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真菌竹黄的研究进展
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竹黄别称竹花、竹茧、赤团子等,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及孢子。
入药具有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的功效,对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等症有治疗作用。
【性味】味淡,性平。
【归经】肺、肝经。
【功效】化痰止咳、活血祛风、利湿,主治咳嗽痰多、百日咳、带下、胃痛、风湿痹痛、小儿惊风、跌打损伤。
竹黄的相关论述
1、《开宝本草》:主小儿惊风天吊,镇心明目,去诸风热,疗金疮止血,滋养五脏。
2、《本草衍义》:凉心经,去风热。
3、《玉楸药解》:清热解毒。
竹黄的药理作用
1、竹黄能影响心排血量和使小动脉扩张,外周阻力减低。
2、竹黄能延长凝血时间,可能与复钙时间延长有关。
3、竹黄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
4、竹黄对肝炎具有一定的疗效。
竹黄的药用选方
1、治咳嗽多痰型气管炎:竹黄30克,加蜂蜜60克,浸于500克50度白酒内,24小时后即可服用。
每日早晚各服9克。
2、治虚寒胃疼:竹黄(饮片)50克,浸于500克50°白酒内,24小时后即可服用。
每次9克,日服3次。
3、治体表局部疼痛及风寒疼痛:以酒浸过的竹黄药渣涂擦痛处,至皮肤发热为度(配合口服竹黄酒),每日数次。
4、治寒火牙痛:咬住以酒浸过的竹黄药渣,一般在1分钟之内疼痛消失。
竹类药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竹类药材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熊亮;彭成;郭力【摘要】竹类植物在我国具有悠久的药用历史,近年来,从竹类植物中已分离纯化得到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包括黄酮、木脂素、香豆素、萜类和甾体等,这些化学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本文介绍国内外对竹类药材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详细论述竹类提取物和单体化合物在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钙拮抗等方面的药理作用.【期刊名称】《中药与临床》【年(卷),期】2012(003)006【总页数】4页(P52-55)【关键词】竹类植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作者】熊亮;彭成;郭力【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中药材标准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药资源系统研究与开发利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四川成都61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5竹类植物的民间药用可追溯至距今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随后,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记载了竹子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的药用价值,“竹叶:味苦平,主亥逆上气,溢筋,恶疮,杀小虫;根:作汤,益气止渴,补虚下气;汁:主风痉;实:通神明,轻身益气。
”此外,在明代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中,也详细地叙述了竹类不同部分的药物功能。
目前中国药典将竹茹和天竺黄收入其中,用于疾病治疗,而其他品种,如竹叶、竹沥、竹菌、竹花、竹根、竹笋和竹箨在《中药大辞典》等其他专著中都有明确记载[1~2]。
现将竹类不同部分的治疗作用总结如下(表1):表1 竹类不同部位的药用价值药用部位功能与主治竹沥治头痛眩晕、风痰喉痹、中风、瘫痪不语、四肢不遂、癫狂等竹叶治口舌生疮、尿少红赤、热疮烦热、心烦不寐、小儿夜啼等竹茹胃热呕吐、肺热咳喘、吐血崩中、胎动不安等竹笋口干便秘、食积不化、小儿惊风、妇女黄褐斑竹根消毒、去风热竹菌抗菌、抗炎竹砂仁治风湿性关节炎、外阴道白斑、胃痛竹黄舒经活络、散瘀活血、补中、祛痛、利湿等,主治胃痛、牙痛、体表疼痛、风湿性关节炎、咳嗽型气管炎等雷丸(竹苓) 治蛔虫、蛲虫、绦虫、脑囊虫、血吸虫病从上表可以看出,竹亚科在临床应用及药物开发方面前景广阔。
竹黄的生物学特性及其药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摘
要: 竹黄是生长在一些竹亚科植物种类竹竿小枝条上的一种药用 真菌, 具 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 由于大规模人 工采集和 原
生地生境被破坏 , 导致其生物多样性资源迅速减少 。对竹黄的发生发展、 寄主范围、 生长条 件及分 类学地 位等 生物学特性及其 药 用价值进 行了系统概述 , 介绍 了竹黄 的人工培育驯化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 对今后的研 究进行 了展望。 关键词 : 竹黄 ; 分类 ; 生物学特性 ; 药用价值; 人工栽培 ;
