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最终版

合集下载

组织行为学--终极版

组织行为学--终极版

00152 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孙彤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第—节组织行为学与管理人员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第二节研究的基本过程第三节研究的主要方法第四节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第二篇个体行为与管理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第一节认知差异与管理第二节价值观、态度差异与管理第三节个性差异与管理第四章创造性行为的培养与开发第一节创造性行为的特点和类型第二节创造性行为应成为新世纪组织行为的主旋律第三节创造性行为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和测定第四节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第五章事业生涯的设计、开发与管理第一节事业生涯及其设计与开发的概念第二节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第三节事业生涯的管理第四节事业生涯的选择第五节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与发展阶段第六节实施事业生涯设计、开发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第三篇群体行为与管理第六章群体心理与行为基础第一节群体的定义与类型第二节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第三节群体规范与角色第四节群体凝聚力第七章群体内部互动行为第一节协同效应第二节群体压力与从众第三节群体沟通第四节群体决策第八章群体的人际关系第一节人际关系的性质第二节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第三节人际关系的测量第四节竞争与合作第九章群体间互动行为第一节群体间行为的特性第二节群体间冲突第三节冲突的管理第四篇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第十章领导行为与领导过程模式第一节领导的概念与功能第二节领导的过程模式第十一章领导理论第一节领导素质理论第二节领导行为理论第三节领导权变论第十二章领导的决策行为第一节领导与决策第二节领导决策的原则第三节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第四节领导决策的程序第五节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有效化第五篇激励理论与应用第十三章激励过程诸要素的研究第一节行为第二节动机第三节需要和目标第四节激励第十四章激励理论研究第一节激励理论的发展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第三节过程型激励理论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第十五章运用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机制第一节激励过程模式与建立激励机制第二节激励机制与激励理论第六篇组织行为与组织文化第十六章组织结构第一节组织结构概论第二节组织结构设计第三节组织行为科学化第十七章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第一节组织变革和发展的目标与特点第二节组织变革的压力与阻力第三节组织变革的对策第四节我国企业的组织变革第十八章组织文化第一节组织文化的发展第二节组织文化的建立一、选择题(常考知识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析2.组织行为学具有多层次交切的特点,它所研究的四个层次是个体、群体、组织、外部环境.P103.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标准完整可编辑版-绪论

《组织行为学》标准完整可编辑版-绪论

马工程《组织行为学》教案《组织行为学》编写组2020年2月绪论一、教学目的组织行为学是系统地研究组织中人的思考、感受、活动的内容和方式的学科。

学习组织行为学有助于我们更系统地认识和了解组织中人的行为特点和规律。

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学生应掌握组织及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熟悉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思想脉络,了解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3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2.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及其有隐含的逻辑。

3.组织行为学常用的研究方法。

4.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观点分析西方组织行为学的观点。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介绍了什么是组织,什么是管理,为什么组织需要管理,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及其最新进展,组织行为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以及学习组织行为学的意义。

第二节介绍了组织行为学的五个发展阶段。

包括早期的工业心理学派、古典管理学派、行为学派、权变学派以及系统学派。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应能更深入地了解组织行为学领域的发展过程及其内在的思想脉络。

第三节主要介绍组织行为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学生应在了解组织行为学研究术语的基础上,熟悉组织行为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验研究法、观察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同时应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对组织行为学的西方逻辑体系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判断。

2.基本概念组织,管理,组织行为学。

3.基本理论绪论部分还没有涉及基本理论,但有一些内容具有理论的成分,主要在第二节关于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和第三节关于组织行为学的辩证分析部分。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沿革,从发展阶段的角度,初步介绍了一些重要理论的基本概念,包括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韦伯的科层结构理论、巴纳德的组织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关于组织管理的权变理论、系统理论等。

