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凝处置指南ACCP

合集下载

ACCP瓣膜性心脏病和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指南要点(全文版)

ACCP瓣膜性心脏病和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指南要点(全文版)

ACCP瓣膜性心脏病和瓣膜置换术后抗凝治疗指南要点(全文版)心脏瓣膜病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栓塞。

抗凝治疗虽然不能消除,但是可以减少发生这一严重后果的可能性。

如果这一治疗没有风险,费用低廉,所有心脏瓣膜病的病人都应该进行治疗。

然而抗凝治疗,特别是双香豆素类药物和肝素具有出血的潜在风险;风险的大小与应用的药物、抗凝药物的抗凝强度和临床上病人个体差异相关。

例如,心内膜炎、妊娠和有出血倾向的病人的抗凝治疗的风险加大。

我们根据ACCP最新指南就各种心脏瓣膜病以及机械性瓣膜和生物性瓣膜置换术后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提出抗凝治疗的策略。

主要关注需要抗凝治疗的门诊病人长期应用抗凝药物的问题。

由于患血栓栓塞高危险性的病人进行抗凝治疗的得益大于低危险性的病人,抗凝治疗的总得益应该排除抗凝治疗导致的出血风险。

同时,血栓栓塞的后果总体上讲比抗凝治疗引起的出血并发症更严重。

因此绝大多数病人愿意接受为预防脑卒中承担抗凝治疗潜在的出血风险。

一、风湿性二尖瓣疾病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发生栓塞的风险大于任何其他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

尽管在过去的四十年中手术和长期抗凝治疗的频繁应用改变了这一疾病的自然病史,几个早期大规模二尖瓣狭窄的系列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栓塞的发生率为9%~14%;总体上讲,每一个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病人在疾病的过程中发生有症状栓塞的可能性至少为20%。

发生心房颤动后栓塞的发生率明显增加。

高龄和心脏指数降低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栓塞的风险更大,栓塞的风险和二尖瓣钙化、二尖瓣瓣口面积0或临床分型的相关性不强。

有些研究者指出频繁发生栓塞的二尖瓣瓣膜病病人瓣膜本身的病变轻,有报告指出12.4%的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病例以栓塞为首发症状。

目前还不清楚血栓栓塞和左心房大小之间的关系。

早期关于风湿性二尖瓣瓣膜病的研究报告两者有弱相关性。

然而有些研究报告指出,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病人中,左心房大小是血栓栓塞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另外一个包括1066例心房颤动病人的研究未发现这种相关性。

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指南

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指南
利伐沙班: 肾功能正常:1d; 肌酐清除率60-90:2d; 肌酐清除
率30-60:3d;肌酐清除率15-30:5d;术后1-2d可恢复使用。
出血并发症:轻度:中断用药,等待药物自身清除;重度:可
考虑活性炭吸附、透析、输注凝血因子等方法进行逆转。
骨科患者的预防
对于骨科大手术(,,)选择进行血栓预防,优于优于磺达肝癸钠、
高危 任何二尖瓣假体 老一代的主动脉瓣假体( 或 ) 6个月内中风或发作 中危 双叶主动脉瓣+以下其一:房颤、中风史或发作史、高血压、
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年龄>75岁
低危 双叶主动脉瓣不伴有房颤或其他中风危险因素
桥接(过渡抗凝)治疗
()
术前5天停用华法林 ,将调至正常,若术 前1-2天>1.5,可口 服维生素K 1-2。
收益风险比?
? ?
术前是否有必要停用抗栓治疗?
对于需要行大手术或大型侵入性操作的患者,中止抗栓治疗 能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围手术期继续或阿司匹林治疗会 增加出血风险。
接受外科小手术的患者(如牙科、皮肤科或白内障手术), 推荐继续抗栓治疗,根据需要加用止血剂。
如果术前中止抗栓治疗,是否有必要桥 接抗凝?
病例1
68岁女性,长期口服华法林治疗复发性(最近发生在1年前),需行
局麻下拔牙术。
患者担心出血……该不该停用?何时停?
方案: 继续使用,必要时加用口服止血剂; 或术前2-3天停用 。
病例2
54岁男性,节置换术。
问题:华法林何时停用?是否需要桥接抗凝?
血栓栓塞危险度分层:房颤患者
高危 2评分 5-6 3个月内中风或发作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中危 2评分 3-4 低危 2评分 0-2 且没有中风史或发作史

