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客家山歌演唱艺术之探究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研究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研究摘要:客家山歌产生在客家地区,为广大客家人所喜闻乐唱,千百年来,客家人用它来歌唱劳动生活、抒发情思、交流感情、娱乐身心、鼓舞斗志,它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富有浓郁乡土气息,其具有独特的音乐特性,生动传神,流畅自然,世代相传。
本文将从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种类、艺术特色等进行研究,以期对客家山歌有更全面和深入的把握,从而更好地认识、理解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性;研究绪论: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歌种之一,是客家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世代相传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已被列为广东省申报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文主要是研究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要对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做全面的研究,本文首先分析了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其次对客家山歌的种类、特点进行研究;最后通过以上的分析研究对客家山歌的音乐特性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并说明其客家山歌的文化传承与发展。
客家山歌的内容丰富多彩、语言表达质朴、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优美,从古至今牵魂动魄,歌声不绝,其唱腔艺术和表现风格具有鲜明的客家地域特色。
可以说,客家山歌是广大客家人们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是客家文化的一大瑰宝,它作为客家人的口头文学,代代相传,所展示的文学价值、魅力和作用,是其他艺术所不能代替的。
本论: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山歌类的一种。
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被称为有《诗经》遗风的天籁之音,自唐代始,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梅州、紫金、博罗、惠州、赣州、汀州各市、县和台湾的苗栗、紫竹、桃园等地及国内外客家人聚居地。
经过不断发展,客家山歌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一、客家山歌的历史渊源关于客家的来源,经过多年的田野调查与研究,学术界形成基本一致的看法,将客家看作是一个文化概念,而不是一个种族概念。
客家不是简单而纯粹意义上的中原汉族,而是长期以来中原南迁汉族与南方少数民族在种族、文化上相互交融而形成的独特民系。
浅谈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浅谈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摘要:客家山歌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民歌之一,客家山歌是继承了我国古代《诗经》的良好传统风格,进行的现代化艺术风格的创新唱法。
客家山歌由于鲜明的主题以及地方特色的体现,在语言上较为通俗易懂,歌曲的含义上引人深思,在演唱的特点上也具有鲜明的个性,是我国民间艺术的宝贵财富。
在客家山歌的演唱上可分为真声、假声等不同的唱法。
本文主要针对客家山歌在演唱特点上进行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客家山歌;演唱方式;演唱特点客家山歌在我国传统民族文化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千百年来一直被传唱,并经久不衰。
客家山歌目前流行于我国闽西、粤东、赣南以及台湾北部等客家人居住的地方。
山歌主要的形成方式是来源于客家人的生活劳作之中,具有浓厚的地域风情,歌词结构部分采用押韵的形式,曲调较为丰富。
想要演唱好客家山歌,要针对其特点进行分析,并不断对演唱技巧进行创新,来确保客家山歌的演唱更具有艺术性和欣赏性。
1.客家山歌的主要音乐特征客家山歌是根据不同的客家人生活习惯、地方特色、语言运用、民俗风情等方面进行的民歌,在歌曲特征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和共通性。
鲜明的音乐特征主要表现在歌曲演唱方言、节奏节拍、音节调式、曲式结构等方面,以下针对几个方面进行逐一分析。
1.1客家山歌歌唱语言特征学习客家山歌的必备条件是熟悉掌握客家方言的运用。
而学习客家方言是一个逐渐养成的漫长过程,客家方言由于受多方因素的融合,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想要演唱好客家山歌就要熟悉掌握客家人的文化传统以及语言特色,掌握好客家语言规律是演唱的前提要求。
