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评课稿(通用6篇)

合集下载

【最新文档】近似数评课-范文模板 (6页)

【最新文档】近似数评课-范文模板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近似数评课篇一:近似数评课稿《近似数》评课稿张希鹏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聆听了赵老师执教的《近似数》。

面对给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

我的内心很是惶恐,不敢说点评,那我就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谈一下我的几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探讨,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不吝批评指正。

1、教学目标落“实”。

纵观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到赵老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是今天的学生群体,也都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掌握。

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寻找近似数的过程,感受了近似数的价值,经历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了求近似数的方法,这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都得以顺利的完成。

估算是新课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而求近似数是进行合理估算的知识基础之一。

但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把认识近似数的目标仅仅指向为估算教学服务,而是把建立数感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出这一目标的达成。

2、教学设计朴实。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起始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学生对近似数的知识不生疏,而使近似数的产生的过程,近似数的价值及如何求近似数等内容流于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朴实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教者的细心。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课的主题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活中的常见数量,二是测量的数据。

教材之所以以这样的内容作为主题情境图,就是要学生感受到不仅数据会根据需要求近似数,即使在测量中由于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所以其产生的测量数据也是近似数,从而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数的实际意义,也为学生的数感建立做了很好的铺垫。

求小数的近似数

求小数的近似数

“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知识基础上的延伸。

因此,巩老师先复习省略万位、亿位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以练习促知识的再现),复习的过程中较好地注重了说理。

第二环节:巩老师引导学生有步骤地探讨保留两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注重了不同描述方式的综合应用;注重了教者的引导;注重了学生的说理;注重了对方法的引导和总结。

第三环节:基本练习,采用三种不同要求下的求近似数,较好地对基本知识进行了运用。

第四环节:深化练习。

1、判断并改错也采用三种不同形式的描述方式进行描述,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2、填数,并说近似于哪个数,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总之本堂课既注重了基础知识的教学(三种不同描述方式下的求近似数),又注重了基本技能地培养(观察、分析、思考、表述),较好地发挥了教师引导、组织、调控作用;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看、想、说、做),练习具有层次性、针对性、基础性、综合性。

建议:
1、新知的学习(知识的发现)可由学生分步进行:独立思考、写出结果、说明想法——小组交流结果、想法——集体交流结果、想法,从而形成具体的操作方法。

2、应有效地引导学生有序描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在具体地练习中,让学生通过多说来促进学生对方法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又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数组织表达能力。

四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四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下册《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听了夏老师的课,收获颇多。

1.从生活出发,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的联系在创设情境环节,结合教科书的主题图,创设了邻居家的孩子“小豆豆”测身高的生活情境,自然的引入新课,使学生看到小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在巩固环节,让学生说出把4、85元精确到元、精确到角分别是多少钱,这样把学习的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知识还原与生活,应用与生活。

2.注重过程,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在求小数近似数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保留几位小数的含义。

保留一位小数就是精确到十分位,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保留两位小数就是精确到百分位,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这个环节我是让学生看书自学的,在讲完第一个小题0.984≈0.98后,让学生比较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与求整数近似数的方法,使学生很快就明确了求小数的近似数要把尾数部分舍去;在教学完0.984≈1.0后,让学生讨论“0”能不能舍去,使学生明确了“0”如果舍去了,小数部分没有数字就没有保留到十分位;在教学0.984保留整数时,也让学生充分讨论了小数部分要不要加“0”。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出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

虽然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整数的近似数相似。

而在知识点的获取时,让学生主观发现,分析比较,概括出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要加强教学反馈。

一些基础差的学生在求小数的近似数时却还是遇到了一些困难。

最典型的就是他们忘了精确到哪一位,以为精确到哪一位就是看哪一位。

还有些同学甚至“连环进位”,让他保留两位小数,他就把千分位、百分位、十分位的数都往前进一了。

这不仅说明这些同学基础差,还说明了反馈练习的重要性。

精心整理,仅供学习参考。

商的近似数评课稿

商的近似数评课稿

《求商的近似数》评课稿汪燕老师评课:今天,我听了鹿老师上的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求商的近似数》这一课后,有以下的收获。

教学设计符合理想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的主题地位。

通过复习和谈话,既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又揭示了这节课的学习内容,为今天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作准备,为学生完整地认识取商的近似值作铺垫。

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作好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在易接授知识信息的最佳时间内,快速而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

1、让学生知道取商的近似数是实际应用的需要,让学生理解在现实生活中,除法会遇到除不尽的情况,这时可以根据需要取商的近似数。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数学探索活动中去,并在数学探索活动中,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获得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2、板块的精心设计并不意味着教学的定格。

