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复习教案B5

合集下载

《苏武传》教案设计

《苏武传》教案设计

《苏武传》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苏武传》中的重要段落;

(2)理解并掌握文中的关键词汇和成语;

(3)了解苏武的历史背景和传世事迹。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苏武的人物形象和品质;(2)运用比较分析法,探讨《苏武传》在历史传记文学中的独特之处;(3)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崇敬之情,激发爱国情怀;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道德品质;

(3)引导学生从苏武的事迹中汲取精神力量,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

1. 苏武的人物形象和品质;

2. 《苏武传》在历史传记文学中的独特之处;

3. 文中关键词汇和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三、教学难点:

1. 苏武传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文中复杂的长句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3. 将苏武的事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启发学生思考和感悟。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苏武的历史背景和传世事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表达,理解课文内容。

4.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段落,解释关键词汇和成语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5. 比较分析:让学生查阅其他历史传记文学作品,比较《苏武传》的独特之处,进行思考和分析。

6. 文学鉴赏: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7. 实践与应用: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现实社会,思考苏武的事迹对自己的启示和影响。

《苏武传》教案

《苏武传》教案

《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了解本文的历史背景,

2.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3.分析文章按时间顺序叙事的脉络,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

4.学习苏武忠贞不屈的气节,学习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教学难点

体会对比手法、典型语言对塑造人物的作用和学习苏武忠贞不屈的气节

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苏武牧羊的故事在我国家喻户晓。《汉书苏武传》载: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未遂,又将他迁至北海(今贝加尔湖)边牧羊,苏武坚持十九年不屈。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因匈奴与汉和好,方被遣回朝,官典属国。决不背叛祖国的气节,流芳百世,传唱千古。

二、课前预习

1.了解作者

班固,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后任兰台令,经过20多年的努力,写成《汉书》。和帝永元元年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其作品《汉书》由其妹班昭和同乡马续完成.

除《汉书》外,班固还是一个出色的赋作家,他的创作活动主要表现在他身体力行地提倡散体大赋上,其代表作《两都赋》,是以两都(长安、洛阳)为题材的作品中规模宏大、别具特

色、成就突出、影响最大的一篇,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直接影响了后世的创作,被《文选》列为第一篇。

主要作品有《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咏史》等。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

第一章:教学目标

1.1 理解并掌握《苏武传》的基本内容,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和民族气节。1.2 分析并欣赏《苏武传》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1.3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加强古文功底。

1.4 通过对苏武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

2.1 掌握《苏武传》的基本内容,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和民族气节。

2.2 分析并欣赏《苏武传》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

2.3 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4 通过对苏武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第三章:教学难点

3.1 理解《苏武传》中的古代文化背景和习俗。

3.2 分析《苏武传》中的复杂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法。

3.3 深入理解苏武的人物形象和民族气节。

3.4 将苏武的精神品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进行品德教育。

第四章:教学方法

4.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苏武传》的内容和意义。4.2 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并欣赏《苏武传》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

4.3 采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探讨苏武的精神品质。

4.4 实施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第五章:教学步骤

5.1 引入新课,简要介绍《苏武传》的作者和背景。

5.2 阅读《苏武传》,理解并掌握基本内容,了解苏武的生平事迹和民族气节。

5.3 分析《苏武传》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技巧,进行案例分析。

5.4 分组讨论,探讨苏武的精神品质和现实意义。

第六章:课时安排

6.1 本章共需4个课时,分别为:

课时1:介绍作者和背景,阅读课文

苏武传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武传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武传》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播放李娜的《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苏武传 教案

苏武传 教案

苏武传教案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苏武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包括提取关键信息、推测意义等。

3.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

1. 掌握《苏武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包括提取关键信息、推测意义等。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

1. 教师介绍《苏武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并展示相关的图片资料。

2. 带领学生一起阅读《苏武传》,关注故事中的主要事件和人物。

3. 引导学生回忆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进行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4.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5. 提供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进行情境推测,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四、教学方法

