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
课题
第六单元碳和碳地氧化物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课型
新授
教案媒 体
实验器材、多媒体
教 学 目 标
知识 技能
了解自然界中地碳循环,了解温室效应•知道二氧化碳用途•了解一氧 化碳地性质和用途.知道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
过程 方法
通过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地结构、性质、用途相关知识地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进一步认识物质地结构决定其性质,物 质地性质决定其用途地化学学习方法
情感 态度
学习全面地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地物质.培养学生地学习兴趣和合
作精神,创新精神•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地意识•
教案重

八、、
二氧化碳地用途、一氧化碳地性质
教案难

八、、
一氧化碳地还原性•
教案内容及冋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复习与巩固:
【提问】二氧化碳地物理性质是怎样地?它 有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地化学方程 式•
利用知识解决实际 问题•
体会性质决定用途 地学习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学生学会用对比法 进行学习•增强分析 问题能力•进一步理解性质决 定用途•
设计意图
现象
结论
小结:一氧化碳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地气体,(补充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它 能燃烧,燃烧时放出大量地热,火焰呈蓝色•【问题与情景】
①在煤炉地上方,我们常常看到蓝色火 焰出现,请问这是什么气体燃烧地结果?你 能写出煤炉中产生该气体地有关化学方程式 吗?由此性质可知一氧化碳有什么用途?2C+O2点燃2CO
【问题与情景】
一氧化碳还有什么化学性质?与碳相似它 除了有可燃性之外还有还原性•
【投影展示】木炭还原氧化铜地实验装置 【提问】如果还原剂改用一氧化碳装置应如 何改变为什么?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3.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观察和发现,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教师扮演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进行批判性思考。
4.联系实际,提升素养: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实际议题相结合,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科学素养。
-通过研究性学习、辩论会等形式,让学生探讨二氧化碳减排措施和一氧化碳中毒的预防策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保护环境;
-一氧化碳中毒的原理及预防措施。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互相讨论,总结出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危害及应对策略。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步骤、所需材料等,并在下节课上进行汇报和展示。
4.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气候变化、节能减排的科普书籍或文章,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阅读后,学生需撰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教师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规范,教育学生遵守实验室规则,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学会相互配合、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气体的基本性质和实验操作有初步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认识到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环保意识。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形成积极的责任感。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并利用其还原性还原氧化铁。

(3)了解一氧化碳的毒性的原因及预防方法2:过程与方法(1)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一氧化碳的可燃性2 一氧化碳的还原性3 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措施。

三、教学难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分子比1个CO分子多1 [引言]碳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两种。

1个CO2个氧原子,这就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的不同。

本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一氧化碳的性质。

[活动与探究](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分析)观察贮气瓶内一氧化碳的颜色和状态,然后在贮气瓶的导管口点火,观察火焰的颜色;把一个内壁附着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交流]一氧化碳是无色的气体,一氧化碳可以燃烧,火焰呈蓝色;烧杯内壁变浑浊,说明一氧化碳点燃时生成二氧化碳。

[讲解并板书]二、一氧化碳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

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火焰呈蓝色。

2CO+O22CO2[介绍]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就是一氧化碳在燃烧。

[教师]有人用煤火取暖容易发生煤气中毒,你知道中毒的原理吗?[演示实验]在试管中加入新鲜鸡血(加入抗凝血剂),然后通入一氧化碳气体,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

[学生描述]通入一氧化碳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教师]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地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所以会出现上述现象,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板书]3.一氧化碳有剧毒[讨论]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2.有人用煤火取暖,又担心煤气中毒,临睡前在煤炉上和地上放两大盆冷水,这样做能预防煤气中毒吗?3.用煤火取暖时,怎样预防煤气中毒?4.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含有一氧化碳)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如发生煤气泄漏应当怎么办?[总结]1.如果煤气泄漏,室内通风不良,或生煤炉火的房间不装烟囱,都有可能导致煤气中毒。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2(第2课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2(第2课时)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 一氧化碳一、教学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让学生体会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2.掌握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一氧化碳可燃性、一氧化碳还原性等反应;3.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毒性及对环境的污染,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CO 的可燃性、毒性、还原性。

