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肺炎ppt课件

合集下载

急性间质性肺炎-精美课件

急性间质性肺炎-精美课件
急性间质性肺炎-精美课件
透明膜的形成:血管内皮及肺泡上皮细胞 受损、坏死和脱落;肺泡腔内形成均匀粉 染的嗜酸性物质。
急性间质性肺炎-精美课件
晚期(约2周时): 肺泡间隔出现广泛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
肌纤维母细胞,而胶原沉积却较少。 毛细血管被纤维组织替代而数量减少;
肺小动脉内膜增生、管壁增厚;有时在 中小肺动脉内可见机化的栓子。
急性间质性肺炎-精美课件
2、免疫因素: 部 分 患 者 肺 周 边 淋 巴 细 胞、 淋 巴 滤 泡 及 浆 细 胞 中 有 自 身 抗 体, 肺 泡 壁 上 有 免 疫 复 合 物 沉 积。 血 沉、 部 分病人丙种球蛋白、抗核抗 体 滴 度 上 升, 类 风 湿 因 子、 冷 免 疫 球 蛋 白、 狼 疮 细 胞 阳 性, 补 体 水 平 降 低 ;
急性间质性肺炎
急性间质性肺炎-精美课件
一、 简介
肺间质主要包括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 解剖学分布: (1〕脉管周围的间质间隙 (2〕肺实质周围的间质间隙-又称间质

急性间质性肺炎-精美课件
间质的组成成分
正常:少量的间质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 、肌纤维母细胞,以及肺基质、胶原、大 分子物质、非胶原蛋白等;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可持续1 天至几周;半数以上的病人突然发热, 干咳,继发感染时可有脓痰;有胸闷、 乏力、伴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可有 紫绀、喘鸣、胸部紧迫或束带感。
急性间质性肺炎-精美课件
体征:紫绀,杵状指( 趾),双肺底可 闻及散在的细捻发音。
部分患者可发生自发性气胸。 治疗: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两周至半
Katzenstein报道8例:1986年,均有急性 呼吸衰竭,并在症状出现的1-2周内使 用机械通气;7例在半年内死亡,1例康 复。

病例讨论急性间质性肺炎课件

病例讨论急性间质性肺炎课件
严密监测
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急性间质性肺炎的进一步认识
病因研究
深入探讨急性间质性肺炎的病因,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治疗方案优化
进一步研究激素等治疗方法的疗效和副作用,优化治疗方案。
预后评估
建立完善的预后评估体系,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和关怀。
THANKS
与其它肺部疾病进行鉴别,如肺水肿、 肺出血、肺栓塞等。
特殊染色
如需进一步鉴别诊断,可进行特殊染 色,如PAS染色、六胺银染色等。
病理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病理切片观察结果,结合临 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确定急性
间质性肺炎的诊断。
病理分型
根据病理特点,将急性间质性肺炎 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急性型、慢性 型等。
度的缓解。
病情反复
随着治疗的进行,患者 症状有所减轻,但不久 又出现反复,需要加大
激素剂量。
进一步治疗
治疗效果评估
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 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 并加强抗炎和抗感染措施。
经过综合治疗,患者病 情逐渐稳定,症状得到 显著改善,最终康复出院。
治疗中的问题及处理
激素副作用
01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导致骨质疏松、高血压、糖尿病等副
感谢观看
炎症反应
炎症细胞在肺组织中的浸 润和活化导致肺部炎症反 应,进一步引起肺组织损 伤。
细胞因子作用
多种细胞因子在AIP发病 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如 白介素-1、白介素-6、肿 瘤坏死因子等。
临床表现
症状
急性起病,常见症状包括 高热、咳嗽、呼吸困难等。
体征
肺部可闻及细湿啰音,严 重时可出现呼吸衰竭和低 氧血症。

《间质性肺炎》课件

《间质性肺炎》课件

定义与分类
解释间质性肺炎的定义,说明 其与其它类似疾病的区别。
介绍间质性肺炎的分类标准, 包括病因、病理改变和临床表 现等方面的分类。
阐述不同类型间质性肺炎的特 点和治疗方案,帮助听众了解 不同类型间的差异。
02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01
02
03
04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粉尘、 化学物质等,可能导致间质性
控制策略
早期诊断和治疗
对于已经患病的患者,应尽早确诊并采 取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控制病情的发展

