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 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二、自主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1099-112内容。
认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2、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0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
(2)恢复力稳定性是指。
讨论: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如何?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从哪些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其;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5、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比温带草原生态系统①营养结构复杂②自我调节能力强③恢复力稳定性高④抵抗力稳定性高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哪项是环境保护工作所不允许的A.消灭“有害”生物B.植树造林C.建立自然保护区D.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7、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8、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17: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并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 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过程】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概念:可以传播的___、情报、指令、___等都称作信息。
2.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概念: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来源:可以是_____、也可以是_____。
(2)化学信息: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________等代谢产物,动物的______等。
来源:生物代谢活动。
(3)行为信息:概念:动物体产生的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某种信息的_____。
来源:多为动物3.信息传递的作用:(1)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调控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____的繁衍。
②调节生物的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______进行控制。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型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基础是生态系统存在_____。
3.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概念: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与生物关系:生态系统的_____越多,_____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_______的能力。
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一般呈负相关。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
高中生物必修3学案7: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2.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3.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4.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学习重点】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
【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联系。
【导学流程】一、了解感知材料:亚马逊森林已经存在至少上千万年了,中间尽管经常遭受洪涝、火烧、虫害,也遭受人类的砍伐与放牧等活动的干扰,但现在依然保持着森林景观。
1.从材料可以看出,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请完善下面一个亚马逊森林中食虫鸟种群和害虫种群之间调节关系的概念模型,并思考:该生态系统具有抑制或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调节,它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是生态系统能力的基础。
2. 请完善下面一个已经污染的湖泊中污染状况加剧的模型,如下图:从材料看出,该生态系统具有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的能力,这种能力称为调节,该实例说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当河流受到轻微污染时,河水能通过、和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使河流中的生物种类和数量没有受到明显的影响,说明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能力。
(2)像河水那样,生态系统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的能力,叫做稳定性。
(3)若众多废水流入河流,远远超出了它的_______能力,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
(4)当停止排污后被破坏的河流生态系统原状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稳定性。
(5)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食物网越,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就。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恢复原状所需的时间长,所以恢复力稳定性。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
高二生物第5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教学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教学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三、教学方法导引自学诱思探究反思提高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自学导引: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一种能力,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总是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只是相对的稳定。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等方面。
(二)抵抗力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的概念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抵抗力稳定性的本质(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
2、抵抗力稳定性的原理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自动调节能力的大小取决于生态系统自身的净化能力(抗污染)和完善的营养结构。
(1)净化作用净化作用包括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生物分解三个方面。
其中,生物分解以微生物为主,微型动物为辅,某些植物也有这种功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念的理解(1)包括两个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构稳定决定功能稳定。
特别提醒: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靠生物群落内生物间的关系,主要是捕食及种群内的种内竞争实现的。
b.结构相对稳定是指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及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
c.功能相对稳定是指物质输入与输出及能量输入与输出的相对平衡。
2.生态系统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新课标第一网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恢复力稳定性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稳定性表现之间的关系:反相关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较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关系:决定功能稳定(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1含义:当生态系统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的现象。
高中生物《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5、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学情调查、情景导入】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问题展示、合作探究】一、生态系统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的能力。
3、下图是生物群落内部调节___________的实例。
