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7
发展心理学 第七章
【答案】AB
【解析】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认知阶段性的划分,童年期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进入逻辑运算时期,形成了新的思维结构,其主要特点如下:掌握守恒、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关系认知。
3.皮亚杰关于道德判断与发展过程分为()。
5.以下( )是小学儿童想象的主要特点。
A.从三、四年级开始,有意想象逐渐占主要地位B.想象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预定的目的C.创造性成分日益增多D.儿童想象的主题较稳定
【答案】ABC
【解析】在整个小学期间,儿童想象的主题易变性比较明显,想象不能很有效地指向某一预定目标。
6.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有( )。
2.处于自律道德判断阶段的儿童的特征主要是()。[2010年5月心理咨询师三级]
A.尚不能进行道德判断B.进行道德判断时主要依据行为的物质后果C.道德判断受儿童自身以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D.道德判断受儿童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
【答案】D
【解析】自律道德判断是指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其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所支配,即外在的道德标准内化于己。这个阶段的特点主要有:①认识到规则具有相对性,是可以改变的。②对行为好坏的判断依据着重于主观动机或意图,而不只是后果。
4.小学阶段的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A.远低于成人B.远高于成人C.略低于成人水平D.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答案】D
【解析】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儿童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接近。
5.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2007年11月心理咨询师二级]
【解析】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以下特点:①最初对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步对学习的内容更感兴趣;②最初的学习兴趣是不分化的,以后才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有不同的兴趣;③游戏因素在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兴趣上起到一定的作用,中年级以后,这种作用就逐渐降低。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至第八章【圣才出品】
第7章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重点】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及其作用;2.学习障碍的特点、症状、原因;3.小学儿童的思维发展特点;4.儿童概念的发展;5.儿童推理能力的发展;6.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7.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8.儿童的社会性认知;9.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10.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基本特点。
7.1复习笔记一、小学儿童的学习6、7岁到12、13岁是儿童开始进入小学学习的时期。
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被称之为前青春发育期。
在教育的影响下,小学儿童的认知能力、个性特点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其发展过程表现出明显的协调性和过渡性的特点。
儿童进入学校以后,学习活动逐步取代游戏活动而成为儿童主要的活动形式。
(一)小学儿童的学习及其作用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的经验的获得及行为变化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狭义的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这是一种社会义务。
1.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认识或认知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世界,丰富自己,发展自己。
学习有下列几个基本特点:(1)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要越过直接经验的阶段。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越过直接经验,较迅速而直接地把最基本的东西学到手。
这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区别于人类一般认识活动或认识过程的特殊本质。
(2)学生的学习是一种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或认识活动。
学生的学习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的。
教与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教是为了学,学则需要教,二者互为条件,互相依存。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认知或认识活动受教师教授活动的制约。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控制的知识。
要学会学习,就有学习策略的问题。
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是认识(或认知)策略在学生学习中的一种表现形式。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七章 言语
四、言语的种类 言语活动可分为以下两类语言。
1 外部言语
2
内部言语
1.外部言语
人们之间的交际是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 进行的,这些用来进行交际的言语即外部言语。
1.口头言语
2. 书面言语
第一节 言语概述
四、言语的种类
外部言语
口头言语
对话 :情境性
独白 :连贯性、 缺乏支持性
有个小孩叫小杜,上街打醋又买布。买了布,打 了醋,回头看见鹰抓兔。放下布,搁下醋,上前 去追鹰和兔,飞了鹰,跑了兔。洒了醋,湿了布。
词汇
(二)学前儿童词汇的发展
1.词汇数量的增加; 2.词类范围的扩大; 3.词义理解逐渐准确和深化
1. 词 汇 数 量 的 增 加
词汇
幼儿掌握的词汇的数量和质量 都发生很大的变化
2.完整句阶段(2岁以后)
(1)词汇量迅速增加
到3岁时,孩子已经能掌握1000左右个词。
(2)能说完整的简单句,并出现复合句
这一年龄的孩子渐渐能够用简单句表达自己的意思, 并开始会说一些复合句。儿童说出的句子较长,日趋 完整、复杂,由各种词类构成。
三、言语发展阶段(3—6岁)
语音
3—4岁是语音发展关键期
3岁 幼儿掌握1000至1100个词 4岁 幼儿可掌握1600至2000个词 5岁 幼儿可掌握到2200至3000个词 6岁 幼儿可掌握 3000到4000个词
名词、 动词
副词、 数词、 量词、 连接词
• 2.自然成熟说 • 勒纳伯格
• (三)相互作用论
第二节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言语准备期(0—1岁)
言
语
发 展
言语形成期(1—3岁)
发展心理学1007.pdf
