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剖析
诗歌比较阅读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 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 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 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 故宫惟有树长生。
•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指出 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 说明。
•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无意苦争春, 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
• 卜算子•咏梅 读陆游咏梅词,反 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1961年12月
• 同一种意象,在不同意境中表达的情感也不同。 • 例如毛泽东的《咏梅》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 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 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 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 半峰残月一溪冰。
•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具体说明。
•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 简要分析。
乌衣巷 (唐)刘禹锡
其形象就明显不同,前者是傲霜挺立、笑看风物 的形象,后者是寂寞孤独、无衣无着的形象。
• 在把握诗歌形象的基础上,我们可以进一步深化 拓展,进而理解不同题材的诗歌的思想内容的差 别,并作深一层的比较阅读。
• 将不同题材的诗歌进行比较赏析,可以走进诗人 丰富的内心世界,领悟作品的思想感情,得到美 的享受,心灵得以陶冶净化。
诗歌比较阅读
• 比较阅读能提高学生的读诗的趣味,培养学生 较强的应试能力,比较阅读是提高学生鉴赏能 力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
一、把握形象是诗歌比较阅读的重要途 径。
浅谈古典诗歌比较阅读鉴赏
首 以上诗 歌进行 比较鉴赏 的命题方 式越来越 多 。 : 誉 为“ 史” 如 诗 。他热爱 生活 , 热爱人 民, 热爱祖 国的大 【07 庆 卷 】1苏轼 的 《 棠 》 自居 易 的 《 20 重 () 海 与 惜牡 好 河山 。 因此 , 我们 可以就他 的语 言风格 教授他在 西
到理解诗 歌 , 把握诗 歌 。这样 , 才能符合 新课程 改革 他们 相通 的情感 , 行 比较 教学 。这样 , 进 我们 就能把
的要求 , 能符合诗 歌教学发 展的需要 。 才 以下是本人 握住 诗人 的情感 ,把它 作为基 础进行 更深层 次的鉴 对 涛歌 比较 阅读 教学 的几 点体会 :
浅谈古典诗歌比较 阅读鉴赏
■ 福建省漳州南靖一 中 林斌仙
纵 观近几 年来的高 考试题 , 典诗 歌 的鉴 赏 , 古 是 步深化拓 展 , 不 同题 材的诗 歌进行 比较赏 析 , 进 将 走
高考考 查的重要 内容 。 古典诗歌 鉴赏 的考 查 ,0 2 诗 人丰 富的内心世 界 , 悟作者 的思想感情 。 对 20 领 一代 诗 年 以前主 要是采 用选 择题 形式 ,0 2年 以后 ,大部 圣 杜甫 , 20 其诗 多涉及社会 动荡 、 治黑暗 、 民疾苦 , 政 人 分省市 都采用 了主观题 形式 。特别是 采用 两首或 两 他 的诗反 映了 当时 的社会 矛盾和 人 民疾 苦 ,因而 被
一
赏。
三、 赏析诗歌 的技 巧是指 向 、Biblioteka 寻 找诗 中的形 象是关键
别林 斯基 说 :诗 的本 质就 在于把 不具体 的思想 “
表达技 巧是指作者 在塑造形 象 、 创造 意境 、 表达
寓于 主动的感性 的美丽 的形象 。” 不管是叙 事诗 , 还 思想 感情时所 采取 的特 殊 的表现手法 。它 的含义非 是抒情 诗 ,都有 形象 ,可 以把 它看成 是诗 中的主人 常 广泛 ,既可 以包括各 种修 辞手法 、表达方式 的使 公。 因为形 象是情感 的载体 , 我们 从形象 中能体会作 用 , 也包括各 类表现 手法 和艺术构 思上 的巧妙使 用。 者 的价 值取 向。 首先 是叙事诗 的教学 , 同样 写爱情 对 表达技巧 的鉴赏 ,就 是辨识诗 歌 中所使用 的修辞 如
关于高考诗歌鉴赏中比较阅读的教学思考
关于高考诗歌鉴赏中比较阅读的教学思考诗歌鉴赏作为高考文学类题型的重要部分,是考生们备考复习的重点之一。
在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中,比较阅读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比较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本文将对高考诗歌鉴赏中比较阅读的教学思考进行探讨。
比较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在阅读同一题材或同一主题的不同诗歌时,学生可以发现诗歌中的共性和差异性,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诗歌所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中所蕴涵的哲理和情感,从而提高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比较阅读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对诗歌进行对比和分析,找出诗歌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以及主题、意象、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