4、你能列举一个正反馈的例子吗?二、分类1、什么叫抵抗力稳定性?2、什么叫恢复力稳定性?3、比较热带雨林与极地苔原带两个生态系统回答以下问题:①热带雨林的生物种类_____(多、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___(简单、复杂),假如某种植物大面积死亡,将产生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极地苔原带的生物种类_____(多、少),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________(简单、复杂),假如地衣大面积死亡,将产生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通过以上比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④如果两个生态系统都受到了严重破坏,更容易回复原状的是____________⑤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提高方法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三)应用1、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量。
常见方法举例:2、对有害动物进行_____________。
常见防治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防治(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标检测、巩固提升】A组1、要使动物长时间存活在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的封闭的生态缸中,必须提供()A、氧气B、水C、足够的有机物D、太阳能2、下列生态系统中自我调节能力最强的是()A、温带阔叶林B、热带雨林C、寒带针叶林D、温带草原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4、下列不属于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的是()A、禁止过量采伐森林B、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C、草原上适当栽种防护林D、彻底消灭消费者,保护植被等生产者5、下列哪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C、适当增加物种数目D、限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数量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组7、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8、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9、下列事例中,属于恢复力稳定性的是()A、由于滥砍乱伐,长江流域森林面积急剧减少,引发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B、当天气干旱时,草原生态系统中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一般不会有太大变化C、乡村一个池塘,每天都有人到池塘边洗东西,可每天早晨池水依然清澈如故D、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闯入某种大型肉食动物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相互作用直到恢复原来的状态你优异的表现是我们的期待。
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1、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
2、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概念,二者区别、联系。
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的原因。
3、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保护。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概念。
预习导学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生态系统具有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当河流受到轻微的污染,能通过、和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河流中的生物种群和数量不受影响。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三、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的能力;另一方面是的能力。
2、一般说来,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自我调控能力越强,的稳定性就越高;反之越弱。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不应超过;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协调。
预习检测:1、下列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弱的是()A天然落叶林B天然常绿林 C人工纯种林 D人工混交林2、将一处原始森林开辟成为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为了继续维持森林的生态平衡,应当采用的措施是A、在森林里放入一些珍奇的野生动物,增加食物网的复杂性B、在森林中引种一些珍奇的野生植物,提高生产者的能量蓄积能力C、定期清理森林的枯枝落叶,以利于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D、对森林做简单的隔离,避免人类过多的干扰3、假定在一个由草原、鹿和狼组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群的数量会()A、迅速上升B、缓慢上升C、保持相对稳定D、先上升后下降又趋于稳定4、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首要目标是()A、开发旅游业B、发展畜牧业C、增加木材生产D、改善生态环境5、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生态系统的稳定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B 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D 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纵轴)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横轴)的关系曲线正确的是7、自然林区内的马尾松一般不容易发生虫害,但在一些人工马尾松林中却常会发生严重的松毛虫危害,其主要原因是()A、松毛虫繁殖力强B、马尾松抗虫害能力差C、人工林营养结构简单D、当时气候适宜松毛虫生长8、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中,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大小与其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B、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C、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越小D、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越大,恢复力稳定性越高9、农民拔除稻田的稗草;清除食肉的“黑鱼”,这种做法是为了()A、保持生态平衡B、保持生物群落的单一性C、调整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的方向D、使物质能够尽快循环流动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牧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学习过程: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思考:1、阅读课本问题探讨,为什么亚马逊森林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结合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谈谈你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理解。
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必修3
-----------------------------------------------------------------------------------------------------------第五章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阐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二、自主学习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1099-112内容。
认真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2、怎样理解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0分钟后进行检测。
三:检测: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为什么能维持相对稳定?。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什么?。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3、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是指。
(2)恢复力稳定性是指。
讨论: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如何?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从哪些方面着手?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其;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5、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比温带草原生态系统①营养结构复杂②自我调节能力强③恢复力稳定性高④抵抗力稳定性高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下列哪项是环境保护工作所不允许的A.消灭“有害”生物B.植树造林C.建立自然保护区D.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7、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8、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请根据相关调查材料回答问题。
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学习重点】: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难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习新知】学习任务一: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自主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109页,列举出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和恢复相对稳定的实例,并阐明原因。