“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 的三级认知功 能系统中所包含的四种认知过程的缩写。
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工是功能平行的两个认知 过程。它们构成一个系统。
注意系统又称注意—唤醒系统。三个功能系统是 分层级的。
儿童心理发展: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青春期
心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
人格本我;自我和超我
4、相互作用理论:皮亚杰
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平衡化
5、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心理发展的基本问题
特点:连续性与阶段性;方向性与不可逆性; 不平衡性;个别差异;发展的关键期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岁):能够提出和检 验假没,能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具有抽 象性
几个发展心理学理论的经典实验:
观点采择:儿童能采取别人的观点来理解他人的思想与情 感的一种必需的认知技能:包括考虑别人的态度、觉察别 ---研究婴儿自我意识产生 主试在婴儿(9-24个月)毫无觉察的情况下,在他
注意系统是基础,同时性加工—继时性加工系统 处于中间层次,计划系统为最高层次。
三个系统的协调合作保证了一切智能活动的运行。
戴斯认为有效的加工是按照特定任务的需求通过 整合知识与计划、注意、同时性加工和继时性加 工过程来完成的。
智力的发展:
1、一般趋势:一般是先快后慢,到了一定年龄则 停止增长,随着人的衰老,智力开始下降 2、智商的稳定性与可变性 3、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智力测验:
1、比奈---西蒙量表(第一个量表 )
2、斯坦福---比奈量表:
发展心理学6-7章重点
第6章婴儿和学步儿的认知发展第一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感觉运动阶段1.0-2岁:主要靠感觉和动作来探索周围的世界,逐渐能够协调感知和动作,通过感知和动作来理解并影响周围环境皮亚杰将感知运动阶段细分为六个子阶段,详细描述了婴儿从对世界毫无目的地探究世界到有目的的探究的不同阶段的特点。
2.皮亚杰认为,婴儿刚生下来并不认识世界,也不会有目的地探究世界,但是循环反应为他们提供了认识世界的特殊手段。
重复发生的反应,即循环反应。
3.客体永久性指当一个物体离开婴儿的视线后,婴儿能够意识到其持续存在。
客体永久性概念的获得是一个逐渐的过程。
4-8个月,初步获得客体永久性,能够寻找自己丢弃的东西。
8-12个月,能够寻找藏起来的东西,出现AB错误1-1.5岁,不再犯AB错误1.5-2岁,完全获得客体永久性,即使没有看到物品被藏起来,也会寻找。
第二节婴儿和学步儿信息加工能力的发展一、研究婴儿感知觉的方法1.视觉偏好法:研究者给婴儿同时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更感兴趣。
2.高振幅吮吸法:让婴儿吮吸一个镶嵌电路的特殊奶嘴,研究者通过分析婴儿的吮吸动作,研究婴儿对环境的感知。
3.诱发电位法:给婴儿呈现一种刺激,记录他们看到刺激时脑电波4.习惯化方法用习惯化方法测试婴儿分辨两种不同刺激物的能力时,研究者首先反复呈现一种刺激物,使婴儿习惯化,然后呈现第二个刺激物。
如果婴儿能做出区分,便会便显出去习惯化——即婴儿密切关注新刺激物,同时呼吸或心跳频率改变。
二、知觉的发展(一)听知觉的发展新生儿对人类的语音特别敏感7-10个月的婴儿,更喜欢听分句与分句之间自然停顿的句子,不喜欢听非自然停顿的句子9个月,对符合母语的重音规则的口语更感兴趣,听的时间也更长(二)视知觉的发展1、图形知觉0-2个月的婴儿,更喜欢看那些他们能够看得清楚的东西,即中等复杂、对比度高的视觉图形,尤其能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运动着的图形。
2-12个月,婴儿的视觉系统迅速成熟,逐渐能够辨别越来越复杂的视觉图形,并且能够进行整合以知觉到完整的视觉形状。
2020年心理学考试发展心理学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七)
2020年心理学考试发展心理学知识模拟试卷及答案(七)一、选择题1.世界观开始初步形成的时期是()A.小学时期B.少年期C.青年初期D.青年晚期2、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著名的研究成果有皮亚杰的()A、对偶故事法B、道德两难故事C、情景测验法D、社会矩阵法3、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研究采用对偶故事法的是()A、柯尔伯格B、瓦龙C、皮亚杰D、艾里克森4、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著名的研究成果有柯尔伯格的()A、社会矩阵法B、道德两难故事C、情景测验法D、对偶故事法5、青少年道德认知发展研究采用道德两难故事法的是()A、柯尔伯格B、维果茨基C、皮亚杰D、艾里克森6、皮亚杰认为儿童青少年的道德认识经历了()A、自律到他律的发展过程B、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C、前世俗水平D、后世俗水平7、皮亚杰研究表明儿童在回答对偶故事中的问题时,考虑行为的()A、动机B、结果C、既考虑动机又考虑结果D、两者都不考虑二、填空题1._______________时期是世界观萌芽时期。
2.按照艾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青年期解决的心理危机是____________。
三、简答题1.简述青少年需要的发展。
2.简述青少年兴趣的发展特点。
3.青少年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
4.简述青少年理想的发展。
5.简述青少年世界观的发展。
6.简述青少年品德的发展。
7.朋友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作用。
8.举例说明青少年朋友关系的类型。
9.影响青少年朋友关系的因素。
10.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四、论述题1.联系实际论述青少年需要的发展。
2.联系实际论述青少年兴趣的发展特点。
3.结合青少年的学习,论述其学习动机的主要类型。
4.论述青少年理想的发展。
5.论述青少年世界观的发展。
6.论述青少年道德认识的发展特点。
7.论述朋友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作用。
8.举例说明青少年朋友关系的类型。
9.影响青少年朋友关系的因素。
10.论述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A3.C4.B5.A6.B7.B二、填空题1.少年期2.一致性的分离三、简答题1.(1)友谊的需要;(2)独立的需要;(3)理解尊重的需要;(4)自我发展的需要2.(1)中心兴趣逐渐形成;(2)兴趣明显分化;(3)兴趣从广到窄,又从窄到广3.(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2)学习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3)学习是为了个人的前途;(4)学习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4.(1)青少年理想发展的水平;(2)青少年理想发展的类型;(3)青少年职业理想的发展5.(1)人生观;(2)社会观6.(1)青少年道德认识的发展;①皮亚杰关于青少年道德认识发展;②柯尔伯格关于青少年道德发展;(2)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发展;(3)青少年道德意志的发展;(4)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发展7.(1)给青少年以稳定感和归属感;(2)给青少年以健康的娱乐场所;(3)使青少年获得社交经验;(4)使青少年提高宽容能力和理解能力;(5)给青少年以学习社交技术的机会;(6)给青少年以培养社会洞察力的机会;(7)发展青少年对集体的忠诚心;(8)使青少年有求爱行为的经验8.(1)知心朋友;(2)亲密朋友;(3)好朋友;(4)熟人;(5)集体内共同活动的人;(6)集体内不共同活动的人;(7)旁观者9.(1)相互接近;(2)同情挚爱;(3)尊敬共鸣;(4)集体合作10.