氧疗和机械通气
对于严重缺氧的患者,可以通过吸氧 或使用机械通气设备来改善缺氧状况

药物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可以使用抗炎药、免 疫抑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缓解症状 、控制病情。
康复治疗和生活指导
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生活指导,如 呼吸锻炼、饮食调整等,帮助患者恢 复肺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反应。
抗纤维化药物
如吡非尼酮、尼达尼布 等,用于抑制肺组织纤 维化,减缓肺功能恶化

抗生素
用于治疗肺部感染,缓 解症状。
非药物治疗
氧疗
对于缺氧的患者,通过吸氧改善缺氧状况。
肺移植
对于严重肺功能丧失的患者,考虑进行肺移 植手术。
肺康复训练
包括呼吸训练、运动锻炼等,提高肺功能和 生活质量。
生活方式的调整
戒烟、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作息 和饮食习惯。
护理与康复
日常护理
心理支持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疏 导和支持。
定期复查
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教育

间质性肺炎讲课 PPT

间质性肺炎讲课 PPT

概念
肺组织是由肺实质与肺间质组成。
肺实质——肺部具有交换功能的含气间隙及结构, 包括各级支气管及肺泡管、肺泡囊、肺泡与肺泡 壁。
肺间质——肺泡上皮与血管内皮之间及终末气道 上皮以外的支持组织,包括血管及淋巴管组织。
ILD的病变已非解剖学的肺间质,还包括肺泡上皮 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肺实质。 部位不仅限于 肺泡壁,也可波及细,主要症状为 活动性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常伴干咳,继发 感染时痰液增多可呈脓性。全身症状不明显, 可伴有乏力、消瘦,部分患者有关节疼痛,但特 别少发热。75%以上有吸烟史
临床表现
体征:呼吸浅快,约50%可见杵状指 (趾),90%可闻及双肺底部吸气末细小 Velcro啰音,晚期出现明显发绀、肺动脉 高压、右心功能不全征象
肺泡炎
发病机制
损伤 修复
肺纤维化
按病因分类:
病因已明 吸入无机粉尘 吸入有机粉尘 放射线 微生物感染 药物 瘘性淋巴管炎 肺水肿
病因未明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 胶原血管病
结节病 组织细胞增多病X
wegener肉芽肿 肺泡蛋白沉积症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积症
2002年ERS/ATS新分类IIP:
组织学类型
2、肺实质呈现斑 片状纤维化;
3、出现成纤维母
化和成纤维母细胞 的其他标准;
灶,二者中缺少任一 3、无任何不符
条;
合UIP (非
浸润; 5、 病变以气道
为中心分布;
细胞灶; 4、无任何一条非
UIP诊断特征。
3、无任何不符合UIP (非UIP)型的特征
4、或仅有蜂窝肺改变。
UIP)型的特 征
6、支持其他诊断 的特征
2000年ATS和ERS认为

病例讨论急性间质性肺炎讲解课件

病例讨论急性间质性肺炎讲解课件
病例讨论急性间质性 肺炎讲解课件
• 病例概述 • 急性间质性肺炎疾病知识 • 病例诊疗过程 • 病例讨论与反思 • 总结
目录
Part
01
病例概述
患者基本信息
01
年龄:52岁
02
性别:女
03
职业:无
04
既往病史:无
病例简介
主诉
咳嗽、气促1周,加重天。
现病史
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为干咳,无痰,伴活动后气促,休息后可缓解。2天前 咳嗽、气促症状加重,夜间不能平卧,就诊于我院急诊,查胸部CT提示双肺间质性病变 ,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我科。
对未来诊疗工作的建议与展望
建议
提高诊疗技术:不断学习和掌
加强团队合作:加强医生之间
01
握新的诊疗技术,提高诊疗水
平。
02
的合作与沟通,提高诊疗效率

03
展望
智能化诊疗:利用人工智能等
个性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
04
技术辅助诊断,提高诊断的准
确性和效率。
05
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06
Part
02
急性间质性肺炎疾病知识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急性间质性肺炎是一种急性、弥 漫性、间质性肺疾病,主要表现 为肺间质炎症、水肿和纤维化。
分类
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急性间质 性肺炎可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 类。
病因与病理机制
病因
特发性急性间质性肺炎的病因不明, 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 ;继发性急性间质性肺炎则由其他疾 病或药物引起。
病理机制
炎症反应导致肺间质水肿、充血和纤 维化,进而影响肺通气和换气功能。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进展PPT课件

