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解析讲解学习
《列子》一则
《列 子》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 道家学派代表列御寇所著, 其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 和神话传说。
其思想与《庄子》相似。 代表故事有《杞人忧天》 《杨布打狗》《愚公移山》。
走进作者
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 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 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 清静无为。
《列子》是列子、列子弟子以 及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全书基本 上则以寓言形式来表达精微的哲理。 这些神话、寓言故事和哲理散文, 篇篇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明确:①语言描写。
②通过对话,表现出伯牙 善 鼓琴,子期善听; 二人是心意相通的知音; 描述简洁,中心突出。
三、本文言简意丰,结构紧凑,请分析文 章开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一 句在全文中的作用。
明确:①内容上写出了伯牙善于弹 琴,钟子期善于倾听的特点。 ②结构上是全文的总纲,领起下文 对二人善谈善听的具体描写。
的
语气词, 表感叹
“善哉,善哉,子 之 听 夫!
如同,好像 如何,怎样
使······逃脱
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 逃声哉?”
子之听夫善哉,善哉!
一、“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具体 表现在哪里?
伯牙善鼓琴:心中所想便可以弹奏。 钟子期善听:伯牙弹奏,子期便可以领会。
二、文中主要的描写方法是什么? 有什么好处?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听音乐。伯牙 弹琴时,心里向往登高山。钟子期说:“好啊! 高耸的样子啊像泰山!”伯牙又向往流水。钟 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啊像长江黄河!” 凡是伯牙想象的情景,钟子期一定能知道。伯牙 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被困在山岩 下。心里悲愁,就拿琴弹了起来。起先弹奏雨水 连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每奏一 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伯牙于是放 下琴,感叹地说:“您的听力好啊,好啊!心 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意。我如何能使琴声逃脱 您的听力呢?”
《列子》一则(完整版)
cù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
wéi lín 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
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
zhé
shě
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
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擅长。 鼓:弹奏。 听:倾听。
(伯牙)起先弹奏雨水连绵的乐曲,
再弹奏山岩崩塌的音乐。(伯牙)每
奏一曲,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 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 哉?”
舍:放下。子:对人尊称,相当于“您”。 听:听力(这里指对音乐的领悟能力)。 志:心志。犹:如同,好像。 于何:如何。 逃:使动用法,使……逃脱。
课后作业
在文言文专用本上整理《列子》 一则的字词解释、句子翻译、主要 问题和回答。
谢谢观赏!
钟子期,名徽,字子期。 春秋楚国人。相传钟子期是 一个戴斗笠、披蓑衣、背冲 担、拿板斧的樵夫。
深入探讨
文章是如何表现伯牙“善 鼓琴”、钟子期“善听”的?
明确:
课文首句概述伯牙、钟子期特长; 接着用“志在登高山”“志在流水”较 为具体地表明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善听”;然后运用细节描写,以更完 整、更详实、更生动的故事来表明伯牙 “善鼓琴”、钟子期“善听”;全文由 略到详,引人入胜。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你的听 力好啊,好啊!心志和想象如同我的心 意。我如何能使琴声逃脱您的听力呢?”
自主学习
仔细研读课文,小组合作交 流,提出本组觉得有价值的问题, 并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整体感知
文章是紧扣哪个字来写的? “善”字
伯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 上大夫,著名的琴师,擅弹 古琴,技艺高超,还能作曲, 被人尊为“琴仙”。来自你知道“知音”的含义吗?
