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STS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合集下载

STS教育概述

STS教育概述

STS教育概述摘要:STS教育即科学、技术与社会,是英文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的缩写,是当前科学教育改革的一种新理念。

它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本文主要从STS教育的涵义、背景以及意义方面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STS教育涵义背景意义1 STS教育的涵义从字面上来看STS就是英文单词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的缩写,即:科学、技术和社会。

从涵义上来看它是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的科学。

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和社会。

STS教育是由STS 发展而来的。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

STS教育的基本特征就是突出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

它强调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中的应用”作为教育的指导思想。

其基本精神是把科学教育和当前的社会发展、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既考虑到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教育提出的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和未来社会生产、社会生活发展所作出的决策。

既教育的出发点不是科学技术本身而是三者之间的关系。

因此,科学教育必须和当前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考虑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要求,又要研究社会成员对现代及未来社会生产、生活发展作出的决策。

2 STS教育提出的背景2.1 新科技革命的出现世界大战以后科技革命的发生,人们在生活与生产中逐渐的使用新的工具与机器,但是在这些机器和工具的使用过程中人们只有掌握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才能更好的解决相关问题的出现。

所以,在教育领域实行STS教育是必要的。

2.2 社会责任的出现有的学者认为社会责任心,指的是对较广大的社会具有道德责任感。

STS课程的发展和启示

STS课程的发展和启示

STS课程的发展和启示随着人类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生活的环境已经越来越“人工化”,在全球性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时,人们看到了现代社会的一个新而显著的特点,即科学、技术已经深深地切入了我们的社会生产与生活之中。

科学、技术与社会已经交织在一起,越来越难以区分。

1973年,美国的莱顿等人开始创立这门新兴的综合课程。

一、STS综合课程的内涵与设置背景美国专门研究STS教育的衣阿华(Iowa)大学科学教育中心的Yager教授曾将STS定义为(1990)“将技术当作科学与社会的桥梁;以地方、全国或全球性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来设计科学课程,让学生对这些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产生兴趣及好奇心,从而以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探究过程、科学的概念知识寻找解决问题之道,让学生产生创造力并应用于社会上。

”但对于STS的定义,从文献探讨中获知一般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许多STS 的支持者将STS的定义解释作一种课程上的意义。

他们定出一些片段、课文、主题和特定的论题,把它们称作“STS”。

这种着重课程上的STS观点指的是以和传统学校有所不同的科学及技术概念为基础的课程结构、课本、以及课程架构(Heath,1992)。

另一种看法则以美国国家科学教师协会NSTA(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为代表,将STS视为科学教育的全面改革。

美国的国家科学教师协会基于认识到STS在美国学校中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则发表了他们对STS的立场声明。

NSTA主张STS教学应采取建构学习模式,亦即认为对科学真正的学习是个人在解决其所面对的问题的过程中,对事物的意义所产生主动建构的结果,是无法单独经由外界传授而得的。

(Yager,1992)NSTA将STS定义为在人类经验脉络下的科学教学活动。

它强调技术和科学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以往并没有受到重视,“技术”已被认为和被接受作为一项适合于所有学生的课程主题。

传统的科学教学假设科学(和技术)能经由教师(及人或课本和课程)加以界定并且“交付”给学生,但这并不是进行STS教学时所采取的看法。

STS

STS

STS学习理论一、时代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工业国家的科学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科学技术几乎无所不至地被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人们在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恩惠之余,也承受着由科学技术因应用不当所引发的灾难,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枯竭、核威胁、克隆人、高智能犯罪等等。

人们逐渐意识到科学技术如同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为人类带来幸福,也可以带来灾难。

严酷的现实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STS教育正是这种思考在教育领域结出的一个硕果。

STS教育也是科学教育自身改革发展的结果。

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引发了美国科学教育界的危机感。

为了提高国家的科技竞争能力,培养更多的科技精英,60年代初,美国对其科学教育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采用了杰罗姆·布鲁纳提出的教育理论模式。

布鲁纳认为,科学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领会基本的科学概念和原理,而科学方法则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再次成为六七十年代科学教育的重要目标。

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一系列专业化、学术化和结构化较强的理科课程,如美国的PSSC物理课程、BSCS生物课程、英国的纳菲尔德理科课程等。

通过这些课程,的确将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培养成了各方面的科技专才,但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诸如大多数受教育者对这种抽象的科学知识教育和科学方法训练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导致科学教育的整体质量下降;由于缺乏人文教育,使得科学教育中产生了价值和道德伦理观的危机等等。

在这种情况下,英美等国的科学教育界相继根据自己的国情,对科学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研讨,人们开始越来越注重科学教育中的人文因素,越来越注重使受教育者在一个更广泛的社会背景下去学习和理解科学和技术。

1981年英国首先出台了与STS教育有关的教育方案——社会中的科学。

1982年,美国理科教师协会正式发表了一份题为《科学—技术—社会:20世纪80年代的科学教育》的报告书,从理论上对STS教育的目标和意义作了论证和宣传。

sts教育

sts教育

STS教育概述STS教育,即科学技术和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论,旨在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关注。