首先要掌握唇齿音,在发音过程中,要将翘舌音变成平舌音,比如在普通话中的“chi”在客家话的发音为“ci”等;第二在送气方面,客家话相较于普通话在送气音的保留比较多。
例如“b”在普通话中不发送气音,而在客家话中要发送气音“p”,简单来讲就是将普通话中的“播”“拜”“被”等发音改变,念成“坡”“排”“配”;第三,客家话在调值标准上比普通话的调值降低,不同于普通话的上扬,客家话属于平缓的语调,比如在“情”“离”“来”等普通话上升调的发音上,客家话都会念成降调的发音;第四,客家话将撮口呼韵读作唇齿呼韵,比如普通话中的“全”,客家话读音是“前”;第五,客家话对于前鼻音与后鼻音不做区分,比如客家话会将普通话中的“政治”读成“真挚”。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方法研究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方法研究黄宇(惠港中学广东·惠州516000)摘要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文化瑰宝,客家山歌作为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属于我国重要的历史民族文化,地方特色非常突出,且极具艺术气息,一直流传至今,并依旧广受客家群体欢迎与喜爱。
客家山歌具有其特有的节奏特征、语言特征、结构特征以及音调特征,在演唱客家山歌的时候,也需要着重把握其独特的演唱方法。
本文主要研究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方法,以推进客家山歌的有效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征演唱方法中图分类号:J642.2文献标识码:A0前言客家山歌在客家文化当中占据重要位置,生动、真实的体现了客家文化,对客家优良的文化传统实现了全面表达与继承,也是客家人民在生活劳动过程中喜闻乐见的歌唱抒情形式。
客家山歌这种较为独特且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形式,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特征,在衬字、风格以及唱腔等多方面都具有属于自己的系列要求。
同时,客家山歌在演唱方法上也有属于自己的规律,并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喜爱。
1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客家山歌属于我国较为出名且广受喜爱的一种民歌形式,目前以及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是我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形式。
客家山歌具有自身独特的音乐特征,且相关音乐特征当中充分展现了客家群体的地方特色,且各个不同的相应客家地区其自身客家山歌以及客家文化都存在一定差异性,这主要是因为不同客家地区在语言以及生活、风俗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而客家山歌又来自于客家地区实际生活,导致不同地区的客家山歌也存在一定不同。
但是综合整个客家山歌来看,所有地区的客家山歌其又有着明显的相同特征,而客家山歌具有一致性的音乐特征主要体现在节奏特征、语言特征、结构特征以及音调特征当中。
1.1节奏特征客家山歌具有较为突出的节奏特征,在音乐的情感表达当中,节奏属于重要的影响元素。
在不同音乐表达当中,其节奏在力量上以及速度上出现的重要变化,相应传递出来的情感内涵也是具有很大差别的。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分析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民间奇葩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分析李秋(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广东梅州514700)摘要:客家山歌是我国民俗文化中的璀璨内容,客家山歌传承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对于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有重要意义。
传承与发扬客家山歌首先要了解客家山歌,音乐特征及演唱方法是客家山歌的基础,了解两者,透析客家山歌的本质,以更好在当代社会中寻找其独特的传承方式。
经过岁月的沉淀,客家山歌有着其独特的音乐特征以及演唱方法,文中从当下的客家山歌情况进行分析,探究其音乐特征以及演唱方法,为客家山歌的传承与发扬提供参考。
关键词:客家山歌;音乐特征;演唱方法中图分类号:J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1-0130-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1.065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生活的一部分,随着客家人的生活开展不断的完善,已经形成其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
近年来我国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力度,随着客家山歌出现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以及我国对于民俗文化的重视,将客家山歌化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之一,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客家山歌的魅力以及其呈现出的客家人传统优良文化与精神。
