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进程及进程管理4

合集下载

操作系统-第4章习题解析

操作系统-第4章习题解析

操作系统-第4章习题解析第4章习题解析1.为什么要配置层次式存储器?答:这是因为: a.设置多个存储器可以使存储器两端的硬件能并⾏⼯作。

b.采⽤多级存储系统,特别是Cache技术,这是⼀种减轻存储器带宽对系统性能影响的最佳结构⽅案。

c.在微处理机内部设置各种缓冲存储器,以减轻对存储器存取的压⼒。

增加CPU中寄存器的数量,也可⼤⼤缓解对存储器的压⼒。

2.可采⽤哪⼏种⽅式将程序装⼊内存?它们分别适⽤于何种场合?答:将程序装⼊内存可采⽤的⽅式有:绝对装⼊⽅式、重定位装⼊⽅式、动态运⾏时装⼊⽅式;绝对装⼊⽅式适⽤于单道程序环境中,重定位装⼊⽅式和动态运⾏时装⼊⽅式适⽤于多道程序环境中。

3.何为静态链接?静态链接时需要解决两个什么问题?答:静态链接是指在程序运⾏之前,先将各⾃⽬标模块及它们所需的库函数,链接成⼀个完整的装⼊模块,以后不再拆开的链接⽅式。

将⼏个⽬标链接装配成⼀个装⼊模块时,需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将相对地址进⾏修改。

即将除第⼀个模块外的相对地址修改成装⼊模块中的相应的相对地址。

变换外部调⽤符号。

即将每个模块中所⽤的外部调⽤符号,都变换为相对地址。

4.何谓装⼊时动态链接?装⼊时动态链接⽅式有何优点?答:装⼊时动态链接是指将⽤户源程序编译后所得到的⼀组⽬标模块,在装⼊内存时,采⽤边装⼊边链接的⼀种链接⽅式,即在装⼊⼀个⽬标模块时,若发⽣⼀个外部模块调⽤事件,将引起装⼊程序去找相应的外部⽬标模块,把它装⼊内存中,并修改⽬标模块中的相对地址。

装⼊时动态链接⽅式有以下优点: 1)便于修改和更新 2)便于实现对⽬标模块的共享5.何谓运⾏时动态链接?运⾏时动态链接⽅式有何优点?答:运⾏时动态链接是将对某些模块的链接推迟到程序执⾏时才进⾏链接,也就是,在执⾏过程中,当发现⼀个被调⽤模块尚未装⼊内存时,⽴即由0S去找到该模块并将之装⼊内存,把它链接到调⽤者模块上。

优点:凡是在执⾏过程中未被⽤过的⽬标模块,都不会被调⼊内存和被链接到装⼊模块上,这样不仅能加快程序的装⼊过程,⽽且可节省⼤量的内存空间。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操作系统的组成:内核、shell、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分布式系统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开展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1.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和分类实例:Windows、Linux、macOS等操作系统的特点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学习第二章:进程管理2.1 教学目标了解进程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进程同步和互斥的概念2.2 教学内容进程的定义和作用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进程调度、进程同步、进程互斥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实现:信号量、管程、事件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进程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进程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实现方式2.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进程的定义、进程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进程同步和互斥的概念实例:进程调度算法、信号量的使用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进程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进程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进程同步和互斥知识的学习第三章:内存管理3.1 教学目标了解内存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内存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3.2 教学内容内存的定义和作用内存管理的基本方法:分页、分段、虚拟内存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首次适应法、最佳适应法、最坏适应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内存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内存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3.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内存的定义、内存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实例:分页算法、分段算法、虚拟内存的实现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内存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内存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内存分配和回收知识的学习第四章:文件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文件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2 教学内容文件的定义和作用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文件的创建、删除、打开、关闭等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目录结构、文件存储方式、文件访问控制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文件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文件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文件的定义、文件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实例: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文件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文件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文件系统结构和组织方式知识的学习第五章:设备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设备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设备驱动程序第六章:设备管理(续)5.2 教学内容设备驱动程序:概念、作用和实现方式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设备分配、设备请求调度、设备控制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I/O中断处理、DMA传输、虚拟设备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5.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实例:硬盘驱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I/O中断处理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设备驱动程序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设备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设备管理高级主题知识的学习第七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7.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基本设计和实现方法理解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命令行用户界面(CLI)的差异和优缺点7.2 教学内容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用户界面的基本设计原则:用户友好性、易用性、可访问性GUI和CLI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窗口管理、事件处理、命令解析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开展小组讨论,探讨GUI和CLI的差异和优缺点7.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用户界面的定义、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方法、GUI和CLI的差异和优缺点实例:Windows操作系统、Linux终端、macOS的Finder7.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用户界面设计和实现方法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GUI和CLI差异和优缺点知识的学习第八章:操作系统安全8.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机制和策略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8.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安全机制: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加密、审计安全策略:最小权限原则、安全分层模型、安全内核常见安全威胁:恶意软件、漏洞攻击、social engineering防护措施: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更新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安全机制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8.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安全机制和策略、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实例: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案例分析、安全防护工具的使用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安全机制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知识的学习第九章:操作系统性能分析9.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操作系统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理解操作系统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9.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性能分析方法:基准测试、模拟、监控和分析工具性能评价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性能优化策略:进程调度优化、内存管理优化、文件系统优化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性能分析方法和工具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9.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性能分析方法和工具、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实例:操作系统性能监控工具(如top, vmstat)的使用、性能优化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理解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核心组件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资源管理、程序执行和用户界面方面的关键作用。

第二讲 进程管理(1)--进程控制

第二讲 进程管理(1)--进程控制

N=account;
N=N+200; account=N;
建立一个能够描述程序的执行过程并且能用来共享资 源的基本单位。
2.1.5 进程的定义和特征
一、进程(Process) 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上的运行过程,是系统 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其它定义:

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 进程是一个程序及其数据在处理机上顺序执行时所 发生的活动。 进程是进程实体的运行过程,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 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2.2 进程的描述
系统中需要有描述进程存在和能够反映其变化的物理实体,即进程的静态 描述。进程的静态描述由三部分组成:进程控制块PCB,有关程序段和该 程序段对其进行操作的数据结构集。
进程控制块PCB包含了有关进程的描述信息、控制信息以及资源信息,是 进程动态特征的集中反映。 系统根据PCB感知进程的存在和通过PCB中所包含的各项变量的变化,掌 握进程所处的状态以达到控制进程活动的目的。
21
2.2.1 进程控制块
4)进程控制信息:
程序和数据的地址——指程序和数据所在的内存或外存首地址; 进程同步和通信机制——如信号量、消息队列指针等,它们可能全 部或部分地存放在PCB中; 资源清单——是一张列出了除CPU外的、进程所需的全部资源及已 经分配到该进程的资源的清单; 链接指针——它给出本进程(PCB)所在队列中下一个进程的PCB的 首址。
27
2.3.1 进程的基本状态
进程的挂起/解挂状态
一、设臵原因
1、用户需要 :中间结果与预期不符; 2、操作系统需要:系统某些功能故障; 3、系统负荷过重 4、父进程需要 5、对换的需要
二、设臵挂起状态后进程状态的转换

操作系统教程第五版费翔林课后答案

操作系统教程第五版费翔林课后答案

操作系统教程第五版费翔林课后答案本文是针对操作系统教程第五版费翔林书籍中的课后题目提供的答案解析。

在这个教程中,费翔林教授详细介绍了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涵盖了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设备管理等各个方面。

通过对这些课后题目的解答,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巩固操作系统的知识。

第一章:引论1.什么是操作系统?它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案:操作系统是一种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系统软件。

操作系统的主要目标是为用户提供一个方便、高效、安全的计算机环境。

2.请简要描述操作系统的角色和功能。

–答案:操作系统有几个角色和功能:•资源管理: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的各种硬件资源,包括处理器、内存、存储设备和输入输出设备。

•进程管理:操作系统创建、调度和终止进程,以及处理进程间的通信和同步。

•内存管理:操作系统分配和回收内存,管理虚拟内存,以及处理内存的保护和共享机制。

•文件系统:操作系统管理文件和目录的存储和访问,提供文件的创建、读取、写入和删除等操作。

•设备管理: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

•用户接口:操作系统提供了与计算机交互的界面,包括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用户界面等。

第二章:进程管理1.什么是进程?进程的状态有哪些?–答案:进程是指在计算机中正在运行的程序的实例。

进程的状态包括:•就绪:进程已经准备好执行,但是还没有被分配到处理器。

•运行:进程正在处理器上执行。

•阻塞:进程由于某些原因不能继续执行,需要等待某个事件的发生。

•终止:进程已经完成或被终止,等待被操作系统回收。

2.请简要描述进程的创建、终止和状态切换的过程。

–答案:进程的创建是通过调用系统调用来完成的,系统为新进程分配资源,并设置进程的初始状态。

进程的终止可以是正常终止(调用系统调用进行退出)或异常终止(例如发生错误)。

进程状态之间的切换通过操作系统的调度算法来实现,例如从就绪状态切换到运行状态,或从运行状态切换到阻塞状态。

计算机导论课件-第4章-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

计算机导论课件-第4章-计算机操作系统概述

4.1 操作系统的功能
2、存储器管理 存储管理主要管理内存资源。当多个程序共享有限的内存
资源时,会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如何为它们分 配内存空间,同时,使用户存放在内存中的程序和数据 彼此隔离、互不侵扰,又能保证在一定条件下共享等问 题,都是存储管理的范围。当内存不够用时,存储管理 必须解决内存的扩充问题,即将内存和外存结合起来管 理,为用户提供一个容量比实际内存大得多的虚拟存储 器。
RTOS设计目标:对外部请求能在严格的时限内作 出响应,有高可靠性和完整性
硬实时任务(Hard Real-time Task) 软实时任务(Soft Real-time Task)
实时操作系统
分类: 第一类:实时过程控制
工业控制,军事控制,... 第二类:实时通信(信息)处理
电讯(自动交换),银行,飞机订票 股市行情
设备驱动程序(Device Drivers)
存储器管理器(Memory Manager)
调度和分派程序(Scheduler and Dispatcher)
5.4 系统的引导
现代操作系统处理的难题(1)
进程(Process)
对正在运行的程序的抽象 一个进程至少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段可执行的程序 程序的相关数据:变量、工作空间和缓冲区等 程序执行的上下文环境,即进程的状态
4.1 操作系统的功能
3、设备管理 操作系统应该向用户提供设备管理。设备
管理是指对计算机系统中所有输入输出设备 (外部设备)的管理。设备管理不仅涵盖了进行 实际I/O操作的设备,还涵盖了诸如设备控制 器、通道等输入输出支持设备。
4.1 操作系统的功能
4、文件管理 系统中的信息资源(如程序和数据)是以文件的形式

