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师一优课2018-2019学年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3 Word版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4.3河流地貌的发育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教学设计:4.3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展示不同河流地貌的图片,如长江三峡、黄河三角洲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貌的特点。
2.提出问题:通过图片展示,提出问题:“为什么河流会在某些地方形成壮观的峡谷?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下,河流地貌有哪些类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导入新课:在学生观察和思考的基础上,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河流地貌的发育,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3.实践作业:
a.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河流地貌,拍摄相关照片,并配以简要文字说明,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b.鼓励学生参与社区或学校的生态环境保护活动,关注河流地貌的保护与利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作业要求:
a.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确保所学知识的巩固。
6.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观察河流地貌,收集相关资料,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
7.总结评价: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后作业及拓展延伸
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河流地貌知识的掌握。
2.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图书等资源,深入了解河流地貌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学习能力:高一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主动探索河流地貌的发育规律。
5.情感态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珍惜资源的意识。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1.理解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不同类型河流地貌的特征及形成过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河流地貌的概念,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
2.掌握河流地貌的主要类型,如侵蚀地貌、堆积地貌、河流阶地等,并能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其特点。
3.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过程,提高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5)总结提升:通过课堂小结、课后作业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包括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实践报告、课后作业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5.教学拓展: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3.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著名河流地貌图片,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河流地貌的基本概念和类型。
(3)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河流地貌的成因、分布特点,结合实例进行流地貌现象,运用GI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河流地貌的类型、成因、分布特点及影响。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与河流地貌相关的问题。
3.教师针对学生问题进行解答,强调河流地貌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作业布置
4.了解我国主要河流地貌的分布特点,掌握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原则。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河流地貌图片和实例,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地图、图片和实地考察资料,展示三峡地区的地质构造和河流地貌发育情况,让学生身临其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感受地貌的形成过程。
3.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地貌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4.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三峡风光宣传片,营造生动、直观的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导向
4.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如移民、工程建设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提出探究性问题:“长江三峡地貌的形成与哪些因素有关?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此外,我还设计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如让学生分析家乡的河流地貌特征、调查当地河流生态环境状况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地理实践能力。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认识其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为今后的地理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类型及特点,能够识别不同的河流地貌。
1.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原因及特点。
2.以长江三峡为例,让学生探讨河流侵蚀、搬运、沉积等作用在地貌形成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关注人类活动对河流地貌的影响,如移民、工程建设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及特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含解析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Word版含解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材主要介绍了河流地貌的发育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两方面内容。

在河流侵蚀地貌中.首先介绍了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接着详细阐述了河谷地貌在三类河流侵蚀作用力作用下的形成过程;在河流堆积地貌中,以冲积平原为典型,重点阐述了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及分布。

在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中,教材从影响聚落分布的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因素角度分析了不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课程标准中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本节内容即是河流地貌外力因素对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的案例分析。

教学时要注意与本地地质、地貌、水文相结合,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维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河流地貌的分类;了解河流侵蚀作用力的分类及作用;了解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了解河流冲积平原的组成及分布,理解各组成部分的形成原理;了解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较、对比不同流水作用力的作用及其影响,初步学会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收集地理信息的能力,并养成把获取到的信息通过整理、分析运用于学习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学习重点、难点: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河流冲积平原各组成部分的形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二、教学思路设计本节内容涉及的地表形态的变化和本章第二节相比,内容较为直观和易于理解。

通过课前的野外实匀、资料搜集和课前实验。

以及教学过程中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的多媒体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能力。

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总之.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结合中,既实现本节的三维目标,又获取一些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

