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学案教师版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6篇
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合同协议、条据文书、策划方案、总结报告、党团资料、读书笔记、读后感、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planning plans, summary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reading notes, post reading reflections, essay encyclopedias, lesson plan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7篇),欢迎大家分享。
柳永《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诗歌欣赏》中的《望海潮》。
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及作者简介;2. 诗歌的音韵美、意象美、情感美;3. 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4. 课堂实践:仿写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望海潮》的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2. 掌握《望海潮》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审美特点;3. 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2. 教学重点:掌握《望海潮》的韵律、意象、情感等审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海的壮美,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望海潮》;2. 背景介绍:讲解作者苏轼及《望海潮》的创作背景;3. 诗歌朗读:全班齐读诗歌,感受其音韵美;4.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解读诗歌的主题及艺术特色;5. 例题讲解:讲解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分析其韵律、意象、情感;6. 课堂实践:学生仿写一首以海为主题的诗歌,教师巡回指导;7. 随堂练习:分析一首现代诗歌,探讨其与《望海潮》的共通之处;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内容:背景介绍、诗歌朗读、诗歌解析、例题讲解、课堂实践、随堂练习;3. 重点:意象、情感、主题、艺术特色。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海为主题,仿写一首诗歌;2. 答案:学生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诗歌欣赏的方法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苏轼的其他作品,了解其诗歌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2. 学生诗歌创作能力的培养;3. 板书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一、诗歌的意象美和情感美的理解1. 意象美:《望海潮》中的意象生动丰富,如“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诗两首》中的《望海潮》。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诗歌的背景介绍,诗词的朗读与解析,重点词汇的讲解,诗词意境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望海潮》,并背诵全文。
2. 理解并掌握诗中的重点词汇,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
3. 领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背诵诗词,理解诗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难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悟诗词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语文课本、笔记本、词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大潮的壮观景象,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望海潮》。
2. 朗读诗词(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3)分组比赛朗读,评出最佳朗读者。
3. 解析诗词(1)了解作者和诗词背景。
(2)讲解诗中的重点词汇。
(3)分析诗词的意境。
4. 例题讲解讲解诗词中的难点句子,如:“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诗词中的句子,巩固所学知识。
6. 感悟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豪情壮志,感悟诗词的意境。
7.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课题:《望海潮》2. 作者:苏轼3. 诗词背景:浙江之潮4. 重点词汇:潮、观、豪情、壮志5. 意境:壮阔、激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望海潮》。
(2)翻译诗词中的难点句子。
2. 答案:(1)背诵内容见课本。
(2)翻译答案见课本。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诗词的朗读、理解和感悟方面表现较好,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描写钱塘江大潮的诗词。
(2)以“壮阔”为题,写一篇描绘自然景象的作文。
重点和难点解析1. 诗词的朗读与背诵2. 重点词汇的讲解3. 诗词意境的体会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5. 情感感悟与课堂小结6. 作业设计与答案一、诗词的朗读与背诵(1)教师在示范朗读时,应注重语音、语调、停顿、重音等方面的处理,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朗读榜样。
望海潮教案(多场合)
教案名称:《望海潮》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望海潮》的背景,理解诗句的意义,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赏析,提高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1.诗句的意义。
2.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1.诗句的意义。
