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思维方式对比研究(开题报告)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口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口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一词汇方面1.词汇选择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
英汉思维方式与语言形式对比研究
英汉思维方式与语言形式对比研究作者:李晶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6年第07期[摘要]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民族语言,存在很大差异,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都不相同。
而且这两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色,汉语的思维方式比较感性,语言形式比较注重整体观念和意合;而英语的思维方式比较理性,语言形式也比较注重个人观念和形式完整,所以对英汉两种思维方式进行对比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英汉;思维方式;语言形式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分属于不同的语言系统,在语法、语音等方面有着有很大的差异。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东西方人的思维和生存文化背景有很大不同。
西方国家和汉民族的语言文化和思维方式有很大不同,英语和汉语能够反映出两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特征和风格,体现出各自民族的社会、文化和心理观念。
而且思维是语言的灵魂,只有充分了解到英汉语之间的差异,才能够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学习英语的水平。
本文就将对英汉思维方式和语言形式进行对比研究。
一、与思维和语言相关的理论语言和思维有很大的关系,思维决定语言,语言能够反映思维的变化,将人类的思维以语言的形式传递给他人,二者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下面就将对语言和思维之间的相关理论进行阐述。
我们研究英汉语言形式和思维方式的差异时不能把这两者分开,而是要将这两者放在一起辩证地看待。
目前学术界关于语言和思维的研究理论主要有三种,第一种就是语言和思维统一论,这种观点认为思维和语言之间是相互依存的,二者的关系密不可分。
也就是我们上面所说的思维决定语言,思维是语言的灵魂,而语言则是思维的载体,能够反映和体现人的思维。
这种观点非常客观和实际,比较符合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第二种理论就是语言和思维相对论,这种理论承认语言和思维是相统一的,承认思维能够决定语言,但是他们认为不同思维决定语言的方式也不同。
第三种理论则是语言和思维认知论,他们认为思维和语言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但是这两者并非密不可分。
我们要辩证看待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看清楚语言和思维相互作用的事实,即语言用自己的形式来约束思维,而思维则以自己无形的想法规定着语言。
从汉英对比看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语言 与思维 的关 系可以放 到一个 更宏观 的背景 i 一词 , 逻辑 关系中有 。英语句子 中必须加上 “ ’ 但 I来 f
下考察,体现为一种社会语言相关性 (oii u t 表明关系。() s on ii l c lg sc 2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
rlii ) e t t 。社会实践对于人的思维和语言 的发展起 ・ avy 风瘦马。 阳西下 , 夕 断肠人在 天涯 。 元朝马致远 的《 天
着重要的作用。 然的结构特点制约着人的基本思 } 大自 静沙・ 秋思》 这首小令从头至尾没有一个连接词, 它是 维方式, 同时由于不同语言社团所处客观世界的多样 I 由一连串名词铺排叠加而形成, 但它对一个意境的描
性, 导致 了他们思维方式的差异 。正是 由于语言与思 l 述确实精炼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这 首词是汉语“ 意合” 的典型例证 。
cvr es或 “ oet s) 零形 式连 接” 指不 借助 于语言形 式 ,I eid( ) n , h .2 当前 , b n 车辆横 冲直 闯 , 重威胁着 城市 生 严
而借助于词语或句 子所含 意义的逻辑 联系来实现语 i ,路上的行人无不提心 吊胆 。T e r eta pg 活 h p s m a e nr e 篇 内部的连接 。 可简述 为: 英语句子 以形统意、 结构谨 ifv ie ps eost et ou a i n e c s o sas i h a t r nl ad o h l e ru r b f e 严、 关系完整 ; 句子 以意统形 、 汉语 形态松散 、 内容完 pdsi s ec i . eer n" ae f n ta p om d
从各 自的角度出发 , 同一现象有 着不同 、 至相反 : oes i iw snt i 对 甚 Wh l ddii t a o hm?( ) e tf 2 他等医生 已经等
英汉对比研究_论中西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 — 女性阴柔倾向 西方思维方式 — 男性阳刚倾向
4. 思维方式的民族特征
时代性 社会性 习惯性 独特性
区域性 民族性 传统性 共同性
小结:思维方式 4 种基本特征 时代特征 区域特征 社会特征 民族特征 四者纵横交错 构成网络结构
三、中西思维方式比较
2. 中国思维科学的兴起:80年代初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80年代初 倡导建立思维科学(钱称之为Noetic Science) 认为思维科学是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数学科学 等 相并列的一大类科学 3.比较:美国认知科学 vs.中国思维科学 共同点:主攻方向——人脑思维 不同点:研究范围、侧重 美国的认知科学:范围广泛、内容庞杂 注重智能系统、人工智能 重视电脑模拟人脑思维的技术 忽视基础理论——思维学的研究 尤其局限于逻辑(抽象)思维 缺乏对形象思维的研究
整体思维的结构:二元结构—— 阴阳→中庸、兼顾、联系、对应、对称、对立 阴阳鱼太极图:体现整体圆融和会、阴阳互补、 和谐平衡、相反相成、相灭相生、互为因果的 中国辩证思维方式 比较:中国的 “元气说” vs. 西方的 “原子论 “元气说” — 整体性思维方式:横向铺开 注重事物的相互关系、整体把握 “原子论” — 分析性思维方式:纵向深入 注重事物的分析解剖、个体研究
观念文化: 哲学观、伦理观、价值观、时空观 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心理特征、思维方式 5. 思维方式: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 思维方式与文化密切相关 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 语言的使用:体现思维的选择和创造 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形式的转换 而且是思维方式的变换
一、什么是思维方式?
