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提升》历史学科特色专题突破——探究新史学范式史观 集训:第5讲 革命史观和唯物史观[ 高考]

合集下载

...透过窗外看去,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商贩的叫卖...

...透过窗外看去,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商贩的叫卖...

第1期2013年 2月4日主编:张聪慧编辑:张聪慧立春刚过,气温就明显地回升了。

虽然天空不是那么的蓝,阳光不是那么的耀眼,透过窗外看去,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商贩的叫卖声,顾客的喧闹声,汽车的喇叭声……汇成一首热热闹闹的街头交响曲,让人感受到新春的脚步离我们越来越近。

“忙,真是太忙了,忙得不亦乐乎!”此时此刻,我想用这句话来描述,大街上的人们和我们这几天学习的情景是再适合不过了!做为学员和指导老师的我,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说说心语:感谢远程培训平台让大师名家汇集一堂,为我们打造出一片知识的海洋,创建出一个精神的乐园。

学员朋友们,请伸出你的手,打开你的心,让我们手牵着手、心连着心,一起走进这温暖的阳光地带,去迎接明媚的春天。

让我们一起用心灵和智慧,书写出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精品,与孩子们一同感受综合实践活动的魅力,感受生命的多姿多彩2012级学员第二阶段专业课课时安排发布者:省管理员(省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3-1-29 10:50:14高中公修课学科排序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学时教师教育科研1 教育研究课题的选择王小英4 2 教育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王小英4 3 教师如何开展叙事研究王小英4 4 教师怎样做教育叙事研究王小英4 5 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王小英4高中各科学专业课学科课程名称主讲教师学时高中信息技术1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实施策略李冬梅7 2 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教学设计原则与方法李冬梅7通用技术1 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与再认识张军102 “技术与设计1”教学实践与探索李宁宁10 3 “技术与设计2”教学实践与探索熊雪亭104 “电子控制技术”教学实践与探索张军105 “简易机器人制作”教学实践与探索熊雪亭10作业一发布者:张聪慧发布时间:2013-1-29 8:26:25开始时间:2013-1-29 8:26:25 截止日期:2013-6-30 23:59:59写一份教学反思、教师自己的成长故事或对讲课教师的印象,三者任选一项。

2021-2024年辽宁新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21-2024年辽宁新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布汇总

2024年辽宁新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布汇总题号题型知识点核心素养1题单选题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史料实证、时空观念2题单选题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史料实证3题单选题隋唐科举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题单选题宋初专制集权的加强历史解释、史料实证5题单选题宋元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史料实证6题单选题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史料实证、历史解释7题单选题民族危机的加深时空观念、历史解释8题单选题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9题单选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0题单选题抗美援朝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1题单选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历史解释12题单选题古代希腊文明历史解释13题单选题中古时期的日本历史解释14题单选题启蒙运动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5单选题战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历史解释116单选题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7材料题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18材料题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古代罗马及罗马帝国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9材料题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0论述题局部抗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一五计划史料实证、家国情怀、历史解释22023年辽宁新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布汇总题号题型知识点核心素养1题单选题分封制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题单选题两汉的文化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题单选题文学艺术(魏晋-隋唐)时空观念、历史解释4题单选题金朝入主中原历史解释5题单选题疆域的奠定历史解释6题单选题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7题单选题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8题单选题敌后战场的抗战时空观念、历史解释9题单选题恢复国民经济历史解释10题单选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1题单选题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2题单选题中世纪城市自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3题单选题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进程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14题单选题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历史解释315单选题斯大林模式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6单选题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历史解释17材料题宋元文学艺术,史学研究方法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18材料题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明清科技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9材料题民国初年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气象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20论述题商品的世界性流动史料实证、时空观念、历史解释42022年辽宁新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布汇总题号题型知识点核心素养1题单选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题单选题两汉的文化历史解释、史料实证3题单选题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4题单选题金朝入主中原历史解释5题单选题宋元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6题单选题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史料实证、历史解释7题单选题百日维新时空观念、历史解释8题单选题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过程,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9题单选题毛泽东思想的诞生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0题单选题抗美援朝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1题单选题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历史解释、时空观念12题单选题古代埃及文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3题单选题王权的加强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4题单选题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时空观念、历史解释515单选题西方文官制度的特点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6单选题发展中国家的成就与面临的挑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7材料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18材料题日本明治维新,清末新政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19材料题美国内战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论述题疆域的奠定,华夏族的发展和华夏认同,少数民族内迁,唐代的民族交往与交融历史解释、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62021年辽宁新高考历史真题考点分布汇总题号题型知识点核心素养1题单选题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题单选题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历史解释3题单选题中外文化交流(魏晋-隋唐)历史解释4题单选题明清之际批判思想的产生条件和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历史解释5题单选题沉重的赋税和力役,明清经济的发展与局限,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6题单选题动荡中变化的社会生活时空观念、历史解释7题单选题土地革命的内容和影响及根据地建设时空观念、历史解释8题单选题历史和历史的“重现”史料实证、时空观念9题单选题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历史解释、时空观念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0题单选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1题单选题从泰勒斯到智者学派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2题单选题文艺复兴的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3题单选题一战的影响,一战后的国际秩序时空观念、历史解释714题单选题经济危机的发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15单选题经济全球化的原因、过程和表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历史解释16单选题欧盟的建立时空观念17材料题宋明理学的影响、评价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8材料题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建立,两汉至明清时期行政体制的演变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19材料题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论述题科技进步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8。

