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4.18

合集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知识点一、内容梳理1、本文是篇赠序,属临别赠言,宋濂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刻苦地学习。

2、本文讲述方面内容,第一段讲述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第二段采用对比的手法,叙说当今大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得出结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不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第三段点明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二、重点字词1、嗜:爱好 无从:没有办法 致:取得,文中指买到 假:借 怠:懈怠,放松 益:更加 患:忧虑,担心 硕:大,指学问渊博 游:交往,外出求学 尝:曾经 趋:快步走降:减,减退 辞色:言辞和神色 援:引述 质:询问 请:询问,请教 叱咄:大声斥责 复:回答 俟:等待 卒:终于,最终 负:北 屣:鞋 曳:拖 沃灌:洗濯 再:两次 臭:气味,文中指香料 烨然:光彩鲜明的样子 缊:乱麻 敞:破旧慕艳:艳羡,十分羡慕 奉:供养 天质:天然资质 卑:低下 岂:难道,哪里 谒:拜见 夷:平和 亲:父母2、至⎩⎨⎧)()(到至舍周到礼愈至从⎩⎨⎧)()(向从乡之先达办法无从 以⎪⎪⎪⎩⎪⎪⎪⎨⎧)()()()()(把以为贽用以衾来致书以观因为以中有足乐因为以是 3、稍逾约.:约定的期限 汤.:热水 腰.:挂在腰间 走.:跑 4、四支.:支通“肢”,肢体 被.绮绣:被同“披”,穿 三、重点语句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抄写完后,赶快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叫问。

译:又苦于没有大师、名人交游,向他们请教。

我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捧着经书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请教。

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译:有时遇到他的斥责,(我的)态度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辩说。

4、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译: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还能够有所收获。

5、曰再食,无鲜把滋味之享。

译:每天只吃两顿饭,从没有鱼和肉这样的东西可以享受。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知识点归纳送东阳马生序1、文学常识、作者明朝著名文学家宋濂2、重点字词解释。

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

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

“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走送之:跑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

趋:奔向。

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求教。

叩,问。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

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

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严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至)舍:学舍,书舍。

僵劲:僵硬。

(持)汤沃灌:热水。

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

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

再,两次。

食,提供伙食。

(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

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緼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緼,旧絮。

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

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看课后注释)3、理解背诵。

(1)描写读书之难的句子: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1、《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朝代)文学家。

2、文中写了作者幼年求书的艰难和成年后求师的艰难这两方面内容。

3、本文通过写自己求学的艰难经历,目的是勉励马生珍惜现在优越的条件,勤奋学习。

4、本文阐述的道理:一个人学业的成功,不在于客观条件的好坏,而在与自己的刻苦努力。

5、用自己的话说说“我”学业有成的原因。

①刻苦勤奋②博览群书③虚心求教④以苦为乐6、第一段中作者刻苦读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弗之怠。

7、作者幼时借书守信的句子:录毕,……不敢稍逾约。

8、“人多以书假余”的原因:①录毕,……不敢稍逾约。

②记日以还。

9、第一段可分二层:①开头……余因得便观群书。

层意:幼年求书的艰难。

②既加冕……卒获有所闻。

层意:成年后求师的艰难。

10、作者幼时遇到的困难:①家庭贫困;②无书可读;③借书抄书。

11、作者幼时求学的主要方式:借书笔录。

12、第一段作者对先达的描写有何特点?请具体分析。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正面描写,如:先达德隆望尊;侧面描写,如:门人弟子填其室。

13、作者对先达和自己的神态描写的十分详细,有什么作用?作用:强调先达的名望高和自己求学的诚恳。

14、作者求自己求师时,写到了老师“未尝稍降辞色”“叱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写求师经历时,为何大篇幅写老师的严厉)为了突出“我”求教的神态,变现了我求师的艰难和诚恳。

