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导学案4新人教版必修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教案: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 (第4课时) 教案(系列四)
鸿门宴第四课时文言知识积累一、通假字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通“背”)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交戟之士欲止不內(內,通“纳”)二、古今异义约为婚姻古:结成亲家;今:男女婚事所以遣将守关者古:……的原因;今:因果连词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古:意外的变故;今:表程度副词将军战河北古:黄河以北;今:河北省臣战河南古:黄河以南;今:河南省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古:鱼和肉,指被欺凌沛公居山东时古:崤山以东;今:山东省今人有大功而击之古:现在别人(沛公);今:现在的人而听细说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说来三、重点文言实词释义 ( 12个 )1、军沛公军霸上:名词作动词,驻扎。
从此道至吾军:名词,军营。
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名词,军队。
勇冠三军:名词,军队的编制单位。
2、击因击沛公于坐:动词,杀。
秦王不肯击缶:动词,敲打,敲击。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名词,碰撞。
3、内毋内诸候:内,通“纳”,动词,接纳。
帘内掷一纸出:名词,里面,与“外”相对。
内无法家弼士:名词作状语,在内部。
色厉内荏:名词,内心,心里。
4、如劳苦而功高如此:动词,像。
沛公起如厕:动词,往、去。
固不如也:动词,及、比得上5、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动词,通“背”,违背。
每逢佳节倍思亲:副词,愈加。
6、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动词,道歉,谢罪。
乃令张良留谢:动词,辞别。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动词,感谢。
7、意然不自意:动词,料想、意料、估计。
其意常在沛公也:名词,心意、意图。
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名词,意思。
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名词,神态,神情。
8、坐项王、项伯东向坐:动词,坐下。
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名词,座位。
坐北朝南:动词,坐落,指位置所在。
停车坐爱枫林晚:介词,因为。
9、举杀人如不能举:副词,尽。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1、掌握《史记》的体例和特点。
2、概括全文内容,归纳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文言特殊句式等。
3、对比赏析刘邦、项羽形象,了解作者用个性化的语言和行动刻画人物的方法。
4、认识项刘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一、 知识链接(一)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史书,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__________。
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 30世家, 70列传篇, 10表,8书。
鲁迅先生评《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二)背景探索1.项刘起义: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贵族项梁率侄项羽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项梁后被秦将章邯所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令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令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前,后为项羽所杀)项羽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军主力。
由于秦军主力为项羽所破,刘邦很顺利入咸阳,“欲王关中”。
2.约法三章与驻军鸿门: 刘邦入咸阳后,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广大百姓的支持。
(进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且派兵守关,驻军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
两军剑拔弩张。
3.项伯、张良有故: 项伯,名缠,他是项羽最小的叔父。
早年曾杀了人,跟随韩公子张良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避。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4.鸿门宴的座次: 按古代的礼仪,帝王和臣下相对时,帝王面南,臣下面北;宾主之间相对,则为宾东向,主西向;长幼之间相对,则长者东向,幼者西向。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第1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测
与
评
价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达标检测题
检测与纠错
(四)......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急,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袭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自矜功伐,奋其斯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悟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解说:在灭秦战争中,X邦大军几乎兵不血刃,秦军即闻风瓦解。反观项羽却一路苦战,在刀光剑影、腥风血雨之中来到某某时,已是姗姗来迟。
学习难点
项羽直率粗犷与X邦胸有成府对比
自
主
研
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探究阅读思考: 清代学者梁玉绳在《史记志疑》中批评说:"高帝此时尚未为王,且前后俱称沛公,何忽于X良三称大王耶?"又说:"羽时亦未为王,故沛公称羽将军,以其为诸侯上将军也。《史记》乃预书为王,此下项伯曰:'项王',X增、项庄曰'君王',X良、樊哙曰'项王','大王',沛公曰'项王'凡书王者二十几,似失史体",你对梁玉绳的批评是如何认识的?