教师在设计中尽量从学生的兴趣角度出发,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

在学习活动过程中体现教学的开放性,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大胆地表达不同的见解,提出个性化、创造性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使他们有旁逸斜出的机会,经历错到对的过程,从中体会教学思考的乐趣。

3、教师的点拨适时到位。

当学生发现除不尽的时候,教师说明实际计算钱数时,有时只算到“分”,使学生明确,算到“”分”,就是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算出三位小数,再按“四舍五入”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陆晓明老师评课:鹿老师在《商的近似数》这课的教学设计中充分体现了“先学后教、精讲多练”的教学模式,目标制定明确、具体,切合教学实际,自学指导的提出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学生能充分自主学习,能在教师有效地指导下,进行思考、实践、发现新知,达成教学目标,教学效果明显。

在辅助环节的教学中,教师直入本课的教学目标,并进行有效地指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师用填空的形式,“看()位进行四舍五入,表示计算到()”直奔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需要重点指导学生看书的地方,这样的设计为进行有效地自学奠定了基础。

近似数的评课稿

近似数的评课稿

近似数的评课稿近似数的评课稿篇一:近似数评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很荣幸今天聆听了赵老师执教的《近似数》。

面对给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

我的内心很是惶恐,不敢说点评,那我就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谈一下我的几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探讨,不当之处还望各位老师特别是赵老师不吝批评指正。

1、教学目标落“实”。

纵观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到赵老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是今天的学生群体,也都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掌握。

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寻找近似数的过程,感受了近似数的价值,经历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了求近似数的方法,这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都得以顺利的完成。

估算是新课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而求近似数是进行合理估算的知识基础之一。

但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把认识近似数的目标仅仅指向为估算教学服务,而是把建立数感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出这一目标的达成。

2、教学设计朴实。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起始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学生对近似数的知识不生疏,而使近似数的产生的过程,近似数的价值及如何求近似数等内容流于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朴实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教者的细心。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课的主题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活中的常见数量,二是测量的数据。

教材之所以以这样的内容作为主题情境图,就是要学生感受到不仅数据会根据需要求近似数,即使在测量中由于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所以其产生的测量数据也是近似数,从而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数的实际意义,也为学生的数感建立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课教师紧紧抓住这一主线,充分而全面的展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没有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主题情境,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如对主题图的取舍,对植树棵树的改变以及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适度的障碍等等。

近似数评课稿(通用6篇)

近似数评课稿(通用6篇)

近似数评课稿(通用6篇)近似数评课稿(通用6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似数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似数评课稿篇1周老师能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准确把握教材,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课堂扎实有效。

主要表现在:1、在教学近似数时,周老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人数说说44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说说理由。

在此基础上引入写法44≈40,再让学生说说三(1)班人数47人大约是几十人,引入47≈50,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四舍五入”法,为求大数目的近似数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2、让学生经历了对“四舍五入”法的自主探索、加深领悟、掌握要点的学习过程。

注意教给方法,对于求大数目的近似数,要先分级,划出尾数,再圈出尾数的最高位,再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3、能精心设计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周老师能站在毕业班教师的高度,适时延伸拓展,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周老师一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周老师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大胆进行了重组和开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近似数概念的教学,周老师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近似数的产生和价值,无法得到准确数、不需要准确数,是估算的需要,是测量产生的误差,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求近似数时,周老师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结合生活实例,从保留到十位、百位、千位求近似数,并和学生以往估算的知识有机结合,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以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学生顺利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近似数评课稿篇2在开学仅一周多的时间内,刘老师用心钻研,把四(1)班的孩子们和全校数学老师带进“生命课堂”,为全体数学教师指引了生命课堂的方向。

通过听课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课前引入(学生认识)把四(1)班学生人数、四年级总人数、小学部总人数、全校总人数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让学生写出近似数,并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答案,很自然的引入“省略尾数”的概念。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评课稿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评课稿

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评课稿一、课程背景简介《近似数》是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近似数的理念以及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本课,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近似数,掌握近似数的一些基本运算方法以及近似取整的原则。

通过进行近似数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提高数值计算的能力,培养对数值的敏感性,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近似数的概念和特点,掌握近似数的基本运算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值计算和近似估算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近似数的概念,能够正确运用近似数进行数值计算。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数值的敏感性,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近似数进行问题解决。

四、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白板、教学课件。

2.教学材料:冀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近似数》部分。

五、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第一节: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近似数的认识。

例如: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估算值的情况,比如超市购物时的金额估算、课间时间的估算等。