t h i s p a p e r ,i t i s s u mm a r i z e d ha t t t h e b i o l o g i c l a c h a r a c t e i r s t i c s i n c l u d i n g he t f u n # o c c u r r e n c e , t h e h o s t s , h a b i t a t s a n d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 a n d t h e
,
( 1 . G u i z h o u K 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a l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 G u i z h o u G u i y a n g 5 5 0 0 0 6, C h i n a ; 2 .F a c u l t y o f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a n d S n i— g
c a d e m y o f A c u l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G u i z h o u G u i y a n g 5 5 0 0 0 6 ,C h i n a )
滇西竹黄抗菌活性研究
Ke o d :S i i a u i l n ; x r cie y w r s h r a b mb s o a He n e t t ;Hy o r l n a t a t r la t i a e a v p c el ; n i ce i c i t i b a vy
0 前 言
C E ii , H G W e — .Y N o gy n H N Y—a Z ON nWU A G S n —a jn ,
(Sho o hmir n i eho g , u nnU ie i f aoaie ,u m n 50 1 C i ) col f e syadBo cnt y Y n a nvrt o N t n t sK n ig 0 3 , hn C t t o sy i l i 6 a
第1 9卷
第 2期
云南 民族 大 学 学 报 ( 自然科 学 版 )
Junlo u nn U i rt o aoaie( aua Si csE io ) ora fY n a nv sy fN t nlis N trl c ne dt n e i i t e i
V0. 9 N . 11 o 2
关注 的有效成 分是竹 红菌素 , 它是 一种重 要的天 然光敏 色素 , 为多种茈 醌类衍 生物 的混合 物 , 易溶 于氯仿 、 丙
酮、 乙醚 , 乙醇 、 甲醇 , 溶 于 石 油 醚 , 微 不溶 于水 . 红 菌 素 被 认 为 在 医 药 和 食 品领 域 有 着 巨大 的潜 在 应 用 竹 价值 . 本研 究对采 自滇 西 的竹 黄 的提 取物进行 抗菌 活性试 验研究 , 以检 测该地样 品的抗 菌 活性.
Ma- O O l2 l .
21 00年 3月
药用真菌竹黄的研究进展
10个已知的该类化合物,并研究了它们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
该植物干燥根的甲醇提取物用醋酸乙酯和水分配提取。
醋酸乙酯部位具有显著的抗幽门螺杆菌活性,IC50<1μg/ mL。
从该部位分得12α2hydroxy2derrisin、鱼藤酮、鱼藤醇酮、脱氢鱼藤酮、鱼藤素、灰叶素、毒灰叶酚、脱氢鱼藤素、毛鱼藤酮。
另外,还从鱼藤根中得到了二十七碳脂肪酸单甘油酯和β2谷甾醇。
2 鱼藤酮的提取分离和定量方法杨晓云[5]建立了鱼藤根抽提物中鱼藤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试样用丙酮溶解,最佳液相色谱条件为:检测波长290nm;流动相为乙腈2水混合液(60∶40);体积流量1 mL/min。
此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度度良好,适合于鱼藤根抽提物中鱼藤酮的测定分析。
武永昆[6]介绍了一种鱼藤酮的高效液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采用Hypersil C18色谱柱,以乙腈2水(60∶40)为流动相,体积流量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94nm,用外标法对鱼藤酮进行定量分析。
Sea2Yun等[7]藤和马来鱼藤中的鱼藤酮进行提取。
溶剂用氯仿和95%乙醇提取鱼藤酮质量分数分别是40.6%和15.0%,结果氯仿为最佳的提取溶剂,在50℃提取时加压提取和常规浸渍提取出鱼藤酮的质量分数分别是46.1%和40.1%,结果加压提取提取时间短,而且提取量高。
3 制剂制备工艺袁青梅[8]采用三聚氰胺甲醛树脂(MF)作为囊壁,用原位聚合法对生物农药鱼藤酮进行包囊,制备微胶囊制剂。
结果MF为较好的生物农药用微胶囊缓释剂型的囊壁材料,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微胶囊在0、25和50℃保存14d后,未见胶囊的破裂,包封率也无明显改变;搅拌速率选择500r/min时,制备出的微胶囊粒径在10~60μm,符合农药微胶囊的要求;缓释性较好,大约有7d以上的缓释时间;包封率为(68.55±5.0)%。
4 安全评价鱼藤系豆科攀援灌木植物,其根、茎、叶入药,含有鱼藤酮等毒素,是引起人体中毒的主要物质。
一种值得开发利用的药用真菌—竹黄
第2 卷 第 1 2 期
20 02年 1 月
浙
江
林
业
科
技
VO.2 No 1 1 2
J n. 2 0 0 2 a
J OU R. OF ZHE I NG O R.C1 & TECH. ,A 1 F S .