解说:作者是把项羽当作悲剧英雄来写的,他一方面号称"西楚霸王",另一方面由于自矜功伐而致"乌江自刎"的悲剧。既有赞叹,又有惋惜。
练习册第48页
第4题
总结与升华
课后反思:
解说:项羽直率粗犷与X邦胸有成府判若分明。
精讲与点拨
(三)项羽已定东海来,西,与汉俱临广武而军,相守数月。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高中语文 6鸿门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学习目标:1、复习课文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多方位深入分析问题的能力。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举措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3、把握本课出现的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古今异义字、特殊句式等。
预习案【学法指导&使用说明】1、反复诵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疑难问题,再研读本学案。
牢记:先读完课文,再做本预习案。
2、认真限时,规范书写,独立完成,保证学案完成质量。
3、25分钟独立完成预习案,勿忘:自主完成,全力投入,不干扰别人和不被别人干扰,边读边完成预习导读题。
4、35分钟自主、讨论、交流、质疑,教师点拨,切记:讨论集中,及时修正自己的答案。
5、5分钟当堂训练。
一、回忆所学内容,完成复习检测1、文学知识填空《史记》又称为《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___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对后世史学影响深远。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帝王传记)__篇,世家(记诸侯本系)__篇,列传(序列人臣事迹)__篇,表(大事年表、人物年表)__篇,书(记经济、天文、历法、礼乐等方面的情况)__篇,共526500字。
《史记》对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既有高度的思想性,又有动人的艺术魅力。
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整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________,________”2、字音(给加点的字注音)王.___关中;飨.___士卒;说.___项羽;好.___美姬.__;鲰.___生;卮.___酒;戮.___力;有郤.___;樊哙.___;玉玦.___;从.___百余骑.__;数.___目项王;目眦.___;狗彘.___;啖.___肉;按剑而跽.___;交戟.___;为.___击破沛公军;若属皆且为.___所虏;客何为.___者3、字形(填空) xiǎng___客;食sūn___。
玉jué___;联mèi___; jué____择;漏zhī____;è____运。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编号:07编写:罗朋娟审核:审批:王勇时间:班级:姓名:组评:师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司马迁、《史记》及鸿门宴及相关背景。
2、理解归纳文中文言文基础知识能力目标:1、梳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能复述故事情节。
2、学习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能客观评价人物,审视历史。
【学习重难点】重点: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2、学习通过人物语言、行动、表情、神态描写,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难点:人物形象分析【学习时数】5学时第1学时自主预习案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故事情节。
3、掌握文中重要的字、词、句解释,提高翻译能力。
一、自主学习,质疑交流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参照《新学案》P35)文学常识填空:本文选自__________,它是我国第一部__________史书,作者是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__________。
该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
鲁迅先生评《史记》,“”2、初读课文,注意字音,了解课文大意。
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飨()士卒美姬()卮()酒郤()鲰()生玉玦()目眦()跽()戮()力参乘()()刀俎()啖()樊哙()沛公欲王关中()道芷欲间行()数目项王()3、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故事情节。
(1)自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了解课文大意。
(2)“鸿门宴”是一场真正的宴会吗?它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再读课文,按情节的发展过程理清故事内容。
三、小结:本课时重点进行知识链接,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故事情节,初步认识人物。
四、作业:借助有关工具书,翻译全文(在课文中批注)五、学后反思第2、3、4学时探究展示案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文章中文言文知识点2、理出本文起伏跌宕故事脉络。
新编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教案: 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 (第1课时) 教案(系列四) Word版
鸿门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的时代背景了解古文化常识、重点实虚词及文言句式。
2、过程与方法: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的个性特征,认识鸿门宴这场斗争中刘、项胜败的原因。
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根本原因,吸取“骄兵必败”的历史教训。
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项羽”这个主要人物形象。
掌握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和句式。
2、教学难点:从鸿门宴会座次安排看风云突起。
掌握文中的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方法引导、点拨学生利用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把握来带动对疑难语句的理解,即以文脉带动语脉,培养学生利用语感来推断疑难语句的能力。
