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在国有企业产权管理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效率。
本文将详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分析1.产权不清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往往不够清晰,存在着多层次的权利关系。
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属于国家,但在实际经营中,中央和地方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有企业集团和其他单位之间的权力关系较为复杂,导致产权边界不清晰,产权界定困难。
对策建议: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体系,明确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产权归属和边界,规范产权行为,提高产权保护的法治化水平。
2.监管不到位在国有企业产权管理中,监管不到位是一大问题。
由于政府监管力度不够,国有企业存在着违法违规行为的现象,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和浪费,影响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对策建议: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规范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和追责力度。
3.缺乏市场竞争意识由于国有企业长期享受国家补贴和特殊待遇,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导致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低下,盲目扩张和浪费国有资产。
对策建议:加强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增强市场竞争意识,提高经营效率,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4.人才队伍不足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还存在着人才队伍不足的问题。
由于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专业的产权管理知识和技能,导致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工作效率低下。
对策建议:加强产权管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完善培训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能力,为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5.利益输送现象严重在国有企业产权管理中,存在着一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发展前景。
对策建议: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督和问责机制,依法打击和惩处涉嫌腐败行为,切实保护国有企业的产权和利益。
二、对策建议1.加强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制度,明确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和企业之间的权责关系,明确产权归属和边界,规范产权行为,提高产权保护的法治化水平。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改制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产权界定不清、决策层权责不统一、内外环境不稳定等。
本文旨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产权界定不清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描述: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产权划分不明确,难以确定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导致企业治理混乱,决策难以有效执行。
2:对策:a:明确产权划分:通过法律手段,明确国有企业的所有权、控制权归属,确保产权的明确性。
b:加强监管:加强对产权归属的监管,及时发现并处理产权纠纷,维护企业治理的稳定性。
c: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明确决策层的权责,提高决策质量和执行效果。
三、决策层权责不统一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描述:国有企业改制后,由于缺乏统一决策层,导致企业决策不够集中,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
2:对策:a:明确权责边界:通过明确决策层的权责边界,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和全面授权。
b: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建立科学的决策流程和机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c:强化决策执行力:加强对决策执行情况的监督和考核,确保决策的有效执行。
四、内外环境不稳定的问题及对策1:问题描述: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受到市场竞争、政策变动等因素影响,企业面临着不稳定的内外环境,难以进行长远规划和战略布局。
2:对策:a: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建立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
b:加强市场调研:加强市场调研工作,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c: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应对市场变化和政策调整的能力。
五、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无六、法律名词及注释1:产权:指资产所有权的归属,包括所有权和控制权。
2:公司治理:指企业内部管理结构和决策流程等方面的制度安排。
3:决策层:指企业内部决策权的集中机构,如董事会、高级管理团队等。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工作总结6篇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工作总结6篇总结一: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工作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国有企业产权管理责任不清晰。
由于产权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岗位,责任划分不清晰导致管理职责不明确,责任推诿成为普遍现象。
其次,国有企业产权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目前,国有企业产权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较少,管理规定不明确,给管理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再次,国有企业产权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缺乏专业的产权管理人员,导致产权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和专业性。
最后,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缺乏信息化支持。
信息化对产权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在信息化方面投入不足,限制了产权管理的提升。
总结二: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工作的经验教训与启示在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工作中,我们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和启示,以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首先,建立明确的产权管理体系。
明确产权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责和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以保证产权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其次,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制定出明确、合理的管理规定,为产权管理工作提供法律支持。
