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砖和陶瓷教学设计25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 第6课 砖瓦和陶器、瓷器 ∣教科版
三、我们周围的材料⒍砖和陶瓷一、教材简析:本课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砖和陶瓷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砖和陶瓷是利用较广泛的材料。
通过观察这两种材料制作的物品,激发学生们对探究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兴趣。
教科书第59页的记录单,要求学生对砖和陶瓷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定性描述能力的再次训练,也是了解学生有关这两种材料已有经验的一种手段。
第二部分: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在这部分中,组织引导学生运用前面4课观察材料的技能来观察砖和陶瓷的硬度、吸水性、柔韧性以及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使学生们对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要能够描述出砖和陶瓷的特点。
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这是评价前面教学效果的好时机。
第三部分:黏土的变化在前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之上,学生可能会提出“砖和陶瓷又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这一部分的学习是要让学生了解制作砖和陶瓷的过程发生的变化。
在这部分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
学生们会发现制作砖的黏土在颜色、颗粒、硬度等方面,与制作陶瓷的黏土有比较大的区别,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制作砖的黏土颗粒很粗糙,而制作陶瓷的黏土比较细腻。
但最主要的是烧制后的砖和陶瓷性质与黏土有了很大的差别,这说明黏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二、教学背景:在这课中,学生将探索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特性。
在生活中,用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制作的物品是比较广泛的。
砖主要用于各种建筑,是高楼大厦主要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吃饭用的碗,各种各样的花瓶、茶壶、储物罐等都是用陶瓷制作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和吸水性。
本节课,学生要运用学到的探究技能,观察砖与陶瓷的硬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吸水性等特性。
可以说这课是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检测学生前面5课的学习情况。
教科书还介绍了在制造砖和陶瓷的过程中黏土发生的变化,这是希望学生知道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常常要经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砖和陶瓷》教案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三上《砖和陶瓷》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4.汇报交流。
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的变化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
砖和陶瓷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砖和陶瓷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砖和陶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4.汇报交流。
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的变化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教科版科学三上《砖和陶瓷》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砖和陶瓷》教案一. 教材分析《砖和陶瓷》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主要向学生介绍了砖和陶瓷的性质、制作过程以及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砖和陶瓷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它们在建筑、艺术等方面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过砖和陶瓷,对这两种材料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砖和陶瓷的深入了解并不多,本节课需要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等形式,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砖和陶瓷的性质、制作过程和应用;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砖和陶瓷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砖和陶瓷的性质、制作过程和应用。
2.难点:砖和陶瓷的制作工艺及环保意义。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砖和陶瓷的性质。
3.讨论教学: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砖和陶瓷样品、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学具:笔记本、彩笔、实验报告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砖和陶瓷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见到的砖和陶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砖和陶瓷的性质、制作过程和应用,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奠定基础。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砖和陶瓷的性质。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砖和陶瓷的特点。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5.拓展(10分钟)教师讲解砖和陶瓷的制作工艺及环保意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资源的保护。
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砖和陶瓷的性质、制作过程和应用。
第6课 《砖瓦和陶器、瓷器》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砖瓦和陶器、瓷器》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六课。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和吸水性等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打开了一扇窗口,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第一,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
通过感官观察和借助工具观察两种方法来对材料进行研究。