教学课时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 掌握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 通过听读,整体把握,分析情节。
一、导入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诗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竞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提示:这首歌是刘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得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刘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刘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高中语文 第六课 鸿门宴第4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第六课鸿门宴第4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通过比较阅读深入探究性格于命运的关系【重点难点】(1)重点难点: 人物性格的深入探究。
【学习内容】一、复习导入二、比较阅读,深入探究《鸿门宴》刘项人格浅析(一)汉语词汇所反映的人格特征千古名篇《鸿门宴》中的词汇,用得极其简洁准确,又极其生动传神。
从中,也反映了刘邦和项羽各自不同的人格特征。
从描述刘项言行的词汇看其人格先说项羽,他听了曹无伤告密,即刻大发雷霆:“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即是明天一大早。
这说明项羽急不可耐,遇事浮躁。
这与将帅每逢大事有静气的要求相去甚远。
“击破”,说得轻松,表明项羽自负轻敌。
当日深夜,项伯为刘邦说情,项羽竟然许诺。
真可谓日令夜改,毫无主见。
及至次日,刘邦前来谢罪,刚说到“今有小人之言┅┅”项羽随即接住话题说:“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言”,说。
“之”,代词,指情报。
项羽指名道姓公开点明情报是曹无伤说的。
可见项羽头脑简单,胸无城府。
以后,还有谁敢再送情报?后来,樊哙闯入帐内,“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按剑”,用手按压剑柄上。
“跽”,挺直身子长跪,做好随时起身防御的姿势。
此时,叱咤风云的项羽见了樊哙也畏惧三分。
于是,连称“壮士”。
又赐酒又赐猪腿,又问“能复饮乎?”项羽的话说得太多了,竞让樊哙借题发挥,引来责问,讨个没趣。
再说刘邦,他在二次危急关头,说了三次“奈何?”着实惊慌。
可是,他处惊不乱,懂得向部属问计。
见了项伯,“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一个“奉”字,使人想象到刘邦双手举杯的一副谦恭模样。
“约”,结。
结为亲家。
好一个刘邦。
这是带有联盟性质的政治婚姻。
他抓住机遇,抓住关键人物了。
于是,他已有几分胆量于次日拜访项王当面作解释了。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好一个“不自意”,轻描淡写、轻声细语,“我不曾料想到。
”甜言蜜语,巧妙开脱。
脱逃的机会终于来了。
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甘肃省金昌市第一中学高中语文 第6课鸿门宴第2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习目标 设
学习重点 分类归纳文言知识,如实词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句式、名句,一一落到学习难点
实词活用、古今异义、句式
自 主 研 讨
学生活动
教学设计 目标与导入
一、教师示范背诵,或选学生轮流背诵三四段
二、分类归纳文言知识。
(一)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
1. 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 像对待兄长一样 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 同上 连夜 3.常以身翼蔽沛公 同上 像翅膀一样 4.籍吏民,封府库 名词用作动词 登记在册
5.沛公军霸上 同上 驻扎
6.沛公欲王关中 同上 统治
7.范曾数目项王 同上 用眼示意 8.道芷阳间行 同上 取道
自学与诊断
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明确:古义: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
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明确:非常,古义:意外的变故。
今义:副词,很。
③今人有大功而击之明确:古义:现在别人(指沛公)今义:现在的人,与古人相对。
④而听细说明确: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高中语文 第6课 鸿门宴课堂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6课鸿门宴《鸿门宴》是传记文学的典范,无论是文言知识,还是文学技法,都要认真总结学习。
文言知识应加以整理。
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应在结合文本的基础上加以拓展,以了解更多的不同评价。
1.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成分省略、宾语前置等文言现象,掌握重点实词和虚词的用法3.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4.探究刘邦、项羽成败的个人原因和历史原因。
3课时(连案)课前活动区1.2.3.4.思考“课堂探究”中的问题,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课堂活动区1.(1)皆为龙虎,成五采((2)距关,毋内诸侯((3)张良出,要项伯()(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6)令将军与臣有郤((7)因击沛公于坐()(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1卮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大礼不辞.小让((2沛公起如.厕(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4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杀人如不能举.()(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乃令张良留谢.((6沛公军.霸上()从此道至吾军.()为击破沛公军.((7亡去.不义(相去.四十里((8项王、项伯东向坐.()因击沛公于坐.