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标题 课标题 主要内容 学生活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一》教案全套

高中《历史一》教案全套

高中《历史一》教案全套前言本教案全套旨在为高中《历史一》教师提供完整的教学指导,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通过本教案,学生将能够积极参与历史研究,并提高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掌握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内容单元一: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 古代文明的起源- 了解人类最早的居住地和生活方式- 了解早期文明的特点和发展过程2.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研究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了解美索不达米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3. 埃及文明与尼罗河流域文明- 探究埃及文明的产生和演变- 理解尼罗河流域文明对人类历史的意义- 分析埃及文明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4. 印度次大陆的古代文明- 介绍印度次大陆古代文明的形成与特点- 探索印度次大陆古代文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5. 中国古代文明- 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分析中华文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单元二:古代帝国的兴起和衰落1. 古希腊城邦和希腊城邦文明- 了解古希腊城邦的产生和发展- 探究古希腊城邦文明对人类历史的影响2. 罗马帝国的崛起和扩张- 理解罗马帝国的兴起和扩张- 分析罗马帝国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成就- 探讨罗马帝国的衰落原因3. 印度古代王朝与帝国- 了解古印度的多个王朝和帝国- 分析古印度王朝和帝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4. 中国古代王朝与帝国- 理解中国古代王朝与帝国的兴衰变迁- 研究中国古代王朝与帝国的政治制度和统治特点单元三:中世纪欧洲1. 中世纪欧洲的形成与发展- 了解中世纪欧洲的历史背景和特点- 探究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2. 封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度- 理解封建体制的组成和运作方式- 分析封建社会的政治权力和经济关系3. 西欧封建王国的崛起- 了解西欧封建王国的兴起和扩张- 探讨西欧封建王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变革4. 教会与的影响- 探究中世纪欧洲的教会组织和体系- 研究教会在政治、社会和文化方面的影响力总结通过本教案全套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系统地学习和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文化,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高一历史全册教案

高一历史全册教案

高一历史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高一历史全册的教学内容和研究目标。

2. 熟悉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4. 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和认知水平。

二、教学内容全册的历史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模块:1. 第一模块:古代人类文明的形成和发展2. 第二模块:中国古代的政治机构和社会制度3. 第三模块: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发展和文化变革4. 第四模块:世界古代文明交流与发展5. 第五模块:现代史和当代世界史每个模块将侧重于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和背景知识的介绍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和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

三、教学方法和策略1.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生动展示历史事件和文化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案例分析:选取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讨论和互动:组织小组讨论和班级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知识交流和思想碰撞,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手工制作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历史手工制作和展示活动,例如制作历史模型、画册和展板,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实践和应用。

5. 小组研究和报告:让学生自主选择研究课题,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和报告,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四、评估方式1. 课堂表现:包括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参与讨论和活动的积极程度等。

2. 作业和考试:通过书面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使用高中历史教材中的相关章节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 多媒体设备:使用电脑、投影仪、音响等设备,播放历史相关的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内容。

3. 图书和资料:提供相关历史图书和资料供学生参考和借阅。

4. 实物展示:准备一些历史文物和实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的魅力。

六、教学时序安排1. 第一学期:完成第一模块和第二模块的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单元综合二教学设计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1单元综合二教学设计

专题优化提升近现代社会我国经历的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有学者谈论中国近代的习俗现象时说:“……国中过年景象,有官派与民俗之分,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

”为近代中国带来这一习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西方文化的侵略B.维新思想的传播C.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D.民主革命的胜利解析:选D。

根据材料信息“一岁过两年”,结合所学,可知过两年指农历年除夕和公历年元旦,带来这一习俗变化的直接原因是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1月1日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增添了国庆、元旦新节日,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是直接原因,故A、B、C三项错误。

[真题练]1.(2017 ·高考全国卷甲,T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解析:选B。

由材料信息“先得谋补脑”“产品……十分畅销”可知,当时追求新思想成为一种时尚,B项正确。

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成为国民共识”说法绝对,C项错误;材料仅提及广告对产品销售的影响,无法得出D项。