再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具有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产权管理团队,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为产权管理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最后,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提高产权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结三: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改进为了进一步提高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工作水平,我们不断进行创新与改进,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创新产权管理模式。
通过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法和经验,推动产权管理工作从传统的经验主义转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提高管理的效果。
其次,推进信息化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统,提高产权管理的可视化和自动化程度,为决策提供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再次,强化监督与评价。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及其对策引言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在改革开放以来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推动企业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问题一:腐败问题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腐败现象。
由于国有企业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命脉中具有重要地位,腐败问题频繁出现。
腐败不仅会造成国有企业的经济损失,还会破坏公平竞争机制,影响国有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应对策略:1.加强监管机制: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管理,加大对腐败行为的打击力度。
2.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加强对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推行规范化、透明化的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效率和公正性。
3.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国有企业的权责、监管和惩罚机制,提高对腐败行为的惩治力度。
问题二:缺乏竞争力国有企业改革中另一个重要问题是缺乏竞争力。
由于国有企业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缺乏竞争压力,导致企业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高,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和国际竞争。
应对策略:1.打破垄断:通过引入竞争机制,减少国有企业的垄断程度,鼓励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参与,增加市场竞争。
2.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技术引进和人员培训,提高国有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激励机制改革:建立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激发企业的活力,增强竞争力。
问题三:产权不清晰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产权不清晰。
由于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归属复杂,产权不清晰导致企业管理混乱、决策低效。
应对策略:1.产权归属明晰: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落实产权法律保护,确保企业的产权稳定和权益受到保护。
2.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企业的决策权和监督权,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其中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国有企业也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何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就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本文拟从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方案两方面进行论述。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1.产权分离问题在国营企业改制过程中,本质上是把国营企业向法人制转变。
这也就意味着,所有权由国家所有,管理权却被移交给了董事会。
这种模式的安排导致了产权分离的问题。
产权分离的后果是,企业经营决策与所有权分离,产权会变得虚无缥缈,从投资者的角度看,势必会打折,公司治理也同样受到影响。
针对这个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应该树立“股权束缚”观念,通过股权的设置,下达股权的投票表决再回归到所有权,尽可能的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维系股东的所有合法权益。
2.资产负债矛盾突出问题资产负债矛盾突出是国有企业面临的另一重大问题。
年初,在多项数据公开申报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利润全面下降,负债同比增长,固定资产利用率也呈显著下降趋势。
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老毛病”仍然很难得到彻底的解决。
在资源过度集中的情况下,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推动企业进行扩张,这一方法的致命弱点就在于,若是产能无法得到快速的扩张,企业会因此面临着沉重负债的压力。
对于这个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对企业的重组和再造,在整体解决资产负债风险的基础上,同时推进产能的加速扩张,一方面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用市场化的方式加速削减企业负债,同时保持企业的正常经营和盈利。
3.主营业务经营效益不高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就是企业的经营效益,毕竟现代市场是基于效益和比较竞争的。
笔者认为,国有企业安心经营的问题在于拥有从安全稳定转向开放竞争的思维方式,行业开放来了,那么如何把握机会、追求利润就是首要任务。
涉及到成本的问题,国有企业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方式进行调整。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摘要】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中关注的焦点。
本文首先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重要性、历史背景和现状入手,阐述了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接着分析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原因,阐述了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难点,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以及它对经济的影响。
最后结论指出,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重要性不断凸显,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推动将带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加深对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认识,为相关决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重要性、历史背景、现状、原因分析、主要内容、难点、展望、影响、深化、经济发展、新机遇。