((9刑人如恐不胜.(沛公不胜.杯杓()(10客何为.者(窃为.大王不取也()我为.鱼肉(为.击破沛公军(吾属今为.之虏矣(何辞为.(军中无以为.乐((11因.击沛公于坐()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1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若属皆且.为所虏(3.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1)沛公军.霸上((2)沛公欲王.关中((3)此其志不在小.((4)素善.留侯张良((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6)沛公今事有急.((7)项伯杀人,臣活.之((8)吾得兄.事之((9)籍.吏民,封府库((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1)范增数目.项王((12)常以身翼.蔽沛公((13)头发上.指((14)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5)道.芷阳间行((16)间.至军中((17)拔剑撞而破.之(4.(1)沛公居山东..时((2)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3)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5)再.拜献大王足下(5.(1)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3)此亡秦之续耳(4)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5)欲呼张良与俱去(6)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7)籍何以至此(8)大王来何操(9)客何为者(10)沛公安在(11)具告以事(12)若属皆且为所虏(13)吾属今为之虏矣课堂探究1.2.项羽接到曹无伤的密报,当即“大怒”,这一个“怒”字内涵相当丰富。
高中语文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 学案
鸿门宴导学案一、预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与《史记》,了解鸿门宴会的时代背景。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掌握“为”、“因”等古汉语词,能够翻译全文。
3、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个性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掌握重要实词及虚词的用法三、课时安排:三课时一、预习案1、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字子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继父职任太史令。
因替李陵辩护,入狱遭宫刑。
发愤著书,历尽艰辛,著成《史记》。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含本纪12篇、年表10篇,书8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记》不但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2、时代背景这场斗争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展开的: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涉、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X邦(48岁)也在沛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X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关(函谷关)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钜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秦丞相赵高逼杀秦二世,立二世之侄子婴为王。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X邦就很顺利地进入某某,秦王子婴投降。
X邦入某某后,为了收买民心,与秦民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并申明军纪,废除了秦朝一系列严刑苛政,得到了广大百姓的支持。
于是派兵守关,想作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某某,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X邦军队。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
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一、新知导学(一)【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2.通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3.掌握古今异义词、活用词和特殊句式并归纳方法;4.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情节;5.分析人物形象,探究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对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6.探究塑造人物手法,学会从多角度分析人物和描写人物。
(二)【重难点】1.掌握活用词和特殊句式并归纳方法;2.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文章情节;3.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塑造人物手法;4.深入探究人物性格与人物命运之间的关系,对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知识清单】1、识记字音①王(wàng)关中②说(shuì)项羽③好(hào)美姬(jī)④为(wèi)击破沛公军⑤道芷阳间(jiàn)行⑥为(wéi)龙虎 (变成、化作)2、通假字⑪距关,毋内诸侯。
“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⑫交戟之士欲止不内。
“内”通“纳”⑬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采”通“彩”⑭不者,若辈皆且为所虏。
“不”通“否”⑮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通“早”。
⑯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⑰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背弃。