围手术期抗凝及ACCP指南

围手术期抗凝及ACCP指南
▪ 在开始治疗12天时,单纯抗凝组的肺栓塞发生率为 4.8%,滤器植入组为1.1%(P =0.03); 但在随访 两年后,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尽管12天时,死亡率 皆为 2.5%,但是单纯抗凝组中5例中4例的死因为 肺栓塞,而滤器植入组5例死因为其 它。
▪ 总之,该临床试验8年的随访统计表明,进行永久 滤器植入并不能提高生存 率获益,其虽减少再发肺 栓塞,但代价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增加。
▪ 神外的病人推荐使用机械抗凝
▪ 2004年的meta分析提示:vitK拮抗剂没有低 分子肝素好,因为增加术后总DVT和近端 DVT发生率
▪ 可能的原因是华法林的使用方法不好,没有 在术后72h控制INR在2-3之间
Fondaparinux(磺达肝癸钠)
▪ Xa因子特异性拮抗剂,本品在年轻和老年的健康受 试者中的消除半衰期大约分别为17和21小时。磺达 肝癸钠64-77%被肾脏以原形药物排泄。临床使用不 广泛
▪ 一旦出血需要3天才能停止作用 ▪ 大规模3期随机试验中,髋关节置换中和低分子肝
素效果等同,膝关节置换中稍好于LMWH,髋关节 骨折中好于LMWH ▪ 1个试验中,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和输血要求比 LMWH多
天 ▪ 肾功能受损的病人需要减少用药。肥胖病人基于体
重的剂量是安全有效的 ▪ 更有效的口服的抗血栓药物和Xa因子抑制剂可能很
快上市
机械预防
▪ 基于70-80年代的妇科手术 ▪ 需要持续18h,有可能会有压力性溃疡 ▪ 可以在术前和术中使用
下腔静脉滤器
▪ 只有在不能耐受药物抗凝的情况下使用 ▪ 基于医生个人看法 ▪ 实验性质 ▪ 在高风险的创伤病人考虑
▪ 吴本权, 张文先, 刘 慧, 黄 静, 周宇麒, 张天 托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科, 广东 广州 510630)

ACCP9指南

ACCP9指南

Chest 2012;141;7S-47S.
有房颤史的缺血性卒中抗栓建议
对于有房颤(包括阵发性房颤)史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
血发作患者,我们推荐予以抗栓治疗(1A)。推荐口服抗凝 治疗(1A),阿司匹林(1B),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
(1B)。
Chest 2012;141;7S-47S.
有房颤史的缺血性卒中抗栓建议
雷75mg/d+小剂量阿司匹林(2B)
Chest 2012;141;7S-47S.
急性冠脉综合征后一年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的患者抗栓建议
• 我们推荐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替卡格雷90mg/d每日2次+小
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或者氯吡格雷75mg/d+小剂量阿 司匹林或者普拉格雷10mg/d +小剂量阿司匹林(1B)。
PAD患者的抗栓建议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使用推荐
对于年龄大于或等于50岁的无症状心血管疾病人群, 我们建议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5-100mg/d(2B)。
Chest 2012;141;7S-47S.