青少年期是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加速期(1)出现了精神自我;(2)追求自我的完美;(3)自我同一感的形成四、论述题1.(1)友谊的需要;(2)独立的需要;(3)理解尊重的需要;(4)自我发展的需要2.(1)中心兴趣逐渐形成;(2)兴趣明显分化;(3)兴趣从广到窄,又从窄到广3.(1)学习动机不太明确;(2)学习是为了履行社会义务;(3)学习是为了个人的前途;(4)学习是为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4.(1)青少年理想发展的水平;(2)青少年理想发展的类型;(3)青少年职业理想的发展5.(1)人生观;(2)社会观6.(1)青少年道德认识的发展;①皮亚杰关于青少年道德认识发展;②柯尔伯格关于青少年道德发展;(2)青少年道德情感的发展;(3)青少年道德意志的发展;(4)青少年道德行为的发展7.(1)给青少年以稳定感和归属感;(2)给青少年以健康的娱乐场所;(3)使青少年获得社交经验;(4)使青少年提高宽容能力和理解能力;(5)给青少年以学习社交技术的机会;(6)给青少年以培养社会洞察力的机会;(7)发展青少年对集体的忠诚心;(8)使青少年有求爱行为的经验8.(1)知心朋友;(2)亲密朋友;(3)好朋友;(4)熟人;(5)集体内共同活动的人;(6)集体内不共同活动的人;(7)旁观者9.(1)相互接近;(2)同情挚爱;(3)尊敬共鸣;(4)集体合作10.青少年期是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加速期(1)出现了精神自我;(2)追求自我的完美;(3)自我同一感的形成。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
可见,“这个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有一定的伸缩 性,是可以变化的。以辩证的,发展的或“动态” 的观点加以分析,这个关键年龄可以提前或挪后, 可以加快或延缓。
3、小学儿童思维“过渡” 的不平衡性
(1)不同思维主体发展的不平衡性; (2)不同思维对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材)的不平衡 性。 小学教学实验中发现的这种不平衡性。同样标准和要求: 算术教材的学习,有的学生已达到了较高的概括水平, 而在语文、历史教材的学习中,学生仍旧停留在比较 具体的形象水平。 小学儿童的思维研究发现的这种不平衡性。
1.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儿童的学习内部动机可分为四类:
(1) 为了好分数,不落人后,或为了得到表扬
和奖励而学习; (2) 为履行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或为集体争 光而学习; (3)为了个人的前途而学习; (4)为祖国的前途、人民的利益而学习。
2.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
视知觉学习障碍的行为表现
精细动作差,不善于 手工和美术 仿绘能力差 动作不协调 视觉追踪能力落后 写字经常将左右偏旁 颠倒 经常将数字写反
经常将加号看成是 减号 忘记计算中进位, 竖式计算困难 写字慢,需要看一 下,写一下 经常搞混形近字 经常漏题
诊断与训练
一般通过视动统合测验来确定 儿童易从事的活动有: 练习画画儿、剪纸、手工等精细动作 练习篮球、羽毛球、乒乓球 练习视觉记忆 练习眼动
有些学习障碍儿童是由于行为问题所造成, 而有些学习障碍儿童却由于学习障碍而表现 出一定的行为问题。
第二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七章 儿童智力的发展_OK
训练活动:反馈发出训练,反馈接受训练,直觉 他人感情,合作学习,人际沟通,移情训练,他 人动机觉察训练。
Free photoshow template from
25
25
自然观察智力:自然观察者在识别和区分众多 物种-----植物群和动物群方面表现出的能力。
训练活动:对符号和公式抽象,编写大纲, 图形组织,数量顺序,计算,译解代码,表 达关系,演绎推力,问题解决,游戏模仿。
Free photoshow template from
21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视觉-空间智力: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 空间关系并藉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 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 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 力。 代表人物:水手,飞行员,雕刻家,画家,建筑师。
1、性别上的差异
• (1)男女两性智力的发展不是同步的,而且男女两 性的智力可能各自存在着优势领域 (女性擅长言语 表达、形象记忆等,男性则长于逻辑思维、空间 推理等 )
• (2)从IQ分数的性别分布上来看,男性智力的变异 大于女性,在智力分布的两端(即特别聪明和特 别愚笨),男性均多于女性 。
41
训练活动:沉思方法,元认知技术,思维策略,心理 聚焦技巧训练,复杂的自我表象,自我中心训练。
Free photoshow template from
24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4
交往-交流智力: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表现 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作 出适宜反应的能力。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 青少年期的发展
复习思考题
9.为什么说青少年期是心理性别强化的时期? 10.吉利根认为女性的“关怀道德”是如何发展的? 11.青少年的亲子关系有何表现?亲子冲突又有何
表现? 12.青少年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13.试对自己见到过或经历过的青少年问题行为进
四、青少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形式运算思维 (二)信息加工
五、青少年的自我中心思维 (一)自我中心的产生 (二)自我中心与行为问题
六、青少年的学习 (一)新入学的适应 (二)青少年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青少年期的心理社会性发展
一、青少年期的心理社会性任务
如第二章所述,埃里克森把人的发展 分为八个阶段,青少年期的发展处于第五个 阶段———“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这个 期间,青少年试图回答“我是谁”、“我在 社会中的位置是什么”这样的问题。
行原因分析。
发展心理学第七章 青少年期的发展
第一节 青少年期的身体和认知发展
一、青春期的身体发育
(一)身体外形的变化 (二)内部机能的变化 (三)性成熟
二、青春期发育的心理适应 (一)对青春期变化的反应 (二)早熟与晚熟的影响
三、青少年的身体映像
(一)发育时间及身体魅力与身体映像 (二)身体映像的性别差异 (三)身体映像的影响因素
二、青少年期的自我发展 (一)自我概念与自尊的变化 (二)自我认同的形成
三、青少年期的情绪发展
(一)青少年情绪的基本特点 (二)青少年的情绪与家庭及同伴 (三)青少年的情绪与自我认同
四、青少年期的心理性别 (一)心理性别的强化 (二)心理性别的影响因素
五、青少年期的道德发展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第七章
第七章高中生心理的发展第一节高中生发展的概述一、高中生的生理发展(一)身体和体重的发展与初中生相比,高中生身高增长的速度已经变得缓慢。
高中生的体重和他们的身高一样,也进入了缓慢增长的时期。
(二)身体形态的发展高中阶段,在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男女生第二性征已充分显示出来。
(三)神经系统的发展高中生的大脑重量已达到成人的水平。
大脑皮层联络神经元的结构和皮层细胞的结构在迅速发展并逐渐趋于成熟。
二、高中生生理发展对其心理发展的影响(单选、简答、论述)高中生性机能逐渐成熟,直接影响他们的心理发展。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性意识的发展上。
(一)性意识发展的阶段美国心理学家林洛克提出,青春期性意识的发展经历以下四个阶段:阶段一,性反感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对异性持敌意和反感态度。
