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2020-12-18七年级历史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2、通过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使学生感受郑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自主学习】(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一、郑和下西洋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时间;次数。

2、郑和下西洋的范围;最远到达3、郑和下西洋的意义二、戚继光抗倭1、戚继光抗倭的背景:2、经过:3、戚继光抗倭的意义。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1、时间;2、为什么说是“攫取”【合作探究】1、郑和远航取得巨大的成功,结合教材94页的动脑筋分析总结一下其成功的因素有哪些?2、“倭寇”指的是哪些人?戚继光抗倭取胜的原因有哪些?结合教材96页的动脑筋分析总结。

【拓展延伸】戚继光、岳飞、文天祥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历史人物,试分析一下他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当堂检测】1、在今天,印度尼西亚有个港口城市叫“三宝垄”,马来西亚有座“三宝山”,这些名称的由来与下列哪个历史事件有关()A、郑成功收复台湾B、郑和下西洋C、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D、戚继光抗击倭寇2、戚家军九战九捷的地点是()A、台州B、温州C、福州D、泉州3、葡萄牙占领澳门和中国收复澳门的时间分别是()A、1553年,1999年B、1554年,2000年C、1355年,1999年D、1533年,1997年4、我国古代许多的英雄人物多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其中抒发民族英雄戚继光爱国情怀的诗句是()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B、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C、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5、下列陈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A、明朝时期,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B、明朝时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C、16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入侵我国沿海D、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的居住权6、看教材 95页的资料和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这段材料反映了什么朝代的什么事件?反映出一种什么精神?(2)这件事起了什么作用?(3)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日趋明显,你觉得材料中反映的几百年前的这件事对我们今天有何启发?。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新人教版 (3)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新人教版 (3)

第十六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与澳门的基本史实2.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3.明了郑和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情导入、明确目标】2008年8月8日,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文艺表演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明,其中“郑和下西洋”一幕再现了600多年前明朝的郑和7次率领船队远航,创造世界航海奇迹的辉煌历史。

举世瞩目的奥运会开幕式能够选取“郑和下西洋”这一历史事件来展现中国的灿烂文明,说明其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有着巨大影响。

那么,你知道郑和是什么人吗?西洋指的又是什么地方呢?郑和为什么要不远万里进行远洋航行呢?郑和下西洋创造了怎样的航海奇迹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段历史。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㈠.阅读教材,第一标题“郑和下西洋”完成学案。

1.背景:________前期,我国是________的国家。

2.目的:为了加强同_____________的联系。

3.时间:______年,明_____派_____率27000多人第___次下西洋,年---______年,郑和先后___次下西洋,到过亚非____多个国家和地区。

4.航线:_____港----________峡----________洋----________(最远)5.影响: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________,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________。

㈡.阅读教材,第二标题“戚继光抗倭”完成学案。

1.背景:元末明初,_______(日本武士、商人、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

2.抗倭:_______组建“戚家军”,纪律严明,英勇善战。

3.线路:_______(九战九捷)---- _______----_______4.作用:平息了的倭患。

5.评价:戚继光是_______。

㈢.阅读教材,第三标题“葡萄牙摄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完成学案。

_______年,葡萄牙殖民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由,逐渐摄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3、观察《郑和下西洋纪念邮票》(4枚),请学生结合各枚邮票的内容,弄清各幅画面所反映的史实,概括一下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讨论: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知道郑和下西洋取得巨大成功,那么我们思考一下他们的航行能取得成功的因素除了前面分析的郑和个人因素(人才条件)以外还有哪些因素呢?(物质、技术条件)
4、倭寇对我国东南沿海的骚扰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
组长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
可分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动手设计表格
完成填图练习








