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考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与启示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创新与启示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管理体制架构中的重要一环,其制度规定和实际职能在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中面临着改革。
北京鲁谷社区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打破原体制框架,在街道层面进行全方位的体制改革,探索出一条社区改革的新思路,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社区建设积累了经验,成为我国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路径选择,具有积极的启示和示范意义。
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是社会发展、时代变迁提出的新课题。
相对于农村改革,我国城市社区改革远远落后,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街道办事处作为城市管理体制架构中的重要一环,其制度规定和实际职能在这种社会变迁中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和挑战,其改革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日益突出。
一、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按照1954年出台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作为区级政府的派出机关,代表政府办理有关居民事宜的组织,并不具有完全的行政机构性质,专职工作人员人数为3至7人,工作任务主要有三项:办理市、市辖区的人民委员会有关居民工作的交办事项,指导居民委员会的工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相对简单。
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有企业改制使原来由单位承担的诸多社会功能转移出来,归属于城市基层管理机构,最后落到街道办事处;庞大的流动人口涌入城市,使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剧增,加重了社会管理的任务,城市基层管理机构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以及工作强度均发生了诸多变化。
当前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职能远远超出《条例》规定的三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城市管理,民政福利,社区服务,人口(包括外来人口)管理,社会治安,街道党的建设,指导居委会、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等;街道内设机构一般在20个左右,人员编制也由最初的3至7人扩大到100人以上。
在实际操作层面上,街道办事处已经成为一级准政府,主要面临以下几个主要问题:(一)职能调整不到位目前,街道办事处的职能还没有真正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做充分的调整,职能多而乱。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比较与分析作者:何海兵文章来源:转载点击数:374 更新时间:2007-8-24治理是研究社会关系的新理念,强调通过合作、协商的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单位人”逐渐转变为“社会人”,社会中出现了自由流动的资源和自由活动的空间,一批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应运而生,导致原有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单位体制和街居体制相继失效或失灵。
将治理理论应用于我国城市基层社会的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探讨了社区治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介绍了我国社区建设中出现的三种典型的治理模式,分析了它们的共同特征、各自特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了我国社区治理的最终方向和阶段性过程目标。
“治理”一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世界政治、经济及社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主要目的是为了弥补国家和市场在社会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不足或失效之处。
在最具权威的全球治理委员会的研究报告中,指出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或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它有四个特征: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1]。
与此巧合的是,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启动了社区建设的步伐,主要的背景是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政府不能再象计划经济体制下完全靠行政权力垄断所有的资源,社会上已经出现了大量的自由流动资源和自由活动空间[2],个人从单位体制中解放了出来,而原有的主要管理“社会闲散人员”的街道和居委会体制在新形势、新问题面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症状,与此同时,社区中也逐渐产生了一些社会中介组织、民间团体等,居民也越来越重视自己所居住的社区,开始参与一些社区公共事务。
社区治理期末复习题(精)
《社区治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 1989年, (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
A .联合国开发署B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C .世界银行D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全球化首先是指( 。
A .政治全球化B .经济全球化C .军事全球化D .社会和文化全球化3、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 。
A .城市最基层的政府机关B .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C .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D .城市社区的社会团体4、 1958年之前,我国农村基层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
A .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管理体制B .乡(行政村管理体制C .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管理体制D .乡政村治管理体制5、政府机构具有扩张的本性已被(所证明。
A .亚当 . 斯密关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论述B .帕金森定律C . “马太效应”理论D .凯恩斯的“消费驱动”理论 6、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界任期为( 。
A . 2年 B . 3年C . 4年D . 5年7、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人际关系主要是靠(维系的。
A .自然的情感、血缘或亲缘关系B .法规规则C .契约约束D .礼节仪式8、英国社区照顾的理论基础是( 。
A .标签化理论B .正常化理论C .人道主义理论D .社会关系网络9、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对社区内(的管理。
A .商用物业B .居住物业C .工业物业D .其他用途物业10、个案工作是工作者以(的方式帮助个人或家庭的方法。
A .群体化B .个别化C .小组D .团体化二、多项选择题1、“治理”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在于( 。
A .行为主体不同B .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C .管理的范围不同D .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2、促成“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原因包括( 。
A .现代福利国家的危机B .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危机C . “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危机D .世界性环境的危机3、 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主要包括( 。