进人青春期后,由于身体机能和形态发生了显著变化,特别是他们发现了人类性生理的奥秘,于是产生了对性的不安,害羞和反感,他们头脑中出现了这样的观念,即恋爱是不纯洁的行为表现,所以他们对异性采取回避、粗暴、冷淡的态度。
阶段二,向往年长者的“牛犊恋”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对异性的年长者,像小牛恋母牛似的,倾慕其一举一动。
迷恋的对象可能是高年级的学生或某个方面的明星。
在迷恋过程中,引起精神方面的共鸣和喜悦要大于身体接触所带来的喜悦。
阶段三,接近异性的狂热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一般把与自己年龄接近的异性作为向往的对象。
需要指出的是,此时青少年虽然喜欢与异性相处,但没有固定的交往对象,因此有人也将此阶段称为“泛爱期”。
阶段四,浪漫的恋爱期。
该时期的青少年喜欢接近的异性对象固定为一个人。
基于赫洛克的观点,大部分高中生处于阶段二和阶段三,少部分高中生处于阶段四。
(二)性意识发展的特点高中生第二性征的发展已非常明显,他们的身高和体型已接近于成人。
他们的性意识发展表现出以下特点:(1)身心发展不平衡(2)对自身发育的喜悦和烦恼(3)对异性产生兴趣三、高中生主导活动发展的特点(论述)高中生的主导活动仍然是学习,但与初中生相比,其学习活动已有了很大变化。
发展心理学 第七章第三节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自我概念的相关其他因素
• 再婚家庭 • 同伴关系 • 学习不良儿童(自我调节能力总体差,自 我意识发展,女生好于男生)
自我评价发展特点
以前 顺从 笼统的评价 内心品质初步有 具体,外显的 稳定性初步有 后来 有独立性,减轻依赖,独 立能力发展 个别方面或者多个方面 抽象性的,内心品质描述 抽象的,内心的 稳定性加强
小学儿童社会认知发展趋势
• 外部特征注意到内部特征 • 看问题从简单到复杂,看问题多方面,维 度 • 从呆板到灵活的思维 • 从对个人利益的关心到对他人利益和长远 利益 • 弥散性,间断性想法到系统有组织综合性 思想
儿童社会性的分类
• 角色采择技能(儿童采取他人观点来理解 他人思想感情的一种认知技能,采择技能 的5个阶段,张文新和林崇德关于幼儿园社 会性研究) • 对社会关系的认识(对他人认识,他人行 为归因,儿童友谊,儿童权威关系)
• 总的变:对父母安全性恋减少,但是仍然 恋母超过恋父,对父母的信赖降低 • 主要的表现:父母和儿童交往时间变化 (时间减少,注意儿童的时间也减少); 父母与儿童处理的问题变化(以前是孩子 气,打架,现在是做家务,儿童学习,友 谊,个体交往等);儿童与父母冲突减少
亲子关系变化(二)
• 在纪律和控制中,父母认为比学前期儿童 容易控制 • 父母对儿童控制力的变化: • 6岁前大部分决定父母做; (6·12)岁父母有3个责任:监督与引导儿童, 与儿童交流,加强儿童自我监督和何时寻 求父母指导 12岁以后大部分决定自己做
小学儿童的师生关系(综述)
• 师生关系比较:与幼儿园相比,要求更严, 引导学习,监督行为,与初中比教师权威 性强,体贴细致 • 师生关系三特点:亲密性,反应性,冲突 性 • 小学生的年纪,性别学业表现影响师生关 系,女生师生关系比男的积极,成绩好的 比差儿童对教师的态度:刚刚开始是崇拜 和敬畏,后来三年级以后独立性和评价能 力发展起来,儿童道德判断进入可逆阶段 • 教师评价对于儿童的影响:对喜欢的老师 积极的反应,重视其评价,不喜欢的则反 之 • 教师期望:著名的罗森塔尔的教师期望实 验,
心理咨询师考试:发展心理学习题及答案(7)
1.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中,()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
A.遗传和生理成熟B.环境C.教育D.环境和教育【答案】A 2.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是()。
A.霍尔 B.普莱尔 C.何林渥斯D.达尔文【答案】B 3.()否认遗传在个体成长中的作用,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出来的。
A.成熟势力说 B.行为主义观 C.精神分析论 D.相互作用论【答案】B 4.同一时间内考查不同年龄组被试者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的研究叫做( B )。
A.纵向研究 B.横断研究C.个案研究 D.追踪研究 5.格赛尔创立了心理发展的()。
A.复演说B.成熟势力说 C.认知学说 D.构造主义学说【答案】B 6.吉布森等用视崖装置来研究婴儿的()。
A.形状知觉 B.深度知觉 C.方位知觉 D.时间知觉【答案】B 7.皮亚杰所说的守恒是指()。
A.客体永久性 B.不论事物的形态如何变化,儿童都知道其本质是不变的 C.物质的总能量是不变的 D.物质的形态不会改变【答案】B 8.柯尔伯格认为,决定儿童品德发展水平的是()A.思维发展水平 B.人格发展水平 C.情感发展水平 D.自我发展水平【答案】A 9.皮亚杰研究儿童品德发展过程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
A.角色扮演法 B.道德两难故事法 C.对偶故事法 D.移情训练法【答案】C 10.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 A.从不可逆发展到可逆 B.从前世俗水平发展到世俗水平 C.从自律发展到他律 D.从他律发展到自律【答案】D 11.发展心理学中的临床法是心理学家( B )最先有效使用的方法。
A.达尔文 B.皮亚杰 C.普莱尔 D.高尔登 12.()认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特别是人格发展的动力,是由原我、自我和超我三者相互斗争、相互协调的结果。
A.华生B.霍尔 C.埃里克森 D.弗洛伊德【答案】D 13.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关系的方法,称为()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答案】B 14.人的发展是指人类身心的生长和()。
学前儿童幼儿发展心理学 第7章 学前儿童言语的发展
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
2.语音理解的准备 (1)语音知觉能力的准备
婴儿对言语刺激是非常敏感的,出生 不到10天的儿童就能区分语音和其他声音, 并对语音表现出明显的“偏爱”。
语音知觉的发展为语言理解提供了必 要的前提,只有“听准音”才可能“听懂 义”。
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
(2)语词理解的准备 但这时,引起儿童反应的主要是语调与整个情境(如说话 人的动作表情等),而不是词的意义。 一般到了11个月左右,语词才逐渐 从复合情境中分离出来,真正作为独立 信号而引起儿童相应的反应。到这个时 候,儿童才算是真正理解了个别词的意 义。
探寻一 解析言语
一、认识言语和语言
1.言语和语言的概念
语言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形 成和发展起来的交际工具,是一种社 会上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是一种社 会想象。
一、认识言语和语言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语言的表现形式, 但是,只有几千年的历史。在文字产生以前,语言早已 存在。
。
一、认识言语和语言
一、学前儿童言语的发生
1.言语发音的准备 婴儿的发音准备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1)简单发音阶段(1~3月)
新生儿因呼吸而发声,哭是儿童最初的发 音。新生儿哭声中,特别是哭声停止的时
候,可以听出ei、ou的声音。2个月以后 ,
婴儿已能发出ai,a,ei等音。 从前元音发音图的舌位高低和牙床开 口度,我们可以看出,发这些音不需要 较多的唇舌运动,气流自口腔冲出,音 也就发出了。
言语则是对语言的运用,它既指运用 语言的行为,又指运用语言所产生的结果, 即说出来的话语。
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工具进行交际的 过程和结果,是自由结合的,具有运动状 态。
言语是一种心理现象,使用一定语言 的 人,听、说、读、写等活动,都是作 为交际 过程的言语现象,是一种个体现 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7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主题7 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一、简答题1. 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趋势是什么?儿童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按直觉行动思维在先,具体形象思维随后,抽象逻辑思维最后的顺序发展起来的。