1. 引言1.1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重要性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其产权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只有建立科学有效的产权制度,才能更好地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其竞争力和效益,推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与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等问题息息相关,是深化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效益、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还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到国家财富的分配和民生改善。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可以更好地保护国有资产,提高资产效率,实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最大化。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行动。
1.2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的历史背景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产权制度长期存在问题,包括产权不明晰、权责不清、责任不到位等,导致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由于国有企业改制涉及政府、企业、管理层、职工、金融机构等多个相关主体,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而且国有企业改制是个新鲜事物,需要不断摸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从国有资产的流失来看。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资产评估组织设置不合理和评估程序不规范,即使是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委托或聘任的注册会计师等评估人员,也很容易同原企业管理者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损耗国家利益。
二是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资产评估结果出来之后,对原企业职工和社会公示的广度不够,缺乏透明性。
三是底数不实,经营者通过各种手段转移隐匿大量资产,如虚增企业负债,隐匿企业对外债权等。
四是无形资产和土地价值没有得到合理评价。
当前国有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和土地被严重低估的情况相当普遍,由此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流失金额可能并不低于有形资产。
2、从职工的权益受到侵犯来看。
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企业改制程序操作不到位,缺少必要环节。
改制方案、职工安置方案、特殊工种认定和工伤残评级等重大事项公开不及时或未经职代会审议通过。
二是改制政策得不到很好执行,在就业和报酬等方面采取高压政策,个别企业甚至不执行《劳动法》等法律法规,随意处理职工,加班加点不按有关规定给加班费;个别企业以经济效益不好为由,拖延缴纳职工“三险”、住房公积金等与职工长远利益密切相关的费用,甚至拖延支付经济补偿金等费用。
三是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不健全,造成基层党组织的组织涣散,缺乏应有的战斗力;工会组织长期处于瘫痪状态,职工的政治权力被削弱。
规范国有企业改制的对策:1、做精做细思想工作,努力创造和谐改制环境。
一方面,为了赢得职工的理解和支持,在进入改制程序前,企业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在改制进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相信职工,发动群众,层层动员,广泛宣传。
要在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支部书记以及技术骨干等不同层次中召开专题会议,广泛宣传改革的意义和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关解放思想,深化改革的宣传、改制政策法规的宣传和企业光明前途等方面的宣传。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事例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事例公司国企改革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组、改革和转型,以提高其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虽然国企改革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在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事例。
1.管理层权力过大导致资源浪费在一些国企中,由于管理层权力过大,决策过程不透明,导致资源的浪费。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曾经因为长期存在的管理层权力过大、决策不透明问题而被指责为无效率、低效益的企业。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下降。
2.人事任命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在一些国企中,人事任命的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导致官僚主义和关系互保现象的存在。
例如,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曾经因为人事任命的不透明和不公正而受到批评。
这导致了人才流失和组织绩效的下降。
3.经营目标模糊导致低效益在一些国企中,经营目标模糊,导致企业的效益低下。
例如,中国铁路总公司在过去曾经因为经营目标的模糊和资源的浪费而受到批评。
这导致了企业的效益下降和竞争力的减弱。
4.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虽然中国国企改革一直在推进,但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仍然缓慢。
例如,中国电信公司(中国电信)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进展较慢,导致其竞争力的下降和效益的减少。
这主要是由于行业壁垒和利益相关方的反对。
5.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一些国企中,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企业内部难以协调和合作。
例如,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化)曾经因为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受到批评。
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和效益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国企的治理和监管,建立透明、公正和有效的决策机制。
其次,应该推进人事任命的透明化和公正化,建立竞争导向的人事制度。
第三,应该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加强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
第四,应该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打破行业壁垒和利益相关方的阻力。
最后,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消除利益冲突。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是我国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所有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升级,增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混合所有制企业在我国发展迅猛,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综合竞争力,需要认真分析当前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分析1. 产权划分不清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中,产权划分是一个关键问题。
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共同投资经营,产权关系复杂,如果产权划分不清楚,会导致资本运作失序,影响企业稳定经营和发展。
特别是在涉及到利润分配、决策管理、投资回报等方面时,产权划分问题更加凸显。
2. 管理体制不合理传统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通常比较官僚化,决策效率低、创新能力弱,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求。