但都是属于概念介绍,并没有具体解释这些理论。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

《组织行为学》完整教案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1.1 课程介绍1.2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1.3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1.4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1.5 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分支和主要理论第二章:个体行为分析2.1 个体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2 个体行为的心理生理基础2.3 个性理论与人格特质2.4 个体行为动机与激励理论2.5 个体行为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第三章:群体行为分析3.1 群体行为的基本概念和特点3.2 群体结构和组织文化3.3 群体动力学与群体心理3.4 领导理论及其在群体管理中的应用3.5 团队合作与冲突管理第四章: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4.1 组织结构的基本概念和类型4.2 组织结构的层级与部门化4.3 组织设计及其对组织行为的影响4.4 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4.5 组织文化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第五章:组织变革与发展5.1 组织变革的基本概念和原因5.2 组织变革的策略与过程5.3 组织发展的基本概念和类型5.4 组织发展的新趋势和新理念5.5 组织变革与发展的挑战与应对策略第六章:领导行为与领导力6.1 领导理论的演变与发展6.2 领导风格与领导行为6.3 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6.4 领导力的发展与提升6.5 领导与组织绩效的关系第七章:人力资源管理7.1 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原则7.2 员工招聘与选拔7.3 员工培训与发展7.4 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7.5 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的关系第八章:组织沟通与冲突管理8.1 组织沟通的基本概念与过程8.2 沟通风格与沟通技巧8.3 组织冲突的类型与原因8.4 冲突管理策略与技巧8.5 组织沟通与冲突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九章:组织决策与决策过程9.1 组织决策的基本概念与原则9.2 决策风格与决策方法9.3 决策过程中的风险与影响因素9.4 决策支持系统与决策技术9.5 组织决策与组织行为的关系第十章:跨文化组织行为10.1 文化差异与跨文化沟通10.2 跨文化与管理实践10.3 全球化背景下的组织行为挑战10.4 跨文化组织行为理论10.5 跨文化组织行为与管理策略第十一章: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福祉11.1 工作满意度的概念与维度11.2 影响工作满意度的因素11.3 员工福祉的内涵与实践11.4 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福祉对组织行为的影响11.5 提升工作满意度与员工福祉的策略第十二章: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管理12.1 工作压力的概念与来源12.2 工作压力对员工的影响12.3 心理健康的内涵与重要性12.4 心理健康管理策略与实践12.5 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十三章:组织伦理与道德领导13.1 组织伦理的概念与重要性13.2 组织伦理的挑战与实践13.3 道德领导的特征与影响13.4 组织伦理与道德领导对组织行为的影响13.5 提升组织伦理与道德领导的策略第十四章:组织创新与变革管理14.1 组织创新的概念与重要性14.2 组织创新的障碍与促进因素14.3 变革管理的基本原则与过程14.4 变革管理的策略与技巧14.5 组织创新与变革管理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第十五章:组织行为学的未来展望15.1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趋势15.2 科技与组织行为的关系15.3 组织行为学在实践中的应用15.4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与技术15.5 组织行为学的教育与培训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组织行为学》教案全面覆盖了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

