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介语变化论析_张雪涛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点知识点一、第二语言习得理论1.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的区别: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学习者在已经掌握第一语言的基础上学习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习得有所不同。
2.共同的习得条件:第二语言习得与第一语言习得都受到认知、社会、情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3.输入假设:学习者习得第二语言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输入来构建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
二、第二语言习得过程1.初始期:学习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处于初始阶段,主要表现为对语言规则的不熟悉,需要借助外语教学材料和教师的指导。
2.中期:学习者开始积累语言知识,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但仍然存在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准确等问题。
3.发展期:学习者的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能力在这个阶段得到显著提高,能够流利地进行口语交流和书面表达。
4.准母语期: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已经达到与母语相近的程度,几乎能够毫无困难地实现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
三、第二语言习得影响因素1.基础能力:个体的智力、工作记忆、认知能力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重要影响。
2.学习策略: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策略也对习得效果产生影响。
3.情感因素:学习者对学习第二语言的情感态度、自信心等情感因素对习得过程产生影响。
4.环境因素:学习者所处的学习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环境等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影响。
四、第二语言习得教学策略1.输出与输入平衡:教师应当提供足够的输入,同时鼓励学习者进行口语和书面的输出。
2.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学习者能够在与他人进行互动中提高第二语言的流利度和准确度。
3.语境创设:教师可以通过创设各种真实的语言交际情境来提高学习者的第二语言习得效果。
4.个性化教学:教师应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满足每个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以上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知识点。
了解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在学习第二语言过程中的习得情况,并且在实际的第二语言教学中有所借鉴。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摘要】本文旨在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概述、影响因素分析、表现形式、应对策略、案例分析等方面进行探讨,揭示了该现象对第二外语教学的挑战。
提出了教学改进建议,包括引入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师专业水平等。
未来展望中,我们还需要探索更多关于中介语石化的规律和特点,以更好地指导第二外语教学实践,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本研究对深化第二外语教学研究,促进教学质量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第二外语教学,中介语石化现象,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影响因素分析,表现形式,应对策略,案例分析,挑战,教学改进建议,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们对于多语种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加,而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存在给第二外语习得带来了一定困扰。
在教育实践中,许多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出现中介语石化的情况,即开始使用第一语言的语法、词汇等结构来替代第二外语的表达。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还给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挑战。
深入研究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其成因和应对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提高第二外语学习水平和能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旨在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深入剖析,探讨其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以及对应的应对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详细解析和讨论,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提高第二外语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希望通过本研究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系统梳理,为相关研究领域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借鉴,促进第二外语教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浅谈二语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的僵化现象
浅谈二语习得过程中中介语的僵化现象1引言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由Selinger于1969年首次提出,并于1972年在其题为《inter-language》的论文中首次使用。
它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language)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
Selinger 对中介语的定义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指二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某一特定阶段认知目标语的方式和结果的特征系统;二是指所有学习者在二语习得的整个过程中,二语能力发生和发展的特征性系统” (戴炜栋、蔡龙权,2001)。
前者是指某一学习个体的、某一特定的、具体的中介语语言(an inter-language),后者是指所有二语习得者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普遍的,抽象的中介语语言体系(the inter-language continuum),也称“中介语连续体”。
中介语既不同于学习者的母语,又区别于学习者的目标语。
二语习得者都是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达到目标语。