2.(2017 ·高考全国卷丙,T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解析:选B。

由材料可知,婚礼仪式上既有传统的“喜字纱灯”,又有“钢琴曲”“白纱”,这体现了中西习俗的融合,故B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婚礼仪式,并未涉及婚姻自主和新郎新娘的出身信息,排除A、C;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体现的是政府的引导,并非主导,D错误。

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标题 课标题 主要内容 学生活

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单元标题 课标题 主要内容 学生活

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二、知识结构雅典民主评价:历史作用与局限性三、教学重点: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五、教学过程一、希腊文明的摇篮1、希腊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条件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

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希腊环海、多山、多岛。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是众多城邦产生的原因。

2、古代希腊城邦的出现――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①时代背景:氏族制度瓦解,奴隶制度确立。

②含义:城市国家,包括市区和周边农村。

③突出特征:小国寡民④典型政体:斯巴达的贵族制和雅典的民主制。

二、雅典民主政治1、雅典城邦开始萌芽:公元前8世纪2、奠基: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①内容: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社会等级②作用: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3、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①内容: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等②作用: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确立起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

4、黄金时期: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期”伯利克里改革内容:①各等级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②改革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③改革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构成和权限,50人一组轮流执政,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④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陪审法庭,由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负责审案、监督、参加立法;⑤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规定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⑥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背诵口诀:冒犯公民以五赔十,另发工资津贴。

5、雅典民主制的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6、其基本特征: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必修1第2单元2课导学纲要

必修1第2单元2课导学纲要

卢氏一高主校区高二历史选修一复习导学纲要编写人:段小田杨一飞任东审核人:莫书江班级:姓名:第2单元2课“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一、目标导引(2分钟)[课表要求]1.了解商鞅变法在经济、政治和社会风俗方面的改革措施及其主要内容。

2.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全面性、有效性和法律上确立封建制度等特点。

3.体会“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革新精神,学习改革家坚强的意志。

[学习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学习难点] 商鞅变法的特点二、自学指导(10分钟)1、商鞅为什么还称为“卫鞅”“公孙鞅”?从教材提供的信息看,商鞅作为一个政治家有何“过人之处”?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有哪些重要内容?3、和其他各国的变法相比,商鞅变法在内容、深度、影响上有何特点?三、合作探究(8分钟)1、假如你是秦国的(平民、地主、贵族……),你最赞同商鞅变法中哪一条、反对哪一条?说说你的理由。

由此判断,商鞅变法的性质是?2、结合前一课内容课,你认为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四、展示提升(10分钟)五、达标测评(10分钟)1、商鞅在秦国变法的指导思想是A、儒家学说B、墨家学说C、道家学说D、法家学说2、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国国君是A、秦穆公B、秦献公C、秦孝公D、秦王赢政3、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4、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废除“世卿世禄制”D、建立县制5、商鞅变法的各项措施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建立县制D、禁止弃农经商6、商鞅变法奖励军功,建二十等爵制,使得①有军功的农民可以得到官爵成为中小地主②军功定尊卑,废除世卿世禄制度③中央集权建立起来④贵族失去了通过军功加官进爵的机会A、①②B、③④C、③D、④7、在战国变法运动中,提出“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思想家是A、墨子B、孟子C、商鞅D、荀子8、《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

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随着新学期的钟声逐渐响起,教师们纷纷开始着手准备新一轮的教学计划。

作为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高中历史必修1不仅涉及丰富的历史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素养的关键课程。

本文将带您深入了解一份精心编制的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范本,助力教师们高效、有序地开展教学工作。

教案的核心在于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

在这份历史必修1教案中,我们首先明确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历史知识点,如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成就以及对外交流等方面。

同时,教案还强调了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应培养的历史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进入教学内容安排部分,教案细致规划了每一课时的主旨与结构。

以第一单元“中国古代史”为例,教案按照时间顺序,将内容分为几个板块,每个板块都包含了关键的历史事件、人物及其影响。

这种结构化的安排有助于学生构建系统的历史知识框架。

为了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学生的参与度,教案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历史场景模拟等。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锻炼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评价与反馈是教案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教案范本提出了持续性的评价体系,既包括了传统的书面考试,也融入了平时成绩、课堂表现等多维度的评价方法。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为教师提供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