第二,了解黏土制作成砖瓦陶瓷的过程,通过对黏土的观察知道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改变。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但却缺乏知识扩展和迁移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砖瓦和陶瓷制作的物品,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而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吸水性等特性,本节课将提供砖瓦、陶器、瓷器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材料的性质,是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检测学生前面5课的学习情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教学难点】会利用学过的方法判断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前面几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物体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等特性)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两种新的材料(出示砖、陶瓷实物),请大家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这两种材料。
砖和陶瓷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
砖和陶瓷小学三年级科学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砖和陶瓷的基本特征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及特点。
2.教学难点:区分砖和陶瓷的不同性质和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具:砖、陶瓷样品,图片,PPT等。
2.学具:放大镜、铅笔、橡皮、剪刀、胶水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砖和陶瓷样品,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简要介绍砖和陶瓷的来源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砖的基本特征(1)展示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砖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2)讲解砖的制作过程:挖土、和泥、制坯、晾晒、烧制。
(3)讨论砖在建筑、家居等领域的应用。
3.学习陶瓷的基本特征(1)展示陶瓷样品,引导学生观察陶瓷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2)讲解陶瓷的制作过程:选土、制坯、晾晒、上釉、烧制。
(3)讨论陶瓷在生活用品、工艺品等领域的应用。
4.区分砖和陶瓷的不同性质和应用(1)引导学生观察砖和陶瓷样品,对比它们的质地、颜色、重量等。
(2)讲解砖和陶瓷的物理性质:硬度、密度、抗腐蚀性等。
(3)讨论砖和陶瓷在建筑、家居、生活用品等领域的不同应用。
5.动手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用放大镜观察砖和陶瓷样品,记录观察结果。
(2)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砖和陶瓷在环保、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五、课后作业1.画一画你最喜欢的砖或陶瓷制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2.调查生活中常见的砖和陶瓷制品,了解它们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在讲解制作过程时,部分学生可能对专业术语不理解,导致课堂氛围略显沉闷。
2.在动手操作环节,部分学生可能因为操作不当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1.使用更加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专业术语,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加强课堂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氛围。
3.在动手操作环节,加强指导,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1)讲解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时,通过生动的动画或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每一步的操作和变化。
三年级上册科学《砖和陶器》教案
北滩教管中心“136”自主导学型有效教学模式导学案
《砖和陶瓷》先学评价单
教师寄语:相信自己是最棒的!设计人:班级:组名:姓名:时间:【学习目标】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预习问题】
1.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
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组长评价:
《砖和陶瓷》合学评价单
教师寄语:大家的智慧更显智慧!设计人:班级:组名:姓名:时间:
【学习目标】
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合学问题】
1.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
2.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
小组评价:老师评价:。
第6课 《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砖瓦和陶器、瓷器》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材料》第六课。
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和吸水性等特性,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打开了一扇窗口,本课主要安排了两个教学内容:第一,研究砖瓦和陶瓷的性质。
通过感官观察和借助工具观察两种方法来对材料进行研究。
第二,了解黏土制作成砖瓦陶瓷的过程,通过对黏土的观察知道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改变。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观察方法,但却缺乏知识扩展和迁移的能力,非常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和启发。
对于本课教学的内容,学生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他们在生活中经常能看到砖瓦和陶瓷制作的物品,却很少有同学进行过全面的观察和分析,而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韧性吸水性等特性,本节课将提供砖瓦、陶器、瓷器让学生自主探究研究材料的性质,是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检测学生前面5课的学习情况。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新的情境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教学难点】会利用学过的方法判断砖瓦和陶器、瓷器的性质。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第6课 《砖瓦和陶器、瓷器》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6课《砖瓦和陶器、瓷器》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同学们,前面几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交流:物体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在水中的沉浮等特性)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研究两种新的材料(出示砖、陶瓷实物),请大家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这两种材料。