历史高考五种史观及例题

历史高考五种史观及例题

历史新高考中涉及新史学观解读及训练解读近年的高考历史卷,无论是全国文综卷,还是各省新高考历史卷,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是在试题命制中都以文明史观为主基调及命题着眼点,兼顾整体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同时也没有完全抛弃或排斥传统的革命史范式。

近年来,现代化范式、整体史范式、文明史范式、社会史范式等一些新的史学范式不断涌现,打破了阶级斗争史(革命史)范式一统史坛的局面,并逐步取代旧范式成为高考历史命题的“新宠”。

因为多重史学范式的共存交融或转换,不仅在于打开了历史高考命题专家们的历史思维空间,进一步活化和拓宽多元化观察历史的视角。

其更大的价值和意义是命题的精彩点往往就在不同范式的解读与转换中产生了,让高考从更宽更广的视角去考查学生观察和解释历史的能力。

因此,同学们在进行历史高考复习时有必要了解和应用新史学观(或称史学范式)。

一、五种史学范式的基本内容高中新课标程式下的多种版本历史教科书编纂的史学范式已从单一走向多元,由传统单一的阶级斗争范式(或称革命史范式),发展为阶级斗争范式、文明史范式、整体史范式(亦称全球史范式)和现代化范式等四种史学范式。

这些新的史学范式,提高了历史研究的框架性认识,让命题专家和学生在解读和诠释历史时,横看侧看,远看近看,上看下看,内看外看,左看右看,任何一“看”的加深,都有助于对整个历史进程认识的加深。

多元并存,相互争鸣,彼此宽容,不仅是学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高考命题的最佳视点。

(一)革命史范式革命史范式作为中国近代史学界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占绝对主导地位的理论范式。

其理论基础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

根据这一学说,在阶级社会里,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最集中地反映了该社会发展阶段的基本矛盾,考察和研究阶级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发展,便能把握住历史发展中最本质的内涵,揭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性。

过去历史研究中的“阶级斗争史观”,过分强调阶级斗争,看重的是在历史上具有重大影响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历史看成是由重大政治事件构成的阶级斗争或人民革命,革命、起义被看作是分期、断限历史的重大界标而备受瞩目和关注,“阶级斗争史观”指导下的中外历史研究中的“政治制度变革论”、“革命史范式”等由此形成。