一、客家山歌概述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用客家话传唱的歌曲,客家人将客家文化内容与当地的乡土气息紧密结合,目前客家山歌主要分布广西、广东、江西福建等地,客家人将客家文化、当地文化、生活气息融合为一体形成了客家山歌独特的音乐特点。
客家山歌在客家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客家人要重视客家山歌的应用,其对于客家人如同衣食住行一般不可或缺,从客家人对待客家山歌的重视程度可以看出为什么客家山歌能够传承千年依然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客家人通过客家山歌描述人们勤劳的生活以及表达生活中的情感,通过山歌抒情叙事,为客家山歌的情感埋下基调,也丰富了客家山歌的内容。
客家山歌之探究
客家山歌之探究一、绪论民歌是人类民歌中艺术珍品的一种,而客家山歌也是我国具有特色的民歌之一,是祖国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不仅为客家人所喜闻乐见,而且也为世界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所喜爱。
客家山歌是中国民歌体裁中的一种,用客家方言演唱,故称“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客家人的口头文学,它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形成民歌中独立的一支。
在今日的山歌之乡——梅州市是客家人聚集的主要地区,也是山歌流行的主要之地。
由于客家人居住的地方多是山峦重迭的山区,每当男女在山林田野间劳作或是劳动间歇息,嘹亮的歌声便响彻云霄,回荡在峰峦起伏间,就会令人疲惫顿消。
1949年我国建国以后,每逢节日喜庆、春节、元宵、中秋等,客家地区都会有各式各样的赛歌、斗歌、山歌擂台。
客家山歌之所以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样式,是由于它具有鲜明的主题和地方特色,语言通俗易懂,生动传神、流畅自然。
歌唱者都是见景生情、即兴创作,出口成歌,情深意切,反应当地的风土人情;唱腔丰富多彩,节奏自由、曲调高亢、嘹亮、抒情、悠扬,动听、深受人们喜爱。
客家人爱唱歌,凡有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就有客家山歌,特别是广东梅州各县,以及江西兴国,福建长汀、石壁等地,都以“山歌之乡”名闻遐迩,千百年来,客家山歌广泛流传,久唱不衰。
本文就对客家山歌的起源、特点、山歌的形成与发展及其表现手法等内容进行阐述。
第一章客家民系及客家山歌的成因(一)客家民系的形成客家民系历史悠久,是中国特有的民系,据现今中国考古学家考证,大约在公元前206年,由于中原一带(如河南省)连年征战,黄河水灾等等,民不聊生,大批民众翻山越岭、披荆斩棘往南迁移,先进入江西赣南地区,再当他们迁移到福建沿海时,由于大海隔断内陆,无法再往前走。
于是,一部份人在福建沿海的一些小城(如福建闽西的长汀县、连城、宁化)住扎下来;另一部份人继续沿着海边山路走到梅县地区居住下来,这批民众自称是客人。
客人们与当地的畲族、瑶族等原著民少数民族,聚居在程江河两岸的丘陵地区,共同艰辛劳动,不断开拓土地和种植各种粮食,建立家园;随着客家“民系”的逐渐形成而创造出围屋居住、饮黄酒,食味教粄、使用特有的客家民俗和语言。
江西铜鼓客家山歌演唱研究
江西铜鼓客家山歌演唱研究作者:陈雅萍来源:《音乐时空》2014年第14期摘要:客家族群是汉族的一个支系,浙、赣、湘、川、黔、滇、闽、粤、桂、台诸省内都有客家人居住。
客家人虽流离迁徙,但是他们都形成自己的客家民系,并保有原有的语言和风俗习惯。
纂表康熙年间,闽、粤、赣南一批客家人徒迁铜鼓,是赣西北客家人聚居中心,此后,客家山歌便广为流传,成为了客家山歌之乡。
2003年,铜鼓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本文旨在对江西铜鼓客家山歌演唱的歌词、演唱机理、演唱风格等进行分析,通过以上分析研究,得出铜鼓客家山歌的传统演唱特点。
关键词:铜鼓客家山歌衬词演唱机理“客家民系”是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大规模地直接或辗转从中原徒迁到南方的运动中形成的。
江西省铜鼓县位于赣西北,在修河的上游。
辖6镇3乡4个国有林场,是典型的地广人稀山区县,森林覆盖聚江西之首。
明末宋清初开始,福建、广东、梅县、江西赣州等地陆续徒迁几批客家人群到达铜鼓,这些外来人群多数说客家话,同时,也吸收当地赣方言的成分,与铜鼓县当地的居民(指唐宋以来,部分汉族灾民,自中原黄河流域向南方徒迁,定居在铜鼓县的人群)长期杂居。
经过二三百年的时间,使得来自闽西、粤、赣南等不同地区的客家人的方言发生了许多的变化。
《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将分布比较集中的客家方言分为八片,其中就包括了以铜鼓客家方言演唱为主的铜鼓客家山歌①。
一、歌词传统的铜鼓客家山歌没有太多的娱乐性,其歌词是在群体传承中自然形成,充分体现了客家人追求天然、淳朴、纯洁的真挚情感,同时,其语言也吸收了赣方言的成分。
(一)歌词特点铜鼓客家山歌的表现手法大多继承了我国《诗经》的“赋、比、兴”的特点,采用了夸张、重叠、双关、对偶等文学手法。
主要包含以下特点:铜鼓客家山歌多以叙事为主,也用比喻的手法,来形容类似的食物。
如:《筛锣放炮看娇莲》:“介边打锣(嗨)以边吹角(锒铛丝个耶),筛锣放炮(的答欢那,迷风耍浪嘟)看娇(呃)莲。
浅析赣南客家山歌演唱特点
强, 具 有 浓 烈 的生 活 气 息 是 山 野 田 间最