就这个发展顺序而言是固定的、不可逆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三种思维方式之间是彼此对立、相互排斥的。
事实上,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往往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2. 结合实际谈谈怎样才能促进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
①不断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②发展幼儿语言;③教给幼儿正确的思维方法;④激发幼儿的求知欲,保护幼儿的好奇心;⑤通过智力游戏、实验等方式,锻炼幼儿的思考力。
3. 简述学前儿童掌握概念的特点。
①以掌握具体实物概念为主,向掌握抽象概念发展;②掌握概念的名称容易,真正掌握概念内涵困难。
二、材料分析①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把儿童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其中2-7岁为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儿童的语言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而思维发展具有片面性和自我中心。
②思维的片面性体现在这一阶段的儿童还没有获得守恒观念。
守恒是皮亚杰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
其含义是指物体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它的物质含量既不增加,也不减少。
皮亚杰认为守恒概念的获得是儿童认知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③该儿童的表现体现了思维发展的片面性;他之所以回答前面的问题说水变多了,是因为他在解决问题中常常只是照顾到事物的一个维度(因为水看起来“长”了),而不能同时兼顾到两个维度,不能把握高矮与宽窄两个维度的相互联系。
④这个现象还表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还不能理解不变性原则,还没有获得思维的可逆性。
第七章童年期的心理发展【发展心理学课件(林崇德版本)】
(四)小学儿童推理的发展 小学儿童推理的发展
(一)直接推理 研究表明, 小学儿童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表现 研究表明 , 出如下趋势: 出如下趋势: 第一, 第一 , 小学儿童直接推理能力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 段: 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 一二年级为第一阶段; 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 三四年级为第二阶段; 五年级为第三阶段。 五年级为第三阶段。 发展的加速期在四五年级之间。 发展的加速期在四五年级之间。 第二, 第二 , 童年期儿童掌握不同形式的直接推理是不同 步的。 步的。
(三)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 童年期记忆策略的发展 记忆策略
1、复述 是注意指向输入信息, 是注意指向输入信息,不断重复记忆材料的过 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主动进行的意识活 动。(实验证明5岁儿童有10%.7岁60%.10岁85%的 实验证明5岁儿童有10%.7岁60%.10岁85%的 10%.7 复述行为) 复述行为) 2、组织策略(按记忆内容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帮 组织策略( 助记忆的策略称组织策略) 助记忆的策略称组织策略) (1)归类:苹果 香蕉 归类: 系列化: (2)系列化: 动物 桌子 哺乳动物 椅子 马 电视 大象
(四)学习障碍的预防和矫治 第一, 第一,避免在胎儿期和婴儿期出现各种脑 损伤。 损伤。 第二,及时提供帮助。 第二,及时提供帮助。 第三,提供特殊教育。 第三,提供特殊教育。 第四,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 第四,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
第二节 童年期的认知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一)记忆容量的增加 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的广度和成人接近 小学儿童的数字记忆的广度和成人接近 数字记忆的广度 (二)记忆发展的主要特点 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 1、有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主要方式 2、意义记忆逐渐占主导地位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超过形象记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第七章 幼儿的认知发展[精]
第四节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三、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特征
第四节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学前儿童的创造力研究
年龄特征和规律
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幻想中 创造性思维成分随之增多,精细性 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各个发展阶 段中有波动。
影响因素
家庭
个性
社会文化
第四节 幼儿的创造力发展
解析幼儿创造力发展
好奇心是创造力发展的起点 创造性想象是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点 探究活动是发展创造力的主要手段 积极情绪是创造力发展的推动力 创造力发展过程充满着矛盾
第三节 幼儿的智力发展
智力三元理论
智力三元理论是斯腾伯格(Sternberg)提出的。斯腾 伯格从信息加工的观点出发,提出人的智慧行为包括三个 方面的成分,即情景、经验和信息加工。
第三节 幼儿的智力发展
社会智力的提倡
“社会智力” 包括人际交往能力、对他人的内心洞察 能力、对社会公德和礼仪的认知能力等。
第二节 幼儿的记忆发展
康威(Conway)认为自传 体记忆是对个人信息或个人所经 历的生活事件的回忆,它包含感 知体验、情节记忆、语义记忆、 自我表征等成分的复杂过程,是 自我记忆系统的核心部分。
纳尔逊(Nelson)等认为 自传体记忆包含来自一个人生活 中有个人重要意义的、具体的事 件情节的记忆,它对于自我同一 性和心理健康是关键的。
第一个阶段
分析阶段
第二个阶段
综合阶段
第三个阶段
分析综合 阶段
学前儿童的阅读,大体上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五节 幼儿的言语发展
成人对幼儿阅读的影响
选择适龄的读物 培养家庭的阅读氛围 读书给幼儿听,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 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进行共读
善用故事录音带 采取多种参与形式
大学发展心理学考试(习题卷7)
大学发展心理学考试(习题卷7)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68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不属于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六个阶段的内容是*A)惩罚和服从取向B)社会契约取向C)维护生命取向D)普遍道德原则取向答案:C解析:2.[单选题]直觉行动思维表现为( )。