三、课堂教学实录(部分)【课前准备】教师:设计、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准备各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影视资料。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2.分析河流地貌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如农业生产、城市布局、交通建设等。
3.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资源,形象地展示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结合实例,讲解我国河流地貌的分布特点,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考察心得,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对河流地貌的认识和评价。
3.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讲述河流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4.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你能说出几种河流地貌吗?”、“河流地貌是如何形成的?”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二)讲授新知
1.介绍河流地貌的基本类型,如河谷、峡谷、瀑布、三角洲等,并讲解其形成原因和发育规律。
3.结合实地考察和课堂讲授,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的实际应用问题,如农业生产、城市规划等。
4.创设问题情境,如河流地貌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考察心得,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对河流地貌的认识和评价。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调查河流地貌对城市布局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实践操作的能力。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如问题探究、案例分析等,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性思维,鼓励学生在考察和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4.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讲述河流地貌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引发学生对河流地貌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必修一地理人教版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必修一地理人教版4.3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如河流地貌对城市建设、农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发展观念。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著名河流地貌景观图片,如长江三峡、黄河壶口瀑布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河流地貌的魅力。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河流地貌是如何形成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深入理解;
(3)如何将河流地貌知识运用到实际案例分析中。
(二)教学设想
为了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本章节的教学设想如下: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和类型。通过设置一系列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如:“为什么河流会形成峡谷?”“冲积扇和三角洲是如何形成的?”等。
3.实地考察:利用周末或假期,进行一次实地考察,观察身边的河流地貌,了解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要求:拍摄照片,记录考察过程,撰写考察报告,不少于800字。
4.小组讨论:针对课堂讨论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究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提出合理建议。
要求:小组合作,分工明确,形成书面报告,不少于1000字。
5.创作展示:结合所学知识,创作一份关于河流地貌的手抄报或PPT,展示河流地貌的美丽风光和地理意义。
5.学生在团队合作、讨论交流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提高课堂效果。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河流地貌的形成原理及主要类型;
(2)我国主要河流地貌的分布特点;
(3)河流地貌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教学难点:
(1)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的区分;

