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人教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知识与能力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与意义,认识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通过学习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及其作用,认识中国的外交努力,以及在加强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方面作出的积极贡献;通过学习周恩来在重要国际会议中展现的外交才能,认识他对我国外交发展作出的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材料,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意识,提高学生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我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产生的广泛的积极影响,认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树立同世界各国友好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意识;通过学习,了解外交政策和重要人物所起的作用,养成关心国家和国际大事的习惯,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意识。
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万隆会议。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展示旧中国外交的三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场景图片,指导学生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
学生:近代中国的外交特点——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
教师:这种屈辱的外交在什么时候得以改变?学生:新中国成立后。
教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打开了新中国外交局面,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果,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
今天让我们共同学习《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了解老一辈外交家为新中国的外交所作出的贡献。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外交政策史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史料2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史料3 下图是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第一份国书。
教师: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宣告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学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新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学生: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以及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新中国外交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新中国初期的政治、经济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的理解相对较浅,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外交事务的认识和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过程,掌握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成就,认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高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新中国主要的外交成就,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形成的原因,新中国外交成就的意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演变。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提炼关键信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外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课件:制作课件,包括图片、文字、视频等资料,辅助教学。
3.视频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成就的相关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治、经济状况,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说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简单过程和主要内容、作用。
2.向其他学生简介万隆会议的主要过程(包括召开的时间和过程、会议特点),说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主要作用。
3.说出“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背景、含义和作用。
4.能够从“周恩来与我国外交事业”的角度,重新归纳本课知识,说出周恩来在外交领域的重大贡献。
过程与方法1.在体验历史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和注意事项。
2.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掌握主题探究式学习的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说出周恩来赢得人民尊重的主要原因后,能说出赢得人民尊重的条件和做法。
教学重点掌握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求同存异”方针教学方法讲解法、比较法学习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课型新授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自1840年鸦片战争始,中国步入近代。
近代的外交是饱受列强欺侮的屈辱外交,直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人民才真正以独立自主的姿态步入国际舞台。
新中国书写了哪些新的外交篇章?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走进本课的学习。
(板书-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讲授新课师:新中国成立后,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生:战后两大阵营对峙;帝国主义孤立、封锁、包围新中国。
(严峻形势)师:新中国成立时,毛主席向世界庄严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想一想: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师: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引导下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下面从两个时期来讲述一是20世纪四十年代,二是20世纪五十年代。
首先看20世纪四十年代的外交成就师: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第一承认并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为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进一步发展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于1950年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贷款给中国3亿美元。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篇一: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概念和重要性;2.了解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3.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概念;2.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2.激发学生对和平外交的兴趣和热情。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和平外交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对和平外交的思考。
2.讲解(15分钟)向学生介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概念,解释其重要性和意义。
同时,通过展示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一些成功案例,如中国积极参与朝鲜半岛无核化谈判、中国推动建立亚信等,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
3.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你认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有哪些特点?- 你能举出一些国际上的和平外交案例吗?- 你认为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和贡献是什么?每个小组就问题展开讨论,并在一定时间后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4.展示(10分钟)请几个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并引导学生对其他小组的观点进行评价和讨论。
5.总结(5分钟)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总结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性和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作用。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提出自己对和平外交的看法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要求学生利用媒体资源,进一步研究我国在和平外交中的重要案例,并撰写一份独立的报告,展示自己对和平外交的理解和思考。
七、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展示,评价学生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篇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和平外交的概念和意义;2.认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重要性;3.掌握一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策略;4.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外交意识。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_9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过程与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从各类资料中采集有效信息、分析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与探究的方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与尊重;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与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教学难点: 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
