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竞赛讲座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5)代数式初步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5)代数式初步1、知识要点1、代数式定义1 用基本运算符号(加、减、乘、除、乘方、开方)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
2、代数式的值定义2 用数值代替代数式里的字母,计算后所得的结果叫做代数式的值。
3、列代数式列代数式的关键是正确地分析数量关系,要掌握和、差、积、商、幂、倍、分、大、小、多、少、增加、增加到等数学概念和有关知识。
列代数式实质上是把“文字语言”翻译成“符号语言”。
4、求代数式的值代数式的值由它所含字母的取值决定,并随字母取值的改变而改变,字母取不同的值,代数式的值可能同也可能不同。
代数式中所含字母取值时,不能使代数式无意义。
求代数式的值的一般步骤是(1)代入,(2)计算。
2、例题精讲例1、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a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b千米(b<a),甲乙两码头间相距S千米,则轮船在甲乙两码头间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为每小时千米。
分析:轮船在甲乙两码头间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应为往返一趟的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解因为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a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b千米(b<a)则轮船的顺流速度为(a+b)千米,逆流速度为(a-b)千米,所以顺流所用时间是逆流所用时间是,轮船在甲乙两码头间往返一趟的平均速度为往返路程的和除以往返所用时间的和,即评注:顺流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逆流速度=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例2一支部队排成a米长队行军,在队尾的战士要与最前面的团长联系,他用t1分钟追上了团长。
为了回到队尾,他在追上团长的地方等待了t2分钟。
如果他从最前头跑步回到队尾,那么要( )分钟。
A、 B、 C、 D、分析:这是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
解部队的行军速度为米/分。
t1分钟内,队尾的战士比部队多走了a米,则他的速度为米/分=米/分。
他从最前头跑步回到队尾的过程中,队尾恰好与他相向而行,故所需时间应为(分) 选C例3 若a<b<c,x<y<z,则下面四个代数式的值最大的是( )A、ax+by+czB、ax+cy+bzC、bx+ay+czD、bx+cy+az分析:由于本题涉及的字母比较多,直接比较四个代数式的大小很困难。
竞赛讲座(特殊的正整数)
竞赛讲座(特殊的正整数)一、 知识要点1、 完全平方数及其性质定义1 如果一个数是一个整数的平方,则称这个数是完全平方数。
如:1、4、9、…等都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有下列性质:性质1 任何完全平方数的个位数只能是0,1,4,5,6,9中的一个。
性质2 奇完全平方数的十位数一定是偶数。
性质3 偶完全平方数是4的倍数。
性质4 完全平方数有奇数个不同的正约数。
性质5 完全平方数与完全平方数的积仍是完全平方数,完全平方数与非完全平方数的积是非完全平方数。
2、 质数与合数定义2 一个大于1的整数a,如果只有1和a 这两个约数,那么a 叫做质数。
定义3 一个大于1的整数a,如果只有1和a 这两个约数外,还有其他正约数,那么a 叫做合数。
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3、 质数与合数的有关性质(1) 质数有无数多个(2) 2是唯一的既是质数,又是偶数的整数,即是唯一的偶质数。
大于2的质数必为奇数。
(3) 若质数p ∣a •b ,则必有p ∣a 或p ∣b 。
(4) 若正整数a 、b 的积是质数p ,则必有a=p 或b=p. (5) 唯一分解定理:任何整数n(n>1)可以唯一地分解为:k a ka a p p p n 2121=, 其中p 1<p 2<…<p k 是质数,a 1,a 2,…,a k 是正整数。
二、 例题精讲例1 有一个四位数恰好是个完全平方数,它的千位数字比百位数字多1,比十位数字少1,比个位数字少2,这个四位数是 . 解 设所求的四位数为m 2,它的百位数字为a ,则有m 2=1000(a+1)+100a+10(a+2)+(a+3)=1111a+1023=11(101a+93)因为11是质数,所以11∣(101a+93),而101a+93=11(9a+8)+(2a+5), 所以11∣(2a+5),由题意 a+3≤9,故a ≤6,从而a=3. 于是所求的四位数为4356.例2 一个四位数有这样的性质:用它的后两位数去除这个四位数得到一个完全平方数(如果它的十位数是0,就只用个位数去除),且这个平方数正好是前两位数加1的平方。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6)整式的恒等变形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6)整式的恒等变形一、知识要点1、 整式的恒等变形把一个整式通过运算变换成另一个与它恒等的整式叫做整式的恒等变形2、 整式的四则运算整式的四则运算是指整式的加、减、乘、除,熟练掌握整式的四则运算,善于将一个整式变换成另一个与它恒等的整式,可以解决许多复杂的代数问题,是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
3、 乘法公式乘法公式是进行整式恒等变形的重要工具,最常用的乘法公式有以下几条: ① (a+b) (a-b)=a 2-b 2② (a±b)2=a 2±2ab+b 2③ (a+b) (a 2-ab+b 2)=a 3+b 3④ (a-b) (a 2+ab+b 2)=a 3-b 3⑤ (a+b+c)2= a 2+b 2+c 2+2ab+2bc+2ca⑥ (a+b+c) (a 2+b 2+c 2-ab-bc-ca)= a 3+b 3+c 3-3abc⑦ (a±b)3= a 3±3a 2b+3a b 2±b 34、 整式的整除如果一个整式除以另一个整式的余式为零,就说这个整式能被另一个整式整除,也可说除式能整除被除式。
5、 余数定理多项式()x f 除以 (x-a) 所得的余数等于()a f 。
特别地()a f =0时,多项式()x f 能被(x-a) 整除二、例题精讲例1 在数1,2,3,…,1998前添符号“+”和“-”并依次运算,所得可能的最小非负数是多少?分析 要得最小非负数,必须通过合理的添符号来产生尽可能多的“0”解 因1+2+3+…+1998=()19999992199811998⨯=+⨯是一个奇数, 又在1,2,3,…,1998前添符号“+”和“-”,并不改变其代数和的奇偶数,故所得最小非负数不会小于1。
先考虑四个连续的自然数n 、n+1、n+2、n+3之间如何添符号,使其代数和最小。
很明显 n-(n+1)-(n+2)+(n+3)=0所以我们将1,2,3,…,1998中每相邻四个分成一组,再按上述方法添符号, 即(-1+2)+(3-4-5+6)+ (7-8-9+10)+…+ (1995-1996-1997+1998)= -1+2=1故所求最小的非负数是1。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讲座课件
* 87 arcsin( R sin 93 )
RH
n 360 / 2 *
离散优化问题。
如果m=3,n=18 因为测控范围是对称区间,可以考虑测控站
对称分布,即第一层的测控站分布在赤道上。
12 12.0378 ,
2 27.6419 ,
22 41.0123
不能全范围测控,全程测控需要的 测控站数超过54个!