文 章编 号 } 10 -7 6 ( 0 2 107 -4 0 I3 7 2 0 )0 -0 70
1民间应用
我国北方地区都以竹黄浸 白酒服用。lg k 酒用生药 1 g 0 ,每晚服 1 0 小杯 ,约 2g 5。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
炎 、百 日咳 、气管 炎 、牙痛 、坐骨神经痛 、跌打损伤 、腰肌 劳损 及筋骨酸痛等 。
在应用范围上南方较北方更广泛 , 还用于虚寒胃 , 痛 并反映水煎服对急性肝炎恢复期及慢性肝炎有一定治
3理化鉴别
取竹 黄 1 (g左右 ) 枚 2 ,切成碎片 ,置小三角烧瓶 中,加 9% 乙醇 2ml 0 0 ,振摇或放置数 分钟 ,溶 液很快 变
收 稿 日瓤 : 2 t3.3 ∞ 3¥2 作者简介:韩拇萍 ( 9 3 ) 女 浙江黄岩^ .讲师 硕士 从事林产品 『工 、微生物发酵教学 、科研 工作。 17 ~ 朋
方面的研究现状 ,并探 讨了开发利用思路 。 关键词 :竹黄 ;竹红菌素 ;药用 价值;药理作用
中固分类 号:¥ 6 .9 573 文献标识码 :A
竹 黄 ( hribm ui l n. S i a a bs oaHen)又名竹赤 团子 、竹花 、竹三 七等 ,为药 用真菌竹黄 的子座 。该 菌隶 属 a c
荧光 。
4 人工培养
竹 黄的 人工培养一般是采用栽培种制成悬液 ,再喷施 到野 外寄主上,然后获得子 。
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竹黄的功效与作用竹黄,又称银竹黄或木竹黄,是一种由竹子制成并经过特殊加工的中药材。
它属于植物性药物,具有广泛的功效与作用。
在中医药中,竹黄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病症,包括消肿、解毒、清热、止咳、祛痰等。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竹黄具有消肿解毒的作用。
中医认为,竹黄能够清除体内的毒素,解散淤血、局部炎症等病理产物,从而减轻疼痛,消肿祛痈。
它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疮疡溃烂、肿痛等疾病。
竹黄敷贴能够祛除局部湿热,改善血液循环,促进伤口愈合,对各种外伤引起的肿胀效果显著。
其次,竹黄具有止咳祛痰的功效。
竹黄中富含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清热、化痰、润燥的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咳嗽、痰多等症状。
竹黄煎剂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刺激呼吸道黏膜排出痰液,改善气道通畅,减轻咳嗽症状。
此外,竹黄还能够平抑呼吸中枢,起到镇咳作用。
并且,竹黄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中医认为,竹黄具有清热解毒、退烧降温的作用。
竹黄中的活性成分能够通过刺激抗体的产生,增加机体的免疫力,从而促进体内细胞的清除与修复。
竹黄煎剂可以改善全身炎症反应,减轻中毒症状,对于急性传染性疾病等引起的高热、口疮、咽痛等都有一定的疗效。
此外,竹黄还具有降脂降压的功效。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竹黄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抑制生物过氧化物生成,减少脂肪合成,降低血压、血脂的作用。
竹黄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调节血脂代谢,防止脂肪的堆积,减少血管的压力,对于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最后,竹黄还具有抗氧化的功效。
现代科学研究发现,竹黄中富含的多种活性成分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轻细胞氧化损伤。
竹黄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强化机体的抗氧化能力,保护细胞免受损害,减缓人体的衰老进程,在抗衰老、延缓衰老方面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综上所述,竹黄是一种具有广泛功效的中药材。
它具有消肿解毒、止咳祛痰、清热解毒、降脂降压、抗氧化等作用。