ACCP9简介

冠心病一级预防的抗栓建议 冠心病患者的抗栓建议 肺栓塞患者的抗栓建议
Chest 2012;141;7S-47S.
静脉血栓栓塞高风险患者抗栓建议
对于有静脉血栓栓塞高风险且无高出血风险的普通患者和腹部盆腔
手术患者 (6%;Caprini评分,≥5),应予以抗凝治疗。
若存在低分子肝素和普通肝素使用禁忌或无条件应用这些药,我们建 议低剂量阿司匹林(2C),磺达肝葵钠(2C), 或机械性预防--首选
Chest 2012;141;7S-47S.
非心源性卒中抗栓建议

围手术期安全抗凝

围手术期安全抗凝

围手术期的安全抗凝北京协和医院连利珊李拥军管珩近年来,由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等因素,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长期的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nt, OAC)治疗。

抗凝药物主要应用于血栓性疾病及容易形成血栓栓塞的高危险人群中,如房颤患者、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及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等。

在围手术期,由于患者术后血流缓慢、机体应激高凝状态、以及逆转或突然终止抗凝治疗,可能导致的反弹性高凝状态,是术后并发血栓的主要因素。

在围手术期未进行抗凝预防或治疗的血栓发病率为50%,即使在预防性抗凝治疗下也存在1%~3%的血栓发病率[1]。

当长期接受OAC治疗的患者需要进行择期或限期手术时,考虑到围手术期易发生血栓的可能性,OAC是否继续治疗方面应十分慎重。

同时,长期接受OAC治疗患者存在凝血机制的下降,使各种器官出血的风险增加,在围手术期需要严密监测各项凝血指标。

所以,对于围手术期长期进行OAC治疗的患者如何减少血栓的发病率,及降低术后的出血风险,保证患者的安全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临床问题[2]。

本文根据ACCP-9指南及笔者的实践经验对围手术期的安全抗凝策略进行总结,重点介绍桥联抗凝。

1.桥联抗凝在长期接受华法林等OAC治疗的患者需要接受择期和限期手术时,ACCP-9指南提出围手术期桥联抗凝的策略。

桥连抗凝是围手术期的一项重要的抗凝策略,即应用短效药物替代长效药物,减少血栓事件发生的时间窗,同时有效避免不必要的出血事件,可以很好的降低围手术期的血栓形成及出血的风险[3-4]。

具体做法为:在术前5 d停止OAC,当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控制在1.8以下时,开始进行肝素(Unfractionated Heparin, UFH)、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的替代治疗。

深静脉血栓指南ACCP指南解读

深静脉血栓指南ACCP指南解读

深静脉血栓指南 ACCP指南解读1. 前言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形成血栓,常见于腿部。

如果不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会引发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为了提高临床医生对DVT的诊断和治疗水平,美国胸科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 ACCP)发布了深静脉血栓指南,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

本文将对抗凝治疗部分的ACCP指南进行解读。

2. ACCP指南解读2.1 抗凝治疗适应症ACCP指南建议对以下患者进行抗凝治疗:•急性DVT患者•慢性DVT患者•肺栓塞患者•易栓症患者•抗凝治疗预防复发性DVT患者2.2 抗凝药物选择ACCP指南推荐使用以下抗凝药物:•维生素K拮抗剂(如华法林)•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凝血酶抑制剂(如尿激酶、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2.3 抗凝治疗剂量ACCP指南建议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调整抗凝药物剂量。

具体剂量请参考相关药物说明书或专业指南。

2.4 抗凝治疗时长ACCP指南建议:•急性DVT患者抗凝治疗时长为3-6个月•复发性DVT患者抗凝治疗时长为6个月其他•预防复发性DVT患者抗凝治疗时长为6个月其他,根据患者情况可延长至12个月或更长时间2.5 抗凝治疗监测ACCP指南建议:•定期监测维生素K拮抗剂(华法林)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率(INR)•使用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无需常规监测•凝血酶抑制剂患者需根据药物特点进行监测3. 总结深静脉血栓(DVT)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抗凝治疗是DVT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

ACCP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关于抗凝治疗的适应症、药物选择、剂量调整、治疗时长和监测等方面的建议。

遵循指南,合理使用抗凝药物,有助于提高DVT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本文为Markdown文本格式输出,内容仅供参考。

