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地图教案
教案:极地地区课程目标:1. 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 了解极地地区的资源和经济活动;4. 培养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3. 极地地区的资源和经济活动。
教学难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的理解;2.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的描述;3. 极地地区的资源和经济活动的分析。
教学准备:1. 地图册;2. 地球仪;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发现极地地区的位置;2. 提问:极地地区在哪里?极地地区的范围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地图册,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如寒冷、干燥、风大等;2. 讲解极地地区的资源,如石油、天然气、鱼类等;3. 讲解极地地区的经济活动,如捕鱼、旅游业等。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展示极地地区的案例图片,如冰川融化、海洋污染等;2. 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3. 学生分享分析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地图阅读训练(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极地地区的地图,了解各地理事物的分布;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2. 教师点评并补充。
七、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图;2. 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极地地区资源和经济活动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阅读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自然环境特征、资源和经济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册和地球仪,提高学生的地图阅读和分析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资源分布以及生态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能够在地图上辨别极地地区的方向。
4. 增强学生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3. 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资源分布和生态环境。
4. 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1. 极地地区的方向辨别。
2. 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地图、图片和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生分享他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和印象。
二、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10分钟)1. 教师在地图上指出极地地区的位置,解释南极和北极的区别。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在地图上找出极地地区的范围。
三、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10分钟)1. 教师展示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图片,如冰川、雪地等。
2. 学生观察图片,总结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讲解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10分钟)1. 教师介绍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如严寒、狂风等。
2.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了解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
五、介绍极地地区的资源和生态环境(10分钟)1. 教师展示极地地区的资源分布图,如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等。
2. 学生观察图示,了解极地地区的资源分布。
3. 教师介绍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如企鹅、北极熊等。
4. 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
六、讲解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10分钟)1. 教师阐述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如减少污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 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教师介绍极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措施,如科学考察、旅游管理等。
4. 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七、总结和作业(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第十章 极地地区 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和地理条件。
2. 了解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
3. 理解极地地区对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影响。
4. 了解极地地区的植被、动物和人类活动。
5.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科书、地图、图片、视频等。
2. 实物展示:植物标本、动物标本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4.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教师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入本节课的话题,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位置和特点。
Step 2 探究教师与学生讨论极地地区的特点和地理条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极地地区的气候如何?地理条件有何特点?2. 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如何形成?与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3. 极地地区对全球气候和环境有何影响?Step 3 学习教师利用教材或多媒体展示极地地区的植被、动物和人类活动情况,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Step 4 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极地地区的动植物进行详细研究。
每个小组需要收集有关该动植物的信息,并进行展示。
Step 5 总结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 极地地区的特点有哪些?2. 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如何形成?3. 极地地区对全球气候和环境有何影响?4. 极地地区的植被、动物和人类活动情况如何?Step 6 拓展活动教师布置拓展活动,要求学生通过阅读书籍、搜索互联网等途径深入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环境问题和保护措施,写一篇短文或制作海报。
Step 7 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学生练习册中与极地地区相关的题目。
Step 8 辅导与评价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辅导和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
《极地地区》教案(通用3篇)《极地地区》篇1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要求1.了解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且能够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
3.感受科学家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结构分析本章内容共一节,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
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三个问题一步步地深入,会使学生从知识到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对极地地区有全面的了解。
内容点析1.关于极地地区特殊的位置。
教材将读图的过程和对极地地区位置的理解渗透到了活动当中,首先通过这两幅图可以了解两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大致范围,这是理解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础;第二,让学生明确环绕南极大陆的各大洋和北极地区中心的大洋,南极能够同时被三个大洋环绕,这是由其特殊位置决定的,同时海洋与陆地分布的不同,也是造成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极地地区尤其是极点,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会出现较为特殊的现象,问题3的安排即是让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体会。
由于是经线的交汇处,在极地地区还会出现时间等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极地地区的特殊位置,而这些恰恰是前面学习“地球和地图”时容易被学生忽略的问题。
极地地区的教案
极地地区的教案【篇一: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345【篇二: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出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范围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理解在极地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通过活动,学会在以两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并能根据资料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利用访谈的形式汇报、整合问题。
并运用多媒体课件对调查结果进行展示、交流。
2、反馈(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与学活动,使学生在考察、汇报、问题解决、反思的过程中感悟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2、通过调查、汇报考察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学会倾听和欣赏别人,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难点及处理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难点: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重难点突破:通过课前考察、汇报、合作、直观的资料感悟体验。
教学方法访谈教学方法课前准备将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准备:1、将两极地区分为“自然概况”、“自然资源”、“科学考察”、“环境保护”四个专题。
2、两个小组(男、女)分别对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进行相关资料的查阅、整理,并选出两名学生代表,做为主持人,各小组做好汇报顺序和形式的安排。
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教学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
三个标题会使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逐渐深入。
首先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集中体现在寒冷。
