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夜下征虏亭》——多情自古伤离别
李白《塞下曲六首》原文译文鉴赏

李白《塞下曲六首》原文|译文|鉴赏《塞下曲六首》这一组诗与其他许多初、盛唐边塞诗一样,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塞下曲六首》原文唐代: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译文及注释译文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又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拂晓时分随着号令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露宿入眠。
只愿用腰下悬挂的宝剑,为君王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我军向北方荒远地带进军,因为那里的游牧民族经常南下侵扰。
横曳戈矛前往战场,身经百战,只是因为受皇恩眷顾太深了。
在大沙漠里握雪成团而食,夜里拂去沙土露宿于旷野。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敌人,然后就可以高枕无忧呢?骏马像狂风般地驰骋,在清脆的马鞭挥动声响中,飞快地奔出了渭桥。
我们全副武装离开京城开赴边疆,奉命前去击破前来侵扰的匈奴。
敌人的队伍被瓦解,边境的危机被解除,敌军的营寨已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了。
成就大功而画像麒麟阁的,只有霍去病一人。
白色的骏马,多沙的边塞,细碎的石粒,这一切都是因你而梦魂牵绕的。
这愁苦的日子真不堪忍受,我远远地思念戍守边疆的你。
秋天萤火虫满纱窗地乱飞乱撞,月光照在我的闺房前久不离去。
梧桐叶在秋天里被摧落,空落的沙棠枝更让人心感萧条。
[唐]李白《塞下曲》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唐]李白《塞下曲》原文、注释、译文、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68f337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1.png)
塞下曲[唐]李白原文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释:斩楼兰:据《汉书·傅介子传》,“汉代地处西域的楼兰国经常杀死汉朝使节。
傅介子出使西域,楼兰王贪他所献金帛,被他诱至帐中杀死,遂持王首而还”。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唐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奇绝,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成其诗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李白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译文五月的天山雪花仍在飘洒,看不见花朵开放只有刺骨的严寒。
笛子吹着折杨柳的曲调,何处寻觅杨柳青青的春天。
白天随金鼓之声作战,晚上枕着马鞍入眠。
只愿挥起腰下的宝剑,过关斩将,打败敌人。
赏析首句言“五月天山雪”,已经扣紧题目。
五月,在内地正值盛夏而李白所写五月却在塞下、在天山,所见所感自然也就与内地迥然有别。
这种同一季节的景物在内地与塞下的巨大反差被诗人敏锐地捕捉到了。
诗人以轻淡之笔徐徐道出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花只有寒。
”“寒”字,隐约透露出诗人心绪的波动:既有天气的寒冷又有身处战场无法归家的凄凉之情,再加上寒风中飘来引人思乡的《折杨柳》曲调,让诗人内心的思乡和凄苦之情如何能自控!“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语意转折,已由苍凉变为雄壮。
诗人设想自己来到边塞,就在天山脚下,整日过着紧张的战斗生活。
这里,“晓战”与“宵眠”是作者有意从时间的角度勾勒军中一日的生活,让军情之紧张、急迫瞬间跃然纸上。
“随”字,摹状士卒的令行禁止。
“抱”字,描绘士卒夜间警备的情况。
二句写的是士卒的生活场景,将士兵们守边备战、人人奋勇、争为功先的雄心尽情展现出来。
尾联“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是借用傅介子慷慨复仇的故事,表现诗人甘愿奔赴疆场,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
“直”与“愿”字呼应,语气强烈,一派爱国心声,喷涌而出,具有夺人心魄的艺术感召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课后古诗