A)在动作之外思考B)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C)借助表象思维D)对行动结果有预见性答案:B解析:3.[单选题]观察学习是指*A)有意识地学习他人身上的优点B)学生在老师指导下的野外学习C)一个人的行为直接受到奖励或惩罚而产生的学习D)个人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强化结果.习得某些新的反应答案:D解析:4.[单选题]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A)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B)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C)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D)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答案:C解析:5.[单选题]以下关于依恋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亲子依恋是亲子关系的表现形式之一B)依恋是生而就有的一种情感体验C)依恋关系因为血缘关系而存在D)没有血缘关系,就不能和幼儿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答案:A解析:6.[单选题]分析性加工方式的人倾向于观察细节,整体性加工方式的人倾向于看整体而忽略细节,人格认知流派认为这是个体的()差异造成的。
A)知觉风格B)解释和归因C)心理表征D)目标和预期答案:A解析:7.[单选题]关于注意的发展,儿童期个体的( )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无意注意仍在起作用。
A)无意注意B)有意识记C)有意注意D)无意识记答案:C解析:8.[单选题]在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中,服从和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的儿童,其个体特征是*A)对成*人或规章采取服从的态度.以免受到惩罚B)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意图和需要C)认识到必须尊重他人的想法和看法D)强调对法律和权威的服从答案:A解析:9.[单选题]动作或活动的结构或组织叫( )。
A)图式B)同化C)顺应D)平衡答案:A解析:10.[单选题]1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A)达尔文B)高尔顿C)华生D)霍尔答案:B解析:11.[单选题]()是指主体在记忆活动过程中,将自己的记忆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自觉地对其进行积极地监视、控制和调节A)记忆监控B)自我监控C)自我意识D)记忆状态答案:A解析:12.[单选题]埃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A)3个阶段B)4个阶段C)6个阶段D)8个阶段解析:13.[单选题]心理发展进程表现在()A)只有连续性,没有阶段性B)只有阶段性,没有连续性C)既没有连续性,也无阶段性D)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答案:D解析:14.[单选题]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少年的心理学家是( )。
7 发展心理学板
发展心理学板(书2010年月11月15日)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发展第二节幼儿的游戏一、游戏的理论(一)早期的游戏理论(二)当代游戏理论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发泄论(补偿说)补偿不能满足的愿望克服创伤性事件手段保护性的心理机制:动机:唯乐原则时期:短暂艾里克森:掌握论•1、自我宇宙阶段:婴儿以自己的身体为宇宙•第一个时期:探索活动的中心,语言被一遍遍地重复,儿童试图重复或重新体验各种动觉和感知觉。
第二时期:探索活动逐渐扩大到他人和客体,婴儿的着眼点仍然是肉欲的快乐,他试图用不同的语音和喊叫来验证自己对母亲出现的影响效果。
•2、微观阶段:学步儿用小型玩具来表现主题,学会在微观水平上操纵和驾驭世界。
•3、宏观阶段:儿童与他人共享这个世界,这一阶段的儿童起初把其他儿童当成客体来联系,以后逐渐发展为合作性的角色游戏。
皮亚杰:认知动力说机能或活动复杂客体和事件–儿童认识新事物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机能的方法。
–同化过程非顺应过程–受儿童认知发展特点的影响。
儿童游戏的发展阶段反射练习期、初级循环反应、二级循环反应、二级图式协调、三级循环反应、思维的发生3.学习理论桑代克基本观点:学习即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准备律。
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效果律。
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
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愉快的,那么学习就会发生;如果反应的结果是令人烦恼的,那么这种行为反应就会削弱而不是加强。
练习律。
包括使用律(law of use)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加以应用,这种联结的力量变会增强;失用律(law of disuse)。
一个已形成的可变联结,若不予以使用,这种联结的力量变会减弱。
• 3.从游戏的具体形式分:•(1)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幼儿通过扮演角色,以模仿和想象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
•建筑性游戏:•表演游戏:•(2)教学游戏•(3)活动性游戏。
高教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7.3学前儿童兴趣发展特点及培养
1.创设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正确回答学前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其求职兴趣更持久更深入地发展; 3.组织学前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4.提供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支持学前儿童的探究活动,引导学前儿童发
现问题。
7.3 学前儿童兴趣发展特点及培养
一、兴趣概述
1.含义:
7.3学前儿童兴趣发展特点及培养
二、学前儿童兴趣发展的特点
0-1岁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
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0-3个月):声、光、运动 相似性再认知觉阶段(4-9个月):重复刺激 新异性探索阶段(9个月以后):重复性动作 如不断抛玩具
7.3 学前儿童兴趣发展特点及培养
1-3岁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
活动的、微小的物体 突然消失的物体 成人的动作或活动 因果关系,如坐车时树木和火车的相对运动
7.3 学前儿童兴趣发展特点及培养
3-6岁学前儿童兴趣的发展
1.多直接兴趣 2.肤浅,易变化 3. 个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4.品质差,不良指向性
7.3 学前儿童兴趣发展特点及培养
三、学前儿童兴趣的培养
1.创设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
2.正确回答学前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其求 知兴趣更持久更深入地发展;
现问题。
二、学前儿童兴趣发展特点
1.多直接兴趣 2.肤浅,易变化 3. 个别差异和年龄差异 4.品质差,不良指向性
三、培养:
1.创设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2.正确回答学前儿童提出的各种问题,引导其求职兴趣更持久更深入地发展; 3.组织学前儿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4.提供多种多样的直观材料、玩具,支持学前儿童的探究活动,引导学前儿童发
力求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心理倾向。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7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自检自测1
第七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自检自测一、填空题1. 华生强调()对塑造儿童行为的决定性作用, 进而发展为(), 强调对儿童发展的控制。
2. 当儿童把玩过的玩具放进筐子里后,老师立即表扬这个行为,以后这孩子收拾玩具的行为会大大增加.这是()。
3. 斯金纳认为, 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 任何习得行为, 都与及时强化有关。
因此, 可以通过()来塑造儿童的行为。
4. 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理论不仅适合于儿童()的塑造, 也同样适用于对( )的矫正。
5. 班杜拉认为, 儿童是通过( )而习得新行为。
6.强化除直接强化外, 还有( ), 即榜样行为的强化对观察者也是有效果的。
7.格塞尔认为个体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都是按( )规定的顺序有规则、有次序地进行的.8. 格塞尔把通过基因来指导发展过程的机制定义为()。
9.格塞尔认为, 个体的发展取决于(), 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决定的时间表。
9.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 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 也不是来自(), 而是来自()的相互作用。
11. 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
12.维果茨基认为, 心理机能分为两类, 一类是(), 另一类是()。
13. 维果茨基认为, 儿童的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 “()是发展的源泉。
”14.维果茨基认为, 在儿童的发展中, 教学的性质具有若干个极限点。
第一个极限点是3岁以前的儿童, 他们是按照“()”进行学习的。
二、论述题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 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 环境教育万能论2. 操作性行为3. 强化4. 新行为不良行为5. 观察学习6. 替代强化7. 基因8. 成熟9. 成熟基因9. 主体(即大脑)客体(即环境)主体和客体11. 自我中心12. 低级心理机能高级心理机能13. 学校教学14. 自己的大纲二、论述题1)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 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2) 1. 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 – 3.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 4.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或认知活动的动力。 – 5.学习过程是学生获得知识经验、 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能力、 提高思想品质水平的过程。
二、小学儿童的学习特点
第二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 思维发展的重大过渡或转折时期 • 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
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 抽象逻辑思维仍然具有很大的具体形象 性。
一、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一)小学儿童的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 辑思维为主,但仍然带有很大的具体性
• 转折的关键期大约在小学四年级前后
• 结合本节内容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 并讨论:作为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改善同 伴关系?
• 你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发展小学 儿童的人际关系有何不足之处,在改变这 种消极的教学模式上有何设想?其出发点 是什么?
二、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一) 父母-儿童关系 亲子关系的变化:
交往时间减少 处理的日常问题的类型不同 冲突数量减少 控制力量也在变化:
个方面,开始转向对自己内部品质的评价。
例:
• 一个8岁的儿童:“在学校里,我感到,我在语文 和社会研究这些科目上很棒。在最后一学期,我 都得了A,我感到很自豪。但是,我在数学、理科 课程上却显得很笨,特别是看到其他同学都做得 很好的时候。我仍然喜欢我自己这个人,因为数 学和理科对我并不是那么重要。我自己是怎样的, 我是否受欢迎,对我更重要。”
• 在班里,他不学习,作业常不能完成,又以各种理由搪塞;在与 同学交往中,爱讲大话,情绪反复无常,常推卸责任;他意志薄 弱,自制力差,不讲信用;不注意个人卫生,身上总有一股说不 清的臭味。他一度处于自卑、自弃的失助状态中,沦为个别霸道 学生的攻击目标。
• 【案例2】男生小明,11岁,上学独来独往,课间休息也孤独自 处,平时沉默寡言;性格暴躁,经常与同学打架,稍不如意就大 叫大嚷,拍桌子、摔书本;一遇到老师批评,就咬牙切齿,一言 不发,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较强的抵触情绪;有了错误,不肯轻 易承认,总把过错推给别人。
•第三,在整个小学期内,儿童对有关具体事物和经验的知识 较有兴趣,而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的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着。
•第四,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游戏因素在儿童学习兴趣上的 作用逐渐降低。
3.小学儿童的学习态度
(1)对教师的态度——低年级:特殊的尊敬和依恋。 中年级:选择性的、怀疑的
(2)对集体的态度——从无到有 (3)对作业的态度——从“不当回事”到“当回事” (4)对评分的态度——知道评分的意义
二、小学儿童的人际关系
• 亲子关系 • 同伴关系 • 师生关系
案例分析
• 【案例1】男生小刚,11岁,小学四年级。该生的表现为:贪玩, 学习兴趣不高,和同学关系不好。最近,在他身上发生了一件意 想不到的事:他竟欠了几个同学的钱,共计148元!经查,原来 他为了与同班几个爱玩、会玩的同学一起玩,竟然提出玩一次给 对方多少钱。到那天为止,他已付出了近200元。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姚艳珠
第一节 童年期的年龄阶段和生理发展
童年期是指儿童从6、 7岁——11、l2岁,这个 时期又称为学龄初期或小 学期。 一般特征: 1、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2、掌握书面言语并向抽 象逻辑思维过渡 3、儿童开始有意识地参 加集体活动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一、学生学习的一般特点
1. 概括能力 • 直观形象水平(低年级)——形象抽象水
平(中年级)——本质抽象水平(高年级) • 从对事物外部感性特点的概括发展为对事
物本质属性的概括
2. 比较能力
• 容易发现事物之间的相异点,尤其是那些 鲜明的特点。
3. 分类能力 • 以外部特征或功用特点为分类依据发展为
以本质特征为分类依据。 • 能对字词概念分类
• 结合本节内容对该案例进行分析 • 并讨论:作为教师,在遇到学生与父母的
冲突问题时该怎么办?