正是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造成了当地有特色的资源。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这个天然的实验室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科学家。
但科学家和开发者的到来必然会打破这里的寂静,“极地地区应该如何开发、利用?科学家在考察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人们应该怎样对待这片洁净的土地?”这是人们正在面临的严峻问题。
《极地地区》教案
《极地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2)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3)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和考察成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利用资料和数据,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生态环境;(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爱和保护意识;(2)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探索精神;(3)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南极和北极的位置、特点及分布;2.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极端寒冷的气温、降水稀少、风速大;3. 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冰川、海洋、陆地生态系统及动植物种类;4.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可再生能源等;5. 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科学考察、资源开发、旅游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3)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地图、图片、资料、数据、视频等;2. 学具:笔记本、笔、小组合作讨论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2)提问:“你们对极地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2)介绍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3)阐述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课堂互动:(1)学生分享课前调查成果,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2)小组合作讨论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4. 案例分析:(1)介绍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研究和考察成果;(2)分析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 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3. 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和差异。
4. 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 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教学难点:1. 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 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教学方法:1. 采用合作探究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研究和探讨两极地区的特点。
2. 使用图导图练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和景观图片,总结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 运用读图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气温图表和地形图,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4. 总结归纳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总结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特点。
2. 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和气候条件。
2. 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三、合作探究(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极地地区(南极或北极)进行研究和探讨。
2. 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所选地区的环境特点。
3. 各组分享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四、读图分析(10分钟)1. 学生通过观察气温图表,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2. 学生通过观察地形图,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和周围环境。
五、总结归纳(5分钟)1. 学生总结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和差异。
2. 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环境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强调保护极地地区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行课外调查,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的建设情况。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教案:极地地区的特点与影响一、教学目标1.了解极地地区的位置和特点;2.了解极地地区的气候和动植物资源;3.了解极地地区的生活条件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极地地区的特点与影响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世界地图,请学生辨认并指出地图上的两个极点。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极地地区的特点:寒冷的气候、干燥的土地、冰雪覆盖、植被稀少等。
2.学习(30分钟)(1)极地地区的位置教师出示地球的半球仪,引导学生找出北极和南极的位置,并指出它们是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区。
(2)极地地区的气候教师用图片展示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极冷、干燥、多风等。
并解释极地地区的气候原因:地理位置接近地球两极,太阳光射线入射角度小,能量被大气层反射和散射,导致气温极低。
(3)极地地区的动植物资源教师出示极地地区的动植物图片,介绍极地地区的动植物资源丰富。
例如北极熊、企鹅、海豹等动物,以及苔藓、冰藻等植物。
带领学生探讨动植物如何适应极地地区的环境。
(4)极地地区的居住条件教师介绍极地地区的居住条件:资源贫乏、生活困难、交通不便。
例如,在南极洲,只有科学家和探险者会去,并且只能在夏季进行。
3.操练(20分钟)(1)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极地地区(北极或南极),讨论并设计一个适应该地区的生活方案。
考虑到气候、食物、住房等方面的问题。
(2)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接受其他小组的提问与评论。
4.总结(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极地地区的特点与影响。
5.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请学生根据今天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极地地区的文章,字数不少于300字。
四、教学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方式,可以了解学生对极地地区特点的理解以及他们的创造力。
并通过学生的作业,进一步评价学生对极地地区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初中极地地区教案
教案:初中地理——极地地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掌握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
(3)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学会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分析极地地区的地理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
(2)运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极地地区的环境特点。
(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
(2)增强学生保护极地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环境保护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
3.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 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
(3)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4)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2. 教学难点:(1)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
(2)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极地地区有什么了解?今天我们将学习极地地区的哪些知识?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学生分享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课堂讲解:(1)讲解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自然环境。
(2)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3)讲解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4. 小组讨论:(1)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极地地区的环境特点。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地理教案极地地区
初中地理教案极地地区教学目标:1. 了解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和特点。
2. 掌握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3. 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和自然资源。
3. 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1. 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
2. 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1. 地图和图片资料。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看极地地区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极地地区有什么了解?极地地区有哪些特点?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学生分享学习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如极端寒冷的气温、狂风、降水稀少等。
2. 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等。
3. 讲解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如冰川、海洋生物、陆地生物等。
四、读图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观察极地地区的地图,指出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 让学生分析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如温度、降水等。