钻石人格组织行为学作业终极版

钻石人格组织行为学作业终极版

考察到的知识点:1、人格personality人格塑造人的行为,人格是是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性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表明人对周围环境的态度,是个性心理结构中最活跃的成分.选择性\行为方式个性心理特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等,这些特征最突出表现出人的心理的个别差异.能力:人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通常表现于个体从事一定社会实践的本领性格: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常与情绪、情感和意志相联系.有伦理道德的评价,诚实善良为肯定、虚伪吝啬为否定.性格与能力的关系:性格和能力是在人的统一发展过程中形成起来的.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定的能力为基础;能力的发展水平受性格特征的影响和制约2、人格特质personality traits当一个人在各种情境下都表现出这些常见的特点时,包括害羞、进取、顺从、懒惰、忠诚以及畏缩等,称其为人格特质.大五人格,分为五个维度:·外倾性extraversion·开放性openness·随和性agreeableness·尽责性conscientiousness3、主要人格特质对组织行为的影响核心的自我评价:人们对自我的喜好程度和能力及效能的认知程度是不同的,这种自我感知就是核心自我评价.拥有积极核心自我评价的人喜欢自己,认为自己是有效能和能力的,能够控制周围的环境.拥有消极核心自我评价的人则讨厌自己,质疑自己的能力,认为无力控制周围环境.核心自我评价的两个要素:自尊、控制点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绩效的关系拥有积极核心自我评价的人能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挑战,更容易得到满足,倾向于获得更具复杂性和挑战性的工作.他们认为对自己的工作有控制能力,把积极的结果归因于个人的努力.积极核心自我评价的人在工作绩效中表现得更好.4自我监控5冒险性6主动型人格在案例中形成的几种观点出现的分歧1、第一题的分析思路上1认为从人格的概念系统化着手,分析案例中所体现的知识点2认为从案例着手,分析体现人格的知识点,进而系统化2、在分析大五模型的时候,出现了很多问题1没有把问题分析透彻,从钻石人格出发,分析出钻石的俩大内涵:坚持与耀眼,分别定位为责任心与经验的开放性,不能够确认为哪个得得分最高,意见统一.2也出现了对概念的理解不透彻造成的分歧,如在情绪稳定性上.作业问题:1我们认为他的成功是两者兼有,因为当时的网络销售钻石是一个机遇,除了奥斯卡·罗德里格斯还没有人发现这个机遇,而他发现了这个机遇并且去实现它,最终获得成功,所以他在正确的时间发现合适的机遇,并且做了正确的事.罗德里格斯的成功,除了把握住了对的时间和对的地点之外,还与他自身的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较高的自我监控、具有冒险性、属于主动型人格等人格特性息息相关.(1)核心自我评价:概念核心自我评价是指人们对自我的喜好程度和能力及效能的认知程度.核心自我评价主要由自尊和控制点两个要素决定.自尊:自尊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喜好以及自身价值的认知.自尊心强的人积极地看待自己及自身的能力,喜欢自己;而自尊心弱的人易受外界影响,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积极评估.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个体对自己站我命运程度的认知,包括内控和外控两种类型.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命运;外控型的人认为外界的力量如运气和机会控制着自己的命运.总而言之,拥有积极核心自我评价的人喜欢自己,认为自己是有效能和能力的,能够控制周围的环境.拥有消极核心自我评价的人则讨厌自己,质疑自己的能力,认为无能控制周围的环境.分析该案例中,罗德里格斯对自己所面临的商业风险持乐观态度.换句话说,他相信自己的能力足以抵抗商业风险带来的不良影响.因此总体上讲,他拥有相对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具体来讲,他的积极核心自我评价体现在较强的自尊和内控型人格特质.罗德里格斯在年轻时意识到自己应该改变工作和生活现状,并且付诸行动;在经营过程中又由于捕捉到商机,开始通过网络经营珠宝,虽然中间有过犹豫,但最终还是将之变成现实;而在谈到网络泡沫问题时他则持着乐观的态度;另外,案例的最后提到,罗德里格斯认为他“会保持公司的平稳发展.然后就会是另一番景象”.结合自尊与控制点的理论概念及上述细节可见,罗德里格斯在自尊和控制点两个决定因素上都表现出积极的特性,对自己的认知有一个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的能力,并认为自己有能力去控制或者改变现状.因此,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罗德里格斯拥有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2)自我监控:概念自我监控指的是个体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高自我监控者在根据外部环境因素调整行为方面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能够根据不同情境采取不同的行为,换句话说,他们能够用外在的行为来伪装真实的自己;而低自我监控者则倾向于真实地表现自己的性情和态度.分析罗德里格斯从一个不懂珠宝和钻石的人变成一个珠宝业的行家,说明他是一个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愿意改变自己的人,他的环境适应力很强(3)冒险性:冒险性指接受或规避风险的倾向性.首先,该案例中的罗德里格斯在自己对珠宝行业毫不知情的情况下,采纳女友的建议去从事珠宝行业,并且在先例不多的情况下,开始利用网络来销售珠宝.这两点都可以有力地说明,他人格特质中具有冒险性.(4)主动型人格:概念具有主动型人格的人善于识别机会、具有主动性、采取行动并且会坚持不懈,直到出现有意义的变化.分析我们认为该案例中的罗德里格斯具有主动型人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他在销售珠宝初期便敏锐地识别了网络销售珠宝的市场空白,符合主动型人格善于识别机会的特点.其次,他再寻求珠宝供应商时,虽然中间因为遭遇过消极的态度而行动有所动摇,但最终仍然为了实现梦想努力工作,直到找到了第一位愿意合作的珠宝经销商.这符合主动型人格坚持不懈的特点.另外,在别人对他的评价里也能看出,“坚持”是他很突出的特点.4、主动型人格这一人格类型的人识别机会、具有主动性、采取行动并且会坚持不懈,一直到出现有意义的变化.1罗德里格斯对自己在珠宝商的工作不满足,主动去探询其他的商业机会.主动性2识别网上销售钻石的商机,萌生了网上销售钻石的想法.识别机会3退出零售,主要从事网络销售钻石,扮演买者与经销商之间的联系人的角色.采取行动4一直坚持不懈,没有被外界因素影响而放弃自己的梦想,最终成为知名的企业家.坚持不懈5别人对罗德里格斯的评价,认为他是有很好的人格、非常上进、勇于坚持的人.2、大五人格维度:外倾性extroversion:个体对关系的舒适感程度.外倾者倾向于喜欢群居,善于交往和自我决断.内倾者倾向于封闭内向、胆小害羞和安静少语.随和性agreeableness:是个体服从别人的倾向性.高随和性的人是合作的、热情的和信赖他人的;低随和性的冷淡的、敌对的和不受欢迎的.责任心conscientiousness:是对信誉的测量.在该维度得分高的人是负责的、有条不紊的、值得信赖的;得分低的人容易精力分散、缺乏规划性且不可信赖.情绪稳定性emotional stability:是个体承受压力的能力.在这一维度得分高的人情绪比较稳定,是平和的、自信的和安全的;得分低的人是紧张的、焦虑的、失望和缺乏安全感的.经验开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是个体在新奇方面的兴趣和热衷程度.开放性高的人富有创造性、凡事好奇、具有艺术的敏感性;低的人倾向于紧张、焦虑、失望和缺乏安全感.奥斯卡·罗德里格斯在大五人格上的得分:外倾性得分高:他在人际关系和自我决断上表现得比较好,因为他是顾客和经销商之间的联系人,这说明他的人际关系良好;他处事果断,受外界干扰较小当很多人反对网络销售钻石时,虽然他有犹豫,但最终还是选择坚持,他在经营自己的公司时,果断的决策公司应该保持平稳发展,这说明他在自我决断上表现好.随和性得分低:他比较相信自己,不会去服从别人.他从一个打工者做变成创业者,说明他不愿意去跟随别人,服从别人.责任心得分高:他对于自己的公司和员工很负责,他的公司没有负债,收支平衡,稳定发展.开放性得分高:他对事情敏感度高,好奇心强.他发现网络销售钻石的机遇而别人没有;当别人反对他时,他敢于坚持自己的理想.情绪稳定性得分低:它具有积极地情绪稳定性,平和、自信、安全,在遇到挫折时,尽管情绪低落,但是并没有表现得很强烈,而且还会冷静分析我们认为罗德里格斯在开放性和责任心的得分最高,在情绪稳定性和随和性得分会比较低3、核心自我评价的分数高人们对自我的喜好程度和能力及效能的认知程度是不同的.这种自我感知就是核心自我评价.其主要由两个要素决定:自尊和控制点.控制点又分为内控型与外空型.控制点是指个体对自己掌控命运程度的认知.内控型的人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命运,外控型的人认为外界的力量如运气和机会控制着自己的命运.罗德里格斯的核心自我评价高,自尊强、属内控型.表现在以下几点:1他对自己所面临的商业风险持乐观态度.2他不愿意给别人打工,而选择要自己开店.说明了他对自己能力与价值的肯定.3那位着名的供销商说他不会成功,可最后他没有放弃,并坚持下去,最终取得了成功.、4他认识到了自己的商业潜力,做出了“平稳发展”的决策,并相信会出现一番繁荣景象.总结 :我们小组认为罗德里格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具备了像钻石一样的人格.钻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要去挖掘自身的优势,发现人生的机遇.找到自己的闪光点以后,还应该要坚定不移地实现它。