教学教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师: 同学们,你能用几个词来概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吗?近代中国政府屈辱签约的事实告诉我们,近代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
那么新中国建立后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学习第16课(板书课题)二、出示目标师: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大家看投影:学习目标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政策。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
5.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三、自学指导师:目标怎么达到呢?下面,请大家按要求自学(根据学习目标解决问题):自学指导同学们,请认真默读课文P76—79,画出要点。
内容:1、在书上画出学习目标中对应的知识点。
2、写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时间:7分钟四、先学学生看书,教师巡视。
五、后教(讨论,更正)1、检测:2. 【合作探究】1、建国初,我国的外交形势怎样?(美国、苏联对中国的态度等)2.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吵架的”,“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周恩来“求同存异”中的同和异指的是什么?3、新中国和旧中国的外交成就和外交地位有何不同(区别)?你有何感想(启示)?六、问题大盘点:请你归纳和回忆本节所学内容,认真想一想,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没有解决,说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人教部编版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
难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等中国近代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不平等条约签约现场图片师生:共同回顾旧中国外交的窘况,引导学生归纳旧中国外交的基本特征。
学生:归纳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学生阅读课本81页第一段并思考:新中国建立之初,取得了怎样的外交成果呢?当时我国面临怎样的外交困境呢?学生回答。
分析:苏美两国对新中国的态度不同的原因?(二)合作探究: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学生阅读课本82页并解决问题:(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时间提出的?针对什么问题提出的?提出者是谁?内容有哪些?(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什么时候得到确定?后来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知识延伸:西藏问题的由来——中印边界争端。
2.万隆会议:学生:看视频《万隆会议》思考如下问题:万隆会议是在什么时间召开的?会议的地点?会议进行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意外情况?面对这种意外,周总理提出了什么方针?有何作用?学生:结合视频看课本83页,回答问题。
合作探究:“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为什么得到与会各国的欢迎?亚非各国“同”在哪里?“异”在哪里?联系现实“求同存异”在日常生活中适用吗?实际上它包含着什么道理?思维延伸:有人说,弱国无外交,你认为国家有无外交的重要因素是什么?展望未来,你认为怎样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不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在国际交往中有更好的发展?(三)课堂小结:出示:周总理逝世后联合国为他下半旗的史实,联合国秘书长瓦尔德海姆对周总理的评价。
人教课标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和方针。
2.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
3.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
4.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在其指导下新中国外交取得的成就。
5.掌握“万隆精神”的确切含义。
二、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比较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截然不同。
解放了的中国人民在外交舞台上真正站起来了。
2.新中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外交孤立政策,在建国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稍后又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以坚实的步伐开拓了我国外交的新局面。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这五项原则被认为是处理国家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4.我国参加了万隆国际会议,并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新胜利。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及建国初的外交方针所涉及到的国内外复杂形势;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请看下面的投影。
[投影显示]本课所叙述的内容,都离不开这位伟大的外交家。
讲授新课: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定[教师讲解]新中国成立前夕,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毛泽东主席提出了一些政策思想。
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同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对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政策分别作出了重要的规定,为建国后的外交工作指明了方向。
1949年春、夏之间,毛泽东主席先后提出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三条方针,这是根据中国的历史和现实以及当时的国际环境作出的重大决策。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五单元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教学难点:正确分析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所涉及的国内外复杂形势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影《周恩来外交风云》片段电影主要介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周恩来总理在西方国家的重重刁难下,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杰出的外交才能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他的任务,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来领略周总理的外交风采以及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成就。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1.史料展示:材料一:材料二: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
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
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周恩来传》2.教师提问:如图漫画中这个任人宰割的清朝官员,是谁的写照?而周围那群举着鞭子和刀枪的“强盗”又指的是谁?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提示:清朝官员指的是清政府。
“强盗”指的是西方列强。
被迫、屈辱的外交。
3.教师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外交是不平等、不独立、无自主权的外交。
那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外交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4.史料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共同纲领》5.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怎样的外交政策?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6.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外交环境。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1.史料展示:“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已逐渐为国际社会所接受,成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开国大典、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亚非会议、中美关系正常化、改革开放等。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历程,认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等重要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政策和事件认识不够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历程,掌握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等重要外交政策;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历程,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革开放等重要外交政策;2.教学难点: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背后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生动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对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政策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发展。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备课,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情况,设计教学环节和课堂活动;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本课内容,搜集相关资料,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图片,如开国大典、亚非会议等,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程的一部分。
本节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外交政策的变化。
教材通过介绍我国在抗美援朝、万隆会议、日内瓦会议、中美关系、中日关系等方面的外交活动,展示了我国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外交原则,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对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活动和外交政策的变化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关注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激发学生对外交知识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外交活动,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认识我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所做的努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态度,树立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的外交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重大外交活动,我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变化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制作的课件。