2.诗歌的表现手法。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望海潮》的背景资料、PPT课件。
2.学生准备:预习《望海潮》,查阅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介绍《望海潮》的作者苏轼,以及他的文学成就。
2.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钟)1.学生自读《望海潮》,注意读音和停顿。
2.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价。
3.学生齐读《望海潮》。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15分钟)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义。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学生讨论诗句的意义和表现手法,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品读课文,体会情感(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望海潮》。
2.学生分享自己朗读时的感受,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对《望海潮》的理解。
二、深入学习,探讨诗歌意境(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望海潮》的意境,如大海的壮阔、潮水的汹涌等。
2.学生讨论诗歌的意境,分享自己的见解。
三、拓展延伸,比较阅读(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望海潮》与其他描写大海的诗歌,如《观沧海》等。
2.学生讨论比较阅读的感受,分享自己的见解。
四、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精选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赏析诗歌语言之美2、了解干谒诗课时安排:一课时预习作业:1、熟读并尝试背诵诗歌。
2、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写下:全词你认为最好的一句和最难懂的一句。
教学过程一、导入、诵读、感知风格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词——柳永的《望海潮》。
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词。
(如有字音错误订正字音,如无字音错误,就说看来大家预习得很好,)我们诵读古诗词,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读出词的风格特点。
老师来读一遍,请同学们听读体会。
(教师范读)词的上下片风格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上片意境开阔,下片清丽婉约。
(如学生答不出来,提醒学生注意上下片用词的不同。
)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读出词的风格特点。
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朗诵一下这首词?(学生读)声音悦耳,情感饱满,体现出了上下片的不同风格,为什么同一首词会出现这样不同的风格呢?随着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一探究竟。
二、梳理品味昨天预习时让同学们写下初读后自己不理解的句子,这是大家所写(出示手里的页子),其中有一句诗句提出的最多(出示手里的页子),就是这一句——(ppt显示: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大家是哪里不理解呢?(解释字面意思。
)字面意思正如大家所说,但是内在的深层含义就需要我们再深入研读一下了。
1、夸什么比如这个“夸”字,夸的是——“好景”,有哪些“好景”呢?(学生可能会拎具体的句子),这些属自然风光,是好景色,词中还有好景况,是那些方面呢?(学生梳理回答,教师板书:地理位置、自然风光、都市繁华、民生安乐。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高二语文《望海潮》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2.明确城市荣衰兴败折射历史的兴亡悲情和词人的爱国情怀。
3.培养学生对诗意的探寻,培养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比较赏析两首词的意象,体会独特的意境。
【教学方法】讲授法、白板展示法、直观演示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江南盛景自古让人魂牵梦绕,尤其是素有美誉的杭州和扬州。
有很多描写杭州的诗词: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林升《题临安邸》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也有很多描写扬州的诗词: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杜牧《赠别二首》(其一)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苏轼《江城子》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殷芸《殷芸小说·吴蜀人》这节课我们就共同走进柳永笔下的杭州和姜夔笔下的`扬州。
二、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学生白板展示,师生共同探讨)两首词意象选取不同,组合方式不同,表现手法、所呈现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截然不同,请结合诗歌语句,并分析比较。
三、合作探究(一)这两首词意境特点、情感色彩截然不同,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明确:“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二)为何一百年前的富庶会变成一百年后的萧条?明确:“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导致北宋灭亡是统治阶级的骄奢淫逸和纸醉金迷。
四、拓展延伸《望海潮》《扬州慢》,一欢歌一悲吟,你更喜欢哪种情感表达?说明理由。
明确:(一)历史的真实:繁华和灾难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花开花落,城市、国家就是在这样的起起伏伏中向前发展的。
(二)文学的审美表达:讴歌盛世和反映灾难都是文学家的责任。
五、巩固提升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锯锉、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七篇
柳永《望海潮》教学设计七篇九年级《望海潮》优秀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掌握词的基本知识。