在教学资源方面,教案推荐了一系列辅助材料和多媒体工具。

例如,使用历史地图、时间线软件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历史脉络;引入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的发生场景。

这些资源的运用使得历史学习更加生动和具体。

最后,教案还特别注重课后延伸活动的安排。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或是开展历史主题的研究项目。

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也拓宽了他们的视野,让历史学习跳出课本,走进现实生活。

总结而言,这份高中历史必修1教案范本以其清晰的教学目标、合理的内容安排、多样的教学方法、全面的评价体系以及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历史教师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案。

【新教材】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

【新教材】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全套教案一、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完整的教案,以适应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材的教学需求。

该教案覆盖了全部教材内容,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提升学生的历史研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和掌握每个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概念;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的兴趣和理解;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思考能力,使其能够独立思考和评价历史事件。

三、教学内容本教案包含以下单元的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大一统的政权与社会生活2. 第二单元:文明的断裂与古代史初步3. 第三单元:文明的交融与大唐的繁盛4. 第四单元:社会制度的变革与民族融合5. 第五单元:西方殖民主义与晚清社会6. 第六单元:近代工业与国家命运四、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解与演示: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概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2. 讨论与互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培养他们的分析和思考能力,激发他们对历史的兴趣;3. 分组与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彼此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评价方法为了评价学生的研究成果,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法:1. 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2. 小测验:定期进行小测验,测试学生对知识和概念的掌握程度;3. 项目作业:布置一些综合性的项目作业,培养学生的研究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资源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以下资源:1. 教科书和参考书:使用人教版(202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并鼓励学生参考相关参考书;2. 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3.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使用网络资源,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研究。

七、教学安排根据每个单元的内容和学生的研究情况,制定具体的教学安排,包括每个单元的课时安排、教学重点和难点等。

精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精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和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教学整体设计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小结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第3课远古的传说教学小结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教学整体设计【教学难点】(1)夏朝的建立与“家天下”。

(2)西周的分封制【教学重点】理解分封制的内容及作用。

教学小结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整体设计提问:请大家猜一猜,这是十二属相的哪一个属相?是依据什么来猜的呢?(图形、意思)讲述:我们刚才猜的十二属相并不是一般的图画,而是一种文字。

这种文字的产生,反映了中华文化的勃兴。

2.提问: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结绳记事,仓颉造字等。

简介:甲骨文的发现。

清末的王懿荣无意中看到一味叫龙骨的药品上面刻划着一些符号。

龙骨是古代脊椎动物的骨骼,在这种几十万年前的骨头上怎么会有刻划的符号呢?这不禁引起他的好奇。

他对这批龙骨进行仔细研究分析后认为,它们并非什么“龙骨”,而是几千年前的龟甲和兽骨。

他从甲骨上的刻划痕迹逐渐辨识出“雨”“日”“月”“山”“水”等字,后又找出商代几位国王的名字。

3.提问:参照现在的汉字,想象甲骨文中的“日”“月”“人”字分别应该怎样书写?从“甲骨文一汉字,汉字一甲骨文”的推理活动中,还能得出什么结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讲述:甲骨文是商朝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商代统治者迷信鬼神,要去打仗,能胜与否?今年小麦,丰收与否?老天下雨吗?有人进攻吗?王后什么时候生孩子?是男还是女呢?……全都要用龟甲兽骨占卜吉凶,以后又在甲骨上刻记所占事项及事后应验的卜辞或有关记事,其文字称甲骨文。

4.提问:由此得出什么结论?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辞记录和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

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模块一:中国古代史课时一:中国古代史的概述课时目标:通过研究中国古代史的概述,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发展阶段。

教学步骤:1. 引入古代史概述的主题,激发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兴趣。

2. 分析中国古代文明的基本特征,如农耕文明、中央集权、科技发展等。

3. 讲解中国古代史的主要发展阶段,包括夏、商、周等朝代的兴衰。

4. 结合图片和实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中国古代史的概述。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中国古代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阶段。