cos i cos cos( / 2) sin i sin cos *
则其数学模型为:
nin n m
s.t. f (i2,i, i ) 0,i 1, 2, , m i i1,2 *,i 2, , m i2 i ,i 1, 2, , m m2 2 *,11 1*,1* 1 1 **, m (2 * 1*) / *
卫星轨道椭圆方程:
x
y
a cos b sin
(0
2
)
地球球面圆方程:
x
y
c R cos R sin
(0
2
)
a R (H h) / 2,b a2 c2
向量:
PiQij (a cosij c R cosi,basinij Rsini ), OP (Rcos, Rsin)
1 sin2t sin
否则
先考虑相邻两层的测控范围,记
P1(R,i , i ), P2 (R,i , i ), P3(R,i / 2, i1)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5
10
5
0
-5
-10
-10
-5
P3
P12
P1
P2
P11
0
5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三)数字、数位及数谜问题
初一数学竞赛讲座(三)数字、数位及数谜问题一、一、知识要点1、整数的十进位数码表示一般地,任何一个n 位的自然数都可以表示成:122321*********a a a a a n n n n +⨯+⨯++⨯+⨯---其中,a i (i=1,2,…,n )表示数码,且0≤a i ≤9,a n ≠0。
对于确定的自然数N ,它的表示是唯一的,常将这个数记为N=121a a a a n n -2、正整数指数幂的末两位数字(1) (1) 设m 、n 都是正整数,a 是m 的末位数字,则m n 的末位数字就是a n 的末位数字。
(2) (2) 设p 、q 都是正整数,m 是任意正整数,则m 4p+q 的末位数字与m q 的末位数字相同。
3、在与整数有关的数学问题中,有不少问题涉及到求符合一定条件的整数是多少的问题,这类问题称为数迷问题。
这类问题不需要过多的计算,只需要认真细致地分析,有时可以用“凑"、“猜”的方法求解,是一种有趣的数学游戏。
二、二、例题精讲例1、有一个四位数,已知其十位数字减去2等于个位数字,其个位数字加上2等于其百位数字,把这个四位数的四个数字反着次序排列所成的数与原数之和等于9988,求这个四位数.分析:将这个四位数用十进位数码表示,以便利用它和它的反序数的关系列式来解决问题。
解:设所求的四位数为a ⨯103+b ⨯102+c ⨯10+d ,依题意得:(a ⨯103+b ⨯102+c ⨯10+d)+( d ⨯103+c ⨯102+b ⨯10+a)=9988∴ (a+d ) ⨯103+(b+c) ⨯102+(b+c) ⨯10+ (a+d )=9988比较等式两边首、末两位数字,得 a+d=8,于是b+c18又∵c —2=d,d+2=b ,∴b-c=0从而解得:a=1,b=9,c=9,d=7故所求的四位数为1997评注:将整数用十进位数码表示,有助于将已知条件转化为等式,从而解决问题.例2 一个正整数N 的各位数字不全相等,如果将N 的各位数字重新排列,必可得到一个最大数和一个最小数,若最大数与最小数的差正好等于原来的数N ,则称N 为“新生数",试求所有的三位“新生数”。
数学奥林匹克竞赛讲座14染色问题与染色方法
竞赛讲座14-染色问题与染色方法1.小方格染色问题最简单的染色问题是从一种民间游戏中发展起来的方格盘上的染色问题.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后来又发展成为解决方格盘铺盖问题的重要技巧.例1 如图29-1(a),3行7列小方格每一个染上红色或蓝色.试证:存在一个矩形,它的四个角上的小方格颜色相同.证明由抽屉原则,第1行的7个小方格至少有4个不同色,不妨设为红色(带阴影)并在1、2、3、4列(如图29-1(b)).在第1、2、3、4列(以下不必再考虑第5,6,7列)中,如第2行或第3行出现两个红色小方格,则这个问题已经得证;如第2行和第3行每行最多只有一个红色小方格(如图29-1(c)),那么在这两行中必出现四角同为蓝色的矩形,问题也得到证明.说明:(1)在上面证明过程中除了运用抽屉原则外,还要用到一种思考问题的有效方法,就是逐步缩小所要讨论的对象的范围,把复杂问题逐步化为简单问题进行处理的方法.(2)此例的行和列都不能再减少了.显然只有两行的方格盘染两色后是不一定存在顶点同色的矩形的.下面我们举出一个3行6列染两色不存在顶点同色矩形的例子如图29-2.这说明3行7列是染两色存在顶点同色的矩形的最小方格盘了.至今,染k色而存在顶点同色的矩形的最小方格盘是什么还不得而知.例2 (第2届全国部分省市初中数学通讯赛题)证明:用15块大小是4×1的矩形瓷砖和1块大小是2×2的矩形瓷砖,不能恰好铺盖8×8矩形的地面.分析将8×8矩形地面的一半染上一种颜色,另一半染上另一种颜色,再用4×1和2×2的矩形瓷砖去盖,如果盖住的两种颜色的小矩形不是一样多,则说明在给定条件不完满铺盖不可能.证明如图29-3,用间隔为两格且与副对角线平行的斜格同色的染色方式,以黑白两种颜色将整个地面的方格染色.显然,地面上黑、白格各有32个.每块4×1的矩形砖不论是横放还是竖盖,且不论盖在何处,总是占据地面上的两个白格、两个黑格,故15块4×1的矩形砖铺盖后还剩两个黑格和两个白格.但由于与副对角线平行的斜格总是同色,而与主对角线平行的相邻格总是异色,所以,不论怎样放置,一块2×2的矩形砖,总是盖住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这说明剩下的一块2×2矩形砖无论如何盖不住剩下的二黑二白的地面.从而问题得证.例3 (1986年北京初二数学竞赛题)如图29-4(1)是4个1×1的正方形组成的“L”形,用若干个这种“L”形硬纸片无重迭拼成一个m×n(长为m个单位,宽为n个单位)的矩形如图29-4(2).试证明mn必是8的倍数.证明∵m×n矩形由“L”形拼成,∴m×n是4的倍数,∴m、n中必有一个是偶数,不妨设为m.把m×n矩形中的m列按一列黑、一列白间隔染色(如图29-4(2)),则不论“L”形在这矩形中的放置位置如何(“L”形的放置,共有8种可能),“L”形或占有3白一黑四个单位正方形(第一种),或占有3黑一白四个单位正方形(第二种). 设第一种“L”形共有p个,第二种“L”形共q个,则m×n矩形中的白格单位正方形数为3p+q,而它的黑格单位正方形数为p+3q.∵m为偶数,∴m×n矩形中黑、白条数相同,黑、白单位正方形总数也必相等.故有3p+q=p+3q,从而p=q.所以“L”形的总数为2p个,即“L”形总数为偶数,所以m×n一定是8的倍数.2.线段染色和点染色下面介绍两类重要的染色问题.(1) 线段染色.较常见的一类染色问题是发样子组合数学中图论知识的所谓“边染色”(或称“线段染色”),主要借助抽屉原则求解.例4 (1947年匈牙利数学奥林匹克试题)世界上任何六个人中,一定有3个人或者互相认识或者互相都不认识.我们不直接证明这个命题,而来看与之等价的下述命题例5(1953年美国普特南数学竞赛题)空间六点,任三点不共线,任四点不共面,成对地连接它们得十五条线段,用红色或蓝色染这些线段(一条线段只染一种颜色).求证:无论怎样染,总存在同色三角形.证明设A、B、C、D、E、F是所给六点.考虑以A为端点的线段A B、AC、AD、AE、AF,由抽屉原则这五条线段中至少有三条颜色相同,不妨设就是A B、AC、AD,且它们都染成红色.再来看△BCD的三边,如其中有一条边例如BC是红色的,则同色三角形已出现(红色△ABC);如△BCD三边都不是红色的,则它就是蓝色的三角形,同色三角形也现了.总之,不论在哪种情况下,都存在同色三角形.如果将例4中的六个人看成例5中六点,两人认识的连红线,不认识的连蓝线,则例4就变成了例5.例5的证明实际上用染色方法给出了例4的证明.例6 (第6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试题)有17位科学家,其中每一个人和其他所有人的人通信,他们的通信中只讨论三个题目.求证:至少有三个科学家相互之间讨论同一个题目.证明用平面上无三点共线的17个点A1,A2,…,A17分别表示17位科学家.设他们讨论的题目为x,y,z,两位科学家讨论x连红线,讨论y连蓝线,讨论z连黄线.于是只须证明以这17个点为顶点的三角形中有一同色三角形. 考虑以A1为端点的线段A1A2,A1A3,…,A1A17,由抽屉原则这16条线段中至少有6条同色,不妨设A1A2,A1A3,…,A1A7为红色.现考查连结六点A2,A3,…,A7的15条线段,如其中至少有一条红色线段,则同色(红色)三角形已出现;如没有红色线段,则这15条线段只有蓝色和黄色,由例5知一定存在以这15条线段中某三条为边的同色三角形(蓝色或黄色).问题得证.上述三例同属图论中的接姆赛问题.在图论中,将n点中每两点都用线段相连所得的图形叫做n点完全图,记作k n.这些点叫做“顶点”,这些线段叫做“边”.现在我们分别用图论的语言来叙述例5、例6.定理1 若在k6中,任染红、蓝两色,则必有一只同色三角形.定理2 在k17中,任染红、蓝、黄三角,则必有一只同色三角形.(2)点染色.先看离散的有限个点的情况.例7 (首届全国中学生数学冬令营试题)能否把1,1,2,2,3,3,…,1986,1986这些数排成一行,使得两个1之间夹着一个数,两个2之间夹着两个数,…,两个1986、之间夹着一千九百八十六个数?请证明你的结论.证明将1986×2个位置按奇数位着白色,偶数位着黑色染色,于是黑白点各有1986个.现令一个偶数占据一个黑点和一个白色,同一个奇数要么都占黑点,要么都占白点.