干货!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管理策略新青年麻醉论坛

干货!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管理策略新青年麻醉论坛

干货!围手术期抗凝及抗血小板治疗管理策略新青年麻醉论坛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上升,越来越多的病人在接受外科手术时,同时在使用各种类型的抗凝和(或)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肝素等。

药物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是手术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对于择期手术者,可在凝血功能障碍得到纠正后再行手术;但对于急诊手术,则需要通过应急处理,尽可能改善凝血功能,减少手术中的出血。

术前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查体如是否有出血、易发淤斑、黏膜出血、血尿、鼻衄等;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询问是否正在服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华法林等药物。

1.急诊手术的紧急处理(1)术前应常规检查凝血功能,一般INR(2)术前口服氯吡格雷等药物的病人,若需急诊手术或发生大量出血,可以给予输注单采血小板或其他止血药物(如抗纤溶药物、重组凝血因子)。

(3)对于术前口服华法林等药物的病人,若需急诊手术,而INR 明显延长,可以给予输注新鲜冰冻血浆(5~8 mL/kg)或凝血酶原复合物(因子Ⅱ、Ⅶ、Ⅸ和Ⅹ浓缩物,或因子Ⅱ、Ⅸ和因子Ⅹ浓缩物及因子Ⅶ浓缩物)(50 U/kg)。

(4)对于联合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替格瑞洛等抗血小板药物的病人,可测定血小板动态功能(血栓弹力图)、静态功能(血小板聚集)。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检验结果仅供临床参考,而不作为手术决策依据。

(5)外科医师术前应仔细询问病史和查体,以了解病人血小板和凝血功能,如刷牙是否有出血,皮下有无淤斑,术前抽血后压迫是否较易止血等。

(6)对于特殊病人,在抗血小板治疗不可长期停药的情况下,建议优先使用替罗非班,起效快,给药后5 min 对血小板抑制作用可达到96%;其半衰期短,仅2 h。

停药2~4 h后血小板功能即可恢复至基础值的89%,出血时间恢复正常。

使用方法是将50 mg 替罗非班溶于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100 mL,初始30 min 负荷剂量0.4μg/(kg·min),以1μg/(kg·min)的速率维持滴注。

深静脉血栓指南-ACCP指南解读

深静脉血栓指南-ACCP指南解读

深静脉血栓指南 ACCP指南解读推荐总则1、4、3我们推荐,机械性预防血栓方法主要应用于出血高风险得患者(1C级)或作为抗凝剂预防血栓得辅助方法(2A级)。

我们推荐使用机械性装置必须谨慎,以确保正确与最佳得使用(1C 级)。

1、4、4 我们推荐,对于任何患者,都反对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来预防血栓(1A级)。

1、4、5、1 对于每一种抗血栓药物,我们推荐,临床医师必须考虑生产厂家得剂量使用指南(1C级)。

1、4、5、2我们推荐,在决定低分子量肝素、合成戊糖(fondaparinux)、凝血酶直接抑制剂与其她抗血栓药物等由肾脏清除得药物剂量时,特别就是对老年患者与有出血高风险得患者,应考虑其对肾功能得损害(1C级)。

1、5、1 我们推荐,对于接受神经轴麻醉或镇痛患者,使用抗凝剂预防时要特别小心(1C级)。

2、0 普通外科手术、血管外科手术、妇产科手术与泌尿外科手术2、1 普通外科手术2、1、1 接受小手术、年龄小于40岁与无其她危险因素得低危普通外科患者,我们推荐,除早期与坚持活动外,不需特殊得预防(1C级)。

2、1、2对于中度危险得普通外科患者,即年龄在40~60岁,而且接受非大型手术,或者有其她危险因素得患者,以及对于年龄在40岁以下、接受大手术而且无其她危险因素得患者,我们推荐,低剂量普通肝素5000U,每天2次,或低分子量肝素≤3400 U,每天1次(1A级)。

2、1、3对于接受非大型手术而且年龄大于60岁或者有其她危险因素,以及对于接受大型手术而且年龄大于40岁或有其她危险因素得更高危险普外科患者,我们推荐,低剂量普通肝素5000 U,每日3次,或低分子量肝素≥3400 U,每天1次(1A级)。