然而,竹黄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如过量使用可能导致胃肠不适、头晕、恶心等症状。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微生物发酵中草药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摘要:中国传统医药微生物发酵技术是在继承传统中药加工方法的基础上,吸收微生态研究成果,并结合了现代生物工程发酵技术,形成的中国新的高等传统医药技术,主要从天然药物技术中探索新的治疗效果。
中药的生长通常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但目前中药发酵技术是通过充分吸收现代微生物和生物工程研究成果逐步形成的。
先进发酵工艺的特点是:采用一种或多种有益菌的益生菌作为品种,添加到中药提取物中,随后使产品符合现代发酵工艺产成的。
这是一种含中药有效成分、细菌细胞及其代谢产物的新型中药加工发酵工艺。
关键词:微生物发酵;中草药研制;活性物1微生物发酵中药的应用历史早在一千多年前,我国就开始采用发酵法制药。
临床上仍使用的发酵类型中药有六神曲、半夏曲、光豆豉、豆黄等,均为固体发酵。
中药微生物中使用的许多微生物是药用真菌或与真菌混合的菌群,包括许多中药使用的药用真菌。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的中药与微生物,尤其是一些药用真菌有很大关系。
汉初《神龙本草》对灵芝、茯苓、猪苓、雷丸等真菌有明确记载,而且这些药物到了今天仍在使用。
药用微生物发酵使用历史悠久,也是中药中重要的加工方法。
一般来说,它主要在中药加工中发挥作用。
此外,与在中药应用中广泛覆盖的微生物发酵中药相比,许多发酵药已经实现了临床应用[1]。
例如,片仔癀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的微生物发酵产物:神曲是将面粉、红豆、苦杏仁、新鲜青蒿、实验室香皂和新鲜辛辣何首乌等部分混合后制成的曲。
迄今为止,研究人员使用了许多传统的抗菌剂。
它们在各种中药中用作辅料,在经过了微生物发酵的加工之后,这些东西也变成了发酵物自身的组成成分,就比如半夏、神曲的加工。
我国中药历史发展非常悠久,而微生物发酵加工也在中药中不断得到广泛的应用。
半夏在进行加工的时候,几乎全程都加入了一些中药的使用,最后便制成了一些功效比较特殊的中药产品,这些产品都是以半夏为重要成分的。
从汉朝到汉朝,半夏利用清汤洗净,加工成加工品。
野生竹黄及其深层发酵产物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研启动项 日资助 、 作者简介 :项小燕 , 安徽桐城人 , 史, 安庆帅范学 院生命科学学院讲师 , 硕士 , 主要从事药用真 菌研究。
州 咖咖 咖 咖咖咖 咖咖 咖 m螂 鲫 加 砷 柏孙 ∞ m
第4 期
项小 燕 , 中信 , : 张 等 野生竹黄及其深层发酵产物的挥发性成分研究
结果表明 , 两者物质成分有所不同 , 主要成分均为脂肪族化合物 , 且发酵产物 中( ) Z 一9一 十八 酰胺的含量显著高 于野生
子实体。 关键词 :竹黄 ; 发酵产物 ; C—MS G 中图分类号:Q 3 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4 6 (0 1 0 0 8 0 0 7— 2 0 2 1 )4— 0 2— 2
・ 3・ 8
a u 扫描 周期 , s扫描 范 围 ,3 5 0 m/。 / ; n 1 ; (0— 5 ) z
各组分成分鉴定 : 将分离的各化合物质谱图在标准质谱图库中电脑检索比较 , 选择与质谱图库中匹 配度在 9 % 以上 的化合物作为被鉴定化合物【 5 1 。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
百分 含量 。
2 结果 与讨论
从野生子座中共检测 出3 种化合物 , 分别是十六酰胺 ,z 一9 () 一十八酰胺和十八酰胺 , 相对含量分 别是 1 .5 % , .6 %和 6 39 。从竹黄的发酵产物 中共检测 出3 320 2 7 7 4 .5 % 种化合物 , 分别是十六酰胺 ,z () 9一 十八酰胺和芥酸酰胺 , 相对含量分别是 1.4 %,46 9 20 1 7 .8 %和 8 18 .0 %。两者均含有十六酰胺和 () z 一9 十八酰胺 , 一 前者两者相对含量接近 , 但后者发酵产物 中含量要显著高于野生子座 中的含量。
云南微生物研究所
云南微生物研究所云南省微生物所成果汇编发布者:发布时间:2009-11-1 0:01:08 阅读:561 次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成果汇编●竹红菌素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和瘢痕疙瘩的研究(1981年度云南省科研成果二等奖)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所,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云南省人民医院,云南省药品检验所等主要完成人员:万象义,陈远腾,刘学系组织鉴定单位:云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云南省卫生厅鉴定时间:1980年12月14日奖励等级:云南省科研成果二等奖奖励时间:1981年4月内容简介:竹红菌是一种资源丰富的野生药用真菌。