这样的比较和分析过程,能够促使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分析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在开展比较阅读的教学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定合适的比较对象。
教师在设置比较阅读任务时,应该选择题材相近、主题相似的两首诗歌作为比较对象,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深入比较分析。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对比较对象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找出诗歌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3. 关注诗歌的语言和结构。
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点关注诗歌的语言和结构特点,帮助学生分析诗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手法,从而更好地把握诗歌的艺术魅力。
4. 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在比较阅读的教学中,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对诗歌进行比较分析的加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
14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篇
阅读理解——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篇今天这堂课呢,我们继续来学习诗歌鉴赏。
今天考点可是重头戏,近几年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儿中都非常热门——比较阅读。
什么叫比较呀?即两两相比,放到诗歌里呢就是两首诗歌让我们比较着看,比较着体会。
它既考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又考察我们的比较分析能力。
同学们又要开始喊了:难上加难,简直是强人所难嘛!老师还是想说,不难不难~无论什么样的比较阅读,考点只有两个——诗歌特点和情感表达。
今天我就要为同学们送上三把解题金钥匙,轻轻松松解决比较阅读。
解题之前同学们先来欣赏三首名篇,分别是杜牧的《泊秦淮》,刘禹锡的《乌衣巷》和邓剡的《唐多令》。
泊秦淮杜牧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第二首乌衣巷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诗还附上了注释:乌衣巷:位于秦淮河畔,东晋时名门望族的聚居区。
王谢:指王导和谢安,二人均为东晋时的权贵。
第三首唐多令邓剡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本首诗的注释是:邓剡,南宋人,坚持抗元,南宋政权最后的据点崖山失守后被俘。
此词为作者被俘后押送元朝大都途中路过南京时所作。
同学们发现这三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吗?这三首诗都是怀古咏史诗~按比较阅读题所占比例来看,咏史怀古诗称第二,就没题目敢称第一!因此,这里就隐藏着比较阅读的第一把也是最重要的一把金钥匙——知人论世。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读懂一首诗,首先要了解诗歌的体裁类型、产生的时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等等。
咏史怀古诗在时空感上给人以强烈的冲击,诗人多将现实和历史糅合在一起,两重时空并置叠映,使人们既能穿越于时间的隧道,在眼前呈现出当年的光影;又能感知于当下,创造出身临其境的实感。
作者的朝代往往也透露解题的思路。
上面三首诗的作者都生于唐宋覆灭时期。
高三语文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
求同存异----诗歌的比较鉴赏纵观近年语文高考诗歌鉴赏题,不难发现,其题型由客观选择到主观表达,其内容由对一首诗的鉴赏到对几首诗的综合比较,呈现一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趋势。
而分析近几年(特别是2004年---2008年)全国各地的高考诗歌鉴赏题,更会发现一种共同走向:提供多首(多为两首)内容相关的诗歌,要求考生阅读后对相同之处进行分析,对不同之处进行比较鉴赏。
很显然,其难度比直接分析一首诗有所增加。
这既是高考诗歌鉴赏题发展成熟的表现,更是对学生古代文学文化积累的更高要求。
总之,考题体现了一种考查方式的综合性、视野的开放性。
我们不妨先来看几组具体的高考诗歌鉴赏题:1.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浙江卷)(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 _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
(2分)(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005年天津卷)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既然如此,在进行高考诗歌鉴赏专题复习时,我们主要关注对单首诗歌的鉴赏,也要在此基础上突破比较类诗歌鉴赏。
一、考查角度及设题特点。
经过仔细研究,我们不难发现:比较类诗歌鉴赏题设问角度并没有离开鉴赏诗歌的常规考点,其设问角度都是从体裁、意象、意境(气氛或画面)、炼字、思想情感、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异同的比较。