第6篇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原文呈现
10第 1 页 共 1 页10 第二部分 古诗文积累与阅读专题二 文言文阅读第6篇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考情搜索:近12年未考查。
版本导航:◎人教版:七年级(上)第20课 ◎鄂教版:无 原文呈现教参译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c ù)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l ín)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zhé)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聆听。
伯牙弹琴,意念(出现)攀登高山的情景。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意念(出现)流动的水,钟子期说:“好啊,水势盛大像江河!”伯牙心中想到的,钟子期一定能领会。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历,突然遇上大雨,停留在岩石下面,心里悲伤,就拿过琴来弹奏。
开始弹奏大雨琴曲,又创作了山崩的音乐。
曲子每次弹奏,钟子期就点明他的情趣。
伯牙停止弹琴叹息说:“好啊,好啊,您所听到的那(曲子里的)心意,想象到的就如同我心里所想象到的一样。
我到哪里隐藏自己的声音呢?”第1层:总写伯牙和钟子期成为知音的原因。
第2层:写钟子期每次都能够理解伯牙的琴声中蕴含的意思。
【文章中心】本文讲述了俞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现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阐述了知音难觅的道理。
《列子》(伯牙善鼓琴)精细化阅读及复习要点
《列子》(伯牙善鼓琴)精细化阅读【原文注释】伯牙/善/【善:擅长】鼓【鼓:弹奏】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志:志趣,心意】在高山【志在高山:心里想到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峨峨:高耸的样子】兮/【兮xī:语气词,相当于“啊”。
】若【若:好像;若:像……一样】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善哉:好啊。
善:好】,洋洋【洋洋:宽广的样子】兮/若江河!”伯牙所念【所念:心中想到的;念:心里所想的】,钟子期/必【必:一定】得【得:领会、听得出】之【之:指的是伯牙的心意】。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阴:山的北面】,卒【卒:同“猝”,突然】逢暴雨,止【止:停下/休息/躲避】于岩下;心悲,乃【乃:就。
】援【援:拿】琴而【而:顺承关系】鼓之。
初为【为:弹奏】霖雨【连绵的雨】之操【操:琴曲】,更造【造:作出/创作】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zhé就】穷【穷:穷尽】其趣【趣:旨趣】。
伯牙乃舍(shě)琴【舍琴:丢开琴。
停止弹琴。
舍(shě):放下】而叹曰:“善哉,善哉,子【子:您】之【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听夫【夫fú那】志【志:心意】,想象/犹【犹:好像】吾心也。
吾于【于:从、到】何【何:哪里】逃【逃:隐藏】声【逃声:隐藏自己的声音。
声:应是双关语,指琴声,亦指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内心向往着登临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巍峨雄壮如同泰山耸立!”心里想着(向往)流水,钟子期又喝彩道:“好啊!汪洋恣肆(浩浩荡荡)如同江河奔流!”凡是伯牙弹琴时心中所想的,钟子期都能够从琴声中听(领会)出来。
有一次,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玩,突然遇到暴雨,就在岩石底下躲避;一时心里伤感(悲苦),就取琴弹奏起来。
起初弹奏的声调如同哀怨连绵的大雨,接着更是奏出了山崩地裂一般的声音。
(伯牙)每奏一支乐曲,钟子期都能立刻领会清楚(悟透)其中的旨趣(情趣)。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伯牙鼓琴》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伯牙鼓琴体裁:文言文题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作者:名字:佚名年代:先秦描述:翻译:原文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
译文:伯牙弹琴,钟子期听他弹琴。
原文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译文: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太山。
”原文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
”译文: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钟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
”原文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译文:钟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身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
在古籍中,战国郑人列御寇著《列子》一书中有关于伯牙鼓琴的民间故事。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赏析二:思想内容“伯牙绝弦”是中华传统文化中友谊的千古楷模,他流传至今并给人历久弥新的启迪。
也是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赏析三:艺术特色《伯牙绝弦》的全部精神都在文中一“志”上。
志者,志向也。
“志在高山”者,“高山之志”也;“志在流水”者,“流水之志”也。
志者,藏之于心的怀抱也。