15、从我对老师的神态可以看出“我”虚心求学和谦恭有礼的品格。

16、从全文来看,作者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①叩门之难②旅途之难③生活之难17、第二段,作者求师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①旅途之难②生活之难(a.衣服破旧b.食物粗略)18、文章哪三方面写求学的艰难?①幼年求学的艰难②成年求师的艰难③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19、第二段中“深山巨谷”“穷冬烈风”“大雪”的作用。

这是景物描写,写出了路途的险恶,天气的恶劣,行路的凄苦,突出了求学的艰苦。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知识点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知识点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课文知识点梳理11.《送东阳马生序》【重点字词】余幼时即嗜学 嗜:特别爱好无从致书以观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得到。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同意复词。

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抄书.“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录毕,走送之走:跑。

不敢稍逾约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既:已经道:学问、学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游:交流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奔向。

执:拿着叩问:求教。

叩,请教。

门人弟子填其室。

填,塞。

这里是拥挤的意思。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俟:等待。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卒:最终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四肢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支:通“肢”四肢的意思汤:热水。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再:两次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腰白玉之环腰:用作动词,腰佩右备容臭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然若神人烨(y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缀:这里意为“跟随”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遗:给予,赠送凡所宜有之书宜:应当不必若余之手录若:像假诸人而后见也。

假:借流辈甚称其贤贤:贤能生以乡人子谒余谒:拜见余朝京师朝:朝见撰长书以为贽贽:初次进见尊者时所持的礼物。

言和而色夷色:脸色夷:平易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谓:说是可谓善学者矣是:这谓:称作谓余勉乡人以学者谓:说【重要句子翻译】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译文: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译文: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一、基本知识(一)文学常识1.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朝人。

2.序,一种文体,有书序、赠序两种。

本文是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二)文言词语【嗜学】酷爱读书。

嗜,喜欢,特殊的爱好。

【致】取得。

【假借】借。

假,借。

【手自】亲手、亲自。

【怠】懈怠,放松。

【逾(yú)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逾:越过,超过。

【以是】因此。

以,因为。

【既】已经。

【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冠,帽子。

【益】更加。

【道】思想、学说。

【患】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游】交游,交往。

【趋】快走。

【从】跟从。

【执经】拿着经书。

执,拿。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德,道德。

望,声望。

隆,高。

尊,声望、地位高。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语言和脸色。

【侍】侍侯。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倾耳】侧着耳朵。

倾,侧斜。

【请】请教。

【或】有时。

【斥咄(d uō)】训斥,呵责。

【色】表情。

【恭】恭顺。

【至】周到。

【复】回复,回答。

【俟(sì)】等待。

【欣悦】高兴。

【卒】终于。

【获】收获。

【负箧(qiè)曳(yè)屣(xǐ)】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箧,小箱子。

曳,拖,拉。

屣,鞋子。

【穷冬】隆冬,深冬。

【皲(jūn)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僵劲(jìng)】僵硬。

【媵(yìng)人】这里指服役的人。

【沃灌】浇洗。

【衾】被子。

【拥】围裹。

【覆】盖。

【寓】寄居。

【逆旅】旅店。

逆,迎。

【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烨(yè)】光彩照耀。

【缊(yùn)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

【略无】毫无。

【慕艳】羡慕。

慕,羡慕。

艳,欣羡。

【奉】供养。

【不若】不如。

二、阅读探究1.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在年轻时的求学之难和用心之艰的?(1)幼时求学的艰难: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天大寒而弗之怠,走送之。

送东阳马生序 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 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一、主要内容:作者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

写法:现身说法二、主要矛盾:“嗜学”和“家贫”三、求学经历(一)借书、抄书,遍观群书;(二)请教先达,恭敬专心;(三)为求学,不畏寒冷;不羡富贵,以苦为乐。

(一)借书、抄书,遍观群书;1、得书难: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2、解决办法: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3、遇到的困难: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作用:环境描写,突出抄书之苦。