在传统的科学教育中,学生往往只关注科学的实质性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STS教育则通过将科学与技术放置在社会背景中,使学生能够理解科学的创造过程、应用领域和社会影响,并对科学伦理、科学决策和公共参与等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

本文将介绍STS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实施方法和前景展望。

重要性STS教育在当今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变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变迁,科学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变得日益密切。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社会的需求和价值观也会影响科学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决策。

因此,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解和关注,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STS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科技带来的各种挑战和问题。

例如,人工智能的发展给就业和道德伦理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通过STS教育,学生可以了解和思考科技发展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目标STS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和科学伦理观念。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分析和解决科学和技术问题。

2.科学知识和技能:提供学生科学实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践的机会,促进他们对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3.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背景、应用领域和社会影响,培养他们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有更深入的认识。

4.科学伦理和价值观:引导学生了解科学伦理原则和科技发展的道德考量,培养他们对科技应用和科研实践中的伦理问题有敏感性和责任感。

实施方法STS教育的实施方法可以结合课堂教学、实验研究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

STS发展历程

STS发展历程

STS发展历程STS(科学、技术和社会)是一种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学科领域。

它旨在探讨科技如何影响社会、社会如何塑造科技发展,并研究科技政策、科学文化以及科技创新对社会与环境的影响。

20世纪60年代初,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和科学史学家罗伯特·卡尔巴赫共同创立了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即科学的社会构建论。

他们认为科学研究受到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科学的发展没有客观中立的观点。

这种观点为STS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20世纪70年代,STS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美国的学者如杰克·英德(Jack R. E. Ladriere)和斯蒂芬·努雷尔(Stephen Cole)等人开始开展与科学技术社会相关的研究。

法国的布鲁诺·拉图尔(Bruno Latour)和米歇尔·卡拉班(Michel Callon)等学者则在科学研究领域推崇实证学派的研究方法,倡导采用实地考察、访谈和参与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

20世纪80年代,STS的研究范围进一步拓展,开始探讨科技对社会影响的更广泛议题。

美国历史学家托玛斯·休斯(Thomas P. Hughes)提出了“人类发明”的概念,强调技术不仅是工具,而且是一种社会实践和文化表达。

STS学者关注科技与社会的互动,研究技术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21世纪以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STS的研究逐渐增多。

研究的焦点包括数字化社会、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环境保护等热点议题。

此外,一些学者还开始探讨科学知识的传播与接受、科学教育以及科学与伦理等问题。

总的来说,STS从对科学发展的客观解释转向了对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研究,成为一个涉及多学科的跨界研究领域。

它以多种方法探索科技发展的历史、社会后果和未来走向,并为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国际STS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国际STS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精选完整ppt课件
42
精选完整ppt课件
43
沙尘暴
2008北京
美国
精选完整ppt课件
44
精选完整ppt课件
45
澳大利亚沙尘暴
精选完整ppt课件
46
文明的代价
1976年7月10日,意大利发生了一起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
精选完整ppt课件
47
1948年10月26-31日,位于美国宾 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小镇,由于小 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 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 气候反常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 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在悬浮颗 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人们在 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害的气体, 引 起 各 种 症状 , 全 城 14000 人中 有 6000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 呕吐、腹泻,20多人死亡。
•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许多著名大学先后 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研究部门和教学 系部。例如:1964年,哈佛大学;1969年 ,康耐尔大学;1977年,斯坦福大学; 1979年,麻省理工学院。
• 1970年,英国大学开设《社会情境中的科 学》课程;20世纪70年代,成立了“英国 科学、技术与社会协会”。
21温室里鲜花盛开这是因为温室的玻璃允许太阳的热辐射通过却阻止室内热量和水分的散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地球也是一个大温室大气层的对流层中水蒸气和co2等气体允许太阳的热辐射通过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发从而使地表温暖湿润但是现在大气层的对流层中co2的含量明显增加引起了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即温室效应
专业化学习书目:
1.王力邦编著,《中学物理教师的学习与思考》科学出版社2009年 2.郑慧琦等主编,《做有思想的行动者——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案例研 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解世雄著,《物理文化与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年 4.李增智等编著,《物理学中的人文文化》,科学出版社,2005年 5.欧阳明著,《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6.朱鋐雄主编,《物理教育展望》,科学出版社,2001年

STS发展历程

STS发展历程

STS发展历程科学技术与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简称STS)是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发表于美国的一种学科或研究领域。

它通过研究和分析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技发展对社会生活、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旨在促进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对话与合作。

STS 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里程碑,从最初的技术决定论到如今重视社会参与与政策制定,反映了社会对科技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STS 起源于美国,在这个时期的美国社会,人们对科技的盲目崇拜逐渐受到质疑。

一些科学家和社会学家开始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影响是双向的,而不仅仅是单纯的技术决定。