中介语是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二语习得中认知过程的必经之路。
中介语是一种既独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外,同时与两者有着密切相关性的语言体系。
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当中,因为受到母语的干扰和影响,存在着很多与中介语相关的问题,以及中介语的僵化现象,而民族预科学生同样不能例外。
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未进入大学而补习基础知识或提高语言能力。
预科教育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衔接作用。
本文拟通过中介语的相关理论,结合实证调查,分析民族预科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困难,为更好的进行预科英语教学提供一点参考。
2中介语的特性语言学习是一种认知行为,应当遵循人类共同的认知规律。
按照认知心理学的观点,人的知识有两大类,一类是陈述性知识,一类是程序性知识(转引自周红云,2003)。
Anderson(1980:223-256)认为陈述性知识获得的关键是记忆,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要复杂的多,它需要三个阶段:①陈述性阶段,②联结阶段,③自动化阶段。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因素导致语言能力停滞,无法进一步提高的现象。
这一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十分常见,给学习者带来不小的困扰。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等方面进行浅析,旨在帮助教师和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现象。
一、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定义1. 缺乏输入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如果没有足够的输入,也就是没有接触到大量的目标语言材料和真实语境,那么他们的语言能力就很难有所提高。
缺乏输入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
2. 学习动机不足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动机不足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如果学习者对学习的外语缺乏兴趣或动力,那么就很难保持学习的积极性,也就难以持续地提高语言能力。
3. 学习策略不当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如果没有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比如缺乏语言输出的机会、不善于总结和应用语言知识等,那么就难以将语言能力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4. 情感因素情感因素也是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之一。
比如学习者可能因为害怕犯错或者受到失败的打击,导致在使用外语时情感紧张,从而影响了语言表达能力。
1. 提供充足的输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充足的语言输入,比如真实语境下的对话、各种语言实践活动等,让学习者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目标语言材料,从而提高语言能力。
2. 激发学习动机教师需要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习者学习第二外语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引导学习者参加一些语言角、文化活动等,让学习者感受到外语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从而保持学习的积极性。
4. 培养积极情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习者尝试和使用外语,帮助学习者克服情感障碍,提高语言表达的信心和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是一个十分常见的现象,但并不是不可克服的障碍。
通过提供充足的输入、激发学习动机、指导学习策略和培养积极情感等多种途径,教师和学习者可以共同努力,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更好地提高语言能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浅谈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语言石化现象
文化长廊浅谈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出现的语言石化现象赵庶栋 辽宁大学摘 要:在学习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呈现出动态的、多样的发展过程。
Selinker提出的中介语理论(也叫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既非母语也非中介语的语言系统。
当学习者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第二语言语法、语义和语音等方面的往往会停滞不前,由此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进入到了瓶颈期,很难在原来的基础上加以突破,这就是语言学中的语言石化现象。
本文主要阐述了产生语言石化的几种原因,并提出了一些改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Selinker;中介语;语言石化作者简介:赵庶栋,山西孝义人,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H0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8)-06-196-01一、语言石化的定义语言石化现象是指在第二语言和外语教学中,一个时不时会出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正确的语言特征成为了一个人说或写一门语言方式的一个不变部分。
[1]二、语言石化产生的原因2.1语言迁移迁移可以分为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
显然,导致语言石化的母语迁移属于负迁移。
学习者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经常对母语中的词汇,句法,甚至语音进行生搬硬套,产生了很多不地道的英语表达。
绝大多数的第二语言学习者,即使学习了一门外语很长时间,仍然无法克服他们的“外语”,甚至产生了像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这样让人啼笑皆非的语言。
并且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区分长短音上是非常困难的。
例如:在语音层面上,像sheep和meat这样的单词通常发音为“ship”和“mit”。
在语法层面上,由于母语影响,学习者使用中式英语的频率很高。
*He is doctor。
(冠词)*The price of the coat is very expensive.(搭配错误)2.2培训迁移培训的迁移主要是由于外语教师对目的语使用不地道,讲授方法不当导致学习者产生对外语的错误理解。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在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中介语在使用中逐渐变得僵化固定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并不罕见,特别是当学习者长期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时,往往会形成不同程度的石化现象。
本文将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影响和应对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浅析。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时,学习者可能会受到母语的干扰,将母语的语言结构和表达方式套用到中介语中,导致中介语变得僵化和固定。