而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加入民营资本后,管理体制必然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市场化经营的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改革进展缓慢,导致混合所有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3. 利益分配不公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利益分配问题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由于国有资本在企业中的地位和利益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而非国有资本在利益分配上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这容易导致企业内部矛盾,影响企业的稳定经营。
4. 企业文化融合困难混合所有制企业中,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文化融合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
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在企业理念、管理模式、员工素质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如何促进企业文化的融合,让企业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实现有机融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 政策法规不够完善在混合所有制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政策法规的不完善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当前,我国在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尚不够完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够密切,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和管理制度,这给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浅析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全文)
浅析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取得了卓著的改革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经过30年的困难探究,国企改革已经触及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产权改革。
20XX年的“郎顾之争”引发了学术界对国企产权改革的广泛讨论。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的矛盾,比如产权制度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
二产权制度理论1.关于产权的概念按照德姆塞茨的观点,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
这种预期通过社会的法律、习俗和道德得到表达,因而产权的所有者拥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的方式形式的权利,而社会保障他的这种权利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不受其他人的干扰。
具体来说这种权利其实包括产权所有者对所拥有的对象的占有权、使用权等一系列权利,且该权利具有排他性、可分解性和转让性等特点。
所以产权是一种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
产权是交易双方权、责、利的划分,它只能形成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等的所有权之间的交易,或简称为“交易中确定的权利”。
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组合、调整的制度,就是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即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保证其实现的制度。
合理的产权制度具有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提供激励,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形成稳定预期等功能。
企业产权理论是指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的安排,企业产权理论不是将企业简单地看作以权威、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组织形式。
企业中董事与经理、经理与工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仍然是一种交易,这与市场交易、市场契约没有什么不同。
因此,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安排,同样对企业的效率产生重大的影响。
所谓改革产权制度,是指要清楚产权、界定产权边界和产权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清除原来模糊不清的状态,建设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制的财产约束机制。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国有企业产权管理面临诸多问题。
国有企业是国家资产的重要载体,产权管理的规范和完善对于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企业效益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从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建议两个方面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的改善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1.产权不清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往往比较分散,存在着多层股权结构和多元化的所有制形式。
由于国有企业的历史渊源较为复杂,产权关系不够清晰,导致了股权的交易和流转不够顺畅,也容易出现利益冲突和纠纷。
2.产权损害风险大国有企业的产权往往是国家和民众的财产,一旦产权受到损害,将直接损害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但由于产权不够清晰,很容易出现产权被侵害的情况,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管理决策失效由于国有企业的产权较为分散,导致企业的管理决策往往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影响,管理效率不高,决策失效,导致企业经营效益下降。
4.监管不力国有企业的监管体系相对比较薄弱,容易出现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企业产权受到损害,给国有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二、对策建议1.加强国有企业产权管理的法制建设建立和完善国有企业的产权管理法规体系,完善产权登记和备案制度,确保国有企业产权的真实、清晰、完整。
同时加强对产权的保护,明确产权的法律地位,加大对产权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从法律上维护国有企业的产权。
2.推动产权整合和重组对于产权较为分散的国有企业,应该通过产权整合和重组,实现多元产权结构向集中产权结构的转变,减少产权交易成本,提高国有企业产权的市场流动性和价值。
3.强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治理通过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内部机制和监督制度,提高国有企业的管理效率和决策效果。
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防范和打击产权侵权行为,确保国有企业产权的安全。
4.加强国有企业的监管力度加大国有企业监管的力度,建立国有企业监管的长效机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日常监督和检查,防止产权的滥用和侵害。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及路径思考问题概述我国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课题。
国有企业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国有资产的效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然而,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改革的进展和效果。