从地理和文化的角度看,可分为东方和西方两大区域: 东方 — 中国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重悟性、直觉、意象 好静、内向、守旧;求同、求稳,重和谐 西方 — 古代:希腊、罗马为代表 近现代:西欧、北美为代表,思维方式特征: 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重理性、逻辑、实证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
从中西思维方式对比看汉英翻译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人类的语言表达深受思维方式的支配。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性造成语言表达方式不同。
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应重视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性,避免受到本族语言思维方式的干扰。
关键词:思维方式;中西差异;汉英翻译一种文化的特点集中反应在该文化地区族群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差异造成语言的差异性。
当今世界各民族地区间的交往离不开翻译,翻译的基础是人类思维共性。
然而翻译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因文化差异带来的语言可译性、不可译性、误译等问题,这是因为人类思维除了共性特征外,不同地区或民族间的思维方式均有个性特征。
与共性相比,个性特征的差异性虽然不占主要地位但恰恰造成翻译困难。
因此,研究英汉语言对比与翻译离不开研究中西思维的差异。
一、思维结构与方式的基本概念思维结构是人类思维过程或形态。
思维在经历直观行动、具体形象及抽象逻辑这三大阶段中呈现的思维能力结构模式,例如: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比较、分类、系统化等等。
而思维方式则指同语言的群体其思维结构特征或特定样式以及共同倾向性。
这些特征、样式或倾向性是对思维结构共性或常规的变异。
思维方式长期影响人的一言一行,使得在某一背景成长的人类无意识地接受了它,并以此来与人交流。
反应在语言上,表现为不同民族、地区的语言有其独特的结构和表达方式,而生活在同一文化背景中的人往往难以发现本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对语言的隐蔽控制机制,这种机制常常呈现无意识状态,只有当与异文化民族发生实际碰撞时,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
因此,人们在学习和应用外语时常常不自觉的将母语思维方式移植到外语表达中,阻碍外语学习和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有人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翻译为中式英语“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把人山人海译成“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使得说英语国家人民看到后不理解。
二、中西思维特点(一)中国人重螺旋式思维,西方人重线性思维中国人思维通常是“螺旋式”的,思维活动螺旋式绕圈向前发展,做出的判断或推理的结果以总结的方式安排在结尾。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导读:对外汉语专业,顾名思义,就是教外国人汉语,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也不是所有人都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而通过目前的学习,我们学习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中西方对比文化等专业知识,不断地深厚了语言功底,学习了广博的文化知识,我们越来越认为,其实在另一种职业中我们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翻译。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翻译分为笔译和口译,笔译注重译文的连贯通顺符合逻辑,口译注重达意,而不管是笔译还是口译,做翻译之前,了解两种语言思维的差异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了解了两种语言思维方法的差异,才能使翻译达到标准,才能继续翻译任务及工作,为成为一名优秀的翻译奠定基础。
关键词:思维方式、综合性思维、分析性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正文:由于文化包含人类创造的一切财富,语言是人类最杰出的创造物之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制度文化。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化分为物质文化(指人类创造的物质文明,指一切可见可感的物质和精神的产品)、制度文化(指人类的社会制度、宗教制度、生产制度、教育制度、劳动管理分配制度、家庭制度、亲属关系、礼仪习俗、行为方式等社会规约以及与它们有关的各种理论)、心理文化(指人类的思维方式、思维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信仰、心态等)。
作为制度文化的语言,与其他制度文化,与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
没有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就不可能产生语言,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的变化和发展在语言中得到反映,语言也因此才能不断变化和发展,所以说,物质文化和心理文化史语言发展的源头活水。
因此,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确切的说是文化的转换。
而不同的文化也承载了不同的民族,每个民族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是主体在反映客体的思维过程中,定型化了的思维形式、思维方法和思维程序的综合和统一。
汉英思维方式对比与翻译教学
汉英思维方式对比与翻译教学本文基于翻译教学的现状,认为目前翻译教学偏重于讲授语言转换的方法和技巧,对翻译的本质是思维方式的转换,则很少做充分、明确的阐述。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英汉两种语言在思维方式上的三个主要差异,结合实例说明在翻译教学中应重视源语和译入语的思维方式对比,让学生掌握翻译方法与技巧的实质,从而做到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标签:翻译教学现状分析汉英思维对比转换差异一、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翻译是外语教学的手段,也是外语学习的目的。
随着英语教学的普及和英语应用的专业化,翻译是目前高校外语专业普遍开设的课程,非外语专业公共外语教学中也普遍增加了翻译内容,目的是为了“把翻译作为一门专业来教,使学生树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良好的翻译工作习惯,学会初步的翻译技巧,了解一定的翻译理论,具备基本的翻译能力。