难点:CO 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知道碳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而在氧气不充足的情况下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C+O 2=====点燃CO 22C+O 2=====点燃2CO【交流讨论】观察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分子区别在哪里?CO 2和CO 的性质会相同吗?【总结与交流】从分子结构看:一个CO 2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CO 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元素组成相同,但分子构成不同,因此这使得它们的性质有很大不同。

【过渡】那一氧化碳有哪些性质呢?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讲解】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在燃烧时发出蓝色的火焰(图片展示)。

2CO+O 2=====点燃2CO 2【思考】在CO 燃烧的火焰上方,分别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和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观察到什么现象?【交流讨论】在北方,人们还常用蜂窝煤炉来取暖、烧饭,但必须也要加装烟囱,你知道在下面的燃烧很旺的蜂窝煤炉中发生了哪些反应吗?【总结】最下层:C +O 2=====点燃CO 2中层:2C+O 2=====点燃2CO ,CO 2+C =====高温2CO上层:2CO +O 2=====点燃2CO 2【过渡】人们常说:不能在密闭房间里烧炭取暖,还有经常有新闻报道称“煤气(主要成分CO )中毒”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讲解】一氧化碳具有毒性,它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体内缺氧,危及生命。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doc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doc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3、情感与价值观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二、教学重点: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性质三、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澄清石灰水的反应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二课时1、复习提问: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讲授新课:分析: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在分子组成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会给两种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带来什么羌异?1)、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提问:二氧化碳具有哪此物理性质?阅读课本小结:列表从颜色、状态、密度、溶解性等方面比较2)、化学性质以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为基础提出一氧化碳化学性质的假设(假设1) CO能与水化合生成相应的酸。

操作:将CO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中。

现象:紫色石蕊没变色。

结论:co不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假设2)C0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展示:多媒体动画[实验6-7]观察: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原理:2C0 +02 ==== 2C02小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应检验气体的纯度。

讨论: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一氧化碳和氢气?介绍:煤炉里的煤在燃烧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假设3) C0也具有还原性。

展示:多媒体[实验6-9]观察: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原理:CO +CuO二二二Cu +CO2分析:对比氢气与氧化铜,并分析装置的不同。

(假设4) C0能与石灰水反应。

操作:将co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现象:石灰水不变浑浊。

结论:C0不与Ca(0H)2反应。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人教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
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 第 2 课时 )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
2.知道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及一氧化碳使人中毒的原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资料、演示实验视频等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培养安全意识。
2.通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视频,分析并强化实验操作的细节和规范。
3.通过讨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尾气如何处理?”和“教材
P120 习题 6”,
学会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主动讨论交流、 解决问题, 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懂得要一分为二地对待事物、看待事 物;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通过对比回忆 CO2 的物理性 质来学习 CO 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看、思考: CO 与 CO 2 物理性质的比较。
关于一氧化碳物理性质的 相关课堂练习。
学生思考并回答。
2.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过渡:接下来学习 CO 的化 学性质。 CO 具有可燃性, 展示课本图 6- 21、图 6- 22, 以及播放实验视频,介绍 CO 的燃烧产物为 CO 2。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 交流、 寻找结果, 它们都 是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 的,但在分子结构上相差 一个氧原子。
提问:虽然结构相似,但是 为什么它们在性质上有巨 大差别呢? 接下来我们就学习这个既 陌生又熟悉的物质。
回忆:二氧化碳的性质, 产生疑问、 大胆猜测一氧 化碳的性质。
环节三 探究新知 1.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学生观看、聆听并记录 CO 燃烧的现象,书写其 化学方程式。
2
2.关注与一氧化碳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为保护环境献计献策。 教学重点

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氧化碳毒性的原理,知道使用一氧化碳的注意事项;2.了解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知道一氧化碳泄漏后的应急措施;3.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以及还原铜的装置及操作顺序。