学习者长期使用中介语进行交流,缺乏与母语人士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也限制了中介语的发展和提高。
学习者可能因为焦虑和自信心不足等心理因素,不敢尝试使用新的语言形式,进一步加剧了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发生。
针对中介语石化现象,教师和学习者可以采取一些应对策略。
教师应该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真实交际,提供学习者与母语人士进行实际交流的机会,帮助学习者改变使用中介语的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纠正学习者的错误和不通顺表达,培养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敏感性和规范意识。
学习者应该具备开放的心态,不怕犯错误,勇于尝试和使用新的语言形式。
学习者可以积极参与真实交际,与母语人士进行对话和实践,提高语言使用的自信心和流利度。
学习者还可以注意通过多种途径获得第二外语的语言输入,如阅读、听力和观看相关的电影或电视节目,以培养对第二外语真实语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中介语石化现象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产生原因复杂多样,对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交际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通过教师和学习者共同的努力和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中介语石化问题,提高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和交际能力。
第二语言习得的中介语理论述评
情况 下,类似错 误总会重 复出现 ,甚 至在极度放松 的情况
下 或 很短 时 间不 说 目的语 的情 况 下 也会 出现 。
李大忠在 实际教学 中积 累 了大量 的留学生偏误实例并
写 成 《 “ ” 字 兼 语 句 偏 误 分 析 》 一 文 。此 文 对 留 学 生 产 使
2 )舒 曼 的研 究 。舒 曼 提 出 了 “ 化适 应模 式 ” ,从 社 性也不是很 强 。经过 多年 的努力 ,储诚 志、陈小荷等人建 文
会 环境 因素和学 习者个 人 因素 的视 角对第 二语言 习得 的动 立的 “ 汉语 中介语语料库 ”于 1 9 年 1 月1 日通过专家鉴 95 1 5 力机 制及 学习者语言 的中介语现象 作 出了独 到 的解释 ,为 定。该系统不仅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中介语研究和汉语研
1 )埃利 斯 的研 究 。首先 ,埃利 斯和 道 朗提 出了中介 计和偏误 的收集结合起 来,把定性研 究建立在定量分析 的
留 语的 “ 可变能力模 式 ”,从社 会语 言学的角度来解 释学 习 基 础 上 完 成 了 《 学 生 的 代 词 偏 误 与 代 词 在 篇 章 中 的 使用
者的语 言变异 。应 该说 ,这个 模式是在 最初的 中介 语理论 原 则 》一 文 。
二 、 中介 语 的概 念及 特 点 所谓 “ 介 语 ” ,就 是介 于 学生本 族 语和 目的语之 中
般认为 ,18 年鲁健骥发表 的 《 94 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
学 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一 文是我国中介语理论研究的开 间 的独 立的语言系 统,它是第 二语 言学 习者创造 的语言系 端 。我 国的中介语理论是在研 究国外 中介语理论和研究方法 统。科德称 它为具有独特 风格 的 “ 异方言 ”或 “ 言学 特 语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代表学者及研究成果如下:
二语习得之中介语分析
二语习得之中介语分析作者:张书惠刘红强来源:《校园英语·上旬》2015年第07期【摘要】中介语理论是二语言习得中一个重要课题,对中介语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了解其在二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主要从中介语的概念、基本特征、形成原因、石化以及对二语习得的积极作用等方面来探讨中介语理论在二语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中介语理论中介语二语习得石化一、中介语及概念中介语是二语习得一个重要理论,最早是由Selinker于1969年提出。
1972年Selinker发表Interlanguage,对中介语概念作了详细阐述,二语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会自觉建立一个既依赖母语,又不同于母语和目标语的语言系统。
中介语既可以指一种特定具体的也可以指一种普遍抽象的中介语语言体系。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介语成为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理论。
1967年,Pit Corder将学习者的语言称为个人特异方言。
1971年,William Nemser用“渐近系统”来表示学习者既不同于母语又不同于目的语的语言系统。
二、中介语的基本特征关于中介语的特征,最有代表性的是C.Adjemian提出的系统性、可渗透性和反复性。
系统性提出的前提是IL是自然语言的假说,表明IL并不是语言的组合,而是一个系统。
像其他自然语言一样,IL具有固有的内部结构,所以可以对它进行系统分析。
可渗透性指IL的形成是由于学习者母语与目的语的相互渗透。
目的语规则和形式及母语的正负迁移都会对IL进行语法渗透。
如很多日本学生会说:“我书读。
”是因为日语中宾语是放动词前的,这是来自母语“わたしは本を読む”造句模式的渗透。
在英语学习中,有人会在学习了动词原形后加-ed规则后,将come的过去式变为comed,这是来自目的语的渗透。
反复性指IL不断向目的语接近,但过程是曲折反复的,表现为学习者某些错误有规律地反复出现。
同时也说明了IL的系统性和不稳定性。
在向目的语靠近的过程中,中介语会得到不断的修正与调整。
中介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启示
中介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启示孟元元摘要:为了适应全球化趋势,学习第二语言已经成为促进国与国之间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增进与世界和谐相处的有效途径和有力工具,但从小学习英语的大部分中国学生仍不能很好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
笔者希望找到推动中国二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有效方法,故选择第二语言学习者经典案例进行研究。
本选题旨在研究个案的中介语在应用中出现的偏误与失误,以找到克服交际障碍的普适方法,使我们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能避免偏误与失误,推动中介语更加顺利地向目的语过渡。
关键词:中介语;第二语言习得;偏误;失误;个案分析第1章绪论“中介语”这一概念由美国语言学家塞林克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
塞林克认为,中介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语言系统。
[1]本课题通过第二语言习得案例分析,探寻中介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体现及阶段性发展。
采用个案跟踪、语料分析、测试和问卷调查三种语料收集手段和研究方法,以典型个案为蓝本,结合生活中的语言学习实际,广泛搜集韩语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数据,综合案例分析与调研结果,验证个案分析得出的结论,找出阻碍中介语向目的语进化的条件,提出有利于中介语向目的语发展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研究重点大致分为个案资料收集与分析、调查数据统计与相关性分析、得出结论三个部分。