2.了解柳永及他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鉴赏这首词并利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4.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鉴赏这首词并利用联想、想像的方法领略词的意境美。
教学难点:学习本词中点染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俗话说的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那,杭州城到底有怎样的迷人景色能令我们的古人发出如此的感慨呢?今天我们就跟随词人柳永一起来学习一下他的《望海潮》,来领略一下这人间天堂的美丽景色。
(板书)二.词的基本知识:词,产生于晚唐,兴盛于宋,指一种可以合乐歌唱的新诗体。
因词是诗的变体,故又称诗余;因词合乐可歌,故又称乐府、曲子词;因此往往句子长短不齐,故又称长短句。
三.柳永生平及其影响:柳永(约9871053),初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属福建)人。
晚年任屯田员外郎,后人称他为柳屯田。
排行第七,也称柳七郎,或柳七。
他出身于书香仕宦之家,但个人世路坎坷,多次应进士试,不第。
生活落拓,长期出入歌楼舞馆,与歌妓们相处密切,靠为她们填词作曲维持生活。
正由于这样的生活境遇,使他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
他精通音律,既擅长作歌词,又擅长谱写乐曲。
他创制了很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很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升。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四.整体感知。
1.请同学听录音,注意词中生字的读音,并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词描绘了一种怎样的都市生活场景?并试着说说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抒发了他怎样的感受?2.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这首词。
1)先看词的题目,词的题目是不同于诗的题目的,诗的题目一般概括的是诗的内容,词的题目则是词的格律。
“新课堂”望海潮学案(教师版)
语文高2014级必修4 主备教师:陈沿如审查教师:向军使用时间:第11周《望海潮》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词的相关知识;了解作者柳永。
2. 品悟词的意境,体味其中情感。
【重点难点】1.重点:品味语言,感悟情感。
2.难点:语句鉴赏及炼字炼词预习案【学法指导】1.查找词的相关知识(包括词的起源与名称、词的分类、词牌与标题等);2.用15分钟的时间,结合课文注释,疏通词的大意,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3. 利用10分钟(课外)结合“读法指导”反复诵读,力争准确背诵。
【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柳永 (约980--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世称柳七,福建崇安人。
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他的词风行一时,《雨霖铃》是他的代表作。
在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 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奉旨填词柳三变”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望海潮》教学设计
《望海潮》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望海潮》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正确朗读唐代文学家杜甫的《望海潮》。
2.熟悉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
3.通过诗歌理解人生意义和哲理。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杜甫的《望海潮》原文、解释和注释。
2.学生准备纸笔。
三、教学步骤: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段静海潮声音的音频,激发学生对大海的想象和向往,引发学生对诗歌《望海潮》的兴趣。
2.诗歌分析(15分钟)教师先带领学生快速阅读整首诗,然后逐行解读诗歌的意思,解释其中比喻的含义。
重点解释以下词语和句子:a.“东边日出西边雨”:这句诗中的雨指的是“客心”。
b.“无忧无虑无感丧”: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他与社会的矛盾。
c.“心亦忍”:诗人面对社会艰难生活的态度。
3.诗歌品味(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品味诗歌中的韵律和修辞手法:a.韵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押韵和韵脚,分析诗歌的韵律。
b.修辞手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美。
4.学生朗读(15分钟)教师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逐句朗读诗歌,提醒学生注意语调和表达的情感。
5.学生练习(2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互相合作进行朗读。
每组选择一个学生朗读一部分诗歌,其他学生可以提出改进意见。
6.总结(15分钟)教师进行总结,简要回顾诗歌的内容和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a.这首诗对你有什么启示和感悟?b.你觉得诗人通过这首诗想要表达什么?c.这首诗中的一些比喻和修辞手法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四、巩固练习: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围绕《望海潮》的主题或其中的一些句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独立思考。
五、拓展延伸:教师可以邀请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韵律分析和朗读训练,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望海潮》的分析和品味,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欣赏这首诗的内涵和韵律。
通过朗读训练和写读后感,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
柳永《望海潮》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望海潮》,详细内容为诗歌全文及其注释。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字词、句式及修辞手法,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2. 感受诗人柳永对钱塘江的壮丽景象的描绘,培养审美情趣。