1、新颖的活动方式,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提供了创造的机会,锻炼了综合能力。
2、上课时间、进度比较难把握,对学生的总体素质要求高。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以《七子之歌》导入
(二)课件演示学习目标、导读提纲
1、明成祖为什么要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2、郑和下西洋具备了哪些条件呢?
3、看图弄清西洋到底包括哪些范围?
4、阅读归纳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出发的时间、地点以及最远到达的地区
5、讲解郑和下西洋概况,引导学生归纳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6、了解倭寇的概念、骚扰范围及危害。
7、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8、葡萄牙是怎样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的?澳门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
(三)组织学生自学:
5、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
小结:总结明朝对外关系中的几件大事
(六)当堂训练、完成课堂作业。
1.“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君”是谁?
(2)其主要事迹是什么?
(3)其事迹有何影响?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新人教版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新人教版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下学期
此外,我将在讲解和解释作业时更加细致和清晰,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避免出现误解和错误。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学术成果,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
4.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历史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人文素养。
5.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的研究和创新能力。
3.学生互评:
-小组讨论:学生可以相互评价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分享彼此的观点和理解,互相学习和提高。
-展示评价:学生可以对其他小组的展示进行评价,给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课后跟进:
-教师可以通过课后跟进的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和作业的掌握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
-提供辅导: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额外的辅导和帮助,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简短介绍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交往与冲突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交往与冲突的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交往与冲突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原理。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_33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_33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探究,养成主动参与、协作学习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图表,获得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进行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学情分析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师可将《郑和下西洋路线》等做成多媒体教学课件,将航行路线动态地显示出来,这样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三、教材分析
1、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2、难点:所涉及的空间和时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四、教学方法:问题引导、合作探究
五、课型:新授、一课时
六、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02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02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教学目标:1.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2.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3.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三、教学难点:郑和成功实现远航的原因。

四、教学方法:1、比较、讨论法学习历史。

2、幻灯片辅助教学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课阅读课文“导入框”的内容,思考提出的问题。

第二步:学习新课知识点一:郑和下西洋幻灯片出示郑和图像,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的正文和小字部分,对郑和作大致了解,教师补充郑和生平资料。

问题①:郑和下西洋的“西洋”是今天的什么地方?郑和远航的目的是什么?问题②:郑和下西洋是怎样一种盛况呢?完成表格填写(幻灯片出示表格)。

问题③:观察《中国历史地图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或教材第94页郑和下西洋路线图,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最远到达的地方?问题④:郑和下西洋能成功远航的原因有哪些?。

问题⑤:在这些众多的成功远航的因素中,郑和下西洋取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问题⑥:今天在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至今还保存着不少郑和有关的一些遗迹,你知道的有哪些?这些保留下来的遗迹说明了什么问题?问题⑦:在郑和首航87年后,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大陆,我们比较一下,从中你能得出什么样的结论?问题⑧:通过我们前面的自我学习,讨论探究,思考一下,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有什么影响?知识点二:戚继光抗倭出示戚继光像,了解戚继光生平;出示戚继光诗句:“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了解其志向和品德。

问题①:什么是“倭寇”?明政府派谁去进行抗倭斗争?问题②:戚继光抗倭斗争的历史背景是什么?问题③:说一说抗倭斗争的简要经过。

(出示幻灯片:抗倭斗争形势图,胜利图)问题④:戚继光抗倭斗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反抗外来侵略并取得胜利的斗争。

那么,抗倭斗争取胜的原因是什么?知识点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学生自己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①欧洲殖民者侵略我国沿海地区的时间。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_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_0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教材分析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明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实行和君权的加强有利于恢复生产发展,国力强盛,所以郑和能下西洋开展主动外交。

但由于封建制度的腐朽,而此时的西方正经历着文艺复兴资本主义兴起,明朝中后期开始出现被动外交的局面即戚继光抗击倭寇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所以本课是一个转折点,承上启下,地位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前期主动后期被动的外交概况。

(2)过程与方法:本课图文资料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图文分析归纳的能力;对航海英雄郑和和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郑和下西洋无疑是中国历史上的壮举,这种开拓精神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戚继光抗倭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更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教学难点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二、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对明朝的政治、经济状况有了大致的了解,有利于本课内容的把握,但是学生对于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史实,学生并不十分了解,甚至是一知半解,对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在此基础上,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经验去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探究。

七年级学生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比较容易接受感性材料,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借助历史地图等感性材料来学习历史。

与此同时注意指导学生将优秀人物的品质内化为自己的素养,这样做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分组讨论法、比较法等四、教法过程1.导入新课由2008年,北京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上的文艺汇演导入新课。