他们开始关注科技与社会的互动过程,认为科技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受到社会价值观、政治经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STS 在此时期的主要课题是揭示科技发展与社会变迁的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STS 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80 年代逐渐发展起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领域。

这时期的STS 主要关注科技的决策、评估与管理,研究如何在科技发展中引入社会参与和民主决策机制。

例如,核能发电、化学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引入,引发了社会的广泛争议和反思。

STS 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如社会建构主义、科技评估、参与研究等,以解决科技决策中的利益冲突和价值观差异。

社会对科技的观念从技术决定论转变为社会建构论。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进程推动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更紧密结合。

新兴技术如互联网、人工智能、基因编辑等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这个时期,STS 开始关注科技创新对社会和文化带来的变革,重点研究科技领域的风险与不平等。

同时,也关注科技创新如何为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例如,如何避免数字鸿沟的加深,如何促进数字技术的透明和公平运用。

当前,STS 已经成为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吸引了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科技与社会的关系。

浅议“STS”教育

浅议“STS”教育

浅谈“STS”教育及其实施策略泰安一中虎山路校区吕学文作为以人才培养为基本任务的教育,必须充分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要求。

在各个学科中,渗透科学、技术、社会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是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跨世纪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STS”教育的主要特征“STS”教育是英文“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和“社会(society)三个单词的缩写,成为“科学—技术—社会”教育,它是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STS”教育,最最早出现在美国。

1982年,美国理科教师协会正式发表了“STS教育报告”,从理论上对“STS”教育的目标和意义进行了论证和宣传。

到80年代中期,美国各类学校的课程大纲里,共有1000多个以“STS”为主体的课程。

下面就对“STS”教育的主要特征作一下简单的介绍:①让学生参与寻找能够实际解决问题的科学或技术信息的原始材料。

②强调职业意识,特别是与科学和技术有关的职业意识。

③把科学的内容看成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手段。

④拓展原有的教学时间和教学空间,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⑤以充分的机会,让他们尝试着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去回答有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⑥分看重科学和技术对每个学生的不同影响。

⑦利用本地区的各种资源,让学生从社区的实际情况出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例如让学生了解本地区环境污染以及资源稀有的状况。

⑧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让学生经过科学教育的训练,具备科学的头脑和素养。

⑨“STS”教育的主要方法是启发式和活动式的,常用的教学方法有:现场调查法、决策模拟法和小组合作法。

⑩“STS”教育的重要主题是环境教育,其目的是帮助年轻一代了解和认识人类活动与自然界的合理关系。

⑪“STS”教育的三个最基本的特征是:跨学科、基于社会实际和解决问题。

⑫二.“STS”教育的培养目标⑬“STS”教育思想是多年来世界各国学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思想。

第一章STS教育的由来和现状

第一章STS教育的由来和现状

第一章 STS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1 STS教育的产生1.什么是STSSTS是Science-Technology--Society的词头缩略语,即科学一技术一社会。

但是作为一个概念并不是这三个单词的简单排列。

STS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社会三者相互关系的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学科。

STS是科学史、技术史、科学哲学、技术哲学、科学社会学、技术社会学、科技政策研究等学科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之研究的总称。

它把科学技术看作是一个渗透着价值的复杂社会事业,研究作为社会子系统的科学和技术的性质、结构、功能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其它子系统如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之间的互动关系;还要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在整体上的性质、特点、结构和相互关系,及其协调发展的动力学机制。

这是关于STS研究对象的一个理论STS的定义。

理论STS包括STS总论、STS静力学和STS动力学三个部分。

STS总论研究STS的对象,基本概念和概念结构,以及方法、意义等一般理论问题。

STS静力学暂时撇开STS的基本运动,主要研究STS系统内的整体和部分之间以及各个子系统之间作用和反作用的规律,以及各种相互关系保持协调和平衡的条件和前提。

STS动力学主要研究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运动、发展的规律,例如:科学技术的不同发展阶段与相应的不同社会形态之间关系的动态发展规律;由于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科学技术中心转移的规律;科学、技术和社会这三个相互依赖和相互独立的变量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地区以不同方式结合的规律等等。

STS静力学偏重在性质、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分析;STS动力学侧重在进化和发展方面的分析,两者是互相联系、互相补充的。

目前STS主要沿着三个方向发展:(1)理论研究。

侧重在对科学技术的性质、特点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理论探讨。

90年代以来,美国的STS形成了两大派,一派叫学科派(Disciplinary STS),简称STS—D,它侧重在从哲学、历史和社会学等方面对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互关系进行研究,把STS作为一门专业看待;另一派叫交叉学科派(Int-erdisciplinary STS),简称STS—I,它把交叉学科作为一种新的范式展开研究。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STS教育的由来与发展什么是STS教育我国理科教育和STS教育中国的STS教育研究急待研究的问题常初芳在西方发达国家,近代科学技术的发生和发展与近代经济的发生和发展,是同步前进、相互促进的。