请问,你们有没有使用过这种近似估算的方法?2.引用例子引发学生思考,例如:小明去市场买苹果,他需要买5斤苹果,每斤5元,那么他应该支付多少钱?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你们是如何计算的?第二节:概念讲解1.利用课件或黑板上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感受近似数与精确数的区别,并给出近似数的定义。

近似数是通过简化精确值得到的数,它与精确数相比,有一定的误差但误差通常是可接受的。

2.通过具体的例子进一步解释近似数的概念。

例如:小明去市场买苹果,他需要买5斤苹果,每斤5元,那么他应该支付多少钱?我们可以近似计算:5斤苹果合计大约25元。

3.教师可以给出更多的实际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近似数的意义和应用。

《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_新闻报道_

《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_新闻报道_

《小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观课主题
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主要亮点
教学环节比较清晰。

关注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课堂多次总结归纳出示,学生齐读,在巩固练习环节也要求说方法。

关注了求近似数的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课堂提问了近似数1.0和1的区别。

存在的不足
求近似数的方法和数感的培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课堂教师虽比较关注,但整个教学过程特别是方法的总结基本是教师问学生答或者教师自问自答,然后出示总结语,学生齐读。

对于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教学难点突破不够。

课件的简洁性和实用性有待加强。

课件+教学设计的出示较明显。

策略建议
在教学本课之前,思考本课学生已经学了什么(求整数近似数的基础),教给学生什么(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和数感培养),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是什么(0.984精确到十分位和2.798精确到百分位等类问题),再考虑应该如何实施教学?
具体教学实施意见请认真阅读教学用书第92页相关内容。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流程、教学意图等用语不适合出现在课件中。

近似数的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近似数的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近似数的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近似数的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说课稿是必不可少的,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似数的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近似数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这一部分内容是在学习小数除法的基础上学习的。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的情况,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

但是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很重要。

在本册前面,已经教学过求一个小数的近似值,以及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值,这里只是通过例7一道计算钱数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怎样取商的近似值。

由于计算钱数时一般算到“分”就可以了,那么题中的结果应保留两位小数,除的时候要除到千分位,也就是要先算出三位小数。

然后让学生自己确定,怎样把小数点后面第三位小数按“四舍五入法”处理。

接着,让学生试算“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这一题是让学生根据不同要求取商的近似值。

使学生更明确,算出的小数位数都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小数除法的计算中正确地截取商的近似值。

并且能够灵活的处理问题。

2、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1、会根据实际需要求商的近似值。

2、理解求“积的近似值”与求“商的近似值”的异同。

四、说教法、学法本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入手,注重新旧知识的迁移,教师以引导为主,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学会求商的近似数,并且在练习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的处理问题,使知识活学活用。

《近似数》评课

《近似数》评课

评二年级下《近似数》--吕娟娟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它与精确数不同,它仅表示某一对象的一定范围。

本课的学习是让学生认识近似数,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及意义,掌握求近似数的方法,即四舍五入法。

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中,老师设计了一些数据让学生区分,然后让学生分类,并说出分类的理由,从而自然引出近似数,并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形成这些近似数,在各种分类中明确近似数与精确数这两类数的特点,从而让学生体会近似数产生的过程,加深对近似数意义的理解,也让学生能在生活实际的背景下进行学习。

在帮助学生建立了近似数的概念以后,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近似数,让学生体会到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如何求近似数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教师通过独立的看一看,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自己试一试等活动,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给他们提供一个广阔思维的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与发现带来的乐趣。

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示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内容看似比较简单易懂,而实际其实不然。

本节课教师用动态的眼光,钻研教材,营造体验式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深刻体验数学学习的过程,并获得积极的情感受体验,最大限度促进自身发展。

1、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

尽管如此,教材的编排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难以展现出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教师应想方设法为抽象的教材内容选择、补充生活背景,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变得易于感受。

从学生用“接近”一词来表述理由可以看出:学生不仅体验到了这些数的近似数,而且明白了为什么。

在此基础上引入“近似数顺理成章,学生非常容易接受。

2、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

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

(四年级数学教案)《近似数》评课稿

(四年级数学教案)《近似数》评课稿

《近似数》评课稿四年级数学教案各位专家、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大连代表队的3号选手,我叫穆晓慧。

很荣幸能站到这个讲台上来。

面对这么多的教育大家,我的内心很是惶恐,不敢说点评,因为会有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的感觉,那我就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谈一下我的几点认识,说出来与大家探讨,不当之处或有贻笑大方的地方,还望各位领导老师不吝批评指正。

1、教学目标落“实”。

纵观本课的教学,可以看到教师很好地完成了本课预定的教学目标,即使是今天的学生群体,也都有了自己的独特理解和掌握。

学生经历了从生活中寻找近似数的过程,感受了近似数的价值,经历了探究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过程,理解了求近似数的方法,这样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都得以顺利的完成。