解决办法:弗之怠。

4、结果: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二)请教先达,恭敬专心;1、从师难:主观原因——益慕圣贤之道;客观原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2、解决办法: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之经叩问。

作用:“趋”表现“我”求学心情迫切,“百里”写出从师的路途远,但“我”不畏辛苦、意志坚决。

3、“我”如何学习:(1)先达的地位:A.正面体现先达德高望重的句子是:先达德隆望尊;B.用学生数量多来侧面体现先达名声大、学问大的句子:门人弟子填其室。

(2)先达的表现:A.平时:未尝稍降辞色(体现先达的严肃,一丝不苟);B.生气时:或遇其叱咄。

写先达的表现的作用:用先达的严肃、一丝不苟及严厉、严格,衬托“我”学习的认真专业,及求师的诚恳。

(3)“我”的表现:A.先达平时,“我”的表现: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作用:动作描写,体现了“我”对老师的恭敬和对学习的认真专业。

B.先达生气时,“我”的表现: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作用:体现“我”对老师态度诚恳。

(4)从师的结果: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作用:“愚”是一种自谦,体现“我”学习态度谦和、虚心好学。

最后,“我”学习有所收获,和“我”的勤奋尊师分不开。

(三)为求学,不畏寒冷;不羡富贵,以苦为乐。

1、求学难得体现:(1)路途险、远: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2)饮食差: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3)穿着俭朴: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2、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整理人刘红侠一、文学文体常识1、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

本文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二、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2、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3、先达为师严厉的句子是: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4、写作者虚心求教的句子是: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5、写跋涉之苦的句子:(1)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6、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处其间;(2)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7、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作者凭着勤奋终有所成,点明这个中心的句子是: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三、本文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1、幼时抄书之苦2、成年叩问之难。

3、从师旅途之艰,4、住读生活之苦。

四、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1、余幼时即嗜学。

2、益慕圣贤之道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五、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是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刻苦读书。

六、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作用:表明作者生活之艰,也表现作者以读书为乐,勤奋好学。

七、本文中心:通过回顾作者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刻苦的经历,来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刻苦读书。

八、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你悟出了哪些学习秘诀?勤奋、谦虚、尊重老师、学习有兴趣。

九、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身为当代的中学生你如何看待这种从师尊师的方式?这是中国旧式教育中最普遍的现象。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要点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要点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基础知识】1.字词解析①注音释义嗜(shì)学:喜爱学习。

俟(sì):等待屣(xǐ):鞋子。

衾(qīn):被子。

容臭(xiù):香袋。

臭,气味,文中指香气。

裘葛(gé)之遗(wèi):裘(冬衣),葛(夏衣),遗(送)。

②词性活用手自笔录(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

笔──用笔,名词作状语)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每天名词作状语)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名词作状语)③通假字四支僵劲(“支”通“肢”)④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假”“借”都是借的意思)⑤古今异义穷冬烈风(穷:深;今常指贫乏财物或尽、完,达到极点)日再食(再:两次;今指又一次)2.句式解析弗之怠(否定句,代词“之”作宾语,动词后置。

“之”代笔录的事。

“弗怠之”就是“不懈怠抄书这件事”。

)撰长书以(之)为贽(省略介词宾语,“之”代这封信。

)岂他人之过哉(岂……哉?哪里是……呢?固定句式。

)3.难句解析①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全句译作: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全句译作: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

③生以乡人子谒余。

生,年青人。

文中指马生,即马君则。

乡人子,同乡人的子女(晚辈)。

以,凭借。

全句译作: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

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第一个“其”,代“他”(马生),第二个“其”代“他的”(马生的)。

故,特意。

全句译作:马生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讲述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诉他。

【内容主旨】全文共3个自然段。

第1段写自己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可分为3个层次。

第一层“余幼时……余因得遍观群书”请幼时求书之难,虽难而得博览群书。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一、文学常识1、宋濂: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景濂,号潜溪,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赠序,始于唐代。