1.看体裁(2003年春季北京卷)(1)填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属于________。
这两首都是抒发________。
2003年春季上海卷)(1)从这两首七绝的内容看,它们都属于 _____诗。
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
高考诗歌“比较鉴赏题型”答题策略提问方式和答题思路【提问方式】给出两首或几首诗词,要求学生比较阅读后,对其异同进行鉴赏评价【答题思路】(1)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曲),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包括注释)。
(2)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意象、意境,语言,艺术手法,思想感情等)来寻求诗(词、曲)的差异性。
(3)要注意点面结合,既要有总体分析,又要有具体分析。
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解题指导与典型例题第一种类型意象、意境比较鉴赏【解题指导】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画面,又称为情景、境界、氛围。
一般来看,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
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
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
比较鉴赏时要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典例1】(200年8广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木芙蓉吕本中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5分)【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范诗写的是孤苦、心酸,处境凄凉却坦然面对的形象。
前者是豪迈与大度的闲适之士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坚韧的乐观者形象。
【解析】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
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人世、爱国志士的象征了。
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
诗中后两句,诗人用“无言”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的怯懦软弱,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慨。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诗歌鉴赏之比较鉴赏01 考点解读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为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理解能力和欣赏评价能力,越来越多地采用比较阅读的形式来命题。
命题要求考生在比较中完成对诗歌的赏析。
比较阅读,更能考查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鉴别和运用能力,靠机械重复的记忆,不能应对新的题型。
02 考查方式诗歌比较鉴赏的命题方式通常有:1、甲诗包含了怎样的哲理?它与乙诗中哪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2、甲诗和乙诗抒情方式和书法的情感有何不同?3、结合具体诗句,比较甲、乙两诗在内容上的异同。
4、同是送别诗,两首诗都采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但该手法的运用却有差别,试结合具体诗句比较其不同之处。
03 技巧点拨【提分妙招】如何在解题过程中保持清晰的思路,以减少失误,赢得高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了解诗歌对比阅读的选材。
题目材料一般选用不同的人所写的相同或相似的题材,或是思想感情不同,或是表达技巧不同,或是语言风格不同。
其次,了解命题角度。
从命题角度看,可以分为对诗歌语言的品味、对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对诗歌形象的解读、对思想感情的把握等方面的比较。
第三,多角度比较。
从题型设置上,既有单一比较,但更多的应是综合比较。
可以分为“同中求异”和“辨别异同”两种类型,但又较多是“同中求异”这一类型。
【应对策略】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读懂诗歌,理清大意。
两首诗放在一起对比阅读,难度是增加了,但是,只要读懂每一首诗,然后再比较答题应该不难。
怎样才能把一首诗读懂读通呢?应该是先读标题,因为标题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
其次读注解。
最后读诗句,把从标题和注解中得到的信息用到诗句中去加以验证。
读诗句时先把它当作古文来读,再把它当作古诗来读,抓住诗歌中的意象及诗歌营造的整体意境对诗歌作诗意的解读。
二、辨别异同,知同辨异。
诗歌鉴赏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就是“知同辨异”:"知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如题材相同;“辨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诗歌比较鉴赏
② 方式:是同中求异还是异中求同?还是辨析异同? ③ 比较点:景境情?表现手法?语言风格? 3. 分清条理、组织答案
诗歌鉴赏常用词语、术语 评价诗歌内容的词语: 咏物抒怀、怀古之作、思乡思亲、爱国颂歌、 游子生涯、山水田园、军旅生活、乡土气息、 城市风貌,爱国热情、忠贞爱情、青春颂歌、 校园生活等。