• 本章完,谢谢。
编辑短信:101422,发送至:10669588621 赢取是一个女孩。我是一个诚实的人。我 不是很漂亮。我在学习上不好也不坏。我是一个很棒的小提琴演奏者。 我是一个很好的钢琴演奏者。从我的年龄来看,我长得有点高。我喜 欢几个男孩。我喜欢几个女孩。我很守旧。我打网球。我是一个非常 棒的游泳者。我努力给别人提供帮助。我总是很快的与其他人成为朋 友。大部分时候我是好的,但是有时我会发脾气。我不受一些男女生 的喜欢。我不知道男孩子是否喜欢我。
讨论:请比较下面两个有关自我的描述,并从发展心理学的 角度进行分析
• 我的名字叫C。我有黑色的眼睛。我有黑色的头发。我有黑色的眉毛。 我X岁了。我喜爱运动。我家有7个人。我有许多朋友。我住在潮州大 道南。九月份我就要满X岁了。我是一个男孩。我有一个舅舅差不多 有2米1高。我的学校是XX。我的老师姓V,是一位女的。我打篮球。 我差不多是班上最聪明的男孩。我喜欢食物。我喜欢新鲜的空气。我 喜欢学校。
(二)思维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 表现在不同的思维对象、学科和教材上。
• (三)小学儿童逐渐具备了人类思维的完 整结构(具有目的性、完整的思维过程), 但思维结构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1、概括能力 2、比较能力 3、分类能力 4、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小学儿童思维基本过程的发展
• 下课后,老师找小明谈了一次。原来小明的妈妈每天总是 不停地叮嘱他应该做作业了,应该吃饭了,应该睡觉了, 不应该吃零食,不应该到外面去,应该干这,不应该干 那……整天不停地重复这些话,唠唠叨叨。昨天妈妈为让 小明早点睡觉,催他睡觉就催了十几次。小明对于妈妈罗 嗦的表现特别反感,她越叫,小明就越不听,恶性循环。 就因为这些,小明和妈妈的关系越来越差。
• 敏捷性:运算速度、运算正确而迅速 • 灵活性:一题多解、精细性、组合分析水平 • 深刻性:间接性推理、掌握运算法则、提出“假设” • 独创性:对语词抽象材料的加工、自编应用题
第三节 小学生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一、自我的发展 (一)基本特征 • 小学生自我的发展进入“客观化时期”,社会自我形成,
儿童获得各种社会角色。 • 角色意识的建立,标志着儿童的社会自我观念趋于形成。 • 更现实、更平衡、更全面,能更清醒地意识到自我的各
第二阶段(4-9), 单向帮助阶段.
第三阶段(6-12), 双向帮助,但不能共患难的合作阶 段.
第四阶段(9-15), 亲密的共享阶段. 心理上互相信 任和支持. 稳定,排他,独占
第五阶段(12岁开始), 友谊发展的最高阶段.
(三) 师生关系 1. 儿童对教师的态度 • 重视教师的评价,教师,尤其是小学生喜欢的
4. 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运用信息的灵活性不断提高,对信息的加 工更为彻底,考虑更全面,执行控制也变 得更加有效。
三、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特点
• 思维品质体现了个体思维的水平和能力的差异, 是思维发生和发展中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
• 思维品质包括了: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 创性和批判性五个方面。
第一阶段: 父母控制(6岁以前), 大部分重要决定由父母做出. 第二阶段: 共同控制(6-12岁), 父母与儿童一起协商解决一些问题. 第三阶段: 儿童控制(12岁以上), 儿童自己做出更多的重要决定.
(二) 同伴关系
友谊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3-7岁), 儿童还没有形成友谊的概念.儿 童间的关系只是短暂的游戏同伴关系.实利, 物质, 邻近性. 不稳定.
1.小学儿童的学习动机
–外部动机占主导地位
2.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
–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 一种重要的推动力。
– 儿童的学习兴趣的特征: • 第一,在整个童年期内,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外 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的内容、对需要独立思考的 作业更感兴趣。
• 第二,在整个童年期内,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分 化。
(二)自我概念的发展
• 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 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 思想等方面的认识。
• 1. 自我描述从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发展到比较抽
象的心理特征。 跑得很快、擅长画画
• 2. 具有具体性和绝对性
聪明、友好、热心助人
我非常受欢迎,人们都喜欢我
(三)自我评价的发展
• 1. 自我评价的独立性增强,从顺从他人评价到有 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
• 2. 自我评价的客观性增强,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 对全面的或各个方面的优缺点的评价
• 3. 自我评价从以具体的外部行为为依据到以抽象 的内心品质为依据
• 4. 自我评价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四)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 他们能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感情,能根据具体 的情境更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教师,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人物, 2. 教师的期望 • 教师的期望、态度会影响小学生的学习、个性、
社会性的发展
案例分析:
• 一天,老师收到小明的谈心日记,上面写着:“高老师, 我认为妈妈是世界上最讨厌的人,我不喜欢她,恨她。真 希望她不要在我面前出现。”看了他的谈心日记,老师很 震惊,小明的妈妈其实是一位非常慈祥的母亲,为什么小 明会讨厌她,恨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