专题01 史料实证-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重点突破

专题01  史料实证-2021年高考历史复习核心素养重点突破

2017年全国卷1
【2017年全国卷1】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 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
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010年新课标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唐武德元年”可知李世民不是皇帝,故A项说法错 误,排除。《新唐书·高祖本纪》记载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 故可知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的说法错误,排除B。上述 四则史料都提到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故C项正确。只 有《新唐书·太宗本纪》提到太宗有疾,其他没有提到,孤证 不立,故D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C。
史料的分类
二十四史 (注:不包括清史)
睡虎地秦简 1975年湖北云梦
牛郎织女的传说 (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
以上史料属于上述分类的哪种分类?
(一)按史料价值又可以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材料两 大类:
1.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
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 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了所研究对 象的情况。
学业质量水平要求
课标举例
课标举例
课标举例
02 史料与史料研习
史料的分类
史料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按表现形式,二是按史料 价值。
(一)按表现形式又可以分为四类: 1.文献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传记谱牒、 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 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 2.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如:遗 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3.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如:神话传说、 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4.音像资料:是音像手段与历史资料的有机融合,反映历史 活动的声像记录。

高考历史专题二_第5讲

高考历史专题二_第5讲

例 2
(史实支撑型)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
“1500 年至 1763 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 是从 1500 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 19 世纪欧洲的世 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 )
条 经济 较 早 出 现 资 本 主 义 萌 件 优势 芽,商业革命的受益者
政治 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 较早地确立了资本 优势 赢得独立
方式
殖民扩张、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 贸易、贩卖黑奴 17 世纪时成为世界头号 贸易强国,有“海上马 车夫”之称,但后来由 18 世纪中期,建立 于忽视国内工业的发展 起强大的殖民帝国 和海军建设,丧失了在 欧洲的大国地位
(1)依据材料一,归纳运河的开凿对英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出现水污染问题的原因。依据 材料,概括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方式。
答案 (1)推动了工业革命的进程;促进了统一的国内 市场的形成。 (2)原因:工业革命的进行。方式:立法;成立专门的 管理机构;进行水利工程建设。
解题能力提升
三、两次工业革命及世界市场的形成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 制度在英国确立 背景 提供了劳动力; 确立 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及殖民扩张 第二次工业革命 (1)前提:资本主义 (1)前提: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 (2)条件:圈地运动 (2)条件: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 殖民贸易和掠夺提 积累的资金; 经济的发展和技术 供了资金;海外市 的进步; 自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 场的扩大 破
主干知识整合
热点考向预测
命题思想一 主干知识时考时新 新航路开辟的深层原因、 影响及其与世界市场形成的 关系,对西方殖民扩张的评价,工业革命的发明及其 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大国崛起之间的联系等主干 知识历来是高考命题关注的焦点。

历史五种范式

历史五种范式

[答案] C
3.现代史观
通常情况下,现代化有时候也称近代化。它是指由传
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
会的变迁过程),包括政治上的法制化、民主化,即从
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等;经济上的工业化,即 从传统农业到现代工业、从自然经济到商品经济等; 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现代化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其核心是经济的工 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5.生态史观
生态史观认为,历史流变中人与自然、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关系,
是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总结人类处理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经验
和历史教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协调发展是生态史研究的主
旨。生态史观认为,史学研究应从关注历史上的人转换为关注历史 上的人与自然及其二者的关系。生态史观认为,评估历史流变中人 类的活动,应兼顾人类和自然(包括各物种乃至整个地球)、近期与 远期、局部和整体的利益。维护社会系统与自然系统的动态平衡, 是能思维有意识的人类不可推卸的责任。
1.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 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 明演进的历史。 从横向看,人类文明史的内涵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 明;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 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
2.历史认识
历史认识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包括: 1.研究者的立场不同:历史研究者存在着阶级阶层、国家民族 等的差异,对于其得出的历史认识有很大的影响。 2.研究的方法、角度不同:研究方法,运用计量史学得出的结 论,与运用比较史学得出的结论就有很大的差异;同样是研究太平

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解读--以中国近代史为例解读高考中多元史观的运用

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解读--以中国近代史为例解读高考中多元史观的运用

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解读——以中国近代史为例解读高考中多元史观的运用一、主题和教学内容分析(一)主题:一样的历史,不一样的解读(二)确定依据:《课标》关于高中历史课程性质的阐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

新课程高考文综历史部分《考试说明》的要求:考核目标要求考生必须掌握的四种能力都涉及到多元史观的正确运用(三)备考目标1.知识与能力:初步理解五种基本的历史观点,了解其在历史研究和学习中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运用五种基本的史观概括分析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特点及重大史实。