估算是新课程中十分重视和加强的内容,而求近似数是进行合理估算的知识基础之一。

但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把认识近似数的目标仅仅指向为估算教学服务,而是把建立数感也作为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从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出这一目标的达成。

2、教学设计朴实。

本节课是本册教材起始单元,属于数与代数这一领域的内容。

教师在备课和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因为学生对近似数的知识不生疏,而使近似数的产生的过程,近似数的价值及如何求近似数等内容流于形式。

我们可以看到在教师朴实的设计中处处渗透着教者的细心。

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数据的实际意义,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体会近似数的意义,在探究讨论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课的主题图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生活中的常见数量,二是测量的数据。

教材之所以以这样的内容作为主题情境图,就是要学生感受到不仅数据会根据需要求近似数,即使在测量中由于测量的工具,测量的方法等因素的影响,也会产生误差,所以其产生的测量数据也是近似数,从而感受到现实世界中数的实际意义,也为学生的数感建立做了很好的铺垫。

本课教师紧紧抓住这一主线,充分而全面的展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教师也没有拘泥于教材所提供的主题情境,而是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如对主题图的取舍,对植树棵树的改变以及为学生的学习设置适度的障碍等等。

《近似数》评课稿

《近似数》评课稿

近似数评课稿前言近似数作为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广泛应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近似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内容。

本篇评课稿将围绕近似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展开讨论,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近似数。

内容一:近似数的概念近似数是指在一个数的附近取一个较为接近的数,以便于计算和理解。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但有时候由于各种原因无法进行精确计算,这时就需要使用近似数来进行计算和估算。

学生在学习近似数的概念时,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 近似数是在一个数的附近取的数,它并不是对原数的精确表示; - 近似数的精确程度取决于取近似数时所采用的规则和方法; - 近似数可以用来进行估算和计算,但在需要精确结果的情况下应当采取其他计算方法。

内容二:近似数的计算近似数的计算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学生需要理解和掌握以下几种常见的近似数计算方法:舍入法舍入法是一种常见的近似数计算方法,它可以用来将一个数近似到指定的位数。

舍入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需要舍入的位数。

2. 找到需要舍入的位数的下一位数字。

3. 根据下一位数字的大小,决定舍入位的取舍规则。

例如,我们要将数值2.86舍入到百分位,即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这时,下一位数字为6,根据舍入规则,我们可以将2.86近似为2.9。

截断法截断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近似数计算方法,它可以用来将一个数近似到指定的位数。

截断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1. 确定需要截断的位数。

2. 将需要截断的位数之后的所有位都舍去。

以数值 2.86为例,要将其截断到百分位,即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在截断法中,我们可以直接将2.86近似为2.8。

常用近似数在实际应用中,有一些常用的近似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进行估算。

学生在学习近似数时,可以了解以下常用近似数: - π的近似值为3.14; - 根号2的近似值为1.41; - 根号3的近似值为1.73; - e的近似值为2.71。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评课稿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评课稿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评课稿一、引言本评课稿针对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近似数》单元进行评价。

在本单元中,学生将学习如何理解近似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近似计算。

通过近似数的学习,学生将培养自己灵活运用近似数进行计算和问题求解的能力。

在此评课稿中,将从教材内容的设计、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以及学生学习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和探讨。

二、教材内容设计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单元的教材内容设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教材的内容安排合理,循序渐进,有助于学生逐步建立起对近似数的认识和理解。

教材首先介绍了近似数的概念,并通过生活中的例子阐述了近似数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随后,教材引入了近似数的四舍五入法和截断法,并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进行了说明和讲解。

最后,教材提供了许多练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设置合理,题目形式多样,既有计算题,也有应用题。

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此外,教材中还有一些拓展与延伸的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总体而言,教材内容设计合理、科学,能够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近似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三、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针对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近似数》单元,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与实施方面表现出色。

首先,教师充分准备了教学材料和教学辅助工具。

教师通过使用电子白板、幻灯片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近似数的概念。

此外,教师还准备了一些实物材料,如水果、小球等,以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近似数的应用。

其次,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探究精神。

在课堂中,教师安排了小组活动和问题探究任务,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师还充分利用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等,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教师还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和需求,进行个别化的辅导和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评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评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商的近似数》评课稿1. 选用教材的背景与意义《商的近似数》是部编版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一节课,该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计算商的近似数。