第2章个案资料收集与分析2.1研究对象分析本课题所选用的案例是典型的第二语言习得案例,运用调查法、对比分析法、偏误分析法等多种方法,收集研究对象各方面的材料,进行全方位研究;个案诊断涉及身心问题与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调整研究进程和研究内容;研究材料均来自网络上可搜集到的信息资料,不涉及研究对象的隐私和秘密。
综合以上,我们将调查对象确定为在韩国出道、有着丰富的第二语言学习经历的、中国内地影视男演员——韩庚。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共6页文档
二语习得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分析及教学启示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到一定程度之后会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各个方面遇到一些难于突破的语言问题。
这些问题使学习者语言能力仿佛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状态,很难像初学者那样稳步提高,进一步发展。
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
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二语习得领域的关注。
本文试图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实际情况,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原因作一个系统的分析,并对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尝试性建议。
一、中介语理论中介语(interlanguage)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Larry Selinker于1972年提出,指学习者在二语习得某一特定的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独立的语言体系。
中介语的语言体系具有独立性。
这种语言体系不同于母语和目的语,而是二者之间的过渡语,并具有母语和目标语的双重特征。
中介语是学习者在习得二语时创造性使用的一种语言,学习者利用已有的母语和目的语的有关知识不断对现有中介语体系进行补充和修正,使这一体系循序渐进地向目的语靠拢,无限接近于目标语言,但完全意义上的到达目的语是不可能的。
中介语具有系统性、过渡性、可变性、创造性、渗透性、反复性及石化性等特点。
其中系统性和过渡性是中介语的重要特点,而石化性是最受学习者和语言学家关注的特点,也是最让大家感到迷惑的特点。
二、石化现象的涵义Selinker(1972)提出中介语理论的同时也提出了“语言石化”的概念,用以描述语言学习的停滞现象。
自从Selinker提出石化的概念以来,语言研究者不断的从各种角度对它做出了解释。
Selinker和Lamendella(1978)把它看作是控制中介语表面运用的潜在机制,学习者的中介语在还没有达到目的语的模式的时候就永久停止了,而且这一现象会发生在语言结构的所有层面和语境,与学习者的年龄和受到的指导无关。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中介语石化是指第二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长时间习得第一外语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的影响,导致在掌握第二外语时存在一定的石化现象。
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学习者在使用第二外语时,可能会出现语法结构错误、句子构成不自然、词汇使用不准确等问题。
中介语石化的表现形式有多种,比如语法石化、语义石化和习惯石化等。
语法石化主要指学习者在使用第二外语时,会将第一外语的语法结构无意识地应用到第二外语中,导致句子表达不准确,语法错误频繁出现。
英语中的的定冠词“a”和“an”在法语中没有对应的词,学习者容易将其直接翻译为“一个”,这就是中介语石化的表现。
语义石化主要指学习者在使用第二外语时,会将第一外语的词义和用法附加在第二外语中,导致词汇使用不准确。
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经常会用“interesting”来表示中文的“有趣”,而忽略了“interesting”的其他词义,这就是中介语石化的表现。
为了减少中介语石化的影响,第二外语教学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来引导学习者正确使用第二外语。
教师需要引导学习者与第二外语直接接触,避免使用第一外语作为中介语。
教师可以通过对比第一外语和第二外语的差异,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掌握第二外语的语法和词汇用法。
教师还可以设计具有情境和交际功能的学习任务,让学习者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运用第二外语。
中介语石化是第二外语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学习者需要通过合理的学习方法和教学指导来克服这一问题。
只有在充分理解和掌握第二外语的语法和词汇用法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地避免中介语石化的发生,提高第二外语的习得水平。
我国近十年第二语言习得中介语错误分析小议
第二语言习得 中介语错误分析的方法
起于 2 0世纪 6 0年代末的 “ 语言学习错误分析” ,在 7 0年 代达到研究 的鼎盛时期。 这一时期的相关文献、 相关研究者众多。
1 文献 范围 .
本 文 以 19 9 9~ 2 0 年 间的 国 内核 心 外 语 期 刊 作 为 研 究 国 外主 要有 J .Ri a d 、J c ah e、S 0 9十 .C c r s .S h c tr .N.Sr h r h id a、
关键 词 :第二语言习得 ; 中介语 ; 错误分析
作者 简介 : 李志娟 (96 ) 18- ,女 , 陕西西安人 , 西北农 林 科技 大学外 语 系硕 士研 究生 ,主 要研 究方向 : 外语 教 学理 论 与实践 ; 郑 艾萍 (9 2 ) 16- ,女, 陕西三 原人 , 西北 农林 科 技 大学外 语 系, 副教 授 ,文 学硕 士,主 要 研 究方 向 : 语 教 学理 论 与实践 。 ( 外 陕西 杨凌
【 厉建欣.本高校的产学研合作及启示 . 8 1 日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参考文献 :
【 3潘 懋元 . 1 ] 儿 中国高等教育百年[】 M. : 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
社 .034 - 47 20 : 4 , 5 6
20 ,) 0 6(. 1 【】 著名大 学— — 沃 维克 大 学[L. t:/ w cvcr 9世界 O]h p/ w wct . n t o/
72O ) 11 0
2 纪6 0世 0年 代末 到 7 0ei e 在 范围,重点选取 ( n ( 外国语》 外语与外语教学》 解放军外国语 、 、《
其论文 “ 语言迁移”( a g a e T a s r 中首先提 出 “ L n u g r nf ) e 中介 学 院 》 外 语界 ) 外语 教 学 》 等刊 物做 为研 究 对 象 。 、《 ) 、《 语 ”一词。17 年 ,他发 表 的 “ 92 中介 语”(neln u g )的 I tr g a e a 首先以 “ 误分析”为主要关键词,进行搜索,得 到 3 错 5篇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摘要】本文旨在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
在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了概念解释,分析了其成因和表现,探讨了影响因素及相应的克服方法。
最后在提出了对第二外语教学的启示,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并进行了总结回顾。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介语石化现象对第二外语教学的影响,并为今后的教学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第二外语教学、中介语石化现象、概念解释、成因、表现、影响因素、克服方法、启示、未来研究、总结、回顾1. 引言1.1 研究背景第二外语教学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第二外语。
在第二外语教学中,学习者通常会产生一种自己创造的语言系统,即中介语。