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呢,则以诗言度志。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课件完美版
琴音传承
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告诉我们,音乐有着无穷的魅 力,它可以超越时空、打破界限,让我们心与心契 合。
3 友谊的力量
伯牙深知音乐的魅力,通过琴音,他们的友谊得以升华。
钟子期弹琴感悟
音乐之路
钟子期通过弹琴,发现了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决心 更加用心去追求。
心灵的颠覆
琴音给予钟子期一种前所未有的启示,让他跳出常 规,找到心中的宁静。
音乐的力量
钟子期深知音乐的独特魅力,他相信通过琴音可以 达到人与人之间真正的心灵契合。
伯牙离去,钟子期断弦
伯牙
离别之时,伯牙留给了钟子期他的琴作为纪念, 希望他能继续弹奏琴音。
钟子期
伯牙离去后,钟子期深感思念,但没有了伯牙的 指导和指点,古琴断了弦。
音乐的情感共鸣
故事中的琴音传递了伯牙和钟子期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共鸣。琴声可以打破语言和文化的障碍,让我们产生共鸣。
二者本质相同而形式不同的观点
琴音传承
伯牙将自己的琴借给了钟子期,教他弹奏,并一 起探索音乐的奥秘。
友情之萌芽
伯牙深知钟子期对音乐的热爱,决定与他分享自 己的琴艺。
奇Hale Waihona Puke 的共鸣两人倾心演奏,琴音凝聚了他们心中的情感,仿 佛可以穿越时空。
伯牙弹琴感慨
1 音乐的魔力
琴音传达情感,让人心灵荡漾,超越了语言的束缚。
2 情感的共鸣
伯牙感受到钟子期对音乐的热爱和才华,与他心心相印。
故事反映了“形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即伯牙和钟子期的内心世界相同,但展现形式各异,他们通过音乐找到 了共同的语言。
以和为贵的价值观
故事中强调了和谐、友情和奉献的重要性,以纪念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 情谊。
结语
【语文知识点】伯牙鼓琴的意思
【语文知识点】伯牙鼓琴的意思
伯牙善鼓琴出自战国列御寇的《列子》中的一文。
原段: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意思是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的时候,内心想着高山。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
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
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天涯海角得遇一知音,是难能可贵的。
知音,可遇不可求。
能为懂得自己琴的人弹奏一曲,是无比的享受。
能听到天下最美妙的琴曲,也是最大的奢望。
俞伯牙(前387年—前299年),伯氏,名牙,后讹传为俞氏,名瑞,字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郢都(今湖北荆州)人。
虽为楚人,却任职晋国上大夫,且精通琴艺。
伯牙抚琴遇知音就是他在探亲回国途中发生的故事。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第9课《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课件
翻译 解析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乐。伯牙弹琴时,心 里高向山往。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 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心”里又向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盛大 的样子像长江黄河!”
鹏程万里 扶摇直上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东施效颦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呆若木鸡 无用之用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涸辙之鲋 邯郸学步 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 成者英雄败者贼
《列子》名言
(1)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 而不伤。
(2)大道以多歧路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3)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万物无全用。 (4)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其唯至人矣。 (5)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 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 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6)治大者不治细,成大功者不成小。 (7)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故治国 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8)圣人恃道化而不恃智巧。
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
文学遗产。
伯牙
伯牙是春秋战国时 期晋国的上大夫, 春秋时著名的琴师 ,擅弹古琴(是琴 不是筝),技艺高 超,既是弹琴能手 ,又是作曲家,被 人尊为“琴仙”。
钟子期
钟子期,名徽, 字子期。春秋楚 国(今湖北武汉 汉阳)人。相传 钟子期是一个戴 斗笠、披蓑衣、 背冲担、拿板斧 的樵夫。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
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 哉?”
