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预习探究案
《伤仲永》教案推荐(优秀4篇)

《伤仲永》教案推荐(优秀4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伤仲永》教案推荐(优秀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伤仲永》教案(优秀8篇)

《伤仲永》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伤仲永》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老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伤仲永的教学教案设计

伤仲永的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伤仲永》,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亲人和家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2. 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背景,引发学生对《伤仲永》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勾画出关键词语、句子和段落。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和隐喻,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
2. 按照课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课文结构。
3. 写一篇关于家乡和亲人的文章,表达自己的思念之情。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和合作意识。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学习成果。
3. 情感态度: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音乐,营造感伤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2.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将《伤仲永》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七、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5伤仲永预习案、导学案、练习案

5.《伤仲永》预习案一、认识作者:王安石,是朝杰出的、、家,“唐宋八家”之一,其余七家是唐朝的、,和宋朝的、、、、。
我们学过的王安石的诗文有。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扳.( ) 环谒.( ) 称.( )前时之闻称.()呼泯.( )众人矣三、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世隶.耕()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3、未尝.识书具 ( )4、即书.诗四句 ( )5、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6、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 )7、稍稍宾客..其父( ) 8、父利.其然也( )9、不能称.前时之闻 ( ) 10、贤于.材人远矣 ( )四、熟读全文,注意以下句子的断句。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题名。
2、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3、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4、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伤仲永》导学案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导学过程一、名言导入,激趣引读大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二、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第一遍,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划出生字词,注意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
第二遍,学生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第三遍,学生齐读。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扳.()环谒.()称( ) 泯.()(2)疏通文意(3)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最后小组代表翻译课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伤仲永》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伤仲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如“伤仲永”、“的比例”、“世态炎凉”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排比、夸张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教育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立志成才。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对课文中所表达的作者情感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伤仲永》。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伤仲永》的内容,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工具书或请教教师,解决生僻字词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优秀学生。
(2)学生互相评价,共同提高。
2. 课后作业:(1)要求学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伤仲永》。
2. 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
3. 多媒体设备:课件、视频等。
六、教学内容1. 讲解课文《伤仲永》的历史背景和作者王安石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 分析课文中的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并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魅力。
3. 讲解课文中的关键字词,如“比例”、“世态炎凉”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七、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 使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句子和段落,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伤仲永》 教案

《伤仲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伤仲永》的基本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1.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课文《伤仲永》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2.2 教学难点(1)课文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如何把握作者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杜甫及其生平事迹。
(2)概述课文《伤仲永》的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3.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
3.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一些生僻词语。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3.4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2)分享讨论成果,总结作者的情感态度。
3.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课后作业的要求。
四、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伤仲永》,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查阅资料,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感受其文学风格。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自评(1)评价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等。
(2)评价自己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认真完成、有所收获等。
5.2 同伴评价(1)评价同伴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等。
(2)评价同伴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认真完成、有所收获等。
5.3 教师评价(1)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如积极参与、认真听讲等。
(2)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如认真完成、有所收获等。
六、教学策略6.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背景和《伤仲永》的创作背景。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伤仲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了解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通过朗读、默读、复述等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创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仲永的深切同情,培养学生的怜悯之心。
(2)引导学生珍惜亲情、友情,懂得感恩。
(3)认识人生的挫折和困难,培养学生勇敢面对困境的意志。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背诵。
2.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3. 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文言文词汇和句式的理解。
2. 课文中深刻的情感表达和哲理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讨问题。
2. 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内容。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作者的描写手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伤仲永》。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泊船瓜洲》等王安石的诗作。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讲解。
4. 探究学习:(1)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如仲永、仲永的父母等。
(2)讨论作者对人物的描写手法,如对比、衬托等。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课文中所表现的作者情感的理解。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亲情、友情的感悟。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朗读、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亲情、友情的心得体会。
《伤仲永》教案