”(穆雷,转引自张美芳2001:20)但是纵观近几年国内出版的各种翻译类教材,不难发现,许多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多针对各种翻译原则或翻译方法与技巧安排教材的章节,却很少有独立的一章来详细的深层次的分析并论述翻译的实质问题就是思维方式的转换过程,取而代之的确是一再强调诸如“信、达、雅”,“通顺与忠实”等的翻译准则,或是“归化”与“异化”等的翻译策略。
正是由于翻译教材对翻译中两种语言背后思维差异分析的忽视,如今的翻译教学也往往把重点放在语言层面的转换上,对学生不断强调翻译方法与技巧,即,在翻译教学中教师的作用仅仅是解答了学生在翻译中出现的“是什么”的问题,而没有深入的探究,释疑“为什么”的问题。
这也会导致众多学习者对翻译学习产生诸多困惑:为什么语法表述正确,句子却不地道了呢?为什么参考答案的表述就符合表达习惯了呢?那我们怎样才能做到地道、语法准确的翻译呢?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翻译中汉英思维的差异是怎么体现在语言中的。
二、汉英思维对比“思维方式,也叫做思想方法或思想模式,从广义上讲,还可以包括情感活动方式和行为意志方式在内,指的是人们观察事物、体认事理、做出反应时所采取的一种基本的思路,所拥有的一种心理定势。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汉字和英语词中的体现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汉字和英语词中的体现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汉字和英语是世界上最为常用的两种语言之一,两者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差异。
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研究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于更好地促进文化交流和语言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在汉字和英语词中的体现,为中西文化交流和汉语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及目标本研究将从语言学和心理学角度出发,采用量化和质性相结合的方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和实证研究,探究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汉字和英语词中的体现。
具体内容包括:1. 汉字和英语词汇中的意象差异,即中西方人的想象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差异在语言中的呈现。
研究中将选取一些代表性的词汇进行分析,比较中西方人对于同一对象的引申词义的习惯表达方式的异同。
2. 汉字和英语词汇中的抽象和具体概念的表述方式差异,即中西方人对于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的认知过程中思维方式的差异。
研究中将通过语义分析、实证考察等方法,探究中西方人表述抽象和具体概念时所使用的语言方式以及其背后的思维差异。
3. 汉字和英语词汇中的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表达差异,即中西方人对于个体行为和整体利益的认同差异。
研究中将从社会、文化、历史和语言背景等多方面考察中西方人对于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的认识和表达差异。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取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背景和相关研究成果。
2. 语义分析法:采用语料库语言分析、语义关系挖掘等方法,从语言表层特征角度分析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汉字和英语词汇中的体现。
3. 实证研究法:通过实证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在不同人群中的表现,以数据支撑和验证研究成果。
四、预期成果及应用价值本研究旨在更全面地揭示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在汉字和英语词中的体现,具体成果包括:1. 对中西思维方式差异本质的深入探究和认识,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理解。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即兴演讲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即兴演讲的影响的
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英语即兴演讲是一项对英语运用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
多方面要求较高的能力。
而大学本科阶段是学生扩展自我发展和提升能
力的重要时期。
但是,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不同语系
的学生在英语即兴演讲中的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
因此,本研究将探讨
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大学生英语即兴演讲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1.了解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及其对英语即兴演讲能力产生的影响。
2.探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如何影响大学生在英语即兴演讲中的思考、组织语言、表达思想等方面的表现。
3.提出一些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在英语即兴演讲方面提
高表现。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问卷了解不
同学生的文化背景及其思维方式,并通过实验研究其在英语即兴演讲中
的表现。
四、预期结果
1.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会对大学生英语即兴演讲产生影响。
2.西方学生在表达思想、组织语言、运用英语语言等方面相对更具
优势;而东方学生则可能在深度思考、分析问题、论证等方面更具优势。
3.通过建立跨文化教育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学习不同文化、思维方
式的优点,提高英语即兴演讲的表现。
五、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促进中西思维方式的交流与对话,进一步提高国际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同时,研究结论也有助于教育者针对学生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帮助学生克服文化和语言之间的障碍,提高英语即兴演讲的表现。
从思维方式看中西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差异的开题报告
