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 20 落日的幻觉学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落日的幻觉》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2)
20、落日的幻觉1、内容概括《落日的幻觉》是第四单元第四篇文章,是一篇科学小品文。
本课是说明文,主要培养学的对说明文的说明内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理解运用能力。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对说明文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于说明的特点,即说明对象的本质、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理解与运用还有待提升。
二、学习目标1、借助工具书,能读会写生字词。
2、通过填写课后练习一的表格,能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通过分析第二自然段,能说出说明文中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自主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能读会写生字词。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填写课后练习一的表格,能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分析第二自然段,能说出说明文中描写这一表达方式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学习目标教学活动评价要点要点归纳3、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
找出文中的说明方法并能说出其作用。
四、自学指导二我们在之前对说明文已学习过,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的说明文常用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时间、空间、逻辑)(诠释定义分列打,举例作比摹状画)自学检测二1、从表格来看,文章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判断下列句子各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1)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
(2)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3)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叠合而产生的。
(4)日落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当堂检测:1、第1段从人们观注日出和而不太重视欣赏日落写起,引用两句古诗文推测人们的心理,引用古诗文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引出下一段对日落景象的描写。
2、第2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
语文: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案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20 落日的幻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2.整体感知课文,能够筛选相关的信息,培养默读的能力。
3.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激发探索精神,培养注重观察、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了解相关的光学知识,掌握落日的幻觉的科学依据。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让学生欣赏“幻觉图片”,教师解说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
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明确文体。
(1)什么是事理说明文,这里的“事理”是什么意思?(事物原理)(2)本文中的“事物现象”指的是什么?(落日的幻觉)2.默读课文,提出默读要求。
(选学生代表读,其余同学默读)3.掌握多音字:薄、殷、落。
4.教师范读,学生静听,然后请大家谈谈听到哪些内容。
5.学生小声自读课文,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教师板书小结。
6.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三、合作探究:1.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着找出例句2.本文采用哪种说明顺序?3.你喜欢这篇文章吗?说说理由。
(如:第一节语言的生动、形象)(1)喜欢的同学思考题:举出类似落日幻觉的几个例子。
(2)不喜欢的同学思考题:从这篇文章能悟出什么样的哲理?四、课内练习:(阅读课文第2——5段内容,思考问题。
)1.第2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2.第3段在全文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_______的作用。
3.第4段中“1871年…… 10倍以上。
”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4.第5段中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5.这四段内容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的?五、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推荐一名朗读能力较强的同学来朗读课文第2段。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学目的1.积累与本课有关的语言与诗词名句。
2.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学设想学生自读自学探究为主,教师适当点拨。