第4章 进程控制

第4章 进程控制

通信信息
进程间进行通信时所记录的有关信息
家族联系
指明本进程与家族的联系 占有资源清单
进程的特征
结构特征:进程除了程序段、数据段还 包括PCB 动态性:进程是一个程序的执行,是动 态的,是有生命周期的。 并发性:多个进程实体能同存于内存中, 且在一段时间内同时运行。 独立性:独立运行,独立申请资源,独 立接受调度。 异步性:进程按各自独立的、不可预知 的速度向前前进。 动态性和并发性是进程的最基本特征。
进程等待原语的实现
入口
保护进程的CPU现场到PCB结构中
置该进程为”等待”状态
将该进程PCB结构插入到等待队列中
转进程调度
5. 进程唤醒 进程唤醒原语的形式 当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所期待的事件来到时, 由发现者进程使用唤醒原语叫唤醒它。 wakeup(chan) 入口参数chan:进程等待的原因。 进程唤醒原语的功能 当进程等待的事件发生时,唤醒等待该事件的 进程。
响了程序速度。
程序的并发执行使得程序失去了顺序 性,封闭性和可再现性,用“程序” 无法描述这些特征,因此引入了“进 程这个概念”。
4.2 进程的概念 4.2.1进程的定义
1. 进程定义
什么是进程 所谓进程,就是一个程序在给定活动空间和初始环 境下, 在一个处理机上的执行过程。
进程与程序的区别
程序是静态的概念;进程是动态的概念
进程是一个独立运行的活动单位
进程是竞争系统资源的基本单位
一个程序可以对应多个进程;一个进程至少包含一
个程序。
2. 进程的状态
进程的基本状态
运行状态(running)
该进程已获得运行所必需的资源,它的程序正在处理机 上执行。
等待状态(wait)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答案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1 操作系统的定义与作用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负责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硬件资源,为用户和应用程序提供统一的接口和服务。

1.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程操作系统的发展经历了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等阶段,逐步提高了计算机的效率和可靠性。

1.3 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管理和设备管理等。

其特点包括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等。

第二章:进程管理2.1 进程的概念和属性进程是程序在执行过程中的一个实例,具有独立的地址空间和执行状态。

2.2 进程的调度算法常见的进程调度算法有先来先服务调度、短作业优先调度、高响应比优先调度和时间片轮转调度等。

2.3 进程同步与通信进程同步是指协调多个进程之间的执行顺序,进程通信是指进程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第三章:内存管理3.1 内存管理的基本概念内存管理包括内存的分配和回收,以及地址转换和内存保护等操作。

3.2 内存分配的算法常见的内存分配算法有首次适应、最佳适应和最坏适应等。

3.3 虚拟内存的实现原理虚拟内存通过将主存和辅存进行映射,将不常用的数据和程序置换到辅存中,以提高内存利用率。

第四章:文件管理4.1 文件的概念和组织方式文件是存储在存储介质上的数据集合,文件组织方式包括顺序文件、索引文件和哈希文件等。

4.2 文件共享与保护文件共享是指多个进程可以同时访问同一个文件,文件保护是指对文件进行权限和访问控制。

4.3 文件系统的实现原理文件系统通过文件目录和文件控制块来管理文件和目录的存储和访问。

第五章:设备管理5.1 设备管理的基本概念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分配和回收,以及设备的驱动程序和设备控制器等。

5.2 设备独立性和设备分配算法设备独立性是指操作系统对设备的不同类型进行统一管理,设备分配算法有等待队列调度和优先级调度等。

5.3 设备中断和错误处理设备中断是指设备发出的中断信号,操作系统需要及时响应并处理中断。

操作系统复习总结

操作系统复习总结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操作系统主要特征是什么?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的软、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以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集合。

2.“操作系统是控制硬件的软件”这一说法确切吗?为什么?不正确,因为操作系统不仅仅是控制硬件,同时它还控制计算机的软件。

第二章进程与线程1.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为了实现并发进程之间的合作和协调,以及保证系统的安全,操作系统在进程管理方面要做哪些工作?①为了从变化角度动态地分析研究可以并发执行的程序,真实的反应系统的独立性、并发性、动态性和相互制约,操作系统中不得不引入进程的概念。

②为了防止操作系统及其关键的数据结构受到用户程序破坏,将处理机分为核心态和用户态。

对进程进行创建、撤销以及在某些进程状态之间的转换控制。

2.假设系统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这10个进程轮换执行,每隔300ms轮换一次,CPU在进程切换时所花费的时间是10ms,试问系统化在进程切换上的开销占系统整个时间的比例是多少?就绪队列中有10个进程,这10个进程轮换执行,每隔进程的运行时间是300ms,切换另一个进程所花费的总时间是10ms,隐刺系统化在进程切换上的时间开销占系统整个时间的比例是:10//(300+10)=3.2%.3.试述线程的特点及其与进程之间的关系。

答:线程是进程内的一个相对独立的运行单元,是操作系统调度和分派的单位。

线程只拥有一点必不可少的资源(一组寄存器和栈),但可以和铜属于一个进程的其他线程共享进程拥有的资源。

关系:1>线程是进程的一部分,是进程内的一个实体;一个进程可以有多个线程,但至少必须有一个线程。

一个线程只能在一个进程的地址空间内活动;2>进程资源的拥有者,同一个进程的多个线程共享该进程占有的所有资源;3>处理机分配给进程,线程是系统的调度单位。

1.这种策略一方面照顾了短进程,一个进程如果在100ms运行完毕它将退出系统,更主要的是照顾了I/O量大的进程,进程因I/O进入阻塞队列,当I/O完成后它就进入了高优先级就绪队列,在高优先级就绪队列等待的进程总是优于低优先级就绪队列的进程。