这两者,既对中小学自然科学的分科教育提出要求,也为它的实施提供条件。

科学和经济发展是矛盾统一,中小学科学教育的需要和可能的发展也是矛盾统一。

直到近50多年,西方发达国家产生“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

回顾和探讨科学教育发展历史,包括STS教育(即“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兴起,无疑对我们进行科学教育改革有益,对落实“科教兴国”有益。

一、STS教育的由来与发展现在我们从历史年代来划分科学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并阐述STS教育的沿革。

(一)1920年以前以美国为例,当时的科学教育方向,是基于实利主义的原则,配合农业、工业及商业发展的需求,开始运用新的示范性及科学实验方法,编制一定的课程,使社会需要与学生的兴趣结合起来。

(二)1920~1950年这个时期,处于两次大战之间,科学教育都以培养专业性的科技人才为宗旨。

因此,这时期内增加了木少科学与科技方面的教科书。

科学教学策略,引用演绎法。

科学实验用以验证科学知识及加深学习层次,科学知识不断以逻辑形式向前扩展,科学学习以科学知识为中心。

STS的萌芽和它的影响因素来自学校科学教育领域之外,这就是被称为“科学为人民”的运动。

1920年至1930年期间的左翼科学家霍尔丹(Haldane)、霍格本(HogBen)以及二次大战后的斯基尔贝克(Skilbeek)等,他们是主张“社会改造”教育的教育家。

“英国科学社会责任协会”(the British Society for Social KesponSibility in Science)中有许多思想共同的成员,他们主张,新的科学教育应该着力于使公民能参与恰当的政治行动,学生需接受的教育应包括社会改造方面的问题。

简述sts科学教育

简述sts科学教育

简述sts科学教育STS科学教育简述科学、技术和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简称STS)教育是指将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联系的知识和思想融入到教学中,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中的科技问题。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STS科学教育进行详细阐述。

一、STS科学教育的背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我们所处的世界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然而,在这种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许多人对于科技的认知仍停留在表面层次上,没有深入了解其内涵和影响。

这就导致了一些问题的出现,如环境污染、资源浪费、伦理失范等。

为了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这些问题,STS科学教育应运而生。

二、STS科学教育的意义1. 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STS教育强调跨领域、跨学科交叉融合。

它要求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学会跨学科思考,将不同领域的知识结合起来,形成更为全面、系统的认知。

这种能力对于我们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都非常重要。

2. 培养社会责任感科技发展带来了许多好处,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STS教育通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研究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并且培养他们承担社会责任的意识和行动。

3. 提高科学素养STS教育不仅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更强调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这种教育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科技问题,提高对科技发展趋势的洞察力和判断力。

三、STS科学教育的实践1. 课程设置在STS教育中,通常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等领域进行交叉融合,在课程设置上注重跨领域整合。

例如,在高中阶段可以设置“科学技术与社会”课程,让学生了解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大学阶段可以开设“科技哲学”、“科技伦理”等课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 实践教育STS教育强调实践教育,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科研项目和社会实践中。

STS教育

STS教育

世界上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的发展,是经过比较长的时间逐渐演变而来的。

拿STS 教育发展较为普遍的美国来说,对科学的社会性质就辩论了约200年,才使STS教育进入一个普通的学科。

早在1861年,美国波士顿市民的一个委员会就曾为一个科学—技术—社会课程规定一个理论基础、课程目的的教学策略。

其后,STS思想曾消失过一个时期。

1913年STS思想又重新出现。

在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许多著名的大学都先后成立了专门研究组织。

1971年和1983年,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先后通过了有关科学—技术—社会的情况报告书,后一报告书名为《科学—技术—社会:80年代的科学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逐渐在中等教育中流行。

肯定科学教育比较权威的文件是《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RC,l996)》,它确认STS方法是适合用于科学大纲的。

在STS教育也较普遍的英国,1981年就出版了一个完全致力于STS的供第六学级使用的学校课程《社会中的科学》。

原适用于大学和工学院的“在一个社会背景中的科学(SISCON)课程”于1981年进入了中学。

20世纪80年代,英国科学教育协会决定,在学生中扩展社会中的科学技术(SATlS)这个项目,自1986年起编写了供8—14岁、14—16岁和16—19岁学生用的教材。

1988年的英国国家理科课程标准指出,理科中不少于15%的评定必须与学科的技术应用跟它们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含义相联系。

我国的STS教育起步较晚。

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科界开始派人到国外学习科学—技术—社会有关知识,并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介绍科学—技术—社会方面的文章。

在中学教育界,1985年10月在苏州召开的中学理科教师能力问题研讨会上,有外国学者作过《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作用》等报告。

1988年在杭州召开过“科学—技术—社会研讨会”。

20世纪90年代,出版了一套科学—技术—社会的辞典,报刊上发表过一些介绍科学—技术—社会的文章,社科界和基础教育界还开过几次科学—技术—社会的专门讨论会,成立了几个专门机构。

STS教育是科学

STS教育是科学

STS教育是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简称。

STS教育是20世纪80年代后勃兴起来的科学教育的一种新范式,它以人类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宗旨,强调公众对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突出人们对科学的文化解读以及对科学的社会价值与人生意义的认识。

