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差异性学案(22)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上课用)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备课人时间【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不同地区景观图差异感知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存在2、识记自然带概念、理解陆地自然带形成原因3、提高读图与语言表达的能力4、分析陆地地域分异规律形成与表现5、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在生活和生产怎样利用地域分异规律来改造环境。
过程与方法:1、尝试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的分布规律,做到图文转换来表述其分布2、在课堂活动中体验不同自然带的自然景观,进一步理解陆地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3、尝试从案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分析人类生活生产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从生活经验中感悟地理环境差异性无处不在,从而树立因地制宜思想,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理念。
2、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空间尺度2、陆地环境差异性的体现——自然带及其分布3、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教学难点】:1、陆地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2、运用地域分异规律,联系各地自然环境因子解释当地自然资源的利用是否合理【课型】:综合型【教学方法】:讲解法、谈话法、地图法、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环节一:学前预览——基础知识是解决问题的源泉(阅读并在教材上标出以下知识要点)1、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地理环境整体性表现在哪些方面?3、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的概念。
自然带如何表述?4、地域分异规律包括哪些?它们产生的基础是什么?在什么纬度表现比较明显?5、非地带性是怎样产生的?环节二:思维导图——整合联系是综合应用的基础(选择合理形式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环节三:思考探究——在应用中理解知识的内涵外延1、举例说明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2、依据半球自然带与气候类型关系图说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
4、从基带、带谱数量、及雪线等方面比较异同点,并思考原因环节四:作业布置——在练习中巩固知识提升能力1、整理笔记,贯通知识2、《基础训练》相应题目。
新教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新教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教案标题:新教材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新教材中关于自然地理环境的内容和重点。
2. 掌握区分和描述不同地理环境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不同地理环境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新教材相关章节的教材2. 地图和图表3. 互动教学工具(如白板、投影仪等)4. 名胜古迹的图片和视频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一幅自然地理环境的图片或视频作为引入,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个地理环境,并提出问题。
知识讲解:2. 提供新教材相关章节的教材,并解释其中的概念和关键词。
引导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是如何形成的。
探索活动:3.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自然地理环境(如山脉、河流、湖泊等)进行深入研究。
4. 每个小组利用互动教学工具和地图,展示他们选择的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并回答其他小组的问题。
讨论和总结:5.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比较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自然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问题。
6.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避免环境差异带来的问题。
拓展活动:7. 引导学生进行实地探索活动,例如参观当地的自然保护区、登山活动等,以加深对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的理解和体验。
作业:8.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自己家乡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的作文,并提出自己关于如何保护环境的建议。
评估:9. 根据学生的小组展示、讨论表现和作文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教学扩展:10.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关于不同地理环境的案例和研究,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索。
最后,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对教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
高中地理 5.2 自然环境的差异性 学案2 人教版必修一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1.知识目标(1)阅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分析由赤道到两极、由沿海到内陆的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
(2)阅读“喜马拉雅山的垂直地域分异图”,分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一、概述1、整体性是的,差异性是的;2、不同尺度的地域分异:①全球性的地域分异:、。
②区域性的地域分异:3、自然带的形成:形成不同的陆地自然带4、地域分异是有的。
二、陆地自然带的分异规律(一)基本分异:海洋和陆地(二)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分异1、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①形成基础:②影响因素:③分布规律:方向延伸,方向更替④低纬地区:自然带由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过渡高纬地区:自然带由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冰原带过渡其中横穿整个大陆的自然带有、、大陆东岸:中纬地区:大陆中部:大陆西岸:2、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①形成基础:②影响因素:③分布规律:方向延伸,方向更替④由沿海向内陆的干湿度地带性在大陆中纬度表现明显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部受西风控制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受季风影响降水量较多水分趋于减少降水较多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训练1】读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1)结合景观图片简要说明各自然带的名称、气候、水文、生物等方面的特征。