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中介语的发展受到阻碍,从而停滞不前或者呈现出僵化不变的状态。
研究背景下,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对于了解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学习中的语言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习者,促进他们的语言水平提升。
了解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成因和影响因素,有助于研究者制定更科学的教学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第二外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1.2 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第二外语教学中存在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探究其成因和表现,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克服方法。
通过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第二外语,提高教学效果。
也有助于学术界对该现象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启示。
通过对研究目的的探究,可以更好地把握研究问题的关键点,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打下基础。
1.3 研究意义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外语教学中一个重要且常见的问题,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学习者第二外语习得过程中的语言发展规律,有助于揭示第二语言习得的内在机制。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第二外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在第二外语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中介语石化是指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学习中,受到母语和目标语的影响,形成了一种中间状态的语言结构和词汇,使得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呈现出既非母语又不够地道的特点。
本文将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探讨其成因、影响及应对方法。
一、中介语石化的成因1.1母语干扰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往往会受到母语的干扰。
母语是学习者最早接触的语言,其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深深地植根于学习者的大脑中。
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学习者往往会将母语的语法结构、词汇和表达习惯带入到第二外语的学习中,导致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1.2目标语不足学习第二外语的学习者往往会受到目标语的影响。
如果学习者只是学习了目标语的基本语法和词汇,但没有真正融入到目标语的语境和文化中,就容易出现中介语石化的现象。
由于学习者对目标语的理解不够深入,就难以真正地掌握目标语的语言特点和表达习惯。
2.1语言表达不够地道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用第二外语进行表达时,往往会感到表达不够地道。
因为学习者所使用的词汇搭配、句式结构都受到了母语和目标语的影响,导致学习者的语言表达呈现出一种中间状态,既非母语又不够地道。
2.2理解困难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理解目标语时也会遇到困难。
因为学习者的语言结构和表达习惯深受母语的影响,对目标语的理解会受到干扰,导致理解不够准确和流畅。
2.3沟通障碍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进行交流时容易出现沟通障碍。
因为学习者的语言表达不够地道,对目标语的理解也不够深入,很容易造成交流的混乱和误解。
2.4学习动力下降中介语石化的学习者在面对种种困难时,学习动力会下降。
因为学习者感到学习第二外语的困难重重,很难取得进步,就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3.1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有效应对中介语石化的现象,学习者需要建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者可以通过加入语言交换群体、参加线下实践活动等方式,让自己置身于目标语的语境中,增加对目标语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浅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中介语
logical distance) 的 提法。 但是, Shuman 忽视了一些因素的可变性, 学习 者并不绝对屈从于社
会环境, 他们完全可以构建自己学习的社会环境。③第二语言的学习者用于和本族语的人交
际的 不同的社会身份, 提供了 说和学第二语言的不同的机会。Peirce 认为学习者的身份是多
重性的, 冲突的。只有当学习者能够在一定的范围内找到倾听者, 他们才有可能使自己的学习 获得成功。
二、 中介语的特征
( 一) 社会特征
中介语的社会性表现在: ①学习者在不同的语境使用不同语体。Elaine Tarone 提出语体 持续统一体(stylistic continuum) 的观点。在持续体的一端是谨慎语体(careful style) , 学习者 有意识地对使用的语体作出选择, 以求正确。在持续统一体的另一端是流行语体 (vernacular style) , 学习者自由随意地选择各种语体。②社会因素决定学习者所使用的输入来构建自己的 中介语。 J ohn Shuman 提出的文化移入模式(acculturation model) 可以说明这具问题。Shuman 认为学习过程最重要的是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 学习者无法进行文化移入的主要原因是社会 距离(social distance) 。同时他看到社会距离的提法不够完善, 就又增加了心理距离(psycho-
然而随着对第二语言习得的深入研究其他的研究者也提出了很多假设来描绘和解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第二语言习得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第二语言的习得和交际策略以及第二语言和第二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
第19卷第3期
Vol . 19 No . 3
三 明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学 报
J OU RNAL OF SAW IN G COLLEGE
从二语学习的迁移分析中介语特征
从二语学习的迁移分析中介语特征摘要: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英语学习迁移研究不仅有助于英语学习者学而且有助于英语教师改进教学中介语是二语习得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出现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介于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语言系统,具有系统性、渗透性、动态性和僵化性等特点,对目的语的学习有直接影响。
中介语和语言迁移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中介语迁移学习迁移MASS模式1 关于中介语理论1.1 中介语概念中介语,Inter language,也有人译为“过渡语”或“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学习者通过一定的学习策略,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向目的语逐渐过渡的动态的语言系统。