从思维方式看中西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差异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科技领域成为了国力的重要体现,对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力。
科技论文不仅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科技人才的重要评价指标和学术交流的重要途径。
然而,不同语言和文化环境下的科技论文在语言表达、科学理论、研究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不仅影响着科技成果的传播和交流,也反映了不同文化下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发展路径。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而英语是国际学术交流的重要语言。
因此,研究中西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差异,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文化下的科学思维方式,促进中西方科技学术交流,提升我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影响力。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选取中西方科技领域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重点比较分析其英文摘要的表达差异。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语言表达方面:比较中西方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语言表达差异,如词汇选择、句式结构、篇幅等方面的异同。
2. 科学理论方面:比较中西方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科学理论差异,如理论假设、研究内容、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异同。
3. 研究方法方面:比较中西方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研究方法差异,如实验设计、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异同。
本研究将采用文本分析、语言学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以案例研究和统计分析为主要手段,深入分析和探讨中西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差异。
三、预期结果和贡献本研究预期可以深入探讨中西方科技论文英文摘要的差异,探究其背后的文化因素和思维方式。
该研究将有望对科技领域的中西方学者和研究人员进行科技学术交流提供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推进中西方科技领域的学术交流合作。
本研究的实证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科技论文的国际化推广、提高其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重的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差异的开题报告
对外汉语教学中应注重的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差异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
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外国学生往往面临着诸多困难,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
虽然英文和中文都属于语言学的语言类型,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不同,如语法结构、词汇表达、逻辑关系等。
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差异对学生学习汉语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并探讨如何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差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语言交际能力。
三、研究内容1. 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英文和中文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具有着截然不同的语言思维方式。
研究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差异,可以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面临的困难,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
2. 英汉语法结构的差异英汉语法结构是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差异的重要表现形式。
研究英汉语法结构的差异,可以让教师了解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时对语法结构理解上的困难,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将英汉语法结构的差异运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让外国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到汉语的特点。
3. 英汉词汇表达的差异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英汉语言中词汇表达的差异也是影响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差异的因素之一。
研究英汉词汇表达的差异,可以让教师了解英汉之间的词语差异及其表达方式,从而更好地帮助外国学生掌握汉语词汇。
同时,也可以通过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来避免汉语词汇表达的误解。
四、研究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注重英汉语言思维方式差异能够提高外国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语言交际能力。
这一研究结果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贡献出一定的理论依据,从而使外国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汉语,同时也促进中外两国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汉英思维差异以及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汉英思维差异以及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的开题
报告