通过野生资源调查和生药研究,分离到竹红菌的主要光敏有效成分为竹红菌甲素,是一种新的苝醌衍生物,含药量为生药干重的2.5%。
根据民间用药经验和光敏作用的研究结果,首次提出将它作为光化疗药物应用。
经动物毒性试验证明,毒性和副作用较小,外用比较安全。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等13个医院,用10%竹红菌提取物配制度外用剂用于临床,治疗外阴白色病变和瘢痕疙瘩,疗效显著。
治疗外阴白色病变500例,总有效率97.4%,其中治愈99例,占19.8%;显效244例,占48.8%;好转144例,占28.8%,经随访临床治愈病例停药后均未见复发。
治疗瘢痕疙瘩299例,总有效率为95.2%,其中显效106例,占46.3%;有效112例,占48.9%。
该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竹红菌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资源和应用范例。
●普洱茶发酵工艺原理研究(1984年度云南省科技成果四等奖)研究单位及人员云南省微生物研究所盛玲玲江东福杜仲文苏任昆明茶厂主持鉴定单位云南省经贸厅鉴定时间1984年12月获1984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四等奖内容摘要:早期的普洱茶靠长期贮存。
1974年我省“湿水发酵普洱茶”成功,使生产量大为增加,但缺乏科学的系统认识更不知道微生物作用规律,往往因管理和发酵条件控制不好而影响质量的稳定。
植物内生真菌药用活性成分的发现及生物调控( 摘要)
植物内生真菌药用活性成分的发现及生物调控(摘要)秦路平(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生药学教研室,上海200433)简述植物内生真菌的概念、特点以及与宿主的重要关系,综述全球范围内过去20年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强调/基于植物内生真菌开发新药逐渐成为热点0。
1内生真菌活性成分从药用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内生菌,经过人工培养,能够在培养物中产生某些活性成分,大多为抗肿瘤活性成分,其次为抗炎、抗菌类成分。
1.1抗癌活性成分:介绍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癌活性的药用成分。
包括紫杉醇及其衍生物、鬼臼毒素类化合物、布雷菲德菌素A、恩镰孢菌素、长春新碱、喜树碱、球毛壳甲素、白灰制菌素A等。
1.2抗菌活性成分:介绍从植物内生真菌中分离得到的具有抗菌活性的药用成分。
包括萜类、生物碱类、甾体类、异香豆素类、醌类、苯并色原酮类、苯并呋喃酮及苯并吡喃酮类、酚及酚酸类、肽类、脂肪族类等。
2植物内生真菌药用活性成分的调控开展植物内生真菌活性物质的调控对于提升产能,实现产业化意义重大。
常用策略包括:内生真菌作为生物诱导刺激子;优化内生真菌培养条件;在次生代谢的途径清楚的基础上,激活生物合成途径,开展内生真菌的次生代谢工程。
3总结与展望内生真菌在筛选活性物质方面表现出了巨大潜力。
但是传统内生真菌研究的手段和方法尚有需要改进之处,以提升药用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的研究水平,发掘内生真菌多样性资源。
同时内生真菌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产量过低是实现规模化生产的瓶颈。
每一种药用植物就是内生真菌的一个资源库,重视频危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实现用内生真菌生产活性物质,是保护濒危药用植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具有重大的生态学意义。
迫切需要对药用植物内生真菌的分类学、系统学、生态学、生物多样性及其生物活性物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促进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