运用五种基本的史观解读材料、评价历史、讨论问题,阐述观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逐步培养学生正确对待人类历史发展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引领学生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评析历史事物。

(四)备考的重点与难点1.备考重点:五种史观的基本态度运用五种史观概括分析中国近代史的阶段特点及重大史实2.备考难点:正确运用恰当的史观解读材料,评价历史,阐述观点。

(五)主要教学方式:讲授法、范例教学法二、教学过程(一)史观Array(三)高考试卷中的“多元史观解读中国近代史”(四)课后探究及复习作业导入: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

——[法国]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史学原论》【解读与回顾】(此材料来自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卷35题的题干材料。

)1.是否还记得这道题目考察的是什么?(考察的是史料的特点)2.这段文字在告诉我们什么?(任何历史记述都带有记述者个人的主观因素,这是不可避免的)3.那么前人的记述都是带着怎样的主观判断来完成的呢?既然主观因素不可避免,我们又该用怎样的态度来对待和判断摆在我们面前的诸多史实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谈谈史观的问题。

【屏幕打出史观二字】教学重难点突破:(一)史观1.概念:史观是对历史的看法和态度,即以什么立场、何种意识、怎样的价值取向认识历史,它是史学的灵魂。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2 专题纵向贯通 专题1 沿革——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

2023版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 板块2 专题纵向贯通 专题1 沿革——古代中国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

6. (2022·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模拟)元朝统治者吸取了汉唐以来地方 区域的设置“人为地使自然区域分开”,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 错的行政划分方式。这有助于( B )
A.强化行省对地方有效管辖 B.增强对国家政治认同感 C.推动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 D.促进民族大交融的趋势
【解析】 元朝统治者打破了山川形便,采取犬牙交错的行政划分 方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这就等于增强对国家统一的政治认同感, 故选B项;题干仅涉及行省的划分原则,不涉及具体行省对地方的有效 管辖,排除A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式主要是有助于其政治统 治,而不是政治文化格局的演变,排除C项;元朝统治者的行政划分方 式主要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促进民族交融是其客观影响,排除D 项。
3.中枢权力体系演变特点
特点
具体表现
皇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 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弱、君权的逐渐
削弱
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 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
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特点
具体表现
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 由实位到虚位反映出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
转向虚位
3.早期国家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制度的四个特点
1. (2022·南通市大联考)西周实行分封制,导致了周代普遍建立地方 自治政权,各民族也逐渐融合,各诸侯国共尊一主。这加强了人们天下
共主、天下同源的观念,还把中心地带的文化扩散到了周边地区,保证
了在不同地域生活的人们有着大致相同的文化。材料意在强调,分封制
( D) A.促进了民族交融 C.推动了文化繁荣
话题三 轻重相维——古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沿革
基层稳,国家安,地方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加强和创新基层社 会治理,关乎党长期执政、国家长治久安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习近平同志强调,政府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 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 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坚持 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强调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部署,着力构建基层社会治 理新格局,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历史第二场--桃源县一中 向安树