⼈教版⼋年级下册语⽂课后古诗 ⼋年级语⽂中的古诗词的意境就是古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是诗⼈的思想、情感同客观的景象事物形成的整体的艺术境界。
⼩编整理了关于⼈教版⼋年级下册语⽂课后的古诗,希望对⼤家有帮助! ⼈教版⼋年级下语⽂课后古诗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刘禹锡(唐代诗⼈) 巴⼭楚⽔凄凉地,⼆⼗三年弃置⾝。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
沉⾈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春。
今⽇听君歌⼀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译⽂】 巴⼭楚⽔⼀⽚荒远凄凉,⼆⼗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
回到家乡,熟悉的⼈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已⽆⼈相识,真令⼈恍如隔世啊。
我如同⼀艘沉船,新贵们好⽐千帆竞渡,飞驰⽽过,⼜如⼀棵病树,眼前都是万⽊争春,⽣机盎然。
今天听到你为我歌唱的那⼀曲,就凭借这杯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壁》作者:杜牧(唐代诗⼈) 折戟沉沙铁未销,⾃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乔。
【译⽂】 ⼀⽀折断了的铁戟沉没在⽔底沙中还没有销蚀掉,经过⾃⼰⼜磨⼜洗发现这是当年⾚壁之战的遗物。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乔被关进铜雀台了。
《过零丁洋》作者:⽂天祥(宋代诗⼈) ⾟苦遭逢起⼀经,⼲⼽寥落四周星。
⼭河破碎风飘絮,⾝世浮沉⾬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叹零丁。
⼈⽣⾃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
【译⽂】 ⾃⼰由于熟读经书,通过科举考试,被朝廷选拔⼊仕做官。
在频繁的抗元战⽃中已度过四年。
⼤宋国势危亡如风中柳絮。
⾃⼰⼀⽣坎坷,如⾬中浮萍漂泊⽆根,时起时沉。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今依然惶恐,零丁洋⾝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古以来谁能永远不死呢?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诚的⼼⽤来光照史册。
《⽔调歌头》作者:苏轼(宋代诗⼈) 丙⾠中秋,欢饮达旦,⼤醉,作此篇,兼怀⼦由。
)明⽉⼏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
李白诗集史记

1、《从军行》唐代: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2、《子夜吴歌》唐代: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幽州胡马客歌》唐代:李白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W玉盘。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4、《塞下曲六首》唐代:李白(其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其四)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其五)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其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5、《关山月》唐代: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忆秦娥》唐代: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7、《对酒》唐代:李白劝君莫拒杯,春风笑人来。
桃李如旧识,倾花向我开。
流莺啼碧树,明月窥金罍。
2023-2024秋统编七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好题精练】05 古诗鉴赏 (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2024秋统编七上语文期中专题复习好题精练】05 古诗鉴赏(全国卷)(原卷版+解析版)专题5 古诗鉴赏阅读下列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峨眉山月歌李白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这两首诗都是李白的佳作。
《峨眉山月歌》开篇用一个“①"字直接点明季节,《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首句中的“②”暗示季节为暮春。
2.这两首诗都提到了月亮,请说说诗人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是怎样借助月亮表达情感的。
淮上①与友人别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
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①淮(huái)上:扬州。
淮:淮水。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A.这首诗是诗人和友人分别时所作。
与通常的送行不同,这是一次各赴前程的握别:自己渡江南往潇湘,友人则北向长安。
B.一、二两句即景抒情,点醒别离,写得潇洒不着力,读来别具一种天然的风韵。
画面疏朗,淡淡几笔,像一幅清新秀雅的水墨画。
C.诗歌中的同音字有意重复,构成了一种既轻爽流利,又回环往复,富于情韵美的风调。
D.诗歌第三句中的“风笛"和“晚亭”是象征别离的意象,能很好地烘托出诗人的感情。
E.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与友人离别的时间是秋天,地点是扬子江头。
4.诗歌前两句借景抒情,通过哪些景物,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夜下征虏亭(唐)李白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①。
山花如绣颊②,江火似流萤。
【注释】①征虏亭:建于东晋,是金陵(今南京)的一大名胜。
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
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兴写下此诗。
②绣颊(jiá):涂过丹脂的女子面颊。
5.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烂漫天真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李白:古风三首【赏析】