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言辞恳切而意味深长,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二、重点词句1、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文中是穿的意思)2、古今异义余幼时即嗜学(古义:我;今义:剩下。

)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走送之(古义:跑;今义:人或鸟兽的脚交互向前移动。

)日再食(古义:两次;今义:表示又一次。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跟“真”相对。

)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今义:表趋向。

)右备容臭(古义:气味;今义:臭气。

)3、一词多义和:久而乃和(暖和)言和而色夷(谦和)以:俯身倾耳以请(来)人多以书假余(把)以中有足乐者(因为)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的)走送之(代“假借于藏书之家”的书)当余之从师也(用在句子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4、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名词作动词,腰佩)手自笔录(名词作状语,用笔)寓逆旅(名词作动词,住)5、倒装句弗之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应为“弗怠之”。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介词结构后置,即“每于藏书之家假借”。

三、课文结构梳理第一段: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

第一层:叙述幼时求学的情形。

写出求学的勤和苦。

第二层:叙述成年后求师的情形。

写出求师之难和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第二段:写从师求学的艰苦情况。

第一层:写从师求教道路的艰辛。

第二层:叙述生活的简朴,与“同舍生”作比较,说明作者一心向学、不追求“口体之奉”的情况。

第三层:总括全段,说明学有所成的原因。

第三段:描写马生等在太学中求学的情形。

第一层:写马生等在优越环境中学习的情形。

第二层:总括全段,说明学有所成的原因。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要点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要点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明朝)【原文】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一、文学常识:作者:宋濂朝代:明朝,著名文学家。

二、重点字词解释。

1.慕.:仰慕。

2.汤.:热水。

3.覆.:蒙盖。

4.走:跑。

5.逾约:超过期限。

6.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

7.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

8.致,取得、得到。

9.假借:借。

假也是借的意思。

10.弗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

11.患:担心,忧虑。

12.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13.尝,曾经。

14.趋:奔向。

15.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16.叩,请教。

17.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18.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9.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20.或,有时。

21.叱咄:训斥,呵责。

22.至:周到。

23.复:这里指辩解。

24.俟:等待,等。

25.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6.僵劲:僵硬。

27.汤:热水。

28.沃灌,浇洗。

29.以,用。

30.衾,被子。

31.腰:腰佩。

32.容臭:香袋。

33.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1.《送东阳马生序》的背景和写作动因:本文写作的背景是嘉靖四十年(1561年)东阳中丞马生被招为吏部文选主事,作者受到鼓舞,创作了这篇送别文章。

4.对东阳美景的描写:接下来,李时中以东阳美景来反衬当下的社会风气,通过对山川、河泽和名胜古迹的描绘,凸显了东阳繁华的景象和人文的底蕴。

5.对士人的嘱托:最后,李时中通过对士人的嘱托,表达了自己对新政的期望。

他鼓励士人要有远大理想和高尚品质,勤学修德,以济时艰。

6.文章的结构:《送东阳马生序》分为三个部分:马生形象的描写,对社会风气的批评,对东阳美景和士人的嘱托。

整篇文章线索清晰,结构严谨。

7.文章的文学特点:《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鸠形鸟篇的散文。

全文以送别为主题,整篇文章情感豪放,文笔犀利,形象生动,语言流畅,富有感染力。

8.文章的影响:《送东阳马生序》表达了明代文人的理想和愿景,对后来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它被后人广泛传播,成为一篇家喻户晓的经典之作。

中考语文九下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九下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九下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一、作者简介【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

明初著名文学家。

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

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

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

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和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文学常识1.序:序是一种文体形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赠序。

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2.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3.赠序:赠序,即临别赠言,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代,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

序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本文即属于此类。

三、文题解读《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四、重点字词(一)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3.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弯曲)(二)词类活用1.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这里指挂在腰间,佩戴。