《社区治理》期末复习题
《社区治理》期末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89年,()发表的一篇题为《撒哈拉以南非洲:从危机到可持续增长》的报告中,首先使用了“治理危机”一词。
A.联合国开发署B.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C.世界银行D.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全球化首先是指()。
A.政治全球化B.经济全球化C.军事全球化D.社会和文化全球化3、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是()。
A.城市最基层的政府机关B.城市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C.市辖区或者不设区的市的人民委员会的派出机关D.城市社区的社会团体4、1958年之前,我国农村基层实行的管理体制是()。
A.人民公社政社合一管理体制B.乡(行政村)管理体制C.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管理体制D.乡政村治管理体制5、政府机构具有扩张的本性已被()所证明。
A.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看不见的手”的论述B.帕金森定律C.“马太效应”理论D.凯恩斯的“消费驱动”理论6、按照有关法规规定,我国城乡基层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每界任期为()。
A.2年B.3年C.4年D.5年7、非正式社会支持网络的人际关系主要是靠()维系的。
A.自然的情感、血缘或亲缘关系B.法规规则C.契约约束D.礼节仪式8、英国社区照顾的理论基础是()。
A.标签化理论B.正常化理论C.人道主义理论D.社会关系网络9、社区物业管理主要是对社区内()的管理。
A.商用物业B.居住物业C.工业物业D.其他用途物业10、个案工作是工作者以()的方式帮助个人或家庭的方法。
A.群体化B.个别化C.小组D.团体化二、多项选择题1、“治理”与“统治”概念的本质区别在于()。
A.行为主体不同B.权力运行的向度不同C.管理的范围不同D.权威的基础和性质不同2、促成“全球性结社革命”的原因包括()。
A.现代福利国家的危机B.发展中国家发展模式的危机C.“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危机D.世界性环境的危机3、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城市街道办事处组织条例》规定:街道办事处的工作主要包括()。
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思考
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思考发布时间:2022-08-05T03:10:21.71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3月6期作者:李凤莉[导读] 社区党建工作实行机制能够令党建工作有效、高质量完成,李凤莉吉林省白城市城南街道兴盛社区吉林白城 137000摘要:社区党建工作实行机制能够令党建工作有效、高质量完成,同时良好的社区党建工作机制也是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的重要条件。
在新形势下,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制度,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建设文明社区、促进社区党建工作顺利进行。
因此,本文为促进社区党建工作能合理有序展开,深入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思考,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党建;工作;机制引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不断完善社区党建工作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工作运行机制,从各方面提高党组织的建设,优化社区环境。
因而,有必要对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进行思考探究,有利于社区党建工作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人民的作用。
一、改善社区党建工作运行机制的意义社区党建能够促进社区平稳发展,从而促使小康社会全面建成,有效发挥社区党建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
然而这不能离开健全完善的体制和机制[1]。
强化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以十九大精神为核心,坚持贯彻落实提高党员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加强党员队伍建设[2]。
随着全国建设管理机制逐渐完善,社区党建工作即将迈向了新台阶。
在社区党建工作中,要从思考研究途中更新过去的体制与机制,改善社区党建工作内容、模式,加强社区党组织的影响力以及工作能力。
因此,社区党建是国家重点关注的目标。
在持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中,将重点放在改善人民服务,建设和谐的社区,积极探索社区党组织所能发挥的作用。
作为社区其他组织以及领导各项工作的核心,把控着社区的发展建设。
由此看来,社区党建工作革新体制机制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进行社区党建工作中不仅要切合实际充分把握宗旨和方向,更重要的是落实在现实生活中。
论文 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机制研究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及路径研究专业:行政管理学号:姓名:指导老师:填写时间:摘要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剧,社区已经完全融入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成为其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好坏对于城市发展建设和维护社会稳定与团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推进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下,社区公共服务在社会发展与稳定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政府在推进公共服务改革的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
通过对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概念进行界定,来介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和问题,审视现有的社区公共服务状况后,提出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路径,最后探索新形势下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行政体制改革多元化供给模式目录摘要 (1)目录 (2)一、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概念界定 (3)二、城市社区服务体系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4)(一)社区服务的政策法规建设逐步完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管理和运营机制 (4)(二)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政府定位不合理,各部门缺乏规划协调 (4)(三)社区公共服务的资金和配套设施的短缺 (5)(四)社区公共服务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低 (5)(五)供给体系中居民参与度不高,服务意识较低 (6)三.改善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路径及社多元化供给模式的探析 (6)(一)改善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路径 (6)1、在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引入市场机制,提高社区市场性公共服务效率 (7)2、政府正确定位自身的公共服务功能 (7)3、建立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的多元筹集渠道 (7)4、提高社区公共服务人员的素质和专业化水平 (8)5、推动社区居民的积极参与 (8)(二)新形势下社区公共服务多元化供给模式的探析 (9)1、多元化的供给主体 (9)2、建立多元参与的公共服务机制 (9)3、出台配套的放律法规政策,保证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构建 (9)四、结语 (10)参考文献: (11)2013年05月25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社会热切期待改革取得新突破的同时,指出要“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