⑱要项伯。
“要”通“邀”,邀请。
⑲因击沛公于坐。
“坐”通“座”,座位。
3.古今异义①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词语:婚姻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今义:结婚的事;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
②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语:非常古义:不同寻常,指意外的变故。
今义:表程度的副词。
③而听细说词语:细说古义:小人的谗言。
今义:详细说来。
④沛公居山东时词语:山东古义:崤山以东。
今义:山东省。
4.词类活用⑪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兄:像对待兄长那样⑫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翼: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夜:在夜里⑭头发上指,目眦尽裂上:向上⑮道芷阳间行间:从小路归纳:以上用法为名词作状语⑯吾得兄事之事:原义事情,此处义为侍奉⑰道芷阳间行道:原义道路,此处义为取道⑱籍吏民,封府库籍:原义簿籍,此处义为登记⑲范曾数目项王目:原义为眼睛,此处义为使眼色⑳刑人如恐不胜刑:原义为刑罚,对犯人的体罚,此处义为用刑罚惩处归纳:以上用法为名词作动词⑴素善留侯张良善:原义为好,此处义为善待、交好归纳:以上用法为形容词作动词⑵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原义为旧的,此处义为老交情归纳:以上用法为形容词作名词⑶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使(之)为王⑷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使(之)活下来⑸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使(百余骑)跟从⑹交戟之士欲止不内止:使(他)停止下来⑺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破:使(关中)被攻破归纳:以上用法为使动用法5、重点词语(1)不如因.善遇之(介词,趁机)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连词,于是,就)(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副词,唯恐,只怕)(3)杀人如不能举.(“尽”的意思)(4)妇女无所幸.(封建君主对妻妾的宠爱叫“幸”)故幸.来告良(幸亏,幸而)(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道歉,请罪)哙拜谢.,起,立而饮之(致谢,道谢,答谢)乃令张良留谢.(辞谢)(6)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动词,往,到……去)为之.奈何?(代词,代这件事)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今者有小人之.言(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的”)(7)使子婴为.相(动词,做,担任)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介词,表代替,可译为“给”“替”)若属皆且为.所虏!(介词,表被动,可译为“被”)军中无以为.乐(动词,作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何辞为.?(助词,表语气,无实际意义,一般译“呢”,读作wéi)6、特殊句式:⑪为击破沛公军为(我)击破沛公军⑫急击勿失急击(之)勿失(时机)⑬欲呼张良与俱去欲呼张良与(之)俱去⑭则与斗卮酒则与(之)斗卮酒⑮则与一生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⑯竖子不足与谋竖子不足与(之)谋⑰沛公奉卮酒为寿沛公奉卮酒为(之)寿⑱加彘肩上加彘肩(于其)上省介宾短语以上为省略句,其中⑪——⑰为省略句;⑱为省略句。
人高中语文《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导学案4(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鸿门宴(4)【学习目标】1、学习最后三段,总结全文多义词的义项;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的知识;积累本文出现的成语。
2、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最后三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刀俎()靳强()芷阳()杯杓()2.解释下列词语。
道()芷阳间()行沛公安()在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大王来何操?(3)沛公安在?(4)吾属今为之虏矣!三、合作探究1.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2.总结一下刘邦、项羽两个人物形象。
刘邦:项羽:四、课堂检测(一)、找出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二)、古今异义1.山东古:今:省份名。
2.非常古: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今:省份名。
4.河南古:今:省份名。
5.婚姻古: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细说古:今:详细地讲述。
7.于是古:今:表顺承8.再古今:第二次(三)、重点实虚词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2、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1.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听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幸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3.去相去四十里。
脱身独去。
4.若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5.然沛公默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6.于贪于财货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7.因不如因而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8.为使子婴为相。
为击破沛公军!若属皆且为所虏!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为之奈何军中无以为乐。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 第2单元 6 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6、鸿门宴【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复习司马迁和《史记》的知识,了解相关背景。