课时二: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和生活课时目标:通过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阶级和生活,了解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

教学步骤:1. 引入古代社会的阶级和生活的主题,引发学生对古代社会的好奇心。

2. 分析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如贵族、士人、庶民等,并讲解它们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职责。

3. 探讨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包括衣食住行、娱乐活动等方面。

4. 结合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古代社会不同阶级的生活差异。

5. 进行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体验古代社会的阶级差异和生活方式。

模块二:封建社会与农民起义课时三: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课时目标:通过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制度。

教学步骤:1. 引入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的主题,引起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兴趣。

2. 分析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包括皇帝、官僚等,并讲解它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职责。

3. 探讨封建社会的经济制度,如农业经济、手工业经济等,并讲解其特点和影响。

4. 讲解封建社会的文化制度,如儒家思想、科举制度等的作用和影响。

5.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制度。

课时四:农民起义与社会变革课时目标:通过研究农民起义与社会变革,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动荡和变革。

教学步骤:1. 引入农民起义与社会变革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封建社会的反抗和变革的思考。

2. 分析农民起义的原因和背景,如赵佗起义、黄巾起义等,并讲解它们的影响和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单元整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二单元 单元整合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1.(2019课标全国Ⅰ)在古代雅典城邦,陪审法庭几乎可以审查当时 政治生活中的所有问题,甚至包括公民大会和议事会通过的法令, 并进行最终判决。这说明( ) A.法律服从民众意愿 B.判决体现权力来源 C.全体公民参与政治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试题回放 话题归纳
2.(2018课标全国Ⅲ)公元前5世纪,雅典公民获得更多表达自己想法 的机会,公民的成功“依赖于在大型公共集会上谈话、论辩与说服 的能力”。据此可知,在当时雅典 ( ) A.公民必须能言善辩 B.参政议政十分活跃 C.民主政治出现危机 D.内乱引发思想纷争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政治。根据题干信息和所学知识可 知,题干强调的是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中通过论辩积极表达自己的 想法,这反映了当时雅典公民参政议政的现象十分活跃,故B项正确。 题干中强调公民在参政过程中论辩的能力非常重要,但并不是强调 必须能言善辩,故A项错误;由题干无法反映当时的雅典民主政治出 现了危机,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的是公民通过论辩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没有强调出现了思想纷争,故D项错误。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相关知识。罗马法的实质是维护贵族的利
益,贵族的特权并没有被取消,故A项错误;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
成的是6世纪汇编成的《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故B项错误;据材料
“斗争的成就主要体现为其间所颁布的一系列法律”“氏族贵族和平
民不久便完全溶化在国家中了”可知,在这一斗争中,通过颁布一系
列法律使得公民与贵族在法律上平等,故C项正确;标志自由民获得


核心观点 归纳整合
(2)罗马文明: ①古代罗马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是法律,这是罗马的一项无可辩 驳的伟大成就。依靠法律,罗马共和国缓和了各种社会矛盾,维护 了共和国的稳定,并为其扩张提供了条件;依靠法律,罗马帝国的统 治者在长时间内维护了帝国的稳定,调解了各种社会矛盾。 ②古代罗马法具有与时俱进的法制内涵。罗马法从习惯法演变 为成文法、从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并最终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其 演进反映了罗马不同时代对法律提出的要求。罗马法的与时俱进, 使其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必修一集体备课教案-单元二

必修一集体备课教案-单元二

宁夏育才中学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翟国毅总计2课时时间:2010-09-06课题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内容标准1.了解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认识西方民主政治产生的历史条件。

2.知道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认识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3.了解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维系罗马帝国统治中的作用,理解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价值。

考试说明1.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对希腊文明的影响;梭伦改革和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时代的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意义。

2.罗马法罗马共和国的建立;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单元内容分析地位古代希腊民主与罗马法制是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精华,是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发展史的光辉起点,是古典世界留给后人的一壁弥足珍贵的政治文化遗产。

