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指导 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6第18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课时作业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专题6一、选择题1.(2020·天津南开区二模)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谈道:“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
”由此可以看出,影响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是( )A.地理位置B.农耕经济C.生产技术D.统治政策解析:据材料“中国人以为繁荣安定的景观是田畴相接,庄稼丰茂;中国的诗歌中,最常见的是田园,很少有欧洲的牧野和山林”,可知中国小农经济影响了中国人的繁荣安定观念和田园诗风,故选B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具有封闭性,因此地理位置很少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排除A项;生产技术属于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一个方面,并不是影响中国人思想观念的主要因素,排除C项;中国古代重农抑商,可能会影响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但并不是主要因素,排除D项。
答案:B2.(2020·天一大联考)西周初年,边陲之地的诸侯国地广人稀。
经过春秋时期的开发,这些封国内的荒地被开垦,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兴建,楚国修建芍陂渠,吴王修建伍堰河。
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铁制生产工具的使用B.南方水旱灾害较为严重C.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D.吴、楚经济实力较为强大解析:春秋时期,铁器开始使用,生产力提高,促进了荒地的开垦与水利工程建设,与材料中“荒地被开垦,大型农田水利工程开始兴建”相符,故选A项;材料中“边陲之地的诸侯国”不一定是南方,排除B项;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朝正式建立,与材料中“春秋时期”不符,排除C项;“水利工程开始兴建”不等于经济实力较为强大,排除D项。
答案:A3.(2020·四川德阳二模)下图是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
据图可知,中国古代( ) A.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B.民为邦本观念的传承C.重农政策的源远流长D.农耕技术的发展缓慢解析:根据从战国到晚清时期的牛耕图反映的信息可知,我国封建时代的耕作方式一直是铁犁牛耕,农耕技术没有明显的革新,发展缓慢,故选D项;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图片没有反映精耕细作的生产观念,排除A项;题干反映的是农耕技术,与民本思想的传承无关,排除B项;牛耕图强调的是耕作方式的传承,不能说明农业政策源远流长,排除C 项。
江苏专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试题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_含解析
课时检测(十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东汉崔寔的《政论》记载:“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材料中描述的农具是()解析:选A从“教民耕植,其法三犁共一犁,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可知描述的农具是兼具开沟和播种功能的耧车,故A项正确;B项曲辕犁发明于隋唐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隋唐水利灌溉工具筒车,故C项错误;D项是东汉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故D项错误。
2.(2018·盐城月考)晚唐诗人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耒耜,农书之言也,民之习,通谓之犁。
冶金而为之者曰犁镵,曰犁壁;斫木而为之者曰犁底,曰压镵,曰策额,曰犁箭,曰犁辕,曰犁梢,曰犁评,曰犁建,曰犁槃。
”文中记载的生产工具()A.属于二牛三人耦犁农具B.可以自由调节犁耕深浅C.魏晋时推广到江东地区D.将开沟与播种紧密结合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出此工具是曲辕犁,此工具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深浅,故选B项;曲辕犁只需一人一牛,隋唐时期,出现在江东地区,故A、C两项错误;D项描述的是耧车。
3.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下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
据此可知当时() 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解析:选B材料中体现的是原始社会的生产工具,“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说明来源比较丰富,故B项正确。
4.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
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
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谕,传播农桑新法。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古代社会以农为本B.政府注重精耕细作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各地民俗趋向一致解析:选A材料中“‘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是用至高无上的皇权来“传播农桑”,故A项正确。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古代中国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从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看: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春秋战国以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在古代中国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2)从生产力水平看:长期使用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进步。
(3)从地位和影响看: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基础上取得的。
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已经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4、古代中国手工业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部门的发展成就(1)冶金业: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小件铜器。
②商代青铜器繁荣时期。
③春秋晚期,中国已有铁器④西汉时,煤开始成为冶铁燃料⑤东汉的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2)纺织业:①新石器时代:萌芽。
②商周: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已相当重要③西汉: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被称为“丝国”。
④唐朝: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业作坊出现,纺织品数量相当可观。
⑤宋代:棉纺织业推广到江南地区,棉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⑥明清:丝织业的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3)制瓷业:(1)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即原始青瓷;(2)东汉:瓷器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3)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开始输出国外;(4)宋代涌现一批名窑,如江西景德镇;(5)明清:景德镇成为全国瓷都。
清代粉彩瓷器。
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点:(1)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则是官营和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2)中国传统社会长期存在农耕为主兼营副业的自给自足的手工业经济。
在漫长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时代,家庭手工业占有相当的比重。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14讲 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含答案解析)
山西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第二部分经济文明历程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一、选择题1.《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写道:战国初期,粮食产量每亩只有一石半左右(合今1.05石),西汉时,据农学家氾胜之讲,“中田十三石(合今3.76石),薄田十石(合今2.89石)”。