组织行为学总结

组织行为学总结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的三个层次:个体、群体、组织组织行为学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代表人物、主要研究内容和观点:1、以泰勒为代表的经典科学管理理论阶段(1900-1927)2、以霍桑实验开始的人际关系理论以及后来的X理论—Y理论阶段(1927—1965)3、以权变态度和方法来看待人及其管理心理与行为的现阶段(1965-2000)4、积极组织行为学阶段(2000-现在)第二章知觉、归因理论与个人决策知觉特征:1.整体性:根据知觉对象的特点将其知觉为一定结构的整体形象2.理解性:以过去的知识经验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某种意义3.相对性: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对关系进行反映4.恒常性:条件发生变化时,直觉影像仍保持不变,包括对知觉对象的亮度、形体、大小等颜色方面的恒常性。

内涵:指的是个体为自己所在的环境赋予意义并解释感觉印象的过程。

一个人是活在知觉中的.人们的行为是以他们对现实的知觉为基础的,而不是以现实本身为基础。

这个世界是人们知觉到的世界,这对行为十分重要知觉防卫机制的内涵:为了防止自己受到威胁性刺激的侵扰,人们自动地抑制自己对它们的知觉和反应的倾向.错觉:错觉是指一种不正确、被歪曲了的知觉。

类型:常见错觉、图形错觉:缪勒—莱伊尔错觉、波跟道夫错觉社会知觉的集中表现形式:1.对他人的知觉:表情、性格2.人际知觉3.角色知觉4.自我知觉: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社会知觉偏见:首因效应晕轮效应近因效应定型效应投射归因:人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行为进行分析,进而解释和推测其原因和动机的过程归因的参照点:一致性、一贯性、特殊性海德的归因理论:内因与外因(1)归因于从事该行为的人;(2)归因于行为者的对手;(3)归因于行为产生的情境为难的归因理论:个人决策当中不确定判断的三种启发:(1)代表性启发式是指人们倾向于根据样本是否能代表(或类似)总体来判断其出现的概率,对于代表性越高的样本,就判断其出现的概率越高。

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组织行为学:运用各种相关学科的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从而提高管理者对本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便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的发展阶段:科学管理前期(追溯到原始社会的分工)科学管理时期(泰勒——科学管理;法约尔——管理的五要素;韦伯——官僚行政组织)人群关系学派(非正式组织)权变学派(考虑外在环境因素对组织内部特性的影响)权变理论(亦称应变理论、超Y理论):莫尔斯、洛西提出。