篇目
主要意象 意境
手法
情感
《泊岳阳楼下》 岸风夕浪、舟 雪寒灯、鲲鹏
壮阔、凄冷
借景抒情、 对比、用典
对动荡时局的担忧,但也有 着鲲鹏般远大的报国热情
《登高》
风天猿、渚沙 鸟、落木长江
萧瑟、悲凉
借景抒情
老年多病漂泊西南的感 叹,凄凉孤独的无力感
参考答案:
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和忧国伤时之感。(2分) 异:①《泊岳阳楼下》中尽管时局堪忧,前途未卜,但是诗
探求新知 比较角度三 表达技巧比较鉴赏
• 试题中有的明确要考察的表现手法,有的没有明确表现 手法,但都需结合作品分析、比较。
比较手法技巧解题方法:
1.审清题干,明确考查的表达技巧的类型。 2.熟知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 3.结合诗句比较分析各自的表达技巧及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比较两首诗表现手法的不同。(6分)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3、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5、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 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阅读一下两首诗并思考:《泊岳阳楼下》抒发的情感与《登高》有何异同?
易错点35: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抓不住要害(解析版)
备战2021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易错题易错点35 诗歌鉴赏之比较阅读抓不住要害【典例分析】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临安春雨初霁陆游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附)《书愤五首·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下面对这首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开篇即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对世态炎凉的无奈和客籍京华的蹉跎,直抒胸臆,情感喷薄。
B.颔联写诗人看破人生世相后的闲适心情,卧居小楼静听春雨,想象杏花连夜开放,颇惬意。
C.颈联表面上写诗人闲居小楼写字品茶消磨时光,实际表明自己不能建功立业的焦虑郁闷。
D.尾联不仅道出了羁旅风霜之苦,又寓有京中恶浊,久居恐为其所化的意思,所以要早回家。
2.《临安春雨初霁》与《书愤》作于同一年,两首诗中都有对世事的感慨,请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谈谈这两首诗在表现重点和诗歌风格上的差异。
【答案】1.B2.表现重点:《书》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表现了报国之志难酬的悲愤和抑郁;《临》借写江南春雨和书斋的闲适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京华生活的厌倦和不得志的悲愤与牢骚。
诗歌风格:《书》严肃而激愤,沉郁顿挫,深沉蕴藉,而《临》具有诙谐意味,这种诙谐其实是以轻松的形式表达内心的忧愤。
【分析】1.B项,“闲适心情”“颇惬意”错误,“小楼一夜听春雨”说明诗人一夜未眠,表达的应是他的郁闷之情。
故选B。
2.表现内容不同:《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追叙自己早年的宏图大志和气壮如山的爱国热情,既有对世时艰难的慨叹,又有对自己当年抗金复国的壮心豪气的袒露,内容兼有追怀往事和重新立誓报国的双重感情;《临安春雨初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诗歌鉴赏中的对比阅读题浅析
问 : 比较 感情 。
“ 有 ” “ 有 ”流 露 出诗 人 的 不 同 应 犹
图景 .表 现 了 诗 人 的 隐 逸 情 怀 。孟 诗 “ 鸟” “ 啼 风
雨 声 ” 重 在 声 音 ,运 用 白描 手 法 ,描 绘 了 一 幅 春 天
析 :① 应有 :这 两字蕴涵 丰富 ,表现 了诗人孤
寂 中 寻 找 旧 迹 的复 杂 心 情 , 既有 希 冀 与 自信 ,也 有 失 意 与 怅 惘 ,更 有 寻 而 未 见 的 不 甘 心 。② 犹 有 :去
早 晨绚丽 的图景 ,抒 发 了诗 人热爱春 天 、珍惜 春光
的 美好 心情 。
( ) 比较 诗 作 的情 感 和 感 情 基调 二 诗 歌 的 出 现 伴 随 着 诗 人 的 强 烈 的 思 想 感 情 。感 情 之 于 诗 ,如 血 液 之 于 人 体 ,如 水 分 之 于 花 草 ,它 是 诗 歌 的生 命 。 对 思 想 感 情 的 领 悟 是 诗 歌 鉴 赏 的 重 中之 重 。作 答 时 应 该 从 诗 歌 的 意 象 出 发 .仔 细 体 味 诗 人 所 表 达 的 情 感 ,找 出 其 具 体 的 细 微 差 别 ,准 确
要 准确 作 答 。
问 :试 析二 诗 意象 的 异 同 。
答 :同—— 都 以春天景物 为描写 对象 ,都有春
雨 、落 花 、 啼 鸟 。 异— — 王 诗 “ 红 ” “ 雨 ” 桃 宿
“ 绿 ” “ 烟 ” 色 彩鲜 艳 ,重 在 视 觉 形 象 ,描 绘 了 柳 朝
一
幅 雨 后 清 晨 田园 生 活 的 宁 静 闲适 而 又 美 好 的 生 活
较 鉴 赏 具 体 作 品 的 时 候 .不 仪 要 着 眼 于 意 象 的 异 I 司, 还 应 透 过 其 表 象 ,注 意 诗 歌 所 包 含 的 旨趣 、所 体 现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诗歌鉴赏题型4对比鉴赏分析异同主观题课件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诗歌鉴赏题型4对比鉴赏分析异同主观题课件