这说明( )A.铁犁牛耕技术得到推广B.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C.国家重农政策效果显著D.小农生产的优越性显现答案 B 精耕细作的特点就是在有限的土地上,通过提高耕作技术,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中战国初期到西汉粮食亩产量的大幅提高,正说明了精耕细作生产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
2.(2016课标Ⅰ)右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
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答案 D 随着土地的集中,汉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田庄,农事图体现的正是汉代大地主的田庄上多人共同劳作的情形,故D项符合题意。
个体农户劳动力有限,不会出现农事图中多人共同劳作的情形,A项错误;农事图体现的是多人共同劳作,无法说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B项错误;汉代不存在土地公有制,C项错误。
3.(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月考)宋人曾说:“(富民)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
”明清时期的人又说:“夫所谓富民者,制田里、供赋税、给徭役者也。
”中国古代“富民”()A.富民没有特权,只是平民B.是国家赋役的主要承担者C.是“四民”中的“士”阶层D.像官僚阶层那样拥有免税权答案 A “(富民)虽田连阡陌,家资钜万,亦只与耕种负贩者同是一等齐民”可知古代的富民没有什么特权,故A项正确。
4.(2015课标Ⅰ)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
2019届江苏省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练:专题6 第19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含解析)
1.(2019·广州质检)有学者认为,“家”字在商周时期具有“氏族宗庙”的含义,春秋末战国初开始具有“个体家庭”的含义。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宗法制的强化B.小农经济逐步形成C.社会政局动荡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制趋向崩溃而不是强化,故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男耕女织的劳作方式逐渐取代以前的集体劳作,“家”的含义相应地发生了转变,故B项正确;社会政局动荡是经济变化带来的政治方面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百家争鸣”是经济变化和政治变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不是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答案 B2.(2019·合肥三模)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 )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筒车,农业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灌溉工具不能改变了农村产业结构,故C项错误;筒车只是灌溉工具,不能说明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故D项错误。
答案 B3.(2019·泰州二模)据《欧阳文忠公全集》载,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由此可见自耕农(小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是( )A.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B.自然灾害的影响C.封建地主的土地兼并D.小农经济的脆弱解析依据材料“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可知,自耕农虽然有自己的土地,但还要向官府提供劳役,如果不能忍受,则会卖掉田地或者逃走,这反映了封建国家的沉重赋役是自耕农经济生存的不利因素,选择A项符合题意。
答案 A4.(2019·南通、扬州调研)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限时特训:第6单元-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含解析)
【金版教程】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6单元古代中国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限时规范特训(含解析)温馨提示:本套题做题时间为30分钟,分值100分,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
一、固基题组(本题组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小题,合计24分)1. [2015·太原模拟]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 人们以采集畜牧经济为主B.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C. 原始农业开始出现D. 个体小农经济已经产生解析:由“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这一时期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答案:C2. [2014·烟台质检]《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
”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宀从豕。
”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 )A. 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B.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 以农业为主,手工业为辅解析:“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说明人们重视家畜饲养业。
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A3. [2014·北京海淀期末]《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ù,卖)”。
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 )A. 商朝时期至西周时期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C. 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解析:“田里不鬻(yù,卖)”说明当时实行的是土地国有制,也就是井田制。
答案:A4. [2015·河南洛阳高三检测]读“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该表反映了( )A. 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经济B. 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 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D. 封建自然经济衰落解析:黄河流域属于北方,长江流域属于南方。
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减少,而长江流域县城数量不断增加,说明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故C项正确;唐前期黄河流域县城数量仍超过长江流域,故A、B两项错误;唐朝前期封建自然经济在不断增长,故D项错误。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教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教案考纲展示:(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手工业的发展。
热点提示:(1)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2)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3)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概况;(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田园风情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用石刀、石斧砍倒树木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
(2)石器锄耕:商周时出现青铜农具,使用范围十分有限,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又出现犁壁和耧车。
③东汉: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④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安装了犁评,可调节犁耕的深浅,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思考] 古代耕作工具图图1 图2从图1到图2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方式有何重要变化?这一变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提示:变化:图1反映的是西汉的二牛一人犁耕法,图2反映的是唐代江南地区出现的曲辕犁,反映了古代耕作工具的进步,由于曲辕犁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适应水田和各种土壤的精耕细作。