收稿日期:2009-07-05鱼藤的化学成分与安全评价研究王丹1,赵余庆2*(11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辽宁沈阳110101;21沈阳药科大学,辽宁沈阳110016)鱼藤系豆科植物,全株及根状茎入药,性味辛、温,有大毒,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活性研究进展
医堂绽渣垫!Q生2屋筮!垒鲞筮!!翅丛鲤堡查陋韭堑些塑:墨望垫!Q:!堂:!垒。№:!Z
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徐范范A(综述),金波,丁志山※(审校)
(浙江中医药大学,杭州310053) 中图分类号:R73-3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0)17-2667-03
《中华药海》(下部)冉先德等编著
《中华药海》(下部)冉先德等编著请点击以下书名:《中华药海》(下部)由冉先德等28位学者编著的《中华药海》(哈尔滨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以下简称《药海》)是目前载药最多的一部巨著。
编者在“前言”中称其书有“十大特色”,对读者确有吸引力,使其成为1993年10月份10种科技畅销书之一。
由于编者多是从事中医工作的,故对每种药物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都结合医理进行阐述,使医药紧密地联系起来。
如《药海》下册(P.348)的毛叶荚,此药在《新华本草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第三册(P.348)仅有“叶,外用治风湿骨痛”的记载,而《药海》收录后,用医理阐述为“祛风除湿,用于风湿骨痛,风寒湿痹阻关节、重痛不已。
用本品辛散祛风,温能散寒,则湿亦去,故有祛风除湿之功,上述诸证用本品有效”。
因此,《药海》作为一部临床参考资料,还是有一定的价值。
因为《药海》编著者多是从医,他们对于药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是存在差距,加之工作中的一些疏忽,书中难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为此,笔者略陈管见,供编者及读者参考。
一、药数统计失误《药海》言全书载药8488种,由于编者疏忽,少计11种药。
该书上册是按药物功能分类,各类药物合计766种,下册是按药名笔画编排,各类合计7733种,两册药数相加应为8499种。
二、资料收集不全《药海》编者在“前言”十大特色第6条中说:“总结了20世纪90年代以前中药学的经验和知识”,又在第8条中说“本书集90年代以前中药学之大成”。
笔者拜读《药海》后,认为书中存在材料收集不全之弊。
因有很多药学研究成果及专著,《药海》未见收录。
列举几则如下:1.七叶胆:《药海》(下册P.13)此药仅抄录《中药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上册(P.16)内容,无药理药化资料,治证极少。
七叶胆即绞股蓝,90年代药学界兴起绞股蓝热,在《中草药》等杂志中发表绞股蓝的药理药化及临床应用的研究文章,仅1987年至1990年间就有60多篇,关于其含人参甙等成份分及抗癌、适应原作用等资料,《药海》编者几乎无知,致使《药海》七叶胆的内容还停留在70年代水平上。
竹黄的功效与作用
竹黄的功效与作用竹黄ShiraiabambusicolaHenn又名竹花、赤团子、竹赤团子等〔1〕,为肉座菌科真菌竹黄的子座。
生于竹杆上,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和福建等地。
民间用于治疗中风、小儿惊风、胃气痛〔 2〕、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和气管炎等症。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竹黄的药用价值比较重视,并进行了初步研究,从中分出 1 0余种化学成分,已经鉴定的除常见的化合物如甘露醇、硬脂酸等外,还有菲蒽类衍生物,如竹红菌甲素、乙素和丙素等。
这类新型的光敏性物质,经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显示了较强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为全面评价竹黄的药用价值,笔者就竹黄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一简要综述。