急性间质性肺炎的治疗进展PPT课件
只有单纯毛玻璃影或肺泡实变影而不伴有支气管扩张 表现的AIP患者一般都处于以急性渗出为主的病程早期, 这与增殖期及纤维化期相比,对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 反应尚好。提示对AIP患者的早期干预有可能改善其预后。
6
机械辅助通气,改善低氧血症
➢ 机械通气的意义:
AIP起病急,进展迅速,在病程早期就可出现致命性的 低氧血症
研究认为NO吸入能选择性扩张肺动脉,改善通气血流 比值
11
肺移植
肺移植是治疗间质性肺炎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激素治疗较差的AIP患者行肺移植手术来延长生命
12
13
AIP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欠佳,其病死 率在13~100%之间,平均在50%左右
2
早期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疗法
作用机制:
AIP的病理基础是弥漫性肺泡损伤,在显微镜下可见肺 泡间隔增厚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增殖、肺泡 II型细胞增生及透明膜形成。
目前认为AIP的发生与一系列的炎症介质有关,如细胞 因子、趋化因子、氧自由基及补体等。目前已证实转化生 长因子β(TGF- β)能够诱导肺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 胞转化。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能趋化中性粒细 胞、淋巴细胞及成纤维细胞,促进多种细胞炎症介质的释 放,从而促进肺纤维化形成。
机械通气是直接改善通气功能、纠正致命性低氧血症的 最直接而有效方法
一旦AIP患者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应不失时机的施以机械 通气,以助患者度过急性期,为后续的治疗争取时间
7
机械辅助通气,改善低氧血症
➢ 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及注意点:
呼吸末正压(PEEP)是最常用的机械通气功能,在应用 PEEP时应尽可能避免气压伤,积极贯彻保护通气策略
糖皮质激素联合西维来米钠有资料报道可使患者的呼吸 衰竭症状得到缓解

急性间质性肺病课件

急性间质性肺病课件

激活肺泡上皮细胞I型胶原基因 ;
病 毒 基 因 可 以 与DNA 结 合 或 接 触
, 以 调 节RNA 蛋 白 转 录 和 修 改 细
胞 的 生 物 特 性。
精选版
6
2、免疫因素: 部 分 患 者 肺 周 边 淋 巴 细 胞、 淋 巴 滤 泡 及 浆 细 胞 中 有 自 身 抗 体, 肺 泡 壁 上 有 免 疫 复 合 物 沉 积。 血 沉、 部分病人丙种球蛋白、抗核 抗 体 滴 度 上 升, 类 风 湿 因 子 、 冷 免 疫 球 蛋 白、 狼 疮 细 胞 阳 性, 补 体 水 平 降 低 ;
双侧边缘模糊的毛玻璃样改变,或为双 侧广泛分布的线状、网状、小结节状甚 或实变阴影;
偶见细小蜂窝样影像。
精选版
精选版
10
透明膜的形成:血管内皮及肺泡上皮细 胞受损、坏死和脱落;肺泡腔内形成均 匀粉染的嗜酸性物质。
精选版
11
晚期(约2周时):
肺泡间隔出现广泛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 肌纤维母细胞,而胶原沉积却较少。
毛细血管被纤维组织替代而数量减少; 肺小动脉内膜增生、管壁增厚;有时在 中小肺动脉内可见机化的栓子。
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IP) 精选版
4
组织学:弥漫性肺泡损伤(DAD) 肺泡间隔增厚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活 跃的纤维母细胞增生但不伴成熟的胶原 沉积,广泛的肺泡损伤和透明膜形成。
精选版
5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毒:腺 病 毒 和EB 病 毒
病毒感染的人体细胞所表达的病 毒蛋白可以促进慢性炎症和修复 过 程;
急性间质性肺炎
北京协和医院 呼吸科 王京岚
精选版