于是993个偶数,占据白点A1=993个,黑色B1=993个.993个奇数,占据白点A2=2a个,黑点B2=2b个,其中a+b=993.因此,共占白色A=A1+A2=993+2a个.黑点B=B1+B2=993+2b个,由于a+b=993(非偶数!)∴a≠b,从而得A≠B.这与黑、白点各有1986个矛盾.故这种排法不可能.“点”可以是有限个,也可以是无限个,这时染色问题总是与相应的几何问题联系在一起的.例8 对平面上一个点,任意染上红、蓝、黑三种颜色中的一种.证明:平面内存在端点同色的单位线段.证明作出一个如图29-7的几何图形是可能的,其中△ABD、△CBD、△AEF、△GEF都是边长为1的等边三角形,CG=1.不妨设A点是红色,如果B、E、D、F中有红色,问题显然得证.当B、E、D、F都为蓝点或黄点时,又如果B和D或E和F同色,问题也得证.现设B和D异色E和F异色,在这种情况下,如果C或G为黄色或蓝点,则CB、CD、GE、GF中有两条是端点同色的单位线段,问题也得证.不然的话,C、G均为红点,这时CG是端点同色的单位线段.证毕.还有一类较难的对区域染色的问题,就不作介绍了.练习二十九1.6×6的方格盘,能否用一块大小为3格,形如的弯角板与11块大小为3×1的矩形板,不重迭不遗漏地来铺满整个盘面.2.(第49届苏联基辅数学竞赛题)在两张1982×1983的方格纸涂上红、黑两种颜色,使得每一行及每一列都有偶数个方格是黑色的.如果将这两张纸重迭时,有一个黑格与一个红格重合,证明至少还有三个方格与不同颜色的方格重合.3.有九名数学家,每人至多会讲三种语言,每三名中至少有2名能通话,那么其中必有3名能用同一种语言通话.4.如果把上题中的条件9名改为8名数学家,那么,这个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5.设n=6(r-2)+3(r≥3),求证:如果有n名科学家,每人至多会讲3种语言,每3名中至少有2名能通话,那么其中必有r名能用同一种语言通话.6.(1966年波兰数学竞赛题)大厅中会聚了100个客人,他们中每人至少认识67人,证明在这些客人中一定可以找到4人,他们之中任何两人都彼此相识.7.(首届全国数学冬令营试题)用任意方式给平面上的每一个点染上黑色或白色.求证:一定存在一个边长为1或的正三角形,它三个顶点是同色的.练习二十九1.将1、4行染红色、2、5行染黄色、3、6行染蓝色,然后就弯角板盖住板面的不同情况分类讨论.2.设第一张纸上的黑格A与第二张纸上的红格A′重合.如果在第一张纸上A所在的列中,其余的黑格(奇数个)均与第二张纸的黑格重合,那么由第二张纸上这一列的黑格个数为偶数,知必有一黑格与第一张纸上的红格重合,即在这一列,第一张纸上有一方格B与第二张纸上不同颜色的方格B′重合.同理在A、B所在行上各有一个方格C、D,第二张纸上与它们重合的方格C′、D′的颜色分别与C、D不同.3.把9名数学家用点A1,A2,…,A9表示.两人能通话,就用线连结,并涂某种颜色,以表示不同语种。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第一讲因式分解(一)
第一讲因式分解(一)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方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1.运用公式法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1)a2-b2=(a+b)(a-b);(2)a2±2ab+b2=(a±b)2;(3)a3+b3=(a+b)(a2-ab+b2);(4)a3-b3=(a-b)(a2+ab+b2).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5)a2+b2+c2+2ab+2bc+2ca=(a+b+c)2;(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7)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正整数;(8)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偶数;(9)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奇数.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例1 分解因式:(1)-2x5n-1y n+4x3n-1y n+2-2x n-1y n+4;(2)x3-8y3-z3-6xyz;(3)a2+b2+c2-2bc+2ca-2ab;(4)a7-a5b2+a2b5-b7.解 (1)原式=-2x n-1y n(x4n-2x2n y2+y4)=-2x n-1y n[(x2n)2-2x2n y2+(y2)2]=-2x n-1y n(x2n-y2)2=-2x n-1y n(x n-y)2(x n+y)2.(2)原式=x3+(-2y)3+(-z)3-3x(-2y)(-Z)=(x-2y-z)(x2+4y2+z2+2xy+xz-2yz).(3)原式=(a2-2ab+b2)+(-2bc+2ca)+c2=(a-b)2+2c(a-b)+c2=(a-b+c)2.本小题可以稍加变形,直接使用公式(5),解法如下:原式=a2+(-b)2+c2+2(-b)c+2ca+2a(-b)=(a-b+c)2(4)原式=(a7-a5b2)+(a2b5-b7)=a5(a2-b2)+b5(a2-b2)=(a2-b2)(a5+b5)=(a+b)(a-b)(a+b)(a4-a3b+a2b2-ab3+b4)=(a+b)2(a-b)(a4-a3b+a2b2-ab3+b4)例2 分解因式:a3+b3+c3-3abc.本题实际上就是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证明前面给出的公式(6).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公式(a+b)3=a3+3a2b+3ab2+b3的正确性,现将此公式变形为a3+b3=(a+b)3-3ab(a+b).这个式也是一个常用的公式,本题就借助于它来推导.解原式=(a+b)3-3ab(a+b)+c3-3abc=[(a+b)3+c3]-3ab(a+b+c)=(a+b+c)[(a+b)2-c(a+b)+c2]-3ab(a+b+c)=(a+b+c)(a2+b2+c2-ab-bc-ca).说明公式(6)是一个应用极广的公式,用它可以推出很多有用的结论,例如:我们将公式(6)变形为a3+b3+c3-3abc显然,当a+b+c=0时,则a3+b3+c3=3abc;当a+b+c>0时,则a3+b3+c3-3abc ≥0,即a3+b3+c3≥3abc,而且,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如果令x=a3≥0,y=b3≥0,z=c3≥0,则有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z.这也是一个常用的结论.例3 分解因式:x15+x14+x13+…+x2+x+1.分析这个多项式的特点是:有16项,从最高次项x15开始,x的次数顺次递减至0,由此想到应用公式a n-b n来分解.解因为x16-1=(x-1)(x15+x14+x13+…x2+x+1),所以说明在本题的分解过程中,用到先乘以(x-1),再除以(x-1)的技巧,这一技巧在等式变形中很常用.2.拆项、添项法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逆运算.在多项式乘法运算时,整理、化简常将几个同类项合并为一项,或将两个仅符号相反的同类项相互抵消为零.在对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时,需要恢复那些被合并或相互抵消的项,即把多项式中的某一项拆成两项或多项,或者在多项式中添上两个仅符合相反的项,前者称为拆项,后者称为添项.拆项、添项的目的是使多项式能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因式分解.例4 分解因式:x3-9x+8.分析本题解法很多,这里只介绍运用拆项、添项法分解的几种解法,注意一下拆项、添项的目的与技巧.解法1 将常数项8拆成-1+9.原式=x3-9x-1+9=(x3-1)-9x+9=(x-1)(x2+x+1)-9(x-1)=(x-1)(x2+x-8).解法2 将一次项-9x拆成-x-8x.原式=x3-x-8x+8=(x3-x)+(-8x+8)=x(x+1)(x-1)-8(x-1)=(x-1)(x2+x-8).解法3 将三次项x3拆成9x3-8x3.原式=9x3-8x3-9x+8=(9x3-9x)+(-8x3+8)=9x(x+1)(x-1)-8(x-1)(x2+x+1)=(x-1)(x2+x-8).解法4 添加两项-x2+x2.原式=x3-9x+8=x3-x2+x2-9x+8=x2(x-1)+(x-8)(x-1)=(x-1)(x2+x-8).说明由此题可以看出,用拆项、添项的方法分解因式时,要拆哪些项,添什么项并无一定之规,主要的是要依靠对题目特点的观察,灵活变换,因此拆项、添项法是因式分解诸方法中技巧性最强的一种.例5 分解因式:(1)x9+x6+x3-3;(2)(m2-1)(n2-1)+4mn;(3)(x+1)4+(x2-1)2+(x-1)4;(4)a3b-ab3+a2+b2+1.解 (1)将-3拆成-1-1-1.