1化学成分竹黄中含有多种单体化合物,从福建仙游县出产的竹黄中,经醇提、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 1 0种结晶,已鉴定了其中 4种,分别为甘露醇、硬脂酸、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eA,HA)、竹红菌乙素(HB)〔3, 4〕和丙素〔5〕,还得到了头孢素和硬脂酸乙酯〔 6〕。
2药理学研究2.1 镇痛作用:采用热板法和扭体法对小鼠进行镇痛试验,热板法中,给药组igHB100mg/kg,对照组ig消炎痛10mg/kg,结果HB和消炎痛都有显著的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的作用(P V0.01),且HB提高痛阈的作用强度明显优于消炎痛组。
扭体法中,给药组igHB100mg/kg,对照组ig杜冷丁 10mg/kg。
给药0.5h后, 每只小鼠均腹腔注射0.7%醋酸溶液0.2mL,记录观察12min内的扭体次数。
结果 HB 和杜冷丁均有极显著的减少小鼠扭体次数的作用〔 7〕。
上述试验表明 HB 有明显的镇痛作用。
2.2 抗炎作用:采用大鼠足跖肿胀法和小鼠鼠耳肿胀法进行抗炎试验。
大鼠足跖肿胀法,给药组igHB200mg/kg,对照组ig水杨酸钠80mg/kg,于给药1h 后在大鼠左足跖处皮下注射新鲜的 10%蛋清液 0.1mL 致炎,结果 HB 能显著地减轻大鼠足跖肿胀程度(P v0.01)。
竹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竹黄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闫雪梅
【期刊名称】《中国新医药》
【年(卷),期】2004(003)002
【摘要】竹黄(Shiraia bambusicola Henn.)又名竹赤团子、竹花、竹三七等,为药用真菌竹黄的子座。
该菌隶属于广囊菌亚门、核菌纲、球壳目、肉座菌科,竹黄属。
常寄生于箭竹属和短穗竹属植物。
其中最重要的寄主为短穗竹及其变种毛环短穗竹及白纹短穗竹。
竹黄为名贵中药,分布于四川、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具有镇咳化痰的作
【总页数】3页(P50-52)
【作者】闫雪梅
【作者单位】天津中医一附院,30019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
【相关文献】
1.黄芩汤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汤鑫淼;崔悦;朱鹤云;安仁波;冯波
2.薰衣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欧文;张海燕;汪镇朝;杨明;刘
英孟
3.高乌头炮制沿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贾春艳;苗小楼;张云鹤;张
文广;王丹;李芸
4.缬草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孟繁旭;李美阳
5.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马艳春;吴文轩;胡建辉;段莹;范楚晨;冯天甜;王旭;吴修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竹 黄 菌 ( r s i口口
6 c z “ 0口P.HP . 又 名 )
气 管炎 ,百 日咳 、 骨 神 经 痛 、 打 损 伤 、 血 头 痛 坐 跌 贫 等 病症 _ , 黄 菌 主要 分 布 于我 国南 部 ( 】 竹 ] 主要 有 四
竹 花 、 赤 团子 、 三 七 、 茧 等 , 竹 竹 竹 系一 种 特 异 寄 生
要 有 竹红 菌素 、 多糖 、 1 1 , 去氧 沃 替 西林 和 蒽 类 色素 等) 其 功 能 的研 究进 展 , 1 , 1_ 二 醌 及 为竹 黄 菌的 保 护 与 开发 提供 一定参 考 。 关键 词 : 黄 ; 竹 竹红 菌 素 ; 学成 分 ; 化 活性 物质
中 图 分 类 号 :R 9 5 1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6 3 1 8 ( O 8 O 一 0 1 O 1 7—6 9 2 O )5O 2一6
药 用真 菌竹黄的研究进 展
梁 晓 辉 , 蔡 宇 杰 , 廖 祥 儒 “ 。
江 苏 无锡 2 4 2 ) l 1 2 其 是 摘 要 :竹 黄是我 国特有 的一 种 药 用真 菌 , 于 肉 座 菌科 竹黄 属 , 主要 药用 成 分 为竹 红 菌素 , 属
一
兆媛 魏
( .江南 大学 工 业 生物技 术教 1 育部 重 点 实验 室 , 苏 无 锡 2 4 2 ;2 江 南 大 学 生 物 工程 学院 , 江 11 2 .