历史第二场--桃源县一中 向安树

考纲分析
经过教育部相关部门的修订和审定,《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 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新鲜出炉,历史科目考试大纲中考试范围及 要求保持不变,考核目标与要求方面进行了部分修改与增添。
(2)考查目标的变化
在2018年考纲基础之上,增加“考查考生的人文精神与 素养,引导其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在授课过程中在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前提下更加注重情 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热点,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 养。发散学生思维,给予学生发表自身观点的权利,让学生敢于张 开嘴,迈开腿,不再单纯只是知识的吸收者,而变为探究知识的主 导者,将人文主义嵌进课堂,更加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唯物史观 的指导下,更加聚焦整体发展,追求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
备考“策略之二”——打造生本课堂,将四权下放给学生
1、通史复习 重时空观念重主干知识
(一)明确方向,心中有数(制定二轮复习总计 划,然后每月月初制定月计划) (1)复习时间与复习目标
第二轮
名称/用时
方法
主题+通史 按照通史体例 复习约两 重新整合教材 个月(从 2019年2月 底到4月底, 约50课时)
备考“策略之一”——加强团队建设,强化集体备课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同时加强教师自身的素养。
教师的能力水平决定学生的高考水平
高考“遵循教材”→“依据教材但不拘泥
于教材” →“脱教材”,从这个角度来说, 教师视野的高度、宽度在哪里,课堂教学的水 平与边界就在哪里;备考复习的程度在哪里, 高考的成绩就在哪里。
数民族双向交流,取长补短,为中华文明注入了新的活力。隋唐时 期,推行开明宽容的民族政策,加强了与西藏等地少数民族的交往 ,成就了文化的繁荣与恢弘,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日臻巩固。宋辽夏 金时期,多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在冲突中融合。蒙元时期,疆域 扩大,行省制的创置、宣政院及澎湖巡检司的设立,使包括少数民 族在内的全国各地区都被置于重要的统一管辖,进一步促进了民族 融合。明清时期,设伊犁将军、驻藏大臣等,注重对周边地区的防 卫与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轴心时代”的辉煌

高考历史专题复习课件“轴心时代”的辉煌

1.希腊半岛的地理特征对于其居住者的生存提出了很高的挑
战:山多、石多,土地贫瘠,巴尔干山脉更是阻碍了人们的出行和
交流。所以,城邦时代希腊社会的发展主要依靠( )
A.农业生产
B.海外殖民
C.奴隶贸易
D.海外贸易
D [希腊有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优良的港口和便利的航海
条件,促使海外贸易发达,D 项正确。]
第一部分 专题整合突破
模块三 世界史 话题一 “轴心时代”的辉煌
——西方海洋文明与中国农耕文明[中外关联]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认为: 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尤其是公元前 600 年至公元前 300 年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之所以称之为“轴心时代” 是因为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当今经济全球 化,跨国文化交融越来越频繁,越来越难以阻挡的大背景下,探讨 轴心时代,尤其是中西轴心时代所形成的不同文化特点及其对今天 社会的影响,显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古希腊的契约精神和民主政治 (1)契约精神 ①古希腊文化是西方契约精神的源头,契约精神是伴随着商品 经济的产生而产生的。商品贸易的发达依托于自由平等的商业环境, 而商品交换的公平原则,则直接催生了契约的产生。 ②在一个需要相互协作的社会,将人与人能够平等的维系在一 起的最好办法就是契约,而契约关系必然表现为法律关系。
2.多元、融合是新时期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1)罗素曾说:“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 文明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 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模仿希腊,而文艺复兴式的欧洲又模仿拜占庭 帝国。分析中西轴心时代的文化特点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就是社会发 展的一个必备条件就是要走多元、融合的道路。

高考讲座3 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高考讲座3 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

高考讲座(三)文化发展历程高考第Ⅱ卷非选择题突破(对应学生用书第270页)环节一高考第40 题规范答题讲评[题型特点](1)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就是以某一个主题为中心,运用文字材料,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所涉及的历史主干学问的再认再现实力,以及运用所学学问和学科理论分析、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实力。

试题具有“小切口、小跨度”或“大跨度、深分析”的特点,其设问都是围绕一个中心主题,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推动、层层发问、逐次诱导的特点。

(2)主题材料类非选择题,导向明确,命题形式新奇,能指引中学历史教学的方向和对历史某一问题的思索,较好地考查学生微观和宏观相识问题的实力,也是近年高考命题较多的题型。

[方法技巧](1)紧扣主题,留意递进式材料解析题每个设问之间的递进关系。

解题时要特殊留意其逐步递进的关系,设问与设问之间是有秩序地推动,设问之间的答案相互关联着,前一问对后一问有干脆的影响,甚至下一个设问就是上一个设问的干脆或间接的答案。