课时:1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情景激趣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同学们根据自己观察落日体验,思考一下落日真的是圆的吗?落日竟然是扁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去探过究竟。
探究生趣第一步,泛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说明文的写作的对象,用横线标出文章的说明点,用序号标出意义段,用波浪线标出说明对象的特点,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在阅读过程中理解字词幻觉:是指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官的条件下,而感觉到的一种真实的、生动的知觉。
吟咏(yín yǒng ):歌唱;有节奏地诵读;指诗词等韵文。
绮丽(qǐ lì):鲜艳美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绚丽(xuàn lì):灿烂美丽殷红(yān hóng ):深红,红中带黑。
变化多端:端,头绪。
形容变化极多。
也指变化很大。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
比喻人到老年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亦作“西山日迫”。
薄:逼近气息奄奄(qì xī yǎn yǎn):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
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只见夕阳放射出迷人的余晖,然而这一切美景将转瞬即逝,不久就会被那夜幕所笼罩。
出自《登乐游原》[唐]李商隐一、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
1.学生独立完成课后表格填写。
2.本文的结构安排有怎样的特点?明确:先从日常生活写起,并引用古诗文增加文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然后在说明前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用一段文字来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此基础上,逐段说明这些景观背后的科学道理。
第二步,精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
1.第2段主要运用什么表达方式,这样写有怎样的好处?明确:表达:方式描写。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0《落日的幻觉》《落日的幻觉》是初中八年级语文第二册第四单元中的自读课文。
本单元课文全是探索自然奥秘的事理性说明文。
从学习的思想情感目标分析,要求教师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科学精神,讲究实证的科学态度和严谨周密的科学思想方法。
从学习语文的知识与技能的角度则要求学生掌握说明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锻炼学生的默读能力以及筛选信息的能力。
《落日的幻觉》的说明对象是落日时容易引起人们幻觉的几种现象,文章从物理、天文等角度对现象的原因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说理较抽象,对于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初二学生而言,对这些现象的理解存在知识性的难度。
虽然这些常见却不为大家所了解的现象能够极大地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但本文出现一些专业性词汇,也会造成学生的阅读困难。
因此,教师是否能充分调动学生对本文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就成为了能否上好这堂课的钥匙。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迅速筛选信息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欣赏重点语段,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观察自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课堂延伸,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1课时1、听说读写结合法。
2、提示法。
3、赏识成功教育。
一、导入:落日很美,甚至可以用“色彩绚丽,变化多端”来形容,其实这是我们对落日的幻觉。
唐代诗人王维有诗曰:“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两句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博大。
但落日真是这样吗?(多媒体展示)——落日是扁的!落日怎么会是扁的?难道古人观察错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落日的幻觉》,走进美丽梦幻的夕阳。
二、预习检测:理解字词:幻(huàn)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的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吟咏(yínyǒng):有节奏地诵读诗文。
绮(qǐ)丽: 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绚(xuàn)丽:灿烂美丽。
殷(yān)红: 带黑的红色。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单元第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落日的幻觉【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学习重点】1.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分析阐述落日的幻觉的成因的说明方法及顺序。
【学习难点】1.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求精神。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落日的幻觉”是一个非常有悬念的题目,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使读者迫不及待的要读完全文,那绚丽多彩的落日景象竟然是虚幻的,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读完全文,我们明白了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做出科学解释,学生要注重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2.相关资料散射:散射也是一种反射,只是光从粗糙不平的表面以多种不同角度弥漫式反射。