自学检测1、以下实例可以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是()A、豆科植物能供给根瘤菌有机养料,同时能通过根瘤菌获得含氮养料B、草原上羊的数量剧增会导致草的数量减少,进而抑制了羊群数量的增长C、山区植被遭到破坏或掠夺式砍伐后造成水土流失甚至泥石流的发生D、废弃多年的耕地上会逐渐生长出杂草,进而逐渐出现小灌木林学习任务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理解)自主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110页,比较森林和草原生态系统说明稳定性高的生态系统具有的特点。
活动2:思考“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自学检测2、下列各种生态系统中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最大的是()A、池塘生态系统B、北极冻原生态系统C、热带雨林生态系统D、温带草原生态系统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营养结构复杂程度的关系图中,正确的是()学习任务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主学习活动1:阅读教材111页,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有哪些?自学检测4、什么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稳定C、增加物种的数量D、限制一个演替系列的演替过程学习任务四: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自主学习活动1:总结“制作生态缸时应该注意的问题?”自学检测5、下面罗列了设计生态瓶应遵循的原理,其中不合理的是()A、瓶内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B、瓶内各种生物的数量搭配应合理C、应定时向瓶内通气,保证生物的有氧呼吸D、瓶内生态系统应获得充足的能量供应【总结提升】构建本节课的知识网络图【巩固达标】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营养结构越简单,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C、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D、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2、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河水、池泥、水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5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人教版必修三 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高效导航】1.学习目标:①说出什么是生态系统的稳定性②通过分析生态瓶、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概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③解读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曲线图,培养处理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2.重点:破坏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3.难点:生态系统维持稳定性的原因。
“看”—知识经纬“导”—自主预习一.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相对稳定的能力。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方面。
二.抵抗力稳定性(1)概念:抵抗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抵抗______________并使自身的______________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2)内部因素: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
(3)抵抗力稳定性的高低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_____________,营养结构越________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___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生物种类______________,营养结构越________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_________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三.恢复力稳定性(l)概念:恢复力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______________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______________的关系,抵抗力稳定性较高的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就较低,反之亦然。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应当针对各种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采取相应的对策,保持各种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学”—互动探究探究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实例一:阅读课本109—110页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是什么?2. 为什么生态系统具有这样的能力呢?3. 你能列举出生态系统在受到干扰后,仍能保持和恢复相对稳定的实例吗?实例二:阅读以下资料,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苏州──江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
高中生物必修3优质学案: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分析,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重难点)。
2.通过资料分析,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重难点)。
3.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重点)。
|基础知识|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阅读P109)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
二、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阅读P109)-1101.概念不同的生态系统都有在一定范围内消除外来干扰的能力。
2.大小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越强,相反,组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其自我调节能力也越小。
3.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后者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4.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三、生态系统稳定性的两个方面(阅读P110-1111.抵抗力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不受损害)的能力。
(2)规律: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则越高。
(3)特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越过限度,自我调节能力就遭到破坏。
2.恢复力稳定性(1)含义: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2)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往往相反。
四、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阅读P111)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
五、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的实验的基本原理(阅读P112)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要使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
生物:5.5《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doc
第五章第五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目标导学】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考纲要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课前预习】略【课堂展开】一、回顾旧知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哪些?2、生态系统的具有哪些功能?二、创设情景导入三、探究新知㈠、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和维持稳定的原因1、类型A、抵抗力稳定性的核心内容:B、恢复力稳定性的核心内容:2、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和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建构植食性鱼类与水生植物之间的数量关系模型和概念模型是基础4、调节限度: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是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难以恢复。
㈡、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的关系1、阅读课本,划出重点2、用曲线图建构模型(横坐标表示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纵坐标表示稳定性大小)3、讨论:归纳总结抵抗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二者之间及与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关系如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材料分析“三北防护林”曾被誉为中国的“绿色长城”。
20余年的时间里,中国用了上百亿资金来“筑城”,尽管局部收效不小,但首都北京每年仍要“迎接”沙尘暴。
而且,绵延上千里的防护林,现在已经是坍塌的“绿色长城”。
这是因为当初造林时不讲科学,以致北方都是“杨家将”——到处种杨树,不仅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而且由于普遍种纯林,在发生虫害时,一倒一大片,仅小小天牛就将宁夏20年的建设成果——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