商的近似数是指对商进行估算,使得数字更加接近实际结果。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将能够应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选用这节课程的主要原因如下: - 培养学生的近似计算能力:商的近似数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在很多实际问题中都需要进行估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自己的近似计算能力,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本节课程涉及到对商的估算,学生需要对数字进行分析和判断。

这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

-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商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例如购物、旅行等。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将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 知识目标:了解商的近似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掌握商的近似数的计算技巧。

- 能力目标:掌握应用商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近似计算能力和数学思维。

- 情感目标: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际应用能力,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3. 教学过程3.1 导入与引入在上课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商的近似数的兴趣。

例如: - “在超市中,你知道如何计算商品的价格吗?” - “你有没有遇到过需要对价格进行估算的情况?”通过这样的引入,激发学生对商的近似数的思考,进而为正式教学做好铺垫。

3.2 理论与示范在导入引入后,教师可以通过理论与示范进行正式教学。

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商的近似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包括以下内容: - 商的定义:商是一个除法问题的解答。

- 商的近似数的概念:商的近似数是对商的估算,使得数字更加接近实际结果。

- 商的近似数的计算方法:通过舍入原则和近似数位数的选择,计算商的近似数。

生活中的近似数评课稿

生活中的近似数评课稿

生活中的近似数评课稿
让课堂展现生命的精彩
 ——《生活中的近似数》教学评析
 有幸观摩了李老师执教的《生活中的近似数》这节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后安排的一节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去尾法和进一法。

为了让学生正确运用“去尾法”和“进一法”取商的近似值,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结合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教师因地制宜的教学了这节生活中的数学课。

整节课,李老师既关注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又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在交流评价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体验,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感触较深。

 一、注重教学目标的整合化,建构生命课堂:
 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能仅仅拘囿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平衡与和谐的整合,在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落实知识。

 在《生活中的近似数》这节课中,李老师在目标领域中设置了过程性目标,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什幺是准确数和近似数,理解了生活中除了用四舍五入法凑整外,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去尾法、进一法也经常被使用,感知了三种凑整方法的异同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了数学问题的产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在课的开始,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什幺是准确数和近似数”,李老师提供给学生一个真实的任务去解决,把这个数学问题变成了一个具有挑战性、探。

2023年积的近似值评课记录(实用14篇)

2023年积的近似值评课记录(实用14篇)

2023年积的近似值评课记录(实用14篇)本课从目标来看,有两个大要求。

一是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二是识字。

从设计来看,对应目标做到了简洁,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识读结合,寓识于读,把课文读好。

首先是老师的示范读,然后请小朋友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小伙伴听,接着是录音示范读;学生跟着录音读;小组展示读;全班读;每一次的读都使得学生知道自己读的目的是。

什么。

;同时每一次读都要求学生指读,读的形式多样,非常符合一年级小朋友的年龄特点,让学生在多次反复的读中感知了课文内容,非常值得我们。

学习。

二是寓识字于游戏中。

识字教学是一年级生本教学的重点。

本课教材识字量是相当大的。

古苑老师采取了多个小游戏,寓识字于游戏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是小组内互帮互学,然后小组展示,接着有摘桃子游戏识字,有开火车识字,一环紧扣一环是识字认字教学,学生学得兴味盎然。

古苑老师的课中让我感受最深的还是古苑老师非常注重学生的习惯培养。

一年级正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

特别是生本的教育理念倡导小组合作、探究,对学生的倾听习惯、发言习惯要求更高,这节课古苑老师的课堂调控能力很高,组织课堂非常强。

她利用学生耳熟能详的古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课前师生交流中,“谁的小手最听话?谁的小手最灵巧?翻书比赛等。

”非常好地培养了学生课前的准备习惯。

这次听课对我的震撼很大,教学是要充满热情,充满追求的。

我一定要在以后的不断学习中去保持这种热情,去激励自己不断进取。

初中数学评课记录课堂上许许多多司空见惯的问题经由听课者自觉的观察,就可洞见到很多值得探索、深思的地方。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初中数学评课记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程标准中明确地告诉我们:数学的教学活动都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龙活虎活经验和学生原来的认知基础上的。

几位老师都能恰当的运用身边的教学素材,创造有趣的教学情景。

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要求:就是使学生在获得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能力方面都得到发展。

改写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评课稿

改写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评课稿

改写用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的评课稿在开学仅一周多的时间内,刘老师用心钻研,把四(1)班的孩子们和全校数学老师带进“生命课堂”,为全体数学教师指引了生命课堂的方向。

通过听课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课前引入(学生认识)把四(1)班学生人数、四年级总人数、小学部总人数、全校总人数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让学生写出近似数,并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答案,很自然的引入“省略尾数”的概念。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学生已经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的形成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学生交流)让学生围绕一个例题进行分析。