关于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存在的问题及运行机制研究――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例
论文摘要:本文以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中心城市――嘉兴市社区服务为研究对象,就现阶段嘉兴市社区服务现状进行调研分析揭示了现阶段我国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并就如何建立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的管理运行机制提出相关对茕建议。
论文关键词:社区服务社会化产业化运行机制现阶段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及社区服务领域的拓宽社区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道路已成为城市经济新的增长点,也将成为社区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文以嘉兴市社区服务为研究对象对当前社区服务在社会化产业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如何建立促进社区服务产业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出笔者的看法。
一、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的提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曾掀起一轮社区服务研究的高潮.初步培育了居民的社区意识,但由于受历史、体制,观念等诸多因素影响,社区服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定位于社会公益性服务。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和社会的转型社区服务的功能在不断拓宽,主要表现在.一是城市居民由原来的“单位人”转化为“社会人”社区服务必须承担原来由单位向员工提供的服务功能.并加强居民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二是由于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原来的后勤服务逐步向社会化发展社区服务要承载部分生产性服务三是社会阶层出现分化各阶层利益差别增大.从而增加了阶层矛盾,社区服务通过为低收入阶层提供社会保障.可以缓;中阶层矛盾,减少社会摩擦与冲突.增加社会和谐:四是民众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民众生活出现多样化,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结构也出现变化。
社区服务功能的拓宽带来了社区服务性质重新定位的问题,社区服务不能没有公益性.但社区服务也不能只具有公益性。
社区服务的兴旺发展离不开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了依靠政府的扶持、社会的赞助和志愿者的义务奉献外更重要、更关键的是牢固确立自我发展意识.培育自我发展机能.其途径是实现社区服务的社会化和产业化。
二、现阶段社区服务社会化和产业化存在的问题所谓社会化,一是社会事情社会办.二是社区和社会从封闭到开放.从隔绝到统一实现一体化。
城市社区服务与治理社会实践报告
城市社区服务与治理社会实践报告一、引言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单元,承载着居民的生活需求和社会交往。
为了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区的整体治理水平,社区服务与治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报告旨在探讨城市社区服务与治理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城市社区服务现状城市社区服务涵盖社区设施建设、文化娱乐活动组织、社会福利提供等多个方面。
目前,许多城市社区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公共图书馆、体育设施和健身中心等。
社区也经常举办各种文艺演出和居民互动活动,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
同时,社会福利机构和志愿者组织也在为需要帮助的居民提供支持。
然而,城市社区服务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社区设施存在分布不均和质量不高的情况,部分社区缺乏必要的公共设施。
其次,活动的组织和宣传不够到位,导致很多居民对社区活动缺乏兴趣。
此外,社会福利机构和志愿者资源有限,无法满足所有需要帮助的居民。
三、城市社区治理现状城市社区的治理包括居民自治和社区管理两个方面。
居民自治是指居民通过选举代表,参与决策和管理社区事务。
社区管理则由政府和社区居委会共同承担。
目前,许多社区已经建立了居民自治组织,并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
政府也加强对社区管理的指导和支持。
然而,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居民对自治组织的参与度不高,很多居民对社区事务缺乏了解和兴趣。
其次,社区管理中的权责划分模糊,导致管理效率不高。
政府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也需要进一步明确。
四、城市社区服务与治理的挑战城市社区服务与治理面临着以下挑战。
首先,人口老龄化和流动性增加,给社区服务与治理带来了新的压力。
其次,社会经济差距和文化差异导致社区服务的不平衡和不公平。
此外,信息化和科技发展对社区服务和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五、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提升城市社区服务与治理,我们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社区设施建设,提高设施的覆盖率和质量,确保居民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
其次,改进社区活动的组织和宣传方式,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引言城市社区是城市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城市居民的重要生活空间和社交交流平台。
良好的城市社区管理是城市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能够提供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区发展所需的各类资源。
然而,在现代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社区管理存在一系列问题,如管理方式陈旧、管理机制不健全、服务资源不足等,给社区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便。
本文将从城市社区管理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改善城市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提高城市社区管理的效能。
二、问题分析1. 管理方式陈旧目前,很多城市社区管理使用的是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如书面通知、会议制度、人工巡查等,这种管理方式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主要短板是效率低下和信息不畅通。
传统的书面通知和会议制度耗时耗力,而人工巡查也存在盲区和漏洞,这些都导致了社区管理的滞后性和不灵活性。
2. 管理机制不健全现有的城市社区管理机制多为单一的管理模式,缺乏多元化和综合化的管理手段。
社区管理主要由政府或相关机构负责,缺少居民的主动参与和监督,这导致了管理机制的僵化和居民参与的不足。
另外,社区管理的决策过程不透明,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也使得管理结果难以取得满意的效果。
3. 服务资源不足城市社区管理服务面临着一定的资源压力。
一方面,城市社区的居民数量庞大,日常服务需求量大,如居民健康保健、社区活动、文化娱乐等。
另一方面,很多社区的服务资源并不充足,无法满足居民的需求。
这使得一些社区服务无法得到及时提供,居民对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满意。
4. 社区管理与城市规划不协调城市社区管理与城市规划之间缺乏有效的协调和配合,导致了城市社区管理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很多城市社区规划不符合居民的实际需求,社区服务设施和公共空间不足,导致了居民生活不便和社交交流的困难。
这也使得城市社区管理资源的合理配置成为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对策建议1. 创新管理方式应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推行数字化管理和智能化服务,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发展历程与启示作者:李春来源:《理论导刊》2013年第02期摘要:社区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近30年政策文本的解读,可以发现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社区服务”的概念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经历了提出与探索阶段、以效率为导向的社区服务产业化阶段以及公平与效率并重的社区服务均衡发展阶段。