3. 让学生分析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如石油、天然气、冰川等。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提问:你们对极地地区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绘制一幅极地地区的地图,标注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
2.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极地地区的作文,可以是介绍极地地区的特点、描绘极地地区的景象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阅读教材、讲解知识点、练习读图等方式,使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互动良好,对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等知识点有了较好的掌握。
但在讲解极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时,由于时间有限,未能详细讲解极地地区的生物种类和生态特点,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补充。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第一章:极地地区的概念与地理位置1.1 引入:通过展示南极和北极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特点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极地地区的定义和范围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征1.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定义和范围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点1.4 作业:学生绘制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图,并简要描述其地形特点。
第二章: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2.1 引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动物和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生态系统。
2.2 教学内容:极地地区的植被和动物种类极地地区的食物链和生态平衡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2.3 教学活动:学生观察图片,了解极地地区的植被和动物种类教师讲解食物链和生态平衡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极地地区的生态特点学生小组讨论,探讨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第三章:极地地区的资源与利用3.1 引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资源利用问题。
3.2 教学内容: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极地地区的国际合作3.3 教学活动: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矿产资源和渔业资源教师展示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探讨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问题3.4 作业:学生制作一份报告,介绍极地地区的资源利用及环境保护状况。
第四章: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4.1 引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
4.2 教学内容: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领域和成果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和科研设施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对人类的意义4.3 教学活动: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领域和成果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站和科研设施学生小组讨论,探讨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对人类的意义第五章: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5.1 引入: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环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地理《极地地区》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课题名称:极地地区2. 教学年级:八年级3. 学科:地理4. 课时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条件;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及人类活动;学会阅读和分析极地地区的地图和图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地图和图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息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发展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条件;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及人类活动;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
2. 教学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条件对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各种问题;2.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极地地区的景观和实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4. 采用案例分析法,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措施。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提出问题:“你们对极地地区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条件;3. 课堂讲解:讲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及气候条件;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及人类活动;分析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5. 案例分析:展示极地地区的实例,让学生分析实例中的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措施;6. 课堂小结:强调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拓展,了解我国在极地地区的科研活动。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1. 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和合作能力;3. 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及改进措施;4. 学生的提问和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七、评价与反馈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和回答问题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效果;2. 作业评价: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3.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评价,发现问题并改进;4. 家长反馈:与家长保持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下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
初中地理极地地区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气候条件;(2)掌握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3)了解人类在极地地区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和图片,观察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利用资料和数据,分析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人类在极地地区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好奇心;(2)增强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2)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3)人类在极地地区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人类在极地地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极地地区的相关资料和图片;(2)极地地区的地图和数据;(3)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任务单。
2. 学生准备:(1)预习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2)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2)提问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 课堂讨论:(1)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讨人类在极地地区的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极地地区的案例资料,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人类活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2)学生发表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学生整理学习笔记。
五、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2.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极地地区的保护措施;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域教课方案八年级地理教课方案第十章极地地域--一、教课目的(一)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域的地点范围、天气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有关资料,总结概括出两极地域的环境特色。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鉴别方向。
4、培育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域地点特色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概括两极地域天气特色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域气温图表划分两极天气的特色。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域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感情目标经过学习,让学生感觉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研究的精神,并加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域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教课要点与难点(一)教课要点两极地域的地点、天气、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课难点1、判断两极地域的方向,鉴别四周环境。
2、读图理解、划分两极地域的自然环境的差别。
3、读图剖析能力与技巧的培育。
三、教课打破1、分别用南极地域和北极地域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域的地点。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鉴别方向和四周的环境3、利用两极地域气温图,划分两极地域自然环境的差别。