2、归纳总结“因、如、举、谢、意”五个多义词的义项;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的知识;积累本文出现的成语。
3、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探讨研究,赏析人物性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客观评价项羽,探究其悲剧产生的原因,体会人物性格在政治军事生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分析、理解,对文中人物做出适当评判,允许不同观点存在,鼓励学生多元价值观念。
【教学重点】1、学习本文出现的古汉语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用法。
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1、正确评价项羽历史人物形象。
2、学习借鉴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予以刻画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三个课时【问题思路】第一课时一、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2、背景简介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一、二段,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二、布置作业1、掌握这篇课文的生字、异读字。
2、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
3、预习第三、四段第二课时一、全班齐读课文,抽查正音情况。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三、四段,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2、归纳文言知识点三、布置作业1、完成练习册相关练习2、预习第五、六、七段第三课时一、教师示范背诵,或选学生轮流背诵三四段二、自主学习1、学习课文最后三段,疏通字词句2、归纳文言知识点三、拓展探究分组讨论主要人物——项羽。
1、提问:项羽的性格特点如何,依据是什么?答案不惟一,有理有据即可。
2、提问:项羽的性格特征是如何体现出来的?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形象的?学生讨论。
3、性格特征对领导人物的成败起决定性的作用。
试结合课文分析,作者司马迁在客观冷静的叙述中寄寓了什么样的情感,赞叹、惋惜,抑或兼而有之?学生讨论。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
2019-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第6课鸿门宴在我国古代秦末农民战争中有这样一位领袖人物,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沉重打击了秦王朝的统治根底。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假设何!〞既有他英勇气概的写照,也有英雄末路的哀鸣,他就是西楚霸王项羽。
既然他自诩为“力拔山、气盖世〞,那为什么还会落入穷途末路的境地呢?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鸿门宴》会告诉你其中的原因。
司马迁(约前145年~约前90年),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尊称为“史圣〞。
他继承其父遗志,著史书。
后因替投降的李陵辩白,而受腐刑下狱,出狱后发愤著述,完成《史记》。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元年)7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楚国旧贵族项梁率侄项羽(24岁)于会稽起义,泗水亭长刘邦(48岁)也在沛县起义,后归项梁领导。
后来项梁由于恃胜而骄,被秦将章邯击杀。
章邯得胜后,移师围赵。
这时楚怀王一面命宋义为上将,项羽为次将,北上救赵;一面命刘邦攻秦,并与诸将约定:“先入定关(函谷关)中者王之。
〞宋义停军不进,为项羽所杀。
项羽率军队与秦军大战九次,最后在巨鹿彻底击溃秦之主力军,章邯率二十万大军投降。
由于秦主力军为项羽所破,刘邦很顺利地进入咸阳,派兵守关,想做关中王,驻军于霸上。
项羽击败秦军后,也向函谷关进军,破关而入咸阳,驻军于鸿门,并准备消灭刘邦军队。
就在这剑拔弩张的形势下,出现了“鸿门宴〞这场剧烈的政治斗争。
1.《史记》《史记》,又称《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黄帝至汉武帝约3000多年的历史。
全书130卷包括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52万余字。
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第6课 鸿门宴教案4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鸿门宴【教学目标】1.了解“鸿门宴”斗争的起因、经过,认识这一斗争的性质,正确评价有关人物。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3.客观的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重难点】1.掌握文中的文言现象。
2.学习作者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学生欣赏两首诗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拔山,形容力大无比,甚至能把高山拔起来。
盖世,气势高昂,可以压倒世上的一切。
“逝”,奔驰。
这首楚辞体的诗歌大意是:自命不凡的天子不想承认眼前的现实,他认为这种局面是“时不利兮骓不逝”造成的,并非他的过错。
而失败的关键是在历次战斗中一往无前的乌骓今天竟不肯率先冲出重围。
他认为乌骓暗示着一切;过去的荣耀、现在的困境和未来的毁灭。
最后,他走投无路,只有对勇敢跟随在身边的虞姬哭诉:“我可怎么安排你呀?”大风歌X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学生默读理解。
提示:这首诗歌是X邦打败项羽、统一天下后,在平定鲸布叛乱回京(长安)途中,转道故乡沛县时所作。
流露出他得天下、归故里的沾沾自喜之情和对今后国防的忧心。
第一句指包括X邦在内的群雄在各地纷纷起义,而最终只有他X邦威望远扬天下。
同为交战双方,为何胜败迥异呢?《鸿门宴》可以让我们窥一斑而知全貌。
二、作者、作品1.司马迁(约前145-前80或前135-前93)字子长,西汉夏阳(今某某韩城南)人,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
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