事实上,由于表面不平坦,入射的光以许多不同的角度被反射。
折射:当光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它的速度和方向都可能发生改变。
比如从空气到玻璃(即从小密度介质往大密度介质传播),光的速度会减慢,而且如果光是以某个非垂直角度入射到玻璃,那么它射出的方向也会改变,即常说的折射。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绮丽(qĭ)殷红(yān)坠落(zhuì)镶(xiāng)绚丽(xuàn)衰减(shuāi)尘埃(āi)吟咏(yín)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日薄西山)(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绮丽)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第20课《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落日的幻觉【学习目标】1.分析本文的文体特征,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
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
3.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学习重点】1.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分析阐述落日的幻觉的成因的说明方法及顺序。
【学习难点】1.事理性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求精神。
【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落日的幻觉”是一个非常有悬念的题目,给读者以无限的遐思。
使读者迫不及待的要读完全文,那绚丽多彩的落日景象竟然是虚幻的,真是让人不可思议。
读完全文,我们明白了所有的自然现象都能做出科学解释,学生要注重观察,探究大自然的奥秘。
2.相关资料散射:散射也是一种反射,只是光从粗糙不平的表面以多种不同角度弥漫式反射。
事实上,由于表面不平坦,入射的光以许多不同的角度被反射。
折射:当光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它的速度和方向都可能发生改变。
比如从空气到玻璃(即从小密度介质往大密度介质传播),光的速度会减慢,而且如果光是以某个非垂直角度入射到玻璃,那么它射出的方向也会改变,即常说的折射。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绮丽(qĭ)殷红(yān)坠落(zhuì)镶(xiāng)绚丽(xuàn)衰减(shuāi)尘埃(āi)吟咏(yín)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1)太阳快要落山了。
(日薄西山)(2)鲜艳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绮丽)3.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1)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2)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3)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八年级语文上册20落日的幻觉教学案新人教版(含试卷)
20 落日的幻觉【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 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提炼信息语句。
(重点)2. 体会课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重点)3. 学会正确对待文学欣赏与科学理论,培养观察、探究身边自然现象的能力,明白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
(难点)【课时安排】 1课时【预习导学】1.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绮.( qǐ)丽殷.(yān )红坠.落( zhuì)日薄.西山( bó)气息奄奄.(yǎn )吟.咏(yín )(2)掌握下列词语的意思:绮丽: 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殷红: 黑红色。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薄,迫近、靠近。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语出唐李商隐《登乐游原》。
意思是虽然夕阳无限美好,可惜的是已接近黄昏时刻。
2.自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内容,理清全文结构。
并运用已学的事理说明文的知识,简要谈谈本文的说明顺序。
第1段:对比人们对待日出与落日的感情态度,推测人们对待落日的心理。
第2段: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
第3段:明确指出日落时的种种景观是幻觉现象,引起下文。
(过渡段)第4段:落日颜色深黄、殷红,是因为落日时大气层增厚,黄、红色短波光穿透能力大(光线散射)。
第5段:落日时的紫光是因为暗弧和亮弧的产生及人眼的叠合效应。
第6段:落日变扁的原因是光线折射原理。
第7段:落日变大其实也是一种幻觉。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它从对比人们对待日出与落日的感情态度,描写日落时的种种景观,引起下文——介绍日落时一些自然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原理,这是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说明顺序。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小测本听写)。
