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 汽化与液化课时作业 (新版)沪科版
最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 12.3汽化与液化 课时练习 含解析
12.3汽化与液化考点一、汽化和液化现象1.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了( )A.液化B.沸腾C.凝固D.蒸发【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汽化现象。
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是因为其中液态的水一部分蒸发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故选D。
2.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现象。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故A说法正确。
冬天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空气中形成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白气”,故B说法正确。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树木内的水分,故C说法正确。
烧开水后,温度很高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即“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D说法错误,故选D。
3.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答案】C【解析】选C。
本题考查“白气”的理解。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用眼睛看不到;生活中所见的“白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的;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温度低,冰棍周围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外的温度比壶内温度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故选C。
4.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
实际情况是( )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答案】D【解析】选D。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2课时液化课时作业(新版)沪科版
第2 课时液化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 1液化现象1. 揭开锅盖盛饭时, 经常会冒出“白气” , 这些“白气”实质上是一些小水滴(选填“水蒸气”或“小水滴”),这是一种液化现象。
2.夏天 , 一罐易拉罐饮料在冰箱中被冷藏一段时间后, 取出来放一会儿 , 表面会变湿。
即使马上用干毛巾擦 , 一会儿又变湿。
这是发生了( C )A. 饮料溢出B. 消融C.液化D. 汽化知识点 2液化放热3.气锅鸡是云南的名菜之一 , 《舌尖上的中国》曾播放过。
其做法是将盛有小鸡块和佐料的气锅 (如图)放在盛有清水的汤锅之上, 再放到火上蒸。
为了保持鸡肉原汁原味, 主若是水蒸气经过气锅中间的气嘴将鸡蒸熟。
汤汁是水蒸气放热(选填“吸热”或“放热”)后液化(填物态变假名称)而形成的。
4. 被 100 ℃的水蒸气烫伤比被100 ℃的水烫伤更严重, 这是由于( D )A.水蒸气比水温度高B.水蒸气液化要吸取大量的热C.水蒸气比水传热快D.水蒸气液化要放出大量的热知识点 3液化的方法及应用5.在揭开开水锅的锅盖时 , 有水珠从锅盖上滴下 , 这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水蒸气液化的。
6. 为了便于运输氧气, 应使氧气液化, 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A )A. 压缩体积B. 提升温度C.降低温度D. 增大体积综合能力提升练7. 清早 , 草叶上常挂有晶莹的露珠, 这是由于夜间温度低, 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在阳光照射下这些露珠又会慢慢消失, 是由于露珠发生了汽化(均填物态变假名称)的缘故。
8.飞机在高空翱翔时 , 我们经常看到尾翼拖着的长长的白线( 俗称拉烟 ) 。
飞机在空中飞行时 , 燃料燃烧产生的物质中有水蒸气; 由于高空气温较低, 水蒸气遇到低温的环境时,放出(选填“吸取”或“放出”) 热量而发生液化(填物态变假名称)现象,这时就有大量的雾产生, 人们就会看到一道长长的白线形成的尾迹云。
9. 以下列图观察的甲, 甲、乙两个房间里的相同的两壶水放在相同的电炉上都已烧开, 我们可以依照所房间壶嘴的上方“白气”很多 , 判断出乙房间的气温较高。
2021-2022学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 12.3汽化与液化(含答案)
12.3汽化与液化一、单选题1.夏天开着空调的甲房间、冬天开着暖气的乙房间,玻璃窗上都会出现“水雾”。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内表面B.甲、乙两房间的“水雾”都在外表面C.甲房间“水雾”在外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内表面D.甲房间“水雾”在内表面,乙房间“水雾”在外表面2.夏天小玲吃雪糕时,看到雪糕周围冒“冷气”,由此她联想到了泡方便面时碗里冒“热气”的情景。
以下是她对“冷气”和“热气”的思考,其中正确的是()A.“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小水珠,后者是水蒸气B.“冷气”和“热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C.“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D.“冷气”和“热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液化形成的小水珠3.下列四个实例中,能够使蒸发减慢的是()A.将新收获的玉米摊开晾晒B.将湿手伸到干手器下方吹C.将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D.将新鲜的黄瓜装入塑料袋4.生活中常用碗炖食物,如右图所示。