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收集一氧化碳时,收集装置的异同,确立收集有毒害气体的方法;2.通过参照氢气的可燃性,推及点燃一氧化碳的操作要求,确立可燃气体的使用方法;3.在观察一氧化碳气体点燃、还原氧化铜过程中,体验、反思实验步骤,初步掌握基本实验技能,树立全面考虑问题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减小对化学实验的畏惧感,增强对有害气体的使用认识,激发学习化学的勇气;2.培养大胆、细致、实践的科学精神。

3.让学生体验化学的魅力,从而热爱化学、钻研化学。

【教学重点】采用活动与探究方式研究一氧化碳的毒性、燃烧实验、还原氧化铜实验【教学难点】实验中装置的组装、步骤先后的分析。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具体实施:将装有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放在水中,水逐渐进入试管;将一支装有一氧化碳的试管倒放在水中,在水中打开塞子【提问】与二氧化碳比较,后一种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通过对比得出一氧化碳难溶于水。

教师趁机提出;想不想知道该气体为什么气体观察、思考学生们很快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这是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导致试管中气压减小,水槽中的水进入试管,而后一种气体难溶于水大部分学生看到试管口有塞子,猜到是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有毒性,不能敞放,只有有少部分同学说是空气或氮气,依据是它们不溶于水。

让学生对瓶中无色无气味气体是什么气体感到好奇也为探究一氧化碳的水溶性作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注意细节【过渡】大家对煤气有什么印象提醒学生:煤气中毒是因为其中的一氧化碳有毒,它最可怕之处是什么呢煤炉中的煤在高温和空气充足情况下是如何产生一氧化碳的【提问】如果一氧化碳泄漏,高处容易中毒还是低处如何判断学生在生活中对煤气有些耳闻,并且在碳单质一节已经知道煤炭不充分燃烧时就有一氧化碳产生。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教学设计教师在开始上课前,可以通过一个小视频或图片,让学生了解一些煤气中毒事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同时激发他们对一氧化碳的探究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氢气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联想、类比、对照研究的能力,让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研究。

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30分钟)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实验和探究,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从而深化对一氧化碳的理解。

1.教师演示实验:“一氧化碳的燃烧”2.学生分组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3.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归纳总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还原性。

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一氧化碳的燃烧”和分组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从而深化对一氧化碳的理解。

学生可以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归纳总结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还原性。

三)知识总结,引导学生归纳总结(8分钟)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知识总结,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将所学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同时巩固所学知识。

四)拓展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5分钟)学生活动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应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一氧化碳的危害和防范措施,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实验和探究中逐步建立起利用科学探究方法研究科学的研究理念,初步形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科学探究的热情。

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我们可以引出毒性,了解生活中的一氧化碳是如何产生的,从而提高安全意识。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课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2 课时) 实验器材、多媒体知识技能课型新授教学媒体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了解温室效应。

知道二氧化碳用途。

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知道一氧化碳有损人体健康。

通过对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结构、性质、用途相关知识的学习,学会观察和描述化学现象;进一步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其性质,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

学习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合作精神,创新精神。

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

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性质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教学目标过程方法情感态度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一、复习与巩固:【提问】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是怎样的?它有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二、分析讨论二氧化碳对生活环境的影响:1、【观察与思考】结合二氧化碳的性质,观察课本 P116 页图6―17,以及生活实际谈谈二氧化碳的用途。

【归纳与小结】二氧化碳的用途:①灭火;②化工产品的原料;③干冰作冷剂;④光合作用;⑤气体肥料;⑥做汽水 2、【设问】二氧化碳用途如此广泛是不是空气中二氧化碳越多越好?他对人体健康有影响吗?自学课本 115-116内容并完成 116 页“讨论” 。

【结论】二氧化碳不支呼吸。

浓度过高会影响身体健康。

3、【观察与思考】请观察课本 P117 页图6―17, 回答下列问题:①什么是“温室效应”?产生“温室效应” 的主要气体有哪些?②地球为什么喊“救命”?③“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防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写出化学方程式设计意图分析讨论。