这一演变是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之后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过程中各种客观力量推动的结果。
关键词:社区公共服务模式;发展历程;启示;公平;效率中图分类号:D669.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3)02-0026-03社区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层载体,社区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是社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由民政部提出“社区服务”的概念以及推进社区服务实践的发展以来,已经经历了20多年的时间。
回顾与梳理这一发展历程,对于推动未来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完善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发展历程界分以公平与效率为维度,结合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经费来源、供给方式等依据,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模式的发展历程大体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社区服务的提出与探索阶段(1987—1993年)早在1985年,“社区服务”一词就在期刊和报纸上出现,显示出人们开始从新的角度和层面认识包括传统社会福利在内的“社区服务”这一类事物。
事实上,在正式提出“社区服务”的概念之前,相关社会福利事业早已在全国遍地开花,并取得了诸多成绩。
按照民政部的统计,截至1986年末,全国城镇共兴办社会福利院、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精神病疗养院、荣军休养院以及各种各类社会福利设施7800多处,收养18万多人。
[1]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原有社会福利体系难以有效满足企业转制等带来的社会服务不断外放的需要,传统社会福利模式的回应性不足成为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议题。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化服务的几点思考
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化服务的几点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社区建设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切实加强社区社会化服务工作,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期,结合我区实际,对社区社会化服务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未来工作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认真调研,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区社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政策建议。
一、我区社区社会化服务工作的现状(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措施得力。
区委、区政府坚持把社区建设,特别是社区服务工作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居民自治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大事来抓。
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社区建设两年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提出了加强我区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要求。
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基本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民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社区居委会主办、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运行机制,社区管理体制日臻完善,社区建设的成果日益显著。
(二)突出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服务工作。
我区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的“社区社会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的福利性服务和为全体社区居民提供的公益性服务。
服务的主体以政府部门为主,同时也包括社区居委会、驻区单位、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企业和社区居民,服务方式以无偿和低偿服务为主,强调服务的社会效益。
(三)坚持在实践中探索,不断创新社区社会化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近年来,我区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与社区社会化服务发展相适应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和服务工作运行机制,健全社区居委会自治功能,以多种形式推进社区民主管理,探索社区社会化服务的方式方法。
以社区党建、社区自治两大方面为着力点,开展社区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和救助服务、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社区安全服务这“六大”服务,就业再就业率平均在80%以上;群众满意率每年都有显著提升;以“活动带发展”,社区居民在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教育活动、体育活动中充分享受文化教育体育服务所带来的身、心和谐的良好风尚,带动此项服务在我区的全面发展;在社区安全服务中,使我区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成效得到了大幅提升,人民可以安居乐业。
浅谈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与路径创新
浅谈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与路径创新1. 引言1.1 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城市治理的第一道防线。
社区治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个良好的社区治理能够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互助合作、共同参与社区事务,从而提升社区的整体素质和文明程度。
社区治理也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可以有效传递政策信息,增进政府与民众的互信和互动。
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对于城市发展的推动作用上。
一个良好的社区治理可以有效整合社区资源,激发社区居民的创造力和活力,推动社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社区治理也有利于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精细化,让城市管理更加贴近基层实际,更加符合居民的需求和期待。
城市社区治理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只有加强城市社区治理,才能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2 城市社区治理现状城市社区治理是指在城市社区内,通过社会主体自主参与、政府依法管理、社会组织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公共服务和社区建设的活动。
目前,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城市社区组织建设不够完善,很多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不高。
现行的社区治理模式比较单一,社区管理工作还存在一定的硬伤,如信息不对称、决策不够民主等问。
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不够完善,社区公共服务水平不高,社区服务机构缺乏服务内容的拓展和创新。
社区便民化改革推进较慢,社区公共设施设备滞后,影响了社区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舒适性。