问题一:产权划分不明确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长期以来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变更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与政府在产权归属方面存在争议,给改革带来了阻碍。
问题二:国有企业盈利能力不强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不强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题。
由于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相对僵化,决策机制不灵活,以及部分国有企业存在多重矛盾,导致效益低下,盈利能力不强。
这给国有企业改革带来了挑战。
问题三: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不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之一。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在市场化运作上仍然存在许多困难。
国有企业的经营行为受到政府干预的影响较大,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化程度较低,导致企业经营效率不高。
路径思考一:完善产权制度为解决国有企业改革中产权划分不明确的问题,应当加强国有资产的划分、界定和变更等工作,完善国有资产产权制度,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归属,确保各类产权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同时,建立健全国有资产评估和监督制度,加强国有资产管理。
路径思考二:优化企业管理机制为提高国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应通过优化企业管理机制,建立灵活高效的决策机制。
引入市场化的运作机制,鼓励企业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和效益。
同时,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推进企业的内部治理和财务管理,提高企业治理水平。
路径思考三:推动市场化发展为提高国有企业的市场化程度,应从政府干预中解放国有企业,逐步取消对企业的过度干预和管理,鼓励其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促进企业市场化运作。
同时,加大对市场环境的监管力度,保障市场竞争的公平和公正。
结语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较为复杂,需要综合运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力量,通过完善产权制度、优化企业管理机制,推动市场化发展,逐步解决问题,实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国有企业产权管理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国有企业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1.缺乏明确的产权划分:国有企业涉及多个产权主体,包括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等。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产权划分不够明确,导致权责不清,容易产生管理混乱和决策不当等问题。
2.缺乏有效的产权保护机制:国有企业产权保护机制不够完善,存在着侵占、挪用和滥用国有企业资产的问题。
同时,国有企业在各级政府的干预下,产权保护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3.管理层腐败问题:由于国有企业管理层权力较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一些管理层出现腐败现象。
这些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国有企业的利益,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降低。
4.企业治理机制不完善:国有企业的企业治理机制相对滞后,决策机制不够灵活,企业内部的监督机制薄弱。
这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效率低下、内外部经营风险较大。
二、对策建议1.健全产权划分机制:建立国有企业产权划分的规范体系,明确产权主体,划分产权责任,并建立健全相应的产权资源配置机制。
同时,完善国家和地方政府之间的产权关系,明确政府在国有企业中的角色和职责。
2.加强产权保护机制建设:建立健全国有企业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对国有企业产权的保护力度。
同时,加大对违法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切实维护国有企业的合法权益。
3.加强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管理层的监督机制,加强对管理层行为的监督和纪律审查。
同时,加强对干部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管理水平,加强廉政建设。
4.改革企业治理机制:完善国有企业的企业治理结构,加强对企业决策的监督和约束。
引入市场机制,加强股东的权益保护,引入外部董事,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性和透明度。
同时,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提高企业运营的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中央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和矛盾,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核心利益集中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防止权力、资产和资源集中。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企业掌握着政治和经济资源,导致核心利益集中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这不仅违背了改革初衷,而且还容易引发腐败现象,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国有企业管理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极其复杂,由于政府官员在企业中存在着过多的权力干预和干预的复杂性,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企业运营成本高昂,这样会限制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会危及到国家的生存和安全。
3.国企不透明化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着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企业资产将很难被评估和监管,让外界不得不质疑这些企业是否在纳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国有企业要及时向外界公开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和猜测引发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对策1.改善管理企业管理体系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国企的管理问题是关键之一。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可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打造更高效、更规范的经营机制和体制。
2. 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为了有效监管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资源,我国提出了“三重一大”制度,也就是资产清单、厂房清单、土地清单和人员清单。
这种做法可以对国有企业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防止权力、资产、资源集中问题的发生。
3.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企业要透明公开管理,不仅能有效监督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情况,而且也能增加部门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例如,企业应该公开资产情况、年度财务报表等信息,引导外界关注企业发展与运作情况,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
