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2含答案(苏教版)
(二)二读精彩片段,高度概括课本中截取的两个故事情节。
三、互动探究(一)三读精彩片段,讨论问题:1、阅读《美猴王》,思考:(1)“美猴王”的称号是怎么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2)《美猴王》片段中孙悟空是怎样的一个形象?(3)“美猴王”“美”在哪里?2、阅读《孙悟空一调芭蕉扇》(1 )铁扇公主为什么不肯把芭蕉扇借给孙悟空?(2)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3)由片段中可以看出孙悟空的哪些性格特点?(二)对小说的评价(从多个角度)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2、有人认为这部小说写得非常好,你是否有同感?请你结合有关资料从情节、人物、环境等角度做一个较为全面的评价。
可以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人物、环境等)好。
因为……比如: 情节:人物(可以选主要人物):环境:3、通过刚才的探讨,再结合我们的实践来看一下,阅读《西游记》后, 在生活中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四、课堂练习1、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愿望是什么?或者说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何种追求?2、列举出唐僧师徒四人取经路上经历的磨难。
举四例即可。
3、唐僧看不出妖怪的种种变化,除了因为他是肉眼凡胎之外,还有哪些原因是不可忽视的?4、唐僧驱逐孙悟空之后,出现了“真假美猴王” 一事,为什么会出现两个“美猴王” ?5、《西游记》中的玉皇大帝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目的何在?6、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五、课后作业:1、某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反方,针对正方辩词该怎么说?正方:我方认为,唐僧能历尽千辛万苦去西天取经。
他意志坚定,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从来没有动摇过取经的决心;他心地善良,有仁爱之心,即使误放妖魔,也不愿伤及无辜;他不求名,不贪财,是一个可亲可敬的人。
反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班同学对猪八戒这个人物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
苏教版语文七下西游记word导学案
《西游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育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熟悉《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学习重难点】1.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2.熟悉《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进程】一、预习导学1.阅读全书2.填空:本书作者:(时期)(人名)3.用简要的语言归纳全书内容:【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讨二、课堂助学:1.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窗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归纳一下?2. 读后你以为它哪方面写得美?(情节)师:咱们就先来看情节。
(板书“情节”)同窗们最好这么来谈:我以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3. 除情节之外,还有无你最喜欢的以为美的地方?(人物。
)4. 在小说中作者提到了海外仙山,天上灵宵宝殿,水中龙王宫,地下阎罗城,这一切都千奇百怪,每一处都极尽了描摹功夫。
接下来咱们该欣赏什么了?(环境)5. 好了,咱们适才一路来探讨了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和相关的情节和景物描述,大家说得超级好,那么咱们通过适才的探讨,结合咱们的实践来看一下,阅读《西游记》后,在生活中给咱们带来了哪些启迪?6.学生之间彼此切磋,讨论。
学生可以列举在阅读时碰到的难题。
如:有学生问:若是没有唐僧,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让孙悟空一个人去取经就好了!老师:这可能是很多人的一个困惑吧,谁能帮他解释?三、课堂巩固(一)填空1.《西游记》,长篇_章回体神话小说_小说,是_神怪_中成绩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_玄奘远出西域取经_的事件。
有《大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此刻《西游记》是按照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__吴承恩_,字汝中,号射阳山人,__明_代人。
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
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故事的基本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初步了解神魔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阅读和教师引导,提高分析和探究作品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崇尚真善美,唾弃假恶丑,塑造健康人格。
【学习重点难点】1.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认识作品的艺术手法、思想内容和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知识链接】【阅读方法】1、通读原著,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注意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形象的特点。
2、阅读原著的新版序言和注释,加深对原著的理解。
3、阅读课本附录,了解作者吴承恩的生平、《西游记》的故事来历和发展演化。
4、比较小说原著和电视剧的异同,尝试评说电视剧的成败得失。
【导学提纲】(1)你能简要概括这部书的内容吗?(人?时?事?)可分为哪几部分?(2)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3)课文《美猴王》你读后有什么感受?请制作一张读书卡!【课堂展示】一、速读课文《美猴王》思考问题:1、试概括一下本节的主要内容。
2、“美猴王”的称号是怎样得来的?他为什么又叫”孙悟空“?二、精读课文《美猴王》小组展示:精彩语段朗读(可个人朗读、小组齐读或分角色朗读)1、根据文中内容分别给这两联对一个下联:“天生精灵,”;“花果山美猴王,”。
2、石猴也能成为众猴之王,从中你感到石猴是怎样的一个人?还可获得什么启示?(小组讨论)三、《西游记》知多少!把你所了解的孙悟空向大家作介绍!四、开心一刻:生活中有像孙悟空、猪八戒这样的人吗?【课堂反馈】语言训练:李林同学来到学校图书室,准备借一本名著。
面对眼前众多的书,李林不知怎样选择,这时,你走过去热情地向他推荐。
请在下列书目中任选一本(部),从作品特点、故事梗概和自己的阅读感受方面来向他介绍。
(备选书目:《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汤姆·索亚历险记》、《朝花夕拾》等)①书名:②故事梗概:③作品的特点(指作品内容、主题思想、写作手法、人物形象、语言特点等,可任意选取一点作简介):④自己的阅读感受:【总结拓展】欣赏百家讲坛《大话西游》韩田鹿教授对《西游记》的评价。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
五年级语文苏教版名著导读《西游记》教案导读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出版历史和主要内容。
2. 熟悉《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理解他们的特点和形象。
3. 掌握《西游记》中的重要情节和故事线索。
4. 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的兴趣。