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Selinker)于1969年提出中介语假说(inter language)的概念。
1972年在其著名论文《中介语》中提出的中介语假说,是试图探索第二语言习得者在习得过程中的语言系统和习得规律的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史上有重大意义。
他认为,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所掌握的语言既不同于目的语又不同于母语,是母语与目的语的中间状态。
中介语理论的提出标志着二语习得研究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杨连瑞,2005)。
1.2 中介语和失误偏误1967年,美国应用语言学家科德(Corder)首先将语言错误分成了失误和偏误两种类型。
失误是不成系统的、偶发的和无规律的,是在情绪紧张、思维混乱、寒冷、交际中突然改变话题等特殊情况下偶然产生的口误或笔误。
人们说自己母语时也会发生失误。
偏误只有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才会有的,是成系统的、多发的有规律的。
20世纪60年代末,科德(S.Pit Corder)提出了偏误分析理论,将注意力转向外语学习者语言产出的偏误分析。
偏误分析基于认知心理语言学,主张将偏误成因分为语际影响与语内影响(Corder,1973)。
偏误分析理论的提出对二语习得研究以及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其贡献之一便是改变了外语教师对待学习者偏误的态度。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1. 引言1.1 研究背景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学习第二外语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但是在第二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即学习者在运用第二外语时出现受母语干扰而导致语言表达不够流利、准确的情况。
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
在当前的教育领域中,关于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较少,相关的理论基础仍较薄弱。
对中介语石化现象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揭示学习者在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第二外语教学提供更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通过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深入探讨,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指导,提升第二外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研究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意义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外语教学中一个重要但常被忽视的问题。
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学习者常常会形成一种混合语言系统,即中介语。
而中介语石化现象指的是学习者在长期使用中介语后,出现语言学习停滞或难以进步的现象。
这一现象对于第二外语教学来说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深入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
通过了解学习者形成中介语的原因和表现形式,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习者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指导,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研究中介语石化现象还可以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影响因素和应对策略,可以丰富第二外语教学理论,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参考和指导。
这有助于提高第二外语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推动第二外语教学向更高层次发展。
加强对中介语石化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只有深入了解这一现象,才能更好地促进第二外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
【2000字】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指研究人员在进行研究过程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步骤。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介语变化论析[1]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介语变化论析Ξ张雪涛ΞΞ(宿州学院中文系,宿州,234000)摘 要 本文以中介语的历时变化和共时变化为视角,归纳和分析了中介语多变性的不同语言能力变化论和不同环境语言运用变化论;并从学习者的语言运用环境和交际对象、学习方式和在语言运用中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等方面,对解释中介语多变性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评介。
最后,从联结的角度对中介语本质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介语 多变的 语言能力 语言运用 联结1 引言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的重点转到了语言学习过程。
作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中介语(interlanguage )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自己建构的一种过渡性语言。
为了描述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使用的过渡性语言,语言学家Selink 2er (1969)[1]创造了这一术语。
Ellis (1994)[2]认为,中介语包含有紧密联系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概念:其一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建立起来的中介语知识内部系统。
该定义侧重于这一概念的静态特征,指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中介语现象。
其二为中介语知识系统的连续体。
该定义侧重于这一概念的动态特性,指的是中介语的多变本质。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学习者所使用的中介语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通常是迈向目标语方向的。
多变性是中介语最显著的特点,也是中介语的本质属性,正是这种本质属性导致了研究者对中介语性质的不同看法。
2 中介语的历时变化和共时变化 观察语言变化不外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因此研究者对中介语多变性的不同观点也可以归为历时变化和共时变化两大类别。
2.1 不同语言能力变化论从中介语的历时变化看,中介语的多变性反映了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语言能力。
功能主义者(Ellis ,1990;Tarone ,1990)[3,4]把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语言使用的历时变化归结于他们的语言能力上的变化。