碗与锅底不接触,当锅里水沸腾后,碗中的汤()A.同时沸腾了B.稍后也沸腾了C.温度达到沸点,但不会沸腾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5.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把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如图所示。
则观察到烧瓶里的水()A.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B.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腾D.从火焰上拿开到瓶底浇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在沸腾6.关于水的沸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沸点一定是100℃B.当水温达到沸点时,水不一定会沸腾C.水在沸腾时,不需要吸热,温度保持不变D.水在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会升高7.夏天小丽将冰水和热水分别注入常温下的两只透明烧杯中,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有一部分出现小水珠,变得模糊了。
针对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乙两杯都在内壁出现了水珠B.甲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C.甲杯的外壁出现了水珠,乙杯的内壁出现了水珠D.甲、乙两杯都在外壁出现了水珠8.如图所示是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加热4min后停止了加热B.沸腾温度低于100℃是由于供热不足造成的C.水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D.液面上方气压高于1个标准大气压9.在室温为25℃的教室内,小亮给温度计的玻璃泡上涂抹少量与室温相同的酒精,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汽化与液化测试(含解析)(新版)沪科版-(新版)沪科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试题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几种液化现象中,有一种与其它三种液化现象不同的是()A. 冰雕展上,冰雕的质量会慢慢减小B. 冬天,人说话冒“白气”C.早晨,我们有时会看到植物上附有露珠D. 夏天,自来水管“出汗”2.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 用地膜覆盖农田B. 给盛有饮料的瓶子加盖C. 用电吹风机吹头发D. 把新鲜的香蕉装入塑料袋3.夏天打开冰箱时,在冰箱门附近会出现“白气”,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过程是( )A. 升华B. 汽化 C. 熔化 D. 液化4.如图所示,下列图像能反映水沸腾过程的是( )A. B. C.D.5.夏天用电风扇吹,人会感到凉快,这是因为( )A.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产生冷气 B.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降低空气的温度C.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吸收人体的热量 D. 电风扇吹出的风能加速人体表面水分的蒸发6.我们烧水,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气”冒出来.从水到形成“白气”的物态变化是()A. 先熔化后汽化B. 先汽化后升华 C. 先汽化后液化 D. 先液化后汽化7.关于湖面上出现雾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雾气是水蒸气,是湖水蒸发产生的B.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湖水蒸发出来的C.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D. 雾气是细小的水珠,是风将湖水吹起形成的8.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放热过程的是()A. 冬天雪人变小 B. 露珠的形成 C. 水的蒸发 D. 冰雪融化9.在烧热的油锅中溅入水滴时,会听到“叭叭”的声音,并溅起油来,而在沸水中加入油时不会发生以上现象,其主要原因是()A. 溅入的水滴温度太低 B.水是热的不良导体C. 水的沸点比油的沸点低 D. 油的沸点比水的沸点低10.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相对应的是()A.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熔化B. 晒在太阳下的湿衣服变干﹣﹣液化C. 擦在皮肤上的酒精马上干了﹣﹣汽化 D. “滴水成冰”的原因﹣﹣凝华二、填空题(共6题;共12分)11.妈妈炒菜时,正准备向已预热的锅内倒油,在旁帮忙的X伟同学不小心在锅里滴了几滴水,他看到小水珠落到锅底很快就不见了.小水滴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这个过程是________热的.12.做手术时把氯化烷(沸点:31.1℃)滴到人体内某局部(36℃左右)时,氯化烷会________吸热,使局部“冻结”,起到麻醉作用。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汽化与液化》课时练(含答案)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汽化与液化》课时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戴口罩可以预防感染,是因为口罩材料的分子之间没有间隙B.身穿防护服的医护人员的护目镜容易起雾,这是汽化现象C.闻到消毒水的味道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晨、午检用的水银体温计是运用了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2.《淮南子》完整记载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