《伤仲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伤仲永》这个古代民族英雄故事,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传统美德。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团队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1. 了解《伤仲永》的故事情节和主题。
2. 分析文中人物的性格和行为。
3. 探讨古代中国的社会道德观念和传统美德。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和传统美德的内涵。
2. 分析故事中仲永父子的情感与责任。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 创设情境:学生们分组讨论“英雄”的定义和特点。
2. 引入主题:引导学生进入古代中国的社会背景,介绍民族英雄故事《伤仲永》的背景和梗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课时:阅读与理解1. 学生独立阅读《伤仲永》,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讨论,解读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第三课时:人物性格与行为1. 学生分析故事中仲永父子的性格特点和行为,探讨他们的责任感和家国情怀。
2.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其他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辨析善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第四课时:社会背景与传统美德1.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传统美德,如忠诚、孝道、勇气等。
2. 学生分组展开讨论,探索这些传统美德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作用。
第五课时:展示与总结1.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表演或朗读,展示《伤仲永》中的场景和人物形象。
2. 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学习成果,回顾故事的主题和意义。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阅读讨论和讲解情况,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点评,提出改进建议,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和表现。
六、拓展延伸1. 针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选读其他类似的古代英雄故事,进行对比分析和讨论。
2. 学生可以写一篇故事感悟、心得体会或现代版的《伤仲永》故事,展示自己独特的思考和创作能力。
课文《伤仲永》教学教案设计

《伤仲永》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伤仲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掌握其意义。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语言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2)感受作者对友情、忠诚和牺牲等价值观的弘扬。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伤仲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掌握其意义。
(3)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式和词语的理解。
(2)对课文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深入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伤仲永》的作者、背景和内容。
(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互相交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评价:(1)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2)学生互评,评价彼此的合作学习和讨论成果。
2. 作业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学生自评,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五、课后作业:1. 抄写并背诵课文《伤仲永》。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写一篇小短文。
3. 深入分析课文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写一篇人物分析文章。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伤仲永教案15篇

伤仲永教案1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伤仲永教案15篇》,希望能够帮到你!伤仲永教案1创意说明文言文对于初一学生来说,是较有吸引力的,教师可充分利用学生的求知欲和详尽的书下注释,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
教学步骤一、对照书下注释,读懂课文大致内容对照书下注释,自己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提出字词理解疑难,自行解决。
用自己认为科学的方法,整理、积累相关字词知识。
然后交流,根据积累内容的价值、形式、全面与否和书写进行评比。
在这一过程中落实:字音:隶邑乞扳谒称泯耶词意:隶邑乞扳谒称泯耶为意未尝自为其名收族立就文理自是通悟受贤彼其词类活用:伤仲永父异焉借旁近与之邑人奇之宾客其父父利其然一词多意:于之其二、在了解大致内容的基础上,朗读课文1、要求不读破句。
自己读,听同学读,校正不正确的朗读,调整理解偏差。
结合课后练习二,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还可让学生揣摩停顿规则。
2、要求读出层次。
先理性认识课文中的大小层次,标记后再读,养成把理解渗透于朗读中的习惯,以期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这一环节中贯彻对课文结构的理解:全文借事说理,一、二两段叙述方仲永的故事,第三段说后天教育对成才极为重要之理;从叙事部分看,仲永的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幼年天资过人,禀赋极高,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二十岁时才思衰竭,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庸之人,也有层次之分:从写仲永幼时才能之奇的'第一段来看,还有层次──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二至五句写他忽有赋诗才能,六、七两句写成名后的状况。
本环节实际上是要学生既能整体把握课文,又能从细微处思考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
3、要求读出感情:学生自己读,表演读,要能读出作者的惊喜、愤慨、惋惜、哀伤、告诫之情。
三、熟读课文后,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质疑探究读课文,说说自己在理解中遇到的疑难,小组讨论解决,然后把你们认为有普遍意义的思考和解答提出来,全班共同探究。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