1. 课堂讲述法:教师向学生介绍《苏武传》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并讲解相关的背景知识。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成小组,一起阅读《苏武传》,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3. 问题解答法: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堂的讨论和问题解答,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思维活跃度和答题准确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同时,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回答,评估他们对《苏武传》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的理解程度。

《苏武传》精品教案

《苏武传》精品教案

《苏武传》精品教案

《苏武传》精品教案

《苏武传》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脉络。

2、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传主的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魅力。

3、分析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4、对传主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

二、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

1、前两课时翻译

2、第三课时主要是教师引导

3、第四课时主要是学生讨论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

课前预习:运用古汉语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理解大意。

(一)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

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安小标题,理清脉络

很多同学阅读这篇的时候总有一个感觉,就是拿起容易放下难,总想一口气把读完,因为这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那么我们现在给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这样一来,曲折复杂的情节就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的脉络也就出来了。

方法:同学们先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然后全班进行讨论筛选,评选出最佳的小标题。

(完整版)苏武传教学设计

(完整版)苏武传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班固及《汉书》。

②积累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③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所写内容。

②鉴赏本文运用人物对话、细节描写、对比烘托等手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③把握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品味历史传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

教学难点

评价传主的人格、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分析探究。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2、走近作者

班固,字孟坚,东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少年时就能作文诵诗赋,长大后博览群书。和帝永元元年(89)初,班固随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为中护军。后来,班固因窦宪专权受到株连,死于狱中,时年61岁。那时,《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尚未写成,后由妹妹班昭和马续补写而成。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

高中语文《苏武传》优质教案

从容说课

《苏武传》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是《汉书》中的名篇,此传是最能显示班固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才华的优秀篇章之一。它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课文的书下注释几乎是逐字逐句详解,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注释疏通全文大意,教师只需对极个别的难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归纳文言知识点。本课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分析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上,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找出人物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句子,揣摩人物性格,体会课文通过对比映衬的手法塑造主要人物的特点。苏武两次自杀以死报国的行动,匈奴两次派人劝降,单于两次考验苏武的意志,这些都要引导学生体会它们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拟定两课时

第一课时:简介班固和《汉书》;学生自读书下注释疏通文字;引导学生归纳通假字、词类活用等文言知识;朗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故事脉络。用诵读法和点拨法贯穿课堂教学。

第二课时:分析苏武的形象,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多样的手法表现人物,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

体会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课文如何通过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

2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的生平和《汉书》的撰写体例。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分析课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2.探讨苏武的反抗方式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苏武传》教案(通用8篇)

《苏武传》教案(通用8篇)

《苏武传》教案(通用8篇)

《苏武传》教案篇1(6712字)

【学习目标】

1.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培养文言文语感。

2.学习苏武不惧威逼利诱,坚守节操、不辱使命的爱国精神。学会辩析评价历史人物。

【核心素养】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和积累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培养正确分析文言文内容及准确概括文中观点的能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作者尊重史实的态度和对苏武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和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

难点:学习传主的坚强意志、爱国精神与不屈信念,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苏武,汉武帝派去出使匈奴的使者。《苏武传》通过叙写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后,与匈奴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颂扬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情操,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为民族尊严和国家利益而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归纳总结本课的重点文言词汇、语法知识。

二、精讲点拨归纳总结

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畔:通“叛”,背叛。

句意:不顾及恩德义理,背叛皇上、抛弃亲人

2.与旃毛并咽之

旃:通“毡”,毛织品。句意:同毡毛一起吞下充饥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去:通“弆(jǔ)”,收藏。

句意:掘野鼠、收草实来吃。

4.空自苦亡人之地

亡:通“无”,没有。

句意:白白地在荒无人烟的地方受苦。

5.信义安所见乎

见:通“现”,显现。

句意:你对汉廷的信义又怎能有所表现呢?