舍:丢开。 逃:逃避。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 牙 善 鼓 琴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2)乃援琴而鼓之 (3)相如虽驽
援:_拿__,__拿__过__来___________ 驽:_愚__笨__,__拙__劣___________
(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谢:_道__歉_________________
2.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起先弹的曲子像连绵大雨,继而又奏出像山崩的曲子。
3. 最后一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①画龙点睛,突出了文章的主旨。②由伯牙发出的感慨,抒发了对知音 的渴望。③表达了伯牙和钟子期之间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感情,阐述了知 音难觅的道理。 4. 文中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答案】《伯牙善鼓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通过对话表现出“伯牙善鼓琴,钟 子期善听”。说明二人是心意相通的知音。描述简洁,中心突出。
6. 语段是如何围绕“知音”安排结构的? 【答案】①“知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知音”表现在“伯牙善鼓琴,钟子期 善听”,文章围绕这句话展开。②作者以“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承接上下 文,“知音”起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由对“知音”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知音的渴 求,突出文章主旨。
六、文意理解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注:针对《解析与检测》练习中的选择题) 1. 本文伯牙“善弹”,一把琴就可弹奏出高山流水的意境,创造出“崩山之音”; 而子期“善听”,从伯牙的琴声中就可听出他的旨趣。( √ ) 2. 本文采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正面描写子期对琴声的评价,侧 面写了伯牙鼓琴之“善”,突出伯牙琴技之高。( × ) 3. 文章讲述了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表达了他们心意相通、惺惺相惜的深厚情感。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因为知音难遇,所以一定要珍惜好友,保持友谊长存。 (√)
伯牙与钟子期原文及翻译译文
伯牙与钟子期原文及翻译译文1、《伯牙与钟子期》原文及翻译译文《伯牙与钟子期》原文及翻译列子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注释鼓:弹.志:心意.哉:语气词,表示感叹.峨峨:高.兮:语气词,相当于"啊".洋洋:广大善:语气助词,相当于“好”念:心里所想的得之:知道阴:北面。
又,《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
”卒:同“猝”,猝然,突然操:曲调造:奏辄:就逃:逃避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夫:语气助词,无义。
吾于何逃声:大意是我演奏的内容怎么也逃不过他听觉。
译文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
开始弹连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伯牙与钟子期》2、韩愈《与李翱书》原文及翻译译文韩愈《与李翱书》原文及翻译韩愈原文: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
嗟乎!子之言意皆是也。
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全文翻译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全文翻译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神思泰山之阴,卒可逢暴雨,区道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壮,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实乃舍琴而感叹曰:“圣子!圣子!子之听到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亡声哉?”注释锣:弹.志:心意.哉:语气词,则表示感慨.峨峨:高.兮:语气词,相等于"啊".洋洋:广大仁义:语气助词,相等于“不好”念:心里所想的得之:晓得阴:北面。
又,《登泰山记》:“泰山之阳,汶水东流;其阴,济水东流。
”卒:同“猝”,猝然,忽然操:曲调所造:疏辄:就逃亡:躲避穷其趣:彻底理解他的志趣夫:语气助词,并无义。
吾于何逃声:大意是我演奏的内容怎么也逃不过他听觉。
译文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存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回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忽然天空还下了暴雨,于是他们走进一块小岩石下面躲雨,伯牙心里忽然深感很哀伤,于是就掏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
已经开始弹头绵延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头大山碎裂的声音。
每次弹头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够听见琴声中所抒发的含义。
伯牙于是卸下琴感慨地说道:“不好啊,不好啊,你能够想象出来我弹琴时所想要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毫无希望你的听力!”伯牙和钟子期是什么之交伯牙与钟子期就是“八拜之交”中的“知音之交”。
八拜之交分别指管鲍之交、知音之交、至交、舍命之交、胶漆之交、鸡黍之交、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知音之取回自《列子·汤反问》,所指的就是非常介绍、能够器重自己的知心朋友。
《列子》一则
《列子》一则伯牙善鼓琴
[新课标增加篇目]
• 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御寇所作。列子,名列御寇(今河南郑州市人), 终生致力于道德学问,曾师从关尹子、老商氏、支伯高子等。隐 居郑国四十年,不求名利,清静修道。主张循名责实,无为而治。 列子的活动时期应该是约于战国早中期间,与郑繻公同时,晚于 孔子而早于庄子。先后著书二十篇,十万多字,今存《仲尼》、 《汤问》、《黄帝》等八篇,共成《列子》一书,余则均已失传。 其中寓言故事百余篇,如《愚公移山》、《夸父追日》、《杞人 忧天》等,篇篇珠玉,读来妙趣横生,都选自此书隽永味长,发 人深思。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弹奏
志趣,意念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
好啊 高耸的样子
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
shu
水势浩大,水流宽广的样子 心里所想的
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
懂得,知道 游览 山的北面
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文学常识
• 《列子》相传为 • 背诵课文谁最棒!