文言文《伤仲永》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伤仲永》全文。
2. 能够分析并解释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
3. 能够解读并赏析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3. 通过写作练习、作文修改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文言文写作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文化自信。
2.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文中表达的人性关怀和社会思考。
3. 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人文素养,提升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杜甫的时代背景、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2.2 课文朗读与默写:1. 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语音的准确性。
2. 要求学生默写课文,巩固记忆和理解。
2.3 课文翻译与解释:1. 逐句翻译课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并解释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4 课文赏析与讨论:1.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2.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课堂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杜甫的诗作,引发对《伤仲永》的兴趣。
2. 提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期待。
3.2 课文朗读与默写:1. 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语音的准确性。
2. 要求学生默写课文,巩固记忆和理解。
3.3 课文翻译与解释:1. 逐句翻译课文,解释关键词语和句式。
2. 分析并解释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4 课文赏析与讨论:1. 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
2.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积极性和小组讨论的参与度。
4.2 课文默写评价:检查学生对课文默写的准确性,以及对关键词语和句式的理解程度。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教案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伤仲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分析句子的结构。
(3)了解作者王安石的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通过分析课文的结构,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3)通过讨论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伤仲永》。
(2)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解释词语的意思,分析句子的结构。
(3)了解作者王安石的背景和创作背景,理解课文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句式的理解。
(2)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的背景和创作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伤仲永》。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查找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与同桌互相讨论。
3. 合作学习:(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的结构,总结每段的主要内容。
(2)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课文的主题思想。
四、课堂巩固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造句或写段落。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伤仲永》,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学生选择一篇类似的文学作品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3. 学生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教师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伤仲永》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本文,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兴趣,进一步了解古代官场生活及其道德底线;2. 能够理解、记忆本文,熟练掌握相关生词语和简单词语的使用;3. 能够运用中学语言文字知识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并适当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4. 能够面对新的生活场景,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进行沟通。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记忆文中的情节与语言,掌握相关生词以及掌握简单词语的使用;2. 分析课文中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3. 运用简单的修辞手法进行写作;4. 运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进行沟通。
三、教学难点1. 掌握文本词汇,如名词、动词等;2. 学习本文的语言特点和修辞手法,了解如何运用修辞提高文笔;3. 学习如何写出正确表达的文字。
四、教学方法1. 教师授课;2. 学生讲解;3. 分组讨论;4. 作业互评。
五、教学过程1. 引入1.本文的故事背景是在明代,阐述了古代的一种执政方式,与现代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借鉴。
2. “伤仲永”中的“伤”意为丑化、谩骂,而“仲永”是某个鬼才官员的名字。
故事说的是,这位鬼才官员被陷害后,镇子上人们追着他辱骂,结果导致他的父亲终日悲伤,自杀身亡的故事,这其中涉及到了古代官场的黑暗面。
3. 教师通过自己的朗诵或者视频资料的播放,让学生们感受到这篇课文的气氛。
2. 课堂阅读1. 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读懂这篇课文的核心信息及其相关的生词、词语。
2. 跟学生们一起分析一些语言的深意也许能够起到加深对古文语言逻辑思路的认识及升华语文阅读的能力。
3. 课堂表述与思考1. 让学生们为自己的阅读和理解发表看法。
2. 引导学生们思考,如果自己是小说中的仲永,面对当时的社会,如何应对别人的辱骂、诋毁。
4. 写作1. 以本文中的一些情节为蓝本,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一篇短篇小说。
七年级文言文《伤仲永》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伤仲永》。
(2)理解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翻译课文。
(3)分析课文的主题思想和作者的观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爱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课文《伤仲永》的朗读和背诵。
2. 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3. 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古汉语词语和特殊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 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深入分析。
四、教学准备:1. 课文《伤仲永》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伤仲永》的作者王安石及其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伤仲永”,提出问题:“伤”的是什么,“仲永”是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自主学习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组选代表进行解答,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4. 探究学习:(1)学生提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课文《伤仲永》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
6.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朗读和背诵课文《伤仲永》。
(2)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伤仲永》的朗读和背诵情况如何?2. 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是否准确?3. 学生对课文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的分析是否深入?4.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5. 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七、评价与反馈:1. 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课文朗读和背诵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
初一语文伤仲永课文预习教案