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随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国有资产是国家的重要财富,国有资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分析,并提出完善对策。
下面将对企业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进行探讨。
一、存在的问题1.1 国有资产流失严重在国有企业中,存在大量国有资产流失的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管理不善,导致资产损耗严重;另一方面是因为内部腐败现象,导致资产被挪用、侵吞。
这些都严重损害了国家的财富。
1.2 国有资产效益不高国有企业虽然拥有庞大的资产规模,但其效益却并不理想。
一方面是因为国有企业存在着过多的行政干预,导致企业管理效率低下;另一方面是因为国有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
1.3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主要以公司制为主,而公司制下的国有企业,其管理体制并不完善。
一方面是因为国有企业的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其管理理念和机制与私营企业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是因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难以解决。
目前国有资产监管存在着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监管部门的力量薄弱,无法有效监督国有资产的流动和使用;另一方面是因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导致部门之间的监管职责不清晰,形成监管漏洞。
国有资产流转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但目前存在着国有资产流转困难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国有资产的估价不够准确,难以确定流转价格;另一方面是因为流转程序繁杂,难以顺利进行资产交易。
二、完善对策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是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的关键。
要加强监管,首先需要加强监管部门的能力建设,提高监管部门的专业水平和监管效率;其次需要加强监管体系的建设,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的登记和监管机制,实现全程监控,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有效利用。
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解决国有资产效益不高的关键。
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需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企业的市场化、法制化改革,建立健全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和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实行市场化的经营管理。
论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及其优化建设
论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及其优化建设近年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优化和建设。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问题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是其运作的关键所在。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管理不善、体制问题等多种原因,一些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存在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产权分配不合理:在一些国有企业中,部分高级管理层、股东和干部拥有相当比例的产权,从而形成“股权私利”问题,造成不公平、失落和自由竞争的损失。
2. 管理混乱:在一些国有企业中,产权关系不清,管理混乱,往往会出现人事任命不当、懒政和贪污腐败等问题,直接制约了企业整体的发展。
3. 产权约束不足:在一些国有企业中,产权约束不足,股权分散,企业股东缺乏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力,导致企业经营不善。
反之,企业中一些重要的股东、管理层或股东集团,却可以通过手中的股份,控制企业的重大决策。
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优化建设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建设,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并促进其发展:1. 建立和完善产权法律制度依法保护产权,是优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基本前提。
目前,国有企业的产权法律制度尚未完善,缺乏明确的界定和有效的约束力。
因此,建立和完善产权法律制度,明确产权边界,规范产权流转,强化产权约束,是国有企业优化产权制度的关键所在。
2. 加强产权交易市场建设产权交易市场是促进国有企业产权流动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持力量。
应尽快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市场,规范产权交易行为,促进产权流转,提高国有资产效益。
3. 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可以有效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分散问题。
政府应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引导各类投资者入股,通过增加股本量、引导民营资本等手段,促进国有企业良性发展。
4. 加强股权管理公开与透明化加强股权管理公开与透明化,包括完善资本市场规范、加强行业监管、提高投资者保护、强化企业信息披露等方面。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问题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个重要领域,改革的目的是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以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此文将从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现状、改革目标以及推进改革的难点与措施三个方面探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
一、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现状在我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权划分不清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往往较为复杂,多为国有股和非国有股,但因为国有股持股比重较高,国有企业的产权划分不清,企业内部的运营和管理效率较低。
2.产权不明晰国有企业的产权往往不明晰,权利和义务也不清楚,不利于企业投资、运作和管理。
同时,由于政府干预过度,企业的经营模式也较为单一,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3.投资约束国有企业往往需要审批才能进行投资项目,特别是与国家战略有关的投资项目,必须得到政府批准。
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需要依赖政府的意志,导致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较低。
二、改革目标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目标:1.明确产权关系将国有企业的产权结构进行明确,通过股权制度改革,使股东权利和责任更加清晰,提高企业治理效率。
2.完善投资机制推进和完善国有企业的投资机制,允许企业自主决策,增强企业的自主性和竞争力。
同时,减少政府对国有企业的干预,建立健全市场化的投资机制。
3.改善企业经营环境完善国有企业的经营环境,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
三、难点与措施在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会遇到一些难点,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1.部分国有企业存在产权争议由于部分国有企业的产权存在争议,导致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改革进程受到限制。