高中生物 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生物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学习目标】1、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2、举例说明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3、简述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4、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自主学习】1、生态系统所具有的或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并使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4、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食物网越,其自动调节能力就,抵抗力稳定性就。
5、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的协调。
【重点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等内容。
重点是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理解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措施。
难点是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的区别及其相互联系。
1、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生态系统普遍存在着反馈现象。
什么是反馈?当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它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就叫做反馈。
反馈有两种类型,即负反馈和正反馈。
负反馈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反馈,它的作用是能够使生态系统达到和保持平衡或稳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例如,如果草原上的食草动物因为迁入而增加,植物就会因为受到过度啃食而减少,植物数量减少以后,反过来就会抑制动物的数量如图5-13:另一种反馈叫正反馈,正反馈是比较少见的,它的作用刚好与负反馈相反,即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的变化所引起的其它一系列的变化,反过来不是抑制而是加速最初发生变化的成分所发生的变化,因此正反馈的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平衡状态或稳态。
人教版必修3 生物(稳态和环境):5.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学案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学习目标】1.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
2.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3.描述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4.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及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5.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并认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性,关注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 说出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2. 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学习过程】一、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1.信息概念:可以传播的___、情报、指令、___等都称作信息。
2.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概念: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
来源:可以是_____、也可以是_____。
(2)化学信息:概念:生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诸如植物的________等代谢产物,动物的______等。
来源:生物代谢活动。
(3)行为信息:概念:动物体产生的可以在同种或异种生物间传递某种信息的_____。
来源:多为动物3.信息传递的作用:(1)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①调控生物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和____的繁衍。
②调节生物的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①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
②对______进行控制。
二、生态系统的稳定型1.概念: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2.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_____,基础是生态系统存在_____。
3.种类:(1)抵抗力稳定性:概念: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结构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与生物关系:生态系统的_____越多,_____越复杂,其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2)恢复力稳定性:概念: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_______的能力。
与抵抗力稳定性的关系:一般呈负相关。
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要适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生态系统的范围和类型1.概念:由_____________与它的_____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范围:生态系统的空间范围有大有小。
______________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包括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及其_______________的总和。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物质:___、____和无机盐等。
②能量:____、热能。
(2)生产者:①生物类群:自养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②作用:把太阳能转变成可被生物利用的______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的基石。
(3)消费者:①生物类群:动物,包括______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______等。
②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4)分解者:①生物类群: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作用:把动植物遗体和动物排遗物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分解成无机物。
2.食物链和食物网:(1)概念:①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因食物关系形成的一种联系。
②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___________________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2)食物网形成原因:①一种绿色植物可能是多种_______________的食物。
②一种植食性动物既可能吃多种植物,也可能被多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食。
(3)功能:①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②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渠道。
B、知识点拨一、生态系统概念的理解l.生态系统的组成两大部分组成: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
四个基本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整体。
3.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由于任何一个生物群落都分布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所以生态系统也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多种多样: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在这个最大的生态系统中,还包括很多类型的生态系统。
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表现出不同的适应性特征。
特别提醒;生态系统=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二、生态系统的成分1.组成成分及其作用(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①范围:无机环境,主要包括阳光、热能、空气、水分和无机盐等。
其中光能是所有生物生命活动的最终能量来源。
②作用:为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是生物群落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生产者:①生物范围: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另外还有光合细菌和化能合成细菌等,如硝化细菌、硫细菌。
②地位: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一切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
③作用: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将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将光能或无机物中的能量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从而为生物群落提供可利用的物质和能量。
(3)消费者:①生物范围:异养生物,主要是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生物,包括绝大部分动物和寄生生物,如寄生的细菌和真菌、植物中的菟丝子等。