认为并不存在一种适用于所有情况的普遍的管理原则和方法,管理职能根据各种具体情境而定。

稳定-机械式:(1)环境相对稳定和确定;(2)目标明确和持久;(3)技术相对统一和稳定;(4)按常规活动,其生产率是主要目标;(5)决策可以程序化,从而协调和控制过程倾向于采用严密结构的等级系统。

适应-有机式:(1)环境相对不稳定和不确定;(2)目标多样化并不断变化;(3)技术复杂、易变;(4)有许多非常规活动,需较强的创造力和革新能力;(5)使用探索式决策过程,而协调和控制经常出现相互调整;系统等级层次少,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经济人假设——X理论(措施:强制、奖惩分明)大多数人都是懒惰的,他们尽可能逃避工作。

大多数人都没有雄心壮志,宁愿接受别人领导,也不愿负任何责任。

大多数人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都是相矛盾的,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必须靠外力强制。

大多数人都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

大多数人为满足基本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将选择那些经济上获利最大的事去做。

人群大致分为两类,多数人符合上述假设,少数人能克制自己,这些人应负起管理的责任。

社会人假设(梅约依据霍桑实验提出)(措施:人性化,注重人际关系需要)交往需要是人们行为的主要动机,是人与人之间形成认同感的主要因素。

工业革命以来,专业化分工和机械化使劳动力失去了内在的乐趣而趋于单调,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意义上寻找安慰。

非正式组织通过人际关系所形成的影响力,比正式组织的管理措施和奖励对人具有更大的影响。

组织行为学(合集五篇)

组织行为学(合集五篇)

组织行为学(合集五篇)第一篇: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一)组织: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的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2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3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4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队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5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适应发展变化功能的开放系统6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二)行为:1狭义:是指人受其其生理,心里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外显的活动2广义:是吧心里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是人的生理,心里环境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三)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里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的科学(四)研究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和作用:1研究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进使管理提高管理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技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管理,充分推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5研究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进行组织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

6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里平衡。

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五)研究方法的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需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基本过程: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主要方法:1案例分析法2观察法3心理测验法4调查法5实验法(六)费恰特指出文化的功能: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2是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3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4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七)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应(八)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1客观因素。

组织行为学完全版

组织行为学完全版

组织行为学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一、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两个基本问题(个人与组织的相互影响)第一个问题是组织对其成员的思想、感情和行动的影响方式。

第二个问题是组织的各个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对整个组织绩效的影响。

二、研究与学习组织行为学的目的认识—理解—预测—引导—控制或改变人的行为——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工作绩效三、组织行为学的性质、特点、研究内容(一)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和特点1、多学科交叉性2、多层次性:个体—群体—组织—环境宏观组织行为学和微观组织行为学3、两重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四、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基础:学科基础、理论基础、方法基础(一)学科基础——行为科学1.行为科学来源于20世纪30年代的人际关系学说,正式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初。

2.行为科学所带来的划时代的变化,就是从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转变到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越来越重视人的作用。

3.组织行为学是把行为科学的一般原理和知识运用于各种组织管理上的产物。

政治行为学教育行为学消费行为学犯罪行为学(二)理论基础—以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为核心,由一切与研究行为有关的学科组成的学科群(三)方法基础1.心理分析技术2.群体动态分析方法:关注内在需要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社会测量方法:根据图表测量人际关系五、人际关系学说的新观点(一)人是“社会人”(二)士气是决定生产效率的关键(三)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的”。

(四)领导不仅要处理人们合乎逻辑的行为,还要理解人们不合乎逻辑的行为。

六、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各阶段的人性假设和主要的理论。

(一)组织行为学的萌芽阶段:经济人假设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亨利·法约尔十四项管理原则和五种管理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马克斯·韦伯则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管理组织体系”;“人事管理之父”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倡导重视人力资源投资,重视人的地位和作用。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完整版