导读过程:第一步:导入介绍导读的目标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西游记》的兴趣。
第二步:导读背景1.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
2. 简要叙述《西游记》的出版历史和影响。
第三步:主要人物介绍1. 学生通过观看课件或阅读教材,了解《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唐僧。
2. 对每个人物进行简要介绍,包括他们的外貌、性格特点和角色定位。
3. 分析每个人物的形象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第四步:重要情节解读1. 根据教材或课件,选取几个重要的情节进行解读。
2. 对每个情节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背景、事件经过和人物的心理变化。
3. 利用图片、漫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更加生动地理解情节。
第五步: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西游记》中涉及的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
2. 培养学生对西方文化、东方文化的比较和批判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可以写一段与《西游记》故事相关的小故事或改编故事。
导读总结:通过本次导读,学生对《西游记》有了初步的了解,通过学习人物形象和关键情节,培养了对名著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同时,通过教学延伸,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了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更多教案和学习资源,请参考教材或相关网站,深入学习《西游记》的内涵和魅力。
总结:本次导读以五年级语文苏教版名著导读为背景,针对《西游记》这一经典名著进行了详细的教案安排。
通过导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西游记》的作者、故事内容以及主要人物形象,从而培养兴趣、拓展文化视野和提高阅读能力。
基于教学延伸,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和神话故事,并开展有关创作和比较研究。
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对您的教学提供帮助,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向名著世界的大门。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教学目标:1、课内外结合,提高学生阅读整本书的能力。
2、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
3、简要分析主要人物,对人生和社会有新的感悟。
教学重点:1、欣赏精彩篇章,品味名著语言。
2、简要分析主要人物,对人生和社会有新的感悟。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师生互动对话。
课前准备:最好每人一本《西游记》、积累的《西游记》读书卡片、收集的有关图片及文字资料、演示道具等。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课前提醒所有的学生拿出语文课本、所带的名著《西游记》、读书笔记本)导引:刚才,同学们听到的乐曲,歌名叫什么?《敢问路在何方》;是哪部电视剧的插曲?《西游记》。
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老师这里带了一些不同版本的《西游记》,1、老师呈现《西游记》的各种版式的图书、连环画。
2、请同学们前后桌交流一下,看谁带的书更具有历史感?版式设计更能吸引读者?(学生前后桌交流观看所带的《西游记》的各种版本的书籍)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你是什么时候第一次接触到这部名著的?(可补充:小时候,太宽泛了,具体一点,通过什么方式?)4、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可能的答案有:连环画、电视剧、动画片、小人书、小说书等等。
二、读名著,理情节。
(教师:老师没有想到同学们这么早就知道了《西游记》,但真的读过了吗?现在老师来考考你们?)1、教师背投检查(齐读背投上的内容,提醒“奘”的写法,提醒相互检查写得是否正确,教师在黑板上书写,并可检查第一排的某个学生所写的字写得是否正确)吴承恩是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
他创作的《西游记》是以唐代的大和尚玄奘到天竺(古印度)寻访佛经的故事为原型而写成的一部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
共一百回,第一回到第十二回,是全书的引子,前七回介绍孙悟空的出身和大闹天宫的故事,八到十二回介绍唐僧,交代取经的缘由。
第十三到第一百回是故事的主体,写唐僧师徒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到真经,修成“正果”。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设计[五篇]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设计[五篇]第一篇: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教案设计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第6周 5、6课时日期一、复习目标: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人物形象。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3、学习孙悟空具有蔑视皇权、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等反封建的叛逆思想和斗争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复习重难点:1、重点:了解故事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难点:理解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三、复习课时:2课时四、教学步骤:(一)导读小说:1、简介作者:吴承恩(约1500—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县)人。
出生于一个由下级官员沦落为小商人的家庭。
他的曾祖父、祖父“两世相继为学官,皆不显”,到他的父亲以小本生意来维持生计时,家境已十分困窘了。
据吴国荣《射阳先生存稿跋》载,吴承恩“髫龄即以文鸣于淮”,向他“乞言问字者恒相属”。
《天启淮安府志》又说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清雅流丽,有秦少游之风。
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
但是,这样一个有杰出才华的知识分子,在当时却不得志,科举场上,屡试不第,直至四十多岁才补为岁贡生。
后因母老家贫,不得已出任长兴县丞,但由于性格倔强,不合时流,不久便因“耻折腰,遂拂袖而归”。
晚年退居张里,致力于诗文的写作,《西游记》大概就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的。
他一生著述很多,诗、文、词皆备,但多已散佚,现存作品除《西游记》外,还有后人集辑的《射阳光生存稿》四卷。
解放后出版了近人刘修业重新辑校的《吴承恩诗文集》。
2、小组讨论下列问题:①《西游记》全书的内容。
②《西游记》的结构。
3、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书100回,该书主要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扫除障碍,到西天取回真经的故事。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评课稿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评课稿一. 引言《西游记》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