本单元前承古代东方政治文明——中华文明,后启近代西方代议制民主及近现代的政治演变。

内容简析第五课“爱琴文明与古希腊城邦制度”的升华,又是后面“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的基础,在整单元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对于高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有点难度,因为学生对古代西方历史很陌生,而且本节课内容较多,知识深奥难懂。

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要尽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将知识化繁为简,以多变的教学形式将知识深入浅出的传授给学生。

单元教知识与技能1.了解雅典民主制确立的过程,熟悉并理解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认识雅典民主制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分析雅典民主的利弊得失,初步培养学生全面、辨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 了解罗马法、《十二铜表法》、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罗马法的主要内容; 理解罗马法的演变是古罗马历史变迁的反映,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分析罗马法对于维系罗马帝国的作用;从中西历史发展学目标比较罗马法认识对欧美法律的发展以及民主化进程影响深远。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归纳总结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过程,并体会平民在民主制度形成过程中的推动作用。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教案全集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教案全集

高中历史必修一必修二教案全集
前言
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教案全集旨在帮助中学历史教师有效备课,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使学生在研究历史时更深入、更广阔地了解历史,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

本教案全集是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主要包括高中历史必修一和必修二的所有教案,共计100份。

教学计划
必修一
第一章源流
- 第一节古代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 第二节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埃及
- 第三节阿里山的故事
第二章祖先的足迹
- 第一节我国古代文明的起源
- 第二节诸侯伐纣
- 第三节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必修二
第一章农耕时代的社会变革
- 第一节郑州古城
- 第二节封建社会的产生和发展
- 第三节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
第二章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
- 第一节东南亚良渚遗址
- 第二节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 第三节南海诸岛的发现和开发
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是一门综合性、人文性、科学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熟知历史常识,还要求学生深入分析历史事件的背景、原
因、过程及结果,并进行适当的评论和评价。

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需要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课堂辩论、展
板制作、个案分析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和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结论
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和人文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本
教案全集可以有效指导历史教师备课,提升历史教学的质量。

教师
在备课时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适当地进行教学计划和教学
方法的调整,以实现课程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历史课大单元教学设计

历史课大单元教学设计

历史课大单元教学设计一、课程主题和目标:主题:世界历史大单元教学设计目标:通过历史课的大单元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掌握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1.课程内容:(1)古代世界历史概述(2)中世纪世界历史概述(3)近代世界历史概述(4)现代世界历史概述2.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发展过程。

(2)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3)实践探究法:教师通过实地考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文化,增强他们的历史感知能力。

三、教学步骤和时间安排:1.第一节课:古代世界历史概述(1)导入:通过展示古代文明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学生对古代历史的兴趣。

(2)讲解:教师讲述古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文明,如古埃及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等。

(3)讨论:学生就古代世界历史的各种文明进行讨论,比较它们的差异和共性。

2.第二节课:中世纪世界历史概述(1)回顾:教师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引导学生重新思考古代世界历史的重要特点和影响。

(2)导入:教师通过故事或实例,引导学生了解中世纪世界历史的特点和事件。

(3)讨论:学生就中世纪世界历史的黑死病、十字军东征等重要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其影响和意义。

3.第三节课:近代世界历史概述(1)导入:教师以世界大航海时代为例,引导学生了解近代世界历史的特点和背景。

(2)讲解:教师讲解近代世界历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如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等。

(3)实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实验,让他们亲身体验近代世界历史的发展。

4.第四节课:现代世界历史概述(1)回顾:教师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引导学生重新思考近代世界历史的影响和意义。

(2)讨论:学生就现代世界历史的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重要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其影响和启示。

2019统编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9统编部编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全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教学理念:本课主要设计思想是:以学生已有的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史料、探究历史问题,在过程中提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内容分析:(一)课标要求(2017版)通过把握三国两晋南北朝分合更迭的历史脉络,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融、区域开发的历史意义。