浅析中介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现象
浅析中介语在二语习得中的正迁移现象一、中介语的定义中介语(interlanguage)是指外语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使用的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与目标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一种语言体系。
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既不同于我们的第一语言,也不同于所学习的目的语,而是一种随着学习的发展向目的语的正确形式逐渐靠拢的一种动态的语言系统。
二语习得者都是从母语出发,经过中介语,达到目标语。
中介语是母语和目标语之间的一座桥梁,是二语习得中认知过程的必经之路。
中介语是一种既独立于母语和目标语之外,同时与两者有着密切相关性的语言体系。
二、中介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正迁移现象的分析(一)语音迁移汉语和英语的语音体系有着明显的区别:两种语言对语音的音高、音强和音长的敏感程度各不相同。
英语对音强变化非常敏感,因此被列为重音语言。
汉语则对音高变化比较敏感,是典型的声调语言。
在英语中元音的长短、松紧可以区别词汇意义,例如: beat [ bi: t ]和bit[ bit ] , fool[ fu: l ]和full[ ful ]。
然而在汉语普通话里却没有这种元音的松紧、长短的对立。
这些不同点构成了学英语的中国学生发音上的障碍。
但是,英语和汉语中的许多拟声词在发音上有相似之处,如clatter与“咔哒”,mamma与“妈妈”等。
一些外来词大都发音近似。
例如: guitar—吉他, sofa—沙发。
一些地名、人名、货币名称等也属于这种情况。
这些都说明在语音领域汉语和英语可发生正迁移。
我是烟台人,我的方言中“儿化音”(例如:这件事儿。
你去哪儿?我要去方特儿玩儿。
)特别多,同时英语美音中有很多“卷舌音”,这对我练习英语的美式发音带来了很大的帮助,但是学习英式发音就比较困难了。
在来大学前,我就知道法语中的“Bonjour,Salut”词汇与汉语中的“笨猪,儍驴”发音很相近,这使我对法语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二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法语。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
浅析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第二外语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是指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由于对母语语音、语法和语义结构的先入为主认知,导致语言表达过程中出现“中介语石化”现象,表现为语言输出困难、语法误用、意思含混不清等。
学习者在学习第二外语时,对语音、语法和语义结构的认知都会受到母语语言认知的影响。
例如,学习者在学习英语时,母语为汉语的学习者可能会将英语中的元音发音和汉语中的元音发音混淆,出现发音不准确的情况。
同样的,学习者在学习语法时,也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例如,汉语中没有冠词,但英语中有“a”和“the”两种冠词,学习者容易出现用错冠词的情况。
另外,学习者在学习语义结构时,也会受到母语的影响。
例如,学习者在翻译时,可能会将母语中的某种表达方式直接翻译成第二外语,出现意思含混不清的情况。
为了避免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发生,学习者需要将母语与第二外语进行分开学习。
学习者需尽可能减少对母语的依赖,尤其是在语音、语法和语义结构认知上。
因此,学习者需要从第二外语语言的基础开始学习,例如语音、语法和单词等,以逐渐增强对第二外语的掌握。
同时,在语言表达过程中,学习者需要尽可能使用目标语言进行思考和表达,减少对母语的干扰。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针对学习者的母语背景、学习水平和个人特点,设计对应的教学方案。
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习者将母语与第二外语进行分开,注重培养学习者对第二外语语音、语法和语义结构的直接感知和掌握能力,使其能够减少对母语的依赖,克服中介语石化现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总之,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第二外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需要学习者、教师以及教学管理者共同注意和关注,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手段,以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介语变化论析张雪涛(宿州学院中文系,宿州,234000)摘 要 本文以中介语的历时变化和共时变化为视角,归纳和分析了中介语多变性的不同语言能力变化论和不同环境语言运用变化论;并从学习者的语言运用环境和交际对象、学习方式和在语言运用中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等方面,对解释中介语多变性的不同观点进行了评介。
最后,从联结的角度对中介语本质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介语 多变的 语言能力 语言运用 联结1 引言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的重点转到了语言学习过程。
作为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学习者所使用的语言 中介语(interlanguage)受到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中介语是指第二语言学习者自己建构的一种过渡性语言。
为了描述第二语言学习者所使用的过渡性语言,语言学家Selink er(1969)[1]创造了这一术语。
Ellis(1994)[2]认为,中介语包含有紧密联系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概念:其一为学习者在第二语言或外语习得过程中的某一阶段所建立起来的中介语知识内部系统。
该定义侧重于这一概念的静态特征,指的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中介语现象。
其二为中介语知识系统的连续体。
该定义侧重于这一概念的动态特性,指的是中介语的多变本质。
在第二语言习得中,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学习者所使用的中介语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通常是迈向目标语方向的。
多变性是中介语最显著的特点,也是中介语的本质属性,正是这种本质属性导致了研究者对中介语性质的不同看法。
2 中介语的历时变化和共时变化观察语言变化不外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因此研究者对中介语多变性的不同观点也可以归为历时变化和共时变化两大类别。
2.1 不同语言能力变化论从中介语的历时变化看,中介语的多变性反映了学习者在不同学习阶段具有不同的语言能力。
功能主义者(Ellis,1990;T aro ne,1990)[3,4]把学习者在习得过程中语言使用的历时变化归结于他们的语言能力上的变化。
他们认为语言能力有一个形成过程,在不同的习得阶段学习者拥有逐渐变化的不同的系列中介语,因此中介语能力是异质的。
这些研究者通过分析学习者语言输出的变化来考察中介语,认为中介语的变化反映了他们的语言能力是可变的。
语言能力是多变的、异质的观点与生成语言学派关于语言能力是不变的、同质的观点存在根本对立。
生成语言学派认为,语言能力指的是掌握构成某一语言所有话语的基础代码的能力。
为脱离语言运用的抽象存在,其特点在深层结构上用该语法的句法成分表现出来,而语言运用则是代码的使用,其特点在表层结构上用该语法的语音成分表现出来(哈特曼和斯托克,1981)[5]。
生成语言学派认为语言能力与语言运用无关,人们无法用语言能力来考察学习者的语言运用情况。
应该承认,学习者的语言运用是他们语言能力的客观表现,语言运用表现了学习者的语言运用能力 也许并不能全部反映出学习者这方面的能力。