原式=x9+x6+x3-1-1-1=(x9-1)+(x6-1)+(x3-1)=(x3-1)(x6+x3+1)+(x3-1)(x3+1)+(x3-1)=(x3-1)(x6+2x3+3)=(x-1)(x2+x+1)(x6+2x3+3).(2)将4mn拆成2mn+2mn.原式=(m2-1)(n2-1)+2mn+2mn=m2n2-m2-n2+1+2mn+2mn=(m2n2+2mn+1)-(m2-2mn+n2)=(mn+1)2-(m-n)2=(mn+m-n+1)(mn-m+n+1).(3)将(x2-1)2拆成2(x2-1)2-(x2-1)2.原式=(x+1)4+2(x2-1)2-(x2-1)2+(x-1)4=[(x+1)4+2(x+1)2(x-1)2+(x-1)4]-(x2-1)2=[(x+1)2+(x-1)2]2-(x2-1)2=(2x2+2)2-(x2-1)2=(3x2+1)(x2+3).(4)添加两项+ab-ab.原式=a3b-ab3+a2+b2+1+ab-ab=(a3b-ab3)+(a2-ab)+(ab+b2+1)=ab(a+b)(a-b)+a(a-b)+(ab+b2+1)=a(a-b)[b(a+b)+1]+(ab+b2+1)=[a(a-b)+1](ab+b2+1)=(a2-ab+1)(b2+ab+1).说明 (4)是一道较难的题目,由于分解后的因式结构较复杂,所以不易想到添加+ab-ab,而且添加项后分成的三项组又无公因式,而是先将前两组分解,再与第三组结合,找到公因式.这道题目使我们体会到拆项、添项法的极强技巧所在,同学们需多做练习,积累经验.3.换元法换元法指的是将一个较复杂的代数式中的某一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并用一个新的字母替代这个整体来运算,从而使运算过程简明清晰.例6 分解因式:(x2+x+1)(x2+x+2)-12.分析将原式展开,是关于x的四次多项式,分解因式较困难.我们不妨将x2+x看作一个整体,并用字母y来替代,于是原题转化为关于y 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问题了.解设x2+x=y,则原式=(y+1)(y+2)-12=y2+3y-10=(y-2)(y+5)=(x2+x-2)(x2+x+5)=(x-1)(x+2)(x2+x+5).说明本题也可将x2+x+1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今x2+x+1=u,一样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试一试.例7 分解因式:(x2+3x+2)(4x2+8x+3)-90.分析先将两个括号内的多项式分解因式,然后再重新组合.解原式=(x+1)(x+2)(2x+1)(2x+3)-90=[(x+1)(2x+3)][(x+2)(2x+1)]-90=(2x2+5x+3)(2x2+5x+2)-90.令y=2x2+5x+2,则原式=y(y+1)-90=y2+y-90=(y+10)(y-9)=(2x2+5x+12)(2x2+5x-7)=(2x2+5x+12)(2x+7)(x-1).说明对多项式适当的恒等变形是我们找到新元(y)的基础.例8 分解因式:(x2+4x+8)2+3x(x2+4x+8)+2x2.解设x2+4x+8=y,则原式=y2+3xy+2x2=(y+2x)(y+x)=(x2+6x+8)(x2+5x+8)=(x+2)(x+4)(x2+5x+8).说明由本题可知,用换元法分解因式时,不必将原式中的元都用新元代换,根据题目需要,引入必要的新元,原式中的变元和新变元可以一起变形,换元法的本质是简化多项式.例9分解因式:6x4+7x3-36x2-7x+6.解法1 原式=6(x4+1)+7x(x2-1)-36x2=6[(x4-2x2+1)+2x2]+7x(x2-1)-36x2=6[(x2-1)2+2x2]+7x(x2-1)-36x2=6(x2-1)2+7x(x2-1)-24x2=[2(x2-1)-3x][3(x2-1)+8x]=(2x2-3x-2)(3x2+8x-3)=(2x+1)(x-2)(3x-1)(x+3).说明本解法实际上是将x2-1看作一个整体,但并没有设立新元来代替它,即熟练使用换元法后,并非每题都要设置新元来代替整体.解法2原式=x2[6(t2+2)+7t-36]=x2(6t2+7t-24)=x2(2t-3)(3t+8)=x2[2(x-1/x)-3][3(x-1/x)+8]=(2x2-3x-2)(3x2+8x-3)=(2x+1)(x-2)(3x-1)(x+3).例10 分解因式:(x2+xy+y2)-4xy(x2+y2).分析本题含有两个字母,且当互换这两个字母的位置时,多项式保持不变,这样的多项式叫作二元对称式.对于较难分解的二元对称式,经常令u=x+y,v=xy,用换元法分解因式.解原式=[(x+y)2-xy]2-4xy[(x+y)2-2xy].令x+y=u,xy=v,则原式=(u2-v)2-4v(u2-2v)=u4-6u2v+9v2=(u2-3v)2=(x2+2xy+y2-3xy)2=(x2-xy+y2)2.练习一1.分解因式:(2)x10+x5-2;(4)(x5+x4+x3+x2+x+1)2-x5.2.分解因式:(1)x3+3x2-4;(2)x4-11x2y2+y2;(3)x3+9x2+26x+24;(4)x4-12x+323.3.分解因式:(1)(2x2-3x+1)2-22x2+33x-1;(2)x4+7x3+14x2+7x+1;(3)(x+y)3+2xy(1-x-y)-1;(4)(x+3)(x2-1)(x+5)-20.。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第一讲因式分解(一)
第一讲因式分解(一)多项式的因式分解是代数式恒等变形的基本形式之一:它被广泛地应用于初等数学之中:是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力工具.因式分解方法灵活:技巧性强:学习这些方法与技巧:不仅是掌握因式分解内容所必需的: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解题技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都有着十分独特的作用.初中数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提取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和十字相乘法.本讲及下一讲在中学数学教材基础上:对因式分解的方法、技巧和应用作进一步的介绍.1.运用公式法在整式的乘、除中:我们学过若干个乘法公式:现将其反向使用:即为因式分解中常用的公式:例如:(1)a2-b2=(a+b)(a-b):(2)a2±2ab+b2=(a±b)2:(3)a3+b3=(a+b)(a2-ab+b2):(4)a3-b3=(a-b)(a2+ab+b2).下面再补充几个常用的公式:(5)a2+b2+c2+2ab+2bc+2ca=(a+b+c)2:(6)a3+b3+c3-3abc=(a+b+c)(a2+b2+c2-ab-bc-ca):(7)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正整数:(8)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偶数:(9)a n+b n=(a+b)(a n-1-a n-2b+a n-3b2-…-ab n-2+b n-1):其中n为奇数.运用公式法分解因式时:要根据多项式的特点:根据字母、系数、指数、符号等正确恰当地选择公式.例1 分解因式:(1)-2x5n-1y n+4x3n-1y n+2-2x n-1y n+4:(2)x3-8y3-z3-6xyz:(3)a2+b2+c2-2bc+2ca-2ab:(4)a7-a5b2+a2b5-b7.解 (1)原式=-2x n-1y n(x4n-2x2n y2+y4)=-2x n-1y n[(x2n)2-2x2n y2+(y2)2]=-2x n-1y n(x2n-y2)2=-2x n-1y n(x n-y)2(x n+y)2.(2)原式=x3+(-2y)3+(-z)3-3x(-2y)(-Z)=(x-2y-z)(x2+4y2+z2+2xy+xz-2yz).(3)原式=(a2-2ab+b2)+(-2bc+2ca)+c2=(a-b)2+2c(a-b)+c2=(a-b+c)2.本小题可以稍加变形:直接使用公式(5):解法如下:原式=a2+(-b)2+c2+2(-b)c+2ca+2a(-b)=(a-b+c)2(4)原式=(a7-a5b2)+(a2b5-b7)=a5(a2-b2)+b5(a2-b2)=(a2-b2)(a5+b5)=(a+b)(a-b)(a+b)(a4-a3b+a2b2-ab3+b4)=(a+b)2(a-b)(a4-a3b+a2b2-ab3+b4)例2 分解因式:a3+b3+c3-3abc.本题实际上就是用因式分解的方法证明前面给出的公式(6).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公式(a+b)3=a3+3a2b+3ab2+b3的正确性:现将此公式变形为a3+b3=(a+b)3-3ab(a+b).这个式也是一个常用的公式:本题就借助于它来推导.解原式=(a+b)3-3ab(a+b)+c3-3abc=[(a+b)3+c3]-3ab(a+b+c)=(a+b+c)[(a+b)2-c(a+b)+c2]-3ab(a+b+c)=(a+b+c)(a2+b2+c2-ab-bc-ca).