李白:古风三首【赏析】古风第十四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哀衷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
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
从王维以下,我们已选讲了十多位盛唐诗人的各体诗。
这些诗人及其作品,都是有代表性的。
但是他们合起来,还不能代表这个时期的唐诗。
没有李白和杜甫,盛唐诗和初唐诗还没有显著的区别。
李白和杜甫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诗人、盛唐诗风格的创造者,并不是他们遗留给我们的诗多至千馀首,而是由于他们的诗在思想内容及艺术表现方法上都有独特的创造,在过去许多诗人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道路、新的境界。
在天宝至大历这二十年间,他们的诗是新诗。
李白才气奔放,提起笔来就用各种形象思维来表达他的豪迈、忧郁、苦闷,愤慨的情绪,而以游仙和饮酒作为他的外衣。
他不甘心于搜索枯肠,句斟字酌,因此他的诗虽然极流利,却比较粗疏。
他又不肯为律诗所束缚,随时都任情高唱,唱出来就是诗句。
有许多句子在别人是以为只能用在散文里的,而他却大胆地组织在诗里。
杜甫和李白恰恰相反。
杜甫的性格沉静稳重,他的诗都是千锤百炼出来的。
他刻意创造杰出的句法、章法,要做到“语不惊人死不休”。
他非但严守格律,而且还使格律有所发展。
他晚年的诗作,句法变化愈多,用他自负的话说:“晚节渐于诗律细。
”(《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在题材方面,他比李白更广泛、更深刻地反映了政治、社会的现象和人民的生活状况。
这两位同时代的大诗人,从性格到创作风格,完全不相同。
我们用外国文学的术语来说,李白是浪漫主义的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的诗人。
李白的诗,五言多于七言,古诗和歌行多于律诗。
而他的传诵千载的诗篇,大多是歌行。
这是由于他的艺术创造,在歌行体最为突出,易于惊动世人耳目。
他的古诗,在形式上并没有创造,表现手法比较浅显、直露,因此不惹人注意。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热】

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热】关山月原文翻译及赏析1原文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翻译与金人议和的诏书已经下了十五年,将军不作战白白地来到边疆。
深广、壮丽的贵族府里按着节拍演歌舞,马棚里的肥马默默死去、弓弦朽断。
守望岗楼上报更的刁斗催月落,三十岁参军到如今已经白了发。
从笛声里谁人知道壮士的心思。
月亮白白地照射着出征将士的骨头。
中原一带的战争古代也听说有,但哪有异族统治者能在中原传子传孙?沦陷的人民忍痛生存盼复国,今天晚上有多少地方的民众在流泪!注释和戎:原意是与少数民族和睦相处,实指宋朝向金人屈膝求安。
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下诏与金人第二次议和,至作者作此诗时,历时为十五年。
边:边防,边境。
“朱门”句:红漆大门,借指豪门贵族。
沉沉:形容门房庭院深邃。
按:击节拍。
厩(iù):马棚。
肥死:马棚里的马不用,渐渐死去。
弓断弦:弓很久不用,绷的弦都断了。
“戍楼”句:边界上用以守望的岗楼。
刁斗:军用铜锅,可以做饭,也可用来打更。
笛里:指以笛吹奏的曲调声。
沙头:边塞沙漠之地。
征人:出征戍守边塞的战士。
逆胡传子孙:指金人长期占领中原。
金自太宗完颜晟进占中原,至此时已有四世,故云传子孙。
“遗民”句:指金国占领下的中原百姓。
恢复:恢复中原故土。
鉴赏《关山月》充分地体现了陆游爱国主义诗歌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是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比较完美的作品。
饱含诗人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沉痛悲愤,读来使人泪下。
这种感人肺腑的巨大力量,除了来自其伟大的爱国情怀,还在于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构建了多重套叠的对比示现修辞文本。
从宏观结构上看,全诗共十二句,每四句一转韵。
相应的在内容上也分为三个层次。
这三个层次分别选取同一月夜下三种人物的不同境遇和态度,作为全诗的结构框架。
李白的边塞诗代表作品

李白的边塞诗代表作品李白的边塞诗代表作品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
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白的边塞诗代表作品,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从军行》(其一)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2、《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3、《幽州胡马客歌》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4、《塞下曲六首》(一)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二)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5、《北风行》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夜下征虏亭译文