②作用:加快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有利于植物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
消费者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从物质和能量流通的完整性角度看,它是可有可无的,不是生态系统必要的基本成分,例如,“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该过程物质循环就没有消费者参与;从它在生态系统中与其他生物类群的关系看,它有着自身的作用,是生态系统中任何成分都无法替代的,例如,某些特殊植物的传粉。
(4)分解者:①生物范围:异养生物,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以及放线菌。
此外,还包括蚯蚓、蜣螂等一些腐生性动物。
②作用:通过自身的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变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去。
它和生产者一起实现物质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
2.相互关系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具有共同点,其四种成分紧密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整体。
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间是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制约的,具体渠道是食物链(网),而食物链的起点(第一营养级)是绿色植物(生产者)。
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在分析有关食物链的问题时要注意如下几个问题:(1)组成:由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组成,即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能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大型肉食动物。
环境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参与构成任何食物链(营养结构),分解者不参与构成我们现在讨论的食物链。
分解者只能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残骸,不能与动植物之间形成捕食关系。
(2)同一种生物在不同的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要根据其所在的具体食物链来确定,即从生产者数起。
(3)一条食物链上一般不会超过五个营养级,因为能量流动沿食物链是逐级递减的,且传递效率只有10%~20%,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流过五个营养级后,不足以再维持一个营养级了。
(4)生产者一定是第一营养级,所以,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级别相差1。
【自主学习】一、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和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二、能量流动的过程1.能量的来源:生态系统所需的能量来自于____。
2.能量的输入(1)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将_ 能转化为能,使太阳能输入到生态系统中。
(2)生产者所固定的的总量,就是这个生态系统所获得的能量。
3.能量的传递:生态系统中能量的传递是沿_ 渠道进行的一个营养级的生物所获得的能量:(1)一部分通过_____ 作用释放后,一方面用于自身的、和等生命活动,一方面以_______ 形式散失;(2)一部分被____ 摄入;(3)一部分则被分解利用。
三、能量流动的特点1、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2、能量在相邻的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
3、能量金字塔的含义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多,在就越多。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一般不超过个营养级。
四、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1、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帮助人们合理的调整,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
【自主学习】一、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概念1、什么叫“物质循环”? ____________,这里的物质指什么? ______________。
2、农田中的DDT,在南极的企鹅体内也有,这说明了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所以,物质循环又叫做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二、碳循环1、无机环境中的碳以_____形式存在, 这种形式的碳有4个来源,分别是_____________。
2、碳通过什么生理过程进入生物群落? _____________;生物群落内部的碳以什么形式存在? _________________。
3、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__________________生理活动进入无机环境,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___________形式循环。
在碳循环过程中,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个重要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因为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产生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将对生物圈和人类造成什么危害呢? _________________。
A.自主学习一、生态系统中信息的概念及类型1.日常生活中,一般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2.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信息主要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通过_______传递的信息。
化学信息是指通过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动物的性外激素_等传递的信息。
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也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即生物的行为特征可以体现为行为信息。
二、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生态系统中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主要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3、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主要有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B.知识点拨A.自主学习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自我调节能力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_____________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之所以能维持相对稳定,是由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
2.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1)在森林中,当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______________。
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_____________调节的实例。
______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________。
(2)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就到了难以恢复的程度。
二、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态系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叫做抵抗力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______________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2.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物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______________的下降;当森林遭遇持续的干旱气候时,树木往往扩展根系的分布空间,以保证获得足够的水分,维持生态系统正常的______。
这些都反映出生态系统本身对外界干扰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____。
3.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____,其自我调节能力就_____,抵抗力稳定性就______________。
4.生态系统在受到不同的干扰(破坏)后,其恢复_______与恢复时间是不一样的。
如果河流与土壤被有毒物质轻微污染,通过自身的_______作用,可以很快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如果被有毒物质重度污染,自身的净化作用已不足以消除大部分有毒物质,这些河流或土壤的恢复力稳定性就被破坏了。
特别提醒: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为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者关系表现为相反,在分析问题时应注意影响这两者强弱的条件,即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
识记其特点应把握:抵抗力稳定性即“抵抗干扰、保持原状”,恢复力稳定性为“遭到破坏,恢复原状”。
三、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_______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_______,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______________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