题目:汉英思维差异以及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交流的日益频繁,英语已经成为了国际交流的重要语言。
而在英语学习中,汉英思维差异是一个广泛且值得探讨的问题。
汉英思维差异体现在语义、词汇使用、句式构建、逻辑推理等多个方面。
这些思维差异对于英语写作的表达和理解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汉英思维差异和英语写作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影响成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
目的和方法: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分析汉英思维差异,探究其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
本文将采用文献分析和问卷调查两种方法。
文献分析主要采用查阅相关学术文献的方法,包括语言学、翻译学、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文献,以便深入探讨汉英思维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问卷调查则通过大学生对于汉英思维差异及其与英语写作之间关系的认知情况和实际表现的记录,来验证相关结论。
预期结果和贡献:
预计本文将探讨汉英思维差异与大学生英语写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拓展有关汉英思维差异和英语写作之间的研究。
本文的研究结果可以为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协同发展,为提高大学生英语写作水平提供指导和帮助。
从文化内涵角度看英汉习语的对比【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英语从文化内涵角度看英汉习语的对比一、选题的背景、意义(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习语是语言的结晶,是语言使用者长期以来使用的语言形式之一。
它简洁且意思精辟,是定形性、文化承载最为丰富的词组或短语,包括俗语、成语、格言、谚语、俚语、歇后语等等,是在使用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备独特的、固定的、约定俗成的语言表达方式。
是经过较长时间的使用才能逐渐固定、传播开的。
它们既凝聚了人类共同的生活感受,也积淀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特色,融合了人类共性和民族个性。
所以在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结构。
汉语和英语均是历史悠久的语言,而习语大多由汉英人民长期以来惯用的固定词组和短句组成,所以两个语种里都有着大量的丰富多彩、脍炙人口的习语。
有些习语的喻意汉英之间是相同的,但是,由于各自独特的文化现象、民族特点、汉英民族地理、历史、宗教信仰以及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习语也往往负载了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
近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和英语的交流日益增加。
可以预料,汉语和英语势必受到世界上越来越多人士的重视。
其应用亦将越来越广泛。
Smith于1925年发表了《词与习语》(Words and Idioms)一书,成为早期习语研究的代表。
他的主要贡献在于探索习语的来源和结构,并详细地对习语的来源进行分类,同时强调了习语的基本特征,即:习语的意义不是它的组成词的意义的总和。
从20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随着结构主义语言学理论的蓬勃发展,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词汇、语义和句法理论也被用来解释习语的深层结构和语义特征。
C.F.Hockett强调了语境在识别和解释习语中的重要地位。
他指出,没有语境就难以确定一个表达式是习语还是搭配;他完善了习语的整体性(single unit)、凝固性(institutionalization)和不可替换性(irreplacebility)的特征。
为其后的习语研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开题报告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研究
开题报告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现象研究在科技论文摘要翻译中,医刊汇编译发现许多作者对英文的地道表达方式以及词语运用欠熟练,他们往往只是将两种语言进行文字表面的机械对等转换,而缺乏深入挖掘其内在含义,以及对中英两种语言在表达方式中的思维差异缺乏了解,再加之作者因为英文基本功不够深厚扎实,对一些常见基本的习惯表达方式不了解,故导致其所书写的英文摘要中存在大量的中式英语现象,令英语为母语的读者读来会感觉艰涩难懂,甚至不知所云。
一、词汇层面的中式英语现象。
一是词汇误用,英语中的一些词语具有相近的汉语含义,但是要依据具体前后文语境等情况择其而用,不可只凭借汉语含义一以概之,机械地进行汉英语言转换,而忽略单词的具体使用方法和语境。
二是受汉语语言思维模式影响的词汇误译,很多科技论文作者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局限于汉语表层上的对等语言转换,而缺乏挖掘领悟其在具体语境中的深层含义,同时英语语言功底欠扎实,极易造成“想当然”而形成的中式英语。
三是近义词组误用导致的中式英语。
二、句型层面的中式英语现象。
一是因句子成分不一致而导致的中式英语,由于英语对语言形式美感和语句结构平衡的严谨要求,对于担任同一语句成分的词汇、短语等,均需要结构一致,不可混淆,参差不齐。
二是由于句式结构不同而导致的中式英语,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状语后置。
在汉语中,时间状语和地点状语通常位于句首或者句中,按照“直线式的思维模式”顺畅自然地表达出来,而英语则习惯于将其置于句尾。
2.定语从句的应用。
汉语的定语一般前置,即放在被修饰语的前面,而且不论单词,短语,句子都是置于被修饰语之前,但是在英语中,除单词作定语时前置外,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介词短语等均须后置,特别是在科研学术论文中定语从句的应用十分广泛,句式灵活,表意清晰,结构层次分明,但与汉语的定语位置不同,都置于被修饰的中心词语之后。
3.形式主语现象。
和汉语不同,英语是一个崇尚形式美感的语言文字系统,为了使句子结构平衡匀称,通常将冗长繁复的主语从句或者不定式放在语句后面部分,而用“it”作形式主语,其宗旨在于避免“头重脚轻”的句子结构。
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语篇中的正迁移的开题报告
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语篇中的正迁移的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语篇中的正迁移
一、研究背景
在全球日益紧密的交流、沟通和合作中,语言的交际作用日益凸显。
而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种语言之一,中英两种语言在国际交际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中国和英语国家的文化差异,中国人和英语国家的人在语言上的思维模式