2.“郑和下西洋”一目。

指导学生观看《郑和》像,并阅读小字内容,认识郑和。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精品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掌握明朝对外关系的概况。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识图,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和与他人合
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师生评价,使学生的学习逐步达
到高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学习,增加学生的民族自
信心和自豪感,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形成
积极正确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学生对“西洋”“倭寇”等概念的理解。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课型:知新课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水手》,通过欣赏歌曲放松学生的心情,营造融洽的学习氛围。

课前欣赏图片,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本课的学习。

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优秀教学案例

七年级历史下册《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优秀教学案例
3.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他们明白国家利益与民族尊严的重要性,激发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精神。
4.通过对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和平、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对我国与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国际合作意识。
5.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形成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梳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结构。
2.强调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与冲突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到我国在世界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3.提醒学生关注历史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作业小结
1.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小论文。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明清时期我国与西方国家的主要交往事件,如郑和下西洋、耶稣会士来华、鸦片战争等,了解这些事件的历史背景、经过及影响。
2.引导学生了解明清时期我国对外政策的变化,探讨其原因和背景,从而认识我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
3.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多角度、多维度看待中外交往与冲突,提高历史思维品质。
3.开展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历史素养。
4.定期组织阶段测试,检验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我国在地图上的位置,引发学生思考我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在古代是如何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的吗?”让学生分享所学过的中外交往历史,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培养爱国情怀。通过学习明清时期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历史,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世界历史舞台上的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山东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新人教版

山东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案 新人教版
1、看视频说下西洋的盛况。
2、看图 说出。
3、比较得出结论。
4、看图归纳: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 系。
5、独立思考,小组合作。
6、小组合作,代表展示。
7、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爱国精神
8、听歌曲,思考说出:澳门;澳门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




自主探究同步探究过程
指导自主探究;
组织展示、评价
展示交流
作出评价
6'
一、郑和下西洋
1、时间:
2、目的:
3、特点:
4地位
5、意义
二、戚继光抗倭
1、背景
2、抗倭战绩
3、原因
三、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播放《郑和下西洋》视频片段。了解郑和下西 洋的盛况。
2、展示《郑和下西洋》图,找出出发点、最远点,了解路线。
难点
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在世界历史方面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教具
多媒体、课件
学法
教法
阅读法、讲述、讨论探究、合作学习
导学法、激趣法、问题教学法、归纳法




中考关于本课的命题往往以时事热点或者历史情景作为切入点,结合相关的历史知识和历史现象 来考查。
过程与方法: 运用课件,大量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阅读、概括讲述等方 法展开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可向学生进行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精品教案内容标准:●概述郑和下洋的史实。

●讲述戚继光抗倭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一、热点导入:出示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翟默航海图教师引用颁奖词:古老船队的风帆落下太久,人们已经忘记了大海的模样。

六百年后,他眺望先辈的方向,直挂云帆,向西方出发,从东方归航。

他不想征服,他只是要达成梦想——到海上去!一个人,一张帆,他比我们走得都远。

而在600年前,在浩瀚的的大海里,也有一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队,怀着不同的目的,张帆远航,七下西洋,今天我们就来重温那一段遥远的历史。

导入到新课。

二、出示课题,内容标准:三、落实课标(一)主动交往(友好往来)---郑和下西洋学生任务:1、对照内容标准,读课文,勾画知识点,并完善《同步》自主性探究部分。

2、想象完成随郑和下西洋的经历(答案来源于课本,但不能被课本所局限,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动力)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我们乘坐时光穿梭机回到了明朝初年,成为郑和的随从,并跟随他经历了一次伟大的西洋之旅。

(旅途路线)所谓西洋就是现在的。

我们的船队从(今)出发,最远到达和。

途中经过占城、榜葛剌、古里、天方等地,这些地方分别是现在的、、、等所在地(各国态度)西洋各国对于我们的到来表示极大欢迎,热情招待了我们。

比如(场景描写)。

(海外贸易)为了表示友好交往的诚意,我们的船上装载了大量的货品,其中包括,深受当地人的喜爱。

而他们也拿出了珍贵的特产给我们,如。

(困难危险)但是我们的旅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遇到过等困难。

(成功条件)面对困难,郑和率领我们毫不畏惧,最终胜利完成了使命。

你要是问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那我们告诉你,原因是(情感教育)这次旅程虽然艰辛,但是印象深刻,获益良多,给我很多启发。