在当今世界科学教育改革的浪潮中,STS教育已成为当代科学教育的一种范式。

而STS教育就是在STS思想指导下,为培养了解科学技术及其后果、能积极参与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问题的决策、具有一定科学素养的公民而进行的一种教育。

它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强调参与、重视技术、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注重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这种STS的教育思想体现到化学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即化学教学要重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主要下面几方面入手:1.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重视从生活经验中引导中学生学习化学的思想。

例如学习溶液的酸碱性时可以在课前安排一个名为“我知道”的讨论:食醋、酸奶和一些水果都有酸味,面团用酵母发酵,条件控制不好的时候也会发酸,生活中哪些物质还有酸的味道?我们知道在化学上是不允许品尝化学物质的味道的,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确定物质的酸碱性呢?在向学生介绍有机物的时候,可以从他们生活中常见的葡萄糖、面粉、棉布、煤油等物质不完全燃烧时有黑色的炭析出的生活经验,引出有机物的概念。

这种从学生经验出发广泛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实例,唤醒他们已有的经验,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提出问题,自发地进行讨论和交流,使学生感觉到化学就在身边并且有趣易学、实用,更加容易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主动积极地去学习。

2.教师要关注媒体、日常生活中化学与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

能够就有关社会中的化学问题进行讨论与对话。

化学是一门与社会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学科,作为化学教师,我们就有责任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走进身边的化学世界,让学生感受到化学是与生活相伴相依的一门实用型学科,从而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化学知识。

STS国际学生交流项目简介

STS国际学生交流项目简介

STS 华东办公室----Responsibility, Safety, Quality, Since 1958—————————————————————————————————————— 地址:上海市汉中路158号520室 邮编:200070STS 国际高中生交换教育项目简介STS 的历史:STS (Student Travel School foundation ,简称STS )——学生交换计划发展基金会——成立于二战结束后的1958年,总部设在瑞典,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

STS 的宗旨是:通过各国间学生的交换学习,加强国际间的相互理解,增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促进世界和平。

经过50多年的不断完善,今天STS 已经成为国际上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最受尊敬的文化教育交流机构之一。

自1958年至今,已有数十万名国际学生参加了STS 的交流项目。

每年都有数千名学生参加世界各地的STS 交流项目。

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如美国、瑞典、韩国等)的政府和众多的企业或个人都为STS 学生提供相当数额的奖学金,越来越多的大学为参加过STS 交流项目的学生提供特殊入学优惠和奖学金支持。

STS 办事机构遍布世界各大洲。

STS 中国总部设在北京, 2004 年正式在中国开展业务,不仅每年选送中国的中学生进入美国、瑞典、奥地利、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丹麦等国家学习,也接受这些国家的中学生来中国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值得骄傲的是,从福特到布什,连续6任美国总统都接见过STS 的优秀学生!STS 项目特色:● 地道的英语思维和交流能力——STS 50多年的交流经验表明,在英语国家学习一年,相当于在国内学习七年语言。

青少年处于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一年纯外语的环境中生活和学习,使他们建立了英文思维的能力,牢固地奠定了英语作为第二母语的基础。

● 安全可靠——STS 已经过了50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规范的运作模式。

STS 严格遵循项目各项规定为学生安排可靠的当地接待家庭、条件优越的学校和全面完善的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

STS教育及其课程发展概述

STS教育及其课程发展概述
见的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观点,前者认为STS体现为 一个学科群,后者理解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
(另外一种表述为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 STS教育是STS领域(STS教育、STS研究、
STS管理)中的一个分支,是STS在教育层面上
的体现。它反映了一种旨在培养具有科学素
STS研讨会上,向中外专家介绍了我国的STS教育。国家教 委于92年将STS教育课题纳入教育科研“八五计划”.至今
STS教育已取得一定进展,如湖北宜昌对初中实施STS教育
实验,在物理教育改革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清华大学增设 了相关的硕士研究方向. 但总的我国发展较慢, 还处于初级阶段.
2.STS 教育的基本涵义
STS 教育是在对科学教育、科学技术发展的负面影响、 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中逐渐形成的,人们可以从哲学、 历史、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多个角度去理解它,具 有多重层面和多重视角。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视角看STS教 育意味着不同的事物,甚至同一个教育工作者对其认识前 后也会有变化。例如:所罗门(Solomon)曾认为STS是 一门看得清历史和发展的学科,但之后却表示不同的人, STS意味着不同事物,对其下个定义是个不容易的任务。 亚格尔(Yager)曾认为,STS是一种教授科学的新方法, 但后面却同意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在1991年所下的 定义(在人类经验的背景中对科学的教与学)。目 前对其定义还没达成一个共识。
中对科学教育进行概念重建,即在社会背景中重新认识科
学、技术和社会。其实质就是重构科学教育,将科学教育回 归到人类经验的背景中进行。
一种新的理念和实践来应付社会和环境的巨大变化。
STS教育就在人们寻找答案和解决问题的过
程中孕育出来了。