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业

计算机操作系统作业
1.9操作系统有哪些基本类型?每种类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有多批道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和实时系统。特点分别为:
多批道处理系统:多道性、无序性、调度性;
分时系统: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
实时系统:多路性、独立性、及时性、交互性、高可靠性。
第二章中断
2.1为什么说操作系统是由中断驱动的?
3.9处理机的状态与进程的状态有何区别?
答:处理机有时可能执行系统程序,有时又执行用户程序为了保证OS中的关键表格不被用户的程序所破坏,因而引进了用户态和核心态两种状态。从进程管理的角度出发,将进程划分程三种基本的状态:运行状态,就绪状态、等待状态、新建状态和终止状态。进程之间的状态有三个特点:
(1)进程之间的状态转换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可逆的。
综合上述,可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作系统是由中断驱动的。
2.1什么是系统调用?
所谓系统调用,指运行在用户态的应用程序请求操作系统为之服务的一种手段。它由运行在核心态的操作系统的一段程序来完成特定功能,属于一种特殊的过程调用。
2.3什么是系统调用?系统调用与一般程序有什么区别?
答:所谓系统调用,指运行在用户态的应用程序请求操作系统为之服务的一种手段。它由运行在核心态的操作系统的一段程序来完成特定功能,属于一种特殊的过程调用。
答:1)虚拟机观点:即OS是添加在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首次扩充与直接延伸,每对计算机作一次扩充,就使其功能更加强大,使用更加方便。
2)资源管理观点:操作系统是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程序,主要是指在多道程序之间合理地分配和回收各种资源,是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使用,是程序得以有条不紊地运行。
3)服务用户观点:操作系统作为软件,它是一个为用户服务的大型的复杂程序。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巩固——第4章 服务器操作系统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巩固——第4章 服务器操作系统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三级网络技术知识点巩固第4章服务器操作系统4.1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4.1.1单击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的定义操作系统是最靠近硬件的一层系统软件,是用户与计算机之间的借口。

其任务分两方面,一是把硬件裸机扩展为一台容易使用的虚拟机,二是成为计算机的资源管理器。

2.操作系统的管理功能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包括多方面的管理功能:进程与处理机管理、作业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等。

(1)进程管理进程就是一个将执行的程序,它附有该进程的地址空间、相应的寄存器组以及运行程序所需要的其他信息。

操作系统必须提供一种启动进程的机制。

在DOS中,该机制就是EXEC函数。

在Windows 中启动进程的函数是CreateProcess,它的代码存储在操作系统的内核里,即在KERNEL32.DLL 文件中。

(2)内存管理操作系统的存储功能是管理内存资源,主要实现内存的分配与回收、存储保护以及内存的扩充等。

内存管理的目标是给每一个应用程序分配所必需的内存空间,而又不占用其他应用程序的内存。

(3)文件系统文件系统负责管理在硬盘和其他大容量存储设备中存储的文件。

文件句柄对于打开的文件是唯一的识别依据。

操作系统所以能找到磁盘上的文件,是因为有磁盘上的文件名与存储位置的记录,在DOS里,它称为文件表(FAT);在Windows里,称为虚拟文件表(VFAT);在IBM 的操作系统OS/2里,称为高性能文件系统(HPFS)。

(4)设备I/O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负责分配和回收外部设备,以及控制外部设备按用户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

所谓设备是指键盘、鼠标以及显示器、打印机等硬件。

3.操作系统的结构操作系统通常有4类组件:驱动程序、内核、接口库、外围组件。

常见的结构吧包括:简单结构、层次结构、微内核结构、垂直结构和虚拟机结构。

其中,内核的结构可以分为单内核、微内核、超微内核及外核等。

4.1.2网络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NOS)的基本任务是:屏蔽本地资源与网络资源的差异性,为用户提供各种基本网络服务功能,实现网络系统资源的共享管理,并提供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

操作系统概念(第九版)答案

操作系统概念(第九版)答案

操作系统概念(第九版)答案简介《操作系统概念(第九版)答案》是一本针对《操作系统概念(第九版)》教材的答案集合。

本文档旨在提供读者对操作系统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基础。

目录1.引论2.进程管理3.处理机调度4.进程同步5.死锁6.内存管理7.虚拟内存8.文件系统9.输入与输出10.磁盘存储管理11.安全性和保护12.分布式系统13.多媒体操作系统14.实时系统第一章引论本章的目标是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功能,包括定义了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操作系统的分类以及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

问题1:操作系统是什么?答案:操作系统是一个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软件系统。

它为用户提供一个在硬件和软件之间进行交互的接口,同时协调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组件,以实现有效和可靠的计算机操作。

问题2: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答案:操作系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20世纪50年代,当时计算机的使用范围相对较小,操作系统也比较简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操作系统逐渐变得复杂而且功能强大。

在20世纪60年代,随着多道程序设计的发展,操作系统开始支持同时运行多个程序。

这就导致了对资源的合理分配和进程调度的需求。

同时,操作系统的文件系统和输入输出功能也得到了改进和扩展。

在20世纪70年代,个人计算机的出现使得操作系统变得更加普及。

同时,分时操作系统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的概念也开始出现。

到了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图形用户界面(GUI)的引入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操作系统更加用户友好和功能丰富。

现在,操作系统已经成为计算机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计算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和服务。

问题3:操作系统的分类有哪些?答案:操作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以下是国际上常用的操作系统分类方法:1.目标计算机系统:大型机操作系统、小型机操作系统、微型机操作系统、嵌入式系统操作系统。

2.处理方式:批处理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

3.用户数量:单用户操作系统、多用户操作系统。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解析张尧学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解析张尧学

第一章绪论1.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答:操作系统的职能是管理和控制汁算机系统中的所有硬、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为用户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友好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等。

2.什么是批处理、分时和实时系统?各有什么特征?答:批处理系统(batchprocessingsystem):操作员把用户提交的作业分类,把一批作业编成一个作业执行序列,由专门编制的监督程序(monitor)自动依次处理。

其主要特征是:用户脱机使用计算机、成批处理、多道程序运行。

分时系统(timesharingoperationsystem):把处理机的运行时间分成很短的时间片,按时间片轮转的方式,把处理机分配给各进程使用。

其主要特征是:交互性、多用户同时性、独立性。

实时系统(realtimesystem):在被控对象允许时间范围内作出响应。

其主要特征是:对实时信息分析处理速度要比进入系统快、要求安全可靠、资源利用率低。

3.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有何区别?答;多道程序(multiprogramming)是作业之间自动调度执行、共享系统资源,并不是真正地同时值行多个作业;而多重处理(multiprocessing)系统配置多个CPU,能真正同时执行多道程序。

