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农村实际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
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难题及解决方案
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难题及解决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关键议题之一。
然而,新农村建设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难题,如基础设施不完善、农民收入难以增加、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等。
在本文中,将探讨这些难题的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新农村建设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之一是基础设施不完善。
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的不便。
这也妨碍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解决方案:政府应加大对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通过加大投资,修建道路、供水设施、电网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二、农民收入难以增加农民收入难以增加是新农村建设的另一个现实难题。
由于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农作物产量和销售价格,受市场波动和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民的收入难以稳定增长。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通过农业技术培训、引导农民发展农村产业,提升农民的经营水平。
同时,政府可以加大农村金融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贷款和信用担保,鼓励他们创办农业企业,增加收入来源。
三、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难题之一。
农村土地往往分散、碎片化,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此外,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也限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通过土地整治和流转来解决农村土地利用不合理的问题。
鼓励农民参与土地整治,对散乱地块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同时,政府可以推动土地流转,引导农民将土地集约利用,发展农业经济。
四、农村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农村地区教育和医疗资源匮乏是制约新农村建设的另一个问题。
由于农村地区学校和医院少,师资力量和设施设备不足,导致农民和农村学生无法享受良好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的投入。
修建、改进农村学校和医院的设施,增加教师和医护人员的数量,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质量。
五、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随着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提纲院系:化学化工学院专业班级:化学(1)班学号:20115051111 姓名:刘新河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是诸多方面的。
例如:村庄规划不够全面科学,不能发挥领导作用。
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农民的主导作用不强,存在政府包办的现象。
解决这些问题应采取和谐的处理方法,以服务人民为根本要领。
逐步推动新农村的快速发展,建设出和谐小康的新农村。
下面分条介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生产发展方面农民的主体意识不到位。
普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各级政府和党员干部的事,争取政府下拨资金踊跃,自己出资参与建设积极性不高。
对策:多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分析新农村的利弊,号召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进来。
(二)组织领导方面领导力量不到位,职责不明。
各单位、部门在支农工作中存在不协调不一致的情况,基层领导和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思路不明确,对建设突破口、建设重点把握不准。
对策:建立联系制和结帮制。
建立县领导新农村建设联系点制度和县直各部门结对共建制度,帮助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有关问题。
定期召开新农村建设现场推进会,总结经验,推广典型,推动这项工作有序开展。
建立新农村建设目标考核机制,列入各乡镇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教育方面和医疗卫生方面资源分布不合理。
教师队伍不稳定,年轻的、素质较高的教师都趋于向城镇方向流转,留下部分年龄老化的原农村民师转编教师,导致知识老化,学科结构不合理。
目前按师生比定编的制度严重阻碍了教师队伍新鲜血液的补充。
医疗卫生资源布局不合理。
医疗服务资源80%集中在城区;高新技术、先进设备、优秀人才基本集中在城市,农民患病在当地难以得到有效治疗,农民到外地、到大医院就诊困难倍增,经济负担加重,也加剧了城市大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供求紧张的局面。
对策:实现城乡教师医师双向交流。
城市教师和医师晋升中、高级职称之前必须到农村支教、支医一年,支教、支医人员编制不转,工资福利不变。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农村建设旨在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业发展。
然而,在实施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农民生活、农业结构、农业科技、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土地问题、农村治理和政策扶持等方面,探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经济发展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经济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低等。
由于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依赖农业经济,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水平普遍偏低。
对策: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推动农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引导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同时,培育和发展农村新兴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同时,加强农村金融支持,为农民提供创业贷款、信用贷款等,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环境保护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环境保护问题主要表现为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非法垄断、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等。
这些问题不仅破坏了农田的生态环境,还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了影响。
对策:加强农业生产管理,加强对农药和化肥的监管,鼓励农民采用生态农业的方式,减少对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同时,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对农民采取环保措施的行为给予奖励,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三、农民生活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生活问题主要表现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不足等。