夜下征虏亭译文1. 引言《夜下征虏亭》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歌作品。
这首诗以夜晚征战的场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战士们的壮丽英姿和对家园的无尽思念,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
本文将为大家带来《夜下征虏亭》的译文,希望能够准确传达原作中所蕴含的情感。
2. 《夜下征虏亭》原文夜行黄河远,朔吹白草寒。
窈窕淇水曲,娟娟河山安。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3. 《夜下征虏亭》译文黄河远处的夜晚行军,北风吹过白色的寒草。
淇水蜿蜒曲折流淌,河山静谧安详。
无尽的枯木纷纷落下,长江滚滚而来永不止息。
千里征战常常作客,百年来多病独自登上高台。
艰难困苦和悔恨使我头发斑白,贫穷困顿让我放弃了浊酒杯。
人生得意时应尽情享乐,不要让金樽对着空月光。
上天赋予我才华必将有所用,即使千金散尽也能重新收获。
烹羊宰牛都是快乐的事情,只需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让我们继续喝酒,杯子别停。
请你为我唱一曲,请你倾耳倾听。
钟鼓上的美食不值得珍贵,但愿能长醉不再醒来。
古往今来,圣贤们都是孤独的,只有那些喜欢喝酒的人才留下了名字。
陈王昔日在平乐宴会上,斗酒十千次尽情欢谑。
主人为什么要说少钱呢?应该直接买来给你倒满杯。
五花马、千金裘,孩子们呼啸而去换美酒。
与你一起消除万古的忧愁。
4. 结语通过本文的译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夜下征虏亭》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诗中描绘了战士们征战夜晚的壮丽场景,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思考。
希望通过这首诗的译文,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并从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古诗文系列课件模板-夜下征虏亭

古诗文系列:夜下征虏亭
赏析:
此诗开头“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 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 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唐人风俗, 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白居易有诗 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刘禹 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 约向人扶”。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 以之形容山花。
古诗文系列:夜下征虏亭
赏析:
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感情和出游的喜 悦,都从画面中显现出来。
这首小诗写景简洁明快,近乎速写。 李白善于从动的状态中捕捉形象,聚精积 萃,抓住客观景物在特定环境下所显示出 的特有神态,以极简练的线条,迅速地勾 勒出来,虽寥寥数笔,而逼真传神。如诗 中的船、亭、山花、江火,都以月为背景, 突出诸多景物在月光笼罩下所特有的朦胧 美,唤起人的美感。
古诗文系列:夜下征虏亭
注释:
亦称“绣面”,或“花面”。一说绣颊疑 为批颊,即戴胜鸟。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 娇艳。 ⑷江火:江上的渔火。江,咸本、玉本、 郭本、朱本俱作”红“。刘本注云:江, 今本作红,江字为胜。流萤:飞动的萤火 虫。
古诗文系列:夜下征虏亭
背景:
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 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此亭居山 临江,风景佳丽。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 (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 兴写下此诗。
古诗文系列:夜下征虏亭
赏析:
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 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 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第四句:“江火似流萤”。意思是说, 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 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 火虫飞来飞去。
全诗描绘了一幅令人心醉的春江花月 夜景图:岸上山花绰约多情,江上火点迷 离奇幻;古亭静立于上,小舟轻摇于下, 皓月临空,波光滟滟。
李白有关咸阳的诗

李白有关咸阳的诗《忆秦娥·箫声咽》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唐·李白客自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
《出自蓟北门行》唐·李白虏阵横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书速惊电,烽火昼连光。
虎竹救边急,戎车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剑心飞扬。
推毂出猛将,连旗登战场。
兵威冲绝漠,杀气凌穹苍。
列卒赤山下,开营紫塞傍。
途冬沙风紧,旌旗飒凋伤。
画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挥刃斩楼兰,弯弓射贤王。
单于一平荡,种落自奔亡。
收功报天子,行歌归咸阳。
《东武吟》唐·李白好古笑流俗,素闻贤达风。
方希佐明主,长揖辞成功。
白日在高天,回光烛微躬。
恭承凤凰诏,欻起云萝中。
清切紫霄迥,优游丹禁通。
君王赐颜色,声价凌烟虹。
乘舆拥翠盖,扈从金城东。
宝马丽绝景,锦衣入新丰。
依岩望松雪,对酒鸣丝桐。
因学扬子云,献赋甘泉宫。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
归来入咸阳,谈笑皆王公。
一朝去金马,飘落成飞蓬。
宾客日疏散,玉樽亦已空。
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
闲作东武吟,曲尽情未终。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
李白关于战争类的古诗词鉴赏