3.视频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4.图片资料: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外交领域的重大事件。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演变。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在外交领域的发展历程,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性,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高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有一定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外交领域的重要事件,理解外交政策的发展和演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的重大外交成就,掌握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演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建立后的重大外交成就,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演变。
2.难点: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外交政策在实践中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历史图片、播放视频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增强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外交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外交政策的实践过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包括历史图片、视频等。
3.教案:编写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环节的内容和时间安排。
4.学生活动材料:准备相关的问题和案例,供学生讨论和分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外交领域的重要事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4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程的一部分。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掌握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和原则,以及新中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他们对于新中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学生的了解可能不够系统和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表、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掌握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掌握新中国在重大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分析图表、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2.教学难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变化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史料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史料,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2.交流合作法:通过小组讨论、分享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外交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
2.教案:详细的教学设计文档。
3.史料:与本课相关的史料和图片。
4.投影仪:用于展示史料和图片。
5.的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史料,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为八年级下册《历史》的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
教材通过讲述重大历史事件,让学生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的取得的成就。
但是对于外交领域的知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2.难点: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和完善,以及学生对外交领域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
2.合作探究:分组讨论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外交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2.课件:相关外交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3.学生活动:分组讨论、案例分析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科技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从而引出本课的主题——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政策,以及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各项成就。
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我国外交的发展历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外交政策的演变。
教材内容包括: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背景有所了解。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较为薄弱,对于一些重要的外交事件和外交政策可能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外交政策的内容,以及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过程,掌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重要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发展过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中非合作、中美关系正常化、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重要历史事件。
2.难点:外交政策背后的政治智慧和外交策略。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分享学习心得。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深入了解外交政策的内容和作用。
4.情景模拟:模拟外交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外交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2.资料:关于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相关资料,如历史事件、图片、视频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新中国建立后的历史背景,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3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八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历史课程的一部分。
教材通过介绍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旨在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毛泽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我国古代和近代的外交史实,对外交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部分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信息要掌握清楚,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外交活动的背景和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掌握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毛泽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民族复兴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建立初期的外交活动及其意义。
2.难点: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毛泽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2.案例分析法:以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等历史事件为例,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4.归纳法:在课堂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包含图片、文字、音频等多媒体元素的课件,增强课堂的趣味性。
2.教材:准备八年级下册历史教材,以便学生课堂学习时查阅。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教案: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部编版)教案: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爱党情感升华新中国在国际上确立起独立自主形象,是中国共产党人与帝国主义的干涉破坏进行了复杂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个人修养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家,具有高雅的风范,所以能够为国家赢得荣誉、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他的个人修养值得我们景仰和学习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
教学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际关系的特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美国霸权的本质)。
教法学法教法:1.讲解法。
本课内容难度较大,故需教师在讲解方面做的多一点。
2.比较法。
引导学生和近代中国的屈辱外交作一比较,从而正确地理解新中国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影视辅助法。
可以通过放《周恩来外交风云》等纪录片帮助学生了解当时的情况。
学法:课下自主搜集资料,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结合教材正文前面导读内容,组织学生回顾前一学期的相关知识:中国是怎样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遭受外来侵略,腐朽的清政府无力还击,被动外交,签订了《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不断地丧权辱国)二、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国民党统治时期,所面临的“弱国无外交”局面仍然十分尴尬。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如何在外交上确立独立自主的形象?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1.学生自主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2.根据教材第一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1)新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来的?(可以分解为以下小题目提问、回答。