可变比例 在变化的产出次数基础 非常高的绩效水平,并且
上给予奖励
消失缓慢
埃默里的管理层从节约经费的角度考虑,希望搬运 工尽可能多地使用货运集装箱。当问到搬运工使用 集装箱装载货物的利用率时,得到的都是一致的回 答:90%。但公司通过分析发现,集装箱的实际利 用率只有45%。为了鼓励员工使用集装箱,管理层 建立了一项致力于提供反馈和积极强化的方案。他 们指导每个搬运工用一张核查表记录每天的搬运量, 包括使用集装箱的货物和没有使用集装箱的货物。 每天结束时,搬运工计算出自己的集装箱利用率。 简直令人不敢置信的是,在方案实施的第一天,集 装箱的使用率就猛升至90%以上,并且一直保持着 这一水平。埃默里公司报告说,3年以来,仅这项简 单的反馈和积极强化方案,就为公司节省了200万美 元。
这一说,客人像受了污辱似的发怒道:“你这 是什么话,我又不是付不起。房费七折是你们老 总给我的待遇。去,把你们总经理叫来,我不希 罕这个七折优惠。”后来,饭店一位老总专程去 赔礼道歉。
2.2 态度与一致性 三鹿集团为何倒闭? 1、添加一些三剧氢氨没有什么了不起。 2、为了增加效益大家都在加。
3、终止添加。
当某一具体 行为重复了一 定数量后个体 才可得到强化。
间距强化
个体在第一次 恰当的行为之后 要再经历一段时 间才会得到强化。
可变比率
当奖励根据个体行 为的差异而发生变化时 固定时距
每隔一段固定的 时间就给予一次强 化。
可变时距
根据时间分配奖励, 但强化物却是不可预测的
强化程序
强化的实质
对行为的影响
?管理者的角色组织管理者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人人际角色负责激励和指导下属象征性的首脑需要完成法律性或社交性的例行工作维持与外部保持联系的社交网络以获得好处和信息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信息传递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作为组织内外信息的神经中枢把从外部或下属那里获得的信息传递给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向外界发布组织的计划政策行动和结果的信息以组织所属行业专家的身份出现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决策角色决策角色从组织和环境中寻找机会推动能够带来变革的方案当组织面临重大的意外的混乱时负责采取正确的行动作出或批准组织中的重大决策在主要的谈判当中代表组织行使责任33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讲义.ppt

完整版组织行为学讲义.ppt
體 力 ( physical abilities) 係指精力 、肢體 靈活度、腿力 、 體力及其他類似的肢體能力
國立台灣大學工管系
能力與工作的適配
個體工作能力與工作內容如果能夠 適配將可產生正向工作滿足與工作 效能
國立台灣大學工管系
學習的定義
(1)相對持久的; (2)行為改變; (3)來自於 學習或經驗的;
簡介
管理功能
定義:規劃、組織、領導和控制的循環過程。
規劃
組織
管理
控制
領導
管理功能與技能
觀念 技能
人際 技能
技術 技能
管理者角色
人際角色(Interpersonal Roles) —頭家(Figurehead) —領導(Leadership) —牽線(Liaison)
資訊角色(Information Roles) —督視(Monitor) —傳遞(Disseminator) —發言(Spokesperson)
薪 資。
9.沒 有 衝 突 的 工 作 小 組 , 其 績 效 最 好 。
國立台灣大學工管系
“華人”組織行為 vs. 西方”組織行為
特殊性 vs. 一般性 地域性 vs. 全球性
國立台灣大學工管系
北美文化中自我的定義
• 人是某些特定屬性組成的自發性實體 • 這些內在屬性決定外顯行為 • 這些屬性是跨情境穩定的 • 人應該正面看待自我屬性
4 .應 徵 面 談 可 以 有 效 區 分 出 未 來 的 高 績 效 員 工 以 及低績效員工。
5.每 個 人 都 喜 歡 具 有 挑 戰 性 的 工 作 。
6.人 們 在 稍 有 畏 懼 時 , 才 會 把 工 作 做 好 。
7.每 個 人 都 可 以 利 用 金 錢 來 激 勵 。 8 .大 多 數 人 在 乎 自 己 的 薪 資 勝 過 於 在 乎 別 人 的

(完整版)组织行为理论汇总大全

(完整版)组织行为理论汇总大全

组织行为学的相关内容一、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心理学人事心理学组织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工程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生物学人事管理学组织行为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社会学二、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主要观点1、关注雇员需求,拒绝雇佣童工,重视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2、以制针为例说明劳动分工的优势,即分工能提高效率1、提倡激励工资制度,确定了科学管理的四条原则(作业层面) 。

2、关注的焦点为整个组织,提出管理的五个环节: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归纳了管理的 14 条原则。

3、提出职权结构理具体实例2、(制针)10 个工人每人分担一项具体工作,每天能生产48000 根针。

若各自为政,一天不一定生产 10 根针。

1、搬运生铁的实验(提高每天的工资水平激励有体力剩余能力的工人,实现了搬运生铁工作量的提高)时代早期实践时代(19 世纪初)古典理论时代(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代表人物1、罗伯特 .欧文2、亚当 .斯密1、泰勒2、法约尔3、韦伯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心理学人类学生理学工程学组织管理学自然科学管理学行为学派时代 (20 世纪 20 年代中 后期)现代理论时代三、个体行为的解释理论1、梅奥2、马斯洛3、麦格雷格1、孔茨2、巴纳德3、西蒙4、德鲁克5、卢桑斯论,提出有明确定义 的等级和详细的规划 和制度以及非个人关 系的组织形式。

1、员工是社会人, 企 业除了正式组织外还 有非正式组织,提高1 、霍桑试验 (照明实 生产效率取决于员工验、福利实验、访谈的 工 作 态 度 和 满 意实验)度。