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对许多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也是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
2.《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高中语文 第2单元 第6课《鸿门宴》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新人教版高一必修1语文教案
《鸿门宴》一、教学目标1.掌握积累“军、击、内、如、信、谢、意、坐、举、胜、斗、置〞等重点实词,掌握文中词类活用,成份省略及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掌握本文重点虚词。
2.学习作品中把人物放在激烈的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通过人物个性化语言、行动展示人物特征的写作方法。
二,学习方法:1.课前认真预习,反复诵读课文;2,查找资料,分析古人对X邦和项羽的评价;3,从这场斗争中,我们有怎样的人生借鉴;三,教学过程:〔一〕课文及文学常识,背景简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上无数英雄随着时光流逝而一去不返,可是他们却给后人留下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让后人代代咀嚼和品味,一个个故事凝成了厚重隽永的华夏文化哺育着后人.两千年前,项羽和X邦的一次宴会,不仅给后人留下了富于传奇色彩的历史典故,而且宴会上成败得失还不断启示着后人.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学习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鸿门宴》.《史记:导入》是由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等〕。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传〞,也省称“太史公〞。
“史记〞本是古代史书通称,从三国时期开始,“史记〞由史书的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称。
《史记》与后来的《汉书》〔班固〕、《后汉书》〔X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X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
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鲁迅赞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X板桥评论:“《史记》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围为最。
〞“巨鹿之战〞是项羽暴兴、成为西楚霸王的起点。
作者着重写他如何叱咤风云、勇冠三军,摧毁秦军主力,扭转反秦局势,成为众望所归、天下注目的英雄。
“鸿门之宴〞那么是项羽由成功转向失败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导学案4新人教版必修1【学习目标】1、学习最后三段,总结全文多义词的义项;了解和掌握文言实词活用的一些规律和有关特殊句式的知识;积累本文出现的成语。
2、学习本文把人物放在尖锐矛盾冲突中并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和动作刻画的写作方法。
二、自主学习阅读课文最后三段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刀俎()靳强()芷阳()杯杓()2.解释下列词语。
道()芷阳间()行沛公安()在3.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翻译(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2)大王来何操?(3)沛公安在?(4)吾属今为之虏矣!三、合作探究1.刘邦脱逃之前作了哪些布署?是几个人一道走的?为什么这样?2.总结一下刘邦、项羽两个人物形象。
刘邦:项羽:四、课堂检测(一)、找出通假字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3.张良出,要项伯。
4.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5.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6.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7.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8.因击沛公于坐置之坐上。
(二)、古今异义1.山东古:今:省份名。
2.非常古: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古:今:省份名。
4.河南古:今:省份名。
5.婚姻古:今:男女结为夫妻关系6.细说古:今:详细地讲述。
7.于是古:今:表顺承8.再古今:第二次(三)、重点实虚词1.谢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乃令张良留谢。
2、辞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1.故君安与项伯有故?故听之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2.幸妇女无所幸。
故幸来告良。
3.去相去四十里。
脱身独去。
4.若若入前为寿若亡郑而有益于君5.然沛公默然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不然,籍何以至此6.于贪于财货长于臣。
在复得见将军于此。
7.因不如因而善遇之。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8.为使子婴为相。
为击破沛公军!若属皆且为所虏!谁为大王为此计者为之奈何军中无以为乐。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何辞为?9.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为之奈何?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今者有小人之言。
珍宝尽有之。
10.且若属皆且为所虏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且焉置土石?13.举举剑欲击之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杀人如不能举14.胜沛公不胜杯杓刑人如恐不胜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此时无声胜有声予观夫巴陵胜状(四)、词类活用1.名词用如动词:沛公军霸上沛公欲王关中吾得兄事之籍吏民范增数目项王刑人如恐不胜道芷阳间行2.形容词用如动词:素善留侯张良3.意动、使动: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4.名词作状语: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头发上指道芷阳间行,间至军中(五)、翻译文言句式1. 判断句:此天子气也。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亚父者,范增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2. 省略句:沛公军霸上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毋从俱死也。