2.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陶瓷?学生交流。
教师展示图片1、图片2.、图片3。
二、研究砖、陶瓷的性质1.我们前几课学习了物体的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以及研究这些特性的方法。
今天我们一起用上几节课学习的方法来研究砖和陶瓷。
2.思考一下,要研究砖、陶瓷的这些特性,同学们需要哪些工具呢?学生交流(硬度:小刀、铁钉;柔韧性:折一折、弯一弯;吸水性:滴管、水;在水中的沉浮:水槽、水等)。
3.老师为大家准备了材料(出示分组实验材料:一块砖、陶瓷,铁钉一枚、滴管一个、放水的水槽一个,毛巾一块),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大家应该注意些什么?该怎样更好的开展探究活动?4.学生交流看法,相互补充实验要求(按照要求逐个开展实验,注意保持安静,小组成员相互协作,保持桌面卫生等)。
5.(出示实验记录表)同学们,为了更好的把大家实验中的发现记录下来,请大家按照实验记录表,逐个完成探究活动,并把实验中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中。
6.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展开探究活动。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对学生的实验活动做出评价。
7.汇报交流。
(展示学生的实验记录)请学生对砖、陶瓷的各个特点对比着进行描述,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我们周围的材料6《砖和陶瓷》【创新教案】
《砖和陶瓷》创新教案教材分析本课教学内容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砖和陶瓷。
这部分主要是要让学生关注身边砖和陶瓷所制作的物品。
让学生了解,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砖和陶瓷是利用比较广泛的材料。
通过观察这两种材料制作的物品,激发学生们对探究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兴趣。
教科书第59页的记录单,要求学生对砖和陶瓷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定性描述能力的再次训练,也是了解学生有关这两种材料已有经验的一种手段。
第二部分: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在这部分中,学生们要运用前面4课观察材料的技能来观察砖和陶瓷的特性。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工具,组织引导学生观察砖和陶瓷的硬度、吸水性、柔韧性以及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使学生们对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要能够描述出砖和陶瓷的特点。
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这是评价前面教学效果的好时机。
第三部分:黏土的变化。
通过前面两部分的研究,学生可能会提出“砖和陶瓷又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这一部分的学习是要让学生了解制作砖和陶瓷的过程发生的变化。
在这部分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
学生们会发现制作砖的黏土在颜色、颗粒、硬度等方面,与制作陶瓷的黏土有比较大的区别,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制作砖的黏土颗粒很粗糙,而制作陶瓷的黏土比较细腻。
但最主要的是烧制后的砖和陶瓷性质与黏土有了很大的差别,这说明黏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学情分析在这课中,学生将探索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特性。
在生活中,用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制作的物品是比较广泛的。
砖主要用于各种建筑,是高楼大厦主要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吃饭用的碗,各种各样的花瓶、茶壶、储物罐等都是用陶瓷制作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和吸水性。
本节课,学生要运用学到的探究技能,观察砖与陶瓷的硬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吸水性等特性。
可以说这课是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检测学生前面5课的学习情况。
【教育资料】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 第6课 砖瓦和陶器瓷器 ∣教科版学习精品
三、我们周围的材料⒍砖和陶瓷一、教材简析:本课共三部分。
第一部分:砖和陶瓷这部分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砖和陶瓷是利用较广泛的材料。
通过观察这两种材料制作的物品,激发学生们对探究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兴趣。
教科书第59页的记录单,要求学生对砖和陶瓷进行描述,是对学生定性描述能力的再次训练,也是了解学生有关这两种材料已有经验的一种手段。
第二部分: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在这部分中,组织引导学生运用前面4课观察材料的技能来观察砖和陶瓷的硬度、吸水性、柔韧性以及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活动,使学生们对砖和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特性有一定的认识,并且要能够描述出砖和陶瓷的特点。
教师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这是评价前面教学效果的好时机。
第三部分:黏土的变化在前两个教学环节的基础之上,学生可能会提出“砖和陶瓷又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这一部分的学习是要让学生了解制作砖和陶瓷的过程发生的变化。
在这部分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
学生们会发现制作砖的黏土在颜色、颗粒、硬度等方面,与制作陶瓷的黏土有比较大的区别,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制作砖的黏土颗粒很粗糙,而制作陶瓷的黏土比较细腻。
但最主要的是烧制后的砖和陶瓷性质与黏土有了很大的差别,这说明黏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二、教学背景:在这课中,学生将探索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的特性。
在生活中,用砖与陶瓷这两种材料制作的物品是比较广泛的。
砖主要用于各种建筑,是高楼大厦主要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吃饭用的碗,各种各样的花瓶、茶壶、储物罐等都是用陶瓷制作的。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会运用一定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硬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和吸水性。
本节课,学生要运用学到的探究技能,观察砖与陶瓷的硬度、沉浮情况、柔韧性、吸水性等特性。
可以说这课是前面几课学习成果的运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可以检测学生前面5课的学习情况。
教科书还介绍了在制造砖和陶瓷的过程中黏土发生的变化,这是希望学生知道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常常要经历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会影响材料的性能。
科教版三年级科学教案-砖和陶瓷
教學目標科學概念:1、物理性質可以用來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磚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製作過程中會經歷變化,改變材料的性能。
過程與方法:將學習到的知識與技能應用於新的環境。