2021/4/17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6诗歌鉴赏题型4对比鉴赏分析异同
1
主观题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专题六 诗歌鉴赏1个客观题3个主观题
题型4 对比鉴赏,分析异同——主观题
2019 年全国卷Ⅲ古诗文阅读第 15 题要求考生将刘禹锡原诗与教材背诵篇目《酬乐 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进行语言风格对比,使学生置身于刘禹锡的作品群这一特定情境 中进行审美感知、理性思考的迁移和整合。由此,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又一次引入了高 考命题,二轮复习中应作为专题重点复习。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规范思路] 第一步,读文本,知大意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全诗从“闻说”落笔,极 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 昂豪迈的思想感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 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
这两首诗的尾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①崔诗尾联写诗人对友人讲,要清正为官,做出政绩,不要辜负了上级的恩 遇,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②刘诗尾联写天下虽然很大,但能做知音的没几人, 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得的感慨,也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诣红楼院寻广宣①不遇留题 李益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高中古代诗歌阅读05:诗歌比较题鉴赏策略(27张)
题点2:语言比较
语言比较鉴赏题主要分微观语言比较题和整体风格比较题两类。其中“字 词句”型的微观语言比较题主要通过“炼字题”在单首诗歌内对字、词、句进 行比较。
但对于不同诗歌语言风格的比较也屡有考查。整体风格比较题主要是对诗 歌、诗人的整体风貌进行考查。
四方面鉴赏词语比较赏析题 词语比较赏析题与一般的词语赏析题一样,看该词语是否造境、写景、表 情,是否传神等。 (1)一定要选好比较点。如联系描写的情景进行比较,看谁更符合语 境。 (2)从表现作者情感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准确表达诗人当时的情感; (3)从表达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生动形象; (4)从结构特点上进行比较,看谁更能使结构浑然一体、更能起照应等 作用。 【注意】把理由说清楚、说充分。
典型例题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忆王孙·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 门。
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它们所抒发的感情 是否相同?试简要分析。(6分)
【答案】感情不同。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断 魂”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 魂”是思夫之愁。
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2题。 咏柳
王十朋 东君于此最钟情,妆点村村入画屏。 向我无言眉自展,与人非故眼犹青。 萦牵别恨丝千尺,断送春光絮一亭。 叶底黄鹂音更好,隔溪烟雨醉时听。
第三步:列要点,找对应
李词 杜诗
主要是写景,通过萋萋芳草、依依拂柳、声声杜鹃、梨花细雨、黄昏时重门深掩等一连串 带有伤感的暮春景物来衬托相思之情,传达出一种伤春怀人的情绪
比较辨析类诗歌鉴赏 (训练)解析版
比较辨析类诗歌鉴赏目录01 挑战真题·查知识漏洞02 回顾教材·补知识漏洞回顾知识体系回顾核心考点易混易错归纳03 知识通关演练(2022·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6.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6分)【答案】①《送》诗中王勃直抒胸臆,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来宽慰朋友,排遣离愁,乐观豁达,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②《白》诗中,“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比较诗歌内容的能力。
古诗词的抒情方法: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由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
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古抒情和情景交融。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大意是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远在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
此句写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尾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大意为不要在岔路口上分手之时,像青年男女那样悲伤得泪湿衣襟。