20XX年初一语文伤仲永课文预习教案初一语文文言文伤仲永主要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围绕仲永身边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作者想以此揭示什么道理?下面小编整理的初一语文伤仲永课文预习教案,同学们不妨预习一下。
初一语文伤仲永课文预习教案第一课时一、导人课文,简介作者,解释文题。
二、学生阅读课文,疏通字句,理清结构。
1.根据注释默读课文。
掌握下列字的读音:隶扳谒称泯耶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含义:父异焉书诗立就邑人奇之宾客其父或以钱币利其然环谒泯然受于天固众人伤仲永说明:强调词性活用的情况。
完成练习题三。
2.齐读课文。
①完成练习题一。
说明:教师先读文中需要注意停顿的句子。
②理清课文的写作层次和表达方式。
1/ 4第1、2段写方仲永才能发展的三个阶段,即为什么伤,采用记叙的形式。
第3段写作者阐明的观点看法,即伤什么,采用议论的方式。
三、分析理解课文内容,领会课文主旨。
1.思考: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课文是怎样叙述的?三个阶段:①童年时期,才思敏捷.天赋极高,如五岁时就啼哭求之。
书诗为名,指物作诗立就,文理可观等。
②少年时期,才思衰退,大不如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青年时期。
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
2.思考:方仲永由神童沦为平庸之辈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看的?原因是其父利共然,不使学,把仲永当做赚钱的工具。
荒废其学业,不能使其天赋用在学习上。
作者认为方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
即没有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并由此引发天赋不如仲永之人如果不注重后天教育,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触。
3,讨论:你同意作者的这种看法吗?说明:应让学生畅所欲言,并允许有不同的见解。
初一语文伤仲永课文预习教案第二课时一、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写作特色。
2/ 41.在选材组材上,见闻交织,详略有序。
理解:课文采用闻、见、闻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真实可信,有说服力。
详写第一个片断,突出方仲永幼年聪慧,是可塑之才,有发展潜力,为后面的写他的退化作下铺垫,突出伤的前提,写其父贪利之举,点明伤的原因;略写后两个片断,引人深思,点明伤的内容。
伤仲永的课前预习教案设计