意义: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基本定型。
2.农耕技术(1)耕作技术①春秋战国:使用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垄作法。
②汉朝:出现了二牛一人的犁耕法,赵过推行代田法。
③魏晋南北朝: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2)耕作制度:两汉的耕作制度以一年一熟为主;宋代以后经济重心转移到江浙地区,江南形成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
(3)水利灌溉①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都江堰,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②灌溉工具:曹魏时的翻车,唐朝创制了筒车,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出现风力水车。
[点拨] 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采用先进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它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色,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二模块经治史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考点1发达的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
5.生产方式
(1)集体劳作:商周时期,土地归国家所有,劳动者在田间集体耕作,工具简陋。
(2)个体农耕(小农经济)
①原因:铁农具出现和牛耕推广,生产力提高,
确立。
②特点: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
。封建(fēngjiàn)
③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自给。自足土地私有制 ④影响:积极: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在封(zì建社jǐ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适应
为沃野。③(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牛犁并举,治田百亩,
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中华文明史》
【问题】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第十四页,共36页。
【解答】 (1)明问题,找条件:本题问题有两个,一个是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一个是导 致该现象的原因,“原因”回答的依据既有材料又有所学知识。 (2)提信息,找关键: ①中时间为“西周”,当时主要农具是耒耜,一人最多能耕种十亩地。 ②中时间为“战国时期”,秦国使用水利灌溉之后,关中(Guānzhōng)成“沃野”。 ③中李悝是战国时期魏国改革家,表明当时使用“牛犁”之后,一家五口可种百亩地, 粮食产量也大为增加。 综上所述可知,材料反映的现象是战国时期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其原因与水利兴修、农 具改进及社会改革密切相关。 (3)联所学,找关联: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 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青农铜具,但很少使用,木制的耒耜、石锄、石犁仍是重要 (qīn
(3)铁犁牛耕
gtón
①春秋战国:开始使用 铁农g具)和牛耕,并逐渐推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耦犁,后又出现犁壁和耧车。
【精品】2020高考历史一轮教案:第12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含答案)
第12讲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考点1|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和土地制度1.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1)农业的起源①农业起源:原始农业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
②地域差别:北方以旱地的粟麦生产为主,南方以水田稻作生产为代表,并在各自的扩展、传播中相互交融。
③农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④主要家畜:有猪、马、牛、羊、鸡、狗等六种。
(2)从耒耜到曲辕犁——生产工具的改进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主要劳动工具是石斧、石铲、木耒、骨耜、石镰等简单的劳动工具。
②春秋战国:借助铁农具和牛力的农业耕作方式,大大提高了当时的农业生产效率。
③生产模式: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④农具改革:唐代出现了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⑤灌溉工具:是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灌溉工具主要有翻车、筒车等。
(3)水利设施的逐渐完善①上古时代:大禹治水的传说,反映了上古时代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
②春秋战国: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
兴修芍陂、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
③西汉时期:建成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
从汉代起,政府经常组织大规模的治理黄河工程。
④边疆地区:因地制宜,兴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水利灌溉工程。
西域地区的坎儿井就是其中的代表。
⑤经验总结:在300多种古代的农学著作中,包含了大量关于水利建设的内容。
(4)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小农经济的形成①千耦其耘:商周时期,由于农具原始,多采用大规模简单协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②个体农耕a.产生原因: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以及私有土地的出现。
b.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c.历史地位: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之一。
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2.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1)土地所有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实行土地公有。
2014年高考一轮复习高三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精品课件
辛集第二中学文科
考向定位 1.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表现、影响。制度的变化
不当今三农问题相结合。
2.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新特点。
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不政治、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和
内在联系。 4.农耕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导致中国由先迚变为落后的 因素。 5.重农抑商政策在古代丌同历史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3、当今农村的现代化乊路
当今的农民已被卷入戒融入到一个高度开放的 社会化体系中,其社会化程度是历史上前所未有 的。正是基亍此, 在实践中,我国正在探索社会组织不农户相结 合的经营方式, 国家提出了加强对农村的社会化服务的政策和 统筹城乡发展的戓略。 (卲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 觃模经营)
1.生产工具不农耕技术: 1.生产工具不农耕技术: 铁犁牛耕 石器锄耕 精耕细作发展 沟洫农业 2.土地制度: 2.土地制度: 封建土地所有制 井田制 集体劳作 个体农耕
(小农经济)
习题 1
• (2013· 盐城模拟)2.《荀子· 王制》:“凡农之道,厚(候) 之为宝。”《农书· 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 氏春秋· 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 “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 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中国古代 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 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中国古代农 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4、小农经济是促迚还是阻碍了中国农业 发展?