、
赣 南 客 家 山歌 起 源
效 果脆 亮坚 实 , 形成 了脆 、 直、 甜、 润、 水 的 音 色 特 点 ,其 音 调 根 据 方言 的语 气 语
式 变 化 而 形 成 一 种 特 有 的 声 腔 艺 术 这 就 要 求 发 声 位 置 的集 中于 ; 隹确 性 。 有 些
乐 句 较 长 要 一 口气 唱 完 有 一 定 的 难 度 ,
这就要 求演 唱时要调 节好 呼 吸状态 , 充
分 利 用 腹 肌 与 横 膈 肌 的 控 制 力 量 。均 匀 平 稳 的 ~ 句 一 口气 的 完 整 演 绎 ,切 忌 在
全 曲 的 发 挥 。 这 就 要 求演 唱 者 声 门 积 极
闭拢, 同时 软 腭 与 小 舌 头 抬 起 贴 紧 咽 壁 , 向 下 叹着 唱 , 使 气 流 转 变 为声 波 , 在 高 位 置 的 头腔 得 到 共 鸣 , 唱 出有 弹 性 有 张 力 、 集 中明亮的声音 。 三、 结 语 赣 南 客 家 山歌 因语 言 、 地 域环境 、 风
山 歌 来 表 达 如 : “ 高岭埂上打 呼咒 , 细 妹 屋 家 吃 晏昼 : 细妹听到 呼咒响 , 筷 子 一 扔 碗 一丢 。 ” 表 现 了细 妹 听 到 情 郎 哥 唱 山 歌 的 哟 嗬 声 ,就 再 也 无 心 吃 饭 的 天 真 活 泼
调 幽静音量小且 婉转动人 ,多用于室 内 演唱, 运用 得 不 是 很 多 。 假 嗓 与 本 嗓 在 歌
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浅析
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浅析“客家”是因历代战乱而多次从黄河流域大批南迁的汉族居民。
1933年罗香林在《客家研究导论》一书中考证,客家人员现居住的地方,大概北起并州上党,西至司州弘农,东达扬州淮南,中至豫州新蔡安丰。
自东晋开始,这些中原人陆续向南迁移,近者到达江西赣州、远者到达福建上杭、广东梅州、台湾。
据历史记载,客家先民大规模的迁徙有五次(见表1)。
在前三次大迁徙中南来的中原移民,大都定居在闭塞的闽、粤、赣山区,由于山川阻隔,交通不便,不易接受外来影响,加上客家本身强烈的宗族观念和长期形成的文化礼俗,使他们无论在江西,还是在福建、广东,都形成了自己的生活集团,保持了独特的风俗人情和语言习惯,这三次迁徙基本形成了闽、粤、赣三省客家人的独立体系。
今天客家方言的主要基地是广东东北部、江西南部和福建的西部、北部。
而我要谈的是广东客家山歌的艺术特征。
由于客家山歌是客家人民在劳动生活产生和创造出来的一种地方民歌,它跟客家山区的风俗习惯、地理习惯、风土人情、演唱条件、语言发音等都有密切联系,而广东客家山歌跟山西客家山歌和福建客家山歌相比也不例外,均有各自的艺术特征。
1 广东客家山歌的语言特征客家语言是沿袭了祖地黄河流域一带中州韵的影响,经几次迁徙后,客家先民逐渐来到粤东地区,再与当时在此居住的瑶族、畲、苗族相互交往和融化,而形成为一种带有中原语气的客家语。
广东客家语以梅县语为代表,各市、县经过长期生活也形成了各有特色的客家语。
如:兴宁语、紫金语、五华语、丰顺语等。
客家语言与普通话相比,发音比较靠前,位置比普通话稍低,发音着力点多在舌、齿、牙、唇。
同时鼻根音稍浓。
如:吃饭的“吃”字,普通话是chi,用上下齿齐呼往外而着力,同时舌尖翘起。
而客家话则用舌尖上下齿轻轻齐呼张嘴,显得气比声先出,听起来声音较浅,字的发音不一样,发出的音量和韵味也不一样。
其实,客家人发翘舌音相对难些,因为客家语中翘舌音较少。
然而,客家山歌的演唱恰恰是发挥唇、齿、舌、牙、颚等,而普通话的民歌演唱也充分发挥了“五音“。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及演唱特色
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及演唱特色作者:陆优来源:《戏剧之家》2019年第18期【摘要】在我国传统民歌中,客家的山歌是一种非常具有特点的民族音乐之一,客家山歌主要表现出来的音乐体裁为山歌类,在我国传统民歌中具有独特的文化特色,同时,客家山歌也作为客家文化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中,客家山歌与其他传统的音乐不同,客家山歌的艺术表现形式、韵律等具有独特的特点,受到当地人的喜爱和追捧,同时,客家山歌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也被我国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为了能够更好、更加深入了解客家文化的特点和演唱特色,本文主要就以往客家山歌的表演内容,就客家山歌的音乐特色和演唱特色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更好地弘扬和发展我国的传统民间艺术。
【关键词】传统民歌;客家山歌;音乐特色;演唱特色;传承与弘扬中图分类号:J642.2 ; 文献标志码:A ; ; ; ; ;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8-0080-01在我国非物质遗产中,客家山歌是一种非常独特的传统文化,它是由中原以及土著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相互结合而形成的结晶,客家山歌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外来文化和流行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不断冲击,导致像客家山歌这些传统文化被人们逐渐淡忘,甚至对客家山歌这类传统民乐的音乐特点、演唱特色也逐步淡忘,为了能够更好地弘扬和发展我国的客家文化和客家山歌,就要对相关的音乐特点、演唱特色等进行研究和探讨[1]。
一、客家山歌的音乐特点(一)语言特点。