“寒露”中“露”的形成是()A.熔化现象B.液化现象C.凝固现象D.凝华现象3.“元宵节”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在煮汤圆的过程中涉及了许多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锅中的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水温不变 B.锅边沿冒出的“白气”实质是水蒸气C.锅中的水沸腾后的温度一定是100℃ D.锅中汤圆温度升高,它所含热量增加4.如图所示,四个节气对应的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惊蛰冰化水B.立秋露珠形C.立冬霜来降D.大寒挂雾凇5.中央电视台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学生喜爱,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对有关诗句的分析正确的是()A.“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露的形成是熔化现象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雪的形成是凝华现象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D.“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6.“中国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下列与节气相关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霜降有霜,米谷满仓”,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放热B.“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云的形成是升华现象,该过程吸热C.“一场秋雨一场寒”,雨的形成是液化现象,该过程吸热D.“小寒冻土,大寒冻河”,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该过程吸热7.入冬的长汀,爸爸开车和小汀去外婆家,车开了一会儿,如下左图车前窗玻璃变得雾蒙蒙的;于是,爸爸打开车内空调,对着前窗玻璃吹风,发现玻璃迅速清晰起来。
九年级物理全册12.3汽化与液化达标练习(新版)沪科版
《汽化液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1.物质从态变为态叫做汽化。
物质由态变为态的现象叫液化。
液化的过程是热的过程。
2.蒸发可以在温度下进行,它是只在发生的汽化现象。
蒸发过程是过程(填“吸热”或“放热”)。
沸腾也是一种汽化现象。
它是在液体的和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不像蒸发那样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它必须在温度下才会发生。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称为。
3.液体蒸发的快慢与三个因素有关,这三个因素是液体的、以及液面上的空气流通情况。
观察水的沸腾现象时会发现,水沸腾时烧杯的底部产生大量的气泡,气泡往上升时体积,到达水面时发出响声,同时气泡里的散发到空气中。
4.洗过的湿衣服,晾一段时间会变干。
对这一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A.太阳吸收了衣服上的水分 B.衣服上的水不断地蒸发掉C.风带走了衣服上的水分 D.衣服上的水不断地往下滴5.若水面上的气压为标准大气压,则水的沸点为。
水一旦沸腾,即使继续给它加热,插在水中的温度计的示数也不上升。
这一现象说明水是在沸腾的。
大量实验表明,其他液体的沸腾也具有这样的性质。
6.烧饭时,揭开锅盖,锅面上方出现大量的雾气,锅盖上还会往下滴水,这些都是由于锅内的水蒸气遇冷发生而形成的。
7.液体的汽化有两种方式:一是,二是。
使气体液化也有两种方法:一是,二是。
能够使所有的气体发生液化的方法是。
知识的应用8.填写下列物态变化的名称:(1)用钢水浇铸工件( ); (2)湿衣服过一段时间后变干了( );(3)水壶放在火炉上,一段时间后水开了( );(4)清晨,上学路上大雾弥漫( );(5)将石油气变为液体装入钢瓶( )。
(提示:第2小题如果填“蒸发”,第3小题如果填“沸腾”就错了。
你知道为什么错吗?正确的应当填什么?请你再看看题目的要求是什么?)9.喝开水时,人们常常是向水面上吹吹气再喝。
对此较为确切的解释是( )A.将冷气吹入水中,使水温降低些 B.促进水的流动,从而使水温降低些C.加快水的蒸发,使水温下降快些 D.吹气时,风会带走水的一些温度,使水温降低10.将一温度计插入一杯在室内放了一段时间的水中,示数是18℃。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 汽化与液化课时训练 (新版)沪科版
九年级物理全册 12.3 汽化与液化课时训练(新版)沪科版【基础练习】1.将湿衣服挂在向阳的地方,是为了提高液体的_______,从而加快衣服上水分的蒸发.2.“神舟五号”发射时,“长江二号F型”捆绑式火箭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就在发射台底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3.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不能适应时,会出现体温升高、头痛、眩晕、恶心等中暑症状.在患者身上擦酒精可以缓解症状,其道理是:_____________.4.烧红的铁件放入冷水时升腾起一团“白气”,这个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5.湿衣服在通风向阳处比在阴凉密闭的房间里干得快,这是因为___________.6.为使潮湿的衣服尽快变干,你可采取哪些不同的措施: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夏天,自来水管外有“出汗”的现象,这是空气的_________遇冷后发生的________现象。
