残
D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1. (2010·赤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右图。
( 2)为了改变材料二的状况,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计划?此计划完成后取得了哪些成就?(三例即可)
( 3)建国后,材料一中所反映的从事面粉行业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怎样转化成社会主义公有制成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