说明公式(6)是一个应用极广的公式:用它可以推出很多有用的结论:例如:我们将公式(6)变形为a3+b3+c3-3abc显然:当a+b+c=0时:则a3+b3+c3=3abc:当a+b+c>0时:则a3+b3+c3-3abc ≥0:即a3+b3+c3≥3abc:而且:当且仅当a=b=c时:等号成立.如果令x=a3≥0:y=b3≥0:z=c3≥0:则有等号成立的充要条件是x=y=z.这也是一个常用的结论.例3 分解因式:x15+x14+x13+…+x2+x+1.分析这个多项式的特点是:有16项:从最高次项x15开始:x的次数顺次递减至0:由此想到应用公式a n-b n来分解.解因为x16-1=(x-1)(x15+x14+x13+…x2+x+1):所以说明在本题的分解过程中:用到先乘以(x-1):再除以(x-1)的技巧:这一技巧在等式变形中很常用.2.拆项、添项法因式分解是多项式乘法的逆运算.在多项式乘法运算时:整理、化简常将几个同类项合并为一项:或将两个仅符号相反的同类项相互抵消为零.在对某些多项式分解因式时:需要恢复那些被合并或相互抵消的项:即把多项式中的某一项拆成两项或多项:或者在多项式中添上两个仅符合相反的项:前者称为拆项:后者称为添项.拆项、添项的目的是使多项式能用分组分解法进行因式分解.例4 分解因式:x3-9x+8.分析本题解法很多:这里只介绍运用拆项、添项法分解的几种解法:注意一下拆项、添项的目的与技巧.解法1 将常数项8拆成-1+9.原式=x3-9x-1+9=(x3-1)-9x+9=(x-1)(x2+x+1)-9(x-1)=(x-1)(x2+x-8).解法2 将一次项-9x拆成-x-8x.原式=x3-x-8x+8=(x3-x)+(-8x+8)=x(x+1)(x-1)-8(x-1)=(x-1)(x2+x-8).解法3 将三次项x3拆成9x3-8x3.原式=9x3-8x3-9x+8=(9x3-9x)+(-8x3+8)=9x(x+1)(x-1)-8(x-1)(x2+x+1)=(x-1)(x2+x-8).解法4 添加两项-x2+x2.原式=x3-9x+8=x3-x2+x2-9x+8=x2(x-1)+(x-8)(x-1)=(x-1)(x2+x-8).说明由此题可以看出:用拆项、添项的方法分解因式时:要拆哪些项:添什么项并无一定之规:主要的是要依靠对题目特点的观察:灵活变换:因此拆项、添项法是因式分解诸方法中技巧性最强的一种.例5 分解因式:(1)x9+x6+x3-3:(2)(m2-1)(n2-1)+4mn:(3)(x+1)4+(x2-1)2+(x-1)4:(4)a3b-ab3+a2+b2+1.解 (1)将-3拆成-1-1-1.原式=x9+x6+x3-1-1-1=(x9-1)+(x6-1)+(x3-1)=(x3-1)(x6+x3+1)+(x3-1)(x3+1)+(x3-1)=(x3-1)(x6+2x3+3)=(x-1)(x2+x+1)(x6+2x3+3).(2)将4mn拆成2mn+2mn.原式=(m2-1)(n2-1)+2mn+2mn=m2n2-m2-n2+1+2mn+2mn=(m2n2+2mn+1)-(m2-2mn+n2)=(mn+1)2-(m-n)2=(mn+m-n+1)(mn-m+n+1).(3)将(x2-1)2拆成2(x2-1)2-(x2-1)2.原式=(x+1)4+2(x2-1)2-(x2-1)2+(x-1)4=[(x+1)4+2(x+1)2(x-1)2+(x-1)4]-(x2-1)2=[(x+1)2+(x-1)2]2-(x2-1)2=(2x2+2)2-(x2-1)2=(3x2+1)(x2+3).(4)添加两项+ab-ab.原式=a3b-ab3+a2+b2+1+ab-ab=(a3b-ab3)+(a2-ab)+(ab+b2+1)=ab(a+b)(a-b)+a(a-b)+(ab+b2+1)=a(a-b)[b(a+b)+1]+(ab+b2+1)=[a(a-b)+1](ab+b2+1)=(a2-ab+1)(b2+ab+1).说明 (4)是一道较难的题目:由于分解后的因式结构较复杂:所以不易想到添加+ab-ab:而且添加项后分成的三项组又无公因式:而是先将前两组分解:再与第三组结合:找到公因式.这道题目使我们体会到拆项、添项法的极强技巧所在:同学们需多做练习:积累经验.3.换元法换元法指的是将一个较复杂的代数式中的某一部分看作一个整体:并用一个新的字母替代这个整体来运算:从而使运算过程简明清晰.例6 分解因式:(x2+x+1)(x2+x+2)-12.分析将原式展开:是关于x的四次多项式:分解因式较困难.我们不妨将x2+x看作一个整体:并用字母y来替代:于是原题转化为关于y 的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问题了.解设x2+x=y:则原式=(y+1)(y+2)-12=y2+3y-10=(y-2)(y+5)=(x2+x-2)(x2+x+5)=(x-1)(x+2)(x2+x+5).说明本题也可将x2+x+1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今x2+x+1=u:一样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试一试.例7 分解因式:(x2+3x+2)(4x2+8x+3)-90.分析先将两个括号内的多项式分解因式:然后再重新组合.解原式=(x+1)(x+2)(2x+1)(2x+3)-90=[(x+1)(2x+3)][(x+2)(2x+1)]-90=(2x2+5x+3)(2x2+5x+2)-90.令y=2x2+5x+2:则原式=y(y+1)-90=y2+y-90=(y+10)(y-9)=(2x2+5x+12)(2x2+5x-7)=(2x2+5x+12)(2x+7)(x-1).说明对多项式适当的恒等变形是我们找到新元(y)的基础.例8 分解因式:(x2+4x+8)2+3x(x2+4x+8)+2x2.解设x2+4x+8=y:则原式=y2+3xy+2x2=(y+2x)(y+x)=(x2+6x+8)(x2+5x+8)=(x+2)(x+4)(x2+5x+8).说明由本题可知:用换元法分解因式时:不必将原式中的元都用新元代换:根据题目需要:引入必要的新元:原式中的变元和新变元可以一起变形:换元法的本质是简化多项式.例9分解因式:6x4+7x3-36x2-7x+6.解法1 原式=6(x4+1)+7x(x2-1)-36x2=6[(x4-2x2+1)+2x2]+7x(x2-1)-36x2=6[(x2-1)2+2x2]+7x(x2-1)-36x2=6(x2-1)2+7x(x2-1)-24x2=[2(x2-1)-3x][3(x2-1)+8x]=(2x2-3x-2)(3x2+8x-3)=(2x+1)(x-2)(3x-1)(x+3).说明本解法实际上是将x2-1看作一个整体:但并没有设立新元来代替它:即熟练使用换元法后:并非每题都要设置新元来代替整体.解法2原式=x2[6(t2+2)+7t-36]=x2(6t2+7t-24)=x2(2t-3)(3t+8)=x2[2(x-1/x)-3][3(x-1/x)+8]=(2x2-3x-2)(3x2+8x-3)=(2x+1)(x-2)(3x-1)(x+3).例10 分解因式:(x2+xy+y2)-4xy(x2+y2).分析本题含有两个字母:且当互换这两个字母的位置时:多项式保持不变:这样的多项式叫作二元对称式.对于较难分解的二元对称式:经常令u=x+y:v=xy:用换元法分解因式.解原式=[(x+y)2-xy]2-4xy[(x+y)2-2xy].令x+y=u:xy=v:则原式=(u2-v)2-4v(u2-2v)=u4-6u2v+9v2=(u2-3v)2=(x2+2xy+y2-3xy)2=(x2-xy+y2)2.练习一1.分解因式:(2)x10+x5-2:(4)(x5+x4+x3+x2+x+1)2-x5.2.分解因式:(1)x3+3x2-4:(2)x4-11x2y2+y2:(3)x3+9x2+26x+24:(4)x4-12x+323.3.分解因式:(1)(2x2-3x+1)2-22x2+33x-1:(2)x4+7x3+14x2+7x+1:(3)(x+y)3+2xy(1-x-y)-1:(4)(x+3)(x2-1)(x+5)-20.。
高中数学竞赛课程讲座:组合数学
高中数学竞赛课程讲座:组合数学
高中数学竞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数学竞赛上学习的知识内容在不断丰富,更加全面。
组合数学是一门充满挑战性且重要的数学学科,也是数学竞赛中经常出现的学科。
它主要研究的是如何把一系列的元素组合成一个结果,从而获得最优解。
本次讲座将介绍组合数学及其在高中数学竞赛中的运用。
首先,讲师将阐述组合数学的概念,为数学竞赛队员提供一个全面的数学科目知识。
接下来,讲师将介绍组合数学在高中数学竞赛中的应用,如组合统计、排列组合、概率以及布尔代数等,让高中数学竞赛队员深入理解和融会贯通组合数学的概念,并学会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本次讲座还将介绍组合数学的一些典型应用,展示它在高中数学竞赛中的正确应用方法。
讲师将举例说明组合数学在高中数学竞赛题目中应用的正确方法,教给大家在解决实际数学竞赛题目时的步骤和正确的思路,同时讲师也将为大家演示一些数学竞赛题目的解题思路。
本次讲座还将围绕组合数学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竞赛队员联系实际,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提高其未来在数学竞赛中的表现。
本次讲座旨在帮助高中数学竞赛队员更加深入地理解组合数学,同时加强数学竞赛题目的解题思路,提升其解题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竞赛成绩。