种 很有 潜 力的 光疗 药物 。概 述 了竹 黄 菌的 生 物 学特 性 、 寄主 植 物 、 学 成 分 、 物 活 性 物 质 ( 化 生 主
2 S h o fBit c n lg ,Ja g a ie st ,W u i 1 1 2 . c o lo oe h oo y in n n Unv riy x 4 2 ,Chn ) 2 ia
Ab t a t S r 6 6 0 以 s ki d sr c : 口 以 口 sc Z i a n of r d to l t a ii na Ch ne e i s me i i a d e o d cne, n b l ngs o he t t S矗 r g nu . The 口 乜 e s ma n i me i i l ng e e o S. 6 m 6 0 口 s d cna i r dint f 盘 “s c Z i hy c e l po r li a ns, po e ta t n il
The Pr g e s O s a c n M e i i lFu u l n 口 易 7 f D n 0 r s f Re e r h 0 d c na ng s J r f 口 咒易 c Z s
L ANG a — u CAIYu j LI I Xioh i ~, —i ”, e AO a g r Xin —u
, W EIZ a — u n ’ h பைடு நூலகம் y a 。
( . Ke b r t r fI d s ra o e h 0 o y 1 yLa o a o y o n u t il Bit c n l g ,M i i ty o u a in,Ja g a n v r iy nsr f Ed c t0 in n n U i e st ,W u i 1 1 2 x 4 2 ,Ch n 2 ia;
第 2 7卷 第 5期
2O O 8年 9月
食 品 与 生 物 技 术 学 报
J u n lo o d S i n e a d Bi tc n l g o r a fF o c e c n o e h o o y
Vo. N0 1 27 .5 Se 20 8 p. 0
me i i e f r p o o y a c t e a y ( DT ) n t i r v e , t e b o o ia h r c e i tc ,ma n d cn o h t d n mi h r p P . h s e iw I h i l g c 1c a a t r s is i h s l n s h mi a o s iu n s i 1 g c l c i e i g e i n s (n l d n y o r l n s , _ o tp a t ,c e c lc n tt e t ,b o o i a tv n r d e t i c u i g h p c e l e ,1 1 a i 1 1 d d o y e t i i n a t r q i o e p g me t ) n p t n i l a u o d v l p n o S i e x v ri l n a d n h a u n n s i e n s a d o e ta v 1 e f r e e o me t f . c l
6 sc Z a e umma ie nd ic s d. Th r v e 盘76 0 r s rz d a d s us e e e iw p o i s a r f r nc o he pr t c i r v de e e e e f r t o e ton a e eo nd d v l pme f S. 以7 6 0 . nto 6 7 s c Z 2 Ke r s:S i n a 6 y wO d r 口m6 0 a;hy c e ln;c m ia o tt nt sc Z po r li he c lc ns iue s;a tv te s c i e ma t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