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科学-技术-社会教育
我国生物教育中的sts教育研究在课程理论教材开发和课堂教学三个层面都得到了发展sts教育理念正在向课程教材和教学三个层面渗透从个别课题逐渐向普及性课程方向发展sts教育理论已成为指导我国生物课程改革的理论之一
第四节 科学技术社会(STS)教育 (Science-Technology-Society)
这些学生后来出版了他们的发现,并与提供他们
究的结果。
2.钱币上滴水模块(9年级) 九年级学生研究水的各种性质,探讨污 染,并且决定是否要设置垃圾掩埋场。 课本上的单元是“水是一种广用的溶 剂”。而老师提出的问题是“在一枚硬币 上你可以滴几滴水”?
4.态度
传统教学使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下降,对科学的好奇心降
低,学生把老师看作是信息的供应者,把科学看作是要学
习的信息。 STS教学使学生在各个年级,对各个特定的课程的兴趣增 加,对于现实的世界更为好奇,学生把老师看作是学习的 促进者或引导者,把科学看作是处理问题的方法。
5.应用与连结 传统教学:使学生认为教材和学到的知识技能对于解决当 前社会上的问题没有价值。 STS 教学:涉及社会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能将学到的知识 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把科学知识和技能的运用看 作是尽其公民责任的途径,能够主动寻求科学信息并加以 应用,关注当前科技的发展,了解科学概念的重要性。
我国生物教育中的STS教育研究在课程理论、教材
开发和课堂教学三个层面都得到了发展,STS教育
理念正在向课程、教材和教学三个层面渗透,从
个别课题逐渐向普及性课程方向发展,STS教育理
论已成为指导我国生物课程改革的理论之一。
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将“认识
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正确理解科学、
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列为课程目标之一。 建立和完善中国的 STS 课程和教学体系将 是STS教育在我国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STS教育

STS教育

STS教育- STS教育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的研究简称为STS研究,它探讨和揭示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复杂关系,研究科学、技术对社会产生的正负效应。

其目的是要改变科学和技术分离,科学、技术和社会脱节的状态,使科学、技术更好地造福于人类。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改革中兴起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构想,其宗旨是培养具有科学素质的公民。

它要求面向公众,面向全体;强调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三者的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中的应用;重视科学的价值取向,要求人们在从事任何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创造时,都要考虑社会效果,并能为科技发展带来的不良后果承担社会责任。

STS研究和STS教育始于60~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

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带来了经济发达、社会繁荣、人们生活幸福,但与科学技术发展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环境、生态、人口、能源、资源等等)也随之不断出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STS研究和STS教育应运而生。

可以说,STS研究和STS教育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国在80年代中期引进了有关STS教育的理论,并对大、中、小学STS教育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研究。

1、在科学教育目标上,由过去片面追求个体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转向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在内的公民“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我国青年学者孙可平博士在对有关国家STS教育目标进行系统考察后认为:“尽管STS教育的目标千差万别,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即所有的STS教育项目都扩展了科学教育的目标,突出了个人发展、社会发展与文化的目标”。

就个体发展目标来说,包括:发展个体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对科技的兴趣与动机;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对科技议题的决策能力;发展学生的价值与伦理观念。

在此基础上,STS教育还提倡科学教育的社会与人文理解的目标,,包括:扩展学生对社会的理解;理解社会生活中的合作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同情心。

STS教育与化学课程改革03版

STS教育与化学课程改革03版
1991年,美国科学教师协会将STS教育教育定义 为“在人类经验的背景中科学的教与学”
STS教育的要素
科学
学生 技术 STS的核心-----学生 社会
(1)科学的解释
1)什么是科学——是一门有系统的学问
科学:通常被认为是客观反映自然界事实和规律 的普遍真理的知识体系。是一门有系统的学问。 现代科学观把科学视为对大自然不断前进和 自我校正的探究过程,所有的科学知识都是科学 探究的结果。 因此,现代教育中的“科学”,不只是静态 的科学结论,而且包含动态的科学过程。
2)科学的本质——一种探究活动
科学活动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究问题, 根据人类共同遵守的规则去寻求自然现象背后的本 质和规律,科学活动充满了人的探索力量。
科学是一种探究活动,科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 向未知发起挑战,利用人类的已知探究其未知领域。
3)如何学科学——通过“做科学”来“学 科学”
科学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问,它以独特的研 究方式探索大自然中各种事物和现象背后的原理 和规律。 科学是探究过程和知识结论的统一,学习科 学的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做科学”。
4、社会因素
从社会的角度分析,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一定要 贴近生活、贴近社会。 哪些社会、生活问题是与化学密切相关的?在初 中化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关注那些问题? 通过这些社会问题的学习要教给学生什么?是知 识、方法、观念? 么? 我们必须思考:联系社会、联系生活的目的是什
(1)贴近生活不是罗列物质
——科学教育目标的反思
在 20 世纪六十年代进行的以强调智能和学 术成就、培养科学精英为目的的科学教育改 革过分强调科学概念的结构,结果造成大批 学生对科学学习缺乏兴趣。
3)STS教育:“科学为大众”改革理念的回 应 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精英,还是全面提高 公民的科学素养? 20世纪 80年代初,“科学为大众 ( Science for All ) ”作为挑战科学教育的新的口号,在 世界范围内受到了响应。它的目的是要使普通 公民能够面对未来的科技社会,参与社会、政 治和个人的决策。 至此,科学、技术、社会教育的序幕真正 拉开了。

sts教育

sts教育

sts教育STS教育的意义与发展科技与社会(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教育,简称STS教育,是一种以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为主线的教育模式。