《苏武传》教案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案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案教学设计7

《苏武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

2、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传主的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魅力。

3、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

4、对传主的功过得失和价值意义进行讨论、评价。

二、教学重点

1、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评价传主的功过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

1、前两课时翻译

2、第三课时主要是教师引导

3、第四课时主要是学生讨论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3课时

课前预习:运用古汉语工具书,结合课文注释,通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一)导入:欣赏歌曲《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

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

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

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

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煌无比的人生。

(二)安小标题,理清脉络

很多同学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总有一个感觉,就是拿起容易放下难,总想一口气把文章读完,因为这篇文

章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那么我们现在给文章的情

节发展添加小标题,这样一来,曲折复杂的情节就清晰

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文章的脉络也就出来了。

方法:同学们先各自提出自己概括的小标题,然后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增加多场景)

苏武传(优秀实用教案)(增加多场景)

教案苏武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苏武传》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和评价苏武的形象和品质。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

教学重点:

1.《苏武传》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苏武的形象和品质。

教学难点:

1.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2.苏武的形象和品质的评价。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苏武传》的文本和相关资料。

2.学生预习《苏武传》。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苏武传》的历史背景。

2.学生分享对《苏武传》的预习成果。

二、阅读理解(1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苏武传》。

2.学生边读边标注生词和重要句子。

3.教师解答学生的疑问。

三、内容分析(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苏武传》的主要内容。

2.学生分享对《苏武传》的理解和分析。

四、形象评价(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苏武的形象和品质。

2.学生分享对苏武形象和品质的评价。

五、讨论与交流(10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讨论成果。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收获。

七、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苏武传》的读后感。

2.学生记录作业要求。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阅读《苏武传》,让学生了解了苏武的形象和品质,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意志。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苏武传 教案

苏武传 教案

苏武传教案

教案:《苏武传》

一、教材简介

《苏武传》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传说之一,也是中国古代传奇作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的一篇。该传说以苏武为主人公,讲述了苏武在匈奴人的囚禁中不屈不挠地坚持中国正气、保护尊严的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的高尚品质和民族精神。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苏武传》的故事内容和主要人物;

2.理解苏武坚持自己的信念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良好的品德素养。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导入与讲解故事情节

1.导入:通过简要介绍《苏武传》并引起学生的思考,以激发

学生的兴趣。

2.讲解:简要叙述《苏武传》的故事情节,特别着重讲解苏武

在匈奴囚禁期间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屈服于敌人的压力和威胁的情节。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与小组汇报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苏武坚持自己信念的

意义进行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

2.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其他小组

进行补充和讨论。

第三课时:角色扮演与情感交流

1.角色扮演:将学生分成苏武、匈奴人等角色,进行小剧场表演,以深入理解苏武坚持自己信念的意义。

2.情感交流:让学生表达在扮演苏武或匈奴人等角色时的感受,以及彼此之间的思考与交流。

第四课时:制作展示海报

1.制作海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展示海报,内容包括苏

武坚持信念的意义和自己对苏武的评价。

2.展示分享: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海报,学生可以进行观摩

和互相学习,同时进行互动问答。

第五课时:总结与评价

1.总结:通过回顾《苏武传》的故事情节、讨论和表演等活动,总结苏武坚持自己信念的意义。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

2022年度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五篇高中语文《苏武传》教案大全篇一

一、导入新课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教学过程

(一)传记写作的要点

(幻灯展示:范曾《苏武牧羊图》)

幻灯片中对于苏武只有一个解释:前140—前60,同学们,你能从中读出什么信息呢?

苏武活了80岁。

而本文,作为一篇传记,写了苏武多少年?有没有写80年?

写了19年。

这19年每年都写了吗?