)2.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3.戴朱缨宝饰之帽。

(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4.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点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点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点总结送东阳马生序重点知识一、重点词语: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3、无从致书以观致:得到以:来4、手自笔录手:亲手笔:用笔5、走送之走:跑6、不敢稍逾约逾:超过7、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以:把8、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从:向执:拿9、援疑质理援:引、提出质:询问10、或遇其叱咄或:有时11、礼愈至至:周到12、俟其欣悦俟:等待13、当余之从师也之:助词,不译14、媵人持汤活灌媵人:服侍的人汤:热水15、主人日再食日:每天再:两次16、腰白玉之环腰:做动词,腰佩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缊袍敝衣:穿破旧的衣服18、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19、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若:比得上;如20、盖余之勤且坚若此盖:大概若:像二、虚词的用法以:1、介词,把,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2、介词,因为——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因此)3、连词,表修饰关系,来——无从致书以观;俯身倾耳以请4、连词,表原因,因为——以中有足乐者之:1、代词——录毕,走送之;弗之怠。

2、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3、结构助词,的——益慕圣贤之道;无鲜肥滋味之享。

三、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着四.词类活用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用,腰佩、挂手自笔录笔:这里是名词作状语,用笔五.古今词义走送之走(古义:跑。

今义:行走)《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我非常佩服古代的那些为科举考试而读书人,我佩服他们能够有那么有恒心。

他们把四书五经读了上百遍上千遍,但是他们度不会感到厌烦,他们认为想要为国家做贡献,做这点努力是必须付出的,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也许有许多人读书是为了追求功名利禄,有人会认为他们很贪财,会鄙视他们。

其实这并不可耻,因为他们能够吃国家的粮食,拿国家的银子,都是他们那么用功的读书,所换来的报酬。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详解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详解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详解送东阳马生序一.翻译。

第一段:余幼时即嗜学。

(即:就。

嗜:爱好,喜欢。

)我年幼时就喜欢学习。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无从:没办法。

致:得到。

以:介词,来。

每:常。

假:借。

于:介词,向、从。

之:结构助词,的。

笔:用笔。

以:相当于“而”,表修饰,不译。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买)书来看,常向藏有书籍的人家求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约定的)日期归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大:很,非常。

坚:坚硬。

弗之怠:“弗怠之”,之:代指抄书这件事。

)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弯)屈伸(直),也不敢放松抄书。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毕:完。

走:跑。

之:他,指藏书人。

逾:超过。

)抄写完后,跑着送还给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以是:因此。

以,因。

是,此,这。

以:把。

因:于是。

得:能够。

)因此人们大多肯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博览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既:表示已经。

加冠:指成年。

益:更加。

慕:仰慕。

之:的。

道:学说。

患:担心。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名人:有名望的人。

游:交往,结交。

)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有学问渊博的老师和有名望的人同(我)交往。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尝:曾经。

趋:快步走。

从:向。

乡:同乡。

先达:有道德学问的前辈。

执:拿,捧。

叩:询问,请教。

)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同乡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即德高望众。

填:挤满。

未尝:不曾。

稍降辞色:把言辞、脸色略变得温和些。

)前辈德高望重,学生、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不曾把言辞和表情略变得温和些。

余立侍(于)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侍:陪侍。

左右:身边。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知识整理一、文学常识1、宋濂:明初文学家、政治家,字景濂,号潜溪,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赠序,始于唐代。

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言辞恳切而意味深长,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写法。

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

二、文白互译原文:余幼时即嗜(shì)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yàn)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dài)。