2、1、4 对于有多种危险因素得高危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我们推荐,药物方法(如低剂量普通肝素5000U,每天3次,或低分子量肝素≥3400 U/天)与弹力袜或间歇气囊压迫装置联合应用(1C级)。

2、1、5 对于出血高危得普通外科手术患者,我们推荐,一开始即使用机械预防方法,至少直至出血危险降低(1A级)。

ACCP静脉血栓栓塞抗栓治疗指南

ACCP静脉血栓栓塞抗栓治疗指南
急性DVT患者,推荐早期活动优于初期的 卧床休息,只要病人能耐受(1A)
2.1. 抗凝治疗疗程 所有的急性PE病人应进行快速危险因素分类 (1C)。
输注所致的浅静脉血栓形成 急性DVT者,选择固定剂量,不监测皮下注射UFH ,推荐始量333U/kg ,接着250U/kg bid ,优于不考虑体重的固定用量(1C) 全身溶栓治疗急性DVT 有客观证据肯定的急性PE ,推荐短期皮下注射LMWH(1A) , IV UFH(1A) ,监测下皮下注射UFH(1A) ,固定剂量皮下注射UFH(1A) ,或皮下注射 Fondaparinux(1A)优于没有上述治疗。 部分CTPH患者,对于有经验的医疗团队,推荐行肺动脉内膜剥脱术(1C) 除非有大出血 的绝对禁忌症(major contraindication) ,不得延迟,以免不可逆的心源性休克发生。
对急性DVT患者,建议不要单用经皮机械性血 栓切除(2C)
1.12. 手术血栓切除治疗急性DVT
对急性髂股段DVT如病程<7d ,全身情况好,寿 命≥1年,为减轻急性期症状及血栓后遗症,在 有条件的中心,建议进行开放式静脉血栓切除 (2B) 。若病人没有出血的高危因素,建议CDT 通常优于开放式静脉血栓切除(2C)
特发性的DVT患者,推荐VKA治疗至少持续3个月 (1A) ,3 个月后,评估长期抗凝治疗的利弊。对于首发即为近端 血栓的、无出血危险因素、抗凝监测条件具备,推荐长 期抗凝(1A) 。对于再次发作的特发性血栓患者,推荐长 期抗凝治疗(1A) 。首发的孤立远端血栓的特发DVT , 推荐3个月抗凝优于无限期抗凝(2B)。
特发性的DVT患者,推荐VKA治疗至少持续3个月 (1A) ,3个月后,评估长期抗凝治疗的利弊。 有血流动力学受累的证据的,推荐溶栓治疗(1B) 。 急性DVT合并严重肾功能衰竭,建议UFH优于LMWH(1C) 长期接受抗凝治疗的特发性PE患者,倾向于低频度的INR测定,3个月的常规强度治疗之后(INR:2. 急性PE ,以IVC滤器植入取代抗凝治疗者,推荐出血危险过后,应常规进行抗凝治疗(1C) 2 DVT早期治疗,I. 肺动脉血栓切除 早期及长期抗凝治疗(1C)

2022ACCP围手术期抗栓治疗指南(终)

2022ACCP围手术期抗栓治疗指南(终)

2022ACCP围手术期抗栓治疗指南(终)4.0 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4.1 非-心外科患者PICO29-32:对于接受抗血小板药物并且需要非-心脏外科手术者,是否应该在手术前继续抗血小板药物 vs. 手术前7-10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指南声明29a:对于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并且需要择期非-心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继续给予ASA而不是停用ASA。

(有条件的建议,证据的适度确定性)指南声明29b:对于接受阿司匹林治疗需要择期非-心外科手术并且需要停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建议手术前停用阿司匹林≤7天,而不是停用7-10天。

(有条件的建议,证据的确定性很低)指南声明30:对于接受氯吡格雷治疗需要择期非-心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在手术前停用氯吡格雷5天,而不是停用7-10天。