“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特点。
这两句一洗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排遣离愁,乐观豁达,这是属于直抒胸臆;《白下驿饯唐少府》中尾联“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的大意是走哪条路离开呢?长安就在太阳边上。
此句是诗人想象与友人分别后的情景,写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是长安,运用“日近长安远”的典故,以激励朋友去长安施展才华抱负、建功立业来排遣离愁。
这是通过用典来抒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诗歌鉴赏《少年行》比较阅读
诗歌鉴赏《少年行》比较阅读《少年行》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通过对少年成长的描绘和反思,引发人们对于青春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本文将对《少年行》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不同版本的诠释和细节差异,从而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欣赏这首经典之作。
一、背景介绍《少年行》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
王之涣以诗人独特的笔触,抒发了对时间流逝和少年时光的追忆。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沉的思想,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版本比较在对《少年行》进行比较阅读时,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版本的诗歌进行对比,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细微差异和诗人的表达意图。
下面是两个版本的《少年行》对照:版本一:少年行,小脚踏遍青山径。
年华逝,风霜已度春秋景。
步履轻,梦想在远方憧憬。
岁月老,忧愁侵蚀了青春静。
版本二:小小青年,行走在山间的小径。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春去秋来。
步履轻盈,追逐梦想的远方。
岁月蹉跎,忧伤侵蚀了青春的宁静。
从以上两个版本的对照中可以看出,版本一以较为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少年成长的无奈。
而版本二则较为生动地描绘了行走在青山径上的少年形象,并通过具体的词语,增加了读者对于岁月流逝和青春匆匆的感受。
三、诗意阐述《少年行》通过描绘少年的行走和时光的流转,表达了对青春逝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向往。
诗中“小脚踏遍青山径”描绘了少年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少年时期的活力和无畏。
而“风霜已度春秋景”一句,则体现了时间的流转和岁月的无情。
诗句“步履轻,梦想在远方憧憬”中,诗人表达了少年时光的美好和对梦想的追求。
少年轻盈的步履象征着他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逐,而远方的憧憬则展现了他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期待。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少年们也难免面临着忧愁和内心的煎熬。
诗句“岁月老,忧愁侵蚀了青春静”表达了对青春流逝和成长过程中烦恼的感叹。
青春的荏苒和忧愁的侵蚀,构成了此诗的主题,并引发了读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四、鉴赏与感悟《少年行》以简洁而美妙的语言,勾勒出了少年时期的美好和无奈,引发了读者对于时间流逝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吟 (宋)徐照
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 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
【注】①上有青枫林:《楚辞·招魂》中有“湛湛江水兮上 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
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5分)
(2014天津卷)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8分 暮春 (宋)黄庚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参考答案:反衬。(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 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 (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 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牛刀小试2:
观祈雨
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 么字?为什么?
答题步骤:(1)找出某字,解释该字 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 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 怎样的意境,或表达怎样的感情。
规范答题三步骤:
叙——析——评
牛刀小试1: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三、如何应考?