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chìduō),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sì)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qiè)曳屣(yè xǐ),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jūn)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yìng)人持汤沃灌,以衾(qīn)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pī)绮(qǐ)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xiù),烨(yè)然若神人;余则緼(yùn)袍敝(bì)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禀销之供,父母岁有裘(qiú)葛之遗(weì),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
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范仲淹粗茶淡饭砺意志
11、礼愈至 12、俟其欣悦
周到 等待
13、当余之从师也 助词,不译
14、媵人持汤活灌 服侍的人;热水 15、主人日再食 每天;两次 16、腰白玉之环 做动词,腰佩
17、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18、以中有足乐者
穿破旧的衣服
因为 19、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比得上;如
20、盖余之勤且坚若此 大概;像
五、虚词的用法
文言积累
以:
1、介词,把,拿——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2、介词,因为——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是: 因此) 3、连词,表修饰关系,来——无从致书以观; 俯身倾耳以请 4、连词,表原因,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文言积累
之: 1、代词——录毕,走送之;弗之怠。
2、助词,介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 立性,不译——当余之从师也;盖余 之勤且艰苦此。
探究•学习
4.找出文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句子。
师:辞色严厉,甚至叱咄
师生态度 生:色愈恭,礼愈至 同舍生:衣饰华美,饮食鲜肥 作 者: 緼袍敝衣,日仅再食
作者为什么要写同舍生的衣饰豪华的情节? 通过对比写自己生活的艰苦,突出学难,而“卒获有所闻”? 依靠精神的力量——以中有足乐者。 (2)作者写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是为了 指出学有所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勤奋好学,以此勉励马生勤奋求学。 (3)概括文意,找出中心句。 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盖余之勤且艰若 此。” (4)本文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并不讲大道理,却直接以自 身经历相告,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自身经历相告,现身说法,感情真挚诚恳,循循善诱,易于接
3、结构助词,的——益慕圣贤之道; 无鲜肥滋味之享。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文学家宋濂创作的一篇赠序。

这篇文章通过作者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苦经历,勉励马生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以下是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总结。

一、文学常识1、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2、文体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2、古今异义(1)走送之(古义:跑;今义:行走)(2)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3)尝趋百里外(古义:快步走;今义:趋向)(4)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菜汤)(5)右备容臭(古义:香气;今义:难闻的气味)3、一词多义(1)至:色愈恭,礼愈至(周到)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2)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心)无冻馁之患矣(忧患)(3)故:故余虽愚(所以)温故而知新(旧的知识)(4)慕:益慕圣贤之道(仰慕)略无慕艳意(羡慕)4、词类活用(1)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2)手自笔录(笔,名词作状语,用笔)(3)主人日再食(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三、重点句子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翻译: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2、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翻译: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抄书。

3、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翻译:抄完后,跑着送还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翻译:因此人家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

5、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翻译: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6、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中考冲刺26《送东阳马生序》一、解释词语益慕圣贤之道:仰慕。

媵人持汤沃灌,以衾以覆:热水;蒙盖。

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超过期限。

四支僵劲不能动:通“肢”肢体。

同舍生皆被绮绣:通“披”穿着。

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

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取得、得到。

假借:借。

假也是借。

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

“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

趋:奔向。

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执经叩问:拿着经书请教。

叩,请教。

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

填,塞。

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或遇其叱咄:或,有时。

叱咄:训斥,呵责。

(礼愈)至:周到。

(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俟(其欣悦):等待,等。

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穷冬:隆冬。

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至)舍:学舍,书馆。

僵劲:僵硬。

(持)汤沃灌:热水。

沃灌:浇洗。

以衾(拥覆):以,用。

衾,被子。

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

再,两次。

食,提供伙食。

(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

腰(白玉之环):腰,腰佩。

(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旧絮。

敝,破。

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之心。

慕艳,羡慕。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二、翻译句子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于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家里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收藏书籍的人家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

《送东阳马生序》复习要点一文学常识作者、作品:宋濂,明代文学家,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朱元璋称之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二、通假字1、(同舍生皆)被(绮绣):同“披”。

2、与之论辨:辩论。

辨,通辩三、重点词语解释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2、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跑)3、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引、提出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候)5、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6、致书:得到书。