由于农村基础设施的滞后,农民在生活、出行、教育、医疗等方面受到了限制。
对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基础设施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提供,建设更多的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以满足农民的需求。
四、农业结构问题新农村建设中的农业结构问题主要表现为传统农业占比过高、农业产业链缺乏完善等。
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农业产业链的薄弱环节也制约了农业的发展。
对策:积极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引导农民从事高效种植、养殖等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举措,然而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土地流转难题使农民难以集体经营,需要加强土地流转政策的支持和引导。
农民收入增长不明显,应采取措施促进农产品增值和农民收入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突出,需要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工作。
政府政策扶持力度不足,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进农村发展。
结论指出,应加大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工作,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土地流转、农民收入、基础设施、环境污染、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农村发展、环境保护、治理工作。
1. 引言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是实现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途径。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农村是重要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旨在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活,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内容。
只有建设好农村、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才能有坚实可靠的后盾,为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
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 正文2.1 土地流转难题及对策土地流转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却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
农民对土地的情感依恋导致他们不愿意流转土地。
土地流转中存在着土地权属不清、流转利益不明等问题,导致流转交易不顺畅。
一些地方政府过于强调土地流转的数量,而忽视了质量,导致土地流转后农民收益不增反降。
针对土地流转难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解决。
加强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明确土地所有权和流转权,保障农民的合法利益。
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我国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哪些主要问题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出台主要是为了解决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体制建设任重道远。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体制性障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还很多,城乡二元结构还未根本破除,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配置的机制还未完全建立,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以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为例,尽管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已近20年,但当前我国农村金融还普遍存在许多制度性、技术性、操作性问题。
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一是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
农村信用社没有发挥应有的支农作用;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又过窄,而且随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完成,贷款业务又进一步萎缩;商业银行出于自身经济效益考虑,将部分分支机构从县乡退出;农业的保险制度落后,农业商业保险规模小,险种单一。
二是农村资金流失严重。
农业银行及一些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在农村吸储能力很强,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贷款却较少;城市信用社下乡揽储挖走部分资金,转向城市。
三是缺乏农村特点的贷款担保制度。
在现行信贷政策下,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自身不能提供有效的贷款抵押担保,难以得到需要的贷款。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势必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通过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完善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等三方面加大金融支农的力度。
2.农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
(1)国家对农业发展的投入严重不足,农业发展缺乏后劲。
一是农业基本建设投入不足,其占国家基本建设投入的比重,“六五”时期为5.1%,“七五”为3.3%,“八五”为3%,可见逐年减少。
由于基本建设投入不足,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全国约有1/3的水库带病运行,60%的排灌工程急需维修,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逐年下降,遭受灾害面积逐年扩大。
二是农业科研经费严重不足。
我国农业科研经费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到0.1%,农业技术推广经费比重不到0.2%,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深远,任务艰巨,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统筹兼顾,稳步推进。
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尤其要注意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近年来,农民收入虽然逐年增多,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然是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为突出的矛盾。
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
由于多年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基础设施脆弱,加之农村税费改革,对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的渠道变窄,这一矛盾进一步恶化。
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不解决,发展生产、致富农民只能是一句空话。
3、农民的素质偏低。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但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的年限比较短,文化程度比较低,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有技能的农村青壮劳力都在外务工,留守人员多为年龄较大或年龄较小的老人或儿童,难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担。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要求。