(二)教材分析本课教材以史实叙述为主,所涉及的时间跨度很长,课程容量比较大,若按子目顺序讲解,会比较散,也不容易在一课时完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民族冲突严重,但是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进步,汉民族与内迁民族在频繁接触中,其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相互渗透和影响,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基于课标要求和以上分析,我按本课标题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整合,第一部分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第二部分讲“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频繁、民族交融等阶段特征有基本认识,部分学生对于朝代更迭情况能简单叙述,但是初中没有选考历史的学生,对这段历史一片茫然。

学生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影响缺乏全面的认识,对于促进民族交融的途径,不能从宏观的角度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通过地图和教材内容,在概括三国与两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等时期朝代更替的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能够运用示意图梳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情况,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特征;能够运用有关史料,分析当时民族矛盾尖锐、民族冲突严重的特点;在概括南方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说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交融。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全册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m 高一历史备课组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教学对象:时间:课题课程标准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教学目标1.1、知识与能力:培养利用历史资料分析、处理的能力,通过讨论与思考,初步2.培养学生用历史眼光和历史意识来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影响。

3.2、过程与方法:4.采取学、思、论、导四步教学法。

即自学,深思,讨论,点评诱导。

5.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几千年前,就有了相当的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力,自豪感。

认识到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理解宗法制对历史和现实的影响。

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难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教学方法比较法、资料收集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学案教学时数二课时教学过程集体教案个性化教案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温故知新:先填后背——写出从夏至清的朝代顺序名称。

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国、、南北朝、、五代十国、辽、、西夏、、清【教学过程】A.各组合作按照学案提纲完成本课基本内容。

(10分钟)一、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政治制度特点①第一个国家政权②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③王位继承传子制度二、商朝(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政治制度特点①商王具有支配内服外服的实际权力②商王对外服控制力是有限的③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三、西周政治制度1、分封制(1)对象:同姓亲族(分封主体)、功臣、姻亲、附属国、殷商降族(2)内容:核心是分封土地、人民受封诸侯有政治、经济、军事义务(3)影响: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臣属关系更加明确)②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度(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性质: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附历史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附历史教学计划)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全套(附历史教学计划)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案人教版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必修一)教学工作计划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根据这些新的目标要求,结合我校教学工作整体工作部署,制定本学期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教学各班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其中有的班级中考成绩在高分以上的较少,中等分线以上的人占大头,中考成绩低。

总的来说,学生的情况不够理想,给教学带来许多困难,学生的基础较一般,认知能力水平低下。

本学期是高一年级新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处于新的研究环境、面对新面孔、手握材,这一切决定了高一新生必然有一个或短或长的心理适应期、心理调整转轨期。

在这一时期,学生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排斥情绪。

高一新生在研究方式、研究方法上也面临着调整,高一新生同时也面临初、高中教材所述的知识点衔接问题。

初中时强调记忆和良好研究惯的养成,高中则更多地强调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运用。

对历史而言,则是形成正确的史观,充分发掘教材及相关材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并运用正确的史观和历史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形成能力。

高一新生来自于全县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乡镇,原学校不同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心理、生理、研究方式、研究态度和社会认知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性。

应积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努力推进学生差异性发展。

由此,“新”是高一学生的一大特点,“新”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具有更多的塑性。

二、教材简析:高中历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历程为主题,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28课进行阐述。

容包括中国和外国,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

全本书共计八个专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二单元教案

历史部编版高中选择性必修一(2019年新编)第二单元教案

欲为官者为五十石之官;斩二首者爵二级,欲为官者为百石之官。

官爵之迁与斩首之功相称也。

”设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选官制度变化的背景?铁制工具的使用,使社会生产力得以提高,私学兴盛,士人阶层兴起。

诸侯国君为了在争霸战争中称雄,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他们通过礼贤礼士、奖励军功等方式选拔人才。

3.秦朝:“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引入材料辅助说明: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 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五蠹》先秦法家主张的专以国家政策、法令为教育内容的制度。

“百姓”和“一般官吏”都向“法官、法吏”学习法律,加强普法教育;“法吏”也担负起宣讲法律、执行君王旨意的使命。

4.汉朝:察举制出示察举制的内容: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它的确立时间是汉武帝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