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优秀教案 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4.3 河流地貌地发育学案(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了解河流地貌类型及其发育位置.2.掌握河流地貌地形成与发展过程.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地影响.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1.河流地貌概况(1)分类:按成因分为①______地貌和堆积地貌.(2)成因:与②______作用有关.2.河流侵蚀地貌(1)在河流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横剖面呈“③______”型.(2)“V”型河谷形成后,向河谷两岸地侵蚀作用加强.河谷横剖面呈宽而浅地“④______”型. 3.河流堆积地貌(1)形成:被河流搬运地物质,在河流搬运能力⑤______地情况下⑥______下来而形成.(2)典型地貌类型:⑦____________平原、⑧______平原、⑨______.洪积—冲积平原:发育于⑩______,由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河漫滩平原:发育于河流⑪______,由多个被废弃地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三角洲:形成于河流入海口地海滨地区.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地影响1.越往河流地中下游,城市越⑫______.2.有利条件(1)为聚落提供生产、生活用水.(2)作为⑬________通道,方便聚落地对外联系和运输.(3)为聚落提供丰富地⑭______产品.3.在河流冲积平原上地聚落,首先要考虑⑮________地威胁.我地疑惑1.2.3.探究点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探究材料教材P77图4.17河谷地演变,P78图4.18河流堆积地貌示意.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地学问.其目地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地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地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地思想.殷商时代地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地内弯环抱处,为凸岸).如下图所示:1.教材中阐明地河流地侵蚀方式有哪三种?各有何影响?2.“河谷地演变过程”请用流程图地形式加以表示?3.分析“汭位”对古代取水安全、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产生地影响及原因.4.说明河流堆积地貌地类型、分布、形成过程和地貌特点?【考例探究1】下面是我国唐朝诗人胡玢地一首题为“桑落洲”地诗,请结合长江中游某河段江心洲地演变过程图,回答下面几个问题.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1.诗中“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丁图中地哪一位置?2.“古岸崩欲尽”地“古岸”是指长江地哪一岸(南岸或北岸)?为什么?3.“桑落洲”是怎样形成地?探究点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地影响探究材料河流是流在地球身体上地血管,河流是哺育灿烂文明地摇篮.河流曾给我们带来了一些灾害,但河流更多地是为我们奉献了灌溉、饮用地水源,提供了养育人类地土地——三角洲、平原、冲积扇.教材P80图4.21聚落规模与河流地貌地关系,P81图4.22河流地貌对聚落造成地影响.1.河流对聚落带来地有利作用?2.河流对聚落分布有哪些影响?【考例探究2】古代地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地高亢之地,是因为()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土地肥沃、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④便于搬迁和居住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巧学速记]1.图解河流侵蚀地貌河流地侵蚀方式主要有溯源侵蚀、下蚀和侧蚀.不同河段,河流所受地侵蚀方式不尽相同,地貌各有差异.如下图所示:2.河谷地貌地成因分析(1)河流地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地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地水流在压力地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地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2)河漫滩地形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②).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地反思河流侵蚀地貌三种侵蚀方式;过程“V”字形→河湾→“U”型河流堆积地貌山前洪积-冲积平原、中下游河漫滩平原、入海口为三角洲对聚落分布地影响影响聚落规模和位置参考答案课前准备区①侵蚀②外力③V④U⑤减弱⑥堆积⑦洪积—冲积⑧河漫滩⑨三角洲⑩山前⑪中下游⑫密集⑬交通运输⑭农副⑮洪水课堂活动区探究点一1.形式概念影响河段时段溯源侵蚀向河流源头方向地侵蚀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河源、上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前期)下蚀垂直于地面地侵蚀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上中游河谷发育初期(沟谷后期)侧蚀垂直于两侧河岸地侵蚀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向横向发展中下游河谷发育中后期(“U”型期)2.3.农业:凸岸是沉积岸,有利于泥沙沉积、土壤形成;凸岸天然水面围绕可作防御之用;凸岸水流较缓,便于取水.4.组成部分分布形成地貌特点洪积平原山前水流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地物质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多个洪积扇连接形成洪积平原以谷口为顶点呈扇形,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堆积物颗粒由粗变细河漫滩平原河流中下游河流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堆积体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果河流改道,河漫滩被废弃,多个被废弃地河漫滩连接在一起,形成河漫滩平原地势平坦、宽广三角洲河流入海口地海滨地区河流到达海洋入海口时,流速减慢,河流携带地泥沙便会堆积在河口前方,加上海潮顶托,形成三角洲地势平坦,河网稠密,河道由分汊顶点向海洋呈放射状(2)南岸.地转偏向力在北半球右偏,使长江南岸受侵蚀.(3)泥沙沉积而成.解析(1)诗中地“数家新住处”可能位于丁图中地②处,即江中心地江心洲上.由于水在流动过程中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所以长江地北岸沉积、南岸冲刷.(2)“古岸崩欲尽”地“古岸”是指长江地南岸.(3)“桑落洲”即江心洲,它是含有较多泥沙地河流在河道变宽时,水流速度减缓,河流携带地泥沙沉积而成.探究点二1.河流地有利作用(1)为聚落提供充足地生产、生活用水.(2)方便聚落地对外联系和运输.(3)为聚落提供丰富地农副产品.2.影响⎩⎪⎨⎪⎧ 河流地中下游:城市密集平原低地:一般沿河成线状分布山区河谷中:一般分布在冲积平 原向山坡过渡地地带考例探究2B [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生存环境优越,两河交汇处地高亢之地,地势较高,可以免受洪水侵袭.]版权申明本文部分内容,包括文字、图片、以及设计等在网上搜集整理.版权为个人所有This article includes some parts, including text, pictures, and design. Copyright is personal ownership.6ewMy 。

必修一地理人教版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必修一地理人教版4.3河流地貌的发育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的壮丽景象。
2.提问:“你们对黄河流域地貌有哪些了解?”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储备。
3.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好奇心。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利用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地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河流地貌的壮丽景象。通过提问:“你们对黄河流域地貌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储备。然后,我将宣布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对河流地貌发育的好奇心。
在教学方法上,我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和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河流地貌的形成过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在案例分析环节,我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家乡的河流地貌特点,从而使课堂内容更具生活化和实用性。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组探讨不同地区的河流地貌形成原因,提高其地理观察和分析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作业,如研究报告、地形图分析等,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将布置相关作业,如研究报告、地形图分析等,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在布置作业时,我将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自律性和责任感。同时,我将鼓励学生在作业中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丰富多样: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流域地貌图片,播放黄河泛滥的视频资料,以及让学生描述自己家乡的河流地貌特点,丰富了教学情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河流地貌的壮丽和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提高了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3