李白关于战争类的古诗词鉴赏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李白关于战争类的古诗词,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关山月朝代:唐朝|作者: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朝代:唐朝|作者:李白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是李白的作品,这首诗以短短四句,刻画了一位无比英勇的将军形象。
首句写将军过去的戎马生涯。
伴随他出征的铁甲都已碎了,留下了累累的刀瘢箭痕,以见他征战时间之长和所经历的战斗之严酷。
战城南朝代:唐朝|作者:李白去年战,桑干源,今年战,葱河道。
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
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
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
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战城南》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借乐府古题创作的旨在抨击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一首古诗。
全诗分三段:开头八句为第一段,先从征伐的频繁和广远方面落笔;中间六句是第二段,进一步从历史方面着墨;最后六句为第三段,集中从战争的残酷性上揭露不义战争的罪恶。
李白《夜下征虏亭》全诗意思

李白《夜下征虏亭》全诗意思《夜下征虏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
诗人运用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在诗中形象地描绘了从征虏亭(在今南京)到广陵(今扬州)一带的江中夜景,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出游的喜悦之情。
夜下征虏亭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江火似流萤。
【《夜下征虏亭》注释】⑴征虏亭:东晋时征虏将军谢石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南郊。
此诗题下原注:”《丹阳记》:亭是太安中征虏将军谢安所立,因以为名。
“据《晋书·谢安传》等史料,谢安从未有过征虏将军的封号,这里“谢安”应是“谢石”之误。
⑵广陵: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
⑶绣颊(jiá):涂过胭脂的女子面颊,色如锦绣,因称绣颊。
亦称“绣面”,或“花面”。
一说绣颊疑为批颊,即戴胜鸟。
这里借喻岸上山花的娇艳。
⑷江火:江上的渔火。
江,咸本、玉本、郭本、朱本俱作”红“。
刘本注云:江,今本作红,江字为胜。
流萤:飞动的萤火虫。
【《夜下征虏亭》白话译文】小舟朝广陵驶去,明月照着征虏亭。
远望山花如美丽的绣颊,江上渔火像点点的流萤。
【《夜下征虏亭》创作背景】据《建康志》记载,征虏亭在石头坞,建于东晋,是金陵的一大名胜。
此亭居山临江,风景佳丽。
李白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暮春由此登舟,往游广陵,即兴写下此诗。
【《夜下征虏亭》赏析】此诗开头“船下广陵去,月明征虏亭”两句写诗人坐在小舟上回首仰望征虏亭,只见那高高的古亭在月光映照下,格外轮廓分明。
第三句:“山花如绣颊。
”唐人风俗,少女妆饰面颊,称“绣颊”。
白居易有诗云:“绣面谁家婢,鸦头几岁女。
”刘禹锡亦有诗云:“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扶。
”李白是以“绣颊”代称少女,以之形容山花。
这句诗是说,那征虏亭畔的丛丛山花,在朦胧的月色下,绰约多姿,好像一群天真烂漫的少女,伫立江头,为诗人依依送别。
第四句:“江火似流萤。
”意思是说,那江上的渔火和江中倒映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闪闪烁烁,迷迷茫茫,像无数萤火虫飞来飞去。
李白《关山月》原文

李白《关山月》原文李白《关山月》原文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
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关山月》原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山月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关山月:乐府《横吹曲》调名。
白登:今山西大同市东有白登山。
汉高祖刘邦曾亲率大军与匈奴交战,被围困七日。
①关山月:古乐府诗题,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②天山:指祁连山,位于今青海、甘肃两省交界。
③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
④白登:白登山,在今大同东北。
匈奴曾围困刘邦于此。
胡:此指吐蕃。
窥:有所企图。
⑤戍客:驻守边疆的战士。
⑥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译诗:皎洁的月亮从祁连山升起,轻轻漂浮在迷茫的云海里。
长风掀起尘沙席卷几万里,玉门关早被风沙层层封闭。
白登道那里汉军旌旗林立,青海湾却是胡人窥视之地。
自古来这征战厮杀的场所,参战者从来不见有生还的。
守卫边陲的征夫面对现实,哪个不愁眉苦脸思归故里?今夜高楼上思夫的妻子们,又该是当窗不眠叹息不已。
评析:这首诗在内容上仍继承古乐府,但诗人笔力浑宏,又有很大的提高。
诗的开头四句,主要写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从而表现出征人怀乡的情绪;中间四句,具体写到战争的景象,战场悲惨残酷;后四句写征人望边地而思念家乡,进而推想妻子月夜高楼叹息不止。
这末了四句与诗人《春思》中的“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同一笔调。
而“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又与王昌龄的“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同步。
鉴赏: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
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
《塞下曲塞虏乘秋下》原文附翻译赏析