2、五需要层次理论 3 、X 、Y 理论1、将管理过程和职能作为研究对象,提出管 理人员的职能是共同的。

2、对管理的组织进行研究,以协作系统为核 心, 论述组织内部均衡和外部相适应的条件。

3 、强调决策和决策者在管理中的作用, 认为 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且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4、是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认为管理的 任务使工作有生产性、员工有成就感,对社 会有责任感,并提出了目标管理。

《组织行为学》标准完整可编辑版-第四章团队

《组织行为学》标准完整可编辑版-第四章团队

《组织行为学》标准完整可编辑版-第四章团队马工程《组织行为学》教案《组织行为学》编写组2020年2月第四章团队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和研讨,要求学生能够建立团队组成、团队过程和团队结果的管理框架,理解团队的特征和类型;理解团队过程管理的原理;理解团队效能的概念,掌握团队绩效评价的原理。

团队管理的知识是现代组织行为管理的主要内容,本章的内容与培养学生的团队素质和团队管理能力密切相关。

二、课型:新授课三、课时:2课时四、教学重难点1.团队在个体、团队、组织三个层面产生的作用;2.团队创建和发展的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管理措施;3.团队沟通、冲突、团队文化和团队规范、以及团队领导和决策等团队过程管理的原理。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与案例讨论相结合。

六、教学内容1.内容摘要第一节介绍了团队的特征,包括团队与一般的工作群体的差别;团队的作用;团队的规模;团队需要三种不同技能类型的人;团队创建和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相对应的管理方法。

第二节介绍了团队的类型。

可以根据任务类型、团队与组织的结合形式、团队的多元化、团队的网络化等进行分类。

第三节介绍了团队过程管理,包括团队目标的形成过程、团队领导风格、团队成员的选拔、团队成员的职能角色和团队角色、团队中的沟通、团队冲突、团队文化、团队规范、团队领导、团队决策等内容。

第四节团队效能与评价。

团队效能不同于传统的基于个体的绩效,也不同于组织整体绩效,考虑的是团队的协同和团队对组织整体绩效的价值创造。

2.基本概念团队特征,团队规模,团队技能,团队发展阶段,团队的任务类型,嵌入组织的团队类型,团队多元化,团队网络化,团队成员的双重角色,团队沟通,团队冲突,团队文化与团队规范,团队领导,团队决策,团队效能,团队效能框架。

3.基本理论(1)团队规模理论:团队的规模要保证团队成员间的有效沟通,团队成员过多就很难保证大家都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交流,也很难在讨论问题时达成一致。

一般来说,如果团队成员很多,会出现“搭便车”(社会惰化)现象,难以形成凝聚力、忠诚感和相互信任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1、什么是组织?什么是行为?什么是组织行为学?组织:(1)是动态的,由二人以上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协同劳动;(2)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3)必须具有共同目标;(4)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5)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6)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行为:是有机体的所作所为及其活动。

狭义的意思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广义的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是心理和行为的统称。

行为的特点:(1)适应性;(2)多样性;(3)动态性;(4)可控性;(5)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和表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研究目的是什么?对象: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反应规律性;范围: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方法:采用系统分析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原理。

目的: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扬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理好地实现组织目标。

3、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1)研究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群体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研究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研究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研究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

4、说明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是什么?(1)边缘性:主要表现为多学科相交叉性和多层次相交切性。

(2)两重性:即有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一般规律性这种自然属性,又具有特殊规律性这种社会属性。

两重性主要是由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

(3)应用性:属于应用性科学。

5、组织行为学最先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的美国,是从心理学发展而来的。

6、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体系是什么?该理论体系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大系统,从人力的投入开始,通过依次地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群体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心理与行为的研究、组织外部环境的研究这四个层次,最终到人力的产出为止。

7、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有哪些?从主观角度看,有主观内在影响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文化因素)和客观外在环境因素(组织内部环境因素、组织外部环境因素)。

8、请问文字和函数关系式表述行为规律的理论模式并作简要说明。

行为就是人的主观特征对客观环境所作的反应。

人的行为的不同反应主要取决两个大类的影响:一类是人的主观上的特征;二类是人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各种特征。

用函数关系式表述为:B=f(Pa、b、c⋅⋅⋅·Em、n、o⋅⋅⋅),其中B表示人的行为,f表示函数关系,P表示人员的主观特征个性,E表示所处的客观环境。

9、简述组织行为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1)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心理活动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

要研究组织中人的外显行为的规律性,必须要以心理学作为理论基础。

(2)社会学与组织行为学:社会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把社会作为一个整体。

组织中的行为是离不开社会关系的,因此研究组织中人的行为必须从其所处的整个社会关系中着手,只有这样才能全面认识人的行为规律。

(3)人类学与组织行为学:人类学是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

与研究组织行为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文化人类学,其对组织行为学的贡献主要是组织重任的行为与人类社会的起源的理论、人类社会行为以及人类与文化的关系等知识。