没有。

问一个写人物传记怎么写的问题。写人物传记,要不要把这个人物的一生列成一个大事年表?要针对人物身份抓住关键情节来写。写苏武,他是一个使臣,要抓住他在出使之时遇到特殊变故所表现出来的言、行、举、止,通过这些突出的事情来表现一个人。这是一种传记写作的方法。也是文学创作中表现人物的方法。

(二)归纳主要故事情节

班固虽然是个史学家,但他在写苏武时花尽了心思,80年,没有写太多,对苏武的身世,只有一处交代,只在文章开头交代,“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整篇文章侧重写他出使匈奴这19年的艰辛历程。

在这19年当中,没有一年一年地写,那作者抓住了什么样的核心事件?(遇到了意外之变的时候,面对劝降时他是如何表现出的。因此,整个传记的重心在哪里呢?发生叛乱是个意外之变,在这时,苏武是如何表现的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第12课《苏武传》教学设计

《苏武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体会文章简洁整饬的语言、生动入微的细节。掌握课文中出现的相关文言文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作比较阅读,结合课外材料,体会《汉书》在艺术上继承《史记》所取得的成就。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突出弘扬爱国主题,探讨新时代中如何继承苏武的伟大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积累和归纳整理本文中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2)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传主的人格、精神。

2.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1、导语设计

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腰,这是一个涉及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多媒体显示课题《苏武传》,教师解说《苏武传》与《左传》中“传”)

2、简介班固及《汉书》

班固(32——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市东)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后汉书"班固传》称他“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其父班彪曾续司马迁《史记》作《史记后传》,未成而故。班固立志继承父业,在《后传》基础上,进一步广搜材料,编写《汉书》。后因有人向汉明帝诬告他篡改国史,被捕入狱。其弟班超上书解释,始得获释,被命为兰台令史,经过二十多年努力,写成了《汉书》。汉和帝永元初年,班固随窦宪出征匈奴,不久窦宪因谋反案被诛,班固也受牵连被捕,死于狱中。《汉书》中的八“表”与“天文志”是由其妹班昭和同郡人马续续成的。

文言文类《苏武传》试讲稿

文言文类《苏武传》试讲稿

人教高语试讲模板文言文《苏武传》

(轻轻敲门三下)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鞠躬)

我是今天B组的##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苏武传》下面我开始我的试讲。

同学们,上课!

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班固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艺术才华绝不逊于司马迁,(边讲边板书出处)

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本中的相关文学常识和重点的虚实词、文言句式,相信同学们在课前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复习,我们来简单回顾分享一下:

重点的文言知识有:班固(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

班固幼年聪慧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了《汉书》的写作。

2.关于《汉书》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

苏武传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武传公开课优秀教案

《苏武传》教案及反思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培养归纳整理字词的能力和习惯。

3、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

1、合作学习,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培养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的能力和习惯。

2、探究学习,分析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品味文中体现的史学价值和文学审美价值;学习苏武的民族气节,弘扬爱国主题。

【教学重难点】

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学习概括内容要点的技能方法。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班固以及《汉书》的相关知识。

2.了解故事发生的背景,把握作品的内容,概括内容要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一)孔子云:“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确,艰难困苦中最能见出一个人的品性,沧海横流中方显出一个英雄的本色。面对人生穷途危难是卑躬屈膝还是傲骨在身,这涉及到心灵的选择。在这样的选择前,志士仁人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今天,就让我们心怀虔诚走近一位古人,他就是——大汉苏武。