8.下列事例中,哪个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减慢蒸发()A.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B.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再放人冰箱的冷藏室内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的水向周围扫开9.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A.夏天,剥去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B.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C.放人冰箱冷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10.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燥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采.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11.炎热的夏天,打天电风扇,身上感到凉爽,这是因为()A.电风扇吹来的风降低了人周围空气的温度B.电风扇吹采的是凉风C.吹风加快了汗水的蒸发,蒸发有致冷作用D.电风扇有制冷的效果12.为了研究影响蔬菜和水果水分散失快慢的因素,有A、B、C、D四组同学各自做了研究实验(实验材料是相同的胡萝卜),如下图所示,这四组实验中,研究方法不正确的是()A.B.C.D.13.夏天,小帆同学揭开棒冰的包装纸后发现棒冰会冒“白气”,这个现象属于()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升华14.夏天在室内将一支温度计从酒精中抽出来,它的示数将会()A.降低,不再升高 B.先降低,后升高C.先升高,后降低 D.升高,不再降低15.关于蒸发和沸腾,下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沸腾必须在一定温度下进行B.蒸发不需要吸热,沸腾需要吸热C.蒸发是液体表面汽化的现象,沸腾则是在液体内部进行的汽化现象D.蒸发是平和的汽化现象,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16.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二章温度与物态变化第三节汽化与液化第1课时汽化课时作业(新版)沪科版
第1课时汽化知识要点基础练知识点 1汽化1.炎炎夏天 , 考场如火 , 认真的监考老师轻轻地在教室地面上洒了些水, 不一会儿 , 考生们就有凉爽、酣畅的感觉。
对于这一现象所包括的物理知识,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A )A. 利用了水的汽化, 吸取热量B. 利用了水的汽化 , 放出热量C.利用了水的凝固, 吸取热量D.利用了水的挥发, 放出热量知识点 2沸腾2. 小明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状况, 并记录有关数据以下表, 由表中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98℃ ,该地大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标准大气压。
时间01234567/min温度99999999/℃024678883.如图是对必然质量的水连续加热过程中, 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像。
由图像可知 , 水的沸点是97℃ ;水在沸腾过程中, 需要不断吸热(选填“吸热”或“放热”); 沸腾时 , 若连续给水加热, 水的温度将不变(选填“下降”“不变”或“上升”水开始) 。
知识点 3蒸发4. 如图 , 人们常用酒精擦拭体表为高烧病人降温程中吸热, 可使病人体温不至于过高。
, 这是因为酒精在蒸发 ( 或汽化) 过5. 夏天扇扇子时, 人感觉凉爽 , 这是因为( C )A.扇来的风是凉的B.扇扇子 , 降低了空气的温度综合能力提升练6. 黄山毛峰深受人们喜爱, 在制茶过程中 , 经过加热能使新鲜茶叶中的水分迅速汽化( 填物态变假名称),这即是制茶工序中的“杀青”, 用高温开水能很快泡出茶香、茶色。
7.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 , 猜想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 , 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 , 观察其蒸发的快慢。
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相同。
8.一杯密封着的酒精 , 放在室内较长时间后 , 杯内酒精的温度等于室温;若打开杯盖,过一段时间 , 则杯内酒精的温度将会低于(均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室温, 原因是蒸发吸热。
新沪科版九年级全一册初中物理 课时2 液化 课时练(课后作业设计)
第三节汽化与液化
课时2 液化
一、选择题
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A.夏天,剥去冰棒的包装纸,看到“白气”
B.洒在教室地上的水变干
C.放人冰箱冷室的矿泉水结成了冰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
2.在卫生间里洗过热水燥后,室内的玻璃镜面变得模糊不清,过了一段时间,镜面又变得清晰起采.镜面上发生的这两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是()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液化,后汽化
C.只有液化 D.只有汽化
3.夏天,小帆同学揭开棒冰的包装纸后发现棒冰会冒“白气”,这个现象属于()
A.汽化 B.液化 C.熔化 D.升华
4.小明模拟大自然“雨”的形成做了如图实验。
向锥形瓶中注入少量的温水,稍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由此实验可知雨滴形成的过程和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B.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液化
C.水蒸气上升,当遇冷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D.水蒸气下降,当遇热时,水蒸气凝结成水滴;物态变化为汽化
二、填空题
5.烧红的铁件放入冷水时升腾起一团“白气”,这个过程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和________.