《塞下曲塞虏乘秋下》原文附翻译赏析《塞下曲塞虏乘秋下》原文附翻译赏析《塞下曲塞虏乘秋下》作者为唐朝诗人李白。
其古诗全文如下: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前言《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以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反映了盛唐的精神风貌。
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爱国情操。
注释⒂虎竹:兵符。
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⒃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⒄殊:远。
嗟:感叹。
翻译胡虏乘着秋高马肥之际兴兵南侵,唐朝大军出动兵马前去迎敌。
将军带着虎符出征,战士们在龙沙坚守御敌。
夜晚的月亮弯如弓影,胡地的霜雪凝剑成花。
大军尚未进入玉门关,闺中的少妇还是不要太着急了吧。
赏析首联两句,分述了敌我两军的态势,指明了这场战争的性质。
“塞虏”,塞外的强盗,含有轻蔑、贬斥之意。
当时的北方诸胡,有的还是原始部落,有的则转向世袭王权制,处于原始社会解体时期。
他们对唐王朝的物质文明常怀觊觎之心,故边境屡遭蹂躏边塞战争大都起因于此。
“乘秋下”,是指到了秋收季节,他们就乘隙而入,烧杀劫掠。
“天兵”,天朝的军队,含有歌颂、赞美之意。
他们堂堂正正,出塞去抗击胡虏。
通过措词的褒贬色彩,表明了诗人鲜明的爱憎。
颔联两句,与首联“天兵”照应。
“虎竹”,兵符,分铜虎符与竹使符两种,合称虎竹,由朝廷和将领各执一半,发兵时相对合作为凭证。
“将军分虎竹”,是指将领接到征战的诏令。
“战士卧龙沙”,指军队已抵达塞外战场。
“龙沙”,指白沙堆沙漠,在楼兰国附近。
这两句属对工整,气势磅礴。
从将军到战士,同仇敌忾,威严整肃,争相建功报国。
刚刚颁发诏令,很快就已深入敌区,表明进军神速,所向无敌。
颈联两句,描写边塞风光和战斗生活。
李白《夜下征虏亭》读后感

李白《夜下征虏亭》读后感
李白的《夜下征虏亭》是一首描绘夜晚江景的优美诗篇。
作品以流畅的语言、生动的比喻,描绘了从征虏亭到广陵一带的江中夜景,展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出游的喜悦之情。
读后,我被诗中描绘的美景所陶醉,也被诗人的情感所感染。
首先,诗中所描绘的江景令人心醉。
诗人乘坐小舟,在明月的照耀下驶向广陵,沿途的江景美不胜收。
山花如同少女的脸颊般娇艳,江上的渔火则像流萤般闪烁迷离。
这些生动的描绘让我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夜晚江景的宁静与美丽。
其次,诗中所表达的情感令人感动。
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对出游的喜悦之情。
他以少女的风姿来比喻岸边的山花,赋予了山花无限的生气与活力。
同时,他还通过描绘江上火点的迷离奇幻,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欢愉与兴奋。
此外,诗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也令人赞叹。
李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将江景和情感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而富有感染力,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和思想深度。
总的来说,李白的《夜下征虏亭》以其优美的江景描绘、深厚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手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不仅让我陶醉于夜晚江景的美丽与宁静,也让我感受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诗将成为我人生旅途中的一份宝贵财富,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同时,它也激励我要更加珍惜身边的自然美景,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与丰富。
李白《灞陵行送别》全诗译文及赏析2