每个民族和地区都有自己的特殊语言,这与当地的环境和地域有关,在客家文化中,将客家语言生动形象地与音乐融合在了一起,形成了独特的客家山歌。
同时,客家方言作为客家山歌的起源,为客家人带来了不一样的地方特色。
客家人,在演唱客家山歌的过程中,一般用舌、牙齿、嘴唇等部位进行发力,通过与普通话有别的气音、爆破音进行发音,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客家语言,在音乐演唱中,形成了具有独特语言的音乐[2]。
客家山歌创新刍议
对传统客家音乐进行升华 ,使 客家 山歌 的音乐 表现 力更 为 丰富 。例
进 ,所言 的情与物都是反 映新社会 的内容 。在词 曲方面以全新 的面貌
唱出新意 ,主要表现在歌词 的创新
如 : ()将正板山歌 《 1 十送红军》
改编成多声部合 唱,进一步拉近本
土音 乐 文化 和现 代音 乐 文化 的距
嫩秧莳 田禾难靓 ,嫩树探桥 唔 奈行 , 年 纪青青就恋爱 ,百样事业做
创作 的客家通俗流行歌 曲,由冯浩
师道 ・ 教研 21 0 1年第 1 O期
智 育
华 演唱 的 《 客家人 系有料》 ,唱出
了客家人 四海为家 、为创业而艰苦
广
角
就是多用双关 比兴句 。但是有些 比 拟 的事物已经过时陈旧,不能被 年 青 人理 解 ,不 知表 达为 何意 。例 如, “ 水流灯草放 心来” “ , 米筛 筛米谷 在心” 。现在可 以借 鉴它 的
矣。 ”任何 一种文艺 形式都有 自己
的发 展轨迹 ,而随着 时代 的发展 ,
这首新情歌是将老情歌的歌词 换 上新意 ,这样 不仅有 了时代感 ,
而且也富有 山歌味。客家 山歌歌词
也都 面临一个传 承与变革 的问题 。
客家山歌是 中原 移 民的文 化产物 , 它是 中原移 民南迁时带到客家并与 原住 民山歌音乐融合杂交而成 ,具
奏铿锵 ,氛 围欢快而又妖娆 ;又如
乐融为一体 ,旋律纯朴而优美 ,使
听众赏心悦 目。通过让 “ 山歌 ”和 “ 响乐 文化” 的嫁 接 ,把这 一 民 交
廖芬芳 的专辑 《 我把山歌献 给你》 ,
每首歌 曲在 “ 原生态山歌”的基础 上 ,融合大 型弦乐和多种民乐器 的 演奏 ,既保持 了客家 山歌的高亢和 原汁原 味 ,又让弦乐与 民乐在歌曲 中和谐 地碰 撞 ,激 发 出 “ 中西 合 璧”的美妙 之音 ;再如深圳客家山 歌皇后郑钢坚创 意地提 出客家 山歌 交响化 ,后 由中国音乐学 院作 曲系
客家山歌音乐艺术特征探析
3 . 客 家 山歌 在形 式 和结 构上 通 常采 用 七言 诗 的用 韵 。在 客家 《 出塞 》和 《 十 想妹 》 进行 对 比就 可 以发现 ,四句 七 言体 的客 家 山歌 非常 普遍 ,每 小段 都会 有 四句 歌词 ,而 一 首歌 都是 这些 不 同
传 统 ,是 一种 七 言诗 的表 达 形式 ,突 出了其 独特 的韵味 和 古风 风
格 。在 解 析歌 词 的 内容 中也 可 以发现 ,歌词 所 表达 的信 息都 是 与
百 姓生 活息 息相 关 的,不 会存 在拘 泥 不化 的情况 。
一
、
1 . 具有 口语 化和 俚俗 化 ,这 与 客 家 人 的 农 村 生 活 有 关 。 因
通 常 来 说 ,延 长 客 家 山歌 的歌 手 基 本 都 只 具备 业 余 的歌 唱 在 语 言 的表述 中 由于带有 方 言 ,因 此歌 唱 中也 有 比较浓 郁 的方 言
水 平 ,并 没有 经 过专 业 的指 导 与训 练 ,大 多 都会 以本 色 的基 调进 口语 化特 点 ,例 如在 《 十想 妹 》的 歌 曲 中就 出现 了很 多有 关 “ 阿 行 延 长 。是一 种 比较 原 生态 的 唱法 ,特 别 是在 一 些南 方 地 区 比较 哥 ” “ 妹子” “ 老妹 ”等歌 词 ,而 在 《 猫 公 当作 马来骑 》的歌 曲 偏 僻 的地 理环 境 中 ,受 到环 境 的影 响 ,每 两座 山之 间的 距离 并 不 当 中也 出现 了一 些 “ 鸡公” “ 阿伯 ” “ 猫 族 群 有 着 优 秀 的文 化 历 史 背 景 及 社 会 背景 ,特 别 是 以 为 客 家 山歌 创 作 的 起 源 就 是 来 自原 客家 人 日 常生 活 中的 点 点 滴 客 家方 言 演唱 的客家 山歌 ,是优 秀 的 民族 歌 曲 。客家 山歌 具 有 自 滴 ,通 常 不会 采 用一 些 强调 高雅 、意境 以及 过 于文 艺化 的词语 和 己独特 的 音乐 形 式 ,用 诗经 词 韵来 进行 曲调赋 词 ,并 结合 民间 乐 句 子来 表 达歌 曲,大 多 数表 现 出来 的都 是在 农 村 的生活 当中经 常 器 ,具 有显 明 的地域 特色 ,属 于 国家 级非 物质 文化 遗产 。 二 、 客家 山歌 的特 点分析 能 见 到 的景象 和 事物 ,因此 ,客家 歌 曲的歌 词 表达 当中都有 有 一 种 率真 和 朴素 的感觉 ,也就 具 备 了俚俗 甚至 粗 野 的韵味 。此外 ,
浅谈赣南客家山歌
浅谈赣南客家山歌赣南地处赣江流域,上通巴陵,下连吴越。
山高林密,田少坡地多,决定了这里的人们以家牧为主,兼及采伐林木,运送木材,垦殖茶园等园艺业。
所以这里流行的山歌、田歌、茶歌、船歌无不与山、与水紧密相关。
秦汉以来,由于战乱的影响和出于某一特定时期的政治需要,北方居民即开始向还处于“蛮夷之地”的越地移民,从此,大量的北方士民定居赣南,特别是唐宋之际大量离井背乡的中原居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客家)的迁入,他们在此开垦荒地,传播先进的耕作技术和文化,因此,如今的赣南民歌不论是行腔还是用语都受客家的影响。
古代赣南民歌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第一时期为远古时期,时为秦汉以前。
这时赣南居民多从事伐木和垦殖业。
因此这时的民歌以山歌为多,伐木歌即是其代表。
第二时期为唐宋时。
这一期间赣南的农业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种植业空前兴盛,居民以种五谷、桑麻为主。
因此这时的民歌中,大多为田歌。