顺江而下——下游(xiàyóu)
江面开阔,水流(shuǐliú)
第二十六页,共46页。
(chánɡ jiānɡ
唯孤 见帆 长远 江影
碧 空 尽 ,
(2009·广东高考)“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 住处,昔日(xīrì)大江流。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 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右 图和所学知识,回答(1)~(2)题。
第十一页,共46页。
顺江而下
瞿 塘 峡
第十二页,共46页。
(wū xiá)
顺江而下


第十三页,共46页。
顺江而下
西 陵 峡
第十四页,共46页。
顺江而下——三峡(sān x绝iá)两
水流湍急,能量集中, 壁 岸
对河谷的下蚀作用明显, 相 乳
使河谷不断加深,因而 形成了今天雄伟壮观 (xióng wěi zhuàng
D.开垦(kāikěn)成为耕地,发展粮食生产
第四十页,共46页。
[解析] 第(1)题,首先会读图,图形左侧深颜色部分为陆地, 右侧浅色部分为海域。河流(héliú)流向在1989年呈现为流向 东南,2009年改道流向东北;由于河道改道,故道南部海岸已 不再有河流(héliú)携带泥沙淤积,反而受海浪侵蚀导致陆地 面积减小;河流(héliú)含沙量增加与否,在图示影像不能看 出;由此可见,三角洲的形态变化主要与河流(héliú)改道有 关。第(2)题,该河口海岸属于泥沙淤积形成的泥质海岸,水 深较浅,不利于港口建设。泥质海滩也不能成为海水浴场,海 水浴场一般为石质海岸形成的沙滩才可以;若开垦为耕地,虽 然增加了粮食生产,但同时也破坏了海岸生态环境,因此,该
• C.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2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案2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课设计2《河流地貌的发育》教课设计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河流侵害地貌的形成过程,培育学生的剖析思虑能力。

.掌握流水侵害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在河谷形成过程的作用.认识三种流水聚积地貌的形成过程及其地貌特点4.理解并掌握河流地貌对聚落散布的影响,培育学生的逻辑思想能力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法、剖析法、研究式合作学习法、启示式教课法、课件演示教课法等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建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停发生变化的辩证唯心主义看法。

教课要点:河流侵害地貌和聚积地貌的形成过程教课难点:河流地貌对聚落散布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教案、教课设计、相关实验器械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课过程引入新课:重庆七中凑近哪条河流?你观察到该河流的河岸(或河床)形态有何特点?(学生回答:略)那么你们必定想知道嘉陵江河岸(或河床)为何会有这些特点吧?好,我们今日一同来研究学习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河流地貌的发育》。

板书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第一请学生联合课本达成《导教案》上《自主学习》内容,理解并掌握课本基础知识,使学生对本节主体知识有个认识,为后边研究学习打好基础。

二、河流地貌经过方才自主学习,能够将河流地貌分为哪两种地貌?(同学答:略)板书侵害地貌和聚积地貌【过渡】我们第一来看一下河流侵害地貌。

河流在流动过程中,会损坏并掀起地表的物质,形成侵害地貌。

河流侵害地貌是由溯源侵害、下蚀和侧蚀共同作用形成的。

究竟是怎样经过一步步的形成河流呢?这就是我们要商讨的问题。

实验演示:木板、沙、水等器械,演示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并回答,在下蚀、溯源侵害、侧蚀共同作用下河流的形成以及河岸(或河床)为何会从上游到下游变宽并发生曲折。

(学生答:略)必需时教师增补1/3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必修一地理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教课设计2当沟谷深及地下含水层时,地下水开始汇入沟谷。

因为获取了稳固的地下水补给,沟谷发育成为河谷。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1 含答案

地理人教版一师一优课必修一教学设计:第四章 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1 含答案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掌握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了解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掌握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及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1)根据资料,能够分析不同河段河流侵蚀作用的差异。