它的主要特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出示察举制的内容:一、取士包括德行、学问、法令、谋略四个方面的内容。

二、察举人才的标准有新规定,凡儒家以外的各家均不得举,开创了以儒术取士的标准。

三、察举分常科和特科两类。

设问:根据所学及察举制的内容分析察举制的影响?作用: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汉代选拔官吏的标准,扩大了官吏来源,为汉统治提供官吏人才;开创中国古代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先例。

局限:容易任人唯亲;操纵在世家大族手中;难以选拔到真正的人才。

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并作答。

根据概念概括秦朝的选官制度实质为: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学生根据察举制的内容归纳、概括其过程分析和解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察举制的意义。

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利用材料说明概念,培养学生历史实证素养培养学生归纳、概括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联系课内外知识,学会提取材料信息,概括及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历史解释能力介绍察举制有代表性的常科与特科,强调德才并举,注意立德树人中国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系统完整的选官制度是从两汉的察举制度开始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1第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设计
二、知识结构
雅典民主评价:历史作用与局限性
三、教学重点:伯利克里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四、教学难点: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特征、实质和历史作用。

五、教学过程
一、希腊文明的摇篮
1、希腊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条件
古希腊文明的发轫和兴盛则以海洋为依托。

古希腊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环境对希腊城邦的形成有重大影响。

希腊地理环境的特点:希腊环海、多山、多岛。

这种特殊的地理环境也是众多城邦产生的原因。

2、古代希腊城邦的出现――公元前8-公元前6世纪
①时代背景:氏族制度瓦解,奴隶制度确立。

②含义:城市国家,包括市区和周边农村。

③突出特征:小国寡民
④典型政体:斯巴达的贵族制和雅典的民主制。

二、雅典民主政治
1、雅典城邦开始萌芽:公元前8世纪
2、奠基: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
①内容:按财产的多少划分社会等级
②作用: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的残余,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3、确立: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
①内容: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设立五百人会议,成立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等
②作用: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确立起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

4、黄金时期: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统治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被称为“黄金时期”
伯利克里改革内容:①各等级男性公民可以担任除十将军以外的所有官职;
②改革最高权力机关公民大会,20岁以上男性公民均可参加并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③改革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构成和权限,50人一组轮流执政,负责处理日常政务,召集公民大会;
④国家最高司法和监察机关陪审法庭,由30岁以上的男性公民中选举产生,负责审案、监督、参加立法;
⑤扩大十将军委员会的权力,规定首席将军执掌国家军政大权;
⑥制定“公职津贴”制度,为参政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

背诵口诀:冒犯公民以五赔十,另发工资津贴。

5、雅典民主制的实质: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是少数人的民主。

6、其基本特征:全体公民是统治者,参与政治,集体掌握国家最高权力,公民集体内部相对平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法律至上。

三、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
1、古代希腊城邦民主制的历史作用:它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铸就了希腊人的民族性格,使古代希腊在众多文化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产生了一大批文化巨匠;为后来欧美资产阶级提供了思想基础。

2、局限性:少数男性公民享有民主,妇女、奴隶、外邦人无民主权利。

3、古代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产生发展的条件:①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其根本目的是要把本城邦的公民最大限度地凝聚起来,保证城邦的独立和发展。

对外夺取异邦财富和奴隶。

――是小国寡民体制的产物。

②物质保证――奴隶劳动为城邦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物质保证。

③外部环境――亚非文明成就的影响
本课测评: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内容:提示――归纳、概括梭伦改革、克利斯提尼改革和伯利克里改革的主要内容,注意后者对前者改革内容的继承和发展。

第6课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教学设计
二、知识结构
三、教学重点:罗马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维系罗马国家机关的统治所起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罗马法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

五、教学过程:
一、从习惯法到成文法
公元前8世纪中期罗马城建立,公元前6世纪末罗马共和国建立
1、概念:罗马法指BC6世纪末至AD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2、罗马法的历史发展
(1)罗马法的起源:由习惯法到成文法
习惯法:早期罗马国家没有成文法,只有习惯法。