要有效使用多重处理,必须采用多道程序设计技术,而多道程序设计原则上不一定要求多重处理系统的支持。

6.设计计算机操作系统时与那些硬件器件有关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第二章作业管理和用户接口2.作业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功能?答:作业由三部分组成:程序、数据和作业说明书。

程序和数据完成用户所要求的业务处理工作,作业说明书则体现用户的控制意图。

3.作业的输入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答:作业的输入方式有5种:联机输入方式、脱机输入方式、直接耦合方式、SPOOLING(Simultaneous Peripheral OperationsOnline)系统和网络输入方式,各有如下特点:(1)联机输入方式:用户和系统通过交互式会话来输入作业。

(第4章进程及进程管理)习题四答案介绍

(第4章进程及进程管理)习题四答案介绍

沈华
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P 对公共变量 Q 的访问 V
end coend 信号量 mutex 的取值范围为:mutex.value ∈[1, - (n-1)]。 ①值为 1 时,表示没有进程访问公共变量 Q; ②值为 0 时,表示有一个进程正在访问公共变量 Q; ③值<0 时,表示有一个进程正在访问公共变量 Q,同时又| mutex.value |个进程 等待访问公共变量 Q。
沈华
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
19. 20. 21. }
} }//while
4-6 进程有哪几个基本状态?在一个系统中为什么必须区分出这几种状态。 答:进程有三个基本状态:运行状态、就绪状态和等待状态(又称阻塞、挂起、 睡眠) 。 因为多道程序设计技术的引入,使得多个进程可以并发执行。并发执行的进程 之间由于合作具有直接制约关系或由于共享资源具有间接制约关系,使得它们 的执行过程具有“执行——暂停——执行——暂停——执行——…”的动态特 征,因此需要对进程在其生命周期内所处于的不同状态进行区分,以便对进程 进行分析、管理和控制。
4-4 图 4-2 标明程序段执行的先后次序。其中 I 表示输入操作、C 表示计算操作、 P 表示打印操作,下角标说明是对哪个作业进行上述操作。请指明: (1)哪些操作必须有先后次序,其原因是什么? (2)哪些操作可以并发执行,其原因又是什么? 答: (1)Ii 必须先于 Ci 执行,Ci 必须先于 Pi 执行,这是因为同一个作业的这三 个操作之间具有逻辑上的严格的先后执行次序;Ii 必须先于 Ii+1 执行,Ci 必须先 于 Ci+1 执行,Pi 必须先于 Pi+1 执行,这是因为 Ii 和 Ii+1 共享输入设备、Ci 和 Ci+1 共享 CPU、Pi 和 Pi+1 共享输出设备。 (2)Ii+1 和 Ci、Pi-1 可以并发执行,因为这三个进程分属于不同的作业,且它们 占据的是不同的资源。

第四章进程管理

第四章进程管理

等待队列 2
4.进程控制
创建、撤消进程以及完成进程各状态之间的转 换,由具有特定功能的原语完成 进程创建原语 进程撤消原语 阻塞原语 唤醒原语 挂起原语 激活(解挂)原语 改变进程优先级
进程的创建



创建一个PCB 赋予一个统一进程标识符 为进程映象分配空间 初始化进程控制块

许多默认值 (如: 状态为 New,无I/O设备 或文件...) 如: 把新进程加到就绪队列的链表中

静态部分(PCB和资源表格) 动态部分:核心栈(核心过程的栈结构,不同进程在 调用相同核心过程时有不同核心栈)
PCB的内容
进程描述信息:

进程标识符(process ID),唯一,通常是一个整数 进程名,通常基于可执行文件名(不唯一) 用户标识符(user ID);进程组关系 当前状态 优先级(priority) 代码执行入口地址 程序的外存地址 运行统计信息(执行时间、页面调度) 进程间同步和通信;阻塞原因
顺序程序(续)
特征: 程序执行的顺序性 程序执行的封闭性
独占资源,执行过程中不受外界影响

程序执行结果的确定性 即:程序结果的可再现性
程序运行结果与程序执行速度无关,只要 初始状态相同,结果应相同
2.并发程序
并发环境: 在一定时间内物理机器上有两个或两个以 上的程序同处于开始运行但尚未结束的状 态,并且次序不是事先确定的

运行 --> 就绪

进程转换(续1)

运行 --> 等待

当一进程必须等待时


OS尚未完成服务 对一资源的访问尚不能进行 初始化I/O 且必须等待结果 等待某一进程提供输入 (IPC)

进程管理-无答案

进程管理-无答案

进程管理(第四章)练习题一、填空题1.进程的“同步”和“互斥”反映了进程间直接制约和间接制约的关系。

2.死锁产生的原因是竞争资源产生死锁和进程推进顺序不当。

3.产生死锁的四个必要条件是互斥条件、请求与保持条件、非剥夺条件、循环等待条件。

4.在操作系统中,信号量是表示资源的物理实体,它是一个与队列有关的整型变量,其值仅能由pv 原语来改变。

5.每执行一次P原语,信号量的数值S减1。

如果S>=0,该进程继续执行;若S<0,则阻塞该进程,并把它插入该信号量对应的阻塞队列中。

6.每执行一次V原语,信号量的数值S加1。

如果S>0 ,进程继续执行;如果S <=0,则从对应的等待队列中移出一个进程R,该进程状态变为就绪。

7.利用信号量实现进程的互斥,应为临界区设置一个信号量mutex。

其初值为1 ,表示该资源尚未使用,临界区应置于p 和v 原语之间。

8.在多道环境下,由于进程的并发执行,一段程序为多个进程共享时,要求在执行的过程中,该段程序的指令和数据不能被修改,这样的程序段称为纯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1.在非剥夺调度方式下,运行进程执行V原语之后,其状态 A 。