情感態度價值觀:1、發展對物質世界的探究興趣。
2、認同物理性質是可以被觀察和測量的觀點。
3、增強環境保護的意識。
教學重點運用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自主探究磚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學難點人工材料在製作過程中的變化及磚和陶瓷的區別。
教學準備學生分組器材:1、磚與陶瓷各一小塊,一枚鐵釘、一杯水、一個滴管。
2、製作磚和陶瓷的兩種黏土各一小份。
教學過程談話導入:這節課,我們要運用前幾節課掌握的探究方法來研究兩種人工材料。
老師將和同學們一起,對同學們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
二、磚和陶瓷1.出示建築工人砌牆的圖片、各種陶瓷製品的圖片。
這些都是由什麼材料製成的?2.在我們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磚和陶瓷?三、研究磚和陶瓷的性質1.導語:我們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磚和陶瓷又有些怎麼樣的特性呢?讓我們展開對磚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學們想研究磚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樣進行研究呢?需要什麼工具呢?(簡單回憶對硬度、柔韌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檢測方法和所需實驗器材)3.分發磚與陶瓷各一小塊,一枚鐵釘、一杯水、一個滴管。
分小組進行自主探究,提醒學生做好實驗記錄。
注意:教師要充分觀察學生的探究情況,對學生本單元的學習情況作出初步評價。
4.彙報交流。
現在我們能比較詳細地描述一下磚和陶瓷了嗎?提倡先填一填氣泡圖,整理自己的觀察實驗所得,再來進行描述。
四、黏土的變化1.我們知道磚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們又是怎麼來的呢?課件展示磚和陶瓷的製作過程。
2.瞭解了磚和陶瓷的製作過程,同學們有什麼想法和疑問?(①黏土是鬆軟的,燒過後就變得很堅硬,它的變化非常大。
②都由黏土燒制而成,為什麼很多特性不一樣?)3.分發製作磚和陶瓷的兩種黏土各一小份,進行觀察比較。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3.6、砖和陶瓷》word教案
砖和陶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4.汇报交流。
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的变化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3.6砖和陶瓷word教案
砖和陶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4.汇报交流。
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的变化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3.6、砖和陶瓷》word教案
砖和陶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4.汇报交流。
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的变化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
【精编】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3.6、砖和陶瓷》教案.doc
砖和陶瓷【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4.汇报交流。
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的变化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砖瓦和陶器瓷器
注意:教师要充分观察学生的探究情况,对学生本单元的学习情况作出初步评价。
4.汇报交流。现在我们能比较详细地描述一下砖和陶瓷了吗?提倡先填一填气泡图,整理自己的观察实验所得,再来进行描述。
四、黏土的变化
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 学 过 程 与 方 法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计意图
德育渗透
一、谈话导入
二、结合生活对比不同材料
三、探究和陶瓷的不同性质
四、拓展延伸
培养学生养成坚持探究物质世界的习惯。
一、导课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②都由黏土烧制而成,为什么很多特性不一样?)
3.分发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进行观察比较。
4.汇报小结:烧制砖和陶瓷的黏土有很大的不同,烧制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导致了砖和陶瓷有了许多不同的特性。
五、课堂小结
1.砖和陶瓷是人类了不起的发明,但是砖和陶瓷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
2.我们还知道哪些材料?
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解决办法。
培养学生观察对比探究的能力
通过学习砖瓦和陶瓷的性质,了解黏土的变化。
作业设计
调查我们身边还有哪些材料
板书设计
6.砖瓦和陶器、瓷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课砖和陶瓷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砖和陶瓷各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具有不同的用途。
3、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会经历变化,改变材料的性能。
过程与方法:
将学习到的知识与技能应用于新的环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自主探究砖和陶瓷的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人工材料在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及砖和陶瓷的区别。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2、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这节课,我们要运用前几节课掌握的探究方法来研究两种人工材料。
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对同学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砖和陶瓷
1.出示建筑工人砌墙的图片、各种陶瓷制品的图片。
这些都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砖和陶瓷?
三、研究砖和陶瓷的性质
1.导语:我们知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砖和陶瓷又有些怎么样的特性呢?让我们展开对砖和陶瓷的探索之旅吧。
2.同学们想研究砖和陶瓷的哪些特性呢?想怎样进行研究呢?需要什么工具呢?(简单回忆对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能力的检测方法和所需实验器材)
3.分发砖与陶瓷各一小块,一枚铁钉、一杯水、一个滴管。
分小组进行自主探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4.汇报交流。
四、黏土的变化
1.我们知道砖和陶瓷是人工材料,它们又是怎么来的呢?课件展示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
2.了解了砖和陶瓷的制作过程,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和疑问?(①黏土是松软的,烧过后就变得很坚硬,它的变化非常大。
②都由黏土烧制而成,为什么很多特性不一样?)
3.分发制作砖和陶瓷的两种黏土各一小份,进行观察比较。
4.汇报小结:烧制砖和陶瓷的黏土有很大的不同,烧制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这就导致了砖和陶瓷有了许多不同的特性。
五、课堂小结
1.砖和陶瓷是人类了不起的发明,但是砖和陶瓷的生产都需要消耗大量的黏土、煤和其他燃料,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