3. 通过对诗歌的品读与赏析,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作者情感的理解。
重点:诗句的翻译与赏析,描绘景象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钱塘江大潮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壮丽景象,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句,圈出生僻字词。
3. 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讲解生僻字词,翻译诗句,分析修辞手法。
5. 课堂练习:学生结合所学,尝试用古诗文的形式描绘一种自然景象。
六、板书设计1. 《望海潮》2. 诗句: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
4. 作者情感:豪放、激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运用古诗文形式,描绘一种你喜欢的自然景象。
示例答案:山青天碧翠相连,水绿波平画中游。
2. 课后反思:结合课堂学习,反思自己在描绘自然景象时的优点与不足,如何改进。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在讲解诗句时,是否注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2. 拓展延伸:推荐阅读柳永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创作风格,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中关于理解并掌握《望海潮》的字词、句式及修辞手法的要求。
2. 教学难点中提到的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以及作者情感的理解。
3. 教学过程中的互动交流和课堂练习环节。
4. 作业设计中的古诗文创作练习。
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中的学生主动思考和文学素养提升。
一、教学目标解析1. 字词解析:详细解释生僻字词,如“潮平”、“风正”、“一帆悬”等,确保学生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8篇
《望海潮》教案一等奖(精选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古代汉语》第二册第七单元《诗词鉴赏》中的《望海潮》。
具体内容包括:1. 诗歌的背景知识:了解作者柳永的生平及其创作特点。
2. 诗歌的篇章结构:分析《望海潮》的词牌、韵律和结构。
3. 诗歌的主题思想:领悟诗中描绘的壮阔海景和抒发的豪放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望海潮》的词牌特点,理解诗中的意境和主题。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中意象的领悟,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2. 教学重点:《望海潮》的词牌特点、韵律美和意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课外诗词鉴赏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海浪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海的壮美,引入本课。
2. 新课导入:介绍作者柳永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词牌《望海潮》。
3. 诗词鉴赏:(1)朗读诗词,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2)分析诗词的结构,如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3)解析诗中的意象,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等。
4. 例题讲解:以诗中“东南形胜,三吴都会”为例,讲解地理知识在诗词鉴赏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诗中的其他意象,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望海潮》2. 板书内容: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意象:潮、风、帆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望海潮》的词牌特点。
(2)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中的意境。
2. 答案:(1)词牌特点:双调,七言绝句,平仄韵脚交替。
(2)意境描述:诗中描绘了壮阔的海景,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较好地掌握了《望海潮》的词牌特点和意境。
但在讲解诗中意象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
望海潮教案三篇
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案三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望海潮教案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望海潮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词和宋词的相关情况;了解柳永的词作。
过程与方法: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手法和点染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柳永的痴情和对杭州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分析《望海潮》所采取的铺叙渲染手法和点染手法。
教学难点:分析《蝶恋花》中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赏析最后两句。
教学方法:朗读、鉴赏、背诵、讨论、分析。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基本阅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蝶恋花【导入语】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位它们的动人之处。
【词和宋词介绍】词,本来是配乐的歌词,所以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又称长短句。
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
词有词牌,又称词调。
词牌,是原来乐谱也即词的格式的名称。
不同的词牌,其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声律,都有不同的规定。