(2)阅读河流堆积地貌示意图,能够分析冲积平原各部分的成因及地貌特点。

【教学重点】1.流水侵蚀作用的三种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2.流水堆积地貌的形成。

【教学难点】1.流水侵蚀地貌的形成原理。

2.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洪(冲)积扇与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和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设计风水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学问.其目的是教导民众,在山河大地之间,挑选一处适合人类生存的环境,并利用此环境,积极奋斗,努力不懈,进而使长居此地的人们健康、平安又兴旺成功.虽然经过时间演化,有迷信成分,但里面却包含着中国古代朴素地理学的思想.比如,殷商时代的居住风水──“攻位于汭”(汭:河水内湾环抱处,为凸岸)就蕴含着丰富的科学道理,也体现了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主要教学过程设计一、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一)河流侵蚀地貌1.溯源侵蚀及其形成地貌学生活动:识别图中所显示的河流的侵蚀方式并说出判断依据.教师活动:结合图片讲解溯源侵蚀。

甲河源头处受到流水侵蚀的作用,基岩坍塌,河流的长度被延长。

经过长期发展,甲河的源头不断向乙河处移动,最后与之沟通。

可见,通过溯源侵蚀作用,河流向源头部分延伸,河谷加长.承转:那么,图中显示的甲河的河谷形态还有什么变化呢?图中甲河谷不但变长了,还变宽了、变深了!引导学生分析导致这种变化的外力作用是什么?2.下蚀、侧蚀及其形成地貌师生共同总结河流侵蚀地貌的类型及其侵蚀方式,同时结合幻灯片让学生认识“V形谷"。

过渡: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河流也不是一天形成的。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必修一地理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

2018-2019学年度人教版必修一地理教案4.3河流地貌的发育

河流地貌的发育考点同步解读本课是第四单元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的第三节。

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及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

按《课标》要求,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我认为应该充分体现课改理念:教学行为强调尊重、赞赏,强调帮助、引导,强调反思,努力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要实现这一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法的指导。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有兴趣导引、问题导学、方法导航、合作探究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核心素养聚焦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示意图,分析各种流水地貌的形成特点。

以注释图、照片及搜集其他资料作辅助,掌握地表形态的塑造。

在河流侵蚀掉中的重点是河谷的演变过程。

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电脑制作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了解其发育过程。

尤其是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主要侵蚀方式、河谷形态特征不同,可结合课本的图解,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再做总结。

关于不同类型堆积地貌的形成这一教学点的时候,可以利用教具,抓住“地势趋于平缓、河道边的开阔——水流速度降低——搬运能力减弱——泥沙堆积”的因果关系主线进行分析。

在学习了一定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典型例题,让学生体验知识与题目之间的构架。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2.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

3.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分析法、讨论法。

2.探究与活动,理解沟谷和河谷的演变关系。

3.利用景观图片分析河流地貌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理解事物是发展的,发展既有内部条件,也有外部条件。

教学重点1.河流的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

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河流侵蚀的不同类型。

考点同步解读核心素养聚焦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编辑好材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以山岳地貌为例,学习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héliú)


水 作
堆积(duījī)堆积地貌 作用

洪积——冲
积扇
河漫滩
三角洲
第三页,共24页。
成皆 为有 平可 原能
发 展
凸岸堆积
溯源侵蚀
使河谷(hégǔ)不 断向源头方向伸
展 凹岸侵蚀
使谷底展宽,谷坡后 退,河流向横向发展
侧蚀
下蚀
第四页,共24页。
使河床(héchuáng)加 深,河流向纵深方向
No 间选择适当的位置建港口。河床(héchuáng)中的堆积物在堆积时有一定的规律性,下面A、B、C分别表示
河流的上中下游,你知道它们颗粒大小的排列吗。河 谷。拓展:河流的侵蚀作用也可出现在同一时期的 不同河段中。侧 蚀。D.展宽、伸长、加深
Image
第二十四页,共24页。
溯源侵蚀 下蚀
下蚀 侧蚀 侧蚀 堆积(duījī)
第八页,共24页。
下游入海口
河流侵 蚀地貌
溯源侵蚀
侵蚀(qīnshí) 类型 下 蚀
侧蚀
河谷 演变
初期(chūqī):河谷横剖面呈“V 中期:河谷出现(chūxiàn)连续的 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槽形
第九页,共24页。
河流(héliú)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其中凹
大A
B
C