4、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存在。
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各项改革也在不断深化。
但是城乡二元结构仍未彻底打破,土地、资金等影响农村发展的因素未能得到有效、合理地配置,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农村综合改革和其他各项改革的任务仍然相当艰巨。
5、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现状不容乐观。
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但是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现状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不相适应。
有的党员干部“双带”作用发挥不好,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不强;有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成为领导农村发展的核心;个别村甚至连正常办公地点都没有,成为“无办公用房、无办公设施、无活动场所”的“三无”支部。
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一、前言新农村建设作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举措。
然而,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本文将从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环境治理、农田水利建设、农产品加工与物流、农村金融服务、农村文化与教育、农村人才流失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相应的对策。
二、农村土地流转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土地经营主体的选择问题、土地承包期限和土地流转市场的制度不成熟等问题都亟待解决。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当加强农村土地产权保护,确保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建立健全土地租赁市场,提供土地流转的信息服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土地流转的交易行为。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的道路、供水、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仅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也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水平;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和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基础设施运营和维护机制,确保基础设施的正常运行。
四、农村居民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增加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之一。
当前,农村居民的收入主要以农业生产和传统农村经济为主,缺乏多元化的收入来源。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加强农村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的市场竞争力;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水平。
五、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另一个关键问题。
当前,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公共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效率。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精选五篇)第一篇: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当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上级投入资金有限,县级财政配套能力较弱,各地资金投入很难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少数试点村“等、靠、要”思想严重,群众资金筹措难,因资金不到位,大多数村因为搞新农村建设而负债,有的村负债达20多万元,成为新农村建设发展中的新问题。
(二)旧房拆迁难。
由于“祖业不可废、存下一片瓦、留与子孙用”,以及宅基地是祖业等传统思想作怪,加上补偿费不多,即使是旧房、烂房,有些村民也不愿拆除,还有一些破旧房房主在外打工,难以联系到人,拆迁也很难进行。
(三)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
虽然各地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来抓,但许多试点村的特色产业,普遍存在着“优”而无“势”、“特”而不“强”现象,缺乏规模效应,加上一些试点村存在重“三清三改”轻“生产发展”现象,导致产业培植难,农业龙头企业量少质弱,科技含量不高,带动辐射能力不强,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
(四)精神文明建设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新农村建设使试点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有些农民思想观念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一些地方群众集体主义思想缺乏,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科学文化还停留在原来的较低水平上。
不讲卫生、不讲文明的行为,以及占用耕地建房、建坟墓等违法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五)后续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由于资金短缺,多数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没有建立起真正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后续管理空缺。
主要表现在一是公共卫生保洁难。
一些村刚修好的整洁巷道、广场由于缺少专人负责,一年半载后,人畜粪、杂草、垃圾又到处都是。
二是公共设施维护管理难。
器械自然磨损、灯具使用到期后,因为维修资金难筹,这些公共设备一旦失修便无法使用。
三是规划坚持难。
少数试点村没有按“五先五后”的程序建设,造成人力、物力浪费;有的地方新农村建设过后,一些村民仗着家(宗)族势力,批地建房不按规划实施,甚至未批先建、随心所欲,新农村规划意图难以落实。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新农村建设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诸多方面,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奋斗目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
通过这次“听民声、办实事”大走访活动,我谈谈当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
经济是基础,但经济增长并不等同于社会全面进步。
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带动社会的发展,同时也可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
目前有些村面貌落后,规划混乱,违章搭建,道路硬化自来水饮用工程任务繁重,公共设施不很到位。
2、干群之间缺少沟通。
不少群众认为,自己现在有吃有穿,除了建房、让村干部调解纠纷外,一般不会找村干部,相反,村干部却一次一次地麻烦老百姓,计生方面、土地方面、合作医疗保险等。
本来是有理的事情,由于少数干部工作作风粗暴,不注意方式方法,群众对干部失去了信任,产生了抵触情绪。
该开的会不开,该签的字不签,干部越提倡什么,他们越抵制什么。
似乎产生了这样一种错觉:老百姓要做的,政府不提倡;政府提倡的,老百姓不愿做。
3特殊群体的利益要求与政策安排冲突大调查中发现,两类特殊群体的利益诉求比较强烈。