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对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本文将从STS教育的背景、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等方面,探讨STS教育的意义与发展。

STS教育的兴起与背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们开始关注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作用,思考科技带来的利益和风险。

这个时期,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逐渐崛起,STS教育也应运而生。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STS教育在当今社会愈发重要。

首先,STS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对科学的基本了解和应用能力。

在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的社会中,普通人也需要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以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STS教育通过引导学生研究科技与社会的关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其次,STS教育有助于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涌现的社会问题给我们提出了挑战,需要有创新思维来应对。

STS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科技创新活动,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和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这种培养方式有助于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此外,STS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科技的发展对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也带来了诸多伦理和道德问题。

从科技创新到科技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科技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STS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科技发展对人类社会、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使他们具备科技与社会之间的双向互动的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了解科技的正面和负面效应,学生将更加理性地面对科技进步的挑战,积极参与到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中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4
4.为什么要进行STS教育?
早在19世纪时,英国作家狄更斯在描写第一次产业革命时曾写道: •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 这是一个令人绝望的冬天
•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 • 我们面前什么都有 • 我们面前什么都没有
55
进入 20 世纪,我们发现,我们自己的文明
对自然界产生了破坏性作用。工业文明一方面改 变了我们的生活质量,使我们享受了我们的祖先
1
F1 x1 F2 x2
Mm F G 2 r
2
初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分析
——基于STS的视角
STS→STS教学案例→STS教学问题
3
初中物理STS教育
• 《物理课程标准》: “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
体历程,让学生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
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
观”。“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
■科技对环境或生态的影响:全球暖化、垃圾处理、 水库的兴建„„
■科技对伦理与道德的挑战:器官移植、胚胎或干细
胞的研究、基因工程的研究、复制技术、优生保健、 动物实验、网络的使用„„ ■科技对人类健康的冲击:基因改造食物的食用、电 磁波的危害、噪音、咖啡的饮用„„ ■科技对资源使用方式的选择:各种能源的利用„„
教育。
15
2.国际STS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 国际 STS 教育发展到目前,已拥有专门的学会、专业 的刊物。国际会议、论坛定期或不定期召开。
• World Science Forum - Budapest • 11 November 2005: Hunga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34
工业革命
1908年 的一幅照 片。工业 革命的飞 速发展, 是以森林 的迅速消 灭为代价 的
文明的代价
文明的代价
文明的代价
文明的代价
文明的代价
1960年末,美国战后十年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显著的环境问题,
与此同时,公众也开始行动起来。到了1971年11月,新成立
的美国环保署公布了一批档案文件,叫做“档案美国”。
16
STS forum 2005: Participants
JAPAN, 114
INDIA, 7
FINLAND, 7 BRAZIL, 8 EGYPT, 9 FRANCE, 11 CANADA, 12 U.K., 16 THAILAND, 19 GERMANY, 20 U.S.A., 79
CHINA 5
Participated Principals in number – Nationalities
17
STS forum 2005; Scenes from the Sessions
18
两点小结
• 从国际上看,STS教育思想最早诞生于美国, 但是现代 STS大约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 初肇端于英国,后来在欧美许多发达国家 传播。
10
2.国际STS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 最早发端于美国(1861年) • 1913 年,美国 一委员会报告指出:在理 科教育上,必须给个人提供STS教育的框架。 • 1945 年,哈佛大学一个委员会主张:科学 教育必须同人类社会问题相联系。
11
2.国际STS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许多著名大学先后 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研究部门和教学 系部。例如: 1964 年,哈佛大学; 1969 年, 康耐尔大学; 1977 年,斯坦福大学; 1979 年,麻省理工学院。 • 1970 年,英国大学开设《社会情境中的科 学》课程; 20 世纪 70 年代,成立了“英国 科学、技术与社会协会”。
13
2.国际STS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 1981年,英国出版STS教育的教材《社会中的 科学》。 • 20 世纪 80 年代末,英国出版《社会中的科学 和技术》 • 荷兰制定了“社会中的物理( PLON )”课程
14
2.国际STS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 1997 年加拿大颁布了第一个全国性的科学教 育大纲,即《幼儿园到 12 年级科学学习目标 共同纲要》,其中确立了一种新的 STS实施方 式,即“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STSE )
• STS间的关系:
• 科学对技术的作用:新知识的产生促进了
技术的进步。
• 技术对科学的作用:技术资源的获得促进
科学的发展,技术发展的抑制又会限制科
学的进步。
23
3.STS间的关系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 科学对技术的作用:新知识的产生促进了 技术的进步。
热效率的研究→热机、蒸汽机 电磁学的研究→电动机、发电机、电力技术 光的研究→照相技术、眼镜、激光器、激光测距 激光制导、激光武器
12
2.国际STS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 20世纪60-70年代始,英美“STS教育”运动的重心 开始向中小学转移。大学→中小学 • 1983年,美国科学教师协会通过《科学·技术·社 会:80年代的科学教育》报告。 • 报告指出:有科学素养的人,能理解科学·技 术·社会三者间怎样相互影响,相互矛盾,并且能 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决策中运用这些知识。
24
3.STS间的关系
• 核物理学、粒子物理学研究→核能技术开发 • 力学研究→飞行器、宇航技术
• 量子力学的研究→电子显微术、半导体技术、微
电子技术
• 凝聚态物理学、原子与分子物理学、现代光学和
声学→半导体晶体管技术、集成电路技术、激光 器→→派生: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电子计 算机、现代通信、信息技术、超导技术
存不散,这些毒害物质附在悬浮颗 粒物上,严重污染了大气。人们在
短时间内大量吸入这些有害的气体,
引起各种症状,全城 14000 人中有 6000 人眼痛、喉咙痛、头痛胸闷、
呕吐、腹泻,20多人死亡。
48
20世纪70-80年代中期发生的
“六大环境污染事故”
(1)意大利塞维索化学污染事故. (2)美国三里岛核电站泄漏事故. (3)墨西哥液化气爆炸事故. (4)印度博帕尔农药泄漏事故.
际应用,了解物理知识对提高人民生活,促进科 学、技术的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 上述要求正是STS教育的思想。
4
新课程背景下的STS教育课程
5
6
国际STS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STS教育的几个基本问题
1. 什么是STS教育? 2. 国际STS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3. STS之间的关系 4. 为什么要进行STS教育? 5. STS课程的基本特征 6. STS的教学内容 7. 我国课程改革中的STS教育
(5)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漏事故.
(6)莱茵河污染事故.
50
51
4.为什么要进行STS教育
• STS教育的社会背景
1.科学技术具有双刃剑·新技术产生了新的问题
二战后,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的不断运用,对人类生 活带来了重要的影响和社会性议题。
◆ 有哪些社会性科学议题呢?
52
4.为什么要进行STS教育
专业化学习书目:
1.王力邦编著,《中学物理教师的学习与思考》科学出版社 2009年
2.郑慧琦等主编,《做有思想的行动者——研究型教师成长的案例研
究》,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解世雄著,《物理文化与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9年 4.李增智等编著,《物理学中的人文文化》,科学出版社, 2005年 5.欧阳明著,《做一名学习型教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年 6.朱鋐雄主编,《物理教育展望》,科学出版社, 2001年
43
沙 尘 暴
2008北京 美 国
44
45
澳大利亚沙尘暴
46
文明的代价
1976年7月10日,意大利发生了一起极其严重的环境污染事故
1948 年 10 月 26 - 31 日,位于美国宾
夕法尼亚州的多诺拉小镇,由于小
镇上的工厂排放的含有二氧化硫等 有毒有害物质的气体及金属微粒在
气候反Hale Waihona Puke 的情况下聚集在山谷中积53