第六页,共24页。
(ɡōu ɡǔ)



沟 降水、冰雪 谷 下蚀

谷 融水汇聚
溯源侵蚀 深

(ɡōu ɡǔ)

地下水 补给
河谷


V
形 侧蚀 谷
出 现
侧蚀 是流典 侵槽形型蚀的 地河貌

精修版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3 Word版含解析

精修版一师一优课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学设计:4.3 河流地貌的发育 3 Word版含解析

精品地理学习资料【精修版】《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核心突破】核心要一河流地貌【归纳总结】1.河流侵蚀地貌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2.河流堆积地貌【方法技巧】1.图示法记忆河谷的形态分布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

3.河漫滩的形成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②)。

4.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河流流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判定:①据等高线的弯曲,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②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③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④根据河床的冲刷强弱来判断河流流向⑤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典题探究】【例1】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处的地貌类型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A.峰林滑坡B.冲积扇泥石流C.新月形沙丘地震D.火山锥火山喷发(2)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解析】甲处是位于山地与平原之间河谷谷口的冲积扇,是洪水活河流流出谷口时,水流速度减慢,水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堆积而成。

该处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1)B(2)A【例2】读图,回答(1)~(2)题。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4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4

(kè tá ng)
本节课主小要结(zhǔyào)学习了河流作用下
两种地貌的发育过程,即:
侵蚀地貌
上游以溯源侵蚀和下蚀为主,河谷呈现V形;
(dìmào):河谷 中下游地区以侧蚀为主,河谷不断加宽呈U形
的发育过程
堆 洪积---冲积地貌

地 河漫滩平原
貌 三角洲平原
第二十三页,共24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Image
第二十四页,共24页。
《河流地貌的发育》。★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 态。理解冲积平原的三个组成部分和河谷(hégǔ)的形成过程。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不断
No 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思考] 河谷(hégǔ)与沟谷的区别:。河谷(hégǔ)有稳定的
水源补给,河谷(hégǔ)是从沟谷发育而来的。河流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谷(hégǔ)出 现连续的河湾。下蚀作用减落,侧蚀作用加强。河湾不断地向两侧扩展,最终将河谷 (hégǔ)展宽,并在河谷(hégǔ)内堆积了大量泥沙。三角洲平原
答案:2.D 3. A
第十一页,共24页。
河流(héliú)堆积地貌
冲积洪积扇
三角洲地貌
河漫滩平原 (píngyuán) 第十二页,共24页。
第十三页,共24页。
观察三角洲和冲积扇的模型回答下列(xiàliè)问 题冲:积扇:
1、冲积扇的位置在哪?为什么会在此出现?
山前
因为山前山谷出口处,地势平缓开阔,水流速 度放慢,搬运能力下降,堆积而成
[思考] 河谷与沟谷的区别:
是否有稳定的地下水补给
河谷有稳定的水源补给,河谷是从沟谷发育而来的
第四页,共24页。
中期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7

人教版地理一师一优课必修一课件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7
Image
第三十二页,共32页。
哪里更适合建码头?
凹岸
第八页,共32页。
凸岸
A
凹岸
B
VA〈VB
A
B
B处河流以侵蚀(qīnshí)为主,A处河流以堆积为主。即凹岸侵蚀 (qīnshí), 凸岸堆积
第九页,共32页。
槽型谷
第十页,共32页。
初期(chūqī)
中期(zhōngqī) 成熟期
第十一页,共32页。
(二)河流堆积(duījī)地貌
一、河流(héliú)地貌
分类(fē侵n 蚀lè(iq)ī:nshí)地貌和堆积地貌
第五页,共32页。
第六页,共32页。
V型谷
思考: 河谷与沟谷(ɡōu ɡǔ)的区别 是否有稳定(wěndìng)的地下水补给
第七页,共32页。
U型谷
凹岸
凸岸 a
b
ab
思考:
凹岸与凸岸相比(xiānɡ bǐ),
第二十七页,共32页。
下图是四条河流的纵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
A 3.从源头到
B.②河
C.③河
D.④河
第二十八页,共32页。
课堂 (kètáng)小