希望通过本次讲座的学习,能够激发参会者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下一次数学竞赛中一展身手,取得更好的成绩。
综上所述,本次讲座旨在为参会者提供一次关于组合数学概念及其在高中数学竞赛中运用的深入学习机会。
通过本次讲座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家加强对组合数学的知识掌握,并有效提高参会者解决实际数学竞赛的能力,最终获得意想不到的好成绩。
《高等数学竞赛讲座》课件
V. 总结
总结竞赛内容和要点: 总结竞赛中涉及的各个数学领域的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鼓励学生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和热情: 引导学生重视高等数学竞赛,激发他们的 兴趣和热情。
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和竞赛水平的建议和指导: 给出一些建议和指导,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助学生 提高数学素养和竞赛水平。
III. 解题技巧
常用方法和技巧: 学习解题技巧,如逆向思维、数学归纳法和构造法等,以提 高解题效率。
常见易错点: 分析竞赛中出现的典型错误,帮助同学们避免常见的陷阱。
优秀解题方法分享: 分享一些优秀同学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启发大家寻找更多 解题思路。
IV. 答疑解惑
对于难题的解释和讲解: 解释高难度题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帮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 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和解决: 回答同学们在竞赛准备中遇到的疑惑和困惑,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例题1:极限计算: 分析极限的定义、运用不同的极限性质,解答复杂的极限计算题目。 例题2:方程求解: 利用数学方法解决各类方程,包括多项式方程、三角方程和指数方程。 例题3:向量运算: 讨论向量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解决与向量相关的几何和代数问题。 例题4:微分方程: 掌握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分析各种类型的微分方程。 例题5:不等式证明: 运用数学推理和逻辑推断,证明各类数学不等式。
《高等数学竞赛讲座》 PPT课件
I. 竞赛内容
概述: 高等数学竞赛是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比赛,涉及各个数学领域的题目。
题型:题目覆盖了极限计算、方程求解、向量运算、微分方程以及不等式证明 等多个方面。 评分方法:通过对答案的正确性、解题过程的完整性以及解题思路的独特性进 行评分。
II. 案例分析
高中数学竞赛课程讲座:初等数论
高中数学竞赛课程讲座:初等数论
本课程讲座旨在介绍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为高中数学竞赛做最好的准备。
我们将深入探讨数论中的基础概念,如质数分解和
算术难题,并探讨一些实际应用的技巧和常用方法,帮助学生在数学
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本次讲座将向您介绍初等数论,它是一门关于形式化、有限数论等术语和方法的数学分支。
简而言之,初等数论在研究有关有限结构的
问题和计算方法时是不可或缺的。
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探讨整数质
因数分解、质数及其应用、素数概念、余数定理、线性算术等,帮助
您为数学竞赛中的第一题做准备。
我们还将深入讨论有关如何构造有
限结构的问题,利用它们来探究多项式的性质;研究几何图形;通过
图论剖析算法,及解决整数方程组等方面的相关内容。
我们相信您在
学习初等数论时会有所收获,从而在高中数学竞赛中尽显实力!
此外,我们还将为您介绍数论的发展和历史,例如,古希腊的Euclid
的元素书、中国的Sunzi的求积算,以及17世纪的Fermat的大定理等,一起探究中国数学家在数论中的贡献。
在讲座中,我们还会解释完整
的幂的概念,从中分析总结出幂的工具,比如抽象代数和提高多项式
的方法等,以帮助您从大量的幂等式中获取实质性的知识,理清思路。
最后,在考试期间,我们将重点讨论质因数分解原理、构造,以及如
何将数论应用于实际情况中,例如Cryptography,帮助您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数学竞赛初级讲座 西姆松定理及应用
数学竞赛初级讲座西姆松定理及应用
西姆松定理是数论中的一项重要定理,它是由19世纪德国数学家西姆松提出并证明的。
该定理主要研究了自然数的整数解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西姆松定理通过对自然数的研究,揭示了数的分割方式以及质数的分布规律。
具体地说,西姆松定理指出:对于任意一个自然数n,都可以表示为若干个质数的和。
举例来说,对于自然数4,它可以表示为2+2,也可以表示为3+1。
同样地,自然数6可以表示为3+3,也可以表示为5+1。
这种用质数表示自然数的分解方式称为西姆松表示,而西姆松定理证明了所有的自然数都可以进行西姆松表示。
西姆松定理不仅为数论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密码学中,西姆松定理被应用于公钥密码体制的安全性分析中。
总的来说,西姆松定理是数学竞赛初级阶段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了解并掌握这个定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字之间的关系,拓宽数学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七年级数学上册竞赛系列讲座第一讲进位制
第一讲 进位制笔记:我们通常使用的十进制,有两个特点:1、用10个数字(数码),即0,1,2,3,4,5,6,7,8,9,2、逢十进一除了十进制,还有其他的进位制。
例如南美的玛雅人采用了二十进制,欧洲有过十二进制(1“打”表示12只),六十进制(1小时等于60分),我国的旧秤,是16进制,1斤等于16两,所以成语“半斤八两”表示两个人实力相当,改用新秤,就应当是“半斤五两”了。
二进制,是十进制外最常用的进制。
二进制采用两个数字0,1,并且“逢二进一”。
在十进制中,365的6表示106⨯,3表示2103⨯。
同样,在二进制中,111的左边起第一个1表示221⨯,第二个1表示21⨯,第三个1(也是从右边数起的第一个1)表示1.为了避免混淆,g 进制中的数常加一个括号,并在右下方加注一个g 。
例如二进制中的111记作2111)(。
十进制的数则仍通常表示。
根据上面所说,2111)(=7121212=+⨯+⨯ 这就是化二进制为十进制的方法。
类似地,可以考虑g 进制。
在g 进制中,有g 个数字,分别表示0,1,2,3......g-1(在10>g 时,需要自己制造几个新的数字,这时仅有10个数字0,1,3,。
,9是不够的),并且“逢十进一”。
一般地,g 进制中的数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10)g n a a a ⋅⋅⋅(,即 。
二进制的运算十分简单,因而应用十分广泛,尤其在计算机中,基本上都用二进制与八进制。
二进制的四则运算与十进制基本相同,只是在加减运算中,将“逢十进一”改为“逢二进一”。
乘法口诀只剩一句“一一得一”,完全不需要背乘法表。
当然,0乘任何数,积为零。
1、将2101010)(化为十进制数。
2、化1027)(为二进制数。
3、计算:22101111)()(⨯4、计算:22)101(100011÷)(5、计算:[]2222101110000110101110)()()()(÷++。
数学竞赛专题讲座组合数学
举例说明抽屉原理
例1 幼儿园买来了不少白兔、熊猫、长颈鹿塑料玩具,每个小 朋友任意选择两件,则不管怎样挑选,在任意七个小朋友中总 有两个彼此选的玩具都相同,试说明道理.
解 从三种玩具中挑选两件,搭配方式只能是下面六种: (兔、兔),(兔、熊猫),(兔、长颈鹿),(熊猫、熊
猫),(熊猫、长颈鹿),(长颈鹿、长颈鹿) 把每种搭配方式看作一个抽屉,把7个小朋友看作物体,则根
k0
定义3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按照一 定的顺序排在一个封闭曲线上,叫做环形排列 (或循环排列、圆排列).
相异元素的 圆排列数公式为:
fn,mA m nmm1!Cnm
二、基础知识
定义4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允许重复取出m 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称为n个 相异元素允许重复的m元排列.