该书以唐僧师徒四人历经种种困难,最终成功取得真经而成佛的故事为主线,以丰富的想象力和幽默的段落,成为了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在教学中,推荐《西游记》可以激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兴趣,提升其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这一课程设计的优点和亮点。
二. 课程设计的目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这一课程设计的目标如下:1.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化的认同感。
2.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书籍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综合素养。
三. 课程设计的特点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的课程设计具有如下特点:1.多元化的教学内容:课程设计中充分利用了《西游记》中的丰富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过阅读与讨论,让学生全面了解这部古代名著的内涵。
2.高度互动性:课程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参与度,设置了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如小组合作讨论、角色扮演和课堂展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渗透传统文化:通过教学活动,课程设计引导学生搜集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4.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课程设计中设置了开放性问题的讨论环节,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四. 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西游记》的产生与发展本课时通过对《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和发展历程进行介绍,让学生了解到《西游记》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品,并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包括:•古代小说的发展历程简介;•《西游记》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简介;•《西游记》的主要故事情节介绍。
2. 第二课时:《西游记》中的人物形象本课时通过介绍《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物的特点和形象,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
名著阅读《西游记》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西游记》的作者、内容和背景。
2. 分析《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及其形象特点。
3. 探讨《西游记》中蕴含的文化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4.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二、导学内容1. 了解《西游记》- 介绍《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以及作品的创作背景。
- 概述《西游记》的故事情节、主题和文化价值。
- 探讨《西游记》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2. 主要人物分析- 分析孙悟空:形象特点、角色定位以及对故事的影响。
- 分析唐僧:形象特点、角色定位以及对故事的影响。
- 分析猪八戒和沙僧:形象特点、角色定位以及对故事的影响。
3. 文化价值观和人生哲理- 探讨《西游记》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如孝道、友情等。
- 分析《西游记》所传达的人生哲理,如修行、努力、勇气等。
4. 阅读能力培养- 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和文本分析题,培养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思考,培养团队合作和思辨能力。
三、导学方法- 阅读材料引导:提供相关的背景资料和阅读材料,让学生对《西游记》有初步的了解。
-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主要人物和文化价值观的理解和观点。
-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阅读《西游记》中的片段,并提出相关分析问题,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四、导学反思通过导学活动,学生可以对《西游记》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了解作品的作者、内容和背景。
同时,学生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和探讨文化价值观和人生哲理,能够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导学过程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阅读的乐趣和收获。
---[通用提示]- 在导学案中,可以加入一些与学科有关的知识点,以增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研究兴趣和理解力。
- 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提问,并引导他们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层含义。
- 可以提供一些与作品相关的扩展阅读材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品及其文化背景。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名著推荐与阅读_西游记(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
板书 设计
四大名著: 《西游记》 、 《三国演义》 、 《水浒传》 、 《红楼梦》 《西游记》成书过程 主要内容 主要人物 主题思想
案教 学 、 高 初 小 载 下 迎 欢 料 资 选 精 题 试 、 案
精选资料
教 学 反 思 1、
2、
3、
4、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 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 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 确性。 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 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 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 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 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 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 施 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 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 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需的知识点,帮助学 生理解课文的背景材料,拓展延伸的内容等。 4、改进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经过微调可以追求更高效益的那些点。如更合理的分配讲与练的时 间,更恰当的选择例题,更完美的板书设计,更科学的媒体选用等。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1含答案(苏教版).