(二)【播放李娜的《苏武牧羊》】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

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何以复加
(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
B、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他的心里只有大汉。卫律的劝说他不听,李陵的意见他当耳旁风。他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他的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他谁的话都不听,他用他的坚持塑造了他自己。
一个野花烂漫的碧绿的大平原,平原中立着一个持杖的女人,背后也涌着一群归羊。那是苏武归国后的风光,他的弃妻,他的群羊无恙;可那牧羊女人的眼中,那含蓄的是悲愤?还是凄凉?(《女神》节选)
在生命的天平上,有人选择个人的荣辱得失,但是更有人选择个性的无碍释放,国家的繁荣太平,民族的坚贞气节。而往往是这些人,托起生命的天平,紧握永恒的绳索,在生命与永恒的拔河中,探到永恒的答案。(2002年浙江高考优秀作文《与永恒拔河》节选)
话题4:自尊与他尊
材料加工:
《苏武传》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当苏武与其副使张胜同被单于抓获后,面对单于的诱惑和威逼,苏武选择了精忠报国,而张胜最终选择了投降。以常理推断,对苏武的宁死不屈和拒不投降,凶残的单于不可能不杀他。但正是由于苏武的这种节操,却赢得了单于的尊敬和历史上的美名。而张胜、李陵乃至卫律,则被永远地钉在了耻辱柱上。事实上,历史上由于自尊而获得他尊的例子不胜枚举。(《苏武的尊严》节选)
话题3:心灵的选择
材料加工:
荒凉的北海,羊群咩咩地叫着,不远处坐着一位手持汉节的人,从黑发到白头,用半生的心血续写着丹青。南方,皇帝一代又一代,然而,谁也不记得,遥远的北海上,立着一座汉朝不倒的丰碑。
汉节上的漆一层层褪去,老人的眼里却始终燃着一丝火光。匈奴的可汗惧怕:"怎么还有这么固执的人?"他更无法理解,这半生的重量承起的竟是中华民族永世的骄傲!
(2)(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3)皆为陛下所成就
五、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③引(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反复强化训练:翻译课文中的难句。
总结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上的其他内容。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四、特殊句式
A、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
(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
(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
(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⑶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⑷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⑸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告别。)
⑹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二、古今异义
①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④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⑤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⑥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⑦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⑧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1)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2)廪食不至食:粮食。
(3)给其衣食食:食物。
⑤发(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第二课时
六、素材运用
话题1: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
材料加工:
快乐的人生,也会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苫,而有的人却常常夸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样的选择,不一样的人生之旅,要让我们心里的戈壁荒原开满鲜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3、词类活用
A、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节辱命(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B、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教学重点
让学生梳理并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及相关的文言现象。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并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教学过程
展示复习
目标
梳理
知识
体系
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复习,明确目标。
梳理知识系统:
一、通假字
⑴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女,通“汝”,你;畔,通“叛”,背叛。)
⑵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旃,通“毡”,加工羊毛或其他动物毛而成的块片状材料。)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C、名词活用等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课题
《苏武传》复习课教案
班级
高三(5、6)班
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




知识与
技能
掌握实词“语、引、发、食”的用法,掌握虚词“而”在本课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过程与
方法
通过复习,掌握状语后置句,并会翻译此类句子,让学生掌握相关文言常识,梳理并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及相关的文言现象。
情感
态度
与价
值观
积累文言文化常识并运用素材写作,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认识到文言文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当苏武被流放到北海时,北海的羊群咩咩地叫着,似在欢迎这位坚贞不屈的大汉臣子。这十几年的痛苦如果可以当作是一次挫折,那么这次挫折无疑是痛苦的,可是这位放羊老人却未曾放大痛苦,于是十几年后,大汉的丹青上书写下了民族不屈的坚贞气节。
人生只有走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因此直面挫折,化解痛苦才是我们的最佳选择。(2004年高考满分作文《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节选)
话题2:相信自己和听取别人意见
材料加工:
苏子卿在贝加尔湖湖畔。他披着一件白羊裘,毡履,毡裳,毡巾覆首,独立在苍茫无际的西伯利亚荒原当中,有雪潮一样的羊群在他背后。他在孟春的黄昏时分,待要归返穹庐,背景中贝加尔湖上的冰涛,与天际的白云波连山竖。
他向着东行,遥遥地望南翘首:眼阵中含蓄着无限的悲哀,又好像燃着希望一缕。他只相信自己,只相信自己的祖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