一、多读 培养鉴赏诗歌的语感
二、多背(▲) 建立完善的诗歌知识体系
三、多写(▲) 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模式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类 间接 借景抒情、用典
古
抒情 托物言志
诗 1.表现手法 描写类 动静,虚实,侧面
词
烘托,细节描写,
表
白描,用典
达
比兴,抑扬,对比,联想,
技
衬托(正、 反衬)渲染等
休暇日访王侍御不遇 韦应物
九日驱驰一日闲,寻君不遇又空还。 怪来诗思清人骨,门对寒流雪满山。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其二) 李商隐
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沧江白石樵渔路,日暮归来雨满衣。
(3)请分别赏析两首诗结句的表达效果。(5分)
(2014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李端
(2015贵阳市第二次适应性考试)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如何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语言上有何特色?
答题步骤:(1)用四字短语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 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芳事阑珊三月时,春愁惟有落花知。 柳绵飘白东风老,一树斜阳叫子规。
暮春山间 (宋)黄公度
缓步春山春日长,流莺不语燕飞忙。 桃花落处无人见,濯手惟闻涧水香。
(3)两首诗都写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4分)
(2014新课标卷II卷)
含山店梦觉作(韦庄)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怎么考?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州歌(其六)
南宋-汪元量
北望烟云不尽头, 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 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送北上途中所作。
(1)简析"望"在诗中的作用。 (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 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
(1)“望”统领全诗。引出了作者被押送北上所看见的 “烟云”、“大江”、“寒鸦”、“夕阳”等萧瑟凄苦的景 象,刻画了诗人故国沦陷、远离家乡的惆怅伤感之情。 (2)"大江东去水悠悠"抒发了作者身处国家衰亡不可挽救 之时的悲痛心情,侧重现实。苏轼的诗句表达了对历史流转、 英雄不在的感慨,侧重怀古。
为了什么(思想内容)
二、怎么考?
月上瓜洲·南徐多景楼作
【宋】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塞草 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
古今泪,水东流。惟有渔竿明月
上瓜洲。
【注】南徐,古州名,治所在京口(今江苏镇江)。多
景楼,为南徐胜迹,在镇江北固山上。
1、结合上阕,分析“几多愁”中“愁”的具体原因 2、“惟有渔竿明月上瓜洲”一句,词人通过塑造 “渔翁”形象,寄托了怎样的情怀?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在表达技巧方面的突出特点?
答:①对比。②前两句写农民春旱祈雨的
场面,后两句写朱门看歌舞的情景,前者 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③表 现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豪门贵族的 愤慨。
诗歌鉴赏重点复习——
巧寻比较鉴赏突破口
——“求同析异”法
(2014江苏卷)三、古诗词鉴赏(11分)
2015高考诗歌鉴赏
备考指导
开阳一中语文组:陈 霞
一、明确考纲要求——考什么 二、简析高考试题——怎么考 三、如何突破(方法)——怎样应考
一、明确考纲要求
(考什么)
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 达技巧。 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 的观点态度。
诗歌鉴赏三步骤:
写什么 (形象) 怎么写(语言、表达技巧)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 意境?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题模式: ① 四字短语概括景物特点。 (步骤一) ②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展现图 景画面,(步骤二)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步骤三)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有何效果?
巧
2.修辞方法比 设喻 问
比拟 用典
对偶 顶真
夸张 互文
借代 通感
3.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4、结构特点
铺垫、过渡、伏笔、抑扬、以小见 大、以景结情、开门见山、首尾呼 应、承上启下、卒章显志等。
掌握答题技巧,规范答题模式
常见的四种问答模式: 1、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2、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3、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型 4、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宿渔家(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吴越等地。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生卒年生平不详。
9.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 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
高考诗歌鉴赏“比较鉴赏”成了 高考的一大亮点,更成了备考的一 个热点。 “比较鉴赏”要求考生 对诗歌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也增 加了考生答题难度。那么应该采取 什么策略才能在答题中减少失误, 赢得高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