(A)不变(B)要变(C)可能要变(D)可能不变2.两个进程争夺同一个资源 B 。

(A)一定死锁(B)不一定死锁(C)不死锁(D)以上说法都不对3. E 是一种只能由P操作和V操作进行访问的特殊变量,可以用来实现异步并行进程间的 D 以排它地访问共享数据,还可以用来实现G,实现进程间在逻辑上的相互制约关系。

(A)调度(B)类程(C)进程(D)互斥(E)信号量(F)控制变量(G)同步(H)共享变量(I)规程(J)分配4.可以被多个进程在任一时刻共享的代码必须是 A 。

(A)不能自身修改的纯码(B)顺序代码(C)无转移指令的代码(D)汇编语言编制的代码5.当对信号量进行V原操作之后, C 。

(A)当S<0,进程继续执行(B)当S>0,要唤醒一个就绪进程(C)当S<=0,要唤醒一个等待进程(D)当S<=0,要唤醒一个就绪进程6.在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条是 A 。

操作系统实验教程

操作系统实验教程
操作系统实验教程
主编:袁宝华
第一部分 基于 windows 环境实验 第一章 进程管理 1.1 实验目的 1.2 实验内容 1.3 实验准备 1.4 程序示例 1.5 实验结果 第二章 进程调度 2.1 实验目的 2.2 实验内容 2.3 实验准备 2.4 程序示例 2.5 实验结果 第三章 银行家算法 3.1 实验目的 3.2 实验内容 3.3 实验准备 3.4 程序示例 3.5 实验结果 第四章 虚拟存储器管理 4.1 实验目的 4.2 实验内容 4.3 实验准备 4.4 程序示例 4.5 实验结果 第五章 设备管理 5.1 实验目的 5.2 实验内容 5.3 实验准备 5.4 程序示例 5.5 实验结果 第六章 SPOOLing 技术 6.1 实验目的 6.2 实验内容 6.3 实验准备 6.4 程序示例 6.5 实验结果 第七章 文件系统 7.1 实验目的 7.2 实验内容 7.3 实验准备 7.4 程序示例 7.5 实验结果 第八章 操作系统接口
15.3 实验准备 15.4 程序示例 15.5 实验结果 第三部分 附录 附录 A Linux 操作系统的安装 附录 B Linux 中 C 语言编译器 GCC 的使用 附录 C Linux 中 C 语言调试器 GDB 的使用 附录 D Visual C++集成开发环境
前 言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核心软件。 操作系统教学不但需要讲授操作系统概念、 原理 与方法, 还需要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系统编程实践,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操作系 统的精髓。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吸取国内外操作系统方面的有关内容, 编写了这本 《操作系统实 验教程》 。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和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编写和开发系 统程序的能力。 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对实验内容尽量做到具有独立性,并且对 每个实验中用到的知识给出了相关的介绍, 这样有利于读者通过自学掌握实验教程中的技术 和方法。本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基于 Windows 环境下的进程管理和进程调度、银 行家算法、虚拟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SPOOLing 技术、文件系统、操作系统接口 8 个实 验; 第二部分介绍基于 Linux 环境下的进程管理和进程调度、 进程间通信、 虚拟存储器管理、 字符型设备驱动程序、 Linux 文件系统调用、 Shell 程序 7 个实验, 第三部分附录介绍了 Linux 的安装、Linux 中 C 语言编译器 GCC 的使用和 Linux 中 C 语言调试器 gdb 的使用。书中给 出的程序示例都已在 Windows 下 Visual C++ 6.0 和 Linux Red hat 9.0 中经过测试和验证。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编者 2009 年 10 月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题参考答案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操作系统引论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2.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O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O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12.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答:(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

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14.处理机管理有哪些主要功能?它们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答:处理机管理的主要功能是:进程管理、进程同步、进程通信和处理机调度;进程管理:为作业创建进程,撤销已结束进程,控制进程在运行过程中的状态转换。

进程同步:为多个进程(含线程)的运行进行协调。

通信:用来实现在相互合作的进程之间的信息交换。

处理机调度:(1)作业调度。

从后备队里按照一定的算法,选出若干个作业,为他们分配运行所需的资源(首选是分配内存)。

(2)进程调度:从进程的就绪队列中,按照一定算法选出一个进程,把处理机分配给它,并设置运行现场,使进程投入执行。

第二章进程管理6.试从动态性,并发性和独立性上比较进程和程序?答:(1)动态性是进程最基本的特性,表现为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因得不到资源而暂停执行,由撤销而消亡。

操作系统课件进程及进程管理

操作系统课件进程及进程管理
应多个“计算”,程序与“计算”已不再一一对应
3.1 进程的引入
3-1-4 多道程序设计
➢ 定义 在采用多道程序设计的计算机系统中,允许多个程序同时进
入一个计算机系统的主存储器并运行,这种让多个程序同时进 入计算机计算的方法称为多道程序设计。 ➢ 目的
提高处理器的效率,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 ➢ 必须解决的问题
中断处理、进程管理、资源管理中的基本操作 ➢ 原子操作
所谓原子操作是指:一个操作中的所有动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换言之,原子操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操作
3.2 进程
▪ 进程的创建
➢ 进程图 -进程图是用于描述进程家族关系的有向树 -子进程可以继承父进程所拥有的资源,当子进程撤销时,应将从父进程
那里获得的资源归还给父进程;在撤销父进程时,也必须同时撤销其所有的 子进程 ➢ 引起创建进程的事件
再按新进程的PCB中的处理机状态设置CPU环境 ➢ 进程唤醒过程
调用唤醒原语wakeup( )将等待该事件的进程唤醒 -把被阻塞进程从等待该事件的阻塞队列中移出 -将其PCB中的现行状态由“阻塞”改为“就绪” -然后再将该进程插入到就绪队列中
3.2 进程
▪ 进程的挂起与激活
➢ 进程的挂起过程 当出现了引起进程挂起的事件时,系统就利用挂起原语suspend( )将指
态,亦即进程的执行受到阻塞,故称这种状态为阻塞状态,有时也称为“等 待”状态或“睡眠”状态。 ▪ 进程状态的转换
- 就绪→执行状态 处于就绪状态的进程,当进程调度为之分配了处理机后 - 执行→阻塞状态 正在执行的进程因发生某种事件而 无法执行 - 执行→就绪状态 正在执行的进程如因时间片用完或 一个优先权高的进程到来而被暂停执行 - 阻塞→就绪状态 处于阻塞状态的进程,其等待的事件已经发生