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致,取得、得到。

7、弗(不)之怠:懈怠,不放松抄写。

“之”是“怠”的宾语,指“笔录”这件事。

8、既加冠:已经加了冠,到了成年。

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

硕师,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大。

10、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尝,曾经。

趋:奔向。

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11、执经叩问:求教。

叩,问。

12、德隆望尊:道德高,声望重。

13、门人弟子填其室:学生挤满了他的屋子。

门人,弟子、学生。

填,塞。

这里的是拥挤的意思。

14、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15、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16、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表示专心而尊敬的)请教。

17、或遇其叱咄:或,有时。

叱咄:训斥,呵责。

18、(礼愈)至:周到。

19、(不敢出一言以)复:这里指辩解。

20、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21、穷冬:严冬。

22、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23、(至)舍:学舍,书舍。

24、僵劲:僵硬。

25、(持)汤沃灌:热水。

沃灌,浇洗。

26、以衾(拥覆):以,用。

衾,被子。

27、寓逆旅:住在旅店里。

逆旅,旅店。

28、(主人)日再食:每天提供两顿饭。

再,两次。

食,提供伙食。

29、(戴)朱缨(宝饰之帽):朱缨,红色的帽带。

30、腰(白玉之环):腰,挂在腰间。

31、(右备)容臭:容臭,香袋。

32、烨然(若神人):烨然,光彩耀眼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归纳梳理
一、基础知识:
1.作家作品:
宋濂,明代文学家,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朱元璋称之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作者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浙江金华人。

明初散文家,本文是一篇赠序,赠序是指临别送别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

2.题目含意: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片赠序
重点字词解释:
1.无从致书以观。

致:得到。

2.弗之怠。

怠:放松,松懈。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硕:大。

4.俟其欣悦。

俟:等待。

5.缊袍敝衣。

缊:旧絮。

6.礼愈至。

至:周到。

7.腰白玉之环。

腰:名作动,腰佩。

8.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

9.尝趋百里外。

尝:曾经。

10.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卒:最终。

1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假:借。

12.余因得遍观群书。

得:能够。

13.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益:更加。

二、阅读理解:
⒈本文内容:宋濂用自己当年艰苦求学的经历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⒉本文写法:对比
⒊填空:文章开始写(嗜学)与(家贫)的矛盾,解决办法(手自笔录)描述(借书)、(抄书)、(还书)的艰辛,勤奋刻苦导致的结果是(遍观群书)
4.从那些方面写求教不易:⑴路途远;⑵师道严
5."卒获有所闻"的原因:⑴不辞辛苦;⑵谦恭求师
6.写借书的句子: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7.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8.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9.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穷冬烈风
10.写冷冻之苦的句子:足肤皲裂;四肢僵劲不能动
11.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2.作者与富贵子弟作比较表现了什么?
以求学为乐的高尚追求
13.那些句子表现了他以求学为乐的高尚追求?
以中有中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4.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
目的:激励马生不要辜负良好条件作用:容易让人接受作者所表达的中心
15.宋濂年轻时代求学的艰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
⑴在乡求学的艰难⑵远学从师之苦
16.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7.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
求书难:手自笔录;求师叩问难:趋百里外,谦虚谨慎;从师道路跋涉苦: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衣食生活苦:日再食,缊袍敝衣
18.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19.应怎样看待学习条件与学习好坏之间的关系?
学习条件不好,仍然能学习好,像宋濂那样;学习条件好,却不一定序、学得好,像某些“太学生”那样学习条件好坏对学习能够有所影响,但不是决定性的,学习成功关键是长期坚持“勤且坚”专心致志,这是宋濂起身体会,也是古今学有所成的人的共同体会
20.本文是写给马生的为什么用大量的文字写自己求学的事?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增强作品感染力和教育作用
21.课外积累
古人刻苦求学的事迹
①东周时代,苏秦读书欲睡锥刺骨
②西汉,孙敬昼夜苦读,以绳系头悬屋梁
③西汉,匡衡勤学无烛凿壁偷光读书
④晋朝,车胤(yìn)囊萤读书
⑤晋,孙康家贫,映雪读书
(古人苦学的做法不必要后人效仿,但他们刻苦学习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要从他们的事迹中获取勤奋学习,立志上进的动力)
三、阅读课文回答
1.本文作者写自己年轻时学习上的艰苦情景,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幼时求学的艰难;成年后求师的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2.作者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表现了什么?
勤奋学习的精神谦虚求学的态度。