间质性肺炎PPT幻灯片课件

间质性肺炎PPT幻灯片课件
CD4+ ,CD4+/CD8+ IgG, IgA
淋巴细胞/效应细胞>28%——活动 。 TBLB:阳性率与期别有关。 CT:HRCT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同位素67镓扫描:无特异性。
26
X线: (掌握)
分期 : 0 期——肺部X线检查阴性、肺部清晰。 Ⅰ期——两侧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大。 Ⅱ期——肺门淋巴结肿大伴肺浸润,肺部
胸水定位38鉴别有无肿瘤及肉芽肿病变有帮助进一步明确病因39结核性年龄青年中老年中毒胸痛短暂锐痛持续隐痛血丝痰大量抽后生长快胸水外观草黄色多血性细胞类型淋巴细胞间皮5大量间皮细胞ldh200500ada4545cea2020脱落细胞阴性阳性活检结核性肉芽肿肿瘤组织ct肺内无占位占位病变ppd阳性或强阳性阴性40发热咳嗽咳痰胸痛等呼吸系统感染征象积液量少到中等外周血白细胞增加影像学可发现肺部炎性病灶胸水为渗出液脓胸时白细胞1000010ph7071glu33522ldh5001000ul41
病变广泛对称分布1-3mm结节影。 Ⅲ期——仅有肺浸润或纤维化。
27

主要条件:
断(掌握)
1. 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双侧肺门及纵隔淋巴结对 称肿大,伴或不伴有肺内网格、结节状或片状 阴影;
2. 组织学活检证实有非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且 抗酸染色阴性;
3. SACE活SL活性增高;
28
次要要件:
43
进一步确诊
胸腔镜肺活检TGLB
12
特发性纤维化
(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 , IPF)
13
概述
病因不明、局限于肺部的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
14
病理
同一视野内可看到各阶段的病理变化, 肺泡炎,肺泡结构紊乱和蜂窝肺。

2024版间质性肺疾病PPT课件(精品医学课件)

2024版间质性肺疾病PPT课件(精品医学课件)

间质性肺疾病PPT课件(精品医学课件)CONTENTS•间质性肺疾病概述•影像学检查在间质性肺疾病中应用•实验室检查与辅助诊断方法•治疗原则及药物选择策略•非药物治疗手段探讨•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间质性肺疾病概述01定义与分类定义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ILD)是一组以肺泡壁为主要病变,导致肺泡-毛细血管功能单位丧失的弥漫性肺疾病。

分类根据病因和临床表现,ILD可分为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s,IIP)、结缔组织病相关性ILD、药物性ILD、职业性ILD 等。

发病原因及机制发病原因ILD的发病原因多样,包括吸入无机粉尘如石棉、煤尘等;吸入有机粉尘如霉草尘、棉尘等;微生物感染如病毒、细菌、真菌等;药物使用如胺碘酮、博来霉素等;以及结缔组织病、遗传因素等。

发病机制ILD的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个环节。

炎症反应是ILD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介质释放导致肺泡壁损伤和修复障碍。

氧化应激在ILD的发病中也起重要作用,氧化剂和抗氧化剂失衡导致肺泡上皮细胞和内皮细胞损伤。

此外,细胞凋亡和自噬等细胞死亡方式也参与ILD的发病过程。

临床表现ILD 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可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查体可发现双肺底闻及吸气末细小的Velcro 啰音。

晚期可出现杵状指(趾)、发绀等表现。

要点一要点二诊断ILD 的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的信息。

胸部X 线或CT 检查是诊断ILD 的重要手段,可发现双肺弥漫性病变,呈网格状、结节状、磨玻璃样改变等。

实验室检查可发现血气分析异常、肺功能减退等表现。

此外,还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类似表现的疾病如肺部感染、肺结核等。

临床表现与诊断影像学检查在间质性肺疾病中应用02X线胸片表现早期X线胸片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双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样影、网格状影、小结节影等晚期可能出现蜂窝肺样改变高分辨率CT(HRCT)是评估间质性肺疾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HRCT能够清晰地显示肺组织的细微结构,如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样影、小结节影等HRCT对于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CT扫描技术应用MRI可以显示肺组织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如肺水肿、肺动脉高压等MRI还可以用于评估间质性肺疾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MRI对于间质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相对较低,主要用于科研和临床试验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医学诊断和治疗请咨询专业医生。