组合问题的知识点并不多,主要在于对问题性质的探索与思考。 联赛中组合题以存在性问题和最值问题以及组合数论问题为主,这类 问题的关键常常在于构造例子或反例。因此,只要我们多加练习这两 类问题,在联赛中还是可以拿到满意的分数的。
2016-07-23
教学资料
• 资料仅供参考
相异元素的可重复排列数计算公式为:Un,mnm. 定义5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允许重复取出m
个元素,不管怎样的顺序并成一组,称为n个 相异元素允许重复的m元组合. 相异元素的可重复组合数计算公式为:
f n,mCnmm1.
二、基础知识
定义6 若n个元素中,有n1个a1, n2个a2...
nm个am,且 n1n2 nmn ,则这n个元素的
二、基础知识
有7个定义、9个定理: 定义1 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m个,按照一定
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n个不同的元素中取出 m个元素的一个排列. 相异元素排列数的计算公式为: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
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主要涉及高中数学竞赛中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旨在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以下是一些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的常见内容:1.集合与容斥原理:集合是数学中基本的概念之一,而容斥原理是集合论中的重要原理之一。
在讲座中,可以介绍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运算、容斥原理等。
2.组合数学:组合数学是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排列、组合、组合恒等式、组合计数、组合优化等问题。
在讲座中,可以介绍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如递归法、数学归纳法等。
3.数学归纳法及其应用: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适用于证明与自然数有关的命题。
在讲座中,可以介绍数学归纳法的原理、应用场景和常见问题,如归纳法中的恒等式证明等。
4.数列与数列求和:数列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而数列求和是数学竞赛中的常见问题。
在讲座中,可以介绍数列的基本概念、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的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等。
5.不等式及其性质:不等式是数学竞赛中常见的问题之一,涉及的知识点较多。
在讲座中,可以介绍不等式的基本性质、基本不等式和常见的解题技巧,如放缩法等。
6.几何证明与解析几何:几何证明是数学竞赛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解析几何是通过代数方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方法之一。
在讲座中,可以介绍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的基本概念、性质和解题方法。
7.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是数学竞赛中的常见问题之一,包括随机事件的概率、随机变量的分布和统计数据的分析等。
在讲座中,可以介绍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如公式法、模拟法等。
总之,高中数学竞赛专题讲座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不断积累和巩固基础知识点,提高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
同时,也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竞赛要求,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竞赛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初一数学竞赛系列讲座
初一数学比赛系列讲座 (7)相关恒等式的证明一、一、知识重点恒等式的证明分为一般恒等式的证明和条件恒等式证明,对于一般恒等式的证明,常常经过恒等变形从一边证到另一边,或证两边都等于同一个数或式。
在恒等变形过程中,除了要掌握一些基本方法外,还应注意应用一些变形技巧,如:整体办理、 “ 1”的代换等;对于条件恒等式的证明,怎样办理好条件等式是重点,要仔细剖析条件等式的结构特点,以及它和要证明的恒等式之间的关系。
二、二、例题精讲例 1 求证: a 1+(1-a 1)a 2+(1-a 1)(1-a 2 )a 3+ +(1-a 1)(1-a 2) (1-an-1)a n=1-(1-a )(1-a ) (1-a n-1 )(1-a n )12剖析:要证等式成立,只需证明1- a 1- (1-a 1)a 2- (1-a 1)(1-a 2)a 3 - - (1-a 1)(1-a 2) (1-a n-1)a n=(1-a 1)(1-a 2) (1-a n-1)(1-an )证明: 1- a 1- (1-a 1 )a 2- (1-a 1)(1-a 2)a 3 - - (1-a 1)(1-a 2)(1-a n-1)a n=(1-a 1)[ 1- a 2- (1-a 2 )a 3- (1-a 2)(1-a 3)a 4 - - (1-a 2)(1-a 3) (1-a n-1)a n ]=(1-a 1) (1-a 2)[ 1- a 3- (1-a 3 )a 4- (1-a 3)(1-a 4)a 5 - - (1-a 3)(1-a 4) (1-an-1)a n ]=(1-a ) (1-a ) (1-a 3 )[ 1- a 4 - (1-a )a -(1-a )(1-a )a - - (1-a )(1-a ) (1-a n-1 )a ]12454 5 6 4 5 n==(1-a 1)(1-a 2) (1-an-1)(1-an )∴ 原等式成立例 2 证明恒等式a 1a 2a na 2 a 3a 1a 2 a 1 a 2 a 3 a 2 a 3a 1 a n a 1a 1 a 1 a 2a 2 a 2 a 3a n a n a 1(第二十届全俄数学奥林匹克九年级试题 )a 1a 2a n证明a 2 a 1 a 2a 3 a 2 a 3a 1 a n a 11 111 1 1 a2 a 1 a 2 a3 a 2 a 3a 1 a n a 11 1 111 1a 1a 1 a 2a 2 a 2 a 3a na na 1a 2a 3a 1a 1 a 1 a 2a 2 a 2 a 3a n a n a 1评注:裂项是恒等变形中常用的一种方法ab c1例 3 若 abc=1,求证 aba 1 bcb 1 cac 1剖析:所要求证的等式的左侧是三个分母差别很大的式子,因此变形比较困难。
数学五年级竞赛讲座第6讲容斥原理课件
求出|A|=100,|B|=66,|C|=40,|A∩B|=33, |A∩C|=20,|B∩C|=13,|A∩B∩C|=6, 所以|A∪B∪C|=|A|+|B|+|C|–|A∩B|–|B∩C|–
|A∩C|+|A∩B∩C|
=100+66+40–33–20–13+6=146. 这是1到200中间的自然数至少有能被2、3、 5中一个数整除的数的个数。 所以1到200的自然数中不能被2、3、5中任 何一个数整除的数有200–146=54(个)。
由题意|A|=75,|B|=83,|A∪B|=100–10=90, 根据容斥原理得 |A∩B|=|A|+|B|–|A∪B|=75+83–90=68. 答:两种语言都懂的旅客有68人。
对于任意三个有限集合A、B、C,我们可 以将上面的容斥原理推广得到如下的公式:
|A∪B∪C|=|A|+|B|+|C|–|A∩B|–|B∩C| –|A∩C|+|A∩B∩C|。
B
I
IV
II
VII
VI V
C III
而IV、V、VI部分的元素分别属于某两个集合,
第VII部分则是三个集合的交集。
由于A∪B∪C的元素分别来自集合A、B、C,
因此先计算|A|+|B|+|C|。
在这个和里,第I、II、III部分的元素只计 算了一次,而第IV、V、VI部分的元素各自计 算了两次,第VII部分的元素计算了三次。
最后由手中有红球的共有34人,手中有黄 球的共有26人,手中有篮球的共有18人,
可以填出区域I、II、III内分别填上16、7、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竞赛讲座1抽屉原则抽屉原则的常见形式一,把n+k (k ≥1)个物体以任意方式全部放入n 个抽屉中,一定存在一个抽屉中至少有两个物体。
二,把mn+k (k ≥1)个物体以任意方式全部放入n 个抽屉中,一定存在一个抽屉中至少有m+1个物体。
三,把m 1+m 2+…+m n +k (k ≥1)个物体以任意方式全部放入n 个抽屉中,那么后在一个抽屉里至少放入了m 1+1个物体,或在第二个抽屉里至少放入了m 2+1个物体,……,或在第n 个抽屉里至少放入了m n +1个物体四,把m 个物体以任意方式全部放入n 个抽屉中,有两种情况:①当n|m 时(n|m 表示n 整除m ),一定存在一个抽屉中至少放入了nm个物体;②当n 不能整除m 时,一定存在一个抽屉中至少放入了[nm]+1个物体([x]表示不超过x 的最大整数) 五,把无穷多个元素分成有限类,则至少有一类包含无穷多个元素。