一类是失地农民的权益要求。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规模快速扩张,被征用土地及失地农民的数量也不断增长,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同时,维护失地农民的权益问题要引起政府更加高度重视。
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方式大多数采取,一次性买断式的“货币安置方式”。
这种安置方式已经不足以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
从实际情况来看,现行征地补偿费用标准,都远远不足以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的生活水平。
土地被征用后,农民不仅失去土地,也很难找到合适的稳定工作,生活没有稳定感。
另一类是长期从事村其它副职干部待遇要求。
近年来,市对从事10年以上的村主职干部退休后有一定的补助金,但对其它从事会计或妇女工作数十年的老同志,却没有一分钱补助,因年事已高,再就业能力较低,期望政府能考虑解决。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析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摘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本文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阐述了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这几个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建议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建设己轰轰烈烈地搞了几年, 虽然成果显现, 但也存在的一定的问题,本人在调研和查询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政策法规,提出了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一)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上有偏差。
在调研中发现一些村庄的农民经常这样说:“村里搞新农村建设,要求粉刷墙壁,家家户户都要清洁美化。
村里要规划建设新房,有钱的都陆续建起了新房子。
可我们没有钱啊?就算政府可以提供贷款,我们又怎么还啊?新农村到底是啥样子啊?”这可能代表了很多农民的心声,也造成了许多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冷淡。
但为什么这样呢?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是大家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有偏差。
具体如下,一是少数乡镇、村干部对于新农村建设存在模糊认识,思想上希望立竿见影、早见实效,期望两三年工夫就能建成新农村。
二是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概念认识模糊,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工程,缺乏主观能动性,“等、要、靠”思想严重,存在过分依赖于政府投入的不良倾向。
三是乡镇和相关部门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虽然高,但是缺乏引导和激发农民加快发展生产、建设家园的有效措施。
(二)过分追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经济缺乏产业支柱。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改善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重要条件,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手段,但它必须建立在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如果一个村庄的经济不发展,而过分强调和追求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势必要给农民增加负担。
在调查中发现很多村人多地少,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基础设施的建设也较落后。
村庄在新农村建设之初,花了很大力气改善村容村貌和基础设施,虽然政府拨了一部分资金,但很大部分建设费还需村民自己集资解决,这给本来收入就不高的村民增添了不少负担。
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途径
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问题与解决途径一、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问题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现实问题。
1.1 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在许多农村地区,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给农村发展和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
1.2 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充分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难以适应现代化农业的要求,农业产业化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受限。
1.3 农村人才流失严重农村人才流失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年轻人普遍流往城市发展,农村缺乏人才支持。
1.4 经济结构狭窄新农村发展中经济结构狭窄,以农业为主导,缺乏多元化经济发展,难以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1.5 矛盾问题突出新农村建设中矛盾问题突出,如土地流转、农民工工资支付等问题困扰着农村发展。
二、解决新农村建设问题的途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2.1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建设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2.2 建立完善农业产业链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建立起完善的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2.3 加强农村人才培养加强农村人才培养,提高农村青年的技能水平,增加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吸引更多年轻人留在农村发展。
2.4 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通过引入非农产业和服务业,推动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2.5 加强农村矛盾调解与监督政府应加强对农村矛盾的调解与监督,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农民工工资支付等制度,解决农村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问题的解决途径3.1 加大资金投入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不断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来源,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
3.2 引入社会力量政府可以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通过PPP等模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的效率与质量。
3.3 加强规划和管理加强规划和管理,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提前预留土地,切实保障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战略,然而在实践中却存在诸多问题。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给农民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影响了农村的整体发展。
农村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生态环境保护不力,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农民教育水平,加强农村产业带动,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健全农村土地利用规划。