(王家范、谢天佑华东师大)中国封建社会存在大 量自耕农,佃农亦以产品地租为主,有较多的支配 劳劢时间不经营方式的灵活性,生产上的主劢性和 创造性能更好地发挥出来,形成精耕细作的传统, 农田产量进高亍西欧。小农经济以一家一户为单位, 生产单元缩小为最基本的人口自然单元,物质再生 产和人类自身再生产合二而一,使得这种生产结构 系列简单,具有顽强的自生产、自组织的再生机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六单元课题十九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讲义含解析
第六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循框图——理清主要史实]1.古代农业2.古代手工业和商业3.资本主义萌芽与古代的经济政策[背术语——规范答题用语](1)以家庭为单位从事生产劳动,“男耕女织”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农村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2)从春秋战国时起封建土地私有制逐渐取代土地国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3)中国的手工业长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始终是农业经济的附属存在,明清时期虽然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由于受封建生产关系的阻碍,中国始终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时代。
(4)春秋战国时期,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然而整体看来,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始终处于封建政府的压制之下。
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商业繁盛促使古代都会的大量兴起。
(5)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经历了两大阶段:从周到唐的严格限制阶段和宋至明清的放松限制阶段。
城市的发展与当时的商业是联系在一起的,商业的发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又相辅相成。
(6)古代商业不断发展,两宋时期,商业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发展。
(7)“重农抑商”作为我国古代的一项经济政策,对于保护农业生产的发展、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以及维持社会的相对稳定,都起过积极作用。
但是,封建社会后期,也抑制了工商业的正常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8)“闭关锁国”政策尽管曾起到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但它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使中国长期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课题十九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一、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耕作方式(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的人们用石刀、石斧砍树焚烧,用石犁翻土播种,依土地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时期出现青铜农具,但很少使用,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仍是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注]精耕细作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通用版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试题含解析
第一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一、单项选择题.(·河南中原名校联考)有人根据甲骨文中“犁”字的形象,推断商代已有牛耕,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近年已出土了商代晚期的铜犁(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
由此可以推知( ). 铁犁牛耕始于商代. 文献史料真实可信.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主要为农具. 文献史料与考古发现相互佐证.(·河北月冲刺模拟)下图是根据从河南辉县和山西长治出土的战国时期铁农具绘制的,从左至右分别为锄、斧、铲、犁铧。
这些农具的使用( ). 缓解了人口与土地的尖锐矛盾.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说明铁犁牛耕在全国范围推广. 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山西一模)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兄弟共同住在一间房子里,一家有两个以上成年男子必须分居另立户籍,否则加倍征收赋税。
秦统一后,这一规定推行到全国。
这一规定( ). 瓦解了传统的宗法制度. 保障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削弱了国家对农民的控制. 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广东深圳一模)据史料记载,在清代,“土地则屡易其主,耕种不时”“人之贫富不定,则田之去来无常”“有田者或自有而之无,无田者或自无而之有”。
这反映出了清代 ( ). 土地兼并日趋合法化. 农业生产出现衰退. 土地私有制高度发达. 农村贫富差距加大.(·山东青岛期初调研)下图为明末《江南农村家庭投资结构图》。
反映出此时江南的农业( ). 经营更趋市场化. 减少犁耕依赖. 生产日趋专业化. 注重精耕细作.(·湖北武汉十月联考)“中国人的习惯是这样节俭……甚至他们穿的衣服都完全是以前他们祖先所穿过的。
这就是说,他们除了必不可少的东西外,不论卖给他们的东西多么便宜,他们一概不需要。
”这主要反映了古代中国 ( ). 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吝啬守财的社会心态. 精耕细作的劳动结果.(·广东六校联考)学者温铁军认为:“在资源匮乏、总体自然条件不适宜农业生产的情况下,若没有农民的辛劳和智慧,任凭什么先进的理念和制度设计,恐怕都无法让中国养活占世界的庞大人口。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小农经济和自然经济
联系: 首先,都是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产物。 其次,中国封建社会的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 并延续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结束。 再次,都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综上所述: 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就有联系也有区 别,不能完全划等号的。只能在封建社会到半 殖民地半封建结束期间,两者出现了交集,可 以说小农经济等于自然经济。
井田制
• 1.形成于商代;鼎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 2.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一切土地属于国王,国君把 土地层层分封,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 同时要向国君交纳贡赋。庶民和奴隶在‚井田‛(又称 公田)里集体劳作 • 3实质:就是王田制,即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奴隶 制的土地国有制实质上也就是一种土地私有制了) • 4瓦解: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 出现,大量的荒地得到开垦,私田大量增加,私田不向 国君缴纳赋税。 • 标志:鲁国实行‚初税亩‛(我国最早的税收制度 )