小组评分()【课堂探究】1.在介绍幻觉现象时,按照“体积变大,颜色殷红,形状变扁,背后有暗弧亮弧,有时有紫光出现,”这样的顺序介绍的,但是,原理介绍中却不是这样的顺序介绍的,这样行文的原因是什么?文章说明部分的顺序,既照顾了第二段的描写顺序,同时也遵循“由主到次的顺序,由复杂到简单”的规律来介绍,所以是从颜色以及与颜色有关的暗弧、亮弧,说到太阳的外形以及大小。
2016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20落日的幻觉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激情导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明确学习目标,实践有效课堂 1、明确本文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 2、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3、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独立学习,在课 本上圈点勾画,在笔 记本上整理归纳;
整体感知
自主学习探究,整体感知课文 1、明确自主学习的要点; 2、学生自学探讨 3、全班合作交流 ①说明内容 随时提出疑问,批 注在课本上
落日的幻觉
课 题 备课人 知识 与能 力 教 学 目 标 过程 与方 法 情感 态度 价值 观 落日的幻觉 课型 新授 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 课时 2
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激发探索精神,培养科学意识。
课标要求 重点 难点 教法 教学程序
掌握说明文的知识 掌握语言品析的一般方法。 明确文章的说明内容、方法、顺序等。 教具 学具 朗读、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 1、欣赏落日图片,交流你所积累的落日诗句。 2、诵读老师积累的诗句。 3、美丽的落日,实际上却大多是幻觉。我们一起 来学习由黄天祥先生所写的《落日的幻觉》。 学生说出积累的落日 诗句。 多媒体 学生活动
自学导航 ②说明顺序
1
③说明方法 作引用、作诠释、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 比方 ④说明语言 激情互动 A 课文讲的是科学知识,必须准确严谨。 B 课文讲得通俗易懂, 这是显而易见的, 我们重点 研究“生动形象”,课文生动形象吗? 学生自主学习并把疑 难点标注
学习此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拓展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强化知识能力
学生思考、讨论
1、《两小儿辩日》中有关太阳的幻觉有好几种, 其中也有“太阳变大”的问题;这篇课文也讲到了 “落日变大”的问题,可惜都没有作出解释。那么, 你能不能结合自己课内外所学的知识写一段说明性文 学习此文,你获得了 字,阐述“落日变大”这一现象产生的原理。 哪些启示? 提示:光的折射现象、光渗现象、背景衬托、眼 球特点问题、光的直斜射问题等。 2、平时你也一定观察过日落或日出,那你有没有 发现过类似课文中所提及的幻觉现象呢? 提示:落日变近、落日变凉等。 3、课文质疑。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4单元 20《落日的幻觉》课中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落日的幻觉》【学习目标】1. 了解落日的幻觉的成因。
2. 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分析本文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 培养阅读能力,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体内容,提炼信息语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难点:训练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探究分析的科学精神,以及准确清楚表述的能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1. 视觉小游戏。
2. 同学们可能都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
二、前提测评初读课文,自主学习,整体感知课文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
2. 理解掌握重点词语的音形义,积累词汇。
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快速注音、解释并识记。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
1. 整体感知课文,用一句话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2.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第二部分(4-7):3. 整体感知课文,根据4-7段提炼有关幻觉及成因的重点信息语句。
独立完成课后表格。
四、研读课文,合作探究1. 为什么人们喜欢观赏日出,而很少有人去观赏日落?2. 落日的种种奇异景象都是真实的吗?用文中一句话概括。
3. 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4.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五、品读课文,体味语言这样替代,行吗?(1)课文原句: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改句:但是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2)课文原句: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改句: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六、结合实际,拓展延伸1. 眼见果真为“实”吗?假如你是“走进科学”栏目的解说员,你能解释下列所看到的现象吗?2. 趁热打铁小试牛刀课文没有交待“落日变大”的原因,你能试试吗?利用所学的知识说明其原因。
3. 为什么落日好像变大了?4. 生活中幻觉现象铅笔断了吗?变大了吗?5. 学了此文,你获得了哪些启示?七、当堂达标检测八、作业观察日出或日落,然后写一段描写文字。
八年级语文上册 20 落日的幻觉学案 新人教版(1)
20 落日的幻觉☆课文导读本文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
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