只有通过综合施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实现我国农村全面振兴的目标。
【关键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及对策,农村基础设施,农民素质,农村产业结构,农村生态环境,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投入,教育水平,产业带动,生态文明建设,土地利用规划。
1. 引言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旨在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背景上,我国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存在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发展不均衡、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符合我国农村面临的现实挑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要求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助力推进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和农村全面振兴。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构建现代化农业体系、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等措施,可以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增强农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使我们必须认识到农村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及时采取有效对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1.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建设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加快农村建设,可以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素质提升,对于实现粮食安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
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建议自从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各地结合实际,广泛宣传发动群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拓创新,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帮扶力度,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制约因素和困难。
现就如何更加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仅表示个人看法,供参考。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新农村建设领导机构上下不统一、不对应,职能不明确,不利于工作协调。
新农村建设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从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目标就可以看出,涉及到经济建设、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建设等,一个单一的机构难以协调这项工作。
大部分地方只下一个文件成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但是新农村建设的办事机构、人员、经费、设备没有真正落实;新农村建设的日常事务工作,没有专门机构、人员具体实施和操作。
有的地方领导力量不到位,工作没有思路,资金不落实,问题不解决,几乎完全停留在农民自发建设的阶段。
(二)一些地区的部分干部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上存在偏差。
一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县、乡镇、村领导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部分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新农村建设上面拨应该给政策,同时认为上面应该给予相应扶持,自觉主动地参与性不高。
面对新一轮的土地政策,在农村搞村庄规划难度非常大,村级干部三年一届建立不了长效机制,根本不可能长期坚持按规划指导群众建房。
集镇建设、城市建设、工业用地时征地也更难。
(三)新农村规划存在闭门造车现象。
2008年我县按照上级要求各乡镇组织人员对中心村和居民点的规划进行了规划绘图,但只是在室内做了一些资料,没有广泛征求意见,也没有进行宣传、公示,群众根本不知情,也不知道中心村规划在哪里,居民点定在什么地方,因此现在出现了群众大面积的无序建房、乱占耕地。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一篇: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
新农村建设近年来也成为了全体国民关注的热点,经过全国人民的不断探索和实践,新农村建设已取得了比较重大的成就,值得国民庆幸。
但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城乡“二元”经济制度,造成城乡差别巨大,它已成为制约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农民致富的关键因素。
我们也必须重视和努力解决当前新农村建设当中所面临和出现的一些问题,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顺利进行。
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论述,认为建设新农村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问题,对策新农村建设的提法引起社会各界的热烈关注源于2005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发表。
实际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不是今天才有的。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上世纪50年代,党和政府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但这个“新农村”是相对于解放前的“旧农村”而言的。
改革开放之初,党和政府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但这个“新农村”相对的是改革开放前的农村。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是针对在新世纪里农村建设的新的历史任务提出来的,面对的是新形势和新要求。
这个新要求或者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目标就是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解决好农民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只有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农业和农村问题才可以迎刃而解。
从根本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各地应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通过广泛宣传发动群众,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拓创新,强化政府引导,加大帮扶力度,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不断地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取得突破。
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
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建议前言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国内经济发展的重点,而其中一个关键项目就是农村建设。
为了达成美丽新农村的目标,政府在过去几年里大力投入了巨额的资金和资源,但是我们也需要看到,一些新农村建设的问题仍然困扰着我们。
本文将会阐述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问题城乡差距城乡发展差距长期以来一直是困扰中国乡村发展的一个问题,城市供给及其质量比乡村的要好得多,这就导致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资源分配的失衡。