中国大运河(Grand Canal) 是中国东部平原上的伟大 工程,是中国古代汉族劳 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的 水利建筑,为世界上最长 的运河,也是世界上开凿最 早、规模最大的运河。大 运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 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 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 全长2700公里,,是中国 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至今大运河历史延续已 2500余年。2014年6月22日, 中国大运河在第38届世界 遗产大会上获准列入世界 遗产名录
汉代 唐代
铁农具数量大大增加, 出现曲柄锄、大镰、 (西汉耦犁——东汉一牛挽犁) 镂车
铁犁牛耕(普及全国)
铁犁牛耕
曲辕犁
西汉耦犁(二牛抬扛)
一牛挽犁的犁耕,始于东汉,至今沿用……
构 造 变 化
2021高考人民专题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专题6 第12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
时空坐标专题主旨世界领先、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根本模式。
古代中国官营手工业和民间手工业历史悠久,部门齐全,多种经营模式并存。
明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古代中国商业不断开展。
两宋时期,商人打破城市里坊和市的界限,官府取消了交易时间的限制,商业空前繁荣;对外贸易也得到开展。
明清时期,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开展的因素主要有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第12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考点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识记——主干梳理·知识自查一、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中国古代农业的原始阶段。
2.铁犁牛耕形成春秋战国时期,这一耕作方式开场形成开展汉代时期,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并出现了播种工具耧车和一牛挽犁的耕作技术成熟唐代出现了构造更为完备的曲辕犁(1)积极: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开展。
(2)消极: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进一步的革命性的开展。
[形象记忆]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二、土地制度——贫者无立锥之地1.制度沿革(1)商周时代:实行井田制,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归国王所有。
(2)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了土地私有制。
(3)北魏到唐前期:曾经推行均田制。
2.土地兼并(1)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
(2)表现: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役使贫民,土地高度集中。
(3)影响①造成地权和劳动者的别离,导致农耕生产秩序严重破坏。
②使得无数小农破产,社会动乱不安。
③开明政治家力图改革田制,缓和社会矛盾,但最终未能成功。
三、沉重的赋税和力役1.赋税名目繁多,田亩税和人头税是主要形式。
2.农户缴纳的赋税,是专制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3.徭役是强制民众承当的无偿劳动,多至农民无法忍受,以致引发社会动乱。
[轻巧识记]对土地兼并问题的理解认识四、水利灌溉——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原始社会大禹开展了以灌溉为主的水利建立战国时期李冰和郑国分别主持修建都江堰和郑国渠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至今流行于新疆;王景治理黄河,根本解除了水患隋唐五代北方以立井水车作为提水灌溉工具,长江流域创造了高转筒车宋代出现以水力为动力的水转翻车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小农经济史料一①农夫蚤(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
2022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9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专题六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时空坐标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阐述了古代农耕文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以精耕细作的农业为主导,手工业和商业对其有效补充,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农耕文明的典型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核心,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及经济政策的走向都与其息息相关。
线索一:古代农业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
秦汉时期,基本形成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线索二:古代手工业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个领域(冶金、制瓷、纺织)成就突出,以丝绸、瓷器为代表的手工业产品远销海外。
线索三:古代商业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至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在城市经济、货币源流、对外贸易等层面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古代商业的发展。
线索四:古代经济政策经济政策与经济思想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古代,封建土地私有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战国时期商鞅首倡重农抑商政策,此后历朝历代一直沿用;明清时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第19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备考指导素养目标把握一个特征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和以小农经济为主的经营模式(1)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中国古代耕作方式变化的根本原因,认识到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原因掌握两个阶段原始农业和传统农业(2)从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的角度,了解中国古代金属冶炼技术、纺织技术和陶瓷技术的发展(3)认识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的原因,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护中华民族优秀遗产的历史价值观把握三个趋势从春秋战国到唐宋时期铁犁牛耕技术日趋成熟;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掌握三个行业冶金业、纺织业、制瓷业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行业了解三种形态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长期并存发展认识一种现象明朝中后期在民营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耕作技术——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1)“刀耕火种”:在原始山林中,用“火耕”手段拓荒营田,进行最基本的种植经营。
高考历史第一轮考点复习2(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1.手工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材料一〕(陕西华县柳子镇仰韶文化遗址)共发现陶窑6座,多系两、三个密集一处,容积一般较小,结构基本雷同,窑室平面呈椭圆形,直径0.8~1.5米不等,周壁平整,其中一窑壁尚残高40厘米,上端微向内倾,推侧顶部可能系半圆形,窑箅周围边沿有5~6个半椭圆形小火眼(箅孔),各眼依次相通,火门一般较狭小,火腔呈圆形,有2股火道围窑柱而与火眼相通。