(2)以亚欧大陆东海岸为例,指出从赤道向北极自然带的更替规律:(3)以亚欧大陆的25°N~50°N地区为例,指出从东西两岸向内陆自然带的更替规律:(三)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规律:①形成基础:②影响因素:③分布规律:方向延伸,方向更替④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的变化规律;⑤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 (称带)⑥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山地的及等因素有关;⑦纬度海拔山脉表现最明显【能力提升】(2010年天津文综)读图甲和图乙,回答1~2题。
1.据各自然带在图甲中的位置,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o→a距离海洋越来越近D.o→a海拔高度越来越低C.o→b年降水量越来越多D.o→b所处纬度越来越高[解析]由图可知:o→b自然带呈现从热带向寒带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以热量为基础。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导学案姓名:班级:【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1页第二自然段,自主构建陆地自然带形成过程的思维导图。
【问题1】这些植被属于哪一类植被类型?【问题2】你能找到与气候类型所对应的陆地自然带吗?【问题3】小组讨论,研学团在研学中经过了哪些陆地自然带?影响他们分布变化因素是什么?西双版纳—峨眉山—北京:北京—呼和浩特—张掖:【问题4】为什么同一地区的自然景观呈现这么大的差异呢?峨眉山陆地自然带在垂直方向上的地域分异和陆地自然带水平方向上的地域分异有什么关系?资料一冷季型草的生长习性冷季型草绿期比较长,基本上是一年四季青。
它适宜的生长温度在15℃至25℃之间,气温高于3 0℃,生长缓慢。
在炎热的夏季,冷季型草坪草进入了生长不适阶段,此时如果管理不善则易发生问题。
资料二冷季型草坪草的夏季管理问题(1)修剪要严格按照1/3的修剪规则进行修剪管理。
如果让草长的太高,然后剪掉一半或一半以上的高度,就会把草坪草光合功能最强的叶片剪掉,甚至把生长点或茎杆剪掉,使植株受到严重破坏,此时如遇病菌侵染可造成大面积草坪病害,严重时可造成草坪全部死亡。
(2)灌溉。
浇水要均匀一致,防止局部过干过湿,过湿易引起草坪根部如枯萎病类的病害。
另外某些病原可随水流动传染给健康草坪。
因此良好的灌溉习惯和灌溉系统是必要的。
(3)施肥。
冷季型草坪草夏季生长缓慢,氮肥用量减少,施肥量也应该减少。
但对某些不施肥或施肥少,浇水次数过多、降雨量较多的草坪草和颜色发黄的草坪也应及时施用少量氮肥。
(4)病害防治。
但为了保证良好的草坪外观,必要时也需要使用化学防治方法。
对于腐霉枯萎病和镰刀枯萎病等根部病害,一旦发生,速度快,面积大,很难治疗,需要及早防治。
其他不良管理方式可加重草坪病害。
草坪过于干旱、过湿、过低修剪、留草过高、夏季打孔疏草、施氮肥过多等,均可引起和加重草坪病害。
【问题5】畅所欲言,你觉得张掖市引进冷季型草坪可行吗?为什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目标:1. 了解不同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2. 探索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3. 培养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1. 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2. 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
3. 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1. 世界地图和地球仪。
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不同地理环境。
3. 学生小组合作活动所需的材料。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展示世界地图和地球仪,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上存在着各种不同的地理环境。
2. 提问学生,不同地理环境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和生存?探索不同地理环境:1. 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索一个特定的地理环境,如沙漠、森林、山脉、海洋等。
2.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观看图片或视频素材,了解该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3. 学生讨论并记录他们发现的信息,包括该地理环境的气候、植被、动物、地形等。
分享和总结:1. 每个小组向全班分享他们所探索的地理环境,展示他们的发现和观点。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如沙漠环境对植物和动物的适应性,山脉环境对人类的生活和交通的影响等。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维护自然地理环境,提高学生的保护意识。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选择一个地理环境,深入研究并制作展板或报告,展示该地理环境的特点、生物多样性和保护问题。
2. 学生可以进行户外考察,实地观察和体验不同地理环境,进一步加深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认识。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分享和展示的内容。
2. 学生制作的展板或报告。
3. 学生在户外考察中的观察记录和反思。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研究不同地理环境下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等,了解其原因和应对措施。
2.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自然保护区或博物馆,深入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工作和相关研究成果。
通过这个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不同地理环境的特点和差异,认识到地理环境对生物和人类的影响,并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和兴趣。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教案: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教学目标: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和特点;2.掌握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方法;3.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1.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方法;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三、教学难点:1.掌握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成因;2.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如:你们所生活的地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2.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和特点(2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含义和特点。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表层及其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自然要素和自然规律构成的总体。
它是指在时间和空间中,地球物质分布的特征和地球各要素相互作用的地理特征和地理过程的总和。
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等特点。
3.分类自然地理环境(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提出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分类方法。
常见的分类有气候环境、地形环境、水文环境、土壤环境等。