在城市社区治理现状中,这些问题亟待解决,需要加强社区组织建设、创新社区治理模式、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度、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和推动社区便民化改革,以提高城市社区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1.3 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挑战目前,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着诸多挑战。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流动加剧,社会群体关系复杂多变,社区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和矛盾日益凸显,给社区治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关于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的思考
关于进一步发展社区服务的思考发展社区服务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发展社区服务对于构建和谐万州和将万州区建设为重庆第二大城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社区服务的涵义、主要内容、宗旨和基本原则以及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社区服务的涵义。
所谓社区服务是在政府的指导和扶持下,发动和组织社区成员,利用和开发社区资源,开展各种福利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以不断满足社区成员的生活需要的过程。
简单地说,主要是指社区开展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的生活服务的过程。
(二)社区服务的内容、宗旨和基本原则。
社区服务主要有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面向各类弱势群体和优抚对象的福利服务(主要包括:①为老年人提供福利服务,②为残疾人提供福利服务,③为优抚对象提供福利服务,④为少年儿童提供社区服务,⑤为贫困者提供福利服务);二是面向普通居民的便民利民的日常生活服务;三是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部队的“后勤”服务。
社区服务的宗旨是福利服务。
社区服务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社会效益为主。
(三)社区服务在社区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内容,是社区建设的“龙头”、骨干。
这主要是因为,社区服务通过向各类弱势群体和全体居民乃至辖区内企事业单位提供各种福利服务和便民生活服务,解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求,从而为开展全方位的社区建设奠定了基础;社区服务的各类设施为开展其他社区活动提供了条件;社区服务的成功经验正在带动社区建设工作的发展。
二、我区社区服务发展现状及取得的主要成绩自2003年7月,区委、区政府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推进社区建设的意见》以来,我区社区建设工作在近3年的时间里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社区在加强城市管理、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和服务群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街道、社区居民委会以拓展社区服务为抓手,构建和谐社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既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完善了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又密切了党群和政群关系。
社区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社区服务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区作为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提供各种服务和保障居民福利的责任。
然而,在实际运行中,我们也发现了社区服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社区管理不够完善社区作为一个独立的微型社会单位,需要有良好的管理机制来维护秩序和提供服务。
然而,目前许多社区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由于人员资源有限,很多社区工作者负荷过重,导致他们无法全面照顾到每位居民的需求。
其次,在决策上缺乏透明度和参与性,居民参与的渠道较少,很多政策制定缺乏公众意见。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
首先,增加社区工作者数量和培训力度,以确保每个社区都能有足够专业且热心的工作人员。
其次,在决策过程中引入居民参与机制,如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或设立意见箱,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解决居民关切。
二、社区设施不足或衰退社区设施是提供服务的基础,但很多社区在这方面存在问题。
一些老旧社区的设施陈旧且维护不及时,新建社区则缺乏必要的配套设施。
例如,公共活动场所和绿地面积不足,导致居民缺乏娱乐、休闲的机会。
此外,公共交通网络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以满足长期增加的出行需求。
为改善社区设施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老旧社区的改造力度,并提供资金支持给新建社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
同时,在规划新社区时应注重设置公共活动场所和绿地,并完善公共交通路网。
三、社区服务内容单一目前许多社区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服务而缺乏多样化服务内容。
除了医疗、教育等基本服务外,社区还应该提供更多符合居民利益和需求的服务项目。
例如,开展职业培训课程、托儿所和养老院设立等措施可以帮助居民更好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活水平。
为了丰富社区服务内容,社区管理者可以与企业、学校和非营利组织合作,开展不同形式的培训课程和活动。
此外,政府也应加大对社区服务项目的资金支持,并积极推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以确保多样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四、社区之间信息交流有限由于缺乏信息共享机制,许多社区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
我国社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我国社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一、我国社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红利消退,我国社区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
这些问题既影响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也对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挑战。
1. 社区管理薄弱在许多地方,社区管理薄弱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
有些地方缺乏有效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机制,导致基层治理困难重重。
社区卫生、环境卫生等公共服务缺失或滞后;物业管理难以跟上快速城市化发展步伐;少数不法分子在社区内肆意妄为等现象时有发生。
2. 社会参与度低下虽然我国推行了“群众路线”,但实际上仍然存在许多群众参与渠道狭窄、数量偏少的情况。
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信息传递方式落后、组织手段单一等原因造成的。
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政府及机关部门决策中,默认为“代表”而非真正的民意代表,限制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和决策的主动性。
3. 公共设施不完善公共设施是社区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许多地方,公园、儿童活动场所、运动设施等公共休闲娱乐设施数量不足,导致居民缺乏健康娱乐和户外活动场所;商业配套不完善,没有便利店和购物中心等满足日常需求;停车位紧张,给居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4. 社区服务体系亟待完善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然比较薄弱。