应该及时解决这些产权争议,保障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2.政府意识问题政府部门过去一直在国有企业的运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改变这样的体制利益关系并非简单的事情。
应该逐步缩小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权限,让企业自主决策。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困难与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困难与解决对策一、引言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长期以来,由于制度问题导致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困难。
因此,进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显得尤为迫切。
然而,这一改革面临众多挑战与困难,必须找到合适的解决对策。
本文将分析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困难,并提出可行的解决对策。
二、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困难1. 利益诉求不同: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各方利益诉求差异较大。
政府、职工、投资者和管理层都希望从产权转让中获得最大利益,并且往往存在独立目标或动机。
2. 市场化程度不足:由于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国有企业常常受到政府干预和宏观调控影响,无法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力。
3. 信息不对称:国有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和透明度不够,导致决策和监管困难,使得产权转让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4. 组织机制落后: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体制相对僵化,与现代企业组织机制脱节。
这使得产权改革往往遭遇大量阻力和困难。
三、解决对策1. 优化股权结构:通过合理的股权划分和激励约束机制,实现政府、职工、投资者和管理层利益诉求的平衡,促进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2. 提升市场化程度: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推动国有企业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采取市场导向的价格形成机制,鼓励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并逐步取消或减少政府干预。
3. 加强信息公开与透明度: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提高国有企业内部信息交流和透明度。
加强内外部审计监督,防止产权转让过程中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
4. 推进管理模式创新: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方法,在国有企业内部推行股份制、市场化管理和激励机制,提高国有企业治理效能。
5. 改革产权保护机制: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和监管机制,加强产权保护力度。
设立独立的产权纠纷解决机构,确保产权转让过程的公平公正。
四、结论中国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面临诸多困难,但通过优化股权结构、提升市场化程度、加强信息公开与透明度、推进管理模式创新以及改革产权保护机制等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困难。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后给国有企业带来了新的生机,但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国有企业的体制、管理的深化势在必行,国有企业要逐步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化,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就必须克服国有企业在体制、管理方面存的一些漏洞,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从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系统化的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对策。
关键词:国有企业管理问题对策我国国有企业体制、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国企在体制、管理方面的薄弱已经成为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
要生存就要打破瓶颈,要发展就要走向改革。
那么在经济全球大的背景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我国国有企业如何生存和发展下去,改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我国国有企业的体制问题现在的许多国有企业下设许多的分支机构包括子公司、孙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等。
这些分支机构、子公司、控股参股公司等几乎遍布大半个中国。
然而,公司似乎又缺乏对这些不同机构、公司管理方式的系统思考,没有理顺总公司、分支机构、子公司、孙公司、控投公司、参股公司相互间的关系,同时也许是由于缺乏了解和信任的高素质人才,于是,在这些机构、公司设立起来以后,就出现了各不同机构、公司的领导相互兼任不同职务的混乱局面。
如总公司的总经理兼子公司的董事长,总公司的副总经理兼子公司的总经理,总公司的总助兼代表处主任,代表处主任兼子公司的副总经理、孙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总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代表处主任等又兼任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的董事长、副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等职务。
总而言之,从总公司到各分支机构、子公司的主要领导几乎都分别担任着许多不同性质、不同层次的职务。
这种一人同时身兼不同性质、不同机构、不同层次的数种职务的混乱现象是极不正常的,它为扯皮、推诿、不负责任提供了一种最佳的借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
作者:潘超
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04期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产权制度的改革。
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当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环节,国有企业管理应紧紧抓住这一新的形势,深化产权体制改革。
【关键词】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治理结构改革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取得了卓著的改革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经过30年的艰苦探索,国企改革已经触及到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产权改革。
2004年的“郎顾之争”引发了学术界对国企产权改革的广泛讨论。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深层次的矛盾,比如产权制度不规范、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等。
二产权制度理论
1.关于产权的概念
按照德姆塞茨的观点,产权是一种社会工具,其重要性在于其能够帮助一个人形成他与其他人进行交易的合理预期。
这种预期通过社会的法律、习俗和道德得到表达,因而产权的所有者拥有他的同事同意他以特定的方式形式的权利,而社会保障他的这种权利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不受其他人的干扰。
具体来说这种权利其实包括产权所有者对所拥有的对象的占有权、使用权等一系列权利,且该权利具有排他性、可分解性和转让性等特点。
所以产权是一种与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利,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侧重于对财产实体的动态经营和财产价值的动态实现。
产权是交易双方权、责、利的划分,它只能形成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平等的所有权之间的交易,或简称为“交易中确定的权利”。
以产权为依托,对财产关系进行组合、调整的制度,就是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是即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保证其实现的制度。