(有条件的建议,证据的确定性很低)指南声明31:对于接受替格瑞洛治疗并且需要择期非-心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在手术前停用替格瑞洛3-5天,而不是停用7-10天。

(有条件的建议,证据的确定性很低)指南声明32:对于接受普拉格雷治疗并且需要择期非-心外科手术的患者,建议在手术前停用普拉格雷7天,而不是停用7-10天。

(有条件的建议,证据的确定性很低)PICO33:对于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且需要非-心外科手术的患者,是否应在手术后<=24h或>24h重启抗血小板药物?指南声明33:对于因择期手术/操作而常规停用抗血小板药物的患者,建议在手术/操作后<=24h重启抗血小板药物,而不是>24h重启抗血小板药物。

(有条件的建议,证据的确定性很低)4.2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PICO34:对于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且需要CABG手术的患者,是否应该在CABG术前继续给予抗血小板药物vs. CABG 术前7-10天停用抗血小板药物?PICO35:对于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并且需要CABG手术的患者,是否应该在CABG术后24h内或>=24h重启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指南声明34:对于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并且进行CABG手术的患者,建议继续服用阿司匹林而不是停用;对于接受P2Y12抑制剂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在围手术期停用P2Y12抑制剂而不是继续服用P2Y12抑制剂。

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指南

围手术期抗凝治疗指南
收益风险比?


术前是否有必要停用抗栓治疗?

对于需要行大手术或大型侵入性操作的患者,中止抗栓治疗 能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的风险,围手术期继续VKA或阿司匹林治 疗会增加出血风险。

接受外科小手术的患者(如牙科、皮肤科或白内障手术), 推荐继续抗栓治疗,根据需要加用止血剂。
如果术前中止抗栓治疗,是否有必要桥 接抗凝?
中危 • 双叶主动脉瓣+以下其一:房颤、中风史或TIA发作史、高血压、糖尿病
、充血性心力衰竭、年龄>75岁
低危 • 双叶主动脉瓣不伴有房颤或其他中风危险因素
桥接(过渡抗凝)治疗
(bridging anticoagulant therapy)
对于止凝血功能基本 恢复的患者可在术后 12-24h继续服用华法 林。如果是高出血风 险手术,术后48-72h 开始LMWH治疗, INR达标后停用。 对于进行的一般性皮下 组织手术和介入治疗, 以及发生TE低至中危 的患者,不需要采取桥 接治疗(也可术前2-3 天停用VKA或将华法林 减量,调整INR1.3-1.5 )。
此类药物起效快,停药后效果解除快,可不需要桥接治疗。
半衰期:达比加群12-14 h,利伐沙班7-11h,阿哌沙班12h。
利伐沙班: 肾功能正常:1d; 肌酐清除率60-90ml/min:2d; 肌
酐清除率30-60ml/min:3d;肌酐清除率15-30ml/min:5d;术 后1-2d可恢复使用。
中危 • CHADS2评分 3-4 低危 • CHADS2评分 0-2 且没有中风史或TIA发作史
* CHADS2评分 :充血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糖尿病,既往中风或TIA病史(除最后一项为2分,

ACCP-9抗栓指南解析

ACCP-9抗栓指南解析

近日,美国胸内科医师学会(ACCP)在《胸》(Chest 2012,141:7S-47S)杂志公布了第9版《抗栓治疗及预防血栓形成指南》(ACCP-9)。

此版指南在第8版基础上,结合最新循证医学证据,对抗栓治疗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推荐。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再受推荐ACCP-9最新推荐:对于心血管病一级预防,年龄>50岁且无心血管疾病症状的人群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75~100 mg/d 优于不用(推荐级别:2B)。

新指南指出,阿司匹林服用10年可以轻度降低各类心血管风险的全因死亡率。

对于心血管风险中高危患者来说,心肌梗死发生率降低的同时伴随严重出血的增加。

不论何种风险患者,如果不愿长期服药以换取很小的获益,可以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