把握了设问之间的这层微妙关系,可以引导自己正确的思维方向。

(2)留意解答依次和思维逻辑依次。

解答这类题目,答好第一问是关键。

解答第一问时要留意对材料进行多角度思索,发掘材料的显性和隐性含义,全面考虑问题的正反两方面。

同时,要留意思维的逻辑程序,先答什么,后答什么,都要想清晰。

假如是一材料多问的题目,对解题思路的要求则更高,因此要重视解题思路的培育。

[高考示例](2019·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在历史中,儒学始终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从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见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单元滚动检测第7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升卷含解析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专题重组卷第一部分单元滚动检测第7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升卷含解析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提升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4·北京东城期末)有学者提出,地理大发觉不仅仅是地理的“发觉”,更变更了世界的整体格局。

该学者强调地理大发觉使得( )A.西方优势起先形成 B.白银流向欧洲亚洲C.洲际贸易起先建立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答案 A解析由材料“地理大发觉不仅仅是地理的发觉,更变更了世界的整体格局”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新航路开拓促进西方国家快速发展,渐渐确立起西方优势,故选A项。

材料强调新航路开拓的影响而非白银的流向,解除B项;洲际贸易之前就有,解除C项;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解除D项。

2.(2024·湖南重点中学联考)“从15世纪起先,……‘资本主义精神’超越意识形态、宗教信仰、语言文化和民族的隔阂,促使世界各地的人们跨越海洋‘握手交易’,正是这一精神创建了现代工业文明,并将接着变更这个世界”。

文中“资本主义精神”的核心内涵应是( )A.崇尚自由、同等,民主B.推崇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C.追求价值最大化与扩张D.三权分立的民主宪政体制答案 B解析材料中“15世纪起先”“促使世界各地的人们跨越海洋”说明是新航路的开拓,新航路开拓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材料中资本主义精神就是推崇市场开拓和技术进步,B 项正确。

A项的确影响了整个世界,但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思想与政治上,材料是说这种“资本主义精神”创建了工业文明,解除;C项追求价值最大化与扩张不符合材料主旨,解除;D 项属于政治领域,且并非全部国家都推崇“三权分立”,解除。

3.(2024·湖南湘东六校联考)荷兰东印度公司采纳股份制向全社会募集资金;而1609年建立的荷兰阿姆斯特丹银行,广泛地收集社会闲散资金。

股份制和金融业的发展把广阔居民的利益和海外贸易干脆结合起来,荷兰全国从上到下各阶层都卷入海上贸易的大潮中。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05讲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教师用书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 第05讲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教师用书

第五讲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明清时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时空定位·通史概览中外历史纲要明清时期中华文明的辉煌与迟滞选择性必修【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1)明太祖废中书省和宰相,亲理政务。

后内阁出现,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2)明朝考核有考满和考察,考察分为朝觐考察和京察;(3)明朝后期,乡约为宣讲明太祖朱元璋的“六谕”,主劝谕;(4)明政府修筑长城,设置军镇,西南设土司,敕封西藏僧俗领袖,建立都司,进行管辖;(5)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清承明制,巡抚成为一省长官,又设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军政大权;(6)清朝的考课制度,包括京察和大计;(7)乡约主要宣讲康熙的“圣谕十六条”和雍正《圣谕广训》,设立理藩院管理边疆民族事务。

【经济与社会生活】(1)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万历年间,番茄被引入中国;辣椒传入中国,被称为“番椒”;(2)明清集镇进一步发展并出现专业分工;(3)明朝时期,砖木结构的民居建筑开始普及,现存的民居类型主要有北方的窑洞、四合院,南方的徽派民居、福建土楼等;(4)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其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

【文化交流与传播】(1)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新知识,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相继被译介到中国;(2)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到中国;昆曲的发展演变。

关键能力·精准特训熟记4大知识清单——落实备考基础清单一明清政治制度与国家治理1.明清政治制度与统治的加强(1)中央①明朝: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明成祖设立内阁。

内阁大学士为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

宦官专权,负责提督东厂和控制锦衣卫。

②清朝:“康乾盛世”时期形成奏折制度,雍正年间设立的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专题04 直击五大核心素养-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专题04 直击五大核心素养-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和唯物史观。

五大核心素养是历史学科课程和核心价值,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所提出的新的课程目标。