漏陵行送别唐・李白送君潮陵亭,溺水流浩浩。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我向秦人问路岐,云是王粲南登之古道。
古道连绵走西京,紫阙落日浮云生。
正当今夕断肠处,骊歌愁绝不忍听。
注释⑴潮陵亭:古亭名,据考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
濡陵,也作“霸陵”,汉文帝陵寝之地,因有漏水,遂称漏陵。
⑵浩浩: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⑶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
他曾为避难南下荆州,途中作《七哀诗》,表现战乱之祸害,诗中有“南登瀛陵岸,回首望长安”句。
⑷西京:即唐朝都城长安。
⑸紫阙:紫色的宫殿,此指帝王宫殿。
一作“紫关⑹骊歌:指《骊驹》,《诗经》逸篇名,古代告别时所赋的歌词。
《汉书・儒林传•王式》:“谓歌吹诸生日:'歌《骊驹》颜师古注:“服虔曰:'逸《诗》篇名也,见《大戴礼》。
客欲去歌之。
"'后因以为典,指告别。
一作“黄鹏”。
译文送君送到瀛陵亭,潮水浩荡似深情。
岸上古树已无鲜花,岸边有伤心的春草,萋萋篱篱。
我向当地的秦人问路,他说:这正是当初王粲南去走的古道。
古道的那头逶迤连绵通长安,紫色宫阙上浮云顿生,遮蔽了红日。
正当今夜送君断肠的时候,虽有黄鹏婉婉而啼,此心愁绝,怎么忍心听?赏析长安东南三十里处,原有一条潮水,汉文帝葬在这里,所以称为满陵。
唐代,人们出长安东门相送亲友,常常在这里分手。
因此,濡上、潮陵、潮水等,在唐诗里经常是和离别联系在一起的。
这些词本身就带有离别的色彩。
“送君满陵亭,流水流浩浩。
”“潮陵”、“溺水”重复出现,烘托出浓郁的离别气氛。
写潮水水势“流浩浩”是实写,但诗人那种惜别的感情,也正如浩浩的潮水。
这是赋,而又略带比兴。
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这两句一笔宕开,大大开拓了诗的意境,不仅展现了满陵道边的古树春草,而且在写景中透露了朋友临别时不忍分手,上下顾盼、瞩目四周的情态。
春草萋萋,会增加离别的惆怅意绪,令诗人伤心不已;而古树枯而无花,对于春天似乎没有反映,那种历经沧桑、归于默然的样子,比多情的芳草能引起更深沉的人生感慨。
李白在新疆写的诗

关山月(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子夜吴歌李白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幽州胡马客歌」李白幽州胡马客,绿眼虎皮冠。
笑拂两只箭,万人不可干。
弯弓若转月,白雁落云端。
双双掉鞭行,游猎向楼兰。
出门不顾后,报国死何难。
天骄五单于,狼戾好凶残。
牛马散北海,割鲜若虎餐。
虽居燕支山,不道朔雪寒。
妇女马上笑,颜如赪玉盘。
翻飞射鸟兽,花月醉雕鞍。
旄头四光芒,争战若蜂攒。
白刃洒赤血,流沙为之丹。
名将古谁是,疲兵良可叹。
何时天狼灭,父子得闲安。
塞下曲六首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天兵下北荒,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
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
无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
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
横行负勇气,一战净妖氛。
北风行李白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乐府·塞下曲六首(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李白《塞下曲》全诗注释翻译赏析