奉厄酒为寿。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加彘肩上。
置之坐上。
竖子,不足与谋3. 被动句:珍宝尽有之若属皆且为所虏吾属今为之虏。
4. 介宾短语后置:具告以事贪于财货长于臣得复见将军于此5.宾语前置: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籍何以至此?客何为者?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六)、固定结构无所:没有……的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奈何:奈,动词。
何,疑问代词。
译为“如何”、“怎样”。
如“为之奈何?”孰与:与……相比,怎么样(谁更……)?表示比较。
如“孰与君少长?”所以:“……的原因”或“……的方法”。
如“所以遣将守关者”。
为……所:被……表被动。
如“若属皆且为所虏”。
无以(无……以……)没有用来……的。
如“军中无以为乐”。
有以:有用来……的。
如“项王未有以应”。
何……为:表反问。
如“何辞为?”(七)、偏义复词:出入: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八)、成语秋毫不敢有所近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劳苦而功高如此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九)、古代“座次”问题:1、官职:古代以右为尊。
“位在廉颇之右”2、车骑:由以左为尊。
“信陵君虚左以侯生”“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3、室内:西为宾、长、贵;东为主、幼、贱。
4、堂上座位:北为帝(尊),南为臣(卑)左为贵,右为轻。
5、四面环坐:由尊到卑,依次排列。
西——北——南——东阅读链接题乌江亭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情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
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
壮士掩面,乌骓悲鸣。
鲁迅说成功是把好的东西包装给人看,而失败是把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于是,你便成了最伟大的毁灭的艺术。
“曾是气吞残虏!”你的英勇是无人企及的神话。
釜破舟沉,是你无畏的誓言。
“何弊之乘”的果敢,“挡我者死”的豪迈。
几千年后似乎还可以听到你圆睁环眼倒竖钢髯的一声断喝。
乌骓马来往奔突,每一个轮回的拼杀都像是一条法力无边的咒语,使尸堆成山,使血流成河。
那杆长予挑起了几多秦国虎狼之将的尸首,几千年后壁上清吟之时还自滴着秦兵的黑血!然而,你胜不了刘邦。
因为你,还有诚信。
“竖子不足与谋!”范增如是说。
当楚强汉弱之时,诛刘邦之机会何止千万。
然而你没有。
“不可沽名学霸王”,毛泽东说你沽名钓誉,我没有看到,我只看到你的诚信。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你直言不讳,面对的还是刘邦。
于是曹无伤被诛,试问天下谁人再敢助楚?你以为楚河汉界便是界限,殊不知刘邦有心明修栈道,暗渡(度)陈仓!韩信谓刘邦不善用兵而善用将,他的心计,他的丢诚弃信便是他的武器。
而这居然比你的宝马大刀还要锋利。
然而刘邦不足以与你相比;刘邦是君主,而项羽,是英雄!于是你英雄的起事,英雄的南征北战,英雄的失败。
当楚歌的韵律从四面八方像魔音一般折磨你的耳鼓,面对嘶鸣的乌骓和似水的虞姬,你的眼泪磨蚀你的伟岸。
“虞姬虞姬奈若何”,于是在乌江,你完成了一个没有丢弃诚信的男人的涅槃。
当拔山举鼎的传奇褪色成一页泛黄的史册,与斜阳下汉家的小儿稚嫩的传唱“大风起兮云飞扬”,你终于远去,留下一个顶天立地的背影。
也许你做了鬼雄,跨着随你投江而死的乌骓,旌旗十万斩阎罗,你轰轰烈烈的死去,因为有诚信,为你殉葬。
于是,你不朽,你最终还是战胜了刘邦,以你的诚信,刺刘邦于后人的口碑之下!项羽为何不过江项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霸王,关于他的传说汗牛充栋,这其中又以他自刎乌江最为慷慨悲壮,在民间流传也最为广泛。
那么项羽当年为什么选择了自刎,而不是过江呢?根据最早的记录,项羽是因为无脸面见江东父老而自杀。
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汉战争中项羽被刘邦打败后,项羽带领八百人马突出重围,来到乌江江畔,这时乌江亭长劝项羽赶快渡江,以图东山再起、报仇雪恨,可是项羽却笑着说:“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于是拔剑自刎而死。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羽自杀是想结束战争,消除百姓因战乱带来的痛苦。
据《史记》记载,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项羽僵持不下,“丁壮苦军旅,老弱罢鞍漕”,于是项羽对刘邦说:“天下匈奴长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意思是想通过两个人的决斗一决雌雄,不要再让天下百姓跟着受苦。
但这种说法带有太多的猜测成分,也与项羽的好战残暴性格不符。
项羽当年曾经坑杀二十万秦兵,火烧阿房宫三个月,是一个非常暴虐的人,不大可能为了免除百姓疾苦而至自杀身亡。
约战不成而自杀,这顶多是项羽走投无路又放不下脸面时的一种自我安慰,将它视为项羽自杀的主要原因却是不妥的。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项羽不是不想过江,而是根本没有机会过江。
如计正山先生依据《史记》、《汉书》中的“灌婴传”,认为项羽并非在乌江“自刎而死”,而是在定远东城就被“搏杀而死”。
垓下之围中项羽仓皇失措,带领八百兵马突出重围,往江东方向逃跑。
长江以南是项羽的势力范围,是他发迹崛起的地方。
如果项羽顺利渡江,完全可以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再一次击败刘邦。
但逃至东城时被汉军包围,混战中即被灌婴杀死,而乌江尚远,所以项羽根本没有渡江的机会,也不是自刎而死。
但这种说法同样充满了推测和猜想,遭到许多学者的反对。
两汉时期的东城是一个范围广阔的行政区域,乌江是包括在东城县内的,因此司马迁所说的“身死东城”与“乌江自刎”并不矛盾。
这样看来,项羽的确是死于乌江。
而项羽之所以不肯过江而选择自刎而死,实在是一个性格悲剧。
自大孤傲、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缺乏忍辱负重的坚韧意志,是导致他失败的主要原因。
他的死虽然显得慷慨壮烈,并为后人反复吟唱,但一代霸王就此了却一生却也让人扼腕叹惜。