操作系统第四章课后题答案

操作系统第四章课后题答案

第四章1.为什么说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能较好地满足各类用户的需要(来自百度):答案一: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能较好地满足各种类型用户的需要。

对终端型作业用户而言,由于他们所提交的大多属于交互型作业,作业通常比较短小,系统只要能使这些作业在第1级队列所规定的时间片内完成,便可使终端型作业用户感到满意;对于短批处理作业用户而言,他们的作业开始时像终端型作业一样,如果仅在第1级队列中执行一个时间片即可完成,便可以获得与终端型作业一样的响应时间,对于稍长的作业,通常也只需要在第2级队列和第3级队列中各执行一个时间片即可完成,其周转时间仍然较短;对于长批处理作业用户而言,它们的长作业将依次在第1,2,…,直到第n级队列中运行,然后再按时间片轮转方式运行,用户不必担心其作业长期得不到处理。

答案二:(惠州学院操作系统课后题)与答案一基本相似,可看做精简版。

答:(1)终端型作业用户提交的作业大多属于较小的交互型作业,系统只要使这些作业在第一队列规定的时间片内完成,终端作业用户就会感到满足。

(2)短批处理作业用户,开始时像终端型作业一样,如果在第一队列中执行一个时间片段即可完成,便可获得与终端作业一样的响应时间。

对于稍长作业,通常只需在第二和第三队列各执行一时间片即可完成,其周转时间仍然较短。

(3)长批处理作业,它将依次在第1 ,2 ,…,n个队列中运行,然后再按轮转方式运行,用户不必担心其作业长期得不到处理。

所以,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能满足多用户需求。

2.分别对以上两个进程集合,计算使用先来先服务(FCFS)、时间片轮转法(时间片q=1)、短进程优先(SPN)、最短剩余时间优先(SRT,时间片q=1)、响应比高者优先(HRRN)及多级反馈队列(MFQ,第1个队列的时间片为1,第i(i<1)个队列的时间片q=2(i-1))算法进行CPU调度,请给出各进程的完成时间、周转时间、带权周转时间,及所有进程的平均周转时间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⑶.等待线程终止
格式: int pthread_join (pthread_t th, void **thread_return) 参数说明: th——被等待的线程标识符, *thread_return——用户定义的指针,它可以用来存储被等待线程的终止信 息。类似于wait( [int*stat_addr,] 0 )中的*stat_addr。如果不需要取终 止信息则可使用NULL。 功能:回收终止的线程,类似于回收进程 waitpid() 。调用它的函数将一直 等待到被等待的线程结束为止。当函数返回时,被等待线程的资源被收 回。 返回值:成功返回0 出错则返回错误码 所用头文件: #include <pthread.h>
2015/7/30 15
/*主线程*/ for(i=0;i<5;i++) pthread_join(threads[i],NULL); //等待5个子线程终止 printf("All thread finished.\n"); //输出结束提示 exit(0); }
2015/7/30
16
(七) Linux多线程同步下的信号量
2015/7/30 2
(二)线程及其特征