人才、资金、政策等都更偏向于城市,而农村则经常被忽视,这既是造成农村人口流失和待遇低下的原因,也是造成新农村建设进展缓慢的大问题。
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水、电、路等都存在各种问题,这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
同时,因为这个原因,很多城市居民并不愿意迁居至农村,这进一步导致了农村人口的减少。
传统文化的流失新时代中国乡村的快速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机器、技术和商品涌进乡村,相应的,也让许多传统文化逐渐丧失。
如果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保护和发扬乡村文化,那么这将对农村文明的发展造成重大的危害。
农村环境污染许多农民在农田中使用农药和化肥,也没有一个很好的废弃处理机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生产的水果蔬菜食品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健康。
随着文化和城市流动人口的增加,这些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也成为了新问题。
大量的生活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和人民的健康造成了重大的危害。
贫困和腐败问题乡村地区贫穷的人口仍然存在,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国家对于乡村地区的资助是相应的,但在某些特殊的村庄地区,由于乡村官员贪污腐败,资金使用不当导致农村发展滞缓。
学习及培训的不足许多农民没有接到现代化的技术和知识,导致他们没能充分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优势来提高农业生产和效益。
农村人才的智力资源缺乏,使得农村经济的发展缓慢。
对策建议加强城乡协调发展应当采取措施,例如扩大政策支持、推动创业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等。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一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当前我国各地都在开展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建设。
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仍存在相当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过于或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忽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人与自然不和谐不可持续发展。
通过深入调研,结合自身生活及工作经验,收集民情民意,调研论证,研究分析,调查了解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存在的若干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便当地政府部门能够及时了解实情,拿出有效解决和应对方案。
由此可见,新农村建设不等于新村建设,应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切不可谋求一时的成效而牺牲环境,应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起步,但走过了一段弯路。
当前党再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予以推动,使“三农”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辟了道路。
然而,在实施惠农政策的同时,也存在和产生了影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问题,必须予以重视和解决。
主要有六个方面的问题:(一)为谋求发展导致过度消耗自然资源,严重破坏农业生态环境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虽然落后于城市,但从资源分布情况看,我国的森林资源、水资源、耕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都集中在农村地区。
以森林、河流、山脉为特征的自然资源,构成了农村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对气候状况产生积极影响,保障了农业生产,并成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所在。
一些农村地区尽管贫困,但当地农民依靠独特丰富的自然资源,能够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产生了过度消耗自然资源、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一方面,由于强调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资源型企业,导致森林、矿藏、水等自然资源遭到掠夺式开采。
另一方面,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本身就对资源消耗提出了新的要求。
大规模修建农村公路和发展农村二、三产业,既侵蚀占用大量耕地,减少耕地面积,又因大量用水、伐木、排污,而消耗、损毁自然资源,使农村地区山林、河流等自然资源遭到破坏或污染,地表地貌和植被状况补改变,破坏了农村的生态环境,从而影响整个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乡村发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乡村发展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乡村发展建设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农村全面振兴的关键环节。
然而,在乡村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首先,乡村发展建设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
由于历史原因和资源条件限制,很多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供水、供电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为此,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不断提高乡村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的水平,提升农村的整体发展水平。
其次,农村人口流失严重,严重影响了乡村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农民纷纷外出工作,导致乡村人口流失,严重影响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为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鼓励留乡创业,为乡村人口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吸引农民返乡创业,推动乡村发展。
再次,乡村发展建设存在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
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依然以传统农业为主导产业,缺乏多元化的发展。
我们需要鼓励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引领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推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培育特色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此外,乡村环境治理问题也亟需解决。
由于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环境治理措施,存在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
我们需要加大对乡村环境治理的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推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农村居民的生态环境。
最后,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也是乡村发展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
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不高,医疗卫生条件较差,难以满足农民的基本教育和医疗需求。