4.利用图片等有关资料,总结、概括两极地域的自然环境特色。
四、教课准备北极地域图、南极地域图、两极地域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课步骤(一)冰雪覆盖的地域1、创建情形,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显现的是哪儿的情形?(播放极地域的情形录像)总结:这就是神奇的北极地域和南极地域,今日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别地域,去解开它们神奇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域。
2、两极地域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域,为何呢?我们来揭露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域。
显现北极地域图和南极地域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域的地点范围和四周的大洲或大洋。
(北极地域:位于北纬 66.5º以北,中心地点是北冰洋,四周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围绕。
初中地理-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教学目标】1.运用极地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1.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
2.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独特性。
【教法学法】读图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1.南极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以南,包括_______及其周边的海域;北极地区主要位于_______以北,包括_______大部分及其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
2.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即使在____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也十分寒冷。
南极大陆素有“_______”之称,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很厚的冰层,平均厚度2000多米。
3.除了严寒之外,南极地区还被称为地球上的“_______”,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毫米。
南极地区也被称为地球上的“_______”,年平均风速为17~18米/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4.南极地区是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地下埋藏着丰富的______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______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5.针对南极地区的和平利用、科学考察、环境保护等,1959 年12月,澳大利亚、阿根廷等12个国家签订了《_________》。
我国于1983年正式加入《南极条约》。
国际上也非常重视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于1991年制定了《__________》。
答案:1.南极圈南极洲北极圈北冰洋 2.暖冰雪高原 3.白色荒漠风库 4.矿产淡水 5.南极条约北极环境保护战略【导入新课】播放两极地区的景观图片。
请大家猜一猜这些图片展现的是哪里的景象?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学习一:描述北极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阅读教材图10.1南极地区和图10.2北极地区,说出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范围。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极地地区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课方案:极地地域教课目的及教课要点、难点一、教课目的1.运用地图和资料,联合南极科考日志,描述南极地域的地理地点并归纳其特色。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合南极科考日志,归纳南极地域的气候、地形、冰川、生物等自然环境特色,剖析地理地点对自然环境及自然环境因素间的互相联系和影响,进而认识南极地域自然环境的特别性。
3.运用资料,联合南极科考日志,认识南极地域科学观察的重要性。
4.运用资料,联合南极科考日志,认识南极地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课要点从地理地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说出南极地域自然环境的特别性。
三、教课难点运用地图和资料,剖析南极地域独到自然环境的形成,认识展开南极科学观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四、重难点打破南极地域距离学生的生活环境遥远,所以,对于学生而言,学习南极地域自然环境特别性拥有必定的抽象性。
初二学生在本阶段固然已经具备地理学习的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可是全面分析地理问题、厘清地理因素之间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的能力还不足。
所以在本节课的教课方案中,依照课标要求,我将知识与方法有机整合,着重应用真切教课情形,联合详细人物科考日志和科考活动,拉近学生与南极地域的距离;运用大批的科考照片、详细事例和地理图表,丰富教课素材,图文并茂地让学生从感性认知上涨到理性认知;重视展开启迪式教课,开辟学生思想,帮助学生认识地理地点对自然环境和自然环境因素间的互相联系和影响,进而建立地理地点、地理因素特色与地理环境特色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课过程(表格描述)教课环节主要教课活动设置企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导入新课南极自然景观和刘科及队友科考活动照片观看图片资料,对南极自然环境和南极科考活动进行感性认识。
经过真切情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环节二读出地点,走进南极刘科南极科考出发当日日志,第32次南极科考线路表示图。
“雪龙”号为何在 11 月出发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先要认识南极地域的范围和地点。
第十章 极地地区公开课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知道南北极地季节相反。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气温降水量图以及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3.能探究极地资料,总结归纳出极地具有的考察价值。
能力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地理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相应的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学会用比较法,列表法,比较两地的自然条件,得出相关地理结论的方法。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理解去极地地区考察,既是探险,又是梦想,更是一种使命,考察极地是为了更好的爱护极地,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二、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三、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六、课时安排共2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极地美景图片,极地美不美,想不想去,怎么去?总结:去极地探险,最佳的方案是坐雪龙号破冰船去。
(介绍雪龙号小档案和光辉功绩。
)让我们踏上雪龙号一起朝极地出发吧![讲授新课]一、相约极地——能力篇教师:<认位置> 接头暗号:雪龙号上的邀请函上有两个接头暗号,“陆包洋”,“洋包陆”。
神秘人物:利用地球仪解读出南极北极在地球上的位置。
引出神秘的接头人物——科考队员。
[雪龙号揭秘时间]1. 雪龙号上地图多。
在“雪龙”号上的餐厅、会议室、驾驶室、走廊,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地图,有世界地图、北极地图、南极地图、科学考察航次图、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路线图,还有南极中山站、长城站的地形图……不少队员还自带了地图,甚至地球仪,驾驶室内还有大量的航海图。
八年级地理教案《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作者VX:免费范文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材分析广州市第九十八中学李福勇一、教材内容说明不规定必学区域,是《地理课程标准》的总原则和突出特点。
但所学的“地区”中有个例外,即规定极地地区为必学内容。
这是由于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相对世界其他地区来说具有明显的特殊性,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也有重要的全球意义。
因此,在进行《极地地区》的教学中也应该从这方面入手,突出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强调极地地区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地理课程标准》中“认识地区”的内容标准,本单元需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两极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2.理解在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活动和环境保护的原因,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结构、教法分析本章内容分为“冰雪覆盖的地区”、“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三个标题,文中贯穿始末的主线是寒冷。
寒冷是由于两极所处的地理位置所决定的。
正是由于极度严寒,使得两极都成了冰雪覆盖的地区,也因而造成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资源,如冰川、动物等。
同时也使得那里人迹罕至,留下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
而这些又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对两极地区开展考察活动,而开展考察活动的前提是要各方和平利用、共同保护两极的生态环境。
引导学生列表对比两极的环境特征及资源状况。
列表如下:南极北极相同点不同点地理位置海陆状况气候状况资源状况代表动物 --第十章极地地区(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说出两极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能力目标: 1 学会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筛选、归纳、汇总。
2 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3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两极自然环境的了解,增强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参与意识和合作态度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究精神。
重点和难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教学过程:引入:(略)新课一、读图确定地理位置教师引导:极地地图比较特殊,可通过以下问题引导读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第十章极地地区 --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
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
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
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
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
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和周围的环境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
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