心血管风险中高危患者,若心肌梗死预防获益大于胃肠道出血风险,应当应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疗效确切对于心血管疾病来说,推行健康的生活方式、有效控制危险因素、合理使用循证药物,才能真正发挥预防的作用。

作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石,阿司匹林的心血管益处已得到大量循证医学证据的证明,适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一级、二级预防和急性期治疗。

既往基于6项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英国医师研究(BMD)、美国医师研究(PHS)、血栓形成预防试验(TPT)、高血压最佳治疗研究(HOT)、一级预防研究(PPP)和妇女健康研究(WHS)]的荟萃分析表明,未来10年心血管事件风险>6%的个体服用阿司匹林的获益大于风险。

最近,英国学者在《内科学年鉴》(Ann Intern Med)杂志发表了一项荟萃分析,对应用阿司匹林进行常规一级预防提出质疑。

然而,在ACCP-9中,采用包含最新临床试验的高质量系统性评估和荟萃分析对阿司匹林相对作用进行评估的结果显示,每治疗1000例患者,阿司匹林使低危人群心肌梗死减少6例,总死亡减少6例。

其中,应用阿司匹林分别使中、高危人群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减少19/1000例和31/1000例,同时增加严重出血发生率(RR=1.54,95%CI 1.30~1.8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or patients receiving high-dose intravenous unfractionated heparin as bridging therapy, when should the heparin infusion be stopped prior to surgery?
ACCP suggests stopping the heparin infusion 4-6 hours prior to surgery, no closer. (Grade 2C)
For patients receiving 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e.g., enoxaparin/Lovenox) as bridging therapy, when should the last dose be given prior to surgery?
ACCP suggests giving the last dose of LMWH (e.g., enoxaparin/Lovenox) 24 hours before surgery. (Grade 2C)
When should enoxaparin/Lovenox as bridging therapy be resumed after surgery?
∙When using low-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e.g. enoxaparin/Lovenox) as bridging therapy, resume it within 24 hours after surgery in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y with average risk for postoperative bleeding (Grade 2C)
∙For patients undergoing surgeries with higher risk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see below), wait 48-72 hours before restarting
enoxaparin/Lovenox as bridging anticoagulation (Grade 2C).
Surgeries with higher risk of postoperative bleeding include (but aren’t limited to):
∙Urologic surgery including prostate surgery, kidney biopsy or nephrectomy;∙Pacemaker/implantable cardioverter-defibrillator placement;
∙Resection of colon polyps, especially large sessile ones;
∙Surgery on blood-filled organs like the liver, kidney, and spleen;
∙Joint replacements, major cancer resections, and reconstructive plastic surgery;
∙Intracranial, cardiac, or spinal surgery.
For people undergoing major surgery, or minor dental or dermatologic procedures or cataract surgery, how should
warfarin/Coumadin and aspirin be managed?
These are all suggestions based on consensus/weak evidence (Grade 2C):
∙For people undergoing minor dental procedures, either stop warfarin/Coumadin 2-3 days before the procedure, or continue it
throughout and use an oral prohemostatic agent.
∙For minor dermatologic procedures or cataract surgery, continue warfarin/Coumadin and work on attaining local hemostasis.
∙People taking aspirin as secondary prevention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re at higher risk for cardiovascular events; they should continue taking aspirin (don’t interrupt therapy) prior to major or minor surgery.∙Those at lower risk (those taking aspirin as prim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should interrupt aspirin 7-10 days prior to major or minor surgery.
∙Those taking both aspirin and an additional antiplatelet agent like clopidogrel (Plavix) or prasugrel (Effient) who are undergoing CABG
bypass surgery should continue aspirin and stop the additional
antiplatelet agent 5 days before surgery.
Notably, the ACCP largely shied away from making recommendations about interrupting clopidogrel/Plavix or prasugrel/Effient prior to major or minor surgery. Anecdotally, interventional pulmonologists consider Plavix to cause much more significant intraprocedural bleeding compared to aspir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