因为格式是固定的,所以写词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词填进去。
词按字数的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长调又叫慢词。
词可以分段,分2、3、4段的依次叫双调、三调、四调,不分段者叫单调。
词有四个特点:a 句子长短不齐,又叫“长短句”;b 有固定的词牌,字、句数、声韵固定,“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c 结构多为两片或两阙;d 押韵要么全押平韵,并一韵到底,要么全押仄韵,一韵到底,中途换韵不多。
词始于南朝,定形于中晚唐,盛行于宋代。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通用6篇)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望海潮》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2、推敲语言,体会炼字技巧。
3、描述意境,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重点】1、体会炼字技巧。
2、学习点染艺术。
【教学难点】1、探寻主旨。
2、背诵全词。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公元1161年,金大举进攻北宋。
据《鹤林玉露》一书记载:有一首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
”后人谢处厚有感于此,写了一首诗:“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谢处厚把金兵大动干戈、大举进攻北宋的责任归到这首词及其作者身上。
完颜亮的侵犯是不是就因为这首词的关系?(肯定不是的,他们都夸大了文学的作用了。
)但有一点肯定的是,这首词的影响非常大。
这首词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柳永的《望海潮》。
二、积累·整合1、柳永介绍。
【据中国社科院杨义研究员统计,柳永今存下212首词中,近40首词近乎全景式地描绘大都市!】2、题目解说。
既是词牌(柳永自制之词牌,与音乐有关),又是标题(与内容有关)。
三、感受·鉴赏(一)因声求气,掌握诵读方法。
1、学生朗读。
2、教师正音。
①读准字音。
(注意韵脚)②读对句读。
(注意节奏)③读出情感。
(注意抑扬)3、教师范读。
(或听配乐朗诵)4、学生体味,师生齐读。
①全词感情饱满,适度夸张,铿锵有力。
②上片写形胜之地和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下片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5、概括主要内容。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精华】望海潮教案四篇望海潮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本词的景物描写方法。
2、了解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
3、掌握词的一些基本常识。
二教学重点:1、柳永对慢词长调的开创意义。
2、本词景物描写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数量词运用所体现的风格。
2、景物描写中白描、铺叙手法。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五参考书目:1、《中国文学史》(三),游国恩等主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唐宋词名篇讲演录》,王兆鹏著,广西大学出版社3、《中国古代诗词精品赏读丛书:柳永》,赵长征编著,五洲传播出版社六课时安排:两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口语训练(一)导语:晏殊是北宋前期的代表性词人,写了很多婉约曲致、歌咏升平的词作。
14岁入朝后,历任要职,官至仁宗朝的宰相,生平喜爱文学,又喜欢荐拔人才。
北宋诗人张舜民写了一本笔记叫《画墁录》。
书中的第一卷里说,柳永第一次赴汴京预备参加科举时,流连于花街柳巷,没能考取功名,他写的《鹤冲天》中有一句词“忍将浮名,换了浅吟低唱”得罪了仁宗皇帝,很长时间内吏部不让他升迁。
柳永就去找同是词人的当朝宰相晏殊,希望能拉他一把。
但晏殊却讽刺他作“彩线慵拈伴伊坐”之类的情词,和当时的“深斥浮艳虚华之文”的仁宗皇帝一样,鄙视他的俚俗浮艳的词风,自然不肯帮他。
不过这个晏殊是个非常有诚信的人,七岁能文,被誉为神童。
十四岁参加科举考试时,宋真宗召见了他,让他和进士们一起在朝廷接受面试。
晏殊在会试中看了题目后,向皇上奏道:“臣十天前已做过这篇文章,草稿尚在,请圣上另命一题。
”皇上赞其诚实,当众赐同叔进士出身。
正是他的诚实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也最终帮助他官场上的升迁。
我的故事讲完了,下面把时间留给发言的同学。
(二)口语表达:话题:同学们可就毅力这个话题,结合自己看过的某本书,某个名人的名言、某个影视中的人物事迹,发生在同学中的某个人或事作主题发言。
训练:请五六名同学上讲台,每个人作五分钟的主题发言。
望海潮教案 (2)[001]
望海潮教案1.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了解《望海潮》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和熟悉《望海潮》的内容和意义;•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来阐释诗歌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朗读和口头表达能力。
2. 教学重点•了解《望海潮》的背景和作者;•理解和熟悉《望海潮》的内容和意义;•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3. 教学过程3.1 导入(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有关诗歌的知识,以及诗歌与人生、自然的关系。
3.2 阅读与理解(30分钟)•分发《望海潮》的诗歌原文给学生,学生自行阅读。
•教师对诗歌的背景进行简要介绍。
•进行整体理解:教师解读诗歌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分小组进行详细理解: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诗歌的含义、表达手法、意象等,并进行归纳总结。
•用学生自己的话来复述和解读诗歌的内容。
3.3 生字和词汇学习(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诗歌中的生字和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学生自行阅读,注重语境理解,学习词汇的正确用法和表达方式。
3.4 朗读和解读(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朗读练习,并在小组内讨论朗读中问题和困惑。
•分享朗读体会和感受,学生对诗歌的意境进行解读和理解。
•教师给予个体和集体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朗读和解读的技巧。