4.为什么要进行STS教育?
• 不少科学家和社会学家对一系列负面效应表达了
他们的忧虑。科学和技术的本质是什么?人类能 否驾驭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看待科学的价值和
社会功能?如何对年轻人进行科学教育?这些思
考进入人们的意识层面,要求反思科技理性和技 术异化,全面看待科学、技术、社会和人的存在 之间的关系, • 上述问题为STS课程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27
3.STS间的关系---S&T
28
3.STS间的关系
• 社会对技术的作用:
社会的发展,解决人类需求:生存、发展、健康、物质、 精神。对新技术提出了要求;国家安全影响技术革命的方向。
高铁技术
物联网技术 化工技术 新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
29
3.STS间的关系
• 技术对社会的作用
59
60
4.为什么要进行STS教育
3.培养什么样人才的问题
• 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进展,不断地引发一些人与大自 然关系的问题。处理这些关系的人,是具有什么素质? 怎样培养人才? • 需要培养的人是:
• 了解科学技术及其成果并能参加涉及科学技术决策的 公民;了解社会、致力于社会健康发展的科学家和技 术人才。
4.为什么要进行STS教育
例如:
在“能”这一章中,介绍了热能和蒸汽机、瓦特和 工业革命。 在“气体分子运动论”一章中,讲述热力学第二定 律的统计解释时讨论了人类生态和环境污染问题。 在“波动”部分介绍了噪声、噪声污染。 在“法拉第电气时代”一章中,分别把发电机、电 灯列为一节,以它们作为典型事例讨论了物理学、 工业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电与社会”一节中讨论了电气化和现代文明的 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