第三时期为明清以来,这时,赣南由于茶叶生产日益发展并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到了清朝不但生产“贡品茶”,而且还随着航海业的发展而远销国外。
每年春茶上市时,海内外人士云集,十分热闹。
居民从事茶叶生产的增多,茶歌便成了这时赣南民歌的突出代表。
第四时期为中央苏维埃时期,农民对党的感激之情,进而又转化为真挚的革命热情,中央苏区的热血儿女积极参军参战,誓死捍卫代表自身利益的革命政权。
红色山歌《当兵就要当红军》:“当兵就要当红军,红色战士最光荣,勇敢冲锋把敌杀,解放天下受苦人”。
兴国红色山歌“哎呀嘞!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哎呀同志哥,夜走山路打灯笼”更是苏区干部作风的真实写照,也充分表达了苏区群众对苏区干部的高度评价和赞颂之情。
赣南民歌从远古的伐木歌,发展到茶歌。
从内容到形式都面目一新,于都山歌从“一岁两岁饿,二岁娘面前,三岁为生受人气,四岁学扫地,五岁学挑水,六岁放牛割簏箕。
”到“木梓开花连打连,今年开花赶明年,哥哥摇船赶大水,标致老妹赶少年”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
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
❖
唱支山歌显威风
❖ 高腔山歌在发声时,整个声带都处在积极运动状态,特别强 调和注重腹式呼吸,还有喉咽部的力量和头腔共鸣的巧妙结 合,否则就达不到那独特的效果。
❖ 比如:兴国山歌《苏区干部好作风》采用大本嗓真声演唱。
❖
苏区干部好作风
❖ 由现代客家音乐家袁大位先生编创的大型舞剧《长长红背带》 的序歌《一根背带背到老》,采用大本嗓真声演唱,特别地 突出了客家的地域风格和特色。
❖
一根背带背到老
❖ 《山歌情》中的序歌《追着日头趟山水》,也是用非常典型, 毫无修饰的真声大本嗓演唱,歌声一起即刻就能抓住人心, 把观众带入山野田间意境。
❖ 客家山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国历史文化的积淀,是客家文化 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客家人遍布世界各地,客家山歌在东方乃至 世界文化中,都具有一定的影响。
❖ 客家山歌,一直流传在民间,它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也是他们劳动 智慧的结晶和艺术审美情趣的具体体现。
❖ 客家山歌琅琅上口,脍炙人口,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千百年来, 靠口传心授,一代一代的流传至今。
❖
追着日头趟山水
二、假声或真假声吟唱的特点
❖ 每个人的音域中,自然真声所达不到的高音可用假声去表现。 ❖ 比如,客家妇女呼唤小鸡喂米时,呼唤鸭子时,哄小孩睡觉
时,怕吵醒小孩哼唱的歌大都用假声。
❖ 这种假声唱法,从歌唱方法上讲主要是指气息振动声带边缘 部分发出的声音。我认为最具典型性代表性的就是江西会昌 的西江山歌《做双镶鞋去情郎着》(“着”为穿的意思)。
致 谢!
江西铜鼓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教学研究
Northern Music江西铜鼓客家山歌的音乐特征及演唱教学研究林 怡(宜春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摘要】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一大精粹,拥有鲜明语言特点,能从中了解客家风俗习惯。
江西铜鼓客家山歌,吸收当地文化,并结合自身情绪发散,拥有较强情感表达能力。
客家山歌拥有淳朴、方言化、口语化等特征,演唱风格相对原生态,能够充分结合情绪即兴表达。
在铜鼓客家山歌演唱教学工作中,通过研究唱法、语调、呼吸等机理,能够制定有效教学方案,为客家山歌教学工作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铜鼓;客家山歌;音乐特征;演唱教学【中图分类号】F290 【文献标识码】A前言2003年,江西铜鼓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
铜鼓位于江西西北部,以农林业为主要产业,有大量客家人居住。
客家文化具有原生态特色,生活习惯与风俗民生大体保持原始风貌。
客家文化体系中,以其山歌为主要代表。
客家山歌与客家方言有密切关系,歌唱时多结合当时情景,进行自由发挥。
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客家山歌成为客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发挥着沟通与交流的作用。
围绕客家山歌进行教学,使客家山歌得到广泛传播,能够弘扬传统文化,使更多人了解到客家山歌文化。
一、铜鼓客家山歌音乐特征(一)原生态化铜鼓客家山歌具有原生态化特征,由于客家人多以底层劳动人民为主,在劳动过程中产生抒发感情的欲望,并以此进行山歌创作,相对具有个人特色。
在山歌内容中,有对自然生活的赞美,也有追求感情的心情,还有对被压迫的不满等,将原生态生活在歌词中得到清晰体现。
由于其唱法自然,结合自身生活,具有当地特色,因此情感表达易于理解,起到情感交流的作用。
铜鼓客家山歌唱法具有原生态特征,歌词也多即兴创作,未经雕琢,带有朴素美,在运用与传播上,此类山歌能够引发广大劳动人民心理共鸣,从而有一定传唱力。
铜鼓客家山歌与传统山歌体系相比,同样具有自然淳朴的情感表达,同时也借鉴了《诗经》等古代文学艺术,大量运用对偶、夸张、比拟等手法,进一步丰富表达形式,使客家山歌整体更具多样性。
抒情叙事情感浓烈——客家山歌的情感内涵阐释
抒情叙事情感浓烈——客家山歌的情感内涵阐释客家山歌是中国传统音乐中一种独特的民歌形式,它以其深情动人的旋律和情感内涵而闻名。