医疗、教育以及文化等领域的服务覆盖面有限,特别是在大城市中人口密度较高的老旧小区中更为突出。
缺乏专门针对特殊群体如学龄前儿童、留守老人等提供支持服务的机构或项目。
5. 快节奏生活压力大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对居民造成了巨大压力。
工作加班繁忙、生活琐事繁多,导致居民无暇顾及家庭、邻里和社区的交流与互动。
高压力的生活方式不仅影响了居民身心健康,也损害了社区凝聚力和乡土情感。
6. 社会治理手段待增强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时,我国社区的防范能力还需增强。
例如,在公共安全事件中,一些地方缺乏有效的应急处置手段;对风险评估和隐患排查机制建设不够重视;未能真正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等。
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学校名称:姓名:学号:专业:教育层次:入学时间:指导教师:论文提纲一、社区公共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一)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概念解析(二)社区公共服务问题分析1、社区信息宣传方式单一2、社区科教文卫发展良好,医疗卫生还有待提高3、社区养老助残活动开展仍欠成熟4、社区在促进就业方面宣传不够,政策制度不全5、政府定位不合理,各部门缺乏协调规划6、社区公共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7、社区公共服务资金短缺,政府投入不足8、居民参与意识不够,服务意识淡薄二、社区公共服务产生的原因分析(一)不够优化的社区组织(二)社区职能和社区工作存在缺陷(三)社区居民与社区公共服务的不协调三、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的解决对策与建议对策与建议(一)理顺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二)社区自主管理权限的确定和保障(三)丰富社区资金筹集方式(四)改善社区组织人力资源状况(五)健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法律法规1、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2、制定行业准入规则。
(六)拓宽社区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渠道。
(七)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浅析社区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内容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城市社区作为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场所,同时也成为了社会管理的基本单位,其建设成果、发展状况以及和谐程度都直接影响着居民生活质量的高低,本文通过对我国社区公共服务问题的提出以及发展现状的介绍,总结当前社区会共服务存在的问题。
对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寻找行之有效的对策,此外还提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城市,社区,公共服务。
社区公共服务作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并促进了社区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的进展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稳定,关系到整个社区机体的健康成长。
一、社区公共服务现状及问题分析本文研究所选择的社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内,分别是北梁社区和xx社区,选择这两个社区一方面因为北梁社区是一个新社区,于2016年xxx时间入住新住户,因此各方面建设都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特别是今年才开始起步的社区建设工作使得北梁新城在社区发展上显得不够成熟,但同时也为社区建设方案创造出更多的研究机会和突破口。
试阐述社区服务的运行机制。
答:社区服务的运行机制就是如何合理安排社区服务的各种制度、结构、资源和人员等使其实现良性运行,让社区服务有规律、有计划的进行。
国外社区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己经形成了良好的运行机制,大体可以分为四部分:一是政府部门的运作机制。
西方国家的社区服务开始大都是自发性质的,随着社会问题的增多,政府逐渐认识到发展社区服务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途径后高度重视其发展。
西方国家的社区服务或照顾的具体提供者是非营利组织或志愿组织,并鼓励企业参与社区服务,但是,政府在资金投入、法律支持、项目管理以及协调组织间关系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而这些正是我们进行的社区服务所欠缺的,政府组织在社区服务的运行中不应该只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而应扮演服务者的角色,这里所说的“服务者”不仅包括为社区居民服务,还应该为社区内的志愿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商业组织服务,为它们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这样才能保证社区服务的福利性质。
主导作用还表现在对社区服务运行的监督上,包括社区服务项目、服务资金、社区工作人员的监督。
二是资金投入机制。
国外社区服务的资金主要来源政府拨款、个人或社会组织的捐款、社区服务机构的服务收入。
政府拨款是社区服务的主要资金来源,占到80%以上,在极少数国家社区服务是由政府全额拨款,全体成员享受免费服务;个人或社会组织的捐款主要是通过国家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居民捐款或是通过专门的慈善机构来提供捐款。
我国社区服务应在政府保证对社区服务资金提供上占主导地位之外,还应积极扩大社区服务的资金来源渠道,鼓励个人或企业为社区服务捐款,简化捐款手续,透明捐款资金的使用情况,对于捐款的个人或组织给予税收优惠或奖励。
同时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投资比例,按照西方国家的经验,一般来说地方政府应提供主要的资金来源。
三是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机制。
西方发达的国家的社区服务都是由政府和社区服务组织合作开展的,政府依赖社区非营利组织为社区提供服务,近些年来,社区非营利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大大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同时还增加了就业。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指对城市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和改革的过程。
它涉及到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市场化改革、城市规划与管理、城市公共服务等多个方面。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丰富多样,其意义重大且深远。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
传统产业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亟需进行调整和升级。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经济向高端、绿色、智能化方向发展。
只有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二是市场化改革。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是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特征。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加强市场调节作用,推动市场主体的自由进出和公平竞争,打破行政垄断,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只有通过市场化改革,才能激发市场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三是城市规划与管理。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求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提高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区,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品质和形象。
同时,加强城市管理,提高城市治理能力,保障城市的安全和稳定。