七年级(下)语文导学案课题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班级学生姓名同学们,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学习过程一、目标导航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梗概,获得阅读初期的真实体验,培养阅读兴趣。
2、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重点: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
难点: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课前学习:阅读原著。
二、推荐·阅读(一)作者介绍: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
约生于明弘治十三年至正德初年之间(1500—1510),约卒于万历十年(1582)。
吴承恩的曾祖父、祖父都是读书人,任过县学的训导、教谕。
但到了他父亲吴锐这一辈,由于家贫困,出赘徐家,“遂袭徐氏业,坐肆中”,当起了小商人。
尽管如此,吴家却不失读书的传统。
据说其父吴锐虽为商人,不仅为人正派,而且好读书,好谈时政,这自然对吴承恩产生较大影响。
吴承恩从小就很聪明,很早入了学,少年得志,名满乡里。
但成年后的吴承恩却很不顺利,在科举进身的道路上屡遭挫折,到四十多岁才补了一个岁贡生,五十多岁任过浙江长兴县丞,后又担任过荆王府纪善,这是同县丞级别差不多的闲职。
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
(二)什么是“神话小说”:即借助神话的表现形式或以神话为题材内容的小说,它起源于远古时代原始先民的口头创作,当时出现大量的“用想象或借助想象力以征服自然、支配自然,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原始神话,实际上这就是最初的神话小说。
(三)根据阅读需要,参阅附录的资料和课外以及网上收集的有关资料,了解作品:订正、笔记栏《西游记》产生于十六世纪的中国明朝嘉靖公元(1522—1566)时期,订正、笔记栏距今已四百多年了。
《西游记》是吴承恩在前代多年积累下来并在民间流传的有关唐僧取经的文学作品和故事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并且把原来的以唐僧取经为主的故事,改为孙悟空为主的战天斗地史。
【最新精选】苏教初中语文七下《18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word教案 (2)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一)
教学目的:
1、理清小说结构,了解小说内容。
2、通过学习,激发学生阅读小说的兴趣,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古今中外名著,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
课前学习:
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西游记》,并做笔记,了解故事内容并对人物形象作评析。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
生由我国四大古曲小说说起,引入新课的学习。
简单介绍写作背景及《西游记》的文学地位。
第二块:导读小说
②《西游记》的结构。
学生讨论、发言后,教师归纳明确:①《西游记》作
它是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最杰出的一部长篇神魔
②在结构上
小结:神话小说《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表现了丰富
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达了人
节。
对《西游记》这部
课余时间,认真阅读原著内容。
课后学习:
1、课外重读《西游记》、熟记故事,试分析人物形象。
2、如何正确看待小说中的佛教色彩?。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表格式教案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表格式教案3(苏教版七年级下册)导读:课题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课时第 1 课时(总第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一、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二、能简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4、初步了解一些神魔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过程与方法: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重难点重点: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段难点: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一、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二、初步理解神魔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三、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4、认识《西游记》作品的现实意义。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0分钟左右)1、出示自学提纲一1)了解作者、时代背景。
2)简介我国四大古典小说。
2、学生利用工具书自学。
3、学生交流自学成果:1)吴承恩(1500?—1582?),中国明代著名小说家,号射阳居士,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今淮安市)人。
出生于明朝一个破落的书香世家。
他从小聪明好学,博览群书,特别喜欢民间文学。
作品《西游记》,短篇小说集《禹鼎志》。
背景:吴承恩生活的弘治到万历时期,宦官专权,奸臣当道。
正是明代统治阶级荒淫腐朽,社会矛盾日趋尖锐,政治上十分黑暗的时期,市民的思想意识逐渐趋于活跃,针对当时的腐败和世风的堕落,吴承恩表示悲愤,并给予尖锐的揭露和批评。
另一方面时代在呼唤着斩邪除妖的人物的出现,吴承恩也敏锐地感受到一股反抗封建制度的新气息,这为他创作《西游记》打下了思想根基。
晚年回到故乡隐居,七十一岁时执笔写作。
他的长篇小说《西游记》(我国古代四大名著)大约就是这时候写成的.2)见课件2出示自学提纲二1)了解《西游记》主要内容及作品的主题。