我们需要加大对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和医疗卫生设施的水平,优化教育和医疗资源配置,确保农民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和医疗服务。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来推动乡村发展建设。
首先,加大政府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鼓励留乡创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吸引农民返乡创业。
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存在问题及对策
目录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致富困难(二)农民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落后(三)基层干部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一)确保农民持续增收(二)培养新型农民,不断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三)加强干部意识四,新农村建设发展成果浅谈海丰新农村建设的存在问题与对策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部署。
但从各地的实践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性不足;二是农民群众的主体性作用未能充分发挥;三是新农村建设的内生动力不足;四是民生问题未受到应有的重视;五是缺乏推动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
要矫正上述问题,应该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坚持舆论先导,进一步凝聚新农村建设的共识;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性地位;三是坚持各方参与,努力形成新农村建设的合力;四是坚持全面进步,积极推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关键字:1.新农村建设2.问题3.对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吹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角,各地按照中央“二十字方针”的要求积极投身于新农村建设,在实践中总结出许多宝贵的经验。
虽然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因此,正确地对待存在的问题,认真分析,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不断完善各项政策,以利于新农村建设更好地向前推进。
一,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致富困难。
发展经济是建设新农村活动的关键,归根结底是要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善农民的生活状态。
但当前农民增收中却遇到一些问题:一是人多地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仅靠现有土地和种养方式很难实现农民收入的突破。
与此同时,农民从事二、三产业收入较少,农民增收后劲不足。
二是农村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投入严重不足。
三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缓慢,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因而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农村实际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作者:李洋来源:《文化产业》2014年第06期摘要: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任重道远。
尽管我国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些障碍性问题。
本文从实际村庄中存在的普遍性的问题出发,指出了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自己工作的葫芦岛市双树村实际状况,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双树村;新农村建设;问题;形势;对策;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6-0021-02引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中国自进入现代化进程后,在经济上,工商业崛起,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财富增长的地位和作用逐步减弱,社会上,市民社会形成,文化上,现代意识形态和道德约束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政治、经济、文化权利都集中于城市,所以出现了城乡对立,国家有关制度的设计和供给,会有意无意地排斥另一部分居民的正当利益,而在这一过程中,首当其冲的便是乡村的边缘化。
一、双树村基本概况双树乡双树村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城区西郊,距新城区中心10公里,并与葫芦岛市高新产业园、葫芦岛市商务区相邻。
102国道从村内贯通,交通便利。
全村共有住家873户,4个村民小组,总人数2131人,本村现有党员81人。
现有耕地面积3026亩。
种植主要经济作物为玉米,农民主要经济来源为:玉米种植、对市区输出劳务等。
农民人均有粮约335公斤,农民人均收入6300元左右。
二、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存在一下问题:一、农业生产问题:综合发展能力低下,耕地面积急剧减少,产出水平下降;资金流向城市,农村供不应求;科技遭遇投入和农村人力资本约束;农民合作组织发育缓慢。
二、农民生活问题;农民收入与城市差距越来越大;农民工进城参与城市建设,而社会未能给予接纳;农村基本公共品投入不足;农村医疗与社会保障能力差。
三、农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农村环境污染严重;农村公共卫生条件恶化。
四、农村治理问题:村民难以实现真正自制;农村冲突总量下降,但结构性变化不容忽视。
三、当前形势下的新农村建设对策(一)城乡统筹,增加农村投入。
增加教育方面投入,应加大在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收入转移支付力度,对贫困地区实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
应加大农村卫生投入力度,建立可持续的农村卫生筹资机制,加快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研究及试点工作,促进新型合作医疗的可持续发展,为农民提供必要的医疗保障,合理配置城乡以及临床医疗与公共卫生资源,逐步缩小当前城乡之间的差距,保证临床医疗、公共卫生事业的协调发展,合理布局,统一规划,有效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并对现有农村卫生资源进行重组,建立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体系,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政府应恰当定位、合理放权,赋予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机构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完善农村医疗救护制度,建立完善、健全的农村卫生管理体制,实施乡村卫生组织一体化管理,提高农村卫生服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实施对政府监管部门的有效监督。
针对现在村庄整体布局散乱的现状,应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最好确定出村庄未来十至二十年内的村庄布局,提高公共设施共建共享的服务范围,提高对优化城乡居民点空间布局的引导力度,降低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的总体成本。
激发村民内心对生活质量的追求,激发村干部抢抓机遇的意识,激发农民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热情。
在缓解和消除贫困方面,本人认为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减少农村劳动力为主要目标,增加城市的就业吸纳能力,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才不会变成城市的无业贫民,只有以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传统的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着眼点的农村发展战略才能真正解决农村贫困问题。