费洽特指出,文化的功能有以下五点:①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②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③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④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⑤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

(4)政治学、伦理学、生物学和生理学等与组织行为学:政治学中的权力与冲突问题,伦理学的道德规范等,都会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

人有自己的生物节奏的规律性,有体力、智力、兴许的低潮和高潮,这些也会影响人的行为。

第二章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哪些主要特征?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方法。

具有六个主要特征:(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

2、科学的研究过程,其中四步骤研究过程是指哪四个步骤?六步骤循环系统是指哪六个步骤?四步骤:(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

六步骤:(1)确定研究课题;(2)选择研究理论和模式;(3)形成假设;(4)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和方法;(5)实地观察和实验;(6)说明研究成果。

3、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主要方法是什么?案例研究法: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描述和说明。

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

观察法: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第二种是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分,可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心理测验法: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

有三种具体的方法:(1)面谈法(2)电话调查法(3)问卷调查法实验法:必须先假设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对另一个或多个因变量的影响,然后设计一个实验,有系统地改变自变量,然后测量这些改变对因变量的影响。

分为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准实验法。

4、请说明案例研究法的优点与缺点。

案例分析法将所有收集的资料和各种情况,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如实地记录下来,可提供给学生和有实践工作经验的人员研究、讨论和分析。

这种方法是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好方法。

但是它是描述说明实况,变量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多种多样,所以无法证明答案的正确与否。

因为研究结果的信度、效度和普遍性无法得到确切说明,另外研究人员本身的主观性也会影响对案例的不同分析。

5、什么是观察法?观察法分几类,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观察法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

观察法大致分为二类:第一种是按照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分为参与观察法和非参与观察法。

参与观察法的好处是研究人员以组织成员的身份去观察,使被观察者避免伪装和做作,从而使观察到的资料较为可靠和有效。

缺点是由于亲自投入现场,难免影响到研究者的客观性,而非参与观察法就较为客观。

还有就是在观察别人时,会是别人感到不自然。

第二种是按照观察情景的差异来分,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不操纵自变量,在实际生活中观察人的行为,优点是所观察得到的结果更具有典型性,更易于应用于实际。

缺点是自然观察法有时不能肯定被观察者的行为变化是由何种自变量所引起的。

这方面控制观察法优于自然观察法。

6、何谓心理测验法的信度,何谓心理测验法的效度?心理测验法的信度即可靠性,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准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

心理测验法的效度是指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

7、调查法一般分为几种,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调查法分为面谈法、电话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三种。

面谈法的优点是信息的回收率高达80%~95%之间,而且由于面对面,调查者可作解释,因而所得的反应也较丰富、确切。

缺点是面对面容易给人增加负担,使人容易产生防御心理。

另外面谈较费人力和时间。

电话调查法优点是花钱花时不多,能调查较多的人;缺点是不能采用多种方式详细询问和解释问题,容易使被调查者对问题发生误解。

问卷调查法优点是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查,而且花钱费时不多。

此外,大家可以不写明姓名,就敢于如实回答一些敏感问题或关于本人的问题。

再者就是被调查者可以较多的时间考虑如何回答。

缺点是如果采用书信邮寄方式的话,回收率较低。

如果采用直接现场问卷调查的话,比较费人力和时间。

8、实验法可分为哪几种?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和准实验法。

实验室实验法是把实验对象的一些关键性变量,都放在特定的实验室范围内进行,研究人员能够控制即随时观察到他们。

现场实验法是一种把实验室方法应用到现实生活中的方法,比实验室研究更接近现实生活。

准实验法是在研究人员不能完全控制的情境下所进行的实验。

常见的有两种发放:(1)间隔时序准实验;(2)不等同对照组准实验。

第三章个体差异与管理1、什么叫知觉、社会知觉、自我知觉?社会知觉的内容包括哪些?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综合整体反映。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

包括:(1)对他人的知觉;(2)对人际关系的知觉;(3)对角色的知觉;(4)对因果关系的知觉。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2、简述知觉过程,并说明影响知觉的因素。

知觉过程共有5个阶段: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应。

影响知觉的因素:(1)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知觉对象与不同的背景配合,人们就可以有不同的知觉,把一同个事物放在两个完全不同的背景下,就可以有不同的知觉。

(2)知觉归类:知觉归类是指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按连续、封闭、接近和相似等原则把知觉对象组合起来才有利于知觉的整体反映的形成。

3、说明知觉差异在管理中如何应用?不同人对同一客观事物的感知不同,就会导致出行为反应上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