客家山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弘扬文化的艺术形式。
本文将对客家山歌的情感内涵进行阐释,探讨其浓烈的情感表达。
客家山歌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内涵。
首先,客家山歌给人以舒缓、悠扬的感觉。
其曲调起伏自然,节奏缓慢,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安宁。
同时,客家山歌的歌词往往富含着对家园、家人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使人的思绪回到故乡美丽的景色和温暖的家庭。
这种情感的传递令人感慨万分,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其次,客家山歌通过情感真挚的歌词,表达了不同的情感,比如对离别的痛苦、对爱情的向往、对生活的无奈等等。
这些情感经过歌手的演唱,以其独特的喉音和表现力表达出来,使听众能够深切感受到歌手内心的情感波动。
例如,有一首客家山歌《山歌颂祖》通过歌词中描述祖国山水的美丽,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情和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又比如《山的女儿》描绘了山区女性勤劳善良、坚韧不拔的形象,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向往。
客家山歌的情感内涵也与客家人的生活背景息息相关。
客家山歌诞生于中国南方的客家地区,这个地区背景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强大,这也造就了客家山歌丰富的情感内涵。
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多是山区、田园风光,他们勤劳朴素、热爱自然,这种生活态度也反映在客家山歌的情感表达中。
歌者会以朴实的语言,唱出普通人的心声和对生活的热爱,令人动容。
因此,客家山歌中的情感内涵是深深植根于客家人的生活与文化之中的。
客家山歌中浓烈的情感表达对于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客家山歌作为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承和弘扬客家文化的重要载体。
通过客家山歌的传唱,可以将客家文化的精髓与价值观念传递给后人。
同时,客家山歌中的情感内涵也打动着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们,使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客家文化。
传承和弘扬客家山歌的情感内涵,既是对客家文化的尊重和保护,也是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从南迁之路看江西客家山歌唱腔特点变化
从南迁之路看江西客家山歌唱腔特点变化李琳 张红英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摘要:江西客家这个群族是由迁徙的北方汉人组成的一个融合的团体,他们在很久以前五胡乱华的时候以避战为由南下江西,逐渐与当地人融合,然后生活在我国古代中原地区。
因此,江西客家山歌不仅具有北方民歌独有的雄健豪迈风格,而且具有南方民歌的温柔婉约特色,在我国民歌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强的艺术 价值和人文意义。
本文沿着客家民系南迁的路线对江西客家山歌的唱腔特点以及变化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江西客家山歌客家南迁之路客家山歌唱腔特点变化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1 )06-0052-03一、客家南迁之路历史学家的研究表明,客家祖先经历了几次迁徙, 不过关于客家先民南迁移到南部的“动机”并没有详细 的记载,众说纷纭O 有的历史学者认为秦朝时期客家就 开始南迁,有的历史学者则认为客家先民南迁移是西 晋才开始的O 具体的原因虽然不可考,但是从历史学家 罗香林教授的《客家源流考》得出的结论,可以看出客家人第一次向中原南迁徙发生在公元317-379年的 “五胡乱华”时期,那时候的战乱、饥荒、自然灾害等都 是造成移民的主要原因。
随着中原的一些汉人祖先开 始向南方进行迁移,这些被称为“流民”的客家先民逐 渐根据地域形成了三个主要流派,其中最遥远的支流在江西中南部和福建逐渐安定并定居下来,而较近的 支流则留在永肃、怀石、汝水和汉苏附近。
宋代以来客 家民系随着政治的稳定也随之发展,客家人口日益增多,并将赣西南,闽西和粤东北的地理位置联系在一 起,促进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飞速发展。
由于文化语言 等交流互通,让这些客家民系互相之间有了密切的联 系。
江西客家人的祖先来到南方各地后,除了生活环境 发生了变化,南迁也对他们的民族语言、文化,甚至音乐形态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客家南迁对江西客家山歌唱腔特点变化分析江西客家人的先祖原本生活在黄河流域以北安居 乐业,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五胡乱华导致原本居住在 黄河流域群居的汉人们由于频繁的战争、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而多次以避战为由向南方迁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客家山歌演唱艺术之探究