4. 课堂延伸4.1 创作练习(3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望海潮》的理解和感受,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学生可以选择运用类似的意象、押韵方式或情感表达。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作品,互相给予建议和评价。
4.2 诗歌欣赏(2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其他类似主题和意象的诗歌作品,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欣赏诗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学生自行阅读诗歌,并在文中找出与《望海潮》相似或相反的地方,并进行比较和对比。
5. 课堂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的所学和收获。
•学生可以提出问题和疑问,教师进行解答和反馈。
《望海潮》教案
《望海潮》教案《望海潮》教案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海潮》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望海潮》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
2.反复诵读,流畅背诵,感知次词的声韵之美。
3.学习铺陈手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词的有关知识(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此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二.导入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三.作者简介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
原名三变,字耆卿,排行第七,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且是长调(慢词)的倡导者,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时间第周课题主备审核使用教师编号编写时间望海潮(第1课时)贾克文边强2014、5、5 【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宋词的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反复吟读直至背诵,体会这首词的音韵美。
2、把握词中所运用的意象,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感受宋初杭州物阜民丰的盛景。
3、掌握词中点染、铺陈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品赏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课前导学】一、知识链接。
1、宋词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宋词以它独有的魅力一直都那样熠熠生辉。
宋词代表了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
北宋前期词坛的中心人物是晏殊和欧阳修,后来大政治家范仲淹又开辟了词的意境并启发了豪放派词风,慢词圣手柳永拓宽了词的篇幅并发展了婉约派词风。
北宋后期大文学家苏轼对词进行了彻底的革新开创了豪放派词风,周邦彦则成为此时婉约派之集大成者。
南宋前期辛弃疾、陈亮等继承了豪放词风并形成了爱国词派,李清照是此时的婉约派大家。
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为首继承了婉约派词风并发展为格律词派。
(1)词的起源:词产生于唐,盛行于宋,在唐代广为流传,最初是宋代的“流行歌曲“。
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得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
词有很多别称,如“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曲词”“歌词”等。
(2)关于词牌和标题:词的标题是次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次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3)词的分类①按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②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③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姜夔等)2、作者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宋工部侍郎柳宜的幼子。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和哥哥三复、三接都有文名,号“柳氏三绝”。
他在宋仁宗景佑元年中进士,曾做过睦州推官,定海晓峰盐场官,最后做屯田员外郎,亦称柳屯田。
他的词集《乐章集》。
后改名永,字耆卿。
因排行七,又称柳七。
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许。
他通晓乐律,熟悉民间乐曲,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者,更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柳永大约在公元1017年(宋真宗天禧元年)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著名的《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词不胫而走,宋仁宗听后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一次终于通过考试,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奉旨填词柳三变。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
他创制了许多词调,而且这些词调得到广泛的传播,是当时知名度很高的音乐家。
许多歌妓因善于演唱他所作的词,或者得到他的嘉许使得身价大大提高。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
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从上面的介绍我们得知,柳永是最早的歌坛偶像,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于今天的“超女”。
他的“粉丝”,也是历史上最狂热最忠诚也最具规模的“粉丝”。
论数量,当时民谣说“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就说明柳永的“粉丝”到处都有,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多得不计其数。