我校占地面积34632平方米,约为()平方米。

A、4万B、3万在这个例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的是独立思考——对与错的交流——全班同学的汇报讨论,学生思维受到步步启发,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汇报时,围绕主题板示出三种想法①5368离4万是4632远一些,离3万是4632近一些;②看千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③34632没达到35000,这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并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经历“四舍五入”的知识形成过程(教师指点)又是一个简洁的练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

下面哪些数约是3万,哪些数约是4万。

30789 37211 35423 33875 3964531998 32416 36045 34567 38420要求:1、分一分;2、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的一个过程,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四舍五入”的启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放手给学生,教师只起到指点的作用。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简单清晰,学习材料简洁,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很充实。

《求小数的近似值》的评课稿

《求小数的近似值》的评课稿

《求小数的近似值》的评课稿今天,听了赵老师执教的《求小数的近似值》,感受整节课娓娓道来,环节清晰明郎,自然朴实,比上学期有了可喜的进步。

本节课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求商的近似值的需求,进而探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从而总结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与求积的近似值方法的异同。

本节课最大的优点:一、关注细节。

细节论成败。

通过一学期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师生配合较默契,赵老师很冷静,很沉稳的采取一系列的小细节:如伸手指的个数,代表你想到问题的'个数,边伸手指,边思考......这样,很容易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反馈情况;又如语言的暗示——师:看谁求得商快;师:想好了再算,否则会吃亏......这些小细节很巧妙的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提示学生边思变做,不要做一台“计算器”。

再如:画龙点睛的板书“约”和(保留一位小数),突出知识点。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学习探讨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时,采用了“举例——归纳的方法”让学生经历、参与、总结方法。

先有具体的有形的题目:如计算43÷13 ≈ (商保留整数),18.9 ÷ 2.3 ≈ (商保留两位小数),在具体的计算中加以对比,在对比中并不急于揭示方法,而是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都参与到思考中,达到“无疑处有疑,”“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从而优化学习方法。

三、会灵活动用评价语言激励学生,语言丰富多彩赵老师年青好学且教学低子较扎实,在相互交流学习中我对她提出的意见,在本节课中改进了许多,因此教学课堂也较生动起来。

对本节课的建议:如果在开始练习几道求小数近似值的题目,如3.156 ≈ (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等不同的要求,进而回顾总结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看保留位数后一位上的数来决定四舍还是五入),从而在学习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时,可先运用“猜测——验证”的学习方法,避免学生出现“劳而无功”的现象。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评课稿

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评课稿一、引言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带来一堂关于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课程。

在数学中,近似数是指对一个数进行近似计算,得到一个与原数相近但不完全相等的数。

近似数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比如我们经常会使用近似数来估算购物费用、时间等。

而在本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求解亿以上数的近似数,为大家提供一个实用的数学技能。

二、为什么需要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亿以上的数值往往较大,精确计算起来会非常繁琐且耗时。

而对于一些实际问题,我们更关心的是数值的数量级和大致大小,而非精确数值。

因此,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估算数值,方便实际应用。

三、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方法1. 舍入法舍入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求近似数的方法。

在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我们可以使用舍入法来简化计算。

舍入法的基本原则是根据需要保留的有效位数,将多余的位数舍去或进位。

对于亿以上的数,我们可以根据需要保留的位数,将数值舍入到相应的位数上。

例如,对于要求保留到百位的数,我们可以将亿以上的数保留到千位,然后将千位以下的数值舍去。

2. 科学记数法科学记数法是一种表示数值的方法,可以将一个较大或较小的数表示为一个较小的数乘以10的幂。

在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科学记数法可以帮助我们简化计算。

首先,我们将亿以上的数转化为科学记数法的形式,即将其表示为一个小于10的数乘以10的幂。

然后,根据需要保留的有效位数,将小数部分舍入到相应的位数上。

3. 近似法近似法是一种根据数值特点和规律进行估算的方法。

在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时,我们可以利用近似法来快速估算数值。

近似法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数值的大小和数量级,找到一个与原数相近但较为简化的数值。

例如,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可以将其近似为一个较小的数,或者将其近似为一个更容易计算的数。

四、实例演练为了更好地理解求亿以上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让我们通过一些实例来进行演练。