6.夏天,自来水管外有“出汗”的现象,这是空气的_________遇冷后发生的________现象。
参考答案
一、1.A 2.B 3.B 4.A
二、5.汽化液化 6.水蒸气液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化与液化
(30分钟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其中水分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发生
了( )
A.液化
B.沸腾
C.凝固
D.蒸发
2.(2012·安顺中考)下列关于汽化的几种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B.冬天口中呼出的“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
C.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
D.烧开水后,看到的“白气”是汽化现象
3.妈妈在蒸馒头时,开锅后改用“小火”。
针对这种做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
A.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能更快地让馒头变熟
B.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
C.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
D.用“大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不应该改用“小火”
4.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
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
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
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
5.使用冷暖空调的密闭轿车玻璃上,无论盛夏还是严冬,都有小水珠凝结。
实际情况是( )
A.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内表面
B.小水珠总是凝结在窗玻璃的外表面
C.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内表面,冬天凝结在外表面
D.夏天小水珠凝结在窗玻璃外表面,冬天凝结在内表面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1分,共8分)
6.在某些国家,淡水奇缺,就连露水也是他们重要的水资源,他们用塑料布来收集露水,露水的形成是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该过程需要热。
7.(2012·茂名中考)小明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猜想液体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为此,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观察其蒸发的快慢。
实验过程中小明需控制、
和相同。
8.医学上针对外伤的疼痛常用“冷疗法”治疗,其原理是医生用一种叫做氯乙烷的气态有机物,对准人的伤口处喷射,它在加压下(填物态变化名称),又在皮肤上迅速(填物态变化名称),同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三、简答题(5分)
9.小婕家的浴室里有一面除雾镜,如图所示。
镜面背后有连
接镍铬金属薄片的电路,接通电源一会儿后,就可以消除附
着在镜面上的“白雾”,使镜子保持清晰明亮。
请用学过的
物理知识,分别解释镜面上“白雾”的形成过程与消除过
程。
四、实验探究题(12分)
10.(2012·南宁中考)图甲为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装置。
当水温上升到90℃时,每隔1 min 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 min后停止记录。
(1)图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图。
(2)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
由图像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3)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 (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4)水在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
“白气”是水蒸气遇冷________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解析
1.【解析】选D。
本题考查汽化现象。
新鲜的菠菜放两天就“蔫”了,是因为其中液态的水一部分蒸发变成了气态的水蒸气跑到空气中去,故选D。
2.【解析】选D。
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现象。
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故A说法正确。
冬天口中呼出的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在空气中形成小水珠,就是看到的“白气”,故B说法正确。
春季植树时剪除大量树叶是为了减少水分蒸发,保持树木内的水分,故C说法正确。
烧开水后,温度很高的水蒸气在空气中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即“白气”,属于液化现象,故D说法错误,故选D。
3.【解析】选C。
本题考查了液体沸腾的条件。
无论使用“大火”还是“小火”,水达到沸点后温度都保持不变,在时间一定时,可以节省燃料,C对。
4.【解析】选C。
本题考查“白气”的理解。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用眼睛看不到;生活中所见的“白气”都是由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悬浮于空中形成的;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
温度低,冰棍周围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就液化成小水滴,所以冰棍周围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壶外的温度比壶内温度低,壶嘴喷出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气”。
故选C。
5.【解析】选D。
本题考查液化的条件。
夏天轿车内是冷空调,温度低,轿车外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外表面;冬天轿车内是热空调,温度高,轿车内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
6.【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和特点,露水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出热量。
答案:液化放
7.【解析】本题考查控制变量法在实验探究中的应用。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三个,分别为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液体的表面积,因此要想探究与液体种类有关就要保证这三个因素相同。
答案: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上方空气的流速
8.【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判断。
氯乙烷是气态有机物,为了方便使用、储存和运输,要加压液化;使用时,液态氯乙烷迅速汽化,会吸收大量的热,使人体受伤部位的温度降低,皮肤血管收缩,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变慢,类似局部麻醉,人的伤痛很快消失,同时防止伤口处形成淤血。
答案:液化汽化吸收
9.【解析】本题考查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
浴室内水蒸气非常多,镜子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转化为液态,即小水滴附着在镜面上,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这一过程是液化过程;附着在镜面上的“白雾”是小水滴,接通电源后,金属薄片发热,小水滴吸热,产生汽化现象,小水滴由液态变为气态,故镜子保持清晰明亮。
答案:浴室内镜子温度较低,水蒸气遇到冷的镜子液化成小水滴,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白雾”,镜面背后的镍铬金属薄片的电路接通电源一会儿后,镜子的温度升高,镜面上的“白雾”加速蒸发,变成气态,回到空气中,从而使镜子保持清晰明亮。
10.【解析】本题考查“水的沸腾”的实验探究。
甲中温度计的示数为96℃。
图乙中,A图中的气泡在上升的过程中不断变大,说明水在不停地汽化,所以A图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由丙图知水被加热时水温不再升高的温度为98℃,故水的沸点为98℃,水在沸腾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加热,故沸腾时吸热;“白气”是液态的水,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答案:(1)96 A (2)98 (3)吸收不变(4)液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