以五大核心素养引领专项突破,探究规律,升华认识直击高考。

学科#网素养一唯物史观——学科核心理论高考考查立足点一、唯物史观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视社会现象2.一分为二辩证看待,评判人物事件3.基本观点灵活运用,阐释历史进程二、唯物史观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活学巧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活学巧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3.活学巧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素养二时空观念——学科核心思维高考考查支撑点一、时空观念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以时空为基础,感知历史史实2.以时空为依据,得出历史结论3.以时空相结合,认识历史规律二、时空观念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时空观念的普遍性:无处不在,无题不有2.时空观念的阶段性:时序空间,不同特征3.时空观念的综合性:纵横联系,不可分割4.时空观念的多样性:直接呈现,隐性暗示素养三史料实证——学科核心方法高考考查着力点二、史料实证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学习历史的方法:史料的可靠性2.探究历史的途径:论据的充分性3.感知历史的体验:结论的完整性素养四历史解释——学科核心能力高考考查创新点一、历史解释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历史客观评判能力2.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解决历史问题能力3.以历史解释综合考查历史思维创新能力二、历史解释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发现问题:分析比较,掌握史实2.还原情境:推理判断,说明现象3.反思结论:转换思维,评论观点素养五家国情怀——学科核心价值观高考考查切入点一、家国情怀高考考查基本要求1.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价值观判断2.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主流价值观3.立足家国情怀隐性考查社会责任感二、家国情怀备考指要提升素养1.从家到国,中国人的家国情怀2.弘扬爱国主义,传承民族精神3.追求公平正义,捍卫自由平等4.倡导人文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素养一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话题05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与铸牢软实力精神内核教师用书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话题05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与铸牢软实力精神内核教师用书

话题五文化自信——传承创新传统文化与铸牢软实力精神内核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构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为主体,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内容,具有强烈的历史性、民族性和继承性,继而形成了长期以来强烈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学术前沿·史学新论关注点1 中国文化发展的地域风格[史学新论]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辞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秦地主要接受三晋学术。

但以各地所出文化人才而论,则以关东的齐鲁郑卫周等地最为兴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发现问题史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不同诸侯国盛行不同的思想,体现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激活思维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学术文化发展多样性和差异性的特点;地域环境与学术发展的关系;中国古代学术发展的深远影响。

关注点2 理学思想体现出的中华民族的优良品格[史学新论] 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发现问题史料认为理学具有忧患意识、崇尚道德、务实精神,体现了理学的进步。

激活思维理学价值的时代性与永恒性;弘扬传统文化的精华。

话题串讲·深化认知一、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1.先秦是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1)中华文明多元起源①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五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_晚清至民

2024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基础练专题五近代中国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__晚清至民

专题综合训练
7. [2023浙江强基联盟统测]针对中国革命,梁启超认为“然则中国之能救与否,惟视人民之能为要求、肯为要求与否 以为断。夫彼毫无政治智识、毫无政治能力者,不知要求为何物,不知当要求者为何事,固无冀焉矣”。在此,他强调 A.推行暴力革命 B.实施民主共和 C.提升国民素养 D.建立君主立宪
答案
3.D 根据“没有‘借师助剿’以及与洋人共同镇压太平军的合作……不会有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迫切愿望和行动”可 知,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促使中国向西方学习,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项正确。该学者强调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在推 动中国近代化方面的作用,没有强调它的性质,排除A项;B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
专题综合训练
8. [2023哈尔滨质监]清末新政期间,清政府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按考试 结果赐予进士、举人出身,再分配相应官职。这表明 A.中体西用思想渗透到教育领域 B.晚清变革选官制度以适应时代需要 C.清廷教育改革缓和了统治危机 D.民族危机迫使清政府实行民主改革
答案
12.D 根据材料可知,新文化运动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表明新 文化运动强调促进劳动者的思想觉醒,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劳动问题,且新文化运动后期内容发生了变化,排除A项; 新文化运动的目的是唤醒民众意识,解放劳苦大众是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方式实现的,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全盘 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文化的内容,排除C项。
专题综合训练
9. [2023重庆开学大联考]1902年,梁启超在《新史学》中指出,传统史学“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知有个人而不 知有群体”,提出“民族历史是主流”。在他看来,“新史学”当务之急就是要效法“泰西之良史”,以“民统”代替“君统”,以 “国史”代替“朝史”,以“民史”代替“君史”。梁启超旨在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 B.为维新变法失败辩护 C.激发国人的国家意识 D.支持清末的立宪改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讲革命史观和唯物史观
1.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把中国近代史分为三次革命高潮,即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这一历史分期法体现了()
A.现代化史观B.革命史观
C.全球史观D.文明史观
2.(2013年天津文综)毛泽东说:“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在一定历史时期中所采取的国家形式,只能是第三种形式……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