在社会保障方面,要真正保护农村居民中的弱势人口并促进绝大多数农村居民免于沦为弱势群体,就有必要积极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首先在政府层面上,在对待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应当摒弃“包袱论”的偏见,对现阶段农村土地保障功能持续弱化和商业保险在乡村还无法发挥很大作用应有清醒的认识,政府在政策上面应该有一定的倾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尽快建立失去农民和进城农民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扩大城镇社会保障覆盖面。
(二)完善农村服务体系1、为了保证建立“服务三农”、功能完善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和制度就应该大力发展以小农户为主体组建的资金互助组织,培育新型的以社区为边界的村级合作金融;二是以财政扶持和政策银行支持,用国家支农资金引导和培育新型合作金融组织,有效防范金融系统风险发生;三是大力推进以政府引导为主和农户参与的互助保险和担保业的发展;四是发展适度竞争主体与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五是建立分层次需求主体和农村短期、中期和长期借贷市场;六是大力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促进期货市场发展;七是建立资金互助信托,促进城市资金下乡;八是加强金融监督,引导农村金融组织创新和整体改革推进。
2、针对农业科研推广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改变当前农业科研推广滞后、低效的现状,加大政府对农业科研推广的力度。
应当建立新的国家农业科技推广组织,这一组织体系包括现有各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系统和各农业院校和科研部门新设立的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政府应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建立与新型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配套的投资机制、相配套的教育培训机制以及相配套的政策,可以建立一种大学农业科技成果的紧密联系和有效对接机制,使农民尽快了解学习选择和运用农业科技知识,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
甚至可以有计划有步骤的建立专业性、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农民专业技术协会,逐渐形成上下相连、左右互通的专业技术协会推广网络,不仅吸收有专长有技术的农民参加,也应当以优惠待遇吸引农业院校毕业生和离退休的推广人员及学者参加,形成一个良好的人才结构,加强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的技术力量,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应当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龙头企业、农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在农业技术推广活动中的作用。
3、在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应从医院、医生、药品和医疗试剂流通环节、价格制定部门等多个环节着手研究控制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的政策,缩减当前医疗服务费用中的不合理部分,加强对农村基层医疗服务和药品市场的监管,及时向农民发布有关医疗服务和药品质量、价格等方面的信息,成立有农民代表参加的而组织机构,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监督体制,保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健康发展。
(三)提高农民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能力1、要提高农民自我发展能力,首先必须加强制度建设,为农民维护自身权益创造制度条件,包括土地的产权问题,如何激发农民投资农田建设的积极性,促进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地经济效率。
在农民土地征用后的补偿标准上,应当提高对农民土地补偿标准,对失地农民转岗就业所产生的费用和成本进行补偿,最好可以引导房地产企业参与小城镇建设。
2、重视文化乡村建设农民的精神成长只能依靠农民自己,依靠农民自身组织的成长。
让他们焕发斗志,燃气信心,增强战胜困难的能力和信心,同时增强社区内的认同感、归属感,有利于农村社区的社会控制和社会稳定,丰富村民的闲暇生活等等,另外,农村职业教育也具有特定的文化传播功能,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还应当发展农村公共图书馆,以此来更好的支持新农村文化建设。
3、生态环保、循环经济要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三农”工作领域,应强调生态农业和环保农村,所谓环保农村,就是要推行垃圾分类,有机种田。
生态农业则是需要制造使用有机肥料,减少化肥、农药等带来的环境污染,在农户经济为基础实现“猪、沼、果”的三位一体的循环利用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有机农业、观光农业等。
4、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民组织化程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对于广大分散的小农来说,当前的组织化程度还是很低的,远不能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切实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农民的合作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一场革命需要辅之以一场新的文化启蒙运动,应创办培养合作人才的大专院校,通过合作试点用典型教育农民,创办推动农村合作的领导机构,通过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促进传统和新发育的两类组织资源对接的观点。
要构建包括广大小农在内的综合性合作平台,并作为组织载体使中央政策落实到基层,这也是世界范围内只要是有小农经济的国家都普遍采取的政策。
四、结论党中央适时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大举措,也是把农村发展纳入整个现代化进程,使社会主义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城市与农村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道路,让亿万农民共享现代化成果的一项重大举措。
由于全国现有村庄320多万个,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生活习俗等情况千差万别,东、中、西部地区有差别,同一个地区也有差别,中国特色新农村建设道路凸显出鲜明的地方区域特色便是正常态,中央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不断创新农村体制机制”,在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中,“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各地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最终也一定会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从而加快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征程。
参考文献:[1]陈锡文.增进农民扶持的新农村建设[J].中国发展观察.2007(4)[2]陈映芳.贫困群体利益表达渠道调查[J].战略与管理.2003(6)[3]韩俊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J].经济研究.2007(2)[4]林海.城乡统筹发展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J].科学社会主义.2007(4)[5]刘凤彦,李玉勤.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积极探索——农村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研讨会综述[J].农业经济问题,2004(5)作者简介:李洋,1989年出生,2012年毕业于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在国家“三支一扶”政策下,投身新农村建设,现任葫芦岛市双树乡双树村委党支部书记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