论狂热,柳永的“粉丝”也丝毫不输于“超女”“粉丝”。
由于他写得一手绝妙好词,随便给哪个歌妓写上几句,她就会身价倍增。
于是,歌妓们对他爱得发狂。
柳永又称柳七,能和柳七亲热唱和,哪怕是倒贴银子。
论铁杆,柳永的“粉丝”更是忠心不二,无人可匹。
柳永死时家无余财,是他的那帮歌妓“粉丝”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认识不认识的“粉丝”们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以至于相沿成习,称之为“吊柳七”或“吊柳会”。
论影响,柳永的“粉丝”也是不得了的。
连宋仁宗都成了他的最大“粉丝”,虽然他羞于承认,还对柳永有几分嫉妒。
论“副作用”,柳永的“粉丝”也闹出了惊天动地的大动作。
追捧偶像,总难免有一定副作用。
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让他差点儿成为汉奸。
3、背景知识此词的创作年代也可据此定为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之前。
这也是《乐章集》中所能考订的作年最早的一首词。
宋真宗咸平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杭州)。
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
所以这是一首投赠词,目的是得到地方长官的召见和赏识。
《望海潮》是柳永创制的词牌,钱塘江潮是天下奇观,调名当取其意。
二、诵读感悟。
1、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⑴形胜:地理形势重要。
⑵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⑶天堑:天然的壕沟,此处形容钱塘江的壮阔。
堑,qiàn。
⑷重湖叠巘清嘉:巘,yǎn,山峰。
清嘉,秀丽。
⑸高牙:原指军前大旗,因旗杆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词中代指孙何。
⑹异日图将好景:画下来。
将,助词,无实义。
2、再读课文,读出节奏。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琦,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3、三读课文,读出气势。
朗读指导:从朗读的角度来看,它的节奏特别的整齐,对仗多,要人一口气念下去,朗读起来感情越来越激越,造成一种宏大的气势。
①感情饱满,适度夸张。
②上片首句朗读在“繁华”处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的壮观,词句短小、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③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读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分文章七分读,涵咏工夫兴味长,一篇美文,只有反复诵读,涵咏其中,才能得其妙处。
记忆文章靠读,领会文章靠读,鉴赏文章靠读,写作文章也靠读。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说的道理是很明白的。
语文阅读教学中提倡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
李林中学高一年级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时间第周课题主备审核使用教师编号编写时间望海潮(第2课时)贾克文边强2014、5、5 【课堂导读】●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
我们也一直徜徉于诗的园林,在“国风”粗朴而纯美的乡野民声里结识了散璞玉之辉的“诗经”,在屈原浪漫而深沉的情感激流里邂逅了纵日月之光的“离骚”。
我们的心灵之谷还回荡着李白“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铿然之音、杜甫“万里悲秋常做客”的苍凉之叹。
今天,我们又将在这瑰丽的园子里摘取另一朵奇葩----宋词,并把我们关注的目光投向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
(板书标题)一、整体感知。
1、词中描写了那些景物?明确:烟柳、花桥、风帘、帐幕、云树、怒涛、青山、桂花、荷花、烟霞。
2、词人用这些意象来描绘杭州,通过阅读,大家对作者笔下的杭州是一个什么印象呢?请简要概括上下阕内容。
明确:一个太平盛世下的繁华大都市,富庶、美丽。
人民的生活安定、富足、祥和。
这首诗歌通过两个方面表现杭州的富庶、美丽、祥和的。
上片着重刻画了杭州的自然风光之美,城市经济的繁荣。
下片着重写的是百姓生活的安定、祥和。
3、《望海潮》描绘了一派太平、富庶、安定、祥和的都市生活景象,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明确:写杭州突出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杭州是东南的重镇。
(2)历史传统:自古以来,杭州是繁华都市。
(3)自然景观:有著名的钱塘江、秀丽的西湖。
(4)市井面貌:建筑、设施美观、人口密集。
(5)百姓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处处笙歌,老老少少都心情愉悦。
●附:全词赏析㈠赏析上阕我们先来看看上片:柳永在杭州生活过一段时间,对杭州比较了解,因此写起杭州来都能选择主要的,能体现杭州特点的景物铺叙而就。
仿佛在我们面前展开一幅宏伟壮丽的历史画卷。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大开大阔,直起直落。
两个四字对句,气势博大,力量非凡。
“东南形胜”,就方向言,杭州地处东南,地理位置很重要,风景很优美,故曰:“形胜”;“三吴都会”,是从社会条件着笔写的。
它是三吴地区的重要都市,那里人众荟萃,财货聚集,故曰:“都会”。
八个字交代了地理位置之浩瀚、面积广大,给人以开阔之感,引起阅读期待:是何处如此占尽天时地利?下句紧接着作了回答:“钱塘自古繁华。
”这一句是对前两句的总结,因为杭州具有这些特殊条件,所以“自古繁华”。
“自古”突出了杭州历史悠久,繁华富庶。
字字铿锵,力能镇纸,以鸟瞰式的镜头摄下杭州的全貌,同时也点出了将要歌咏的重点:“形胜”、“繁华”。
接下来,词人如数家珍般一一细数杭州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以下三句分别就首句中的“都会”、“形胜”、“繁华”,作出形象的说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是对“三吴都会”的展开描写。
远望去,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中才有的好景致。
这一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过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一派“都会”景象。
“参差”形容楼阁高下不齐,“十万”指人口众多,未必是确数。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是对“东南形胜”的展开描写。
视线从城内转到钱塘江边,这里选择了钱塘江岸和江潮两种景物来写“形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