急性间质性肺病课件

急性间质性肺病课件

编辑课件
17
四、临 床 表 现 及 诊 断
AIP起病突然、进展迅速、迅速出 现呼吸功能衰竭、多需要机械通气维 持、平均存活时间很短,大部分在1- 2月内死亡。
编辑课件
18
性别:无差异;
年龄:7-83岁,平均49岁;
既往史:大多数既往体健、发病突然;
症状: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初期有类似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可持续1 天至几周;半数以上的病人突然发热, 干咳,继发感染时可有脓痰;有胸闷、 乏力、伴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可有 紫绀、喘鸣、胸部紧迫或束带感。
双侧边缘模糊的毛玻璃样改变,或为双 侧广泛分布的线状、网状、小结节状甚 或实变阴影;
偶见细小蜂窝样影像。
编辑课件
23
HRCT:
1、在渗出期(透明膜期):部分残存的 正常肺组织影像接近阴影区(指毛玻璃样 变和/或实变区)或存在于阴影区之中;
2、增殖期(肺泡内的水肿期):毛玻璃 样变和实变区内支气管扩张影像的出现 几率近乎相同。
细胞碎片与纤维蛋白、红细胞及表面活 性类物质的混合物沿肺泡表面分布;
散在的炎性细胞,尤其是淋巴、巨噬和 浆细胞存在于肺泡腔中;
编辑课件
14
间质增厚:
间质中水肿的基质及不同数量的胶原和 弹性纤维周围分布着大量纤维母细胞、 少量炎症细胞及散在的原始实质细胞;
由于肺泡上皮细胞基底层的剥脱,使得 大部分肺泡均有不同程度的塌陷。
用法:泼尼松40-80mg/天,持续3 个月 ,病情稳定后方逐渐减量,但疗程不宜 短于1年。
冲击疗法:静脉注射甲基泼尼松龙500- 1000mg/天,持续3-5天;
联合运用免疫抑制剂:
甲基泼尼松龙250mg/D+环磷酰胺 1500mg/D+长春新碱2mg。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修改细胞的生物特性
.
7
2、免疫因素 部分患者肺周边淋巴细胞、淋巴滤 泡细胞中有自身抗体,肺泡壁上有免疫复合物沉 积。部分病人丙种球蛋白、抗核抗体滴度上升, 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狼疮细胞阳性,补体 水平降低
3、遗传因素 有报道称本病可能具有遗传因素
.
8
AIP与其他IIP的区分
◦ AIP:大范围的肺实质性变化—急性呼 吸功能衰竭的表现;
透明膜的形成:血管内皮及肺泡上皮细胞受损、坏 死和脱落;肺泡腔内形成均匀粉染的嗜酸性物质。
.
12
晚期(约2周时):
肺泡间隔出现广泛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 细胞,而胶原沉积却较少。
毛细血管被纤维组织替代而数量减少;肺小动脉 内膜增生、管壁增厚;有时在中小肺动脉内可见 机化的栓子。
.
13
肺泡因纤维化和闭锁而减少,残存的肺泡形状 不规则、大小不一;
.
5
组织学 弥漫性肺泡损伤(DAD) 肺泡间隔增厚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活跃的纤维 母细胞增生但不伴成熟的胶原沉积,广泛的肺泡 损伤和透明膜形成。
.
6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病毒(腺 病 毒 和EB 病 毒) 病毒感染的人体细胞所表达的病毒蛋白可以 促进慢
性炎症和修复过程 激活肺泡上皮细胞I型胶原基因 病毒基因可以与DNA结合或接触,以调节RNA 蛋白转录
◦ 其他IIP(寻常型间质性肺炎UIP,脱 屑型间质性肺炎DIP,非特异性间质 性肺炎NSIP):急性损伤—反复发生的 多灶性损伤;
.
9
病理表现
肺大体标本 暗红色,重量增加,外观饱满,质实变硬,触压
不萎陷。 肺切面为暗红色斑点与灰白色相间,并有交错分
布的灰白纤维组织条索和小灶性疤痕组织。
.
10
血清蛋白电泳示2或球蛋白增高; IgG和IgM常增高,IgA较少增高; 血气分析为呼吸衰竭I型,偶见II型。
.
22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放射影像学诊断
早期部分患者的胸部平片可以正常,多数为双肺中 下野散在或广泛的点片状、斑片状阴影
.
3
名称演变