实例1:求近似的亿以上数假设我们需要将一个数值为123456789的数近似到亿位,我们可以使用舍入法来进行计算。

《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

《求小数的近似数》评课
数的意义理解的感觉不够直观。
建议:借助数轴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出近似数是2.0的范围,和近似数是2的范围。从而理解2.0比2更接近精确数。
学科
数学
课题
求小数的近似数
主要
优点
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
本节课从三个地方体现质疑:第一是在出示完情境图发现信息后,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一个约3.94,一个约是4?”这个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进行探究。第二个质疑是在学生汇报时,其它小组质疑,质疑了两个问题:(1)3.94 ≈3.9时,为什么要看4?(2)为什么把4舍去?通过解决这两个问题学生理解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第三个质疑是在理解近似数的精确度时,当学生求出2.04≈2.0,还有人把2.04≈2教师引导学生质疑2.0后面的0能不能去掉?通过练习得出0不能去掉,从而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也就是保留位数越多,精确度越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似数评课稿近似数评课稿(通用6篇)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

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近似数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近似数评课稿篇1周老师能准确把握学生学习的起点,准确把握教材,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课堂扎实有效。

主要表现在:1、在教学近似数时,周老师让学生联系自己班级人数说说44人大约是几十人,并说说理由。

在此基础上引入写法44≈40,再让学生说说三(1)班人数47人大约是几十人,引入47≈50,唤醒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四舍五入”法,为求大数目的近似数的学习作了很好的铺垫。

2、让学生经历了对“四舍五入”法的自主探索、加深领悟、掌握要点的学习过程。

注意教给方法,对于求大数目的近似数,要先分级,划出尾数,再圈出尾数的最高位,再根据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

3、能精心设计习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

周老师能站在毕业班教师的高度,适时延伸拓展,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周老师一课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周老师能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对教材大胆进行了重组和开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近似数概念的教学,周老师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认识到近似数的产生和价值,无法得到准确数、不需要准确数,是估算的需要,是测量产生的误差,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

在教学求近似数时,周老师则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结合生活实例,从保留到十位、百位、千位求近似数,并和学生以往估算的知识有机结合,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以万或亿作单位的近似数的教学也就水到渠成,学生顺利完成了知识的迁移。

近似数评课稿篇2在开学仅一周多的时间内,刘老师用心钻研,把四(1)班的孩子们和全校数学老师带进“生命课堂”,为全体数学教师指引了生命课堂的方向。

通过听课学习,我有以下体会。

一、课前引入(学生认识)把四(1)班学生人数、四年级总人数、小学部总人数、全校总人数这些学生感兴趣的信息,让学生写出近似数,并在小组内交流不同的答案,很自然的引入“省略尾数”的概念。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认识,学生已经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的形成注重学生数感的培养(学生交流)让学生围绕一个例题进行分析。

我校占地面积34632平方米,约为()平方米。

A、4万B、3万在这个例题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经历的是独立思考——对与错的交流——全班同学的汇报讨论,学生思维受到步步启发,在小组内每个学生都说了自己的想法,汇报时,围绕主题板示出三种想法①5368离4万是4632远一些,离3万是4632近一些;②看千位上的数字“四舍五入”;③34632没达到35000,这体现了学生不同的思维层次,并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经历“四舍五入”的知识形成过程(教师指点)又是一个简洁的练习,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

下面哪些数约是3万,哪些数约是4万。

30789 37211 35423 33875 3964531998 32416 36045 34567 38420要求:1、分一分;2、观察思考,你发现了什么规律?这样的一个过程,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受到“四舍五入”的启发,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放手给学生,教师只起到指点的作用。

整节课的教学过程简单清晰,学习材料简洁,学生的学习过程却很充实。

近似数评课稿篇3观课主题如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主要亮点教学环节比较清晰。

关注了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课堂多次总结归纳出示,学生齐读,在巩固练习环节也要求说方法。

关注了求近似数的小数末尾的“0”的问题,课堂提问了近似数1.0和1的区别。

存在的不足求近似数的方法和数感的培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课堂教师虽比较关注,但整个教学过程特别是方法的总结基本是教师问学生答或者教师自问自答,然后课件出示总结语,学生齐读。

对于表示近似数时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的教学难点突破不够。

课件的简洁性和实用性有待加强。

课件+教学设计的出示较明显。

策略建议在教学本课之前,思考本课学生已经学了什么(求整数近似数的基础),教给学生什么(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和数感培养),可能遇到的难点问题是什么(0.984精确到十分位和2.798精确到百分位等类问题),再考虑应该如何实施教学?具体教学实施意见请认真阅读教学用书第92页相关内容。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流程、教学意图等用语不适合出现在课件中。

近似数评课稿篇4“近似数”一课的核心问题,你觉得怎样定?一节课的.核心问题,应该在“学生现在在哪里”和“学生能够到哪里”的区间里。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这节课的核心问题是:根据近似数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会用“四舍五入”法确定近似数的取值范围。