3.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的内容
叙述了作者奔走求学之苦。

4.作者在写自己的清苦生活时,为什么要写同舍生奢华的生活?
通过对比更足以突出作者不慕富贵,专心学习的思想品质。

5.围绕“嗜学”二字写了哪两件?
借书之苦。

求教之难。

6.“卒获有所闻”这里的“闻”指什么?
得到知识,明白道理。

7.读完全文;你觉得应该学习作者的什么精神和品质?
不畏艰苦,刻苦勤奋的求学精神和坚守信约,谦虚有礼的美好品质。

8.与作者当年的学习条件相比,今天的你有哪些优越的地方?说说现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
吃穿无忧,国家、学校、家长、老师的全力支持,设备先进,资源广泛,信息灵通等。

珍惜时间,虚心善学,苦中作乐,以苦为乐。

9.默写:
(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
若人也。

10.作者写自己求学经历艰难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是劝勉马生不要辜负良好的学习条件,要刻苦读书,以期有所成就
11.文章开头的“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12.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嗜学”与“家贫”之间的矛盾来决定的。

13.本文通过典型事例全面的叙述了作者艰苦勤奋的学习生活,这与他的功成名就有什么关系?
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勤奋艰苦的学习生活,正是以一种坚忍不拔的毅力,为求知而甘愿付出一切,不断的克服重重障碍,最后才功成名就的。

14.作者成人后求师的艰难,包括哪三种情况?
叩问之难;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15.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他有强烈的求知欲,为获得知识,学问,他不辞辛苦,不怕困难,非常虚心虔诚的求教。

16.“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真的愚笨吗?他为什么这样说?
不愚笨,是作者自谦的说法;旨在说明,即使愚笨,努力学习也是会有收获的。

17.作者“緼袍敝衣”处在“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之间,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之忧,专心向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18.作者写此文,意在勉励马生刻苦学习。

在《三国演义》中有那么一段,孙权通过自身体会劝说手下一员大将读书的故事,后来这员大将设奇计袭荆州,大败关羽为东吴建下奇功。

那么这员大将叫什么名字?从他身上你能获得哪些启示?
吕蒙;启示: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学能治愚;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19.作者并不因衣食住行的条件比“同舍生”差而稍有自卑,足见其内心充实,志存高远。

请结合他的生活补充出所缺下联。

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读书勤。

20.说说现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
现代中学生,宋濂之苦,闻所未闻;诸生之福,过之不及。

条件何等的优越,应更好的珍惜,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具有远大的理想,读书虽然苦些,但和宋濂求学相比,又何苦之有?只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之中,就会以苦为乐,且乐此不疲。

21.本文作者写作此文是送给马生的,你认为他读过此文后,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
马生读过此文后,一定明白学习必须勤奋,刻苦,专一,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22.读完此文后,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求学之路是艰难坎坷的,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学有所成,勤奋学习是取得成绩的根源。

23.《送东阳马生序》是传诵了几百年的名篇,勉励后人学习的好教材。

宋濂的苦读并不比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更动人,却能流传至今。

请从对现实的学习生活有借鉴意义的角度,谈谈本文为人称颂的原因是什么?
至少有两种原因:(1)作者求学时的可贵品质,他勤奋,刻苦,专一的精神,达到了更好的启迪,鼓舞,教育后人的目的。

(2)是使人们懂得了学习的好坏与环境关系不大,关键取决于主观是否努力。

24.读完此文后,请用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概括你对本文的理解。

如:勤学不畏寒苦,苦读岂惧艰难。

学士名从勤艰得,梅花香自苦寒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