存在较大的差异。
因此,本文将探讨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语篇中的正迁移。
二、研究问题
汉语思维模式和英语思维模式有着明显的差异,在进行英语交际时,中国人如何正确运用汉语思维模式?本文将探讨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语篇中的正迁移及其实现方法。
三、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探讨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语篇中的正迁移,探讨中英两种语言在语言交际中的优化方式,以进一步提升中英两国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效果。
四、研究方法
本文将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相关文献和实证数据,深入研究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语篇中的正迁移及其实现方法。
五、研究内容
本文将分析汉语思维模式和英语思维模式的差异,并探讨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语篇中的正迁移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如何避免语言强调、如何处理信息层次、如何处理
虚实之间的关系等。
六、预期成果
本文预期可以深入探讨汉语思维模式在英语语篇中的正迁移及其实现方法,进一步提升中英两国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效果。
同时,本文也可以为语言教育提供一
定的参考和借鉴。
思维模式差异下的动态对等翻译的开题报告
思维模式差异下的动态对等翻译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面临跨文化交流和交流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翻译成为不可或缺的一个职业领域。
动态对等翻译(Dynamic Equivalence Translation)作为一种重要的翻译方法,在翻译的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动态对等翻译的核心理念是遵循意译原则,以传达原文的意思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对词语、语法、结构等细节的准确翻译。
通过这种翻译方式,可以消除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使得信息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应用。
然而,由于不同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之间的差异,在动态对等翻译的实践中仍然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不同的思维模式会影响到翻译工作者对原文的解读和翻译结果的表达,导致翻译品质的下降。
因此,在动态对等翻译的实践中,如何克服思维模式差异,保证翻译质量,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动态对等翻译中的思维模式差异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原因、影响和应对方式,为翻译工作者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翻译质量。
二、研究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调研、实践分析和案例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
首先,通过文献调研的方式,回顾和总结当前动态对等翻译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现状,阐述动态对等翻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其次,通过实践分析的方式,对动态对等翻译中的思维模式差异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翻译的影响。
最后,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选择几个典型的翻译案例,分析其中存在的思维模式差异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式。
三、预期研究结果本文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动态对等翻译中的思维模式差异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预期研究结果如下:1. 总结动态对等翻译的相关理论和应用现状,阐述动态对等翻译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
2. 分析思维模式差异的产生原因,阐述其对翻译的影响。
3. 提出针对思维模式差异问题的应对方式,并通过对比翻译案例,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旨在为翻译工作者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动态对等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中西翻译思想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西翻译思想对比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中西方之间的经贸、文化、政治等交流越来越频繁。
在跨国交流中,语言的翻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西方翻译思想的差异不仅反映出两种文化的差异,也深受两种语言的语法性质、语言表达方式、文化传统、历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对中西方翻译思想的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2. 研究问题和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中西方翻译思想的差异及其原因,并探讨其在实际翻译中的应用。
具体问题包括:(1)中西方翻译思想的根本差异是什么?(2)中西方翻译思想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3)中西方翻译思想的差异是否能够被克服,如何在实际翻译中加以应用?3.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中西方翻译思想的概念、范畴和历史渊源的比较分析。
(2)中西方翻译思想的特点、方法和基本原则的比较分析。
(3)基于文本分析的实证研究,通过对中英、中法、中西班牙等文本的摘译比对,分析中西方翻译思想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
(4)基于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对中西方翻译思想在翻译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调研和分析。