2)《西游记》故事起源和演变过程学生交流自学成果(见课件)3出示自学提纲三1)什么是神话小说?2)整体了解《西游记》,熟知故事情节学生交流自学成果(见课件)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5分钟)1、《西游记》的作者是,字,号,代人。
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第一课时)教案苏教版
江苏省金坛市第三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第一课时)教案苏教版《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
2、能力目标: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体会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
3、情感目标:培养阅读兴趣。
二、课前预习:1、预习的内容与时间:(P144--165 ,大约 30 分钟)2、预习目标:了解《西游记》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人物。
3、温故知新:(与旧知识的联系)4、预习检测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三、预习了解:1、小组活动:(检查、对答案、纠错、质疑)2、学况点评答疑四、开始新课:教学过程(一)、导语。
同学们好,上课前,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刚才我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声哼唱,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同时也会喜欢《西游记》吧?在四大古典名著当中,《西游记》是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它被拍成了电视剧,制成了卡通片,绘成了连环画,可谓是妇孺皆知,但“看”代替不了阅读名著。
同学们前段时间已对这部著作进行了阅读,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二)整体感知: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明确: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2、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明确:奇、妙、好等。
总结: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
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
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美”。
3、读后你认为它哪方面写得美?(情节)师:我们就先来看情节。
(板书“情节”)同学们最好这么来谈:我认为……情节好。
因为……比如:…….学生可以从多角度来总结:比如:(1)、我认为第四、五、六、七回很好。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阅读-西游记-》语文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阅读》语文教案1.知识能力:(1)、了解《西游记》的主要故事内容,培养阅读兴趣。
(2)、结合作品故事情节和景物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3)、认识《西游记》的作品现实意义。
2、过程方法:(1)、思路:远望《西游记》走进《西游记》(2)、过程:整体感知讲故事论人物赏美景(3)、活动:西游故事会人物辩论会西游旅行社。
(4)、方法:读写听说结合,思记同步。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广泛阅读名著的兴趣。
(2)、熏陶情感、鼓舞精神。
二、教学重点:走进《西游记》,结合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凝思《西游记》,理解人物形象,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
四、课前准备:(1)、阅读原著,每人准备一个精彩的西游记故事。
(2)、学生分组五、教学过程:导入语:(1)、人们常说四大名著指哪些?作者是?你最喜欢哪一部?(生答)。
(2)、你了解它的什么知识?(生答)。
谁了解这部小说最多呢?(生抢答)。
这节课我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书中的神魔世界,去感悟,去欣赏。
(3)、好!先请大家倾听一首歌曲。
(出示思考注意并放歌曲《敢问路在何方》)(一)、远望《西游》1.整体感知:过渡语:(1)、哪位同学来把这部书的内容简要概括一下?(人?时?事?)有多少回?可分为哪几部分?(生答)。
师结:它写的是唐僧、沙僧、猪八戒、孙悟空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回了真经。
1一百回。
可分为三部分:一至七回:大闹天宫;八至十二回:唐僧出世;十三至一百回:西天取经。
2、总体概括:过渡语:是啊,他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啊!最终径回大土,五圣成真。
那同学们读后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个字来概括一下?(生答)师结:奇、妙、好等。
对,西天路上艰险和灾难的体现者,大都是动物变化的妖精,克服这些阻难的也是猴、猪的精灵。
它就象是一部妙趣横生、兴味无穷的童话。
从文学欣赏角度说那就是一个字:美。
过渡语:读后你认为它在哪方面写得美?(生答)师结:(情节人物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推荐与阅读《西游记》导学案
【目标导航】
1、了解《西游记》的文学常识;
2、掌握阅读名著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3、会结合故事情节来理解主要人物形象,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形成新的感悟。
【自主预习】
1.《西游记》,共回,体裁是长篇小说,是神怪小说中成就最高、最受喜爱的小说,但这部作品并非全无依傍,它有着
历史真实的影子,即唐贞观年间的事件。
有《大
唐西域记》和《大唐慈恩寺法师传》,对此事有详细的记载。
唐僧取经的
故事经民间文艺演出,成为以后小说的素材来源。
现在《西游记》是根据
明代万历年间的金陵世德堂版本整理加工而成的。
2.《西游记》的作者是,代人。
3、《西游记》中师徒四人是指:
【教学过程】
一、互动探究
(一)读《西游》
1、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第一至七回:
第八至十二回:
第十三至一百回:
2、《西游记》知识竞猜。
请你准备三个关于《西游记》的小问题,参与小组内的知识竞猜。
问题示例:孙悟空被招上天庭后初封为何官,后封为何官?