──黄河水库考古队华县分队《陕西华县柳子镇考古发掘简报》,《考古》1959年第2期〔材料二〕在大汶口文化的若干墓葬中,有时随葬大量陶器,如山东曲阜西夏侯一号墓随葬陶器119件,其中有鼎31件,都42件;临沂大范庄17号墓随葬陶器85件,其中背水壶即有41件,瓶32件。
同地18号墓随葬陶器76件,仅背水壶就有44件;莒县大朱村有一座墓中,单是高柄杯酒有103件。
──周自强主编《中国经济通史·先秦经济卷》,经济日报出版社【解读】1.仰韶文化中陶窑的出现说明陶器制作已达到专业化的水平。
仰韶文化的窑址已发现50多处。
手工业的专门化,又不断给农业劳动者提供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从而推动农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2.制陶业是手工业中重要的部门。
在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中发现随葬的陶器数量、品种都很多,说明死者可能是某种专业化的陶工,陶器是他用以交换其他生活必需品的财富。
我国史前制陶技术,先后经历手制、慢轮加工和快轮加工阶段。
龙山文化时代,快轮制陶技术得到普遍推广,在考古发掘中,不少地区曾出土快轮制陶所用的陶车。
陶车由轮盘和轮轴组成。
操作时一人转动轮盘,使其迅速旋转,另一人借助陶轮转动形成的离心力,配以双手灵巧的动作,将放在陶轮上陶泥料塑造成需要的器皿。
用快轮制造陶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陶器质量。
随着陶车的发明和运用,出现了专门从事制作陶器的家庭。
制陶业逐渐成为独立的生产行业之一。
2.官府垄断手工业〔材料一〕凡执技①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7.12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3.耕作制度: (1)两汉以一年一熟为主。 (2)宋朝以后江南形成_稻__麦__轮__作__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 三熟制。 4.水利灌溉: (1)水利工程:战国时期的_都__江__堰__,汉朝的漕渠、白渠、龙首渠等。 (2)灌溉工具:曹魏时改制翻车,唐朝创制_筒__车__(★翻倒,翻倒,喝 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否?停否?禾苗待 我灌醉。——唐·徐来军《调笑令》),宋朝出现利用水力的高转筒 车,明清时出现_风__力__水__车__。
【本课小结】
重难点一 古代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 【史料探究】 1.小农经济形成的条件 美金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以铸、夷、斤、斸,试诸壤土。
——[春秋]左丘明《国语·齐语》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时,提出“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改帝 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的主张。
——聂玉海《中国古代史》
【探究】依据材料,概括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确立小农经济的有利条件。 提示:(1)生产力:出现了铁制农具。(2)生产关系:摧毁了旧贵族的 土地世袭制,承认土地私有,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起来。
第七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12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 (1)刀耕火种:原始社会使用石刀、石斧、石犁,依肥力变化而迁徙。 (2)石器锄耕:商周出现_青__铜__农具,但主要工具仍是木制的_耒__耜__和 石锄、石犁。
(3)铁犁牛耕。 ①春秋战国:铁农具和_牛__耕__出现并推广。(★今其子孙将耕于齐,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九》) ②两汉:西汉赵过发明_耦__犁__,东汉推广到珠江流域。 ③隋唐:江东出现_曲__辕__犁__,安装犁评,犁耕技术日渐完善。
【图示记忆】耕作方式与农业经营方式演进的互动关系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精练高效作业:第18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 Word版含解
(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诗经·周颂》中写道:“噫嘻成王,既昭假尔(成王轻声感叹作祈告,我已招请过先公先王)。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周公还告诫后代为君要“先知稼穑之艰难”。
材料反映了()A.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的思想B.当政者借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C.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D.小农经济对西周统治的重要性解析:选A。
题干材料“率时农夫,播厥百谷”“先知稼穑之艰难”表明当政者重视粮食安全,故选A项。
当政者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与材料的内容不符,B项错误;耕作技术出现革命性的变化是在春秋战国时期,C项错误;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是奴隶社会的产物,D项错误。
2.(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战国策》记载平阳君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
王自图之!”这段记载反映了() A.秦国已经采用牛耕技术B.水路成为主要运输方式C.战国时期牛耕技术逐渐普及全国D.秦国统一六国成为其时民心所向解析:选A。
据题干材料“秦以牛田,水通粮”可知,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这段记载说明秦国已经使用牛耕技术,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用河流运送粮食,不能得出水路是主要运输方式的结论,故B项错误;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至全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国的强大而非其统一六国的趋势,故D项错误。
3.下面是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关于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的部分截图,该截图内容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正月……收白犬骨及肝、血二月……可粜粟、黍、大小豆、麻、麦子。
收薪炭三月……可粜黍。
买布四月……可粜穰及大麦。
收敝絮五月……粜大小豆、胡麻。
籴穬,大小麦。
收敝絮及布帛A.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C.手工业生产规模大D.无须同外部市场发生联系解析:选B。
汉代田庄是自然经济,“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与材料中“内部交易情况”不符,故A项错误;田庄的产品种类丰富,材料中“汉代田庄内部交易”表明自给自足,故B项正确;材料中未涉及手工业生产数量和规模,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没有涉及同外部市场联系不等于无须联系,故D项错误。
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
第16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课标要求】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备考指要】1.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着一贯的指导思想;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也特别重视三农问题。
古代农业的复习不能忽视。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享誉海外,其中以丝绸之路和瓷器的外销最为典型。