我觉得。

3、仿照上面的例子,结合课本及内容标准自己再设计一个问题,考考小组其他的同学。

最新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精品版

最新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精品版人教版有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课准要求1、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2、讲述戚继光抗倭等事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的条件、目的、时间和盛况,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观察和分析图片及史料的能力。

②了解戚继光抗倭的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侵略斗争中的重要地位。

引导学生综合评价戚继光为民族英雄,以提高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③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欧洲殖民者对我国沿海地区进行的侵略活动。

2、过程与方法①分组讨论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收集与郑和、戚继光有关相关资料,使学生学会从教科书或教科书以外获取信息,学会搜集和运用有效信息思考和能自主探究学习,学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

③通过歌曲《七子之歌》引出澳门问题,结合现实讲述澳门问题的由来及解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与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他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交流这些史实,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②学习戚继光抗倭的事迹,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教学思路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方法重点:重点是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通过材料、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演示,通过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由浅入深掌握重点。

难点:本课涉及的时空概念较多,古今地名有差异,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

难点解决方法:试图通过多媒体教学软件调动学生多种感官的活动,并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教学过程Ⅰ导入新课屏显课件封面(背景音乐:钢琴曲)首先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位航海英雄—郭川。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案 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教案 教学设计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编写人李庆霞单位仲里中学【教学任务】【教学流程】3探究为什么戚继光能取得抗倭的胜利?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这里的“攫取”“居住权”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说葡萄牙人夺取了澳门的居住权?或葡萄牙人把澳门占为己有?料,讲有关戚继光抗倭的故事。

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

戚继光抗倭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符合人民的利益;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戚家军与其他爱国军民配合作战,体现了一种同仇敌忾的民族向心力;而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则无可争议地成为另一个原因。

师总结:葡萄牙人是通过贿赂、欺骗的方式,堂而皇之地住下来。

他们用的是不正当的手段,所以叫“攫取”。

这是澳门被葡萄牙长期居留的开始,但他们只拥有“居住权”,澳门的主权仍属中国。

齐唱《七子之歌》拓展延伸(视实际情况而定,可课上讨论,也可留作课下讨论。

)岳飞、文天祥名垂千古,但都不被称为民族英雄。

而戚继光却被称为“民族英雄”,为什么?那么什么人才是“民族英雄”?(满族、蒙古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属民族内部纷争。

只有抗击中华民族以外的外国侵略者的英雄人物才被称为民族英雄。

)前后联系延伸升华反思完善达标测评一、单项选择题1.郑和船队到达各国,受到热烈欢迎。

你知道他们随船带去的金银宝货中,销路最好的是什么吗?()①珠宝②丝绸③瓷器④药材A、①②B、②④C、②③D、③④2、2005年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航海时间是1405-1433年B、经历了亚非欧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C、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D、郑和曾七次远航3、戚继光曾赋诗名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你知道诗中的“夷岛”指哪里吗?()A、海外B、沿海岛屿C、日本D、葡萄牙4、明朝中期,我国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是来自于()A、沙俄侵略者B、葡萄牙侵略者C、日本倭寇D、荷兰殖民者5、右图人物是明朝中期著名抗倭英雄,他是()A、岳飞B、戚继光C、郑和D、郑成功6. 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图3—16—3请回答:(1)派遣郑和下西洋的皇帝是()A、明太祖B、明成祖C、建文帝D、崇祯帝(2)郑和下西洋时的社会条件怎样?(3)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是_______年到__________年,总共_______次下西洋。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一、教学目标1.识记X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的居住权等基本史实。

2.探究X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成功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感受X和、戚继光的人格魅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X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三、教学难点X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原因。

四、教学过程【课前延伸】课前让学生搜集X和与戚继光的有关资料,完成预习学案。

在预习的基础上,设计一定量的训练题目引导学生巩固预习成果,在本课中可以设计这样一题:请回答出明朝中外交往与冲突的典型事件及其发生的时间分别是什么?【设计意图】一是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二是在整体感知教材的基础引导学生整合本课内容,以便整体把握本课的知识脉络,从而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课内探究】(一)歌曲导入,目标展示本节课以谭晶的一首荡气回肠的歌曲《大航海》引出中国伟大航海家X和。

导语:X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它承载着古老中国繁荣灿烂的文化,沿途传递友谊、播撒文明,开创了我国古代对外交流史上的又一新时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X和,走进明朝,走进那个交往与冲突并存的时代。