)①新中国刚成立时,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②首先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是哪个国家?(苏联)③当时美国怎样在外交上对付中华人民共和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教师指出:当时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代表,所以对愿意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新中国采取了坚决支持的政策。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八下历史第五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16课。
本课主要介绍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以及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材通过介绍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等历史事件,展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和独立自主的精神。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新中国的成立,对我国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外交领域的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我国外交政策的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了解多停留在表面,对于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理解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掌握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我国外交事业感到自豪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难点: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学生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历史事件,分析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3.案例分析:通过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等案例,深入理解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八年级下册《历史》。
2.课件:相关历史事件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表格、案例分析的资料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引导学生思考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的外交成就。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历史事件,分析事件背后的外交政策和原则。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6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优质课教学设计_2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课程标准】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教材分析】新中国成立,是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斗争的结果,不再受外族奴役的中国,在世界上尽快树立自主形象和确保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非常必要的,所以提出和平共处外交原则,首先取得了印度、缅甸的认同,随后获得更多国家的共识,成为国际外交基本准则。
新中国外交地位是通过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克服一个个阻力而获得的,周恩来的外交才能为中国赢得国际地位、促成亚非各国团结协作共同反对国际帝国主义、为赢得发展机遇等创造了条件。
【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还没有接触世界史,同时对社会性质的差异、矛盾理解有限,所以很难理解到国际资本主义制度与社会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以及美国霸权的本质。
所以在教与学中存有一定难度。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视频资源摄入探究学习本课内容,了解建国初的外交发展情况。
【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通过看录像、读课文等,使学生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建立后,美、苏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新中国在国际上自主形象的确立,是经过了与国际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实行坚决斗争的结果,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的非凡气度。
【教学重点】本课重点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学难点】本课难点是,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
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新课标人教版)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知识与能力
了解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苏联对中国的外交态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周恩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活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形成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的过程和新中国对世界外交所作的贡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价值。
重点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
难点
对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基本
准则的正确理解。
教师:同学们认识图片中的这个人物吗?
学生:周恩来。
教师:你知道新中国成立后的任外交部长是谁吗?
学生:周恩来。
教师:周恩来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外交家,他以出色的外交才能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那么他对我国的外交事业有哪些贡献呢?让我们来了解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外交政策
史料1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史料2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史料3 下图是毛泽东主席亲笔签署的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王稼祥的国书。
这是新中国的份国书。
教师:新中国成立时,毛泽东宣告中国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
学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教师:新中国面临着怎样的外交环境?
学生:新中国建立初期,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
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教师:当时中国面临严峻的外交形势,在这样的外交环境中,新中国展开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了哪些外交成果?
学生:在成立后的年里,就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的外部环境。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教师: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展示下面表格,让学生了解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知识。
提出时间1953年
提出者周恩
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首次确认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
影响被多数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探究1 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
探究2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
广泛认同?
学生广泛讨论后老师点拨:
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
作为一个整体,五项原则又全面概括了国家间关系及交往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尊重、平等、和平的核心理念,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二、加强与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史料1 周恩来出席亚非会议到达万隆机场受到热烈欢迎。
史料2 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的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教师:亚非会议是何时召开的?这次会议有何特点?
学生:1955年,这是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会议。
教师:在亚非会议上,中国作出了什么贡献?
学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的挑拨,一些国家的代表当着中国代表的面攻击共产主义,甚至怀疑中国对邻国搞“颠覆”活动。
针对帝国主义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
教师:万隆会议上,周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你知道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同与异有哪些吗?
学生:同:遭遇相同;愿望相同。
异: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建设道路不同。
教师: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充分展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智慧与杰出的外交才能,为会议圆满成功作出了贡献。
万隆会议后,人们把万隆会议反映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那么,究竟什么是“万隆精神”?
学生: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中国外交有政策,独立自主为原则,
领土主权不侵犯,别国内政不干涉。
平等互利搞建设,和平共处五原则,
万隆会议在印尼,共产主义遭攻击。
周总理,把话讲,“求同存异”定大局,
国际地位在提高,日内瓦会议显实力。
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外交成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万隆会议→“求同存异”方针为我国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