线程是调度执行的基本单位 ;线程不是资源分配的基本单 位; 线程从属于某个进程,是该进程的某个执行路线。因此, 也将进程称为重型进程,线程称为轻型进程。 线程是进程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可执行单元。 一个进程中至少包含一个线程。 由于同一进程内的线程之间涉及资源共享,所以需要同 步机制来实现进程内多线程之间的通信。 与进程类似,线程还可以创建其它线程,线程也有生命 周期,也有状态的变化。
2015/7/30 8
1.Linux线程系统调用
⑵.线程终止 格式: int pthread_exit(void*retval) 参数说明: retval——传递给创建它的父线程的终止信息。 功能:终止一个线程。 返回值:成功返回0 出错则返回错误码
2015/7/30
9
1.Linux线程系统调用
2015/7/30 11
main() /*主线程循环输出3次*/ { for(i=0;i<3;i++) { /*定义线程内部标识 */ pthread_t threadid; printf("This is the main pthread.\n"); int i,ret; sleep(1); /*创建一个子线程并指定执行函数, 函数不带参数*/ } pthread_join(threadid,NU ret=pthread_create(&threadi LL); //等待子线程结束 d,NULL,(void*)thread,NULL exit(0); ); if(ret!=0) } { printf ("Create pthread error!\n"); exit (1); }
2015/7/30 ຫໍສະໝຸດ 02.Linux线程举例[例]在主函数中创建一个线程,其功能是循环输出3次“This is the second pthread.”;主线程也循环输出3次“This is the main pthread.”,观察 并分析它们的执行过程。
源程序清单,文件名:pthread.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pthread.h> //线程所用头函数 /*定义线程的执行函数*/ void thread(void) //必须使用void作为返回类型 { int i; for(i=0;i<3;i++) { printf(“This is the second pthread.\n”); //显示自己是子线程 sleep(1); } }
2015/7/30 12
带有线程的源程序在进行编译时需要使用参数 -lpthread:
gcc -lpthread –o 目标文件名 源文件名
编译和运行该程序后的结果为:
由上述输出结果可以看出,当线程作为调度的基本单位时,创建的 子线程连同主线程共形成两个线程被操作系统调度,因而产生以 上类似于进程随机调度的运行结果。
2015/7/30 7
(六)线程举例
1.Linux线程系统调用
⑴.创建线程
格式: int pthread_create(pthread_t*thread, pthread_attr_t*attr, void* (*start_routine)(void *), void*arg) 参数说明: thread——返回创建的线程标识符ID,是个指向线程标识符的指针; attr——设置线程的属性,如果使用NULL则表示为系统默认属性; start_routine——线程执行函数的地址,该函数必须具有void*返回值; arg——线程执行函数的参数,如果不带参数则可以使用NULL 。 返回值:成功返回0 出错则返回错误码 注:①.该系统调用调用clone函数来创建线程。 ②.由于线程没有自己的存储空间,所以,它所执行的函数需要在创 建它的进程中加以定义。
2015/7/30 14
/*主线程*/ main() { int tid; pthread_t threads[MAXTHREAD]; /*定义线程执行函数的参数*/
//定义多线程标识符数组
char message[][10]={"thread1","thread2","thread3","thread4","thread5"};
2015/7/30 13
3.多线程举例
[例]定义一个多线程标识符数组,然后创建多个线程,每个线程执行 的程序都是显示该线程标识符及其下标值。主线程则等待每个线 程终止,显示结束提示符后结束运行。设创建5个子线程。 程序清单:文件名multhread.c #include<pthread.h> #include<stdio.h> #define MAXTHREAD 5 //定义多线程标识符数组元素个数 void*threaf_fuction(void*arg) //定义线程执行函数 { printf(arg); printf("\n"); }
2015/7/30 6
2.内核级线程
内核级线程 KLT(Kernel-Level Thread)中,所有线程的创建、调度、管理 都由操作系统内核负责。一个用户进程可以按多线程方式编写程序,当 它被提交给多线程操作系统运行时,内核为它创建一个进程和一个线程, 线程 在 运 行 中 还 可 以 创 建 新 的 线 程 。 我 们 称 之 为“ 纯 KLT 方 法” 。 Windows NT属于此类。 其优点在于: 内核可以调度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使其同时在多个处理器上并发运 行,从而提高运行的速度和效率。 当进程中的一个线程被阻塞时,该进程中的其它线程仍可运行。 内核本身也可以用线程的方式实现。 其缺点在于: 同一进程中的线程切换要有两次态的转换(用户态→内核态 →用户态), 因为线程的调度运行在内核态,而应用程序运行在用户态。
/*循环创建5个子线程*/ int i; for(i=0;i<5;i++) { /*创建子线程并指定执行函数及参数*/ tid=pthread_create(&threads[i],NULL,threaf_fuction,message[i]); if(tid!=0) { perror("Thread creation failed"); exit(1); } }

Mutex: 变量定义: 初始化: 进入加锁: 退出解锁:
pthread_mutex_t mut; pthread_mutex_init(&mut,NULL); pthread_mutex_lock(&mut); pthread_mutex_unlock(&mut);
2015/7/30
17
Linux下利用互斥锁实现线程互斥: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pthread.h>
2015/7/30 5
(五)线程的分类
1.用户级线程
用户级线程ULT(User-Level Thread)由用户程序创建,并由用户程序对 其进行调度和管理。操作系统内核并不知道有用户级线程的存在,因而 用户级线程与内核无关。我们也称之为“纯 ULT 方法”。 MS-DOS 、 Unix属于这种方法。 其优点在于: 应用程序中的线程转换开销比内核级的开销要小得多。(开销小) 线程的调度算法与操作系统的调度算法无关。(算法灵活) 用户级线程方法可以适用于任何操作系统,因为它与内核无关。(高适 应性) 其缺点在于: 当进程中某线程执行一个系统调用而被阻塞时,会导致本进程的其它线 程也阻塞。 在纯 ULT 方式下,多线程不便利用多处理器,因为每次只有一个进程的 一个线程在一个CPU上运行。
4.7 进程通信




进程通信是指进程之间可直接以较高的效率传递较多数据的信息 交换方式。 Linux进程间通信(Inte-Process Communication,IPC)可分 为控制信息的通信(低级通信)和大批数据信息的通信(高级通 信)。 低级通信主要用于进程间的同步、互斥、终止、挂起等控制信息 的传递,所传递的信息往往只是一个信号、一个键或组合键。高 级通信主要用于进程间数据块的交换和共享。 用于实现低级通信的有软中断信号、信号量集。实现高级通信的 有管道、消息队列、共享内存等。
4.8 线程
(一)问题的提出
进程的引入使操作系统得以完成对并发执行的多道程序动态特征的 描述和资源共享的管理,因而进程既是调度的基本单位又是资源 分配的基本单位。进程所具有的这两个特点构成了程序并发执行 的基础,但同时又导致进程切换过程中由于进程映像过大而带来 的时空开销。因此,如果系统中创建的进程过多,或进程切换的 频率过高,则会使系统效率下降,限制了并发度的进一步提高。 进程切换所带来的庞大开销是因为进程与资源分配有关,操作系统 如何降低进程切换所需要的时空开销呢?比如野战军作战略转移 时,所有辎重都要随身携带,速度自然很慢。但是当部队要抢占 山头时所采取的办法是卸下辎重,只带轻武器以急行军方式跑步 前进,速度自然就会快很多。 那么,操作系统是否也可以将调度的基本单位改成一种只用于调度 执行而不涉及资源分配的单位?这个单位就是“线程”。 ——减小进程上下文切换开销 及更好地支持SMP(对称多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