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遐.思(xiá)绮.丽(qǐ)绚.丽(xuàn)殷.红(yān)喷薄.(bó)气息奄奄..(yǎn)二、词语释义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喷薄:涌起,上升、高涨的样子;一般是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遐思:悠远地思索或想象;深长的思念。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薄,迫近,靠近。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
意思是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绮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衰减:减弱,减退。
三、语句解读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①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②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四、作家作品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协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
☆一显身手一、基础知识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息奄奄.()绮.丽()衰.减()日薄.西山()(zhuì)落尘(āi)(wèi)蓝(yān)红2.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 20《落日的幻觉》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0*落日的幻觉【导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落日幻觉的成因。
2.理解并分析本文的说明顺序及说明方法。
3.赏析课文生动优美的语句,体会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4.培养学生形成注重观察事物、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意识。
【课时计划】1课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授课,课堂上重点解决步骤二、三、四。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学法指导:【说明文开头作用分析法】1.一般揭示说明对象或说明对象的特征。
2.概括文章的说明内容。
3.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引出下文。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太阳,大家都很熟悉。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对太阳进行了歌咏,请大家说说有关“日”的古诗文:①日出江花红胜火;②日暮乡关何处是;③落日故人情;④长河落日圆;⑤白日依山尽;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人们往往把朝阳写得很美,而把落日写得很悲凉。
实际上,早晨旭日东升,朝霞绚烂;傍晚夕阳西下,晚霞绮丽,二者都是很美的,落日甚至比朝阳更有我们不了解的奇特之处。
奇特在哪里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奇特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落日的幻觉》。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绮.丽(qǐ) 殷.红(yān) 日薄.西山(bó) 气息奄.奄(yǎn)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语文: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1(人教版八年级上)
第20课《落日的幻觉》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日落时的幻觉现象以及产生的原因。
2.学会透过表面现象去看事物的本质。
3.学会生动地描写事物。
教学重难点:1.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
2.如何生动描写事物。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一、导入:视觉小游戏:展示下面两组有关视觉差异的图片。
学生思考:图一中黄色线与蓝色线哪一个更长?(实际一样长)图二中位于中心的绿色球和蓝色球哪一个更大?(实际一样大)结论: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种种原因对事物产生错觉或幻觉,从而影响到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因此,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落日就是。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每天都会出现的落日的景观。
图一图二二、走入课本,感悟课文:1、赏幻觉:展示关于落日的一组图片,让学生欣赏落日之美。
落日的景色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从颜色和形状等方面说一说。
刚才大家找到的这些落日的特点,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我们的一种幻觉呢?科学家黄天祥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把他的探究写在了这篇《落日的幻觉》中。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他的步伐,一同走近落日,来看一看落日的幻觉吧?2、析幻觉:①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任务:1。
勾画生字词;2。
思考课文说明对象及体裁)A.疏通生字词。
B.把握说明对象,感知课文内容。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
事理,顾名思义,事物的原理,就是讲述事物原理的说明文,通俗一点讲,就是讲述事物现象所产生的原因。
本文说明的对象是落日的幻觉,所以文章讲了落日的幻觉产生的原因。
②再读课文,找出文中关于落日的五种幻觉以及产生幻觉的原理,完成表格。