”这里所说的国家形式是()
A.民主主义国家B.新民主主义国家
C.资本主义国家D.社会主义国家
3.明朝后期资本主义萌芽和西方显露资本主义的曙光,大致处于同一个历史时代。

但不久,两者从此进入两种不同的轨道。

导致近代前夕中国经济相对迟滞的最主要原因是() A.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
B.人口压力过大
C.传统农耕文明的衰弱
D.自然经济的根深蒂固,阻碍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4.(2013年江苏单科)列宁在某次演讲时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被压迫的群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

”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
A.二月革命推翻沙皇专制
B.公开发表《四月提纲》
C.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D.执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5.“《百科全书》的读者群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1789年中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

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裁判所,来自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

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

”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 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
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
6.1908年,刘师培在《〈共产党宣言〉序》一文中指出:“欲明欧洲资本制之发达,不可不研究斯编(注:指《共产党宣言》);复以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则对于史学发明之功甚巨;讨论斯编,亦不得不奉为圭臬(注:准则)。

”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运用() A.文明史观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D.阶级斗争史观
7.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的意义是什么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

”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8.有这么一段描述:1959年六七月间,国务院秘书厅的干部在自由议论学习中,从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认为进行(办)□□□□的条件根本不成熟,发展也太急太
猛。

由于印刷问题,有几个字看不清楚,你认为“□□□□”应该是() A.三大改造B.“大跃进”
C.人民公社D.“一五”计划
9.(2013年四川文综)(节选)课程变化与时代发展紧密相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高中历史教材对工业革命的影响表述为三个方面:促使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使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展开疯狂的殖民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大多表述为: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促进了相关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并推动其进行民主化改革和法制化建设。

工业革命促进了城市化进程和科学教育的发展,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产生。

工业革命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阶级。

工业革命推进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密切了国际交流,促进了先进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据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3)根据材料,指出两个时期高中历史教材关于工业革命影响的表述体现了何种不同的历史观?
10.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

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二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17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材料三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第5讲革命史观和唯物史观
【高效演练】
1.B解析:解答本题注意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革命高潮”——据此判断依据的基本史观是革命史观。

2.B解析:抗战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在分析中国国情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他指出,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故选B项。

3.D
4.C解析:根据题干要求,首先排除B、D两项,不符合题干革命的要求。

A项革命后建立的政府不是由被压迫的群众建立的苏维埃组织。

因此符合题意的只有彼得格勒起义,即十月革命。

因此正确答案选C项。

5.B
6.D解析:从“古今社会变更均由阶级之相竞”可以明确看出重视阶级斗争的作用,并以此为准则。

7.C解析:从“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应理解为民族意识觉醒——反对帝国主义;从“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应理解是增强了国民的民主意识——民主参政意识的觉醒。

8.C解析:根据“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看”可知,空白处需要填写的是生产关系的变革,C项是生产关系的变革,且当时正在进行,故选C项。

9.(3)史观:前者主要是阶级斗争史观。

后者主要是文明史观、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

10.(1)“不脱儒家思想理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保留君主制。

反对君主专制(君臣分治);君臣平等。

(2)方法: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评价(历史的评价);进行全面的评价(辩证的评价)。

评价: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建立政权提供了制度设计,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时代要求;它主要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权利。

(3)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作答:①黄宗羲的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被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派所继承,成为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②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传入中国,不仅为资产阶级提供了反封建斗争的思想武器,而且为资产阶级政治实践和制度设计提供了借鉴;③两者的思想都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共同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