教师通过举例向学生解释不同类别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及其区域分布。
4.探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30分钟)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分类方法,选择一个地区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利用互联网、书籍等资源,收集关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信息,并整理成报告。
各小组派代表进行报告和讨论,讨论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以及其差异性的成因。
5.总结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组的报告进行分析总结,讨论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学生可以从农业、工业、交通、居住习惯等方面进行思考和讨论。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以世界各大洲为例,向学生介绍不同地理环境对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五、练习与作业:1.作业: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在地区,撰写一篇关于该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的小论文,并分析其对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学案
3.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1.认识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现象2.地球表层的差异性表现的四种地域分异基本规律3.理解产生各种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导因素4.了解陆地自然带的基本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分布、能描述其基本特征5.运用地理环境的分异规律,解释地球陆地表面自然带的分布特征;运用比较、分析、概括等方法对当地土地利用状况作出评价。
学习重点:纬度和干湿地带分异规律学习难点:垂直分异规律和地方性分异规律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预习:1.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2.地域分异规律有何特点3.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类型及产生的主导因素是什么?4.陆地主要自然带的基本类型及其分布学法指导:一、地球表层差异性的表现做P18活动,观察图3—8,分析地球表层差异性表现在。
二、地域分异规律1、什么是地域分异规律规律?。
2、地域分异规律的基本类型有哪些?。
3、结合P85图3—17做P79的活动,读P79的阅读及正文,总结:什么是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影响它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表现是什么?4、读P80正文,回答什么是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它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表现是什么?5、结合P85图3—17正文,对比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和干湿地带分异规律,完成活动P80活动16、观察图3—9,读P81正文,回答:(1)什么是垂直地带分异规律?(2)垂直地带分异规律发生在什么地区?表现是什么?形成的主导因素是什么?(3)垂直自然带的划分的主导标志是什么?(4)垂直自然带在阴坡和阳坡分布的区别。
(5)做P81活动2理解垂直地带分异规律的形成及山体两侧的区别。
7、读P82—P83正文和阅读了解地方性分异规律的形成原因、表现及特征。
8、总结地域分异规律,完成下表。
三、主要陆地自然带阅读P83—85正文,思考:1、地球陆地表层有哪些主要自然带类型?2、每一类自然带都包含有若干种自然带,造成这种差异的因素是什么?每一类自然带有和什么样特征?完成下表3、读P85图3—17,完成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对应分布图。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5.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一、学习目标: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具体目标:1.通过预习课本,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体现在不同尺度上,能够说出自然带的定义。
2.通过观察“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填充世界气候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模式图。
并能够找出气候带与自然带的关系。
3.通过师生探讨,利用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找出地理环境的几大地域分异规律,并能够绘制简图予以说明。
4.学生能够利用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释生活中的实例,学生探讨学习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的意义。
二、学习方式:接受和讨论为主的学案学习三、活动与问题:活动1:三分钟预习,P91,回答为什么陆地自然地理环境存在差异性?陆地环境地域分异的体现是什么?活动2:根据全球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填充气候类型和自然带简图陆地自然带分布模式图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活动3:三大规律对比,完成表格四、当堂检测、触摸高考: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带,B._________带,C._______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分布规律。
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__,塑造C 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
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性导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1、理解陆地自然带的涵义,了解世界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2、理解陆地自然带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3、举例说明非地带性分布及成因。
1、地理环境的组成要素:大气、水、岩石、地貌、生物、土壤等。
2、五大要素的表述要点:大气:气温、降水、光照、昼夜温差等;水:水资源的丰歉程度;岩石:地质情况;地貌:地形、地貌等生物:植被类型、疏密等。
土壤:是否深厚肥沃、有无冻土等;3、以某自然地理要素为例说明其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生物在地理环境形成中的作用:(生物循环对三大圈层的改造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对大气圈:改变大气成分(使原始大气成为现代大气)原始大气:CO2、甲烷、氢、氨和水汽;现在大气:氮气(78%)、氧气(21%)。
②对水圈:改变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陆地的水分状况。
③对岩石圈:加快岩石的风化;参与沉积岩的形成(煤、石油);促进土壤的形成④生物循环促使物质迁移、能量流动,联系无机界和有机界。
⑵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绿色植物在改造自然、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等方面起巨大作用。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氧和CO2的平衡,净化大气;②植树种草、营造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从而对农业起到改善生态条件,保护农田、牧场,保障农牧业高产稳产的作用。