所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在复习中也应引起重视。
【自主学习】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农业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________;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配置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________(3)商周时期的农业:松土工具________出现并普遍使用;已经懂得开沟排水,________,沤制肥料、治虫灭害;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_____。
(4)特点:中国农业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①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_______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_______,后来又出现犁壁,汉朝以后,____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①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________已经使用。
②西汉时,赵过推行________。
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________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________为主。
②宋朝以后,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________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6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16讲中国古代的农业及手工业【课标要求】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备考指要】 1.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本”和“以农立国”思想是历代统治着一贯的指导思想;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也特别重视三农问题。
古代农业的复习不能忽视。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享誉海外,其中以丝绸之路和瓷器的外销最为典型。
所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在复习中也应引起重视。
【自主学习】考点1 发达的古代农业 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中国农业的起源:农业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________;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配置水稻和粟的国家;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2)原始农业的耕作方法:________ (3)商周时期的农业:松土工具________出现并普遍使用;已经懂得开沟排水,________,沤制肥料、治虫灭害;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人们的生活也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_____。
(4)特点:中国农业________,________,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2.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耕作方式:①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_______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②西汉赵过推广_______,后来又出现犁壁,汉朝以后,________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③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________,至此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
(2)耕作技术①春秋战国时期,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________已经使用。
②西汉时,赵过推行________。
③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旱地的________技术形成,南方水田也采用耕耙技术。
(3)耕作制度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________为主。
②宋朝以后,随着南方社会经济的日益发达,我国经济重心逐渐转移到江浙地区。
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________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4)农业灌溉①著名的水利工程有战国时期的_______、汉朝的________、白渠和_______等。
②灌溉工具:曹魏时有________,唐朝时创制了________,宋朝出现高转筒车,明清时出现风力水车。
3.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产生:春秋战国时期,随着______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以及__________的确立而产生的。
(2)特点:以________为单位;男耕女织;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中国传统农业________的基本模式。
(3)有利条件: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农民在自己有限的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我国的精耕细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4)不利条件:经营规模很小,难以开展大规模生产;在封建地主阶级的沉重剥削下,农民需要承担沉重的徭役,小农经济十分脆弱。
考点2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1.素称发达的官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①夏商周时期:以________为代表的手工业,由官府垄断。
②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
③西汉武帝以后,_____、冶铁、铸钱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2)特点①素称发达、历史悠久,在诸多行业中,一直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
②凭借国家权力,征调优秀工匠,使用上等原料,生产不计成本,产品大多精美。
(3)重要成就①冶炼业 A.原始社会晚期中国已掌握了冶铜技术;商周时期,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精美青铜器,充分展示出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
B.西周晚期,中国已有铁器;两汉的高炉冶铁和________,东汉杜诗发明的水力鼓风冶铁工具,南北朝的________等,使中国钢铁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C.铁器在农业、手工业领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
②制瓷业:商朝时已烧制出原始瓷器;东汉烧出成熟的_____;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形成_______两大制瓷系统;宋朝时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并出现了________;明清时期______、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明宣德年间制造的_____,至今被人们奉为珍品。
江西________是著名的瓷都。