注:背下来上面的几种形式没有必要,但应当清楚这些形式虽然不同,却都表示的一个意思。
理解它们的含义最重要。
在各种竞赛题中,往往抽屉原则考得不少,但一般不会很明显的让人看出来,构造抽屉才是抽屉原则中最难的东西。
一般来说,题目中一旦出现了“总有”“至少有”“总存在”之类的词,就暗示着我们:要构造抽屉了。
2容斥原理容斥原理常常使用,其实说简单点,就是从多的往下减,减过头了在加回来,又加多了再减,减多了再加……,最终得到正确结果。
对于计数中容易出现重复的题目,我们常常采用容斥原理,去掉重复的情况。
容斥原理基本形式:()n n nk j i k jini nj i jii n A A A A AA AA A A A A ⋂⋂-+-⋂⋂+⋂-=⋃⋃+≤<<≤=≤<≤∑∑∑211111211||其中|A|表示集合A 中元素的个数。
3递推方法许多竞赛题目正面计算十分困难,于是我们避开正面计算,先考虑n-1时的情况,在计算n 时的情况比n-1时的情况增添了多少,然后写出一个递推式,这样就可以利用数列的知识进行解决,但一般要求根据递推式求通项的能力要比较强,是和擅长数列的同学使用。
没什么具体解释,多多练习吧 4映射计数个人认为映射计数绝对是计数方法中最经典的一种,常常能将复杂至极的问题简单化,变成人人都会做的普通题目。
但是想熟练掌握往往是不容易的,要求有大量的习题积累,才能形成建立映射的能力。
明确概念:对于y=f(x)单射:不同的x 对应不同的y ,即|x|≤|y| 满射:每个y 至少有一个x 映射,即|x|≥|y| 双射:即是单射又是满射,即|x|=|y| 倍数映射:|x|=m|y| 1,≠∈+m N m注:双射即通常说的一一映射,有的人将双射理解为m=2的倍数映射或其他映射,这是不对的。
不要从感觉上去理解。
双射应当是“单射”“满射”的综合。
利用映射解题,一般是建立双射,将要证明的问题转化为其他的问题,但是计算总数不变。
而我们不仅要会建立双射,也应会建立单射和满射,因为显然建立单射和满射是证明不等关系的极好方法,不可以忽略。
利用倍数映射解决的题目,我目前还没遇到多少,但还是要时刻记着有这样一种方法。
一,建立双射集合{1,2,……,2004}有多少个元素和为奇数的子集?将正整数n 写成若干个1与若干个2之和,和项的顺序不同认为是不同的写法,所有写法的种数记为A(n);将正整数n 写成若干个大于1的正整数之和,和项顺序不同认为是不同的写法,所有写法的种数记为B(n),求证:A(n)=B(n+2)注:此题即为很好的映射计数例子。
因为即便不用映射我们可以把A(n)求出来,再把B(n+2)求出来,然后比较后会发现两者相等,但这显然是超大工作量,如果使用了映射计数,我们只需用一些技巧,在A(n)和B(n+2)中建立双射,此题即得到证明。
二,建立单射或满射注:映射计数可能会有一定难度,如果觉得掌握不了也不要灰心,只要多练,时间一长自然就会了。
不等式与最值1平均不等式n n n n G A G H ≤≤≤等号成立当且仅当n a a a === 21 注意:运用平均不等式需注意各项均为正数! 题外话:有很多同学十分“痛恨”∏∑这两个符号,总是看不懂,其实这两个符号是绝对好用的,并且以后会常常遇到,在大学课本中更是家常便饭,多看几次自然也就习惯了。
例,,且1,,,=+++∈+d c b a R d c b a 求证:614141414<+++++++d c b a 分析:为了凑出a+b+c+d ,以便充分利用条件,将4a+1,4b+1,4c+1,4d+1视作整体,利用平均不等式。
2柯西不等式及其变形设R b a i i ∈,(i=1,2,…,n),则 ⎪⎭⎫⎝⎛⎪⎭⎫ ⎝⎛≤⎪⎭⎫ ⎝⎛∑∑∑===n i i n i i n i i i b a b a 121221其中等号成立,当且仅当iib a 为定值 注:这个式子在竞赛中极为常用,只需简记为“积和方小于方和积”。
等号成立条件比较特殊,要牢记。
此外应注意在这个式子里不要求各项均是正数,因此应用范围较广。
常用变形一:+∈∈R b R a i i ,若(i=1,2,…,n),则∑∑∑===⎪⎭⎫ ⎝⎛≥ni n i in i i ii b a b a 11212 注:要求b i 为正数常用变形二:若+∈R b a i i ,(i=1,2,…,n),则 ∑∑∑===⎪⎭⎫ ⎝⎛≥ni ii n i i ni ii b a a b a 1211注:要求a i ,b i 均为正数。
当然,这两个式子虽常用,但是记不记并不太重要,只要将柯西不等式原始的式子记得很熟,这两个式子其实是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这就要求我们对柯西不等式要做到活学活用。
例:若222252314765d c b a d c b a +++=+-+,求的最小值。
并指出等号成立的条件。
分析:由于a,b,c,d 各项系数不同,而且既有1次项,又有2次项,显然要用柯西不等式。
而且使用柯西不等式不受-7c 这项的影响。
使用时,注意写明等号成立条件,检验最小值能否取到。
柯西不等式推广——赫尔德不等式 若+∈R b a i i ,(i=1,2,…,n),p>1,q>1且111=+qp 则 qni q i pn i p i n i i i b a b a 11111⎪⎭⎫ ⎝⎛⎪⎭⎫ ⎝⎛≤∑∑∑===注:这个式子成立的前提挺多,不难看出当p=q=2时,这个式子即为柯西不等式。
3排序不等式 4琴生不等式首先来了解凸函数的定义一般的,设f(x)是定义在(a,b)内的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内的任意两数x 1,x 2都有()()222121x f x f x x f +≤⎪⎭⎫ ⎝⎛+ 则称f(x)是(a,b)内的下凸函数,一般说的凸函数,也就是下凸函数,例如y=x 2,从图像上即可看出是下凸函数,也不难证明其满足上述不等式。
如果对于某一函数上述不等式的等号总是不能成立,则称此函数为严格凸函数。
注:凸函数的定义为我们提供了极为方便地证明一个函数为凸函数的方法。
这个方法经常使用。
此外利用二阶求导也可以判断一个函数为凸函数,凸函数的二阶导数是非负数。
凸函数具有的常用性质 性质一:对于(a,b)内的凸函数f(x),有()nx f n x f ni ini i ∑∑==≤⎪⎪⎪⎪⎭⎫ ⎝⎛11 注:此即常说的琴生不等式性质二:加权的琴生不等式 对于(a,b)内的凸函数,若11=∑=ni ia,则()∑∑==≤⎪⎭⎫ ⎝⎛ni i i n i i i x f a x a f 11 注:加权琴生不等式很重要,当na i 1=时,即为原始的琴生不等式。
注:另外,对于上面有关凸函数和琴生不等式的部分,如果将不等号全部反向,则得到的便是凹函数,以及凹函数的琴生不等式。
例设x i >0(i=1,2,…,n ),∑==ni i x 11,求证:∑∑==-≥-ni ni iii n x x x 1111注:不仅要用琴生不等式,注意知识综合利用。
5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一般来说,许多题目是涉及x ,y ,z 三个量的证明题,由于二次函数的性质十分好用,因此凑出一个关于其中一个字母的二次函数,进而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以解决最值问题。
例设x,y,z ≥0,且x+y+z=1,求xy+yz+zx-3xyz 的最大最小值。
提示:将x=1-y-z 代入,整理成关于y 的二次函数,最值即为()()()()134341134222-+----z z z z z z ,整理后不难得到z=0和z=1式分别取到最大值41和最小值0,然后只需举一例证明能够取到即可。
求证:且 .1 ,0,, 1.=>xyz z y x )1(43)1)(1()1)(1()1)(1(333 ≥++++++++y x z x z y z y x2.,xyz z y x f -++=设 .1,0,,222=++≥z y x z y x 且其中求f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10,,,.3010=≥a a a a n 且设 .2,2,2,1,0,21≥-=+≤++n n i a a a i i i 其中的最小值。
求n a a a +++ 10 4.对于给定的正整数n ,求最小的正整数λ,使得:如果 []2,1,,,21∈n a a a ,的一个排列是n n a a a b b b ,,,,,,2121 。
就有 ∑∑==≤ni ni i i i a b a 1123λ.5.设,411=a .2,)1(4121≥+=-n a a n n 求最小的实数λ使得.0,,,200221≥∀x x x 200220021a A k k ⋅≤∑=λ,其中2200211)1(21⎪⎭⎫⎝⎛+-++++-=+k k x x x kx A k k k k6.设.021≥≥≥≥n a a a 且112=∑=n i i a . 求证:.111≥-+∑=ni i i i a 7.设.,,2,1,0n i x i =>且.11=∑=ni ix00=x 设.求证:∑=-<++⋅++++≤ni ni i ix x x x x x 1121.211π8.求证:.0,,>∀z y x .1888),,(222≥+++++=xy z z xz y y yz x x z y x f 9.求证:,0,,>∀z y x .2888),,(222<+++++=xyz zxzy yyzx x z y x f对原命题加强,证明:.1,0,,=>∀abc c b a 且.2211211211<+++++cba10.设,0,,>z y x .1222=++z y x 求xyzxz y yz x f +++++=111的最大、最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