③城市绿地具有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声及美化环境等作用。
4、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理解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三点表现:【自学探究】陆地自然地理环境有哪些要素组成?你能说出我国南北方自然环境有什么不同?哪个(1)水平地域分异规律:①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热量的差异,影响因素是纬度因素,分异规律是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其中在低纬度和高纬度最为显著。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形成基础是水分的差异,影响因素是海陆位置,分异规律是平行于海岸方向延伸、垂直于海岸方向更替,其中在北半球中纬度最为显著。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通用4篇)《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教案篇1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熟悉课标:熟悉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理解自然带的形成和地域水平分异规律、垂直自然带的分布规律、世界特别地区的自然带成因。
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关系聚焦高考: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与人类生产、生活关系亲密,对于人类如何利用环境资源进展经济、走可持续进展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从近几年的高考命题状况,结合目前高考以力量立意为主的思想,依据本节学问特点,其命题趋势将侧重于案例分析,运用陆地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将与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结合。
复习重点: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缘由复习难点:理解陆地环境地域差异性的表现及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平地与南北白山坡差异的缘由。
山地自然带分异规律的归属是易错之处。
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多媒体帮助教学、谈话法、案例法、归纳法、学习方法指导:本课内容理论性、专业性和综合性都很强,对多数同学来说比较浅显难懂,因此需联系已有学问进行综合分析、整体理解,如将“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及“世界洋流分布图”等通过迭加、进行比较,并找出内在联系,增进理解,同时培育自主探究学习力量和规律思维力量。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及同学学习的学案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引导同学读家乡的五幅图分析思索请同学们描述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及复习巩固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点。
新课教学:引导同学结合探究活动一完成探究活动二理解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的关系。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自然带1 自然带的概念及其成因(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三关心同学理解自然带的名称、自然带在分布上与气候的关系、自然带的界线2 自然带的名称、分布及其界线(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四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水平分异规律二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一)水平分异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与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板书)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五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二)由山麓至山顶的分异规律(板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六关心同学归纳总结自然带的非地带性(三)非地带性:---局部环境因素的差异(板书)分布规律典型地区影响因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南半球缺失、转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南美南部东西两侧分别是和自然带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范围受到约束南、北美洲西部各自然带沿延长自然地理现象的斑状分布荒漠中的绿洲(例:我国新疆、山麓地带分布的绿洲);四川盆地的土大陆东西两侧自然带分布纬度位置的差异亚欧大陆亚寒带针叶林带,大陆西岸分布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纬度指导同学完成探究活动七关心同学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三自然环境的差异性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板书)巩固提高:指导同学完成学案中的反馈练习,关心同学巩固已学学问.教与学评估:结合板书与同学共同总结本节所学内容并指导同学对学习目标进行评估以便今后老师调整教学和同学课后的复习巩固。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基础落实一、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1体现:不同的空间尺度, _________ 有大有小。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球性的地域分异:包括分异和海陆分异。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如的分布。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陆地自然带:由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土壤共同形成,具有一定宽度、呈__________ 分布。
二、由赤道到两极购地域分异规律1•原因:_________ 的纬度差异。
2. __________________ 分异基础:。
3. 分布:低纬、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中纬度地区:一定范围内______ 向延伸,_______向更替的地带三、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1. ___________ 原因:分布。
2. _________________ 分异基础:。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布: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景观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________ 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
四、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随海拔的变化,状况差异很大。
2. ______________ 分布: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到__________ 呈垂直分布,与山地所在___________ 、______ 密切相关。
思考探究1. 自然带分布与气候类型分布是否为一一对应关系?点拨:大部分气候类型都对应一种自然带. 但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对应的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热带草原带.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对应的是热带季雨林带。