伤仲永的课前预习教案设计
课文导入
什么是天才?怎样才能成为天才?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思考这些问题。
古往今来有许
多激励人们成材的格言,如:天才来自勤奋,聪明来自积累等。
现在我们来学习一篇文言文,它从另一个角度告洁我们:人才决不是天生的。
板书课题,出示教学目标。
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学生提问,教师答疑。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收集在《临川先生文集》和《王荆公诗笺注》。
《京口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学生朗读课文,讨论下列问题:
[问题组]
a、全文可分为几部分,标准是什么?
b、仲永的变化可分为几个阶段,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这些变化?
c、最后一段讲了什么道理?
d、作者对仲永的态度和情感是怎样的?
3、朗读背诵。
教师指导
巩固训练
1、背诵课文。
2、完成“研讨与练习”二、三。
3、准备课堂辩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仲永》预习探究案
主备人:李敏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并掌握“之”“于”的用法及文言词活用的情况。
3、学习课文详略得当的写法,揣摩精当的语言。
4、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
2、难点:
(1)体会揣摩本文简洁、凝练的语言。
(2)方仲永“混然众人”的原因。
【预习】
1、阅读以下文学常识:
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宇介甫,晚号半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年轻时候,文章写得十分出色,得到欧阳修的赞赏。
王安石二十岁中进士,当官之后积极推行变法,后来新法被废,王安石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称为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曾拜欧阳修为师)。
2、注音:
隶( ) 扳( ) 谒( ) 邑()矣( ) 泯( )
称( ) 卒( ) 焉( ) 耶( )
3、熟读课文,注意停顿。
【合作与探究】
一、疏通句子,小组合作完成以下题目:
1、明确词类活用:
(1)邑人奇.之:(2)稍稍宾客
..其父:(3)父利.其然也:
2、、明确重点词语词义:
①世隶耕隶:②未尝识书具尝:
③并自为其名为:④指物作诗立就就:
⑤稍稍宾客其父稍稍:⑥或以钱币求之或:
⑦环谒于邑人环谒:⑧不能称前时之闻称;
⑨泯然众人矣泯然:⑩受之于天受:
⑾贤于材人远矣贤:⑿得为众人而已耶得:
3、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并指出该词在句中的含义与用法。
之:忽啼求之:借旁近与之:
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前时之闻:
卒之为众人:
于:环谒于邑人: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受于人者不至:
其: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稍稍宾客其父:
父利其然也:
二、探究完成以下问题:
1.在疏通文意及熟读背诵的基础上,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2.本文题目是《伤仲永》,文中的“伤”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4.“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开篇一句交代了方仲永的那些方面?
5.从“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中,可以看出仲永的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余闻之也久”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
么?
7.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8、赏析“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感悟本文笔墨凝练、言简意赅的效果。
总结:从全篇来看,行文笔墨极省,既高度概叙,以至难以再删一字,同时也富于文采,描写细腻,与文体特点相映生辉。
【练习】
1.解释加点的字。
(1)未尝.识书具()(2)指物作诗立就.()
(3)不能称.前时之闻()(4)稍稍
..事言其父()
2.下列加点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于舅家见之.
3.下列句中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C.父/利其然也 D.余闻之也/久
4.翻译下列句子。
(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5.回答问题。
(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
【课后巩固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邑.人()环谒.()不能称.()世隶.耕()
泯.然()或以钱币乞.之()
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世隶.耕()未尝.识书具()即.书诗四句()
自为.其名()邑.人奇之()环谒.于邑人()
3.指出下列加点字词的词义或用法。
1.父异.焉()2稍稍宾客
..其父()3.父利.其然也()4.日扳.仲永环谒于邑()
5.邑人奇.之()
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理解其多种含义:
之:
传一乡秀才观之.()
余闻邑人奇之.()
之.也久()
不能称前时之.闻()
其: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父利其.然也()
其.受之天也()
以: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或以.钱币乞之()
于: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于.舅家见之
贤于.材人远矣
5.填空
《伤仲永》的作者是代的王安石,是杰出的家、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6.用原文填空。
①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7.《伤仲永》的“伤”是“哀伤”之意,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作者“伤”的原因是什么?选择正确的一项[]
A.他的父亲贪图钱财,目光短浅,把仲永的天赋当作获取利益的资本。
B.“宾客其父”“以钱币丐之”的庸俗作法。
C.仲永缺乏主见,盲目地按父亲的要求去做。
D.仲永由神童而最终“泯然众人矣”的悲惨结局。
【课后积累】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很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用磨,也会生锈,成为废物。
-------老舍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爱迪生
天才就是无止境刻苦勤奋的能力--卡莱尔
《伤仲永》参考答案
1.(l)曾经(2)完成(3)相当(4)渐渐2.C 3.B 4.(1)同县的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的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花钱求仲永题诗。
(2)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5.(1)第一阶段是他幼时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第二阶段是十二三岁时的
方永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是又过七年后,他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
(2)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
从道理上说,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3)为后文议论铺设了充分的基础。
(二)参考答案1.yì yèchèn lìmǐn qǐ
2. 属于曾经立即题上同乡拜访
3. 异:对……感到诧异。
宾客:当作宾客。
利:以……为利。
扳:同“攀”,牵引,通假字。
奇怪:以……为奇,意动用法。
4.之:诗方仲永作诗这件事的
其:他的作诗获利方仲永
以:把用
于:向在比
5.北宋,政治,文学
6.①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泯然众人矣
②父利其然也……不使学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
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