唐僧俗名为什么?被唐太宗赐名为什么?
你能依次说出白骨精三次变化的形象吗?
3、《西游记》故事会
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一段,讲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要求:注意记叙文的六要素;叙述条理,表达准确、生动)。
(二)思《西游》
1、孙悟空大闹天宫一不求高官厚禄,二不为取玉帝而代之,那么他的
愿望是什么?吴承恩这样写反映了当时社会劳动人民的什么追求?
2、感悟人生。
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从这些人物身上所领悟的道理!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
(三)品《西游》
1、品语言
示例:《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的“调”换成“借“好不好?为什么?
2、品人物。
请你结合具体故事情节任选《西游记》中一个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四)辩西游
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唐僧这个人物友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
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唐僧很没有主见,而且很软弱。
由于自己能力不够,看问题显得片面,却很固执,不肯听别人的意见,迂腐友胆小。
正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我的收获
三、当堂反馈
1、有人对《西游记》道:“阳光灿烂,百变猴头,憨
厚老成,阿弥陀佛是。
漫漫西天取经路,除妖斗魔显真功。
若问是谁普此画,淮安才子。
”
3.列举师徒四人所遇的妖怪,三个即可。
4.《西游记》中的人物刻画得各有特点,请各写出一个以沙僧和猪八戒为核心展开的
6、我最喜欢《西游记》中的(人物),因为他(填
性格特征)。
四、课后作业
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则300字左右的人物简介。
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骨精红孩儿铁扇公主
【拓展延伸】
笑话:西方人解释西游记
瑞典一所乡村中学,一个老师正在上外国文学,有个学生请老师介绍一下中国的西游记,老师是这样向学生解释的:
故事说的是一个中国的和尚(a bonze)去西方旅游的经历(注:《西游记》英译为Record of a journey to the west),这种旅游的性质实质是一种探险。
他骑着一匹白色的马,带着一位名叫沙僧的仆人。
为了打发旅途的寂寞,他还带了一只宠物猴和一头宠物猪上路。
一路上,这个和尚路过许多高山,渡过一些大河大川,受到许多惊吓,他走过名叫火焰山的火山口,艳遇过一个只有女孩的女儿国。
据说他带的猴子本领很大,一路上替他扫除许多障碍,其实不过是一只蝎子、两只蜈蚣、五只黄鼠狼、七只蜘蛛等而已,大的动物有一头牛、两只狮子和三头狼。
猴子还有一些让人不解的行为,比如一发火就烧,一路上烧了几个山洞、一棵柳树、还有几个漂亮的宫殿,还围着一堆白骨狠打许多遍才罢手。
和尚带的宠物猪看起来没什么作用,只是充当旅途的解闷工具罢了,据说它一口气吃了四只西瓜,把和尚、佣人、猴子的一份都吃了,还说它调戏了七只蜘蛛,被蜘蛛们狠咬了一口。
那个佣人却什么用也没有,整天担着一副破行李,听任摆布。
和尚花了十三年才到了印度,寻了一些印度佛经,像得了宝贝一样凯旋回国了。
学生们听罢非常惊讶:一是想不到中国人这么热衷冒险,二是想不到一千年前中国人就喜欢宠物猪了。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