概括本文的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1.悟幻觉:本文借落日的幻觉,想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本文介绍了落日各种奇异幻觉,以及各种幻觉产生的原因。
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2.绘幻觉:研读第二段对落日幻觉的描写,思考下面每组语句能否换成修改后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落日的幻觉☆课文导读本文是一篇融文学性、知识性、科学性、哲理性于一体的科普文。
文章的开始部分通过日出与日落的对比手法,描绘了日落的壮丽与神秘色彩,接着笔锋一转从多个角度介绍了奇异景象都是由幻觉造成的。
从而阐明了大千世界有很多奥妙,我们要学会观察生活,要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这样一个道理。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遐.思(x iá)绮.丽(qǐ)绚.丽(xuàn)殷.红(yān)喷薄.(bó)气息奄奄..(yǎn)二、词语释义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
喷薄:涌起,上升、高涨的样子;一般是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
遐思:悠远地思索或想象;深长的思念。
日薄西山:意思是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衰老的人即将死亡或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薄,迫近,靠近。
气息奄奄: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腐朽的事物即将没落。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西下的太阳无限美好,只是再美好,也已接近黄昏时刻。
意思是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绮丽:颜色美丽,多用来形容风景。
衰减:减弱,减退。
三、语句解读比较:体会每组两个语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①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②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都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第一句用的是双重否定句,强调每个观赏日出的人都会赞叹;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缺少这种强调的意味。
①就连我们的古人不也留下“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吗?②我们的古人也留下了“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诗句。
第一句是反问句,强调古人也有这种情感,语意重;第二句是一般肯定句,只是客观的说明,没有强调意味。
四、作家作品黄天祥,京报集团高级记者、专职阅评员,中国科普记协会长,全国晚报科学编辑记者学会会长,北京科技记协理事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读组成员。
☆一显身手一、基础知识1.请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气息奄奄.()绮.丽()衰.减()日薄.西山()(zhuì)落尘(āi)(wâi)蓝(yān)红2. 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⑴太阳快要落山了。
()⑵鲜艳美丽。
(多用来形容风景)()⑶气息微弱的样子。
()⑷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3. 圈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⑴人们都喜爱观赏日出,无不赞叹太阳升起时的壮观景象。
而面对日落,却很少有人去留恋观赏、喑咏描绘。
()⑵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密的兰灰色暗孤。
()⑶日落确实很美,色彩峋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相竞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4.下列句子没有用到说明方法的一项是()A.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B.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
在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C.这是由于光通过空气时,速度每秒减慢87千米,因而光线折射也随之发生变化。
D.(落日时的太阳)就像一个巨大的玉盘远挂天边。
5. 根据课文,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
⑴日落确实很美,色彩,变化多端。
(A.绚丽 B.鲜艳 C.艳丽)⑵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
(A.折射 B.反射 C.散射)⑶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
(A.衰弱 B.衰减 C.减淡)二、整体感知3.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什么关系?请简要阐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阅读其实,日落的景象和日出同样壮观、绮丽,而且神秘、迷人。
如果有机会观日落,它会使你神往:太阳静静地躺在西方地平线上,变得如此之大,颜色是那样深黄、殷红;它缓缓坠落,接近地平线时竟缩身变扁。
若天空有云,你会看见灿烂的晚霞;全天无云,不要忘记回头,你会发现背后的天空中现出神秘的蓝色暗弧,暗弧外面还锻有明显的亮弧。
而在暗弧和亮弧上升的同时,西方天空还会出现迷人的紫光,随着太阳的坠落,紫光下移,接近地平线时才消失,可惜这种美丽的紫光并不多见。
日落确实很美,色彩绚丽,变化多端。
可是观赏者不会想到吧,这些奇异景象竟然大都是幻觉,夕阳本身没有任何变化。
天文学家早就发现,地球大气会使光线散射。
1871年,英国科学家端利证明,短波光的散射比长波光要强得多,所以,阳光中的短波光——紫色光被大气层中微小尘埃和空气分子散射要比长波光——红色光强10倍以上(这首先可以解释为什么天空总是蔚蓝色的)。