时期
所作
一、注音
(1)卒( cù )逢暴雨
(2)初为霖( lín )雨之操 (3)更( ɡènɡ )造崩山之音 (4)舍( shě )琴而叹 (5)曲( qǔ )每奏,钟子期辄( zhé )穷其趣
二、词语解释 1.善:__擅__长__,__善__于____ 2.鼓:原意:一种打击乐器;活用意思为__弹__奏_
琴 拿,拿过来
同“猝”, 停止
突然
•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伯 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好啊!
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
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
初中列子一则原文
初中列子一则原文
初中涉及的《列子》一则原文、注释及译文,一般以“伯牙善鼓琴”这则较为常见。
原文: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
•善:擅长。
•卒:通“猝”,突然。
•操:琴曲。
•得:体会。
•志:志趣,心意。
•峨峨:高耸的样子。
•洋洋:宽广的样子。
•援:拿,取。
•穷:穷尽。
•逃:隐藏。
译文: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躲避;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
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伯牙鼓琴选自《列子》,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伯牙鼓琴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伯牙鼓琴的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①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②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③,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④声哉?”——选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的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
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必然了解它。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里伤感,于是取过琴而弹了起来。
起先是连绵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声音。
每有曲子弹奏,钟子期总能寻根究源它的情趣。
伯牙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听琴时所想到的,就像我弹琴时所想到的。
我从哪里让我的琴声逃过你的.耳朵呢?”注释:①得:体会。
②卒:通“猝”,突然。
③操:琴曲。
④逃:隐藏。
⑤志:志趣,心意。
⑥伯牙善鼓琴,善:擅长。
⑦善哉,善:赞美之词,即为“好啊”。
⑧峨峨:高耸的样子。
⑨洋洋:宽广的样子。
⑩鼓:弹奏。
阅读答案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⑴伯牙善鼓琴()⑵伯牙游于泰山之阴()⑶更造崩山之音()⑷志想象犹吾心也()2、下列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
伯牙善鼓琴。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B。
乃援琴而鼓之。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
< />C。
止于岩下。
吾于何逃声哉。
D。
钟子期必得之。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3、伯牙士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听音的人。
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音之交文言文原文
知音之交文言文原文“知音之交”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成语,它源自于《列子·汤问》中的一段故事。
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译文: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倾听。
伯牙弹琴时,内心想着高山,钟子期便说:“太好了,高峻的样子像泰山!”伯牙内心想着流水,钟子期便说:“太好了,宽广的样子像江河!”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体会到。
钟子期死后,伯牙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知音了,于是摔破琴折断弦,终身不再弹琴。
赏析:这个故事是关于音乐、友情和死亡的。
它以简洁而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两个朋友——伯牙和钟子期——之间的深厚友谊。
他们之间的互动展示了真正的心灵相通和相互理解。
伯牙的琴声是他的内心世界的反映,而钟子期则能准确地理解并回应他的情感。
他们的对话——在琴声中共享的情感交流——是真正的知音之交的完美体现。
然而,这个故事的结尾以悲剧收场。
当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失去了他的知音,感到孤独和失落。
他选择破琴绝弦,终身不再弹琴,象征着他已经失去了继续弹琴的意义和动力。
这个结局展示了失去知音的痛苦和无法取代的友谊的价值。
此外,这个故事也展示了艺术的力量。
伯牙的琴声和钟子期的理解力都是艺术的体现,它超越了言语和文字的限制,直接触动了听者的内心。
同时,这个故事也强调了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的。
《列子·汤问》中的这段故事以其深邃的情感和哲理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描绘了一段感人的友谊,也探讨了艺术、死亡和人生价值等重要主题。
高山流水原文与翻译
高山流水原文与翻译高山流水原文与翻译“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见于《列子·汤问》。
在人们的用典实践中,这一典故逐渐发展出七十余个典形和乐曲高妙、相知可贵、知音难觅、痛失知音、闲适情趣等典义,还存在典故反用现象。