进一步认识物质的阅读教材,解决问题。

性质决定其用途的化学学习方法。

归纳总结。

从有利面和有害面认识二氧化碳与生思考;活和环境的关系。

自学;完成讨论(作灯火试验) 。

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2 课时

教学设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 2 课时




3.向一盆燃烧旺盛的炭火中洒少量的水,火焰更旺且为蓝色;但洒入较多的水,炭火熄灭,为什么?
■实验发现碳在高温下可以跟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此反应吸收热量。化学方程式。
【观察】观看视频CO还原CuO的实验,思考交流以下问题:
1.先通入一氧化碳,__________。
课题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
姓名
班级
一、学习示标
1.记住CO的性质和重要用途.
2.知道CO使人中毒的原因及防护措施。
重点难点:
CO的性质和用途
学习方法:实验探究
二、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阅读】自学课本P121下半部分和P122,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CO有什么样的颜色和气味?有人用炉火取暖,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在炉火上放一盆水行吗?
化性:
可燃性:纯净的CO在空气在中点燃时,能产生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还原性:CO还原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的氧化铜逐渐变成光亮_____色,石灰水____)
剧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结合,从而使,造成生物体缺氧,甚至危及生命。
■H2、CO、C共同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______。H2和O2的燃烧火焰是:发出______色的火焰。
2.根据实验事实填写下表:
观察到的现象
所发生现象的化学方程式
A处(CuO处)
B处(石灰水中)
C处
3.C处为什么要放一个点燃的酒精灯?
【归纳小结】
二、一氧化碳
1.碳的氧化物有种,分别是,因CO2分子比CO分子多一个,所以二者性质有很大的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放一盆水,这样做行吗?
3)为什么煤气中要掺难闻气味的气体?
(2)一氧化碳的还原性(与氢气、碳单质比较)
[展示]多媒体[实验 6-9]
[观察]黑色的氧化铜变成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原理]CO +CuO=== Cu +CO2
[分析]对比氢气与氧化铜;碳单质与氧化铜的反应,判断反应类型。并分析装置
的不同。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2CO + O2 ==== 2CO2
CO2
+C
高温
===
2CO
C+ O2 ==== 2=CO2
得出相应的用途:做燃料。
(2)、一氧化碳的毒性(板书)
[阅读]课本第 117 页
[讨论]
1)观看模拟实验,了解一氧化碳中毒的生理过程?
2)结合新闻视频,讨论如果小孩在用炉火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在垃圾车内
3、一氧化碳的用途(板书)
[提问]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说出用途。
[小结]冶炼金属的还原剂,燃料
3CO + Fe2O3
高温
点==燃=
2Fe + 3CO2
4、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相巧互玲转化(板书) 珑=
2CO + O2 ==== 2CO2
高温
CO2 + C === 2CO
⊙ 做课堂练习
=
三、一氧化碳对空气的污染(板书)
[讨论]在做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如何处理尾气,减少对大气的污
染?请对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进行改进。
[总结]一氧化碳重要的性质,和二氧化碳的差异,一氧化碳与氢气性质的相似性。



新策略 P83-P84(C、D 类学生不做拓展提升)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教案(第2课时).doc

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教案(第2课时).doc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首页编写时间:2014年12月09日第一学期总第课时编写人:注:教学过程在续页上完成。

武威第五中学课堂教学设计续页教师活动[引入]学生首先回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文了解- 氧化碳的物理性质,补充下列表格: 1、CO 的物理性质: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口不能很好的 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

(2)可燃性:2C0 + 02 宴=2C0?(作燃料)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3)还原性:(用于冶金工业)①检验CO 的纯度ff ②先通入一会儿co-*-*③加热f f ④停止加热f "⑤继续通入co 到玻璃管冷却为止 注意事项:① 先通入co 一会儿,是为了防止玻璃管内的空气没有排尽,加热时发生 爆炸. ② 继续通入co 到玻璃管冷却为止,是为了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为氧 化铜.总之:”co 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也说“先通后点防爆炸,先熄后 停防氧化”。