只有通过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改革,才能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吸引人才和资本的流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之四是城市公共服务。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求提供高质量的城市公共服务,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城市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
通过改革城市公共服务体制,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只有通过城市公共服务的改革,才能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提高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重大且深远。
首先,它是推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
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1-12-25T14:30:35.135Z 来源:《论证与研究》2021年11期作者:庞练恩[导读] 摘要:当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有多个问题,比如业委会居民的低参与性,居委会有过重行政方面的负担,并且存在物业公司的盈利目标与社区治理处于矛盾之中,社区的工作者和居民也对社区治理社区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成效存在认知差异等问题,城市社区治理可以从提高其服务居民的意识和能力入手,对物业公司采取招标的形式,形成竞争以提升效率,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工作者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交流等管理创新对策,本文从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相关问题入手,深入探讨城市社区治理的可行策略,希望可以对此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社区治理;问题;对策城市社区治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庞练恩(中共广西防城港市委党校 5380001)摘要:当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有多个问题,比如业委会居民的低参与性,居委会有过重行政方面的负担,并且存在物业公司的盈利目标与社区治理处于矛盾之中,社区的工作者和居民也对社区治理社区工作者与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成效存在认知差异等问题,城市社区治理可以从提高其服务居民的意识和能力入手,对物业公司采取招标的形式,形成竞争以提升效率,提升社区服务质量,促进社区工作者与社区居民的沟通交流等管理创新对策,本文从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相关问题入手,深入探讨城市社区治理的可行策略,希望可以对此领域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理论参考。
关键词:社区治理;问题;对策前言:社区体现出的是一个社会的缩影,社区治理问题是保证社区稳定的基础,社区观念在中国计划经济时代非常凸显,城市居民的工作、生活都是在一个社区范围之内,单位型的社区邻里关系就是在此时期形成,我们党也对于此问题做出相关报告,报告里指出对于社区体系加强的建设,将社会的主要问题集中于基层,基层社区的治理与社会安定稳定密不可分。
一、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1、治理体制欠缺官方成立与管理的社会组织是目前大部分社区治理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主体,其功能发挥受限,社区居民对社会组织的认识非常浅显,有一定的误区,并且居民也缺乏对社会组织的信任与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改革的思考摘要: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和龙头以及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行业,仍存在诸如服务资金不足、服务工作者素质不高以及社区服务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在国外社区服务的理论和实践指导下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改革的设想和重构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业的运行模式和运行模式下具体路径选择。
关键词:城市社区服务业运行机制改革近年来,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在努力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区”,大力推进城市社区建设。
社区服务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和龙头以及作为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行业,加强社区服务的建设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的沟通,扩大社区居民就业,发展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由于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服务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如何搞好城市社区服务业,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推进“和谐社区”的构建成为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性课题。
一我国社区服务业的发展现状“社区服务”是指在政府倡导和扶持下,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需求,依托街道和居委会,发动社区力量开展具有社会福利性质的服务活动。
“社区服务业”是社区服务的延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社区服务事业,是指在政府的倡导下,依托街道和居委会,为满足社区居民尤其是低收入家庭的需要,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们安居乐业,维护社会稳定为目标的城市基层工作。
二是社区服务产业,随着人们水如水平的提高和市场经济、消费观念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由政府和街居行政组织包揽的部分社区服务工作,可以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来完成,从而形成一种以满足社区生活需求为对象的新兴行业,如“保洁公司”“保安公司”、“物业公司”、“家政服务公司”等。
自20世纪8O年代后期民政部首次提出在城市开展社区服务以后,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构建和谐社区重大任务的提出,各地对社区服务业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社区服务的形式日趋多样,内容日渐丰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服务设施有了较快的发展社区服务设施是发展社区服务业的物质保证,为此我国各级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快速建设社区服务设施。
截至20XX 年底,已建成社区服务中心8479个,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9.5万个,便民利民生活服务点66.5万个,初步建立起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的街道社区服务中心;以提供综合性服务和覆盖广泛为特点的社区服务站(所);以街道和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的便民利民服务络。
据民政部门初步统计,全国至少80%多的居民委员会建立了社区警务室,6o%多的居民委员会建立了社区图书室,85%的社区设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点(站。
20XX年,上海市成立社区文化服务中心,指导全市社区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并提供大量的文娱活动,借此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
2.社区服务范围有了新的拓展社区服务的对象由单纯地为民政救抚对象扩展到了全体社区居民,服务范围也从特定的政策帮助转向了社区居民需求,从单纯的生活服务拓展到精神文化服务。
目前,社区服务内容包括养老、助残、优抚、青少年教育、医疗康复、居民生活、家政、信息及治安防范等多层次、多方位的系列化服务.3.社区服务向专业化发展社区服务专业化主要表现在两个层面:一是社区服务队伍有了一定的专业化。
许多城市对选举或应聘上来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了业务培训,如北京、南京、重庆、青岛等地。