李白《塞下曲》全诗注释翻译赏析李白《塞下曲六首》全诗注释翻译赏析《塞下曲六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
这六首诗都是借用唐代流行的乐府题目而写时事与心声的,主要叙述了汉武帝平定匈奴侵扰的史实,诗中有对战士金戈铁马、奋勇战斗的歌颂,也有对闺中柔情的抒写,内容极为丰富,风格疏宕放逸,豪气充溢,表达了诗人高尚的国情操。
塞下曲六首【其一】五月天山雪⑴,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⑵,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⑶,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其二】天兵下北荒⑷,胡马欲南饮。
横戈从百战,直为衔恩甚⑸。
握雪海上餐,拂沙陇头寝⑹。
何当破月氏,然后方高枕⑺。
【其三】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⑻。
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⑼。
阵解星芒尽,营空海雾消⑽。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⑾。
【其四】白马黄金塞,云砂绕梦思⑿。
那堪愁苦节,远忆边城儿。
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
摧残梧桐叶,萧飒沙棠枝⒀。
无时独不见⒁,流泪空自知。
【其五】塞虏乘秋下,天兵出汉家。
将军分虎竹,战士卧龙沙⒂。
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⒃。
玉关殊未入,少妇莫长嗟⒄。
【其六】烽火动沙漠,连照甘泉云⒅。
汉皇按剑起,还召李将军。
兵气天上合,鼓声陇底闻⒆。
横行负,一战净妖氛⒇。
注释⑴天山:指祁连山。
⑵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
⑶金鼓:指锣,进军时击鼓,退军时鸣金。
⑷天兵:指汉朝军队。
⑸衔恩:受恩。
甚:多。
⑹海:瀚海,大沙漠。
陇头:田野。
⑺高枕:高枕无忧。
⑻鸣鞭:马鞭挥动时发出声响。
渭桥:在长安西北渭水上。
⑼天骄:指匈奴。
⑽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的气氛。
⑾麟阁:即麒麟阁。
霍嫖姚:即霍去病。
⑿云砂:细碎的石粒,指边塞风光。
⒀沙棠:名,果味像李子。
⒁独不见:《独不见》是乐府古题,吟诵的是思而不得见的落寞愁绪。
⒂虎竹:兵符。
龙沙:即白龙堆,指塞外沙漠地带。
⒃剑花:剑刃表面的冰裂纹。
⒄殊:远。
嗟:感叹。
⒅甘泉:甘泉山,秦时在山上造甘泉宫,汉武帝扩建。
⒆合:满。
陇底:山坡下。
⒇负:凭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夜下征虏亭》——多情自古伤离别
文/秋刀鱼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
真正的诗人便是最最多情之人。
所以,送别诗成为唐诗之大宗。
即以李白来说,《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与《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说是他送别诗的代表作。
然而,他的与离别相关的诗,还不止于送别诗。
比如《赠汪伦》与《金陵酒肆留别》是他的留别诗,而这首《夜下征虏亭》与那首《劳劳亭》则是自己送给自己的“离歌”!其诗曰:
船下广陵去,
月明征虏亭。
山花如绣颊,
江火似流萤。
“船下广陵去”写明目的地,“月明征虏亭”则又写明出发地。
李白的诗大开大阖,而且喜欢开门见山。
这首《夜下征虏亭》是如此,《早发白帝城》以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也都是如此。
“月明”与“江火”都照应题目中的“夜”字,点明离开的时间。
“山花如绣颊”乃是白天之所观,而“江火似流萤”则是夜晚之所见。
而且前者是近观之所见,而后者则是远望之所见。
由此可见景色之美。
此两句景中含情。
景色越优美,越见作者难舍之情。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与此诗后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王昌龄《采莲曲》“芙蓉向脸两边开”,不禁让人想起唐朝贵族女
子的酒晕妆,胖胖的腮上各有一坨浓得化不开的胭脂。
李贺《南园》“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美则美矣,恐非寿者相。
故而下句曰:“可怜日暮嫣香落”。
最喜李太白这句“山花如绣颊”,平和,温婉。
“山花如绣颊”写静态之美。
若只是静,又常常落入呆板。
诗人虽只将山花比作“绣颊”,然而我们想到的却不止是“绣颊”,而分明是一个温婉秀丽的女子。
故而此句静中有神,有神态,有神韵。
李白此句可与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饮湖上初晴后雨》)对观,皆是以美人来比拟美景。
与之相对,“江火似流萤”,则写动态之美。
是江火在动,也是渔船在动。
此“动”是别人的船在动,与诗人又有什么关系?说没有关系吧,又似乎有点关系;说有关系呢,又不能确指。
不过,等到诗人乘坐的船开动了,自然也会成为众多流萤中的一只。
读“山花如绣颊”,觉其热烈的难舍之情;读“江火似流萤”,则觉其有淡淡的凄凉之意。
也许正因为如此,诗人才选择夜晚乘船离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