颜色气味状态密度溶解性C02co补充说明提出讨论问题:1、在什么条件 下容易发生煤 气中毒? 2、用 煤火取暖时,应 该怎样防止煤 气中毒? 3、如 发生煤气泄漏, 应该怎么办? 汇报:1、炭在 氧气不充足的 条件下燃烧会 产生一氧化碳, 因此,在缺氧, 不通风等条件 易发生煤气中 毒,因此,取暖 时应保持通风。

2、 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中毒不 易发觉,加入有 气味的气体,有 利于及时发现 煤气泄漏。

如发 生煤气泄漏事 件,应及时关闭 泄漏源,保持通 风等。

(1)毒性:CO + CuO Cu + C02实验步骤:。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2022年(公开课)人教版精品教案 (2)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2022年(公开课)人教版精品教案 (2)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课时〕沉着说课本课题主要介绍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在介绍二氧化碳时,首先让学生利用课题2中讨论确定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它的性质,最后让学生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总结其用途。

教材还介绍了温室效应的危害及处理方法。

关于一氧化碳的教学,教材主要通过一些演示实验,让学生归纳它的可燃性、毒性和复原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

(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

2.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归纳。

(2)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化保护环境、解决环境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二氧化碳的性质。

2.一氧化碳的性质。

教学难点1.CO2与水的反响。

2.CO2与澄清石灰水的反响。

教学方法观察、分析、总结、联系实际。

教具准备教师用具:(1)投影仪、充有一氧化碳的贮气瓶、导管、烧杯、试管、铁架台、玻璃管、酒精灯、单双孔塞;(2)澄清石灰水、新鲜鸡血、抗凝血剂、CuO、干冰。

学生用具:(1)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塞、集气瓶、烧杯、酒精灯、白铁皮架(有两个阶梯)、软塑料瓶;(2)石灰石、稀盐酸、木条、蜡烛、石蕊溶液、花、稀醋酸。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CO2的性质和用途。

第二课时:CO的性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引言]CO2在自然界中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有必要探究CO2的性质。

[学生活动]制取CO2并收集到三个集气瓶、一个软塑料瓶中。

[活动与探究]1.点燃两支短蜡烛,分别放在白铁皮架的两个台阶上,把白铁皮架放在烧杯里,将一个集气瓶中的CO2缓慢地沿烧杯内壁倒入烧杯中(注意:集气瓶上的玻璃片不要拿掉,只需露出瓶口的1/3),观察现象并分析。

2.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参加约1/2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

根据上述观察分析填写下表:[学生活动][讨论交流]1.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下面蜡烛先熄灭,上面蜡烛后熄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共包含二个子课题:二氧化碳的性质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本课题共需两课时,第一课时:二氧化碳性质,第二课时:一氧化碳的性质,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本课时教材讲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用途。

学生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对于煤气中毒事件时有耳闻,但煤气中毒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未必所知。

所以,基于上述考虑,本课时的教学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实施探究,最后归纳总结形成结论。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学会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知道一氧化碳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件演示加深对一氧化碳毒性的理解,加强安全意识。

(2)通过演示实验“一氧化碳的燃烧”和分组实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活动,进一步使学生认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逐步建立起利用科学探究方法学习科学的学习理念。

(3)通过活动和探究,体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一氧化碳毒性、可燃性、还原性的探究,懂得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

关注社会环保问题
(2)通过探究活动,能让学生初步形成善于思考、勇于探索、团结合作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讨论、分析进而深化理解知识。

二、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2、教师演示实验用具:盛有CO的锥形瓶、分液漏斗、普通导管、尖嘴导管、烧杯、双孔橡皮塞、水
3、分组实验用具:盛有CO的锥形瓶、铜丝、橡皮塞,澄清石灰水、酒精灯、火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