老师的引导可以预设,老师的等待是素养。

在思维碰撞中产生冲突,在思维冲突中生成新知。

孩子的回答真实、可贵。

一张摩托车图片激发了多少孩子的思维。

精彩!数轴让数形结合教学更直观,太值得学习了!四舍五入法是一种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罗老师不仅让学生掌握方法,还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四要舍而五要。

就是围绕着摩托车的价格,让学生发展数感,直观的理解四舍五入,而不是一告诉学生什么是四舍五放,让学生在说一说中产生冲突。

不管是预设还是课堂的生存都是我们学习的。

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思维点燃教师的激情。

教师的预设和生成的处理突显教师的智慧。

罗老师的课带给我们的感觉都是简约而不简单的色彩。

没有复杂的课件,只有简约的素材,生成灵动的课堂。

教师的引导将学生在学习近似数过程中所会出现的问题暴露出来,让学生在紧张思维中逐步将自己的问题解决,课堂的形式简约,没有华丽的素材,没有复杂的课件,但课堂内容却不简约,丰盈而又充满智慧。

近似数评课稿篇5《商的近似数》是堂新授课。

但是我们已经学过积的近似数,于是我尝试让学生自己完成例题,并由学生来完成讲解,尝试效果如何。

1、问题的生成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而不是教师提供的。

当学生在计算150÷44的时候,碰到了一种现象“除不尽”。

这在以前的小数除法中没有出现过,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形成了问题。

这是其自己发现的,很自然便会产生一种自己尝试解决的迫切欲望。

这无疑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

当问题产生以后,解决问题便成为了学生学习的目标。

但由于教师没有提供解决问题的统一方法,学生缺少了模仿和依赖的基础,整个探究空间也有了比较大的自由度。

学生既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这一问题,也可以“创造”出一种新方法来解决。

当然,也出现了一些思路是正确的,结果却是错误的情况。

但无论怎样,这是学生经过了一番思考后产生的一些想法,也是真正意义上的“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的典型表现。

3、问题解决的过程也是一个学生评价与反思的过程。

学生在展示自己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同时,他们同样也关注别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

当别人的方法与自己不同时,学生自然会产生“为什么他的方法与我的不一样”、“我的方法到底有没有问题”等想法,从而促使其反思自己的做法。

总的看来,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了问题的生成和解决过程,突出了学生在问题生成和解决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近似数评课稿篇6本节课值得自我褒奖的地方:1、在课堂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

特别是在新知识的呈现中,我先让学生自我尝试,再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想法,最后进行对比、归纳讲解总结。

在自我检测后当堂训练练习中,将知识点化解在这些练习中,让学生能够学以所用,学以致用。

2、在做一做环节中,由于学生自学和理解能力的强弱差别较大,他们的速度出现断层,快的学生早已经完成,让他们去帮助较慢的学生后,存在问题的学生大多数能够接受本节的新知识即明白求商的近似数要除到比要保留的位数多一位。

3、在本节课结束时,适时总结知识点并板书,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并通过板书对本节课进行快速的回顾,还可让学生结合知识点思考自己是否完成学习目标。

存在的问题:1、教学设计比较流畅,但个别环节处理欠妥。

如在让学生自学时,自学指导设计太简单,笼统,指令不明确,对学生来说要干什么,达到什么要求比较模糊,以至于此处教学中学生没有紧张的学,有的学生仅仅是走马观花的将书浏览了一遍;另外在自我检测环节,让学生直接算出保留三位小数的方法会更好,这样还能巧妙的把该题目简单化,让学生容易自我完成。

还有有的学生计算能力特别差,老师在后教时过于强调计算的错误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应引导学生把教学重点放在研究取商近似数的方法上来,让学生多说自己的想法。

2、过高估计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节课的练习题我有意识的设计为计算题、填空题、判断题,力求通过多角度使学生掌握求商近似数的方法,但是学生做题的速度相差甚远,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而浪费了一些宝贵的时间,最终没有使课堂达到高效、最优化。

3、课堂中随机问题处理欠佳。

如学生计算较慢的特点,发现了,在后面的教学中没有给予有效处理,致使后面的拓展练习当堂训练没有完成。

再者,课堂中教师的作用是引导,促进、组织和在必要时帮助学生,但是在授课时没有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对于学生的无效问题应可稍加引导或者告诉学生我们这节的学习目标是掌握方法会灵活应用就行,而不应纠结于计算之中。

4、板书布局欠合理、美观。

我授课的对象是五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而言,很多时候会模仿或学习教师的言行特点,而此阶段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和巩固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应将美观、大方、简练、整齐的板书呈现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习惯和书写格式的重要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