作者:王欣叶娉婷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10期
摘要:江西客家山歌是我国千百年来的文化积淀的结晶,是明清时期的中原汉族人民大迁移后与当地传统文化相互交融而逐渐形成。
客家山歌的演唱艺术内容丰富多样,无论是从发声方式、共鸣点或吸气方式都值得去深究、去学习。
关键词:发声方式;客家山歌;吸气方式
江西客家山歌是国内最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之一,于明清时期的中原汉族人民大迁移后与当地传统文化相互交融而逐渐形成。
客家山歌不论从歌曲题材、演唱的语言以及表演形式都源于当地的生产劳动和社会风俗中,当地人民喜欢唱山歌,唱着山歌上山,唱着山歌下河。
部分作品更是汲取了革命战争时期的素材形成的,深刻表现出党领导人民为获得安定生活而背水一战的历史画面。
迄今为止,江西客家山歌的传承一直靠着老一辈口授的方法流传给下一代,客家山歌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内容精简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是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音乐文化,比如家喻户晓的《刘三姐》被广为流传,人人赞不绝口。
江西客家山歌的发声方法主要分为本嗓、细嗓和假嗓这三种。
第一种本嗓又叫大直嗓或大本嗓,指演唱者用最原生态、最自然的嗓音去歌唱,没有很高的发声技巧,主要看演唱者的本身嗓音条件。
这种唱法的局限性比较大,没有很强的音乐表现力,应用区域比较小,大都适用于客家山歌的叙事对歌和即兴演唱中。
第二种细嗓,更适用于女性对事物的抒情演唱,这种发声方法的音量较小,歌曲旋律优美高雅,更适于室内演唱,如《苦歌》等等。
第三种假嗓,这种发声方法需要演唱者运用真假声结合的方式去演唱,发声时需要将头腔的声音位置挂住,每一句都要深呼吸,气息支撑住,需要这种发声方式演唱的歌曲大都具有浓烈的生活气息,抒情性强,旋律动人真挚,如《唱支山歌显威风》等。
江西客家山歌歌曲悠扬真挚、委婉动听,对演唱者的气息要求特别好,仔细聆听客家山歌和观察演唱者的状态就会发现,每首歌曲都需要撑开横膈膜去推开腰部达到“气沉丹田”。
达到这一点需要长期的大量的吸气吐气的练习,这种练习主要分成慢吸慢吐、慢吸快吐、快吸快吐。
第一种慢吸慢吐是用鼻子慢慢地吸气撑开横膈膜,当吸满气再用吐si的方式将长音慢慢将气息全部吐完,一般用于叙事类的山歌和带有“哎呀嘞……”的山歌;第二种慢吸快吐与慢吸慢吐的吸气方式相同,但吐气时用吐si的方式将短音瞬间吐完全部气息;第三种快吸快吐将双手掐好横膈膜,用鼻子在一瞬间吸满气,横膈膜撑开,用吐si的方式将跳音快速吐出,再循环,不断的吸气撑开横膈膜再迅速吐完。
注意身体不要乱动。
这类适合演唱快节奏和歌曲情绪比较激动的山歌。
经过调查得知,江西客家山歌的歌手虽然没有自成一套的演唱技巧但是从他们的演唱可以发现他们的共鸣主要用到三个点: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和头腔共鸣。
胸腔共鸣一般像播音主持就会经常用到,在客家山歌里运用的比较少,只在低声部使用,这需要演唱者打开胸腔,吸好气将横膈膜撑开让气传到胸腔里达到共振,这样发出的音色很浑厚、饱满;口腔共鸣在客家山歌的歌唱中最为常用了,这种共鸣点所演唱的音调不高,歌曲起伏不大,常用于叙事性的山歌中,这种共鸣点需要演唱者在演唱时保持口的松弛度、张开牙关,舌头抵着下牙,抬起硬腭,将气送到口中沿着硬腭达到口盖而产生振动。
演唱客家山歌只有保持最自然放松的状态才可以发出最明亮、具有穿透力的音色;头腔共鸣常使用于客家山歌的高音部分,运用这种共鸣点的山歌都是歌曲音调高、旋律起伏大,极具穿透力。
演唱者需要很好的气息支撑,深呼吸后张开口将牙关全部打开,提起笑肌,鼻腔打开,将气从鼻腔送到软腭达到上口盖而产生振动。
运用到这种共鸣点的声音高亢有力、富有感染力。
江西客家山歌的演唱歌曲题材来源非常广泛,有劳动中的,有革命主题的,有男女之情的等。
从表现内容来划分大致可分为号子、小调、灯歌和风俗歌四种。
号子又叫劳动号子是农民在劳动中产生的,比如《调排号子》中有句歌词是:“哟嗬,哟嗬,嗬,起来了,哎哟,哟嗬,起来了呵。
”这首山歌就是在赣南地区工人搬大量的木材中产生的,主要为了工人搬木材时跟着节奏点来加油鼓气。
这首山歌是以一领众和的演唱形式为主,衬词组合的大量运用,歌词简单,通俗易懂,旋律悠扬,但号子却能形象地表现出工人耐苦耐劳的不凡形象,也充分展现出客家汉子豪迈而又勇敢的情怀。
[1]小调的题材主要来源于人民的日常生活、男女之间的爱情等等,富有浓郁的地方社会风俗气息,歌词简单直白、质朴纯真。
比如著名的山歌《四季对花》,歌词写道:“(女)正月里花里花朵开,(男)二月里来花里花朵开,(女)叫一声我的满哥哥,(男)叫一声我的满妹妹,(女)妹妹说话哥哥听,(男)哥哥说话妹妹听,(女)什么花?(男)金钱牡丹花。
”这首小调主要展现出客家男女之间俏皮暧昧、生活幸福美满的生活画卷,深受广大人民的热爱。
灯歌是用于祈求人民丰衣足食,国家国泰民安的一种山歌,一般在春节前后开始演唱一直到元宵节。
这种灯歌中出现最早且比较著名的是茶篮灯。
比如《十转来》这种歌曲被人们广为传唱,歌曲节奏欢快活跃、旋律婉转流利,歌曲气氛热闹欢腾。
风俗歌是一种客家人社会风俗真实写照的一种歌曲,比如歌曲《哭嫁歌》,讲述的就是客家闺女出嫁时与父母依依不舍的场景,将“歌”与“俗”相结合产生出独具特色的风俗歌。
江西客家山歌演唱是门富有研究价值并且很有趣的艺术,每一位演唱者都具有深厚的演唱功底,客家山歌无论是从其发声方法、共鸣点或歌曲题材都别具一格,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参考文献:
[1] 余薇.赣南客家山歌的划分及其运用与发展[J].艺术百家,2012(s2):351-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