Hamman-Rich综合征 1944年, Hamman和Rich报道了 一组以爆发起病、快速进展为呼吸衰竭并迅速死亡为 特征的肺部疾病。胸片有广泛肺部浸润影,但病例检 查无类似于细菌性肺炎的肺泡腔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而是特异性地表现为肺间质中结蹄组织的弥漫增生。 因此,他们将其称为急性弥漫性间质纤维化(acute diffuse interstitial fibrosis) ,即人们所知的 Hamman-Rich综合征 临床角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
I 型肺泡上皮细胞的坏死,II型上皮细胞增生 、呈柱状或鞋钉样排列,衬于肺泡表面;
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鳞状化生。数周后,蜂窝 肺出现。
.
14
电镜检查
I型肺泡上皮细胞丧失,局部乃至大面积基底膜剥 脱;
II型肺泡上皮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水肿 和坏死脱落;
细胞碎片与纤维蛋白、红细胞及表面活性类物质的 混合物沿肺泡表面分布;
.
4
名称演变
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 AIP)
1986年, Katzenstein报道了8例 均有急性呼 吸衰竭,并在症状出现的1-2周内使用机械通气; 7例在半年内死亡,1例康复。组织学上主要为肺 泡间隔增厚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活跃的成纤维 细胞增生但不伴成熟的胶原沉积,广泛的肺泡损 伤和透明膜形成。所以他正式提出以急性间质性 肺炎取代Hamman-Rich综合征,并纳入特发性间质 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 ,IIP)范畴。
急性间质性肺炎
吴胜楠
.
1
概述
肺间质 主要包括结缔组织、血管和淋巴管
解剖学分布 (1)脉管周围的间质间隙 (2)肺实质周围的间质间隙-又称间质腔
.
2
间质的组成成分
正常 少量的间质巨噬细胞、纤维母细胞、肌纤维 母细胞,以及肺基质、胶原、大分子物质、非胶原 蛋白等
病变 炎症细胞的激活和参与、组织结构的破坏、 纤维母细胞的增殖、胶原纤维的沉积和修复等
散在的炎性细胞,尤其是淋巴、巨噬和浆细胞存在 于肺泡腔中;
.
15
间质增厚:
间质中水肿的基质及不同数量的胶原和弹性纤维 周围分布着大量纤维母细胞、少量炎症细胞及散 在的原始实质细胞;
由于肺泡上皮细胞基底层的剥脱,使得大部分肺 泡均有不同程度的塌陷。
.
16
塌陷部分的肺泡中,有许多邻近的上皮细胞基底 层相互重叠和对折。这种由二层基底层组成的结 构以匍行的方式插入肺泡壁,在间隔内部形成深 的裂隙。当II型肺泡上皮细胞沿剥脱的基底层增 重新上皮化时,细胞并不深入裂隙之间,而是沿 裂隙的两个外侧面覆盖。
.
17
肺泡全部塌陷时,相互分离的肺泡间隔发生对折 。II型肺泡上皮细胞重新生长时,并不是全部直 接生长在脱落的基底层表面,有部分的上皮细胞 与基底层之间存在有一层残留的炎症初期时的肺 泡腔内渗出物。
.
18
临床表现及诊断
AIP起病突然、进展迅速、迅速出现呼吸功能衰 竭、多需要机械通气维持、平均存活时间很短, 大部分在1-2月内死亡
.
20
体征:紫绀,杵状指( 趾),双肺底可闻及散 在的细捻发音。
部分患者可发生自发性气胸。
治疗:抗生素治疗无效,多于两周至半年内死于 急性呼吸衰竭和右心功能衰竭。
.
21
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WBC可增高,少数有嗜酸细胞轻度增高,
RBC和Hb因缺氧而继发增高; 血沉多加快,可达60mm/h;
光镜检查 早期病变(一周内):肺泡间隔因血管扩张、基质
水肿和炎性细胞浸润而弥漫增厚
淋巴细胞浸润为主,亦有浆细胞、单核、中性和 嗜酸粒细胞及少许纤维母细胞
肺泡上皮增生和化生形成柱状,肺泡间隔加宽
.
11
肺泡腔内正常或有少许蛋白性物质及细胞渗出
肺泡间隔相对于晚期较薄、肺泡结构尚正常,对治 疗反应良好
.
19
性别:无差异;
年龄:7-83岁,平均49岁;
既往史:大多数既往体健、发病突然;
症状:绝大部分患者在起病初期有类似上呼吸道 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可持续1天至几周;半数 以上的病人突然发热,干咳,继发感染时可有脓 痰;有胸闷、乏力、伴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 可有紫绀、喘鸣、胸部紧迫或束带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