③丝织业:距今四五千年,我国已养蚕并有了丝制品;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西汉政府设在长安的________有数千工人;唐朝时期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宋朝时期吸收了花鸟画中的________风格;明清时期中央或地方官府设在苏杭等地的织造局生产的丝织品超过前代。
2.艰难经营的民间手工业(1)几种形式①家庭手工业:以________为代表,是农户的副业,产品主要用来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
②民营手工业:主主要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
(2)重要成就①元朝时,民间棉纺能手________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②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一些行业中甚至超过官营手工业。
③明朝中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________性质的生产关系。
3.中国古代手工业享誉世界(1)地位及影响:长期领先世界,广受欢迎和赞誉。
(2)表现:西汉开始丝绸远销亚洲、欧洲,为中国获得“_____”的誉称,运送丝绸产品的上路被后世称为“丝绸之路”;唐朝起,瓷器远大欧洲、非洲;明清时期适应外国客户的需要及根据欧洲商人的订单烧制瓷器,西方国家称中国为“_____”。
【重难突破】一、全面认识小农经济 1.条件(1)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是小农经济出现的前提。
(2)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使用,如铁器、牛耕的普及。
(3)农民自身因素:拥有一定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提高;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4)封建政府扶植:采取重农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2.特点(1)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2)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交换少,具有封闭性。
(3)注重精耕细作,但容易满足的社会心态,具有落后性。
3.作用(1)积极作用:自己生产自己消费,除盐铁外,一般不外求,生活相对稳定;既是小生产者又是小私有者,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推进农业发展。
(2)消极作用: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承受风险的能力差,很容易破产;随着人地矛盾的日益加剧,恶化了人类生存环境;也是近代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4.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5.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迁移应用】 1.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坛,……有财不行商,有相丁不入军。
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诗中的描述反映了()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②重视农业的观念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势认识正确的是()①自耕农经济是社会进步的表现②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③自耕农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④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1.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两种主要经营形态并存。
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了私营手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到明朝中后期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2.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生产,地域分布广泛,生产规模巨大,分工细密,产品种类繁多,生产技术先进。
3.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亚欧非地区,广受赞誉。
4.手工业生产规模的拷打与工场手工业的出现。
从经营的方式来看,私营手工业经历了由家庭手工业到作坊手工业、再到工场手工业的经营方式的转变。
在明朝中后期,在私营手工业中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
5.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的相应变化。
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到南宋时期,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变迁。
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工业部门、工业制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
在古代丝织业地区分布的变化中表现的最为明显。
【迁移应用】 3.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特点说法正确的有()①技术先进②私营手工业始终占据主导地位③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④家庭手工业是小农经济的组成部分 A.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 4.下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
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自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
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A.官营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家庭手工业 D.瓷器工场三、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的三种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迁移应用】5.官营手工业的主要特点有()①由官府直接经营,集中进行的大作坊生产②主要生产武器和供官僚、贵族消费的生活用品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材料优势④主要是为市场生产精美商品并为对外贸易提供产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典例剖析】 1.齐国管仲说:“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未作文之巧。
未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事农。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国富者兵强,兵强者战胜,战胜者地广。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中国精耕农业的产生与专制国家农业政策密切相关”的结论。
该判断() A.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合理【剖析】这只能在A、C中选,这两项中,又以材料不充分为佳。
这个结论只是依据一个材料,孤证不立,只有一个材料,所以说“材料不充分”。
但是精耕农业是小农经济的一大特征,确实与专制国家的重农政策相关,所以理解是准确的,结论是合理的。
【答案】C 2.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我国古代()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④“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的经济特点之一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④ 【剖析】本题考查对自耕农经济的理解,最好用排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