下面请欣赏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高山流水原文与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山流水原文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伯牙鼓琴,志①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③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④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为《霖雨》之操⑤,更造《崩山》之音。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吾于何逃声哉?”(选自《列子·汤问》)高山流水翻译伯牙是一位有名的琴师,他的琴术很高明,钟子期则善于欣赏音乐。
伯牙弹琴的时候,想着在登高山。
钟子期高兴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见了一座巍峨的大山!”伯牙又想着流水,钟子期又说:“弹得真好啊!我仿佛看到了汪洋的江海!”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
有一次,他们两人一起去泰山的北面游玩,游兴正浓的时候,突然天空下起了暴雨,于是他们来到一块大岩石下面避雨,伯牙心里突然感到很悲伤,于是就拿出随身携带的琴弹起来。
开始弹绵绵细雨的声音,后来又弹大山崩裂的声音。
每次弹的时候,钟子期都能听出琴声中所表达的含义。
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地说:“好啊,好啊,你能想象出我弹琴时所想的意境,我的琴声无论如何也逃不掉你的听力!”【注释】①志:志趣、心意。
②峨峨:高耸的`样子。
③洋洋:宽广的样子。
④卒:通“猝”,突然。
⑤操:琴曲。
【试题】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伯牙善鼓琴善:(2)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译文:3.“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从文中的哪句话可以看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 王维) •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唐 李白) •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 • 人生所贵在知已,四海相逢骨肉亲(唐·李贺) •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唐·白居易)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或“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返回
巍巍兮
志在高山,峨峨兮若泰山;
伯
志在流水,洋洋兮若江河……
伯
牙
淼淼系、浩浩兮、滔滔兮
牙
善
所
鼓 志在明月——(皎皎 )兮若( 玉盘 ) 念
琴 ,
志在清风——( 袅袅
)兮若(
轻纱
)
, 钟
钟
子
子
期
期 志在雷鸣——( 隆隆 )兮若( 战鼓 ) 必
返回
复习巩固
2、翻译下列句子。
(1)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所想的,钟子期都能知道。
(2)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
(3)钟子期辄穷其趣。
钟子期总能悟透其中的旨趣。
(4)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
你的听力好啊,好啊!心志和想象就如同我
的心意。
返回
根据故事情节, 复述课文内容。
返回
疏通文意
比一比,看 谁 学得 快。
小组讨论,疏通文意。掌握难懂 的词句,大家分析。(以小组的形 式竞相解答。)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 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 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 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 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 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 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伯牙把自己的情怀寄托于琴音,琴技炉 火纯青,而子期有很高的音乐鉴赏能力, 无论伯牙如何弹奏,子期都能准确道出伯 牙的心意。
合作探究
3、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
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 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4、这篇古文蕴含的道理是什么?
知音难得,牙 鼓 琴 图
此图画春秋名士伯牙过汉阳在舟内鼓琴时路遇知音钟 子期的故事。画中二人对坐,左边清瘦、蓄长髯、坐巨 石上弹琴者为伯牙,对坐垂首凝神静 听者为钟子期。 侍者三人分立左右。
作者:王振鹏,绢本,墨笔,纵31.4厘米,横92厘米,现藏于 故宫博物院。
学习目标
(1)理解字词句,熟练朗读,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败义求生,岂荀巨伯所行耶?
4.、用简明的语言评价荀巨伯的行为(3分)
课后作业
将这则故事改写成
一则300字左右的白
话故事。
返回
疏通文意
结合注释翻译文句(学生翻译)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
善:善于。
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
志:志趣、心意。
善:好 峨峨:山高耸的样子。
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
念:想,想象。 得:懂得,知道洋。洋:水宽广的样子。
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之,代词,代伯牙弹琴时想象的景象。
返回
伯牙是传说中的善弹琴的人,钟子期是善 听音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什么?这个 成语的意思是什么?