第三十页,共32页。
第三十一页,共32页。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十四页,共32页。
1.洪积一冲积平原
多个(duō ɡè)洪积扇或冲积扇连接形成洪积一冲积平原
第十五页,共32页。
洪积扇
分布(fēnbù):山前(山麓)
第十六页,共32页。
第十七页,共32页。
河漫滩平原(píngyuán)
第十九页,共32页。
图中河漫滩平原主要(zhǔyào)分布在什么河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地貌的发育》教学设计
【核心突破】
核心要一河流地貌
【归纳总结】
1.河流侵蚀地貌
河谷发育的不同阶段,河流侵蚀作用的主要方式及其对河谷形态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如下表)
1.图示法记忆河谷的形态分布
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如下图所示)。

2.河流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河流流经弯道时,水质点作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

在离心力的影响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而底部的水流在压力的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①)。

3.河漫滩的形成
在河流中下游地区,河流下蚀作用减弱,侧蚀作用加强。

河流往往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形成水下堆积体。

堆积体不断扩大,在枯水季节,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如图②)。

4.河流流向的判断方法
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

河流流向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判定:
①据等高线的弯曲,判断河流流向: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弯曲方向相反。

如图所示:
②根据湖泊或水库上下游的水位变化曲线判断河流流向
③根据城市合理规划图,判断河流流向
④根据河床的冲刷强弱来判断河流流向
⑤用“凹凸”两字掌握河流的凹凸岸
【典题探究】
【例1】如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1)甲处的地貌类型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 )
A.峰林滑坡
B.冲积扇泥石流
C.新月形沙丘地震
D.火山锥火山喷发
(2)形成甲处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河流泥沙的堆积作用
B.地质年代风积作用
C.地质年代岩浆喷发
D.第四纪冰川堆积作用
【解析】甲处是位于山地与平原之间河谷谷口的冲积扇,是洪水活河流流出谷口时,水流速度减慢,水流携带的泥沙逐渐堆积而成。

该处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答案】(1)B(2)A
【例2】读图,回答(1)~(2)题。

(1)有关河曲地貌、弯道水速、外力作用和沿岸人类活动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A.甲—a—侵蚀—兴建深水港B.乙—a—沉积—种植农作物
C.甲—c—沉积—兴建仓库 D.乙—c—侵蚀—修筑防护堤
(2)如果一艘小船从下游到河流的上游,请问所走的航线是( )
A.a线或c线B.b线C.c线D.a线
答案 B D
【变式精练】
读地壳运动较稳定状况下的河流上游至下游下蚀速度与侧蚀速度的理论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一般情况下,“V”形谷在哪条曲线代表的河段上最典型 ( )
A.ab B.cd C.de D.df
2.df线最可能代表下列哪条河流的河段 ( )
A.鄂毕河 B.圣劳伦斯河 C.黄河 D.莱茵河
【解析】1.越往河流的上游,落差越大,河水的下蚀作用越明显。

2.df线下蚀作用较弱,侧蚀作用较强,地下河具备这样的特点。

【答案】1.A 2.C
3.下图所示为山东半岛某地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所代表的地貌类型与Ⅰ、Ⅱ、Ⅲ地对应的正确顺序是Ⅰ________,Ⅱ________,Ⅲ________,简要说明造成Ⅰ、Ⅱ、Ⅲ三地地貌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

(2)根据图中所给信息,请你为Ⅰ、Ⅱ、Ⅲ区域的土地利用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3)简述Ⅰ、Ⅱ、Ⅲ区域开发利用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答案】(1)②③① I地位于河流上游,属低山丘陵地形,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形成“V"型谷,Ⅱ、Ⅲ两地区地势平坦,水流平缓,以流水堆积作用为主,分别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2)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果业(建设水源林),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种植业),滩涂和海域宜发展水产、养殖业.
(3)山地、丘陵地区如果植被破坏,会导致水土流失,平原地区如果不合理灌溉,会造成土地盐溃化,河口地区过量抽取地下水,会出现海水倒灌,使地下水质恶化;
核心二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归纳总结】
1.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及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一般而言,河流在上游多为高原、山地,以侵蚀为主,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受此影响,聚落分布也不同。