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
第2节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案第 一 课 时重点与考点:陆地自然带的散布探求学习主干知识:1、地域差异:〔1〕含义:从总体上看,全球范围内的天文环境是一个 ,但是各地域又存在 。
〔2〕普遍性: 是普遍存在的,可以说自然天文环境中不能够存在两个 的区域。
〔3〕空间尺度 的地形分异:包括 、 的地形分异 2、陆地自然带的含义:3、读〝世界气候类型〞与〝陆地自然带〞表示图,并说出各字母所代表的自然带称号?重点解析:为什么说自然带既能反映天文环境的全体性,又能表达天文环境的差异性?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自然带内的天文环境要素是相互影响的全体,其气候、土壤、生物散布具有相似性,反映出天文环境的全体性,同时由于各地所处的位置不同,水热条件和土壤类型也不相反,存在着地域差异,因此自然带是天文环境的综合表现。
陆 地 自 然 带 自 然 景 观 特 征分 布 规 律 气候类型 典型植被 典型植物 典型土壤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林带温带草原带 温带荒漠带 亚热带针叶林带 热带苔原带 极地冰原带特 点特 点表达 反 映反 映互有差异相互联络天文要素天文环境自 然 带 整 体 性气候类型散布图陆地自然带散布图典例剖析:1、某自然野生植物园临近赤道,有斑马、长颈鹿等大型哺乳植物。
该园所在位置于〔〕A.刚果盆地 B.马来群岛 C.亚马孙平原 D.东非高原解析:留意此题题干中的条件:临近赤道,有斑马、长颈鹿等大型哺乳植物,可推断出这是一个热带草原条件下的野生植物园,刚果盆地、马来群岛、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或季雨林区。
故答案应为答案D2、以下图数码①-⑦代表陆地自然带,〝干〞〝湿〞表示水分状况。
读图,回答〔1〕--〔3〕题:〔1BC沿南纬某纬线乙大陆陆地自然带散布表示图D 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2〕两大陆陆地自然带类型相反的是〔〕A ①与⑤B ①与⑥C ③与⑤D ③与⑥〔3〕与①所处纬度相当的表层海域相关于⑦东侧表层海域〔〕A 温度高,盐度低 B温度高,盐度高 C 温度低,盐度低 D温度低,盐度低解析:第〔1〕题,依据甲大陆陆地自然带南北对称散布,可判别甲大陆是非洲大陆,非洲北部地中海沿岸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接壤地带。
初中自然环境差异性教案
初中自然环境差异性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组成;2. 掌握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原因;3. 能够分析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4. 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1. 自然环境的组成;2. 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原因;3. 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
教学难点:1. 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原因分析;2. 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准备:1. 自然环境图片资料;2. 自然环境差异性示意图;3. 相关视频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窗外的自然环境,让学生思考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组成;2. 学生分享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体验。
二、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组成(5分钟)1. 教师介绍自然环境的概念和组成,强调自然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 学生通过图片资料了解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
三、自然环境差异性的表现和原因(15分钟)1. 教师展示自然环境差异性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不同自然环境的差异性;2. 学生通过讨论和小组合作,分析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原因;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差异性的影响。
四、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10分钟)1. 教师展示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和相互关系的视频资料;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理解不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3.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自然环境特点和相互关系的理解。
五、环境保护的意识(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环境差异性对人类生活的影响;2. 学生分享对环境保护的看法和做法;3. 教师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醒学生从小事做起,关爱自然环境。
六、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然环境差异性的重要性和原因;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对自然环境的认识;3. 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环境,积极参与环境保护活动。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自然环境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2. 开展环境保护主题活动,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行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地理备课组学案(22)
课题:《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课型: 新授备课时间: 2008-2-12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理环境地域差异的表现,掌握自然带概念;
2、掌握各地域分异规律的表现和形成原因。
△学习重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及其成因。
△学习难点:地带性规律的成因
△学习过程:
【课文自学】阅读课文P91~94,按要求完成下面的知识点填空。
一、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
地域差异是指不同地区由于不同,分化成不同的地域单位。
①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不均匀,形成与大体平行的热量带。
②受大气环流和行星风系、海陆分布、地面起伏等因素影响,不同的地域单位分别有一定的和组合,以及有代表性的,在地球表面形成有一定宽度的、呈条带状分布的,显示出地理环境的地域特征。
各地的地理环境有相似的,而绝没有相同的。
纬度位置——→植被
地理位置气候
海陆位置——→土壤
二、地理环境地域差异规律
1、完成以下表格:
2、自然带分布的规律
(1)由赤道向两极的分异在低纬和高纬表现明显。
低纬地区:自然带由带→带→带过渡
高纬地区:自然带由带→带→带过渡
(2)由沿海向内陆的干湿度地带性在大陆中纬度表现明显
大陆西岸大陆内部大陆东部
受风控制深居内陆,离海较远受风影响
降水量较水分趋于降水较
森林—————草原—————荒漠—————草原—————森林
(3)垂直地带性
①垂直地带性从山麓到山顶的变化规律相似于从向的变化规律
②山麓带基本上与当地自然带相一致
③山坡自然带谱的多少与山地所处的、山地高度及坡向等因素有关
④中低纬度高海拔山脉表现最明显
【课堂研讨】
1、七大洲中,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表现最明显的是哪个大洲?