【设计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紧扣本课主题,简洁且自然贴切。

导入新课后,教师多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教学目标要求。

【设计意图】在于通过分析使学生能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难点、疑惑点,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自主学习,夯实基础在自主学习环节中,共分三大篇章,依次层层递进。

第一篇章是:帆之荣——X和下西洋;第二篇章:帆之危——戚继光抗倭;第三篇章:帆之辱——葡萄牙攫取在某某澳门的居住权。

【设计意图】在于从整体上整合教材,体现“用”教材教的课程理念。

具体做法是:学生对照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重点完成导学案中的基础自探题,并找出疑难问题。

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各小组的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出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答案由小组成员互相补充,并达成共识。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6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word教案 (10)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16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word教案 (10)

第16 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学习目标1、掌握郑和下西洋以及戚继光抗倭的基本事实。

2、通过对明朝对外关系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知识引导】一、中外的友好交往3.时间:从年到年,郑和前后七次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 4.路线: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率领庞大的船队驶离,出南下,到后来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和。

5.地位:郑和下西洋航海活动,比,郑和是也是。

6.影响:郑和的远航,促进了,加强了。

二、中外的冲突1.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海防松弛,倭寇沿东南沿海上岸,他们到处烧杀掳掠,使百姓生命财产惨遭损害。

眀政府派年轻将领,到浙东沿海抗倭,他组建了一支抗倭队伍,人称,英勇善战,平息了倭寇,的抗倭业绩,永入史册。

2.葡萄牙侵入澳门: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合作探究】填表(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有何意义?(小组讨论探究)【自主检测】1.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①波斯湾②红海沿岸③非洲东海岸④非洲最南端A.②④ B.③④ C.②③D.①③2.1553年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A.西班牙 B.英国 C.葡萄牙D.美国3.戚继光是伟大的抗倭民族英雄,他生活的时代是A.隋朝B.西夏C.元朝D.明朝4、600多年前,先后七次远洋航行的中国航海家是A.岳飞 B.郑和 C.戚继光D.郑成功5.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②①③④⑥⑤B. ②③①④⑥⑤C. ②③④①⑥⑤ D. ②①③⑥④⑤6、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炫耀明朝国力 B.开拓殖民地C.扩大政治影响,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D.发展对外贸易7.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郑和七次出使西洋的起止时间是从哪一年到哪一年?(2)郑和“七奉旨”下西洋的最初出发地和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哪里?(3)我国古老的“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技术支持?(4)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请你谈一谈郑和下西洋有什么深远的历史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戚继光的生平及贡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实践应用】
分组讨论:
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原因
1、书54页地图
《郑和下西洋的路线》
2、进行小组讨论,岛黑板列出提纲
3、展示资料:
戚继光的抗倭。由学生讲
4、回答:
复述:有关澳门的资料
【检测反馈】
课时反馈,自我测评(郑和下西洋,要求写)
【交流反思】
了解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的远航。了解戚继光的抗倭和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澳门。
理解明末清初是怎样与亚非国家敬行友好往来,又是怎样抵抗外来侵略的。
【课后作业】
借用郑和下西洋的故事,引导学生回忆明朝的社会经济状况,分析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朝社会的中外交往。
分析明朝的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的历史事件。
板书设计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1405—1433 7次
1、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和原因
2、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3、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二、戚继光的抗倭
1、倭寇对我国沿海地区骚扰的危害
2、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3、东南沿海倭寇基本解除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强调:封建中国的明朝面临一种外来的威胁
课后反思
差异个性设计
教学资源
【创设情境】
复习,明朝的建立及靖难之役,导入新课介绍人物生平、史记
【探究归纳】
提问,你认识郑和么,请你讲一下
讲:明朝的兴盛物质方面,造船技术的提高、罗盘针的发明
寻找建文帝?宣扬国威?
共7次1405—1433到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大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指导学生看图95页思考中外交往的新阶段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题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课型
新授课
总节时
22




知识目标: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情况、影响。戚继光的抗倭斗争
能力目标:观看地图,培养观察能力识图能力
情感目标:学习戚继光的事迹,感受中国人的民的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的抗倭


郑和下西洋;戚继光的抗倭
教学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