有的地方像江苏省还组织全省制定统一的社会工作者水平等级考试,通过考试的人员才可以作为社区聘用工作者的候选人,这有助于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二是出现了专业化的社区服务。
一些家政服务业将钟点工、保姆介绍、租赁业务等多种服务扩展开来,把具有这方面专长的人员纳入服务队伍络,根据需要统筹安排,随时调遣,使社区服务更具有专业化的特点。
4.社区服务方式多样化社区服务突破传统的无偿、低偿服务的框架,创造出了无偿、低偿、有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形式。
根据社区成员生活需求和市场服务需求确立服务项目,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采取不同的服务形式,对民政救抚的对象实行福利性服务,只服务不收费;对老年人、残疾人等需要社会帮助的群体实行低偿服务,只收取成本费;对有经济支付能力的居民和单位则实行有偿服务。
5.社区服务向络化发展社区服务利用络来实现社区服务资源的共享,提高社区服务产业规模化水平。
上海、天津等地通过设立覆盖全社区或全城市的服务求助系统,把各经营点连接起来,在交流信息、调剂余缺、平衡供需等方面实行络化经营,促使社区服务业从分散型、个体化向集团化、群体化方向发展。
例如,一些与社区居民日常生活相关的水、电、气等的服务也开始实行络化收费和管理。
二当前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业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的城市社区服务业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单位办社会”逐步瓦解,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老龄社会的到来,家庭结构的小型化和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社区服务业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渐凸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社区服务资金短缺多年来,资金缺乏一直是困扰社区服务发展的棘手问题。
首先,政府的投入不够,社区服务是一项带有社会福利性的事业,政府是社会福利的谋求和代表者,发达国家都是以政府经费的投入为主。
但是我国政府对社区的投入非常有限。
以湘潭市雨湖区平政街道新景社区为例,上级政府每年对该社区拨款的财政总额是3万元左右,这其中包括社区工作人员的工资、奖金福利等各种费用,真正用于社区服务的不足1万元,而社区每年的费远大于政府的拨款。
该社区负责人侯锡华书记表示,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居委会不得不向居委会的成员下任务来进行创收,因此居委会80%的时间放在应付上级的检查和业务方面,而真正放在为居民服务的时间不足20%,严重影响了社区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社区的环境卫生所需要的费用大部分是靠居民集资来维持的,这也在某种程度加深了社区居民和居委会之间的矛盾,影响了服务工作的开展;其次,民间资金注入有限。
由于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力量薄弱,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资金缺乏,用非营利组织所得的收入来反哺社区服务的情况相当少。
同时受计划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的影响,社会团体和其他民间组织投资社区服务的意识性和积极性也较差,这必然影响到社区服务业的开展;最后个人的投入有限。
由于社区服务很长一段时间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个人对社区服务意识比较淡薄,捐助主动性不强。
因此资金短缺是制约我国社区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社区服务投资主体的一元化难以满足居民多元化的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社区服务的接受者不再完全是弱势群体,一些高消费、高收入的群体希望社区能够提供一些与之相适应的精神生活服务。
但是我国现行社区服务体系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形成的,政府作为社区服务业的主要提供者,财力和物力毕竟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也有待增加和提高。
社区服务业长期在政府的推动下,总是在低水平上运行,难以满足全体社区成员多元化、个性化以及现代化的需求。
3.社区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社区服务水平有限虽然近年来我国社区服务工作者的素质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随着社区服务业的不断深入,社区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与社区服务业发展的要求越来越不适应,难以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的多种需要。
国外发达国家的社区服务要求从业人员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英国,从事社区照料的管理人员、关键工作人员和照顾人员均受过水平不等的专业训练。
然而,我国社区服务工作人员主要由家庭妇女、离退休人员、下岗待业人员等组成,他们大都没有接受过比较系统的社区服务工作的专业训练,素质不高,知识结构不合理,不能很好地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设置服务项目和应采用的服务方式,一些服务设施处于闲置半闲置状态,服务质量也不尽人意。
虽然我国也有一定数量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但社区工作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的构成比例很低,全国119万社区服务队伍中专业技术人员和专业管理人员分别仅占10%和6%。
4.志愿者队伍薄弱。
无法推动社区服务的自觉发展志愿服务既是公共服务的重要资源,又是培养社区志愿文化、形成社区信念共同体的社区文明的基石。
由于志愿服务的范围很广,不仅可以丰富我国社区服务的内容,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还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但是我国的志愿者服务队伍与日本以及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资料显示,日本约50%的国民参加过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美国每年有9000千万人参加社区服务工作;人口仅3000万的加拿大,也拥有1300万志愿者,而到20XX年我国志愿者服务组织为9万个,志愿者人数为540万。
造成我国志愿者队伍相对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我国的社区服务业长期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完成的,公众只是简单的接受服务,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强,自觉参与社区服务的意识不高;--是社区志愿服务的活动及其组织机制、运行机制的行政化色彩太浓,过多的政治动员降低了服务的自愿性;三是相关的政策不完善,志愿者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的参与机制和长效激励机制,致使志愿者服务活动无法持久的开展。
5,我国非营利组织力量薄弱难以形成多元化的社区服务投资主体社区服务业在发展初期由政府起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国外的经验表明,开展大量、具体的社区服务的内容和项目,应由民问团体或组织来实施。
因为作为第三部门的社会团体对完善和发展社区服务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社会团体及其活动可以提高政府工作的效率,充分利用社区内的社会资本,减轻政府投资社区服务的负担,并可以扩大社区居民的就业渠道。
另一方面,非营利组织致力于提供的各种社区服务,如就业培训、抚养贫困儿童、成人教育等可以更好地满足社区居民多层次需求,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加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
但是在我国却忽视了对社区非营利组织的培养。
据资料显示,中国每万人拥有的社团数量为1.45家,这个数字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其他发展中国家。
法国的每万人非营利组织数是l1O.a5,日本是97.19,美国是51.79,印度为lO.2l,巴谣是l2.66。
这就使得社区基本不具备一个相对独立的实体进行经济活动的能力,自我发展相对缓慢,不能有效地开展社区活动。
我国社区非营利组织力量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一是我国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不重视,在政策上尤其在税收政策上没有给予相应的扶持和帮助,在立法上没有明确界定非营利组织的地位。
二是我国许多非营利组织的产生不是社会选择,而是政府选择的结果,多少还存在着对政府的依赖,致使非营利组织自身的服务意识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