4. 研究意义和预期成果通过对中西方翻译思想的比较研究,可以加深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和尊重,促进成果的相互借鉴和交流。
同时,为翻译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翻译的质量和效率。
预期成果包括:(1)阐述中西方翻译思想的根本差异,分析其成因与影响。
(2)探讨中西方翻译思想的应用及其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3)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中西方翻译思想提供参考和借鉴。
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经济交流的加深,中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西翻译也愈发重要。
然而,中西文化差异往往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影响到翻译的质量和
效果。
因此,探究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有助于提高中西翻译的准确性和
质量,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进行梳理和总结;其次,通过比较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分析其对翻译的影响;最后,采用实例分析的方法,
具体探讨中西思维差异对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三、研究目标和预期成果
本研究旨在探究中西思维差异及其对翻译的影响,希望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和理论分析,提高译者和读者对中西文化之间的差异的意识,提高中西翻译的质量和效果,促
进中西文化交流的发展。
四、研究进度安排
1、文献综述(1个月)
2、中西思维差异分析(2个月)
3、翻译实例分析(2个月)
4、论文撰写(2个月)
五、参考文献
1. 蔡建明.《西方文化与思维方式》.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2. 张涛.《跨文化交流与中西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
3. 钱静.《中西思维方式的比较及其在翻译中的应用》.北京:外语研修出版社,2006年。
4. 钟必胜.《文化观念对中西翻译的影响》.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5. 王思明.《中西文化交际与翻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英思维方式对比研究
2013010431 覃薇
1.本课题的目的及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投身于汉语学习中。
这种前所未有的发展趋势对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通过对外汉语教学让外国人理解、认同中国文化对中国今后的发展大有裨益。
从国内外的教学实践来看,科学的对比分析能使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语言教学内容理解得更深刻、更全面,从而能准确地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的预见性、针对性、有效性。
对语言学习者来说,即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没有提及语言对比的内容学生自己往往也会将母语与汉语进行比较,由于缺乏比较的方式、方法,看问题不够全面等种种不利因素,学生的比较往往流于表面的形式。
所以在课堂上适度地将汉语与母语进行对比分析不仅能够凸显汉语的特点更能发挥成年人的思维优势和母语能力的作用,有利于第二语言课堂教学。
2.本课题的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纵观国内外各学者的深刻研究,可以看出在以往的汉英对比研究中,比较重视语言形式和结构的上的对比,如某一词类的对比、某一句子成分的对比、某一结构形式的对比,等等。
这样的对比虽然可以找出这两种语言的特点及其异同,但是对两种语言的思维特点的对比研究比较少,解释不了功能和意义方面表达的错误,也就解释不了语言表达的得体性方面的错误。
语言的功能、意义以及得体性与表达方式是一致的,是与各民族的思维方法有直接联系的。
真正有价值的汉英对比研究,应该从语义和语用出发,研究对语言交际起规约作用的“隐含在语言系统中的反映一个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因素”。
3.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研究内容:
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汉英思维对比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与指导,引导中国教师重视汉英之间语义、语用的差异,从而更好地推进教学,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首先拟介绍对比分析理论,分析对比分析理论引入我国所带来的重大意义
(2)拟分析汉英对比的发展史,分析其现状、不足及原因
(3)结合教学实情,分析对比分析理论在思维方面的重要性,提出论文的主题
(4)拟分析中国汉语教师如何通过汉语思维方式不同的对比,突破传统教学,根据教
学内容、学生水平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借用自然的语言环境促使学习者有意识地学习系统、正规的学习语言。
(5)拟结合前面的综合论述,进行总结,同时重申论文的研究目标以及对未来对外汉语教学的展望。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大量阅读关于二语习得与对外汉语教学方面的文献,总结该论题相关的研究进程。
(2)描述性研究法:本课题通过描述当前对比分析研究现状,揭示其不足处,提出改善方案。
(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综合对比分析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发和指导,提出完善汉语教学的方法。
4.理论依据:
拉多的对比分析假说
5.本课题的实行方案、进度及预期效果
实行方案:
查阅书籍,做好相关笔记,搜集资料,整理资料,提取相关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归纳,并提出己的观点。
进度:
搜集材料、开题阶段:2016年12月
初稿写作阶段:2017年2-3月
论文修改:2017年3月中旬
定稿阶段:2017年4月
预期效果:能对课题进行系统阐述,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启发中国汉语教师完善对外汉语教学。
5.已查阅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丁言仁.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唐费颖.汉英思维对比在对外汉语课文化教学中的应用[D],2011
[4]徐涛.母语思维与教学中的汉英对比[D],2006
[5]袁颖.新时期中国汉英语言对比研究回顾[D],2009
[6]丁金国.汉英对比研究中的理论原则[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