合理的产权制度具有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提供激励,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形成稳定预期等功能。
企业产权理论是指企业内部产权结构的安排,企业产权理论不是将企业简单地看作以权威、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组织形式。
企业中董事与经理、经理与工人之间的契约关系,仍然是一种交易,这与市场交易、市场契约没有什么不同。
因此,企业内部产权结构安排,同样对企业的效率产生重大的影响。
所谓改革产权制度,是指要清晰产权、界定产权边界和产权主体的权利与义务,清除原来模糊不清的状态,建设有利于社会资源优化配制的财产约束机制。
2.明晰产权的重要作用
经济学对资源的假设更符合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的要求,因为它的目标在于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它的前提是社会资源是稀缺的,而稀缺性的东西人都格外的珍惜,因而人具有充分利用稀缺资源的天性。
明晰产权的过程就是把稀缺的东西划分到具体的个人的过程。
一是明晰产权可以降低交易费用。
在交易过程中,如果交易双方对某物的产权不明晰,交易双方得不到准确的预期,因而必须支付确认双方产权归属的额外费用;二是明晰产权有助于人们更有效的利用资源,到达资源的最优利用;三是明晰产权更符合人性为私的经济要求。
人性为私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前提,它可以解释很多用人性本善不能解决的现象,如公共资源滥用问题、人民公社时期劳动生产效率低下的原因等。
在一个良好的市场中,清晰的产权给每个人都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激励前提。
三我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存在的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有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
到2002年,全国国有资产总计11.83万亿元,经营性国有资产总计7.69万亿元,其中国有企业中国有资产总量为6.55万亿元,其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另一方面,我国国有企业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对于国有企业在产权制度上所存在的问题,人们目前比较普遍关心的是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如何界定的问题,也就是认为国有企业中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界定不清,导致了国有企业产权不清晰。
即在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完善上,应该注意法人的治理结构的完善问题。
但是,仅仅靠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是不可能完全解决国有企业的产权制度的问题的。
国有企业产权不是某个自然人的产权,而是全国人民的财产,但是全国人民不可能每个人都去直接管理与经营国有资产,要委托代理制的方式使得归自己所拥有的财产进入经营过程,也即人们所说的产权委托代理结构。
国有企业产权改革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国有产权存在模糊性,产权市场不发达
我国国有产权关系处于模糊状态,在国企存在很严重的“政企不分”的现象。
这种模糊的产权关系不仅使政企不分、国有资产流失、企业资产营运的低效率等难题难以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且限制了其他环节改革的深化,影响了经济体制的转轨。
目前国有企业产权市场的主体和客体都严重不足,产权交易既缺买家又缺“货源”。
由于我国在市场经济法制建设方面的欠缺,使得产权市场发展的不够成熟,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产权改革起了很大的制约作用。
而且,企业资产重组、产权转让业务基本上都是各级政府在具体操作,由于地区之间的排斥,形成了各自为政、遍地开花的产权交易市场,没有规范性,难以为国有产权的转让和退出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另外,很多地方政府的领导错误地认为国企产权改革就是甩包袱,或者简单地把国有企业的“公”改写为“私”字,不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只是盲目地定指标、下命令,采取一些错误的办法。
2.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改革初期,虽然实行了旨在搞活国有企业的放权让利和承包责任制,但企业治理结构基本没有改变。
90年代后试行的股份制改造从内部治理结构来看,也只是形式上的两权分离,企业产权关系不清晰,法人治理结构并没有真正建立,问题没有得到真正的解决。
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主要表现为: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人控制”与行政“外部人控制”同时并存、缺乏一个健全的外部治理机制、新老三会的矛盾问题等。
3.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在深化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已成为不容回避的话题,是伴随在国企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种不良现象。
这种现象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国有资产流失主要表现为:无视国家规定侵吞国有财产,将部分国有资产无偿转化为集体股、个人股;通过财务报表调整、会计科目合并等手段调减国有资产账面价值;对国有资产进行虚假评估,国有资产转让时只卖资产,却不管债务,故意不进行依法评估和招标;暗箱操作或自买自卖或内外勾结。
四国企产权制度改革途径
1.进一步明确产权,完善国有企业产权的交易
通过改变国家所有权,在某些领域的国有企业实现彻底的政资分开和政企分开,实现国有企业产权主体的多元化。
并建立国有产权退出机制,改变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状况,有步骤地让国有经济从一般性的竞争性行业中有序地退出来。
另外,建立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和产权流通机制。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权交易主体发生在各企业之间,产权的让渡和转移已经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项重要的经营活动,开展产权交易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市场流通是结构调整的自动机,依靠产权转让的经济机制,才能在市场条件与企业外部条件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适时地和机动灵活地进行企业产品和组织结构的自我调整,以及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
2.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要在国有企业制度和国有产权多元化的基础上,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健全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形成权责统一、运行协调、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要处理好董事会和经理层的关系,建立独立董事会制度,推行股权多元化,实现投资主体多样化,提高公司透明度,强化信息披露。
3.健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
加强和完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体制,一是要明确国资委的定位,准确落实国资委的职能。
它应该充分尊重和维护企业依法经营自主权,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主盈亏的市场主体
和法人实体;二是要健全制度和加强监督。
要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的决策制度,完善决策程序,努力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法律化。
国资委监管机构要定期向政府报告工作,加强群众、宣传舆论等社会监督。
参考文献
[1]刘洋.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
[2]陈强胜.30年来中国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历史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8)
[3]刘扬.重新认识国有资产流失[J].商业研究,2004.13
[4]李丹.国有企业产权的性质研究[J].商业评论,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