由于日落日出的时候,阳光所穿透的大气层增厚,而黄、红色光穿透能力最大,所以此时太阳看起来深黄、殷红。
一般地讲,黄昏时空气中的烟尘要比清晨多,因此,落日颜色又不同于旭日。
由于地球表面和大气层都是弯曲的,接近地平线的太阳的光线穿过大气层时,其距离远大于高层,所以进入底层的光线迅速衰减,再加上太阳沉入地平线后所造成的地球影子,就呈现出天空中蓝灰色的暗弧;而高层大气密度小,光散射弱,就产生了暗弧上的亮弧。
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随着太阳的下落而升向天顶,随着黑暗的降临而消失。
至于美丽的紫光,是因为人眼的叠合效应,使通过大气尘埃的红色光与高层大气中较纯空气的蓝色散射光叠合而产生的。
1.第一段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这样写的好处是 ___ 。
2.第二段在结构上属于,在内容上起着的作用。
3.第三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第四段中画线的“这种奇妙的大气光学现象”指的是什么?请直接用波浪线在文中标出。
四、拓展阅读长河落日扁李海沧我很喜欢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使至塞上》这首诗,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读来自然、贴切,全无笔墨雕凿痕迹。
但是,从来也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加以推敲过。
前几年,偶然东临大海,隔着面纱似的薄雾观看跃然而出的红日。
咦!刚升起的太阳竟是略有一点扁的。
这使我想起了王维的诗,既然初升的太阳是扁的,落日怕也不会是圆的吧!碰巧,在一本书里找到了答案:落日是扁的,据观察是椭圆形的,短轴约比长轴短1/5。
后来,眼见又得到证实。
不少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把筷子插入一只盛水的杯子里,看起来筷子是折成两段的,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
光在密度大的物质中跑得慢,在密度小的物质中跑得快。
水的密度比空气大,于是,光在水和空气的界面上速度突然改变,造成光线曲折。
那么在空气中光线会不会曲折呢?也会。
原来空气的密度也不是均匀的。
由于地心引力的关系,地球表面大气密度大,越往高处空气越稀薄,密度越小。
这种密度的差别并不大,通常觉察不到光线由此产生的曲折。
但是,太阳落山时,阳光斜着通过大气,距离很远,产生的折射已经可以使人明显地感觉到。
这种折射越贴近地面越强。
落日的上端和下端光线曲折得不一样,看起来就成扁的了。
在沙漠上或海面上,因为温度变化造成局部空气密度变化,也会使光线曲折。
这样,人们有时就能看到平常看不到的远处景色,这就是所谓海市蜃楼。
夏日炎炎之时,海水温度低于空气温度,贴近海面空气密度大。
因此,处于地平线下的景物发出的光线成拱型传播,向下折到我们眼中,看起来景物悬在空中,像是仙山穹阁。
我国渤海中的蓬莱仙境就是这样形成的。
沙漠里的情况则相反,沙石吸热,温度比大气高,甚至放进一枚鸡蛋也能煮熟。
这样,沙石附近空气密度特别低,使远处树木发出的光线弯曲,自下而上折入我们眼睛,并且形成倒影。
这使在荒漠上备受干渴之苦的驼队觉得临近大湖、遇到绿洲了。
然而终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幻影。
千百年来的这些海市蜃楼,曾引起人们多少美妙的想像!光的折射现象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倒是实实在在的。
三四百年来,利用这种现象设计制造的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等光学仪器,使人们见到了秋毫之微末、天体之宏大,大大扩展了我们的眼界,为发展人类文明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看来,天天见到的落日之中还有一些科学道理呢!当然,我们不想以此来奚落王维;改他的佳作也大可不必,诗终究是诗。
我们只想用此说明:司空见惯、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常常不一定符合科学道理。
1.王维是(朝代)诗人,“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他的《》一诗,苏东坡称赞王维的诗歌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通晓字词。
⑴找出第五段画线句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错字:_,正字:_;错字:,正字:_。
⑵解释第五段加点的“可望而不可即”在文中的含义是⑶第三段中加点的“这样”指的是3.理解内容。
⑴“落日为什么是扁的呢?这是光的折射现象在捣鬼。
”这句话是从文中摘出来的,应该放在第段和第段之间。
这句话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⑵根据全文概括回答,为什么“长河落日扁”?☆新题探密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句子,组成句式相似、前后呼应的一段文字。
旭日东升,照耀大地,给人间带来光明,自有它的辉煌灿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
妈妈,您虽然老了,但如同夕阳。
没有您此时的火红,怎会有我明朝的蓬勃?答案示例:夕阳西下,青山明丽,为天空织就彩霞,同样不失绚丽壮观。
☆写作小练笔你在上学的路上和放学的路上注意过日出或日落吗?请用自己的眼光和自己的笔作一段独具特色的描写,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字数300字左右。
☆作文素材只有你能救自己某人在屋檐下躲雨,看见一个和尚正撑伞走过。
这人说:“大师,普度一下终生吧,带我一段如何?”和尚说:“我在雨里,你在檐下,而檐下无雨,你不需要我度。
”这人立刻跳出眼下,站在雨中:“现在我也在雨中了,该度我了吧?”和尚说:“我也在雨中,你也在雨中,我不被淋,因为有伞;你被雨淋,因为无伞。
所以不是我度自己,而是伞度我。
你要被度,不必找我,请自找伞!”说完便走了。
参考答案一、1.yǎn qǐshuāi bó坠埃蔚殷 2.⑴日薄西山⑵绮丽⑶气息奄奄⑷变化多端 3.⑴流连吟咏⑵神秘蓝灰色暗弧⑶绚丽景象竟然 4.A(B项是作比较,C项是列数字,D项是打比方。
) 5.⑴A ⑵C ⑶B 二、1.略 2.主要是感情上的原因,夕阳总让人联想到人的死亡或事物的没落,让人感到美好的事物只有短暂的存在。
3.课文的前三段和后四段是总分关系。
前三段主要写日落的壮观、绮丽的景象,并说明这些景象只是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已;后四段具体分析产生每种幻觉景象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