缺陷:法律与习惯间没有明显的界限,具有很大的伸缩性和不确定性。

贵族可随心所欲解释法律。

原因: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结果
成文法:公元前5世纪中期,《十二铜表法》发表――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
作用:一定程度限制了贵族特权,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二、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从公民法到万民法
公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仅限于罗马公民,调整罗马公民间的关系,被称为公民法或市民法。

原因:罗马对外征服扩张的结果(即罗马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

万民法:普遍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的法律,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

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公民法和万民法之间的区别的消失――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罗马帝国后,为了对庞大帝国进行有效统治,对各行省上层人士大量授予公民权。

3世纪初,帝国内部自由民间公民与非公民的区别消失,原先的公民法和万民法之间的区别也失去实际意义。

(3)最终完成――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的编纂,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

罗马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提示:分类加具体内容。

分类:按形式分:成文法和习惯法。

按结构分:公民法、万民法等。

具体内容:①公民法:公元前3世纪中叶以前,仅限于罗马公民,调整罗马公民间的关系。

包括元首命令、告示和一些具有法律效力的习惯法。

②万民法: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罗马统治范围内一切自由民,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奴隶制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③罗马法提倡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保证子女财产权和婚姻自主权。

④核心内容之一: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⑤渗透自然法思想。

西塞罗被称为“自然法之父”
三、维系统治影响后世
1、目的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庞大帝国的统治。

实质:维护罗马统治者的利益,属于奴隶制法律体系。

2、对罗马的作用:维系和稳定了帝国的统治;
3、罗马法巨大的历史影响:奠定了近代欧洲法律体系的基础,是各国立法所遵循的范本。

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4、局限性:罗马法主要体现帝国统治者的利益,对于被统治者来说,只能
承担义务,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本课测评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近代西方人奉希腊罗马文明维系反复文明之根。

请回答:
(1)试述雅典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历程。

(2)希腊民主政治的主要精神有哪些?
(3)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4)罗马法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罗马法的那些制度和原则仍为今天各国所采用?
(6)希腊民主政治与罗马法是怎样影响近代西方的?
答案:(1)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奠定了雅典民主制度的基础。

公元前6世纪末克利斯提尼改革,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消弱了氏族贵族势力,设立五百人会以,成立十将军委员会,确立起雅典民主政治。

公元前5世纪伯里克利改革,向男性公民开放几乎所有的官职,召开成年男子参加的公民大会,抽签组成五百人会议,成立陪审法庭,扩大十将军委员会权力等,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重视公共意志,反对个人专制。

(3)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不断对外扩张,版图扩展,国际交往增多,商品经济和贸易发展,各种社会矛盾凸显。

广大被征服者无法享受罗马公民权,不受公民法保护,引起社会动荡。

公民法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形势。

(4)①广义的罗马法指通行于罗马帝国统治地区的全部法律制度。

狭义的罗马法之罗马公民法,公民法基本上属于罗马及其公民的法律。

②万民法是罗马帝国统治范围内的国际法,适用于帝国境内各民族以及外邦自由民。

它主要调整财产关系,规定你理智和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保护自由民的权利,制约或消除父家长权,夫权等。

③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④罗马法中还渗透着自然法思想。

(5)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不告不理原则)
(6)雅典民主政治影响了近代民主政治;而罗马法的自然法思想成为英、法、美等国制定法律的依据;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民法典》则更是以罗马法的有关内容为蓝本起草的。

探究活动课:“黑暗”的西欧中世纪――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教学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历史素材阅读与研讨的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西欧重要封建国家的基本发展线索,特别是西欧封建社会时期的政治特点;为理解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如何从封建制度下萌生与发展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并能够参照中国7至17世纪的政治历史,分析西欧封建社会长期分裂的原因。

培养收集、阅读、分析、比较有效历史住处的能力;建立研究小组,分工合作的能力;实践有效表达自己观点的文字表达、口头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确定选题
2、收集资料
3、分析资料
4、成果展示
三活动实施过程
1、分组
2、收集资料
3、分析资料
4、小组内交流
5、成果展示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