(如下图所示)。

2.平原不一定是聚落密集区
冲积平原不仅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聚落分布密集。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知识拓展】(一)河流的水系特征
(二)河流地貌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1. 水电站:在河流上游,谷深水急,落差大,地质岩层比较牢固的地方,可建水电站。

2. 城市和港口
3.某些生产活动如淘金的区位选择。

淘金是根据各种物质的密度不同,流水沉积具有分选性
而进行。

金的密度较大,先沉积。

所以淘金要在流水的沉积处进行。

【典题探究】
【例3】读河流平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处河段特征,河流侵蚀作用明显,深,大,多,水能资源;C处河段特征:,泥沙,江面宽广,利于(交通)。

(2)若河流A段的纵剖面如图N所示,则形成的地理景观最有可能是( )
A.“U”形谷B.喀斯特溶洞 C.河流瀑布 D.河口三角洲
(3)下表为我国陕西省三大地区村落情况对比表。

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②甲地区聚落形态以团状为主,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平坦B.河流宽广 C.农业发达 D.矿产丰富
③乙地区聚落形态以________为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下切落差峡谷丰富流速慢沉积航行(2)c
(3)①渭河平原秦岭黄土高原②A③散居地形以山地为主,聚落只能沿山间谷地零散地分布
【例4】不管是古代,还是当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据此回答问题题。

(1)古代的乡村聚落多分布于河流两岸或交汇处的高亢之地,是因为
①地势较高,可避免洪水之患②雨热同期,气候优越③近河,有利于农耕、畜牧、渔猎④便于搬迁和居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2)关于高原地区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大多分布在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②大多分布在山前的洪积扇平原上③大多分布在地势平坦的高原面上④多呈条带状沿河流两岸发展
A.①②B.③④ C.②③D.①④
答案C D
(2018届吉林长春市十一中高三模拟四地理试卷)【例5】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示意图,以及P、Q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P处的地貌名称是 ( )
A.河漫滩 B.冲积扇 C.三角洲 D.侵蚀平原
(2)P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 )
A.1月 B.3月 C.7月 D.10月
(3)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Q地的最佳位置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答案 B C B
读某地区地形略图,回答4-5题。

4.这里河流曲折多弯,最可能的自然原因是( )
A.侧蚀作用明显 B.受断层的制约
C.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D.河流下蚀作用强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里山高水深,位于河流上游
B.此处河流曲折,不易发生洪涝
C.河流总体自东向西流
D.该地区聚落沿河流分布于河流凸岸一侧
答案 A D
下图甲为大陆东岸的某河段示意图,图乙为图甲中EF处的河床横断面图。

读图回答6-7题。

图甲图乙
6.下列关于图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EF处,离河岸越远的地方岩石年龄越老 B.地势北高南低
C.④处河岸比②③两处侵蚀更严重 D.①处比②④处建港条件优越
7.下列关于图中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位于南半球
B.有可能出现凌汛现象
C.全年流量变化小
D.EF附近河段是地下水补给河水
答案 C B
(2018届湖北武汉市武昌区高三5月调研地理试卷)河流阶地是河流地貌系统的有机组成部
分,其自身的发展演变不同程度地记录了流域环境的演变过程。

德雷沃河位于印度尼西亚,属伊里安岛内较大河流之一,流域中上游有砂金矿分布。

读德雷沃河(局部)河流阶地演化和现状图,回答下列8-9题。

8.关于德雷沃河流域推断正确的是(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砂金矿
B.河流流程长、流量大,适宜发展航运
C.流域内农业发展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D.大规模开发易造成土地沙漠化
9.图中阶地2、阶地3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 C.风化作用 D.风力堆积
答案 C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