功能主义者通过学习者语言运用的表现来分析学习者的语言能力,这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方法,这种方法比起生成语言学派的内省的、与语言运用无关的演绎方法要科学。
Ellis(1990)[3]坚信在习得过程中学习者语言能力是变化的。
例如,当一个新的语言形式添加到已有的语言规则系统内时,不但会引发原有系统的变化,而且会导致在习得过程中为实现相同的交际功能而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形式的中介语发展阶段的产生。
Ellis 认为,正是这种语言规则系统的变化反映了学习者的语言能力的变化。
2.2 不同环境语言运用变化论从中介语的共时变化看,第二语言学习者需要根据不同环境运用相应的语言结构,这种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是随环境系统变化而变化的。
这些环境包括语言环境、情景环境和心理语言环境(Ellis,1994)[2]。
语言环境导致中介语变化是指不同的语言环境引发了有差异的语言形式,而目标语要求相同的语言形式。
因此,学习者目标语形式的习得可能与他们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语言运用紧密相关。
情景环境对中介语的影响以T ar one(1983)[6]提出的中介语语体连续体最具代表性,依据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中介语语体表现为从随意语体(v ernacular style)到细心语体(car eful sty le)这一连续体中。
前者出现在自然语言运用的非正式情景之中,后者则反映了学习者在要求审慎地运用语言的正式情景下的语言输出。
每一种语体均有其各自对应的语言形式时,这就要求学习者根据不同的情景进行语体变换。
此外,情景环境对中介语变化的影响还可以表现为学习者对不同的对话者和话题的敏感性而影响其语言运用方式。
学习者需要根据上述情景因素调整语言运用方式,作出适当的言语行为,从而使其运用的语言有时接近于目标语,有时则与目标语差别较大,呈现出多变的特点。
心理语言环境对学习者语言形式的影响有诸多因素,包括时间压力、注意焦点等因素,通讯作者:张雪涛,男。
E mail:zhangzuetao@陆俭明老师审阅了此稿,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谨表谢忱。
502 心理科学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06,29(2):502-504这些因素能够系统地影响使用目标语的准确性。
例如,当学习者把时间用来准备语言形式,则目标语的准确性较高;但当他们把时间用来计划和组织语言输出所包含的信息内容时,准确性则较低。
3 中介语多变性及其相关解释对于中介语多变性的显著特性,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解释观点。
这些观点可以分别从学习者运用语言的环境和交际对象、学习方式和在语言运用中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等角度,对中介语的多变性进行分析。
前边已经从语言运用环境对中介语的多变性进行了解释,下面从学习者的交际对象、学习方式和在语言运用中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三个方面来分析中介语的多变性质。
3.1 依据交际对象进行言语调节而出现从中介语产生的情境因素着眼,Giles(1980)[7]依据说话人(这里指第二语言学习者,下同)在交际时对听话人的社会、教育等的不同态度来解释中介语的变化,这一理论称为言语调节理论。
该理论根据说话人在交际中的言语调节性质,区分为:求同、求异、言语维持三种主要的变化形式。
求同,表现为说话人调节自己的言语,使之与交际对象的言语接近,这种情形多半是表示说话人对交际对象的团结。
求异,则表现为另一个极端,即说话人尽可能调节自己的言语,使之不同于交际对象的言语,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说话者为了强调其言语的规范特征。
上述两种情况是说话人出于一定的目的考虑听话人具体情形而做的言语调整。
如果说话人不考虑听话人具体情况,因而在言语上不作任何调节,这便是言语维持。
言语调节理论认为说话人的语言使用上的变化是其言语调整造成的。
言语调节理论从交际对象入手,为人们提出了解释中介语多变性的另一条思路,增加了人们对不同的环境因素如何导致中介语变化的理解。
3.2 因为学习方式不同而产生Ellis认为,学习者的中介语变化可分为系统变化和非系统变化两种形式。
中介语的系统变化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变异形式,其变化可根据环境等因素对其运用情况进行预测,它包括语言任务引发的变化和形式-功能变化。
中介语的非系统变化即中介语的自由变化情况。
在第二语言习得的初期,当一种语言形式首次出现在学习者语言输出时,自由变化最为常见,这种变化是项目学习(item learning)的结果。
这种学习方式可以积累语言形式,但所积累的形式呈分离状储存,与其它语言形式联系很弱。
与项目学习相对的是系统学习(system learning)。
系统学习意味着建构支配整套语言项目的抽象规则,确立规则之间和语言项目之间的相互关系。
但是,学习者的中介语并不一定都能构成系统,在习得的任何阶段,学习者中介语的一部分可能构成系统,而其它部分则没有构成系统,而呈自由变化状态。
因此,无论是项目学习还是系统学习,中介语的自由变化是必然存在的,它在中介语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研究中介语的自由变化对于理解中介语的本质、解释学习者如何建构中介语系统,具有重要的价值(Ellis,1985;1994;1999)[8,2,9]。
3.3 由于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不同而造成T ar one(1983)[6]认为中介语变化是由语体变换造成的,而语体变换则受学习者不同注意程度的影响。
并认为在语言习得的任何阶段,学习者的中介语都表现为语体的连续体。
T ar one根据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来划分中介语类别,把学习者的中介语划分为一个由随意语体到细心语体的语体连续体。
前者(如日常交谈)学习者对语言形式注意最少,与后者(如语法判断)学习者对形式注意最多,两者有明显的差别。
注意对语体的影响表现为:要求注意愈少的语体愈稳定,反之则易受目标语和母语的影响而愈具有多变性。
在习得过程中,新的目标语形式通常最初出现在学习者的细心语体一端,之后逐渐向随意语体转移。
此外,它还可以直接进入到随意语体,并逐渐向细心语体扩展。
从注意的角度研究中介语,T arone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思考中介语变化的新途径,但完全根据对语言形式的注意程度来区分语体,并以之解释中介语的变化是不够的,因为不同的语言结构、不同的语言任务等语言和非语言的因素都会影响学习者在语言运用上的变化。
4 从联结的观点看中介语的多变性以上是对研究者就产生中介语本质属性 多变性的原因所做的评介。
这些研究者虽然从不同角度对中介语的多变性进行了解释,但缺乏从语言本体变化的角度对中介语的多变性进行解释。
下面准备从联结(connection)的角度来分析一下中介语的多变性。
联结的概念源于学习理论,指的是 某情境仅能唤起某种反应而不唤起其他反应的倾向 ,一切行为与学习的基础都为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林传鼎等,1986)[10]。
兴起于上一世纪中期的认知心理学对语言加工中联结的内容和方式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
平行分布加工模型(Rumelhart&M cClelland,1986)[11]认为,语言知识是以与任何语言结构无关的单元(units)间互相联系的网络为形式的。
网络是由单元和节(nodes)组成的,它们的联系强度随激活或阻碍而增减。
这一模型认为,语言习得是由对输入刺激加工反馈后逐渐修改联系强度的过程构成,当网络反馈的信息与目标语一致时,习得就完成了。
用联结的观点不仅可以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进行细致地描述,而且能够对所习得的知识 中介语的本质进行合理地解释。
4.1 联结观点可以更好地理解第二语言习得的动态过程和所出现的偏误联结观点认为语言习得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
习得就是对输入的第二语言信息加工后不断反馈,逐渐修改单元与结之间的联结强度的过程。
这种动态的联结观有助于我们理解中介语的发展过程。
把第二语言习得看作是一个建构新的语言系统的过程,在这一建构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能力朝向目标语不断变化,体现了知识学习的渐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