2、读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说出亚洲东部从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规律。
3、对照下图表,对比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图,可以发现大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说明气候是形成各个不同自然带的基础。
但是为什么自然带的分布和气候类型的分布并不完全吻合?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 我国内蒙古地区的自然带,自西向东依次出现荒漠---草原荒漠---森林草原,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垂直地带性
D .非地带性 2.各自然带沿着南北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这种现象称为( ) A .纬度地带性 B .经度地带性 C .非地带性 D .垂直地带性 3.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分布在( )
A .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部
B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
C .南北纬35°—50°之间的大陆东部
D .南北纬50°—70°之间的广大地区 4.世界上经度地带性最明显的是在哪个大陆的中纬地区( ) A .北美大陆 B .南美大陆 C .亚欧大陆 D .非洲大陆
5.温带森林中,在大陆东、西部都有分布,且具有不同气候特点的自然带是( ) A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 .亚寒带针叶林带
6.(双选)下列自然带的分布受非地带性因素干扰明显的是( )
A .南半球高纬度缺少苔原带和针叶林带
B .北美洲中部的温带草原带
C .安第斯山南段同纬度东西两侧的自然带不同
D .非洲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带 7.世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面积最大的国家是( )
冰 原 气 候 苔 原 气 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
气候
温带 大陆 性气 候
地中海 气候
亚热带季
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寒带针叶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温
带 草 原 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热带荒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季雨林带
热带雨林带
温带荒漠
带 66°34’N
23°26’N
0°
西岸 中部 东岸 西岸 中部 东岸
中纬度地区
低纬度地区
高纬度地区
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中国
8.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差异较明显的地区是()
A.低纬地区B.中纬地区C.赤道地区D.高纬地区
9.(双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此诗句描写的景观差异属于()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
图表示的是某山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读图回答17-19题。
10.图中①②③依次代表()
A.积雪冰川带、高寒荒漠带、高山草原带
B.高寒荒漠带、山地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原带
C.高寒荒漠带、积雪冰川带、高山草原带
D.高山草原带、山地针叶林带、高寒荒漠带
11.决定该山山麓自然带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山脉走向D.山体坡度
12.该山可能位于()
A.赤道附近B.40°S附近C.40°N附近 D.极圈附近
(二)综合题(文科班做)
13.读“我国部分地区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自然带名称是:A._______带,B._________带,C._______带。
(2)自然带沿北纬40°自东向西的分布,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分布规律。
这种分布规律的产生主要受________条件的影响较大。
从全球来看,这种分布规律在_______纬度地区表现得最典型。
(3)A自然带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气候;B自然带的典型植被类型是______,塑造C自然带地表景观的主要外力是_________。
(4)限制C自然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___。
13答案:(1)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温带草原带C.温带荒漠带
(2)经度水分中(3)温带季风温带草原风力(4)水(或水分)
〖学案21答案〗
1 A
2 B
3 B
4 B
5 C
6 A
7 C
8 D
9 A 10 C 11 A 12 AD 13 BC
14:(1)从上到下,从左至右:abdc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乱划樵过度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土地退化。
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
15: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环境效益,人类应该保护森林,禁止乱砍滥伐。
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地理环境的各个要素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具有整体性。
人类的任何生产活动都要放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普遍联系中,放在立体交叉的生态网络中,放在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过程中加以考察。
人类的任何生产活动都必
须以尊重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为前提,否则就会破坏生态平衡,违背自然环境整体性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