高山流水
比喻知己相赏或知音难遇。 也比喻乐曲高妙。
复习巩固
1、解释下列一词多义字。 伯牙善鼓琴 善于、擅长
(1)善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好
(2)于
游于泰山之阴 介词,在
止于岩下
介词,在
吾于何逃声哉 相当于“如”
于我如浮云 对于
复习巩固
代词,代伯牙弹琴时想
象的景象
钟子期必得之
乃援琴而鼓之音节助词,不译。
(3)之
游于泰山之阴 初为霖雨之操 更造崩山之音
结构助词, “的”。
子之听夫 助词,的
(4)而
博学而笃志 拔山倒树而来 而忘操之 乃援琴而鼓之 学而时习之 人不知而不愠
连词,表并列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转折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承接 连词,表转折
拓展延伸
《荀巨伯探病》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
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求生,岂荀巨
伯所行耶?”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
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
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
返回
纠正字音
卒( cù )逢暴雨 乃援(yuán)琴 舍(shě)琴 辄( zhé)穷其趣 子之听夫( fú)志
返回
朗读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学生朗读课文。
——注意朗读节奏和合理断句。
例: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峨峨兮/若/泰山! 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获全。
1、解释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友人语巨伯( ) (2) 子令吾去( )
(3)败义以求生( ) (4)贼既至( )
(5)不忍委之( ) (6)遂班军而还( )
2.、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友 人 有 疾 不 忍 委 之 宁 以 我 身 代 友 人 命。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5)操
初为霖雨之操 而忘操之
2、解释下面通假字的意思。
卒逢暴雨 (通“猝”,突然 )
3、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吾于何逃声哉( 使动用法,使…逃脱)
合作探究
1、伯牙和子期各自“善”什么?文中是如 何表现他们的“善”的? (用自己的语言概 括)
合作探究
2、“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至今广为 传颂,文中哪些句子写出子期堪称伯牙的 “知音”?
阴:山的北面。卒:通“猝”,突然。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
乃:于是。
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
更:又、再援。:拿,拿过来。 为:弹奏。
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
操:琴曲。 造:创作。
辄:总是,就。
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
穷:穷尽。 舍:放下。
于:相当于“如”。
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之:助词,的。 夫:相当于 “啊”。
逃:使…逃脱。
译文参考
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于听音乐。伯牙弹琴,心 里向往登高山。钟子期说:“好啊!高耸的样子像泰山 !”伯牙又向往流水,钟子期说:“好啊!宽广的样子 像江河!”伯牙想象的情景,钟子期都能知道。
伯牙在泰山的北面游览,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边 停下,心里悲伤,于是拿过琴来弹奏。起先弹奏雨水连 绵的乐曲,再奏出山岩崩塌的音乐。曲子每次弹奏,钟 子期都能悟透其中的旨趣。伯牙于是放下琴感叹说:“ 你的听力好啊,好啊!心志和想象就如同我的心意。我 如何能使琴声逃脱你的听力呢?”
(2)积累文言字词,探究古文 所蕴含的道理。
返回
了解名作
《列子》,相传战国郑 国人列御寇著。《汉书·艺 文志》著录《列子》八篇。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 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 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 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 儿辩日》、《愚公移山》、 《夸父逐日》、《杞人忧天 》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 遗产。
善 听
志在春雨——( 晶晶 )兮若(
银丝
)
得 之
。
文中出现了很多次“善哉”,这是钟子期对伯牙琴声 发出的一种赞叹,突出了伯牙“善”鼓琴,想一想, 除了用“善”哉,还可以用什么语言来描述呢?
美哉…… 壮哉…… 妙哉……
壮哉!峨峨兮若泰山! 美哉!洋洋兮若江河! 妙哉!袅袅兮若轻纱!
合作探究
2、文中怎么叙述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善 于听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